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陷入的幸福
这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当暖暖的阳光透过身后的窗落在我的背上时,真是舒服极了,这让我想起拉萨的阳光。从西藏回来快两周了,人还恍惚在高原的空气里,郁结在心里的情绪,浓得涂抹不开,应该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它四处蔓延,然后晕染周围的生活,让它们纯净、浓烈、燃烧。
就在我于高原与都市生活中纠结时,朋友发来一组片子,其中有个名叫《冈拉梅朵》。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从头看到尾。
一个美丽的故事,两代人的不同命运。
安羽,一个现代都市里唱歌的女子,在唱了一曲《冈拉梅朵》后失声,梦境引领她来到雪域神湖,寻找拉姆,寻找她失去的声音。途中,她遇到了鼓手阿扎,冈拉梅朵的美丽传说,把两个人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分分合合,上演着千古不变的爱情故事。
拉姆,一个久远年代里唱歌的女子,与来自康区的流浪画家相爱,却被农奴主抢婚。画家在追寻的途中坠崖,错过了美丽的拉姆,拉姆逃出后,就一直守侯在神湖边,等待心爱的人出现,一等就是一生。
片中的故事简单至极,反复述说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男女情爱。
而久久回荡在我心里的是片中的音乐、画面,和片中所有的声音。那是高原的声音,是只有西藏才有的声音,它来自大自然,来自那些纯朴的西藏人。
阳光照射在大地的声音,白云走过蓝天的声音,轻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河水淌过雪山的声音,经幡舞动山岗的声音,长号震撼庙宇的声音,香火袅袅千年的声音,转经筒噜噜轮回的声音……朝圣者的脚步踩过积雪,口中的经文喏喏,清澈的双眸回转……鼓声,如命运的节奏,脉动的合声,神灵的召唤,在那片古老的高地上回荡……
所有的,一切的声音,都美伦美奂,哪怕是一片树叶落在地上的声响,都像是灵魂绽放的音符。
影片结束了,我却不愿把自己的情感抽离。能够陷入其中,是一种幸福。
2 ) 一声叹息
找了很久才在网上找到这电影,事先已经知道不会太好,没想到是这样的迷惑。
也许因为之前看过剧本,对里面大量的情节改动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些改动出于什么原因?
几个演员完全没有剧本原先的气质,顿珠像是个油腔滑调的家伙,郑昊就是一个傻瓜~~韩国MM倒是挺漂亮,可一整出戏都在梦游中,瞪着大眼睛四处闲逛~~索朗措姆真漂亮,可惜没她的戏啊……
喜欢婚礼那场戏最后的一小段,两票载歌载舞的人群分别在男女主角率领下会合八角街小巷……之后是集体的载歌载舞,很有印度歌舞大片的气质,可歌舞场面和服装一点也不华丽……看着不够美。
片子里大部分藏族舞蹈拍的都不好看。锅庄之类的舞蹈要是不能发现其中的韵律,用中远景看上去就是一群人傻呵呵的在原地踏步~~还是没有找到藏族歌舞的魅力,更缺乏对镜头呈现的想象。
巨大冻湖上徘徊的姑娘让人忍不住想起来巨型民歌手的MV~~
对各种诟病的地理位置问题,自己倒是觉得问题不大……虚构一个神湖嘛电影里面的音乐。唉……怎么说呢,虽说是有点像歌舞片的电影,可里面无时不在的漂荡出的歌声还是会让人觉得唐突。西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只有经历过空旷草原上安静的让人发疯的安静,才能体会到人们聚在一起时载歌载舞的兴奋与欢快。因为太空旷了,所以会对陌生人热情……我是这么觉得。而电影里,无时不刻不被吵闹的声音塞满……没有歇息的片刻。
大场面。最开始的雪顿展佛是绝对的大场面,可在电影里没看到那种震撼。感到是各种杂乱……不是大远景广角就能呈现气势恢宏的。不过中间一个镜头,女主角站在一块岩石上举着麦克风的画面和巨大的佛像组成了采访画面……大佛端坐,前景的话筒对着他……有意为之吧。
3 ) 有民族特色的片子
影片很浓的西藏风情。镜头还不错,但感觉离魔幻现实还有点远。如果处理得更夸张一些,会更好。
喜欢男女主演的表演,西藏男演员有种酷酷的气质,戴牛仔帽的造型很不错。韩国女演员气质很纯美,在国内的女演员中不多见。演冈拉梅朵的藏族女演员,本人比片中好看。
和这个片子有缘,偶然买来看的,才发现导演是我喜欢的MV-《万物生》的女导演。
但这个片子故事讲得一般,结构有问题。看得出导演讲故事的功力还需磨一磨。如果把爷爷那段爱情再多讲述一些,让两个故事交叉讲述,会更丰满一些。还有很多部分故事情景讲述得太碎。
虽是音乐电影,但音乐部分有些杂乱感觉。片中有些部分音乐的鼓点和画面不对位。但男主角在婚礼餐桌上用手打鼓,在转轮上打鼓,及男女主角在街头一起欢跳这几段,都处理得很精彩。
整体影片的文艺西藏气质,我还是很喜欢,也喜欢这个故事里神秘和离奇的那些元素。希望能有表达得更好的作品出现。
4 ) 看摄影
故事就不说了,看摄影。
美景、艳遇都有了,各位看官还要什么?
那厮说,“我的理想和你的幻觉,都很美。我们都没办法,放弃它。”有点意思。
除了阿里的几个镜头,其他场景我几乎都去过,这真是一种特别的观影体验。
想到西藏旅游的,看这个片子。
总顾问是吴英杰,@¥@*&%#*。。。。,呵呵。
5 ) 转载:【影评】西藏音乐电影《冈拉梅朵》
发信人: ziijun (享受生活,感受快乐!), 信区: Movie
标 题: 【影评】西藏音乐电影《冈拉梅朵》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3月08日22:24:01 星期六) ,
电影《冈拉梅朵》
——我爱的西藏不是这样
写影评,一直都只是写那些带给自己感动的片子,从来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批判的能力与权力。第一次写下很多不满,竟然是对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海报上写有美丽藏文的片子,一部以我深爱的西藏为背景的片子。
得知这部电影要在北大首映的时候,我的激动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夸张。我兴奋地想流泪,在北京这个很难感受到西藏气息的地方。我乐颠颠打了整晚电话,通知我那些和西藏有关的朋友们。我以为看这部电影时我一定会哭的,因为里面有我喜爱的藏歌啊,有我熟悉的西藏风景啊。但看完,很多茫然,一声叹息。
剧本,极其简单。当影片的镜头扫过从藏北到藏南的很多很多地方时,当主人公们不紧不慢地游荡其中导演试图想展现西藏的很多“独特文化”时,我就预感这个故事一定挺简单的。但当屏幕忽然一黑,出现字幕,影片结束时,我惊呼竟然如此简单。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却依然逻辑混乱,各种扯。整个故事看完很多迷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想用观众看不懂来显示自己的艺术修养多么得高。
当然,电影并不只是要讲故事,特别是对这样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的片子来说。那就说配乐。看完电影的时候忽然在想为什么想起了个“音乐电影”的噱头呢?片中是有很多藏歌,特别是亚东和索朗旺姆天籁般的歌声仍然让我沉醉。但细听就会发觉片中有太多我熟悉的藏乐,听时让我激动,但仅仅穿插其中罢了,并没有紧密伴随影片情节的发展。如果说那些响彻天际没有歌词的配乐才是影片作为音乐电影的看点的话,但那些声响是任何一部涉及西藏题材的片子都会有的声音。那些声音那些音乐与西藏有关,而不是影片的光芒。如果说因为男主角阿扎那充满原始与野性的鼓声的话,我不确定,但至少我一年的西藏生涯所看到的无数民族风情演出并没有鼓声这个特色。片中随鼓声出现大量西洋乐器,让我困惑,即使男主角随意敲击出的音乐也让人感觉导演在把人们拉向一个原始的让人迷惑的情境中,再次跳入窠臼为西藏蒙上了面纱。
或许因为故事是源自于一首名为《冈拉梅朵》的藏乐?又或许是因为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扛着硕大的麦克戴着硕大的耳机游走在西藏?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不太确知“音乐电影”,特别是“西藏音乐电影”本身的含义吧。
没什么情节,那既然把美丽的西藏作为背景了那就看风景好了。关于风景。影片中镜头快速切换,寻找圣湖的路途从藏北到藏南,时而又跳到藏北。西藏的气候是很奇妙,远处的雪山时常可见,近处却依然有绿草依依,但片中镜头的切换却让人觉得迷惑。如果说导演太想向人们展现西藏的广阔了,所以整个西藏都想拍到,但在我看来依然没能展现真正的西藏。西藏的美丽是任何人随意用任何一部相机都可以展现的,但导演没有过多把镜头投向那干净明亮的高原风光。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热衷于阿里。如果说导演为了不显示高原的荒凉而把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选择在了俗称“西藏小江南”的非典型西藏风景地林芝,喜欢那里的绿色的话,片中不时出现的阿里地区的扎达土林和闻名世界的古格王朝遗址实在让我难以理解。那海拔超过五千米人口稀少的阿里地区很荒凉,但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但影片只是那样掠过罢了,一次又一次。阿里,画面中还展示了整个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神山——阿里的冈仁波齐。但在影片中冈仁波齐失却了它金字塔般的雄姿和皑皑白雪覆盖下显现的神圣光芒,只是一座雪山罢了。
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导演那么偏爱结了冰的纳木错。作为贯穿影片主题的神湖纳木错,她的美丽更多在于其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波涛汹涌,有着大海一样的壮阔,清澈的湖水总能在高原多变的天气中泛出圣洁的美丽。可导演却更多投向整个冻结的纳木错,说那样更加壮美。但镜头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壮美,更不用说她的神圣,甚至连那是一个湖都看不出了……
关于文化,强势文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看西藏,用自己的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看西藏。
猎奇。太多人为西藏的神秘而吸引,太多人用一种猎奇的心态审视那个独特的地方。导演也没有跳出,以为把西藏勾勒得越神秘才越能吸引人的眼球吧。
导演用镜头扫过西藏一个个独特的地方,一闪而过,堆积很多。雪顿节的展佛,飞旋的转经筒,彻夜不息磕长头的人,藏人玩的一种很传统的游戏,藏式婚礼上的传统仪式(虽然为了让晓涛的出场而出现了酒吧调酒的吧台),甚至修建藏式房屋屋顶时藏民们在一起跳起的夯地舞……导演用一种外界常有的猎奇心态探向这个神奇的地方,再加之用一段拉萨街头邂逅的美妙奇缘,再次告诉人们:这里不但神秘而且刺激。
以为一个愿意把镜头伸向西藏的导演一定因为生命中某个契机而深深爱上了那里,用心去感受了那里,会不只是用眼睛去浏览而是用心去膜拜。但我没想到一个号称拍摄了三年曾经无数次进藏的导演对于西藏的理解却是这么肤浅。既然把背景选择了西藏,却丝毫不引导人们真正去感知那里,反而再次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再次以一种多数文化强势文化的姿态去窥探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男主角阿扎,典型的藏族男孩,高大而帅气,但片中的他却用还算标准的汉语说着琼瑶阿姨一样的台词,什么“雪顿节上的女神”,什么“我一定得罪了菩萨,赐予我这样一个不会吵架的仙女”;用各种莫名其妙的举动显示他对安羽的一见钟情。但这其中,多了太多现代偶像剧中夸张的人物性格却少了高原男孩特有的淳朴,也看不到藏族男孩那种充满野性的豪爽,时而让人感觉矫揉造作,时而又让人觉得心胸狭窄,诡计多端。影片似乎更多地告诉人们,藏族男孩很专制,容易冲动,爱喝酒……就像片后很多观众提问的那样。
女主角安羽,不过多评说。
另外一位也被称之为女主角的藏族姑娘索朗措,在影片开始的观众见面会上,索朗措穿着鲜艳美丽的藏装站在舞台的中央,以女主角的姿态被围着提出好多问题,让人能够感受到藏族姑娘的可爱淳朴,可看完整个影片时我竟然发现她只出现了不超过五个镜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影片里她是那么一幅美丽的偶尔出现的画,影片外她仿佛是一个身着盛装的“花瓶”,再次吸引着猎奇的人们的眼球。因为这是一部以西藏为背景的电影,所以,身着藏装的藏族演员也就成了又一个噱头。
影片中有一幕展示了手戴佛珠的藏族男孩阿扎在寺庙前神圣的转经筒前来回旋转经筒,用飞旋的经筒击出鼓点的节奏,让我们都惊呼这不是一种不敬吗?我不知道。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的编剧是藏族,或许这件事本身没有错?或许扎西达娃本来就不是信徒?至少我在西藏从来没有看到哪个藏族人会在经筒前这样嬉戏。
虔诚与信仰,这个使那片雪域熠熠生辉的散发着神圣光芒的精髓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只是普通一个人,普通一段爱恋。也许央视的导演对于主旋律的理解要超过其他人吧。
当然影片中有一些小小的细节也让我感动:藏族阿妈总是那么同情身边的人,连随意坐在路边歇息的安羽都怜惜地给予施舍;西藏广阔的公路上,一家藏民在路边拦车,阿扎二话不说,热情地允许他们塔车,挤了满满一车,藏人的宽容和快乐就那样洋溢着。可这些比西藏风景还要美丽的温暖与感动却太少了,只是成为了让观众发笑的一些小小细节罢了。
总之看完片子挺失望的。影片结束后的观众交流会,导演的种种表现让我对这部影片简直有些无语。
导演很有自信,选择了北大,还选择了观影后的交流。也许导演自信满满想在其中感受得到褒奖后心灵的满足,但她错了。很多同学提出了影片中明显的各种问题,可能过于直接,导演明显不快,所有的回答都明显得昭示对提问者的不屑。
影片逻辑混乱?导演表示:其实是观众没看懂,她想讲述的是一种心灵的等待,对于生活中那些值得用很多年去坚守等待的东西,主要是爱情。要不然就悻悻告诉大家:西藏,西藏有很多那样的传说……
与现实不符?观众说从拉萨到神湖纳木错不用途径林芝阿里的。导演表示:她指的神湖并不是具体指纳木错,而是人们心中期许的一些东西。那既然这样,为什么偏偏选择真的有神湖的西藏呢?
观众说为什么镜头切换得让人感觉不在一个季节一个地点呢?导演立即一脸不屑,表示:只有去过西藏的人才……但事实上提问的人对于西藏的熟知明显要超越一般人。
观众说看完影片后没有太多的感动,对于故事。甚至连西藏本身能够带给人们的感动都没有。导演说:她看完自己拍的片子的时候就哭了……
……
种种。导演傲慢地质疑大家的观影赏析能力,傲慢地声称大家没有去过西藏不了解西藏。导演不时强调自己电影拍了三年的艰辛,但细听其中太多时间的拖延与影片创作无关,更不用说导演非得拉大队人马奔向与情节关联不大的遥远的阿里。自始至终,导演都不正面回答大家的种种质疑,而是一个劲地说些重复的无关紧要的话。这位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对自己的处女作信心满满,面对大堆的意见,没有一次认可大家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到后来,主创人员的不满让主持人不敢再向在座的学生提问,而是问个小孩啊,问个韩国人之类的,让交流尽量“和谐”前进。
央视,果然是一个可以让人高耸云霄、张扬跋扈的地方。
实在不能忍受,我起身离开,放弃了和我喜欢的藏族歌手亚东合影的机会。
终于承认:导演对于一部电影的成败至关重要。
觉得自己废话太多了,也有些苛刻了。
仅仅因为对西藏爱得太深了吧。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222.29.34.57]
※ 修改:·ziijun 於 03月08日22:25:14 修改本文·[FROM: 222.29.34.57]
6 ) 一部电影需要一个情感主题
刚看完,发一点感慨。
一部电影需要一个情感主题。好像这是今天说的又一句废话。
但看完本片,我好像没找到它。
取景很美,镜头分得也蛮有功力,未显生硬。故事讲的也还周正,剧本没有大的瑕疵,演员的表现没有特不靠谱的,配乐也还不错,观后心灵受到的撞击不是那么强烈。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长片,拍到这样,已经算良好的交卷。
回头还在想,这几个都还不错的因素凑在一起为什么没有构成心灵撞击感强烈的片子呢?难道是情感主题的原因?这个故事主要为了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是不是想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并未收到应有数量的回应呢?
散场时多数观众给了掌声,然后表情木然的离开。这说明了什么?作为一部电影,它具备一了切视听达标甚至优良的因素,但作为一个需要告诉人们点什么东西的故事,它好像又缺了点什么。
一个馒头加一杯果汁也会是一顿营养齐备、可以裹腹的早餐,但这种组合并不会有很多人强烈热衷。
好的背景拍出部内容庸俗的作品。
有好的故事,好的背景,导演似乎也有几分真诚,却不仅没能拍出传世之作,甚至连故事都讲得精神错乱。
一个出色的音乐录音带,but not a film
还算是用心的,看到了很多拉萨的角落,哲蚌寺、千佛崖、大昭寺、帕邦喀。民俗服装有跟着地区由东向西的转移而变化,途中竟然还有西藏骰子的元素,加之用女主录音的方式串联起了西藏民俗风情,可以说算是很纯正了。
一个俗套的故事,一个美丽的地方。
作为民俗风光片来看还是可以的,剧情太苍白了
一颗戴玮下的臭蛋,引用此电影台词:虽然遗憾,却是永恒的!这种题材能拍成这样的尿性,完美诠释出这个最糟糕电影年代出品的胶片垃圾中所具有的全部丑陋,必须狠狠地批。
期待了那么久,刚刚看了,没想象中那么好,没有《益西卓玛》好!男主角自以为很帅,女主角的确很韩版。大牌制作很多,萨顶顶比片子红,无厘头较多,有传说,但没有西藏传统文学的味道。作为处女作差强人意吧,西藏片子果真不是那么好拍出味道的。2008-12-28想看,想看....
装得是个什么逼啊,白瞎了西藏。藏族人家民俗婚礼桌上堆满各种可乐啤酒和调酒是闹哪样。男二也丑得我无法直视。
很多年前看过的片,当时对女主印象深刻,也对神湖纳木措心向往之。美中不足的是姚贝娜的声音并没有神秘悠远的感觉,主题曲找一个真正的藏族歌手演唱也许效果更好。大体上差强人意。
关于等待的爱情故事
很好的电影 景美 人美 故事美 音乐也美 一段60年的等待 令人心碎的绝美 作为一部电影想要全面描述一个地方或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 何况是那样一个神圣的地方 但至少做了很好的尝试 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述说着那片神奇天域的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故事 让观众简单的感受到西藏的美 等待的美 还有爱情 就足够了
纯粹给风景和民乐
女主角的旁白有种上世纪80年代电影的感觉 有点不是很习惯 其他的还好
给西藏和仁青顿珠。在西藏,有多少爱情故事源自美丽的歌谣和一个凄美的传说。
只当是风光片来看吧 那些景色的拍摄实在是让人心动 我何时才能抓住这样的光影 至于情节 只能说越来越狗血 举着专业收音设备的女主角 还以为是《最遥远的距离》的女版女主角乖乖的微笑最后才知道因为是个韩国人 不过妆面画得有够漂亮呀 剧情混乱 音乐好听
支撑我的是西藏情节。故事编织不爱。名为 冈拉梅朵的酒吧。神湖,布达拉宫,熟悉又陌生。
去个纳木错,用好像耽误了几天几夜还不得不因为有事放弃分离的样纸咩。噱头在于女主角是哑巴么
西藏的风景、风情那么美,漂亮得令人心悸,于我,则熟悉而又亲切。韩粉和藏粉都很好看,可是导演有心无力,讲不好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越发展越苍白。可惜了好题材。
电影很美。人文、风景、音乐、情节。都很不错。爱情也许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