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藍在29歲接到電話,是把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 - 原來是她的初戀情人李芯悅。
藍被邀請作悅的伴娘。
藍雖猶豫,但也答應了悅的邀請。
結婚前一晚,藍看著悅的背影,想起二人在中學時候一段疑幻似真的感情。
2001年,二人同是高材生,就讀香港傳統名校女校。
每日徘徊在聖母像下,卻因青春期的性別迷思,產生出一段不知是友情還是愛情的關係。
第一次動心,第一次拖手,第一次親吻。
後來,愛情的諷刺莫過於外在壓力應付了,內在壓力卻逃避不了。現實和理想的分歧,逼使二人追尋不同的將來。
上到大學,一個追尋夢想,一個卻因爸爸離世屈服於現實。
這段感情的遺憾的是,一人歸納為愛情,而令一位卻總結為成長。
這殘酷的婚禮,把二人再一次拉近。
藍拖著悅的手,在眾目睽睽下進場,把自己的最愛,交給如今她的最愛。
這條路,是對青春的告白,還是告別?
What?!
知道会虐,但不知道会被这么虐,如果你想看这片但不被虐,劝退!
因为此片踩中蕾丝三大虐杀雷区: ①是你先说的喜欢,却又是你最先放开手,先撩者贱,真的没说错 ②一声不吭离开,又肆无忌惮出现;信誓旦旦许下承诺,又轻而易举背信弃义 ③你结婚了,可惜新郎/娘不是我,而且变本加厉要我亲手把你送给男人 导致我看到最后一边大叫WTF!!!!!!!!!一边流眼泪…
======================
前半段校园的拍摄风格充斥着小清新的泡沫感,慢镜头柔光的运用让人觉得两个人之间连空气都是甜的,暧昧的气味湿漉漉,梦幻而美好,美好得需要小心翼翼保护。
没有勇气用手,只能交给影子代替我去抚摸你。爱是伸出去又缩回的手,是想碰又不敢碰的冲动。
不是有说不完的话,只是不愿意做先挂电话的那个。数321一起挂,也未必能挂得断,越是在暧昧期,越是依依不舍,相信在还没有微信的那个年代谈过恋爱的人都懂。(暴露年龄,误)
最怕年少轻狂时许下爱的承诺,因为长大后回想时往往会因为无法兑现一次又一次嘲笑自己当初的无知。
那些嘴里说着的永远,将来也成为了困住你我的泥沼。
在校园教堂里私定终身的美好,就是那个一触即破的幻彩泡沫。
这个泡沫在剧终的婚礼呼应并且破碎了,碎得体无完肤,碎在了观众的脸上,化成热泪。
一地的烂玻璃渣,映射出彩虹,我还要踩在渣上起舞。
换种方式相守,是否真的幸福?
=====================
最后,还是很想吐槽反应了父系社会的大直男言论,可能是导演希望通过角色的嘴巴讽刺大部分普信男吧…
以上论断同样适用于普信男,给男人碰碰吧,说不定你试过就回不去了。
最后的最后,同性恋是可以遗传的(不是)
给4星⭐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同样题材的华语片。
前三十分钟很唯美很好看,后半段从两个爸爸谈话那里就开始不对劲了。什么叫是因为她们没有试过男人,一旦试了回不去了???恶心的想吐。一时间不懂导演到底是喜欢百合还是看不起百合。 还有她们两个这么久了竟然都没确定关系,那个李芯悦先表白,然后竟然说他俩是朋友!!?看到这我心梗了。无法理解,后面那个操场上的吻更逻辑不通了,虽然很唯美,但竟然放过狠话了就要有放狠话的决心,这样显得前面那一段很没可笑。。。因为李芯悦有男朋友了和别人做了所以她也复刻一遍…6,还是在洗衣房… 后面李芯悦她爸去世时她旁边的是她弟弟妹妹吗?出现的好突兀呀,前面感觉都没提到呢。李咏蓝是怎么能在别人洗澡的时候说出我们复合吧这几句话的,李芯悦又是怎么能说出那句经典的30岁的?不会她觉得很浪漫吧?到底是谁有义务等你,李咏蓝纯纯恋爱脑工具人罢了 可能导演想复刻《那些年》,就连女主都是照着陈妍希找的,侧脸巨像,短发女生也是越看越好看的程度,可惜剧情差了点
最后竟然找李咏蓝做伴娘,非要恶心别人吗?我不理解,最后都要结婚了还搞幻视,对爱情好不尊重啊救命
我没有去求证本片是否改编自导演的亲身经历,但看到她的发型和李咏蓝差不多,那我就默认了吧。
很多人肯定觉得这俩人在作死,为什么不能忍到毕业呢?为什么非要闹到众人皆知呢?香港和内地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这一点我稍微想想还是可以理解的。在她们之前肯定已经有不少情侣被发现了。学校不会劝退,家长不会打断腿,同学不会(大面积)歧视,那中二一点又如何呢?反而是我们脑子里永远有一根弦在衡量是否值得出柜,哪怕走出学校参加工作,甚至是经济独立了,出柜同样是一件困难的事。
李芯悦生日那天说自己可能只是李咏蓝生命中的一个配角,那时镜头正好对准了李咏蓝。此处暗示了李咏蓝才是真正的配角。
但并不是这样的。李咏蓝在得到了一个“爱过”的肯定答复后,她可以继续往前走了,而李芯悦却是陷入泥沼。她选择和男人结婚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从她以前的逃避和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来看,结婚对她来说是牺牲自己换取利益的最直接办法。
“配角”这一说还得再反转一次,李芯悦的确是李咏蓝人生中的配角。
东亚女同的悲情根源于feminist issue,如果一个女人不以自己为本位,她都不爱自己,怎么会有爱另一个女人的勇气呢。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和爱,爱情或友情都只是title。你就好比两个约定好了一起在大城市长期租房的女性好友,一个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突然跑去结婚了,另一位单女同样会受伤害。单女因各种原因被驱赶进家庭,给男的做免费保姆、免费代孕,最后还会被人说:新郎好可怜。李芯悦对得起新郎,对得起弟弟妹妹,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唯独对不起她自己。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女人很少选择和女人抱团,社会也百般阻挠女人抱团。女同群体直接影响了婚育率,动摇了男权的根基,所以她们最受排挤。对女同的污名化从严格审查、语言侮辱、封禁各个方面入手,然后他们再把单女打成女同,把所有不服从的女人都打成女同。女同俨然成为了一种有力的政治身份。不管对性取向有怎样的理解,我希望每个被“骂”成女同的女性都为之骄傲,因为他们害怕你。
看了太多类似的情节,我已经厌倦了电影对现实的浪漫化。
如果是我,我会和妈妈一起去国外。
** 转自FB某不知名影评人
留意到這是香港少有的同性題材電影,所以毫不猶豫就買票入場。今時今日還堅持拍攝港產片本身就需要一定勇氣,同樣作為電影工作者自然要捧場。
然而看完之後我卻覺得大失所望,也許是心中的期待值較高,所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有人覺得我酸葡萄心態,那就是你們對。)
-
首先,故事線平鋪直敘。
作為一部標準的90分鐘電影,沒有基本的起承轉合,對每一個事件平鋪直敘,並沒有看出每個事件之間有什麼太大的聯繫或者相互之間的影響。
也許有人會說,不要拿荷李活商業片標準來衡量香港文藝片,那麼我想說,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會有一些很基本的轉折點,我們稱Plot point。每一個plot point都是主角進行的一次又一次的選擇,這在劇作上應該是很基本的事情。然而在「喜歡你是你」中,我覺得這並沒有做得很好。雖然的確看得到導演埋了伏筆,可是這些伏筆並不是影響主線劇情,而是一些支線劇情,對故事的影響極小。
另外,故事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拍攝主角之間接吻和親密,雖然我並不能理解這幾場親密戲為什麼需要花這麼長時間去拍攝她們接吻,因為在這些scene我沒看到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導演玩鏡頭也很明顯,比如在兩人雨中接吻,不斷的旋轉鏡頭就可以證明導演似乎很希望透過這種鏡頭語言把故事的情緒帶起來。
-
其次,人物平面,全員戀愛腦。
雖然青春期之中的少年少女戀愛腦好正常,但是角色的成長並不明顯。兩個主角似乎前後都沒有明顯的改變,甚至在服化道方面都沒有突出角色心境的變化。
可能有人說,難道人一定要有改變嗎?為什麼不能從一而終?她就是愛Sylvia啊!
說這句話的人,除非你沒有工作,或者你還是中學生,否則你敢保證現在的你和初中時期高中時期的你就完全相同?哪怕在愛的是同一人的情況下,在社會浸淫之後人類的心境是會改變的,但是李詠藍的愛情觀似乎永遠都是「我想和你在一起」,而到了最後仍在執著於「你愛不愛我」「我們之間是不是愛情」。而Sylvia,她的角色更是有點莫名其妙,她的家庭情況似乎一直都不好,那麼兩個人討論的未來什麼的,她其實一開始就應該更成熟。如果說李詠藍她是溫室裡的花朵不知道世間險惡,Sylvia就應該是早熟的少女。她應該很清楚她父親的難處。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家裡困難,她不會選擇還去做「拍電影」的夢,而是把內心的夢隱藏起來,李詠藍的愛可以是慢慢救贖她的光。有人說,可能一開始不懂事,她之後就懂事了。
如果這樣,那麼我想知道Sylvia她真正成長的地方在哪個時候。目前來說比較明確的plot我只看到三個:1,見校長;2,讀檢討;3,Sylvia爸爸死亡。
如果在1,Sylvia的性格應該不會再和李詠藍有任何一點點的瓜葛,甚至一開始不會,之後可能李詠藍一直找她,她才軟下心來。
如果2,那麼她的成熟就不是父親帶給她的,邏輯無法自洽。
如果3,會不會有點太晚?作為一個有兩個弟弟妹妹的姊姊,父親一個人照顧三姊弟,本身最大的那位就應該成長,而不是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要成長起來了。
還有很多地方,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如果要對比,同樣是家庭情況的不同帶來的隔閡,我反而覺得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做得比這個好很多。
除此之外,父母的表現就是很典型的父母的表現,幾乎所有東西都是靠著台詞來表達。我們常說visual story telling,但是在這部電影裡我覺得這方面也是欠缺。
-
最後,故事主題不明顯。
故事講述李詠藍想證明這段情是愛情,或者她想知道這算不算愛情,畢竟在她的認知裡這算是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一個logline,但是導演真正想探討的是什麼呢?是在天主教學校這樣一個存天理滅人欲的高壓環境下卑微渺小的愛情嗎?還是說高中時期的青澀愛戀會永遠地成為最美好的一段回憶呢?
如果說這是同一件事,兩個人腦海裡不同的認知導致對事件產生的不同的效果,那麼就應該是李詠藍和Sylvia都是不同的認知不是嗎?甚至有可能是Sylvia從頭到尾都沒喜歡過她,根本就是玩她,但是到最後Sylvia卻在最後一刻發現其實自己早已經喜歡了她。那如果這樣,是不是應該有兩個人現在和過去的穿插,看得出兩個人前後對比,甚至可以刪除部分的一些支線,比如大學男同學離開的時候在車裡哭(我真的不明白這一幕對整體故事推進有什麼意義)。
-
Conclusion
綜上所述,導演是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她的想法太過凌亂,似乎並沒有一個綜合起來想說明的主題,人物也很扁平,導演在製作下一部作品的時候是否應該深層地考慮一下,甚至可以去寫寫Character bio以及Director Statement來清晰一下自己所想?時間篇幅有限,並不足以讓我寫出一些成功的lgbt電影和這部電影的對比。之後有時間會考慮寫出來。
*以上僅個人觀點
不多见的东亚同性青春爱情片,而且不是出自对岸。电影有着惯常的青春爱情片套路,不同的是故事发生在千禧年后的传统教会女校,夹杂着两个女主角真挚的情感,唯美的画面和导演的细心铺排,然而还是逃不过女同性恋电影式的悲惨结局。片中虽有有大量日式糖水滤镜和若隐若现的异性恋霸权思考模式,但能在香港本土产出一部以女性视角出发的电影实属不易,同时片中镜头语言十分细腻精致。不得不说两位女主角的化学反应满到溢出荧幕,又是为谈善言姬叫的一部片子!!!
电影的精华在两位导演和主演与观众的映后分享。第一位发言的是头发斑白的女士,她很喜欢这部电影,希望能在大荧幕上看到更多lgbtq+。第二位是带着哭腔的女生,她在女校读了13年,第一段感情就发生在女校,最后也像电影一样无疾而终。电影最触动人的是每个人都能在片中找到或甜蜜或苦涩的回忆触发点。我沒有读女校,也和片中的年代有点距离,但通宵发短信,煲电话粥双方谁都不肯先收线,拍贴纸相等细节都是切切实实的回忆trigger 。
PS. 散场出来抬头一看,夹缝中发现应景的宗教标语。
你還記不記得,自己的第一次親密關係?第一次放縱自己,讓另一個人佔據你的思緒、觸碰你的身體?那種迷人的感受,發生在中學時,常常會師長冠以「早戀」的罪名,然後第一次浪漫就被粗暴地改寫成「殘酷青春物語」。但是《喜歡妳是妳》不是這樣的電影,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李詠藍(談善言飾)轉去學電影,是代替李芯悅(楊偲泳飾)去做完她的電影夢。
文:魏煜格
十多年前,導演 Candy 吳詠珊,和很多入讀城大學電影藝術專業的學生一樣,心中帶著個執念,要把自己心中的故事拍成電影。但這並非易事:不僅僅因為外界有很多誘惑可能分散注意力,還因為拍電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運氣不佳、流年不利時,只有等待。但是青春片的要素,就是你要清晰地記得十幾歲的那種感覺。一旦人生磨得你心力憔悴,那些清脆的嗓音變的模糊,那種純美就拍不出來了。
看完首映日的最後一場,已經接近午夜,我步行在圓方外的天橋上,唯一想聽的音樂就是 Enya。只有她的純淨和空靈,才會讓李詠藍和李芯悅的畫面延續。影片的意象、節奏、氛圍,在香港電影中寥若晨星,上一次我看到相若的精緻與心動,要追溯到2004年麥婉欣的《蝴蝶》了。《喜歡妳是妳》帶著女校女生的烏托邦氣質,但又處處散發著和台灣的小清新截然不同的香港氣息。兩人相處的場面,彼此欣賞愛慕的意味,遠遠超越「同性」/「異性」相吸。
影片的第一段故事發生著2001年,第二段2003年則從SARS和一個姓張的男子從酒店飛身而下的新聞開始。兩個人相愛了,變得恣意,在小巴上接吻被老師撞到,校長約家長見面之後,兩位同樣愛女心切父親的對話造成了全片喜劇高潮,出人意料。但是情到深處,考驗就來了:妳們敢當著全校女生接吻,但妳們敢不敢聽對方的「檢討」呢?導演的畫外音此時運用得體。
導演敢於相信並忠於自己的感受,第一次執導長片,就能把演員的情緒控制得如此準確。兩個女主從荳蔻年華,到而立之年,從化妝到體態都令人信服,不矯情不造作。我在故事中看到的是女生的視點、女生的筆觸。而背景音樂,在大部份場景中都安靜得那麼自若,遠遠超過有些不自信的導演因為心慌意亂,而灌滿觀眾耳朵的宏大音樂。
得益於如此安靜的敘事,看此片的感動是真實的,不是被催淚手法煽動的。如果導演有更多人生歷練的時候,可能會把片中的母女關係寫的更紮實。因為這次美麗的邂逅,我期待這兩個女生會繼續成長,以後或許可以,再次和她們在銀幕上相遇。
《蓝宇》话外音作为心声那段简直神来之笔。还是很触动,导演自传无疑了。双女主超来电。
两星半。杨偲泳只要有水的镜头都好美,雨中激吻、浴室拥吻把她都拍得温柔且脆弱,在这种名场面里完全盖过了人物的内心逻辑。我很喜欢雨中激吻那场戏,虽然转折略微生硬,但是是为数不多的女同电影中很勇敢的画面,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燃烧自己,她们那一刻就是,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电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学校发觉二人的亲密关系,找来了双方的家长谈话,父亲与父亲一见面先是问对方高就,再然后即说女孩子之间这么玩在一起没什么,他们觉得学校太夸张,这一点很有意思,以“接受”的态度来不承认这段关系的定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女主角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没有做得很好的一点,我们不一定非得要去对一段情感下一个定义,是友情、爱情、亲情都不重要,但电影则一直在这个点上落脚,不停的强调,又没有升华递进的空间。
-为什么要找我当伴娘?-为什么你要答应?-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因为···其实我只有你一个朋友。—— ★★★☆ —— 观影过程时不时联想到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我真的对什么“最好的朋友”这种屁话ptsd了ok???
这段感情发生在2001-2003年期间。为什么给5星?因为这片真的是很真实,因为我经历过这些。那个年代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又有谁能在那个时候挺身出柜?说到李芯悦为什么会在结婚的时候邀请李咏蓝当伴娘,大概还是一歌词“能成为密友 大概总带着爱”。李芯悦曾经勇敢过,是李咏蓝错过了,错过就是错过了,因为还带着爱,想让你看着我结婚,也就好像婚礼是我和你的婚礼一样(李芯悦在说我愿意之前,有含泪笑着看向李咏蓝)。ps:自我感觉英文翻译和粤语差别真的比较大,也有可能看不懂英语,听得懂粤语吧。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自己都有自己的看法,总归,值得看。(抠细节,有谁看到了最后婚礼上,芯悦把戒指给咏蓝戴上了)
来了来了来了,第一批观众来了! 姐姐们演技真的好!!!因为讲述的是香港女校发生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说更加多的是好奇女校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电影全篇的镜头都比较亮。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一起是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社会的,朋友的,家人的,经济的,其实从高中就看出来两个人的背景也会导致这段感情走向的结果。影片结尾的最后一场配乐选择的好,主演姐姐们真的演技好好,而且好漂亮!中间过程中的一些离别和故事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其实我还是没看懂泳池之后岸上看到李芯悦(剪短发了?)的一段讲述的是什么情况,可能以后上映我还会再去看一次吧!还有几个镜头的设计其实有点刻意,但总体来说还行8
-我不要将来。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我也觉得是。
哭到止不住
(HKAFF全球首映) 怎麼這麼難看⋯ 女校、教會學校、現實和世俗的威脅、無止境的互相傷害的抓馬⋯ 像是矯揉造作版的《我的少女時代》加上年代近些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再揉雜無數兩岸三地青春片梗,輔以白得發藍亮得發光的磨皮糖水濾鏡,各種無意義的特寫慢鏡頭加突兀的傷心bgm⋯ i mean我像是看了廣東話配音的爛俗台灣青春偶像劇,食不下咽。我對lgbt片總是寬容的,但毫無真摯感情,只有聲嘶力竭的哭喊和滿嘴空洞無力的愛,怎麼打動人?這個設定在2001年的故事中我最感動的位置是當兩個女主一起看《藍宇》,甚至沒有畫面只有背景聲音,是悍東藍宇在北歐的分手戲,「我是真的喜歡你」,在這個位置我全片最感動,你能明白嗎?時代已經進化到不再需要這類片子了,香港已經有翠絲、叔叔,不需要有矯情無比的假青春回憶。
三星半吧,狗血但确实是青春了,啥时候能走出东亚女同皆苦的悲剧命运
其实婚礼上哭的不止她们两个人,还有在屏幕前流泪的我。
談善言加分,鼓勵一下新導演與年輕人,不用太嚴厲。過多音樂,父女對談就對談,不需要太多配樂。當成GL/soft porn看看兩個女生接吻挺唯美的,再者是共鳴吧,在香港教育界很多教畜,看到女生的叛逆要反禮教,可是徒勞無功。說故事的技巧是欠奉,故事框架簡單,一看預告就知大部份結局。在性身份/角色方面有些對傳統的嘲弄都幾難聽,最後21世紀還要回去禮教之中,想像力與突破力守舊。 不過香港的環境也一樣守舊,唉。
整体的摄影和色调都很小清新,最大的败笔是,在女二父亲的葬礼之后,没有逻辑的说现在开始不联系,到了30岁没有结婚再在一起……太强行了……
喜欢操场对吻,喜欢浴室的那场戏,失真又真实。父女对谈也很有意思,爸爸说女生之间其实没什么的,但她没有回答,只有她们两个人才体会这段感情的热烈和珍贵。很典型的les片了,又be又伤,陈腔滥调。(啊 可爱情不都这样,反复讲,又反复使你流泪。
吻戏好美,两个女孩也好美。虽然很drama但是又觉得很真实。
好不好看没关系,凭大陆不让拍,我就要打5星
全片最佳:雨中的篮球场。BE不能接受。
1. 兩位導演的品味比較差,角色有感情起伏時打雷下雨在95分鐘的電影裡竟然出現了三次,無論鏡頭再怎麼追求日式柔光,也掩蓋不了由此而來的粵語殘片即視感;2. Renci首擔大旗,演技有點飄忽不定,如果清楚演員極限,將鏡頭適當地拉遠些效果會更好;3. 片末獨舞完全發揮不了感人的功能,非常尷尬做作,使全片結束在這氛圍下,亦回應了本短評的第一句;4. 劇本以拼湊為主,基本上都是同類電影中的即食材料,尚欠打磨,以致人物描寫比較浮泛;5. 有彈有讚:新娘房一幕的鏡頭擺位不錯,現實中明明是對望的兩人,透過鏡子的反射卻望向相反的方向,如果多一些這樣的電影語言,多好。
直女挠头!前半段还挺清新,后半段一泻千里迷惑操作,好端端为啥要顶着全校目光雨狂吻,为啥要因为检讨生气玩消失,也不给人解释机会,重逢后又说自己有男朋友了,后面明明说30岁就结婚,却又说别再见了,深井冰一样,最后结婚真是莫名其妙,喜欢人家让人家过来当伴娘,还深情看着伴娘说我愿意,姬片新郎是没人权了是吗?
女校过来人很难不产生共鸣,但整体节奏掌握不好,有些地方没铺垫好。很俗套但我还是哭成了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