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宗教的意义
看完四头狮子,感觉很复杂。
对这种黑色幽默我实在没有笑出来的本事,所以剩下的只有沉重啊沉重……以后不能看这种片子了。
感触最深的是面对一个即将引爆自己的人肉炸弹,政治部官员与其谈判,问他:你需要什么?
人肉炸弹一愣,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啊。
太赤裸裸了。
宗教精神与现代物欲社会的冲突就这样简单的被这两句话所概括——他们根本不是用同一位面的价值观来考量判断事物。
对宗教狂热分子而言,你以为可以用别的什么来解决我的问题吗?想都别想。他们的唯一以及最高思想归宿就是精神统治,最后上天堂。他们从出生起就想着死亡。所以片中男主角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稳定的工作整个家庭气氛仍然念念不忘要圣战,要自爆,要上天堂。
而我完全相信,即使世上所有人都入伊斯兰教,圣战也不会停止,到时候伊斯兰教再出现各个教派,每个教派再出几个分支什么的……征服别人的灵魂,让其认同并追随自己的想法。这才是他们的目标,永远也达到不了的目标。
和这种人,怎么存在谈判的可能性?你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渴望啊,谈判这件事本身就是很俗气的。
这也是我们这种俗世之人对他们最无奈的一点。你解释不了他们的愚昧,就像他们无法理解你无聊空虚的精神世界一样。
2 ) 不看不知道啊
这才是我今年看的最牛的喜剧片,剧本绝对完美,子弹比不了啊。虽然里面的人物全是白痴,不管是警察还是恐怖分子,但是台词写的妙啊,冷笑话、热笑话一大堆不说了,英国式的幽默玩到这也够了,对白里面不时蹦出资本主义、消费至上,也是把那些成天喊着要搞“恐怖”的左派知识分子挤兑的不清。导演、编剧原来也是读书人啊,这点内地的电影工作者相比就差太远了,以前还看过一个片子《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整个电影就是一堆大学教授围着火炉谈哲学、历史、宗教,后来才知,《这》片编剧《星际迷航》的编剧,所有演员都来自《星际迷航》,虽然从头到尾就两个场景,屋子里和屋子外,但是又可以把人看的津津有味一点也不闷。内地的编剧和导演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功力?
3 ) 时间给予我成长
2015-5-22
超出我想象的棒!特别是最后,恐怖分子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会害怕,也会迷茫,有时也只是身不由己的去做他们已不想去做的事情,最后奥马尔带着茫然,无奈,和早已承诺的微笑着走进他所不齿的药店时,正是对于人生的无奈而做了不想去做的事情。恐怖分子也有卑鄙的人,胆小的人,天真的人有良知的人
2017-7-1
真正的喜剧往往才是最刺痛人心的,像一柄利刃刺透社会的现实与荒诞。没有担当的政府,愚钝的警察,自娱自乐但又无可奈何的恐怖分子以及永远都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构成了我们每天置身其中的世界。但电影戏谑的这个世界中不是只有荒唐与可悲,美好的事情往往也会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偷偷生根发芽。天生智商不在线上的瓦伊自始至终相信着他的朋友,相信着朋友们能给出自已通往天堂套房的道路,这种信任可能是我们都所无法给予的。
这四个人像极了我们自己,总有一个能使我们对号入座,但希望生活给予我的只有生活的欢乐没有选择的苦恼。
4 ) 真正的喜剧之王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棒的电影,没有之一。
谢谢导演,一出喜剧的极致,其实是一出悲剧,受教。
从影片开始,我就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笑个不停……每段小对白&场景都是搞笑之极。
第一个人炸死了,我笑的喘不上气了,从沙发滚到地上……我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不敢相信一个人在屏幕上粉身碎骨的死掉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欢乐……
但是,随着笑声,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底发酵,几乎是随着笑声一起放大……
结尾时第二个人炸死了,第三个炸死了,第四个炸死了,最后一个炸死了……我笑不出来了,抑郁。
导演用的不是美式的恶搞挤兑,《波拉特》那种,对于这几个荒诞的穆斯林,这里面有一种意味深长的东西,你笑了,你就能领悟。杨德昌的《恐怖分子》也有一种类似的表达,但是没有这个震撼。
这一段是网络摘抄,作个资料注解吧:
一句话评论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有趣,但是它在口语和噱头的无情、残酷上,尚不及《幕后危机》和《灵通人士》。
——《卫报》
莫利斯神奇的制造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效果:当我们消灭恐怖分子的同时,却对他们心生怜悯。
——《泰晤士报》
很多桥段都很滑稽;还有一些因为太呆板或者让人不适反倒没有引发笑声;但所有这些努力都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基于真实的不凡和实质上的写实。
——《闲暇》杂志
始终的有趣,同时又令人赞叹的切中问题的要害。
——《帝国》杂志
幕后制作
讽刺风格编剧群发力争议题材
提到克里斯多夫·莫利斯,我们该说他是什么人呢?导演?编剧?演员?制片?甚至,编曲?答案是,都正确!是的,莫利斯就是这样一个全能选手,而其中又尤以编剧见长,特别以在英国广为认知的针砭时弊的电视秀《铜眼》(1997-2001)闻名。而在他长期在电视圈混迹之后,终于得以执导自己的这部电影长片处女作《四头狮子》。本片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其令人期待的编剧阵容,莫利斯不但亲自上阵,更邀来英国当前热播电视剧集《Peepingshow》的编剧杰西·阿姆斯特朗与山姆·拜恩搭档,而其中,杰西更曾经执笔英国著名政治讽刺剧《幕后危机》,并在2009年,作为该剧电影版《灵通人士》(2009)的联合编剧,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正是以这三人为核心,为我们献上了这部立意独特,颇具争议的讽刺大戏。
素材采编客观严谨
众所周知,在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站连环爆炸案,造成52人命丧黄泉,而最终发现惨案竟为本国穆斯林所为,一时震惊英国,其对英国民众的冲击至今未消,而在这样的时候,莫利斯拍摄一部讲述伦敦穆斯林策划爆炸案的故事,其定位和视角无疑令人关注。“我认为对于这部电影最来说,最恰当的一个定义就是‘悲喜剧’”,谈到这部电影的定位,莫利斯说到,“如果你只是拍一部电影说,‘哈,这些家伙制造这样的阴谋,真是可笑极了’,那是一种谎言。我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司法案例,同时与一些恐怖分子的谈话,我想传达一个观点:恐怖分子也是些有着常常看似滑稽的缺陷的人。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想想,他们也是普通人,自己也会有些对于恐怖主义的颠覆性概念。”同时,莫利斯也认为一部严肃题材的喜剧电影应该有更高的立意,在他看来,《奇爱博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部电影当时给了莫利斯一个半小时的惊悚感觉,让他严肃的思考着关于战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正如莫利斯所述,作为一位擅长讽刺的编剧,他一直注意在原始素材上做足功课。他希望电影中的每一处情节均有现实可依,他做了将近一年的研究,不但查阅了法院相关案件的卷宗,甚至听了不少军情五处的监控录影带。为了更真实的了解英国穆斯林的所思所想,他采访了很多穆斯林,这些人本身并无激进思想,他们向莫利斯表达了他们在英国生活的感受,让莫利斯了解了这些感受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村镇,不同的城市间的差异。而莫利斯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也是基于对英国穆斯林的了解和尊重,而非简单拍摄一部攻击古兰经或先知的电影。
反恐题材的新风格尝试
莫利斯这部新片最令人期待之处,正是其可能给自杀式炸弹袭击这样的反恐题材电影带来一丝新意,它针对袭击的执行者,将他们从遵循的教义到具体执行细节都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抨击,同时让我们深入体会这一系列荒唐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不在穆斯林文化本身,而是对教义的曲解和其生活的环境。在这部电影中,自杀式炸弹的执行者并非烈士、或是那种令人憎恨和恐惧的有强大势力为其撑腰的敌人,相反只是些笨拙的、经验不足的模仿者。这样的手法让人想起了卓别林讽刺希特勒的传统,片中的肉弹是那样的愚蠢,甚至其中唯一一个聪明人,还需要养育一个痴呆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的滑稽中,这部电影希望给观众一种带有疼痛感的滑稽效果,一种引人思考的黑色幽默,所以,在看完本片后,观众只是付诸一笑?还是如莫利斯所愿,能引发一些思考?这就有待观众去自己解读和体会这部莫利斯眼中的“悲喜剧”了。
花絮
•在克里斯多夫•莫利斯编导《铜眼》时,曾经因为一轮超过1500起的电视台投诉而成为2001年7月的媒体界话题,该节目也因此受到监管部门调查。或许,看了莫利斯履历表这样的记录,同时又知道他有“传媒界的恐怖分子”这样的称号,也就不会奇怪他为什么会尝试喜剧性的表现自杀式爆炸这样具有争议性的的题材了。
•莫利斯本来试图与老东家BBC联手制作本片,但是由于本片题材争议较大,BBC方面拒绝了这次合作。
•在勇敢地拍摄这部争议之作时,莫利斯也表现出了胆大心细的一面,他专门将剧本寄给了一位曾在关塔那摩基地被拘禁的穆斯林囚犯,对方表示,他看不出这剧本会有什么可能激怒英国穆斯林的地方。而当影片完成后,他也得到了莫利斯寄来的特别剪辑版,他表示,“很享受这部电影”。
5 ) 四头狮子
最萌殉道者养成记,看完有个错觉,觉得他们都不坏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分子。
片中其实是五个主角,奥马尔,拥有幸福家庭和领导才能,唯一一个主动自杀,瓦伊,被奥马尔洗脑的马仔,被警察射杀,巴里,拥有超级狂热情绪极端性格,被人施救中误触动爆炸装置而挂,费萨尔 ,行为搞笑的但是又有点可悲的人物,拿着爆炸装置奔跑然后被羊绊倒而死,哈桑,被巴里洗脑而加入组织的人,最后一刻畏缩自首但是被巴里按下爆炸装置而死。
电影没有繁琐的讲为什么他们几个穆斯林要立志成为圣战士,成为殉道者,电影一开始他们就在试图拍圣战视频,拿着玩具枪,每个人意见纷纷,嗯,连一个视频都拍不好。接着奥马尔和瓦伊接到邀请去到巴基斯坦基地组织参加训练,基地训练与他们的想象不一样,不能拍视频因为会泄露位置,就连朝拜的方向都受到控制,某日他们看到低飞的美国战斗机于是用打炮去打,没想到飞机没有打到但是把基地头头打死了,两人匆忙赶回英国。英国这边是巴里,他招收了哈桑,和费萨尔一起制造爆炸装置。于是他们五个密谋,到底是炸清正寺还是什么药店啊之类的,最后,他们选择了伦敦马拉松作为目标,嗯他们的结局就是如愿的挂了。
其实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电影表达出来的却是一个喜剧般的效果,也许穆斯林中的文化和血液中就有这种所谓是殉道主义,就连奥马尔的孩子和妻子,都认为殉道,圣战士是一件光荣的事。但是从他们密谋的整件事情,方向经常变动,奥马尔作为一个leader,有时候明知是错的,却还要强词夺理的说服其他人,最后一刻他动摇了想自首。
其实我不是很懂,明明是5个人为什么叫做4头狮子呢?不是很懂。
6 ) 所谓平等,所谓博爱
看来,我的基础阿拉伯语对于理解一些,比较基本的对白,还是很有帮助的,毕竟,那一口标准的海湾口音,听起来还是那样的悦耳。
当电影以非常典型的“半岛电视台”的新闻片段,引入正题的时候,那正襟危坐,看似凶悍的恐怖分子,可谓是吊足了胃口,而那句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Bullock’,突然让这几个所谓的恐怖分子,活灵活现了起来。三个生于英国的阿拉伯后裔,加上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白人信徒,还有一个颇具说唱功底的大学生,组成了,令人“生畏”的人弹,目标直至“伦敦马拉松”。
如果说《三角猫部队》是对于美国反恐战争的一次强而有力的反恐的话,那么这部《四个狮子》则完全是站在一个“恐怖分子”的角度,来诠释恐怖主义。影片中,有两个段落值得回味,一个是在大学演讲之时,一个所谓的白人学者,道貌岸然的宣称这西方已经烂熟于心的所谓“普世价值”,倡导所谓的“平等,民主,自由,博爱“而我们的五号恐怖分子,站起来,用一段混杂着阿拉伯语和英语的说唱并拉响身上的”礼花“时,这位宣称学者,可谓是,”花容失色“,藏到了桌子底下,刚才,还口口声声说,看到阿拉伯人不会联想起”人弹“的评论,可谓,早已变成,过眼云烟,是落在漫天飞舞的纸屑之中。
如果,所谓的,平等博爱,仅仅是建立在肤色和外表的立场上时,这所谓的平等博爱,不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吗?
第二个值得玩味的桥段,就是男主角Omar(非常西方化的阿拉伯语名字)的弟弟,来哥哥家串门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举止,一看便知是严格遵守《古兰经》教义虔诚的穆斯林,而这位传统意义上的”人弹”“恐怖分子”所表现出的却是“平和,谦逊”,反之,受过西方文化教育,一周只去一次清真寺的男主角,却表现出了对于“祖国”种种的憎恨和“消费主义”的厌恶。
而莫里斯先生在《灵通人士》之后,又一次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犀利和锋锐,所谓,宗教都是宣扬平等和博爱的,其最终教义都是人与自然的互利互存。
无论是《古兰经》也好,《圣经》也罢,到头来,都是说一件事情,我爱你,你爱我,主爱人,人爱主。
不过,到最后,圣贤之书,并没有为我们这些庸人所用,想想,现在愈演愈烈的9.11烧《古兰经》一事,就觉得好笑,一个所谓,服务上帝的牧师,都能做出如此离经叛道之事,想必,那些信仰没那么坚定的芸芸众生了。
不怪原教旨主义的苛刻,只是基督教太不懂什么叫做”平等博爱“,也对,当主教忙着娈童的时候,那里还记得什么,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说句题外话:那支吟诵《古兰经》的泰迪熊真可爱.......不愧是”祈祷熊“
我真的看不懂这所谓的黑色幽默
WX-D9 一般
一群蠢子,死得又悲壮
看到别人的一句评价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能用喜剧的形式来说一个原本很难处理的悲剧,还说得很成功。”
液氮式幽默
貌似剑走偏锋的插科打诨其实直指要害 从头就一直笑啊笑啊笑啊最后心里忽悠一下子……
每一个死亡都荒谬而残酷,又想笑又想哭,英式黑色幽默的最高境界,不动声色……
嘲笑比哭喊有力,温情比控诉有力,让人在笑中流泪进而反思比振臂一呼万人响应有意义的多
伊斯兰的人肉炸弹确实挺傻逼的
88/100。“One sheep was blown up in the making of this film.”所以作为狮子杀死一只绵羊其实也是值得骄傲的对吗?比悲伤更加悲伤,比欢乐还要欢乐,去年《灵通人士》今年《四头狮子》!"You are like Maroon 5!"
这样的嘲弄有意思么
一个介于清新,清真和清寡之间的悲伤故事。该片继续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开拓着英国喜剧的新方向。但同时缺点也相当明显,比如情节和节奏的把握稍显青涩。而且讲实话,在情节和行剧不够吸引人,且新人演员们表演张力有限的情况下,全程没有BGM的处理还是很让人蛋疼的。
很傻,很幽默。 也很痛心。 个人评分:7.6
蹲跑是恐怖粪子的必修科目,分辨蜜糖怪兽、熊、雪人是反恐精阴的必修科目~~~剧情令人捧腹又掺杂了些许伤感,绝对是2010年最怪咖的黑色幽默。
揭露了笨拉登的死因
很棒的黑色幽默,看完整个片子,才知道什么叫欲哭无泪。显然,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能用喜剧的形式来说一个原本很难处理的悲剧,还说得很成功。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部英式黑色喜剧,但其最成功之处并不是把几个蠢蛋残忍地炸飞了,或者拿恐怖主义和穆斯林开涮。Morris很聪明,他把恐怖主义所包含的无数种解读与现世意义成功地融汇于一部电影之中,进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水晶体。我们并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透过这个水晶体观察自我和世界。
五个穆斯林小男孩,为了圣战去奔走,被羊绊倒没法救,五个只剩四四个穆斯林小男孩,暴走玩偶马拉松,莫名其妙引自爆,一个也不剩
和大笑江湖水准差不多~
整体的风格就像美国那种蠢电影,愚蠢的人物,以及因愚蠢而引发的笑料,但每次的爆炸声又会把你拉回现实,告诉你这并不是一场玩笑,不是太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这个态度太让人别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