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看过,当时我家的电视是黑白21寸,银色的那种,8频道播放,外星人很高大,不懂地球人的爱情,当男女猪脚在外星人的桌子上亲吻的时候,外星人全都震惊了,明媚打开窗子在唱歌,当时我们一家围坐在电视旁讨论剧情,能记忆得起的就这么多,动画片中文名字“太空堡垒”不知道是不是这部,20年很长也很短,里面的几个细节很清晰,怀念那个时候。
后记:
童年,虽说也有圣斗士星矢、海底小精灵、恐龙特级克塞号,克里克里巴巴变、怪鸭历险记、功夫小子……等非常有意思的动画片,但太空堡垒无疑在主题、思想上,在那个精神、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满足了在成长路上,对这个世界极大的好奇心。
那时候很简单,每天晚上放学,背着书包,跑着回家,就为了看一集这个。妈妈把家里的土炕烧热,真暖和,现在小朋友真可怜,看得动画片都是什么玩意儿……
<图片1>
作者:玖羽
今年是2016年,距离《超时空要塞Macross》TV版播出已经34年。1982年,当这部动画播出的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它会发展成一个如此宏大的系列,如今,它的新作也即将播出。在此,笔者简要地介绍一下《Macross》系列的发展史,以及在它背后的种种故事。
诞生
时间稍微往前移一点。1980年8月,《机动战士高达》刚刚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很多赞助商都嚷着要做像《高达》一样“真实”的机器人动画(*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动画公司“Studio鵺”(スタジオぬえ,鵺是日本传说中的怪物)提出了一个叫《Genociders》的机器人动画企划。在这个企划中,主力机器人是给A-10攻击机安上脚的样子,可称是“真实”得有点土了。这样的企划显然不能吸引赞助商的兴趣,于是Studio鵺赶紧提出了另一个备用企划《战斗都市Mega Lord》。这个备用企划讲述的是,“可以变形的巨大宇宙战舰”、“战舰内有城市”、“敌人是巨大的外星人”,而剧情也和《Genociders》的严肃沉重完全不同,偏向于轻松和搞笑。
*注:虽然《机动战士高达》在播出时的收视率惨淡,甚至最后几话也被砍掉,但在播出完毕(1980年1月)的半年左右之后,便由钢普拉的热卖而掀起巨大的风潮。
结果出乎意料。对赞助商来说,这个备用企划反而比正选企划要有趣得多。眼看着备用企划反而成了正选,Studio鵺不由得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他们原本没指望这个备用企划能被采用,因此在里面塞进了大量开玩笑式的内容。于是,当时年仅20岁的新社员河森正治便受命和前辈宫武一贵一起把这个企划修改得更加“真实”。河森借鉴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F-14,重新设计了主要机体。战斗机模式变得更帅不说,他又乘着《机动战士高达》等机器人动画的东风,为机体增加了机器人模式,同时更想出了第三个半战斗机半人形的变形模式。这种“三段式变身”在机器人动画的领域绝对是开创性的,直到今天,变形的“中间模式”还是《Macross》系列辨识度最高的标志。——然而,这样的模式也不是河森的凭空发明;事实上,最早能够进行“三段式变身”的机器人是盖塔(当然变身模式完全不同),而《盖塔机器人》正是河森在中学时代最喜欢的动画。
结果,《战斗都市Mega Lord》果然得到了采用。由于自身制作能力不足,Studio鵺找到了石黑升主导的动画公司ARTLAND,而这部作品也被正式命名为《超时空要塞Macross》。
<图片2>
宫武一贵的《Macross》要塞SDF-1设定图。出自《宮武一貴 マクロス&オーガスデザインワークス》
现在看来,假如不是石黑升当初开创式地(以日本人来说,简直是革命式地)放手让年轻动画人去发挥,《Macross》也不会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就。河森正治自从18岁加入Studio鵺以来(没错,当时还是学生,他断断续续地上到1983年才退学),已经在宫武一贵的熏陶下参与过诸多机器人动画的机设创作。为了创作《Macross》,他叫上了高中时代就曾与他一起创作同人志的同学美树本晴彦、在动画业界认识的板野一郎(两人均只大他一岁)。美树本和板野加入了ARTLAND,板野还带来了自己熟识的平野俊弘和垣野内成美。此外,后来组建了Gainax的那些年轻人也被Studio鵺的人劝来打工(基本是做义工)——因此,《Macross》也成为了庵野秀明、山贺博之等人初次接触商业动画的舞台。
<图片3>
《Macross》创作团队的核心人员,监督石黑升,剧本松崎健一,机设宫武一贵,脚本&机设监修河森正治,人设美树本晴彦。
在这个现在可以称为“群星璀璨”的列表上的人们,当时还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是日本第一代御宅族(*注)。这些人全都出生于1960年前后,也就是童年时看着《铁臂阿童木》长大、上中学时就被《宇宙战舰大和号》启蒙、青春期被《机动战士高达》迷得神魂颠倒,从而决心将动画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的一代。
《Macross》TV版的最大意义正是:它是第一部由御宅族深入参与创作、完全符合御宅族口味的商业作品。 而它的成功,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御宅族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具有了可观的购买力。在这个意义上说,《Macross》正是延续至今的“御宅族动漫产业”的鼻祖。
*注:由于“宅”这个词现在已经被扭曲到完全失去原意,本文使用“御宅族”(Otaku)这个称呼。
恋爱
都说《Macross》经典,但它的经典地位从何而来?稍微懂得动画的人都能明白,1984年的《可曾记得爱》绝对能名垂青史,但就和《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也不限于此,例如最初的《星球大战》三部曲也是)一样,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理解当时的观众感到的那种震撼了。正如庵野秀明对《机动战士高达》的评价:“我现在绝对有信心做出比富野更有趣的作品,但当时《机动战士高达》给我的震撼,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
那不是简单的“看到一部好片子”的震撼,而是一种会从根本上颠覆观众的审美观的震撼。在日本动画这个领域,下一部会给观众带来这种震撼的作品正是庵野秀明的《EVA》,而《EVA》之后,容我这么说,还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过。这当然体现出了时代和业界的进步,但如果不追根溯源地挖掘到这种震撼的根脉,想要来评论《Macross》就是无本之木。
具体到《Macross》上,它最大的特点,当然就是脍炙人口的两大主题:恋爱和空战。有趣的是,早在河森正治和美树本晴彦高中时代画的同人志里,就有变形战斗机、唱歌的女主角等《Macross》的影子。
<图片4>
从这本名为《最终战士》的同人本里,可以看出《Macross》的雏形。出自《MACROSS PERFECT MEMORY》
其实,在最初的企划阶段,林明美仅仅是一个配角,《Macross》真正的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是早濑未沙(企划阶段的名字是早濑亚绮)。早濑未沙的原型是《机动战士高达》中的米莱,而且是故意设计得貌不惊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米莱那里“继承”来的小眼睛,众所周知,未沙的人气就栽在这小眼睛上了(尽管越往后眼睛越有变大的倾向)。在《Macross》开始制作之后,原先只不过是中华料理店看板娘的林明美让制作人员非常喜欢(让她走歌星路线则是美树本晴彦的主意),最后居然被提升成了另一位女主角,从而画龙点睛式地为《Macross》赋予了最重要的灵魂(选择明美还是未沙是爱好者之间一直争论的话题,但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
<图片5>
一条辉跟早濑未沙的结婚照,时间是2011年10月10日。出自《BEST HIT SERIES 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 マクロスグラフティ》
要知道,在《Macross》之前,日本机器人动画中的恋爱元素非常稀薄,差不多可以用“没有”来形容——特别是和今日这些“不恋爱,不成戏”的动画相比。虽然早在1972年的《魔神Z》中,主角兜甲儿就有弓沙也加这样一个女朋友,但作品的主题和两人的情感几乎完全无关(这两人最亲密的行为是跳舞,当年最火的迪斯科哦=。=)。其他作品大致也是如此。1978年的《斗将戴摩斯》甚至还把这样的话作为宣传语:
“本作这部异色之作的主题是迄今为止被机器人动画视为禁忌(Taboo)的男女之间的爱情……”
在日本动画充满了男女爱、男男爱、女女爱、人★爱、○×爱……的今天,这样的话看起来简直恍若隔世。仅仅在《斗将戴摩斯》将“男女之爱”称为“禁忌”的四年后,主题不仅是男女之爱,而且是三角恋的《Macross》就播出了。至此,诸位读者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纵贯整个80年代,林明美都是御宅族的两大梦中女神之一(另一个是1981年开播的《福星小子》里的拉姆),同样地,诸位应该能够理解,在1982年的那个时候,《Macross》是一部多么前卫的作品。
<图片6>
林明美在各话中的人设图,出自《MACROSS PERFECT MEMORY》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Macross》的主创者和受众,也就是第一代御宅族,当时正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年轻男性,又沉迷于创作和观看动漫,他们积攒的荷尔蒙还能用来干什么呢?这就是1972年的《魔神Z》只会让男女主角跳跳舞,而1982年的《Macross》一定会在恋爱的主题上深入挖掘的根本因素。即便《Macross》根本不存在,出现类似的作品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空战
同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魔神Z》这种“巨大机器人摔跤/发波/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必杀技”的作品已经无法满足第一代御宅族了。 那些经典动画带来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的真实性所带来的冲击。 例如《宇宙战舰大和号》是第一部让战舰中弹之后稍过一会才爆炸的动画(模仿真实的殉爆),开创了“真实系机器人”这个门类的《机动战士高达》更不用说。除了美少女迷之外,第一代御宅族同样也是SF及军武迷——不要忘记,他们上小学的时候正值阿波罗登月,整个西方世界的青少年都被科幻浪潮席卷,而在冷战的背景之下,年轻男孩不对军武产生兴趣才是怪事。
<图片7>
《Macross》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本作的军事和SF考证非常详细,除去机器人元素,OP动画的开场简直是一部空军纪录片。事实上,虽然《Macross》被归为机器人动画,但它“空战动画”的味道远比机器人浓厚。一条辉甚至不是阿姆罗那种“用高超的战斗技术改变战场走向的英雄”,和林明美相比,他对全局的影响很有限(《可曾记得爱》对他的英雄举动有了一些加强)。如此种种,都是《Macross》变得更加“真实”的明证(顺带一提,后来的《太阳之牙Dougram》、《装甲骑兵Votmos》等作品走得还要远,以至于最后钻了牛角尖)。
那的确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哪怕是出现了很多作画崩坏的初代TV版《Macross》,里面的一些战斗场景的表现也是仅仅2、3年前的《机动战士高达》完全无法达到的。“板野马戏团”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种在动画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场景在动画中比比皆是,例如第27话Monster机甲启动的一段就成了当时动画杂志上的热门话题。据说单是Monster踩破格纳库地板的一帧,负责这段作画的那位来打工的大学生就花了3个月时间——那个人的名字是庵野秀明。事实上,现在回头看的话,已经可以从那一段里看到EVA启动的雏形了。
《Macross》大热之后,“让年轻人放手去干”的风气在日本动画界一时之间流行起来——这种极为优良的风气使不少后来的大师脱颖而出,永野护就拜此之赐,成了Sunrise第一个从社员提拔上来的机设/人设设计师(时年仅24岁,入社仅4个月),而结城信辉会放弃公务员的职位,转到动画业界(进入ARTLAND),也是因为看了《Macross》第27话的缘故。就连“御宅族”原文的“Otaku”这个词,据说也是来自《Macross》的影响(一条辉对别人的称呼是“您”,即“Otaku”)。
直到今天,恋爱和空战这两大主题依然吸引着无数《Macross》系列的观众。进一步说,正是《Macross》开创了“机器人+美少女”这个流传到今天、而且也会在可见的未来一直延续下去的模式。
可曾记得爱
还在播放的途中,《Macross》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就已经确定了(由于播出时选在家中基本无人的周日下午2点,收视率平均只有6.4%,但把它放在周三下午5点30播出的电视台创造了最高36%的收视率)。由于那个时候的机器人动画本质上是“玩具广告片”,在赞助商的要求下,动画从27话延长到了36话,但原本就没有计划后面的内容,根本来不及修改剧情,只得把27话之后的9话改成了描写“战后生活”的内容。
河森正治画的第27话分镜图,上面写着END,原本就是打算故事到这边就完结的。
1983年3月,TV版播放后仅仅5个月,《Macross》剧场版的制作就被定了下来。这就是卓绝千古的名作《Macross 可曾记得爱》,河森正治在这部剧场版中正式被提拔为监督。同时,林明美的声优饭岛真理也在1983年9月正式歌手出道。从“动画中的歌姬”和“现实中的歌手”结合的那一刻起,一个全新的“跨次元”多媒体战略就诞生了。自此,林明美不再是一部动画中的一个角色,而成为了业界第一位虚拟偶像。
<图片10>
对于《可曾记得爱》,这么说就足够了:任何称赞都是多余的,任何不把它放进日本动画名作排行前20的榜单都是不客观的。1984年的日本动画和日本经济一起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且可能是后世无法超越的高峰:除了《可曾记得爱》,吉卜力的《风之谷》和押井守的《福星小子2:绮丽梦中人》都在这一年上映,它们都是永垂动画史册的作品。在Gaianx作于1991年的半纪录片式OVA《OTAKU的录像带》中,就特地加进了一段当年的御宅族排队等着看《风之谷》、围观从工作室偷来的《可曾记得爱》设定的内容。对第一代御宅族来说,那也许是最为美好的记忆。
<图片11>
《可曾记得爱》的要塞内设定图,包括一些想象中的未来用品设定。出自《宮武一貴 マクロス&オーガスデザインワークス》
TV版从第1话到第27话的所有内容都要被压缩进115分钟的电影,对剧情的种种修改在所难免。《可曾记得爱》和TV版所有不合的地方,包括男女对立的世界观,都应以TV版为准。当时,《可曾记得爱》就刻意做成了“TV版的剧中剧”的感觉,后来更是被官方确定为“统合政府为了推进种族融合,于2031年推出的第一次星际战争20周年纪念电影”。
《可曾记得爱》在商业上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的同名主题曲(个人心目中的《Macross》系列第一神曲)取得了Oricon排行榜第7位的成绩,饭岛真理也借此一时大红大紫。《可曾记得爱》被输出到美国,同样引爆了人气,然后(这可能是常识了),美国人把《超时空要塞Macross》、《超时空骑团Southern Cross》、《机甲创世纪Mospeada》三部情节完全不同的动画的版权买了下来,重新攒成了一个作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太空堡垒》。
和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日本动画一样,在《Macross》之后,也出现了一窝蜂的跟风之作:1983年的《超时空世纪Orguss》和《机甲创世纪Mospeada》、1984年的《超时空骑团Southern Cross》……这些作品的水平其实并不比《Macross》差,《超时空世纪Orguss》更是由Studio鵺和石黑升亲自制作,但和所有的跟风作品一样,它们全都被时代的大潮掩盖,如果不是因为其中两部被《太空堡垒》融了进去,现在都不会有几个人知道(*注)。
*注: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只有1985年的OVA《无限地带23》算是例外,它集中了大批《可曾记得爱》的原班人马,水准十分优秀。
也许正是为了避免狗尾续貂,《可曾记得爱》之后的《Macross》作品没有很快提到日程上。直到《Macross》TV版播出的10年之后,作为10周年纪念作,《超时空要塞Macross II》才以OVA的形式推出。可惜,它依然不能避免狗尾续貂的命运。
(未完待续)
反战要反彻底,或者彻底投降带路,或者倒挡踩死油门,不然你对敌人的宣传犹豫不决时,敌人笑里藏刀发动突然袭击。人类和被人类污染的杰特拉蒂将领一再使用这样的招数,与其说是感化敌人,不如直接承认就是使坏。
我印象里有两次,要求地球人接吻给外星人看,作为打击武器。是的,直接就是当武器用,用武器的最终结果是害命杀人。其中一条辉直说这么做很野蛮,而明美与海皇表演时很意外地没有抗拒。海皇本来应该激烈反对的,因为这是军方赤裸裸将明美作为工具。
海皇这样一根筋的反战者应该不在少数。因为地球环境就是如此之恶。在见识过监察舰之后,仅仅为了分赃和统一思想就打了八年的世界大战,其必然恶果就是诞生了一个威权军政府,干出为封锁消息就将五万平民硬生生赶上火线的恶行,其恶劣程度超过给一亿居民赋红码。
即使Macross舰上这些直接保护平民的军人也是在一个惹祸精的带领下。Global舰长强行启动Fold于前,突然变形机体于后,再后来胡乱指挥把安大略省炸得一片荒芜。如果不是因地球毁灭让舰上五万平民成为重建的火种,他前面的行径几乎就是剧中最大的杀人犯。
我可以认为这种混乱设定都来自剧情设计的粗糙。剧情无处不粗糙。不然阿拉斯加基地怎么就刚好只有早濑一人幸存?人类到底保留了什么科技让生产资料全毁的幸存者居然没饿死?当你了从杰特拉蒂的战史中解了地外远远不止一伙两伙三伙四伙外星生命时你觉得重建Macross有救吗?为什么人类都能大规模基建火星了却对监察舰的动力技术都玩不明白?以及区区一千二百米长的舰体内怎么就能容纳一座拥有高架公路的城市?那些躲在地下掩体里的平民怎么穿过真空环境把拍电影搞直播的专业器材都搬进飞船的?
如果你把你的怀疑从可笑的Macross城市和日漫小圈子里也属于史无前例简化的Macross舰桥这些集火槽点中移开,单想想人类历史上是经常出现封闭环境下同性相吸的,那么你就会知道编剧对人文历史多么无知。 杰特拉蒂人怎么就不能搞基搞姬摩擦出自己的违禁文化?你不能浅显地用亚述、朝鲜或者红色高棉这些简单例子去设计或解读一个有情绪无情感的外星社会。剧本对杰特拉蒂的粗糙设定就如他们飘渺的地球语言理解力,他们明显有情绪,有惩罚机制,有面对和消灭文明的经历,却看不出从中诞生了原始文明的影子。
还是《Equilibrium》逻辑更自洽,要避免文化就得首先封杀情绪。
而人类在这些情绪中是反面。一条这个主角从充分展示了孤男寡女只要有机会共处一室就总想着那个。面对杰特拉蒂的方面典型,人类想那个简直就太正面太高尚了。所以为啥不在杰特拉蒂残党面眼皮底下脱衣服演A片呢,那样敌人别说战斗力下降,简直能原地自爆了。
总想着那个,肯定是胸无大志的。一条没打算当将军,早濑也没想开大舰。没办法,地球从一开始就糟蹋成那样,如果军人有大志,那么肯定加速得更快了。幸亏他们没大志。
我觉得,最后辉对明美说你还有歌那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理解。辉是为了保护明美而战斗,明美是为了辉而歌唱,就算她们不再一起,她们仍能彼此守护约定,就算彼此分开,他们仍是永恒的恋人,心灵的挚友。未沙却不一样,未沙没办法获得这些身份,她在遇见辉之前因感情创伤而将封闭,辉只是医治了她的伤口而已,所以如果末沙离开,只会再一次撕开一个更深的伤口。
回到辉的线,他是一个普通人,可是他绝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做出抉择,他的勇敢,他的犹豫,他的一切,并不单是爱的表白,更是守护的代言。也正是这种平凡的守护,才获取到了这两位女主角的爱
《太空堡垒》 (又名《超时空要塞》),实在是一部题材很老套的科幻动画,依稀记得讲的是地球人抵抗强大的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两个女孩与一个男孩相遇、相知、相恋的感情戏。与《圣斗士》、《北斗神拳》不同的是作品并没有着力去塑造一两个救世济时、百毒不侵的英雄,片中的瑞克、丽莎、麦克斯、班、明美都是生活中的普通年轻人,只是在外敌入侵时表现出人类本能的顽强抵抗、甘于奉献的精神。都是凡人,都有缺点,都曾彷徨,都在战争中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即使一直在内心比较偏向丽莎,但如果别人问我最喜欢《太》中的哪一个人时,还是会回答:“都喜欢。”
幽默的人看了《太空堡垒》后说:“男孩战斗,女孩指挥,让我明白什么叫男女各占半边天。”
乐观的人说:“爱是从战争通向和平途中一道神奇的旋转门。”
而我要说:“我们被故事中的同龄人领着,一起经历、一起震撼、一起感动、一起成熟。”
永远记得《太》中某一集讲的是一个飞行员接到战斗任务,生龙活虎地跳上战斗机,准备迎敌前他调侃地对指挥中心工作的女友说:“我今晚的目标是水果色拉。”但当女友为他做好一大碗水果色拉,等他回来时,他因伤重静静地死在沙发上了。画面上装满水果色拉的碗一下子翻了,房间里只有他女友伤心欲绝的哭声。当时自己看到这里心中很深很深的角落有种失去什么似的不快,虽然这种震撼很弱,但它足以让从没接触过战争的少年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大。
西元1999年,一颗不明的巨大「流星」坠落在地球上。之後调查证实这其实是一艘外星人的宇宙船,之後世界的某些强国为了将其修复并弥补坠落时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而组成了统合政府。并由地球统合军将其改造成为全长1200公尺的超大型主力战舰,命名为“马克罗斯”。其间人类却也历经统合派与反统合派国家阵营的分裂,在绵延的争战中马克罗斯的改修则仍然持续著。直到10年后,在马克罗斯举行正式起用下水典礼的当天,在月球轨道附近突然发现有大规模的时空跳跃反应。而此时马克罗斯舰上的主炮竟自动发射,并击中在月球出现的外星舰队观测舰!事已至如此顿时成了赶鸭子上架,不把对方惹毛才是怪事……於是统合军只好展开接战,并让马克罗斯升空启航,以转移敌方注意。青年一条辉阴错阳差的坐上了统合军的战机卷入战斗,并救起了一位名叫林明美的少女,且与舰上女军官早赖未沙的不吵不相识……被称为“第一次宇宙大战”的这场人类对异星人的战争就此揭开了序幕。而围绕在辉、明美与未沙之间的感情纠葛,却也开始介入了战事的发展之中,甚而成为主导後来历史走向的契机……
经典
比《可曾记得爱》经典无数倍,当一条辉对着林介生和林明美敬礼的时候他已完全从一个任性的男孩成长为像福卡一样能独当一面的男人了,还有马克思和米丽娅的爱情、卡姆金悲壮赴死、福卡的临终等等经典桥段…Macross所表达的不仅是歌和三角恋,空战、宇宙、文明,这些更是对“文化”本身的虔诚和瞻仰…
这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啊
还是小学看的,清楚的记得,6年级的时候,大家还会讨论昨晚播放的剧情,漫长的三部曲,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显得冗长了点,但是,把感情把爱融入宇宙、太空和科幻的氛围,我看懂了。很有爱的一部鸿篇巨制。 H2 2011.1.15 23.15
太Tm经典了
童年啊.
这在当年,不,在现在来看都是神作!当然,我说的是OVA...
该死的三角恋。去死去死。
在一起的人未必是最相爱的人,严重证明这一点
这个系列我的印象依然是女主角唱歌男主角打飞机。
初代macross从形式到主题都为后来人奠定了太多太多,但再也没有一部能在文化×战争×爱情三大要素上达到如此高明的平衡、有趣而兼有深度。一群年轻人创造的属于他们的经典与传奇,一个时代和一个宇宙的期望和缩影。我永远能感受到其中直达心灵的冲击、感动和爱,个人最爱的动画TOP1。
关于记忆
82年的画面真心蛋疼,可谁叫我没童年只好现在来补;林中二烦死了
三刷,最喜欢的一幕是辉护送未莎去地球两人分别时,为她闪烁的红色信号灯,希望她能成功归来。这些小小的灯光,多打动人心啊,对地球之行忐忑不安的未莎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她终于找到了除了军队生活之外,自己生存的意义,这浩瀚未知充满敌意的宇宙之中,终于也有了想要回去的身边。
沿以太空歌剧类的公路形式,剑走偏锋用通俗情感与流行文化作为软实力战略手段,看杰特拉帝人感受熏陶的反应非常有趣。而后半熬过危机百废待兴则一改前段的风格,专心处理遗留的儿女情长,基调伤郁衬托主角们的心境变化,结局亦是唏嘘感怀。同时还不忘引出了宇宙拓荒这一系列核心目标,为续篇打下基石。
终于看完了30周年QTS蓝光修复版,画面比以前精致多了(不过那些BUG画面剧组坚持不修正……),即将上传至迅雷方舟。音乐方面,美日两版不相上下,但美版配乐技巧更胜一筹。歌曲日版胜出(美版只有一首歌觉得好听)。世界观和文化思考方面,日版胜出。台词设计方面,美日各有优点,但美版更幽默。
缺11 14字幕
超级经典的动画!超级经典的三角恋爱!史诗级别的太空之旅!
MACROSS的初代的经典之处其实就是在真实系机甲类动画的范畴内创造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全系列最大的特征是“歌”与“三角”,初代的出现也使得当年只有18岁的河森一举成名。对于初代,其实我觉得经常会忽视的是监督石黑老爷子和未纱的声优土井,这两位都是不俗的人。
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