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火星任务

科幻片美国2000

主演:加里·西尼斯蒂姆·罗宾斯唐·钱德尔康妮·尼尔森杰瑞·奥康奈尔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剧照

火星任务 剧照 NO.1 火星任务 剧照 NO.2 火星任务 剧照 NO.3 火星任务 剧照 NO.4 火星任务 剧照 NO.5 火星任务 剧照 NO.6 火星任务 剧照 NO.13 火星任务 剧照 NO.14 火星任务 剧照 NO.15 火星任务 剧照 NO.16 火星任务 剧照 NO.17 火星任务 剧照 NO.18 火星任务 剧照 NO.19 火星任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公元2020年,云集了无数顶尖科学家的世界空间站(World Space Station)正在进行一项载人飞船火星登陆计划。由卢克·格莱姆(Don Cheadle 饰)率领的4人小组成功抵达这颗无人星球,他们在此发现一些奇怪景象,随后小组成员也接连毙命。为了调查这起悲剧 的原因并寻找可能的生还者,空间站派出伍迪·布雷克(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率领的救援小组前往火星。
  然而救援小组也遭遇诸多磨难,船体损坏、机器失灵、燃料泄漏、成员死亡等等,无一不在消磨着救援人员的斗志。抵达火星后,布雷克他们找到了卢克船长,继而发现亿外年前外星人留在火星上的遗迹和信息,这一切都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中规中矩的科幻片

对于科幻,这也许是个标准的作品,严格符合米国荷里活的商业标准。
突发事件引起一连串反应,一队英雄主义的队员前去处理危机。英雄们都是理想主义者,梦想和任务息息相关。电影的主题有着伟大精神力量,关于人类的起源,及对浩瀚无垠的未知的探求。这可能也象征的米国的国家精神。
对于外太空生物他们和《ET》中的饿观点一样,是友好而友善的。这样处理也很简单,无非是我们会遇到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整个电影温情激荡,中规中矩。
不过以荷里活的标准来看,前面家庭“趴体”的情节有点冗长。也许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吧。

2 ) 第一次看到科幻片里展示超速星际旅行中人泡在富氧液体中呼吸

刚看完《火星任务》,挺不错的。且不说有关地球生命起源于火星人毁灭前设定进化路径的播种这一想法,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可能是第一次用视频方式演示了科幻中所设想的超速星际旅行中,把人浸泡在富氧液体中防止加速度过大撕裂身体的构想,KIM被一个圆柱管子罩住,液体自下而上漫过他的头部,开始他试图憋气抵抗,后来“溺水”,发现挣扎了一下却适应了,富氧液体进入肺泡直接与身体交换氧气,肺泡就变成了类似腮的东西,人直接在液体中呼吸。

弗诺-文奇在《天渊》中好像写过这个想法,不知道这个想法最初是谁提出来的。

update:查资料才知道,1989年拍的《深渊》就有类似情节了。据说EVA中也有,所以,算我孤陋寡闻了。

3 ) 一流的娱乐片,三流的励志片,同时还歪打正着嘲讽了人类的愚蠢。

这部新世纪伊始上映的科幻大片,象征着人类深刻的星际文明情结以及对探索宇宙的幻想。在想象力方面,本片寄托了人类对价值的终极追求,并给出明确而温和的解答,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同AI一样,本片过于天真的将星际文明描述为超然且高尚的文明,并草草描述出地球生命起源的草图,这又绝非严肃而理性的科学观。

片中的2020年,执行火星计划的几名宇航员,赫然树立起美利坚的国旗,而这面星条旗恰恰反射出人类自身的狭隘与渺小——人类社会如果依然沉沦在民族国家的竞争中不能自拔,那么距离星际文明也就尚且遥远。
当然,本片中除了星条旗、NASA等印刷文字外,对于美国意识的渲染已经十分低调,而即便是如此,我们依然难以判别,导演这种心思究竟是高明的嘲讽还是迎合美国社会的献媚。

如今,哥本哈根峰会矛盾激烈,人类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危机,同时还承受着经济萧条的考验,连NASA都说,月球基地计划要到2020以后才可能启动。而这个史无前例的烧钱项目究竟能够走多远,谁也不敢保证。包括哥本哈根峰会上的严重分歧在内,航天技术同样壁垒重重,美国坚决独享成果,而中国印度之流同时却在重复建设...查韦斯说的好,美国一年的军费6000多亿,但对外环保技术支援的费用每年却不足100亿,如此巨大的反差或许足以说明人类的愚蠢。因而本片中被大大施以赞歌的火星高度文明就显得像个理想国中的童话了。

固然,我在此谈的已经不是本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了,而是试图漫谈一下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真正面临的问题。也许,在数不清的利益纠葛面前,人类确实需要一点童话,才可以释怀星际探索这一永恒而终极的梦幻。

4 ) 《火星任务》与《普罗米修斯》的区别

对于这样宏大主题的电影有很多,可是对人类起源这个问题真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这部《火星任务》的主要表达两点,一个是人类渴望去探寻自身起源之谜,第二,探寻的结果是人类的源头是火星人,并且火星人分散到地球与其他河外星系去了,于是,电影里的一个宇航员也随着仅存的火星人去河外星系探寻祖先了。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想要表达这么宏大的主题,没有必要衬托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人类的无知与渺小。电影中随处可以看见表现人类无力的地方:刚刚探测到有冰的时候就被龙卷风撕裂成碎片,为了到达火星却因为一点点失误(输送燃料的地方没有仔细检查,有破损)而失去一位宇航员,就连火星人出现的时候都是比人类要高大,人类不得不仰视他。人类是很渺小,却往往不知道自己渺小,以为自己很强大,什么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事实呢?大概宇宙中只有人类最渺小吧。

这些天电影院也在放一部关于人类寻找自身资源的电影《普罗米修斯》,呵呵呵,两名名导表达的方式截然不同,《火星任务》的外星人是人形的,友善的,会为星球的灭亡而落泪。《普罗米修斯》的外星人却是暴力的,残酷的,就连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也是冷冰冰的,会因为自己的好奇而让人类感染病菌。谁也不知道真正人类的起源,或者说制造人类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友善的还是暴力的,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
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是被他们创造出来的,那我们就一定是渺小的!

p.s.突然想到这两部电影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人性的表达。
《普罗米修斯》中人类之所以要寻找自身的起源是因为那个大富翁想长生不老,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而《火星任务》中的那些宇航员他们是想科学家,是梦想家,是为了整个人类的探寻事业。我想,这也许是导致不同结局的另一个原因吧!

5 ) 火星任务"找自己"

《火星任务》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2000年的电影,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技术标准来评判它的特效,因为我始终觉得技术是服务于剧情的,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就像一个分水岭,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当时的特效水平,99年,2000年左右的电影,跟那之后特效能明显感觉有差距,比如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吧,至少在特效这一块儿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太空漫游》没有遵循这条规律,今天来看,仍然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上8分,我认为主要是章节跟章节之间的脱节,剧情衔接的不好,虽然可以理解为留白或是其他原因,可给人糟糕的段落感还是太重了,我斗胆假设一下,如果用昆汀的那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hhhhhh

电影的故事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在地球上是一个点,第一批去火星的人是一个大一点的面,接着救援飞船的部分要再大一点,最后是寻求真相的部分封顶,如果从这层角度来看,电影没毛病,并且是一个很流畅的故事,看这个译名,会以为着重的是在火星部分的救援,所以当看到飞船在飞去救人的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时,不免出现很多疑惑,还没救到人,怎么就先送一个人头?又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结构框架吗?前面都这样,那后面这个故事怎么讲?还好导演并没有让人失望,果然有外星文明,而且还是我们的鼻祖,解释了一切的起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总归把电影的高度又增加了一层.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比如救援飞船的内部构造,"旋转重力","舱外操作",包括智能语音的声音,还有结尾处,加里西尼斯进入一个像容器一样的地方,跟2001太空漫游里最后出现的婴儿也是异曲同工,库布里克真是没办法绕过的大山啊,另外《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植物的细节,原来在这部里就已经有所表现,还有加里西尼斯终于登上了火星,还去了外星文明,虽然《阿波罗13号》你没有去成月球,这里导演如你所愿了,其实出场的时候看到他因为痛失爱妻,失去去火星的机会,我真的有点想笑,可是得严肃一点,毕竟对于剧中角色来说太残忍了,好在后面超出预期,宇宙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嗯,去吧~

电影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任务",这种以多救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觉得追寻与探索才是升华的地方,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生命,他像一个邀请,过去,我们发现一个大陆,再从那个大陆发现新的大陆,生生不息.

6 ) 我眼中的科幻

科幻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喜欢的并不多。从小就迷上了凡尔纳的我更喜欢那些接近科幻本质的东西。科幻是神秘的,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我觉得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神秘感。火星任务就很不错

7 ) 火星任务

总体拍摄的非常好,故事情节很紧凑,第一次任务、救援、返航,在短短时间没有忽略了表达人性的情感,而最后主人公放弃返航,义无反顾踏上飞船,也在最初通过其失去女友为后续的选择做好了铺垫。另外片子的特效做得也非常不错,而且从拍摄上来看,太空航行都考虑到了旋转重力和失重,这是很多烂片都不会考虑进去的,片子毕竟由NASA科学家做顾问,很多地方都非常贴近现实,也非常真实,而谈到片子的主旨,无非是强调了人类和外星人的同源,这个观点其实从许多著名的第三类接触事件也可以证实,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幻”的概念,而是直接把这种关系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表达,关于第三类接触就不多言了,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所有科幻片里面的东西都是虚构的,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你正好上了那些希望通过片子来隐瞒真相的机构的圈套,因为只要你想到这样的事,你会首先想到电影,然后说:哦,这是电影里面的科幻情节,不是现实。可是如果这些情节就是根据现实去稍做加工而制作而成的呢? 在我看来,片子拿了著名的“火星人脸”作为飞船基地这一虚构,才使得片子带上了科幻的味道,而实际上这只是手段,与影片所要表述的思想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部片子带给观众的不应该是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画面的震撼,而是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这部片子的顾问,无非是给观众们有意的透露了一点小真相 ,我拭目以待

短评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前面大半个片子都有些闷,结尾的20分钟十分好看!

6分钟前
  • 犀牛
  • 还行

主旋律太空歌剧,依然是火星生命与人类起源这两个炒烂的命题。配乐和主题一样陈旧腐朽,再加上简陋的布景,简直就像七十年代的电影。友谊、爱情、理想、探索精神、牺牲精神……导演把能想得到的元素都塞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最后炖成了毫无亮点的大杂烩。至于剧情,通篇的硬伤,多得我都懒的说了……

11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较差

16.2.20 四星半。通俗形式的《2001:太空漫游》,再次提起我对浩瀚太空与未知生命的期许和向往。我们不过是用已知的事物去定义现实而已,而这样看起来不现实的电影拥有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激励并引领我们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现实!要说扯蛋,待我们寻至真相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或许远比电影里扯蛋吧。

1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前面探索部分,视听语言极佳,太空舱内的“滚动”运动镜头犹如让人身临其境,这部分从概念上来看就硬的很,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在未来太空探索中尤为真实,甚至比得上15年的《火星探索》。但后来进入火星之后,碰见原始火星母星人,借用一套ppt动画全息影像演示,犹如博物馆展览,展示说明因缘际会诞生了地球生命,最后还借此飞向外太空,这就很神棍了,甚至远没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哲学上的怀疑论,手法非常俗套,大大降低了科幻质感。整体来看,故事严重失衡,几无情绪张力,后半段毫无科幻悬念感,可惜。7.4

16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好看就得了呗,要什么自行车,MD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很喜欢,纪录式的风格在最后因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而突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史诗的雄浑和巨大的诗意磅礴而至!

24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又一次美国的科幻意淫。想象力丰富,原来我们都是火星人。伍迪和泰莉的那段戏催人泪下。在太空中,我们都失去了自由,两人为了彼此,都把自己推向死亡。这便是爱情,即使到了外太空,人类的爱情仍旧如此的伟大。

2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科幻片,一个宇航员掉到太空,头盔爆破,脸变紫色,死掉了。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后来看火星任务,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那个场景,还和同学唏嘘。电影看了一小时,橙色背景出现,宇航员为了阻止爱人牺牲性的营救,自己解开了头盔。啊。

29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非常不稳定的一部电影。贯穿全片的迷幻气质被有些评论者称为New Age Sentimentality, 我却觉得很美。

3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如果在最后结尾处的拍摄手法再所谓的“晦涩”一点,我估计很多人就会给它打四星或者五星了。

35分钟前
  • Sick Humour
  • 推荐

神棍向的《火星救援》,比起规整的科幻片要有意思很多。人类起源和高维度空间(超人)展示,而且还是在十六年前。可惜剧本细节不大行,有些廉价B级片向,废戏多、编排失衡。

3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很多旁友说是遗珠,引得我对此片期望过高,我想遗下的原因有很多,配音难听,主角长得各个一副配角的脸,主角的演绎太小学生,最后结局太奇幻,剧情设计太假。赞点:有创意,感觉地心引力可能借鉴此片,有创造力,太空场景够给力,以13年前眼光看够新意

39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温柔而坦荡,几乎是有悖于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宫崎骏式反哺童话,甚至会被误读为肤浅低幼。爱的宣言无须通过冲击式的情节设定得以触发,而是由轻舞的环绕镜头、轻抚的擦拭镜头、甚至是雨露均沾的戏份分配凝聚出一股内生式的情感力量。即便在命垂一线的惊悚时刻,影像的节奏也丝毫没有变得紧绷,反而维持着如呼吸般匀速的平衡。太空舱是家,太空员如家人,结尾分道扬镳的家人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却是同一段模糊了时间与距离的归途。

4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131122】原来普罗米修斯的灵感来自这啊!创世的神祗是外星的智慧,这是人类的自恋还是自卑呢?不过那火星人出来的时候真的把我雷到了,特效太渣了。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留给观众想象比较好。有几个zero gravity的长镜头都非常棒。ps.蒂姆罗宾斯那个角色的便当领的也太突兀了吧!

44分钟前
  • Jeremiah
  • 推荐

蒂姆·罗宾斯爱电影开始的一半时间时就挂了。让因为他才看这个电影的我情以何堪!总之电影还不错,虽然结局坑爹了些,想象逊色了些,科技落伍了些。最后关于地球物种起源的说法难以服众,还算是一种新颖的假设。

49分钟前
  • 牧马人
  • 推荐

太经典了,尤其结尾人类演化的镜头,震撼,触动内心~~

50分钟前
  • 小涛
  • 力荐

【B+】一部彻彻底底暴露了帕尔玛“类型瓶颈”的电影。绚丽的调度像是失重般脱离了影片的文本内核,展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但帕尔玛仍然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与风格去完成这部作品,对CG技术的本能排斥也被克服,在此类情境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结尾的通俗化似乎完全可以预见,帕尔玛主旋律作品的标准陷阱(也和他自带B级片属性有关)。而开场家庭聚会和中间旋转舱的两段长镜头才是真正的高光时刻,尤其是后者,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是那般匪夷所思,只能惊讶于帕尔玛在这种电影里都能创造出被“电影之神”附体的时刻。

5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仍然认为是被低估的一部杰作,帕尔玛在《碟中谍》之后最好的一部戏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Snake Eyes后接着拍了这一部,开场也用了个六分钟的长镜头来交代人物关系,救援号上同样采用完整镜头来呈现空间布局。火星上的“人脸”像是一个迷魂阵,那些未知领域的吸引太诱人了,无法抗拒。"Have a great ride, Jim."

60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