剧照

迷雾国语 剧照 NO.1 迷雾国语 剧照 NO.2 迷雾国语 剧照 NO.3 迷雾国语 剧照 NO.4 迷雾国语 剧照 NO.5 迷雾国语 剧照 NO.6 迷雾国语 剧照 NO.13 迷雾国语 剧照 NO.14 迷雾国语 剧照 NO.15 迷雾国语 剧照 NO.16 迷雾国语 剧照 NO.17 迷雾国语 剧照 NO.18 迷雾国语 剧照 NO.19 迷雾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6

详细剧情

  该剧是讲述被认为是杀人事件嫌疑人的韩国顶尖主播高惠兰(金南珠饰)和她的律师丈夫姜泰旭(池珍熙饰)所相信的爱情的真谛的激情爱情悬疑片。接档《Untouchable》于2月2日首播。

长篇影评

1 ) 个人觉得不错的电影

迷雾属于科幻恐怖片,连接异空间的大雾笼罩着小镇,异空间的生物开始捕猎人类,在恐惧下人的内心也开始变化,总体来说,情节还是比较紧凑,比较吸引人,但是有些血腥镜头还是让我觉得难受,不恐怖但吓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局很出乎人的意料,也让人纠结,人性中的选择或善恶有所讨论,往往陷入危险的人们总是被人性的弱点打败,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个人觉得还不错。

2 ) 不可低估

我承认,一开始我把这部电影鄙视了。你知道,未知的怪物、封闭的空间、两个以上的人,好莱坞恐怖电影三大要素都备齐了,无非就是怪物袭击人类,人类互相猜忌,主角安全出逃,恶俗的套路啊!再者,当怪物从门缝里伸出触手抓人的时候,肯定是先关门再救人,哪有拼着命想救人还眼看着怪物不停的进来的,弱智啊!还有那个主角,表达能力差,心里不爽就出拳,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无聊啊!
就这样,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我把它彻头彻尾骂了个遍,顺便质疑了一下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的品位。然而。从五十分钟开始,以上观点彻底颠覆。我果然是俗人一个,有眼不识泰山。
鉴于我向来比较喜欢血腥暴力片,所以,当半截托着肠子淌着血的尸体出现的时候我忽然就兴奋起来了。呃。。姑且先不讨论我个人的心理问题。。。电影从这个时候开始紧凑起来,各种怪物层出不穷,人群的恐怖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你知道,直面怪物的时候并不是最可怕的,当你感觉怪物近在咫尺却不知其身在何处时,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令你毛骨悚然,而电影对这种氛围的营造可谓淋漓尽致。
而另一方面,人类在极度恐惧的时候,往往会试图去寻找一种心灵的支柱,当他们对恐惧的愤怒无处发泄时,往往会把矛头指向自己能与之匹敌的对象——人类。因此,相对于人与怪物的较量,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为精彩。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恐惧的加深,人群的心理越来越慌乱,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此时,神婆的末世说适时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如救命稻草一般。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解释下,他们有了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么一群愤怒、恐惧、盲从的信徒,在某种程度上比门外的怪物更为可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结尾,虽然很多人说无法接受,但在我看来,那简直是神来一笔,可以用来顶礼膜拜。我甚至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它带给我的众多感触,特别是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根本无从说起。但正是由于这个结尾,本片在我心目中荣升经典之列。
最后,个人认为本片塑造的怪物形象只能用普通来形容,怪物电影看的不少,无非也就那几样,但本片重在心理,怪物只是辅助作用,可以不计。主角演技普通,不很出彩,神婆倒是挺到位的。个人喜欢神婆和老奶奶。

3 ) 猜不透看不开的这结局,一个男人独自承担悲痛后的绝望

迷雾。 漫无边际的恐惧,渗透心底的绝望。 结局用远的出乎人意,英雄般的男主活下来,却一辈子活在悔恨之中,勇敢的人们经历重重困难,却在最后一刻放弃生的希望,如果救援队早来五分钟,如果枪里是五颗子弹,如果出现的是怪物,结局会不会更容易接受? 可惜没有如果,像是跟所有人开了玩笑,导演极具讽刺地让最早走出超市的母亲出现在绝望的男主面前,两人对视的瞬间,我想男主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崩溃。 还有什么比历经万难逃出来,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无法战胜的怪物更让人绝望,还有什么在亲手杀死了儿子,万念俱灰一心求死,却发现希望已经降临更让人绝望。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那么早结束大家的生命,都已经走了那么远,再等会又怎样? 其实结局早已埋下伏笔,从突如其来出现的怪物,眼睁睁看着无辜的士兵被愚昧的人们杀死,妻子的干尸孤零零挂在窗口,头顶上已经不能用言语形容的怪物,怎么走也走不出的迷雾,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慢慢吞噬掉这个勇敢男人的内心,迷雾不止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扩散,也扩散到了他的内心。 人性,在未知的恐惧面前,变得何其脆弱。律师的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神婆的所谓救赎邪教论,被恐惧吞噬后人们的无知愚昧,电影告诉我们,当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文明已经被打回原形,宗教取代一切信仰,当一切努力看起来苍白无力,只有上帝才能带给我们救赎。 整部电影都是彻头彻尾的讽刺,最开始走出超市的母亲活到了最后,胡言乱语的女人成了神的信使,电工一努力反抗到迷信盲从,神婆死时的耶稣受难造型,英雄男主的悲剧结局,你猜中了开头,却永远猜不中的结尾。 也许那个活下来的母亲告诉我们,只有爱才是最高信仰,当你一开始选择了退缩,最终还是逃不开恐惧的魔爪。 他答应儿子不管怎样都不会让儿子被怪物带走,他做到了,他对着迷雾大声呼喊怪物的声嘶力竭,他跪在地上的无声痛哭,这个坚强的男人最后的绝望,就这么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上。

4 ) 《迷雾》:不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英雄

文:十一月的雨

看完《迷雾》,我沉思良久。

我始终认为好的作品都会引起人思考的,因为它处处都折射着现实,处处都包含着人性。《迷雾》中的怪物不过是个隐喻,国家机器一旦失去控制不一样会变成吞噬人民的怪兽“利维坦”吗?所以灾难其实离我们很近,如此一来问题就变得非常现实了:假如面对这样的浩劫,你会如何选择?

其实考虑这个问题很痛苦,不论把自己置于哪个角色之下,内心的拷问和真相的逼迫都会让我坐立不安。现实的角落往往让人目不忍视,“人性本善”的论调有时候看起来太过虚弱。你可以说这是我在和平时期知识分子式的胡乱臆想,但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其实就是一部血泪史,其间不为人知的代价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异类作品。

首先,这是“史蒂芬·金 + 弗兰克·达拉邦特”组合的第三部作品,但不同于《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里高唱人性赞歌的基调,《迷雾》则露骨的把人性的阴暗面描慕的让人不敢直视。

再从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恐怖灾难类型电影的范畴来说,《迷雾》更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头到尾弥漫的那种诡异气氛使得我们自然而然的相信和依赖男主角,却随着他一步步陷入绝望直至崩溃。没有《魔女嘉莉》和《寂静岭》复仇高潮的淋漓快感,虽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但至少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本能欲望。也没有《闪灵》里恶人最终一死好人最终逃脱的典型结局。

《迷雾》,没有任何出口,也决计无法解脱。

我觉得导演并非在刻意的反主流,每一处出人意料虽然和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相悖,但并无斧凿的痕迹。《迷雾》其实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基于幽深的人性,所以才显得真假莫辩、才让作为人类本身的我们无法释怀。

故事发生在一个稀松平常的小镇,不平常的是离小镇不远处的岛上军方的神秘驻地。如影片开头笼罩其上的那团雾一样,潜伏着某种不可测的危机。

台风过后,David带着儿子来到超市采购,超市里挤满了同样前来采购的镇上居民。同样在这的还有他的邻居,一个黑人律师。可以看得出这位律师在镇上过得不太顺心,这从他颇具敌意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但David一系列善意的举动貌似让他们紧张的关系有所缓解,他甚至为David开车载他而道谢。

于是便有了儿子和David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和Norton先生现在是朋友了吗?”
“说朋友可能有点夸张”
“我想你们之间不再互相讨厌了。”
“应该是吧,这是个好开头啊。”

遗憾的是这只是David和我们善意的臆想罢了,这点好转的端倪成为他们之间最后的和谐。面对接下来的灾难,一切友好都显得那么脆弱。

平静被嘶喊划破,一个满面鲜血的老人从远处奔来。在他惊惶失措的恐怖描述中,警报声起,迷雾袭来,世界瞬间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块。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未知的恐惧笼罩在了每个人的心头,雾中到底藏着什么东西?笃信上帝的一位夫人这时候带着耐人玩味的表情说了一句:是死神。

自此,人们孤立无援的境地基本确立。而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倒向也使得帮派的划分渐渐清晰起来,每个帮派的领导人已经悉数登场(为了便于理解我把他们分为三类,并尽量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概括,仅供参考):
有神论派,无神论派和自然神论派。

有神论派显然是由那位夫人领导的。看得出她的世界里只有宗教,所以面对灾难她无处可逃,只能遁入《圣经》。为此她抛弃了人性,因此在大多数观众来看,虽然她言必称上帝,可她更像魔鬼。我相信起初她也难以克服心中的恐惧,但在面对那只虫子之后,她的眼神变了。《圣女贞德》里贞德面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最终悟出: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理,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而已。虽然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在她看来这是上帝的考验,冥冥之中已经注定。这位夫人最终从心理上确立了自己是上帝仆人的角色,她带领那些内心极度无助的人们一不小心闯入了最原始的心灵禁区。

无神论派的带头人是黑人律师。他有着领导众人的强烈欲求,这点从一开始他就不断的告诫在场的各位应该如何如何就可以看出。但职业习惯也可能助长了他过分理性的一面,所以当David和其他几个人遭到怪物袭击后他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的。即使由店长亲自勘察现场后得出官方结论,这位律师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个时候左右他的其实已经不单单是职业的理性思维,身为黑人遭到的歧视,初来乍到受到的羞辱,存在的不存在的,全都化为了淤积在心头的愤怒,让他变得刚愎自用。此刻证明自己的立场正确已经变得高于一切,其他他已经来不及考虑。

所谓自然神论派,意思是指他们并不否认超自然事物的存在,但他们也并不迷信上帝。在他们心中有着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同时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帮助别人。在这群人中,David是唯一能够担当起此派领袖的人选。他勇敢、正义、富有同情心,深谋远虑的同时对人性也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超市的小职员Ollie从头至尾都追随他也就不难理解,虽然相貌上有所差别,但他们其实是一类人。他们积极组织防御自救,在黑人律师一帮人出去前反复挽留,为了救伤员而冒险去取药,即便是伤亡惨重从而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怀疑,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扛起了追寻最后希望的重担。

黑人律师一帮人最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丧失了性命。于是三派之间的博弈变成了两派对立,而且随着虫子的侵入和取药计划失策,越来越多的人倒戈向了魔鬼夫人一边。空气中开始弥漫她所形容的末世审判的味道,她的信徒也渐渐进入了某种偏执的信仰状态。
必须一提的是,在超市所有的人群中,有三个人是独立于各帮派的,他们是驻守在神秘小岛上的军人。在David他们的反复追问下,其中一个人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军方在小岛上实验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个通向平行世界(即平行宇宙概念,与人类世界相平行的另一个世界)的大洞,于是伴随着大雾,那边的生物倾巢而出。悔恨愧疚,恐惧痛苦,此刻他们面临的窘迫可能要比所有人加起来的还要强烈,以至于其中两个人无法承受而上吊自尽。但是无论如何,灾难已经发生,结果无法挽回。

但是民愤在宗教狂热的渲染下,终于被放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是一部恐怖片,为了增加人们的恐惧,在梦魇中令人战栗的昆虫变大后来到了现实之中。所以人们看到了各种各样丑陋怪物,看到了各种各样悲惨的死法。
但是,我想说,这只是让人头皮发麻的最表层的恐怖,真正的恐怖源于人性,也归于人性。

有神论派的一个信徒向魔鬼夫人报告了自己发现的关于军方的秘密,于是这位夫人最终无耻而无畏的点燃了连接人们愤怒的脆弱神经导火索。她最终还是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人们在疯狂中踏入了人类在几千年来企图用文明不断包裹起来的原始心灵禁区。一旦打开,一切无法挽回。那一刻,人重新变成了动物,主宰他们的,没有理性,只是疯狂。

那位可怜的士兵,被迎面而来的人捅了两刀。然后在女巫的指引下,被疯狂拥蹙的群众,抬出了弱小生命所能受到庇护的最后地方。

那一刻,我想到了古代的某种仪式,用生命祭祀神灵,把同胞视为无物!当那位士兵哭泣着说出“求你了”之后,在他被巨大的怪物突然扯走留下那个控诉的血手印之后,“怪物,今晚将会远离我们…..”随着女巫预言式的话语,浮现在那个最虔诚的信徒脸上的,警示鬼魅般的笑容。这个笑容让我不寒而栗。

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和导演对政治和宗教的一段影射。确实,人类历史上相似的情形始终像个幽灵般潜伏在阴影中,不时的跳出来嘲弄人类的文明。

烧死被视为宗教异端分子布鲁诺的教徒们,被希特勒蛊惑后参与屠杀犹太人的德国人民,再近一点,在文革中疯狂的红卫兵们。失去理性的控制而为某种极端思维控制的人们,与其说变得盲目,不如说回到了那个嗜血的年代。政治和宗教不过是人类的文化外衣,它们的产生恐怕也是基于对人性恶的一面的最大程度的预测。所以我觉得,史蒂芬·金想引起人们深思的恐怕并非是政治和宗教,而是远比它们要幽深的人性。

经历了这场暴风骤雨之后,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显然让人无法接受了。导演究竟要做什么?最初走进迷雾的那个妇人却最终活了下来,她意味深长的眼神,是怜悯还是嘲讽?
迷雾散尽,却没有出口。

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时《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在发生地震后与外界失去联络的北川县,幸存的人们由各单位组织着聚到了一起,学校这边则按照班级为单元负责自救。其中一个班的负责人是体育委员,危急时刻他站了出来,尽一切力量把本班的各个方面处理好,包括找食物,建临时住所,安抚同学情绪,安排救援人手。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资源越来越少,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络的情况下,他也开始变得异常焦躁。一天因为和另一位班干部因为食物分配问题发生分歧,两个人扭打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形,老师对准备上前阻止的同学说:“不要管,让他们两个打,他们现在需要这个。”两个人打到没有力气,爬起来后重新协商解决问题,最终达成了一致。

这是个小小的细节,但让我印象深刻。

近期还有一则消息,在北川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层干部董玉飞,却在逃过最危险的时刻之后,在灾后重建中自杀身亡。

这两个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因为一场灾难,他们让我们知晓。
任何灾难都有可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边发生,在这样的浩劫面前,人类渺小的可怜。求生的欲望会催生我们的勇气,恐惧的心境也会消磨我的希望。所以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英雄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在有限的能力下向生存的希望靠近。他们有这样的素质,他们的心底会不断的涌出惊人的能量。但是,英雄不过是一个称号,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不会完美。所以孩子们需要打一架来发泄,所以董玉飞会因为无法承受而放弃生命,所以,David会在最后的一刻彻底崩溃、仰天长啸。

他们的内心到底承担了多少东西我们无法估量。最终的悲惨也让我们目不忍视。但是,这些并没有否定,在任何时刻,我们都需要英雄。

我时常会把自己置于这种灾难之中,我时常会问自己在那种情形下,我是否有能力站出来,做那个我们都需要的英雄。

我不敢说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带领众人面对未知的恐惧。

但是我会是小职员Ollie,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David,即使在离开店之后被怪物一口吞掉,也再所不惜。

2008-10-31


我的博客: 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1517865/

5 ) 看懂电影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

一部年代久远的电影了,估计写的这篇东西注定不会让太多人读到,尤其是我想反驳的那些人。但求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这部电影为例,捍卫那些我喜爱的电影的尊严。

刚刚看完电影,想着马上就睡了,翻了翻豆瓣影评,看了几篇一星差评的文章,有点睡不着。其实心里是有点难受的。难受不是因为一部喜欢的电影被骂得一文不值,喜欢的导演编剧被骂傻逼智障,而是因为,为什么这样没营养的影评会得到这么多人的附和认同。更难受的是,对于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他们选择是不包容,破口大骂。说打高分的人就是装逼,说冲着探讨人性主题的片子就跪下来一个劲儿地舔。

用我在上影片鉴赏课时说的一句话来问问这些人:要想看懂一部电影是需要智商和情商的,你具备这种能力了吗?

先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契机:最近在找一部高中时代看过的恐怖电影,搜了很久终于找到,那是《消失在第七街》,期间发现一部很相似的电影,正是这部《迷雾》。但当时在爱奇艺浏览了一下,在进度条上点了几下确定不是我想要的那部就关掉了。看完第七街之后,这几天一直对这部《迷雾》念念不忘,于是就打开看了。

由上证明,我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被《肖申克的救赎》封神的导演,也不是小说写得巨厉害的原著小说作者。看完结局觉得巨牛逼所以才上网搜关于这片子的一切,才知道导演还是《行尸走肉》的导演之一,怪不得这里好多熟悉的面孔。

剧情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这类电影都是大概这样的套路,情节的推动是需要矛盾存在的。这里我很不理解那些说主角们行为弱智的人,难道几十号人明知外面有怪物,商量过后就一起愉快地在超市里坚守,直到几天后军队过来把所有人平安无事地救出去,这样就显得他们智商高了?这样就是你们想要的“神作”了?

这部片的主要矛盾在于,是否自救。

我是一个学表演的人,代入角色去看,其实这部片子里所有角色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母亲,律师,神论者,男主角,这几个角色是我看了多篇差评以后总结,被质疑最多的角色,以下是我的分析,他们的行为是否合理。

独自离开超市回家的母亲:这是所有人里面我觉得最合理的一个了,一个母亲要回去找两个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又充分的理由,真的不明白有什么不合理不懂的。

律师:影片前都在铺垫律师与男主角的矛盾,从几点就能看出来,男主的妻子说”他肯定不会赔偿”,男主说“我保证这次不会打断他的鼻子”,孩子说“爸爸,你这是要跟他做朋友了吗?”。从这几句台词,足以侧面看出,律师跟男主有过很多矛盾。而律师是一个理性的人,一切以证据说话,当男主一行人说有怪物杀了人的时候,其实这时大家都已经吓怕了,而一个理性的人无法接受自己无法相信的事物,他就会潜意识地编造一些理由来否定这些东西。曾经跟男主有过的矛盾就在这里被派上用场了。事后触手化水,仅凭一摊血水,不足以说明就是有怪物。(这是这个律师的逻辑,他固然是知道外面肯定是有怪物的,但是恐惧让他无法继续支撑他的理性)。作为异乡人和黑人,更为那些矛盾添加了催化剂,以至于中期,他要出去找援军,那些矛盾,或者说是借口,是支撑他走出去的信念,勇气。因为他心里明白,留在超市只有死路一条。这点跟男主一样。

男主角:主张自救的代表,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为什么说留在超市死路一条?外面一切都是未知,这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已知外面有怪物,超市的玻璃门无法有效阻挡怪物的进攻,第一天的蝗虫事件就是证明。超市虽然有充足的食物,但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加之发电机被堵塞,大量生鲜食物无法长期保存(这些细节都注意到了吗?)。加上矛盾的一方,神论者的威胁。片中有人说了,为什么神论者是一个威胁,当人绝望的时候,就会去相信一些东西来支撑他们活下去,第二天信神的人大增和技工的反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再者,男主害怕儿子会被当作祭品(事实神论者的确打算这么做)。既然留在超市对于男主一行人来说是弊大于利,那出去就是一条势在必行的自救之路。其实当时我看的时候,我也觉得到隔壁找药是一个很蠢的行为,但往深一层去想,这很有必要!第一,确定有没有其他幸存者。第二,为了更长距离的逃生提供可能性,如果连隔壁的店都去不了,更别说逃出迷雾了。第三,无论如何,药品在那样的环境下都是非常有用的。

神论者:首先,我认为她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对他人的无礼轻蔑,对老人的不敬,这都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信徒应有的行为。(所以我反对有人说这是一部神论宗教电影)她,只是一个祈求自我内心得到满足的人。其次,她在平常生活中肯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从下面几点可以侧面说明:一,前期她在厕所小声祈祷,女主出于善意给她一点鼓励,却被误会成对她的嘲笑,而且不加思索地进行反击和侮辱,这是典型的抵制心理。二,当有人开始相信她的言论,开始站她边之后,她的一切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都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必须要提的一点,当士兵因为她的言论而被捅的时候,神论者的表情是慌张的,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言论会导致别人受伤害,但很快,她就沉醉“上帝的信使”这一角色中,从中获得的满足感让她完全失去理智,甚至要让孩子来当祭品。(都讨厌这个角色,这说明她演得多好啊)。最后一枪,对于观众来说是解恨了,但对于片中的“信徒”们来说,是一场灾难。看到男主的车走过之后他们脸上的表情了吗,那仿佛在说:你把我们的神夺走了,却自私地逃离了这个地方。其实,信徒也是渴望离开的,他们内心深处也是明白,留下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没有能继续催眠他们的人了,没有了一种可以让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剩下的就只有等死。(在我看来,影片这一段的处理也是神来之笔)

最后说说尾声,还有那神来之笔的结局:主角一行人驾车逃生的片段虽短,但已经足够表达他们内心的绝望。家中妻子早已被蜘蛛杀死,在那块破掉的玻璃旁变成一个美丽的蛹。空无一人的街道,安静得让人心寒。迷雾中足以让人放弃求生念头的巨大生物。他们求生的希望,正如汽车的燃油一样,慢慢被消耗。油已燃尽,而迷雾仍然一望无际。其实都足以让他们不再彷徨,决定开枪了。

有人说,真蠢,晚开枪两分钟就都能得救了。

但在我们这些懂电影的人看来,晚开枪二十分钟,两个钟,甚至主角们在车里等好几天,等到饥寒交加,有怪物威胁,到了死的边缘再开枪,其实都是一样的。军队的人永远都在开枪后的两分钟到来。

这是电影的艺术,是导演想告诉你的电影语言,高明在于,在燃油耗尽的时候就开枪,更能强调结尾的情绪,男孩醒来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看见的是父亲亲手开枪打死自己,是增加这种悲剧的氛围。

其实可以再说说最后给母亲的那个镜头,不需要非得用什么信仰信念这些东西,可以稍微科学理性一点:迷雾初期扩散到这里,怪物还不多,而仓皇逃生的人不在少数,刚好母亲的房子离超市不远,其实就足以侥幸躲过一劫。那些说这是一部宗教电影,母亲是靠信念信仰得救的,我恐不能认同。

超市那些信徒们不是都没在吗。

我觉得电影有分优劣,但无分好坏。因为你喜欢,他就是一部好电影。看一部电影,评价一部电影,是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别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不是什么至高权利,凭什么否认别人的想法?人都这么大了,看部电影都懂得上豆瓣写个评语,难道连基本的包容都还没学会吗?

之前看《生吃》,我给的一星差评,评语也只是一句:WTF。别人给好评不用觉得他在装逼,或许他只是看电影的切入角度刚好相反。不然哈姆雷特那句话是怎么来的。

6 ) 坐井观天,蝉不知雪

有点想法。
这不是一个信仰危机的问题
如果说这个片子宣传的是要虔诚信仰某种东西,不如说是,其实人类这种脆弱的生物无论信什么都很徒劳。

神婆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信使,前一天还在卫生间里祷告哪怕只救一人都好,后一天直接叫嚣着把年轻的军人扔出去祭兽。这是宗教不可信。

科学曾经作为理性的绝对化身,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迫害,一度成为人们痴迷的对象,但片子的雾次元怪兽就是科学盲目的产物。某种程度上讲,痴迷科学与痴迷宗教无异,都是心甘情愿地被一种自以为极端正确的思想控制。科学不可信。

如果你试图依赖他人,希冀从他人身上获得自己前行的勇气,那一定要保证他人能给予自己的,是他已经完全不珍惜的东西了。跟一个想死的人要时间与跟一个想活的人寻死一样难以实现。所以短发的母亲在出超市门时,才看得见泪水后面,那么多羞赧扭开的脸。他人不可信。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通病,不能信任任何人的话,那就至少明哲保身信自己,可信自己就容易被自己操控,比如不能消除的恐惧和绝望感,以及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被压榨出来的丑陋。自己不可信。

爱也不可信。不是短发母亲逃出来,站在军车上居高临下看着男主就是母爱的伟大彰显了无私的美。而是,这原本就是冒险,活下来也就算十诫中说的,世事无常。侥幸只算幸运的一种,不能作为用来说教观众的唯有信爱才配享受奇迹。那过于理想化和民间故事叙述模型了。

什么都不信的话,不就是信仰危机了吗?

不是,而是在无常的人生中,信什么都是一种愚蠢的苟认。这也不是安之若素,坐吃等死的心态,而是在什么情况下变什么身的问题。
看不清周遭的环境,才是我们在绝望中主动放弃希望的原因。

7 ) SOMETHING IN THE MIST

“SOMETHING IN THE MIST!!!”
这是一句裂肺嘶声的呐喊!!!
这是一声逃命四散的号角!!!
这是一曲到底绝望的赞歌!!!
最近几个月来,在茫茫BT资源中,下了这么多电影,寻寻觅觅,终于找到这样一部,让我爽了,让我怕了,让我震了,让我崩了!

THE MIST,迷雾,好名字。科幻片惊悚片恐怖片变态片的片名就是应该这样干干脆脆。THE ABYSS,THE TERMINATOR,THE MATRIX,THE PRESTIGE。这回,是THE MIST。
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王牌粉丝代言人弗兰克·德拉邦特给我们奉献了一顿由虫子作开胃菜、怪兽当正餐、血浆为醇酒、断肢为餐后甜点的丰盛大餐,菜的名字叫“绝望”。

想从很多地方分析《迷雾》,可供我们琢磨的细节太多了——但是任何一个切入点都不如从结尾开始更讨巧,因为就是这个被誉为2007年最震撼的结尾,让我找回了看《七宗罪》、看《肖申克的救赎》、看《小岛惊魂》、看《魔道争锋》时的快感!观察网上同志们的反应,讨论《迷雾》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么个核心问题:这个TMD鸟结尾到底是啥意思?
当大卫在绝望中杀了包括自己爱子在内的四人,又茫然地看着一辆辆坦克张牙舞爪地开过,在那个如同我们祖国《大决战》似的结尾大远景中,在崩溃前的一秒,我和他问的就是同样一个终极问题:苍天啊,大地啊,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谁能回答我???

一个大门紧闭的密室,我们缺一把钥匙。
按理说,没有比这个更自打耳光的结局了。这自然是一个被颠覆的英雄。各种电影里被颠覆的英雄很多,我们通常也乐意看到英雄被蹂躏,但没有哪个反英雄的结局能像这个大卫的结局一样引起我们如此巨大的不爽感。唯独这个英雄被嘲讽得那么彻底,而在他被嘲笑之前,我们都无比地相信和依靠他(在电影出色地烘托出绝望氛围的前提下,我们除了依靠大卫还能依靠谁?),换而言之,我们连带着一起被嘲讽得那么不堪。这就是我们不爽的真正原因:我们被无情地耍了。
为什么我们都没想到这个结局?第一,大卫是主角嘛,有佛祖保佑的。第二,在数次历险中,我们基本能够认同大卫的价值观、判断力和行为方式(虽然编导埋下了大卫另一面的伏笔,但只有第二次看才能察觉到编导的批判意图,这个后面谈),觉得他是唯一的又好又聪明的人,结局他不乐谁乐?第三,就是我们想象力不够。

钥匙摸到了,密室太暗了,我们缺一束光。
《迷雾》主题讲的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叫“绝望”。有一次看BBC人体科学系列,说有个人类学家把人类的表情分为六大类:欢乐、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惊讶。绝望不在其中,所以绝望不是我们的常有情绪。你真正绝望过吗?我们虽然很熟悉“绝望”这个名词,但是对“绝望”的认识其实很浅薄。什么是绝望?终极的绝望的心理依据是啥?看完《迷雾》,我苦苦思索而不得法,直到昨天鬼使神差地联想到另外一个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才对《迷雾》的结局豁然开朗!!!
这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容貌俊美但清心寡欲,被誉为革命家中的“道学先生”;他革命信念坚定,多年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孙最信赖的亲信之一;他曾作为同盟会的中坚分子,亲自赴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未成被捕,慷慨吟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人誉为中国近代史最慷慨动人的囚歌;后来他在国民政府中地位极高,918事件后,他与示威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反对蒋介石的不作为,主张彻底的抗日救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汪精卫。

光来了,我们迷离的眼神才发现,摸错了钥匙。
《色,戒》后,社会对汪伪政府的关注又多起来,众说纷纭的史说中,有这样一种揣摩比较可信:汪精卫绝望了。他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有能力抵抗得住“实力悬殊”的日本鬼子,遂从主战派突然180度大变成为主和派。只有“绝望”二字,可以解释这场英雄突然变成小丑的历史闹剧。彻头彻尾的绝望,使得大家以为最不可能卖国的人,彻头彻尾地卖国了。
以这样的角度去看《迷雾》,就觉得大卫这个人真实得可怕!这个诡异的结局也从看似逻辑不通变成极为理所当然。影片前95%的时间内,他不仅从不放弃希望,还鼓励别人生存下去;不仅以慈悲之心关怀弱者,还以切实行动带头拯救他人。注意了,就是这种“圣人”,越是言“不抛弃不放弃”,绝望后就越是放弃得彻彻底底干干脆脆!仔细分析大卫贯穿全篇的诸多细节行为:他没有把画作拿进地下室;他答应妻子会回来的而食言;他答应不离开儿子也食言;他拒绝帮助第一个离开超市的母亲(她又恰恰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被救者);他一度痛打着火的怪鸟而置爱子呼唤于不顾;第一夜他带头拿应急灯照蝗虫(却吸引了更多的蝗虫来);当然最后,手刃4条人命……所谓人无完人,他既有自私的一面,又有盲目的一面,只是这些负面细节被冲谈在大量雷锋式的行为中,让我们不自觉地忽略着他的这些表现,而只顾将他想象为真正的救世主。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恰恰是他的盲目自信将他和他的追随者带至万劫不复的深渊,并不比那个宗教疯婆子高明多少。他始终强撑着的信念,以看见高于吉普车数倍的超级巨型怪兽而告终,支离破碎,风中凌乱。他那始终坚守的逻辑,这时就给了他同样错误的答案:放弃吧。于是,他带头成了全篇唯一(注意,是唯一)主动放弃自己生的希望的人。在那时,他值得同情,但不值得尊敬,他在放弃生的希望的同时,放弃了身为人的高贵,这时的他,比那个被触手抓住的孩子还不如,至少那孩子为了生存挣扎到底。

《迷雾》是一部不给人以一丝一毫安全感的电影,也是一部坚决不提供正确答案的电影。里面的人,都按照“科学的理性”、“偏执的理性”、“爱的执着”、“宗教的狂热”四大行为模式指导着自己,给自己在无尽的迷雾中一丝安慰。我们先是以为“爱的执着”是错的,我们以为开始那个妈妈走进迷雾必死无疑;我们接着以为“偏执的理性”是错的,我们以为黑人律师是咎由自取;我们特别以为“宗教的狂热”也是错的,我们以为那疯婆子死有余辜;我们始终以为“科学的理性”是真正正确的,我们甚至最后还以为用手枪自杀是很尊严、很体面、很崇高、很理智的死法……在精心布置的迷雾中,不仅剧中人,连我们局外人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判断。迷失了,所以被耍了,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境界不高。《迷雾》不负责提供答案。斯蒂文·金或者德拉邦特根本不去想要告诉你你该站在哪条阵线可以确保你生存下去,他们只是告诉你,这就是现实。现实啊现实!我们何尝不是都迷失在自己的雾中。

除了惊世骇俗的结局,《迷雾》的整体节奏也可圈可点,入戏快,段落清晰,人物介绍干脆,情节发展迅速,音效配合到位,DV手持式、晃动、急推急拉的拍摄风格更是效果出众,还向《怪型》(海报)、《异型》(俘虏人体生殖和强酸体液)、《致命ID》(血手印)、《LOST》(受灾群众分裂群像)、《金刚》(触手和虫)、《极度深寒》(触手)等新老经典致敬,显示了德拉邦特扎实的功底和口味的偏好。

还有,我爱死那些恶心的虫子、触手和异兽了。特别是触手,本片营造绝望的80%成效都可归功于它们,比《金刚》还恶心,非常好!!!

短评

希望落空的绝望。虽然结局对前面的交代并不能让人特别满意,但意境很到位。“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但是完全的自信就真的能解救自己吗?”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种人性的恶确实让人毛骨悚然,只是那个结尾太掉价,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维度极丰富。像是最近招远事件的一个注脚,围绕女神婆展开的情节,可窥见邪教发展传播的模式。片子整体犹如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男主角像史诗中的英雄,正直,有屠龙斩棘之勇,以头脑、感召力带领他的人民走出困境沼泽,做出的所有决定都英明正确,可最终依然难逃悲剧的宿命。这绝望的迷雾也击倒了我。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120806观毕小说:相对小说,电影对结局加强了戏剧冲突,小说的结局是白版,电影则是黑版,小说看起来更像个开局而电影则拥有相对完整的悲剧总结。世界观交待小说只以阴谋论的方式简单地将对异世界的猜测以传言(箭头形动)的形式几笔带过、完全没有正面描写。库苏鲁神话影响自然是有的,小说较为浓重。

2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结尾真是神来之笔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迟来的希望更让人绝望,一个让男主角绝望的结论令人有更多的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上帝,个人英雄主义还是爱? 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让我减掉一分是这个结尾。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很多东西并没有必要去刻意推敲,可是现在天一亮军队一到就草草收场,给人感觉这个结尾太突兀太不自然了。

28分钟前
  • Q。
  • 推荐

结局很震撼.他人即是地狱.

3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37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推荐

结局太神了加两星。 转评价:THE MIST——典型的散户心态,大盘刚开始不好的时候犹豫不决,失去了离场的最佳时机;等到指数不断震荡下跌,又一次次补仓,一次次被套;最后在底部割肉出局了,结果国家队出来救市了,大反转

41分钟前
  • kiri
  • 推荐

结尾有争议很正常,人类不就是爱站个队嘛,所以反讽的效果对比现实一下就出来了,混吃等死往往会活得比较好。影院看绝对加分了,尤其中途那全场的掌声。设计感强有时确实刻意,但节奏渲染的末世气氛很棒。其实情设那些说不通的事情没必要解释这不就是未知的恐惧嘛。导演距今最近的作品能再放部《绿里奇迹》就好了。

42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因为如此讽刺的结局,必须给五星。人类之绝望,不在外物,往往来自于人类自身。绝望之后的绝望,是最可怖的!

47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我艹……

49分钟前
  • 明安
  • 力荐

男人不隨慈母出走超市,失落生還機緣;男人提示閘外聲音來由,害死男孩;男人堅持闖藥房,反正失救;男人鋌而走險拿槍,子彈為悲劇提供可能;男人決心作絕命的流浪,顯而易見,他錯了。如果對錯全憑成效得失,他全錯了。可是對錯本著的,不只這些,不是嗎?

5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i hate this movie,fucking religion

5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结尾真冷啊……居然让hero逃脱了所有的劫难,最后以为完全没有指望的时候,杀了一起逃出来的人并且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特英雄主义的决定要独自面对恐惧和绝望,结果却等到了军队的营救……看到这个结尾,我真的好想笑哦,太冷笑话了吧——都能熬到那会儿了,为啥不多熬一下下,等到boss们出现了,实在躲不过去的时候,再无奈的自杀呢?另外,旧约真万恶真可怕,然则旧约却是真正的宗教啊……最后要说的是,那个早就该被hero干掉的旧约女人虽然很恶心,但是说的话里却有好多好多典故,值得留心。

58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还行

真的被吓到了,看了那个反英雄的结尾半天回不过神来。 只要提供足够的恐惧,人类就会变的比任何怪兽更凶残。

1小时前
  • 鱼雷
  • 力荐

男主贯穿全篇的个人信仰丧失得有点突兀了吧

1小时前
  • 推荐

1.贝爷在都不会死,为什么就是不明白 2.神棍真误人,中枪那刻整个人心情都变好了 3.结尾神作,困境中的绝望才是最大杀手 4.以后组队一定要带老奶奶

1小时前
  • 葵花卷
  • 力荐

看着剧突然回想,这部电影令人害怕的不是绝望,而是怀疑,怀疑生存目的,怀疑自己的极限,怀疑整个生活是不是梦境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As a species, we're fundamentally insane. Put more than two of us in a room, we pick sides and start dreaming up reasons to kill one another. Why do you think we invented politics and religion?

1小时前
  • jetty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