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军区例行军演,“蓝军”不按常规出牌战胜了“红军”,震动了军区上下,首长决定搞一次不事先预定胜负也不设导演部,直接凭实力决定胜负的真实军演。很快,上次演习“违规”的C师仍扮演蓝军,“红军”则由上次失败的A师继续担当。演习开始后,尽管A师是具有传统历史经验的老部队,但由于作战观念落后,又一次输给了蓝军。军区领导意识到,在现代战争中,A师这样的老部队尽管传统悠久、历久弥坚,但毕竟已不符合现代战争实战要求,必须剥离部门首长固有的传统陈旧观念,大胆地进行改革。军区和集团军首长即着手行动,从司政后主官人员编制,到作战观念改变,都进行了大换血......
我对电视剧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这个,A师暴露问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获得机会,有各种势力来说情,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方英达拉下脸向朱海鹏求情、在大军区司令面前力保A师,护犊子的意味太明显,而C师打赢了两仗却始终摘不掉二线师的帽子,朱海鹏在电视剧里没交代后续(但是失去了女人),在小说里又是调到军区当训练部部长,这一技术职务安排等于是不让朱海鹏在一线带兵,又让他回到了陆军学院教书时的那种状态,明显是明升暗降没有得到重用,可以说C师官兵的努力自始至终就根本没得到老将军们的尊重,人家就是要力保八旗兵而已,八旗兵水平再差也是闪烁着历史光辉的嫡系部队,是“铁帽子王”,你朱海鹏、常少乐再厉害也不过是有些奇技淫巧的小聪明,打赢了不表扬还要吹毛求疵的批评。嘴上撂狠话说裁了这个裁了那个,实际上身体很老实,还是有老部队情结,因为老部队被裁了等于就把他方英达大半辈子的功劳彻底否定,从这一点看他的思想包袱可能比黄兴安重的多,最起码黄兴安后面为了实实在在提升A师可是把曾经看的很重的面子都彻底扔了,而方英达却一直没有放弃给A师找台阶下的努力。其实道理很简单,一线师二线师只是战备意义上的,哪个部队能打、状态好就让谁上,就当是擂台了,能者居之。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电视剧还是落去了本位主义的泥淖,降低了整个作品的格调!
时代在变,形式在变,技术手段在变,但是人是不变的。老军人方英达戎马一生,知道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能不能打胜仗也是在于人。并不是让其他剧友说的护犊子,方英达反复举行演习,更大的背景还是体现了当时军队的危机感,军费投入的不足,官兵待遇提升的滞后,造成了客观上我军当时面临的种种困境。留不住人才,部队装备落后,真的爆发战争,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多少血会不明不白的白白流掉。所以1999年一系列事件后,国家对军队的投入加大,军费提升,科技强军,质量建军,这个电视剧对当时的大背景还原还是比较真实的。方英达对老部队有感情,护犊子,其实更大的程度上是本着磨砺部队的角度频频施加影响,期待的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部队能够从老一辈军人中吸收致胜的法宝,打出精神,打出气质,最后实现部队的自我进化,凤凰涅槃。方英达让人感动,一个老军人对信念的坚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练兵强军,老骥伏枥,我在猜想他心中一定在默念,不能对不起他的老领导,部队的历届军事首长和无数牺牲的战友,如果A师就这样淘汰了,如何对得住前辈的鲜血。
6.20 仔细想了想为什么喜欢c师,不仅仅因为a师做对照组,还因为c师其实跟许三多一样,许三多在五班没有放弃自己,仍然天天出操整理内务站军姿,最后还修了路,c师不是皇太子没亲爹亲娘疼,还是咬咬牙把高科技搞出来了,没有甘愿作一个二流部队。
---------------------------
挺好看,很有时代特点,突出了那个时期的军队建设方向出来。 真的很喜欢朱海鹏和常少乐,有胆识有气魄有格局,豁达谦逊。并且有a师的对比,常少乐的开明和信任下属,真的非常有魅力。 我十分欣赏c师缩衣减食只为发展高科技的魄力,所以他们作为配角我真的很不甘。 真的会恶心到,强行给朱降智捧范踩朱,更气愤的是,居然说要其他师一直给a师演习直到a师赢,td我真的不知道这算不算给军队抹黑,集团军就是给这一个师皇太子陪读是吧?而且a师连输三次还给挽尊,居然找补说虽然输了但是精神还在什么精神?c师一个二流军队,即便不被军里瞧得上但是不自甘平庸,有远见(用发展的眼光)咬牙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这种精神是差在哪里了吗?
说实话,就是在看之前有人提到“到底是他范英明英明,还是我简凡超凡”,还以为这句话是全剧的一个高光点(好家伙愣是没在演员表里找到简凡这角色我还找了好几次),还以为范英明和简凡就是公瑾孔明,结果头两集就让我大跌眼镜。当然我喜欢上了c师师长常少乐和朱海鹏。
看完全剧,(我自以为我还是比较粉红)我真的很惊讶这是“主旋律”影片?不是高级黑?我这么说,因为我觉得从前半剧看来,a师的问题很严重而并不只存在师内部,但最后根本就没有根治,反而就随着一位“光荣”军长的逝去而掩盖了:
这位军长真的有那么“光荣”吗?我认为a师腐烂背后就是上面的问题。
从过去看来:1.根据常少乐的描述,他本来失去学习,结束后却回不了a师,而师长的位置却被黄兴安占了,而且根据黄兴安的后续表现很难让观众信服他的能力,对于他职位的晋升表示怀疑,由此可见在干部调动安排方面是不光明的;2.同样根据开头唐龙说的演习完该升的升,可见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很久了,演习只是过场形式,曾经先辈的赫赫战功的a师成为了历任各位首长晋升垫脚石;3.再根据c师师长的描述,在此之前上面首长很少来其他师部,即使要来也是先去a师,说明只重视a师而不重视集团军的平均发展,就连c师搞高技术都是自己省吃俭用;4.而且像常像朱,明明是非常有见识的能力的领导者,却只能在二流部队隐姓埋名,这是在干部选拔中出现问题。
从当前来看:1.演习中,各个首长都在偏袒a师,甚至想要去让蓝军放一马,这真的让人觉得荒唐离谱,a师骄傲放纵自大妄为,就是因为我们老师长们的偏心;2.若不是江主席提出的科技强军,要不是c军的破釜沉舟,这几次演习又将是跟之前的一样没有区别,根据a师的失败,可以揣测出之前a师不败的原因——就是集团将资源倾向a师发展其传统作战,然后次次演习都是其它各师跟a师比a师长处,也就是说演习模式本身就是利于a师,这也导致a师只要按“规则”(根据黄所说)必然赢,最好的最直接的佐证就是方英达说的a师再失败演习就不终止直到a师赢了,所以就到最后,他们演习的目的都是要“a师赢”,演习的意义在于发现漏洞缺失,而当演习的目的变为某一方赢的时候,演习的制定者已经出现问题了;3.对于自己的错误仍然不能正视,爱面子,从他们接受不了a师的失败各种找补,一个将要退休的老军长,为了自己最后的名声,为了自己的私人情感,都不愿意对腐烂的a师来一次换血式的改革,因为这就是承认自己军旅生涯的失败;4.高层已经形成小圈子了(抱团),对a师的人极其包容,我这么认为是原因的,除了方英达,他身边的童等人都是偏袒a师,而且双标,其次还是唐说的,不少的首长都在自于a师,我认为这种抱团现象是极大腐蚀军队的管理;5.a师新来的政委,以为是个开明的领导,结果是个和事佬,软弱犹豫唯唯诺诺,而且也没有远见,如果a师要一直做尖子,这种干部任命根本不应该有;6.我觉得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思想上已经出问题了,这还是常少乐的一句话点醒的我“最后想通了,军队是人民的军队,a师不是你的我的a师”,然而a师和军里的上级却反而没有这个觉悟,从全剧的看提了无数次a师曾经的荣誉提了很多次师怎么怎么样,对于表现突破和亮眼的c师只有例行的表扬,而且说的还是“我要感谢你们c师”(谁明白这“感谢”一词就是暗含的把c师当做外人),对于军里那些首长而言,a师的荣誉是他们的荣誉,a师的失败是他们的耻辱,他们的荣辱观完全与a师一致,这不应该是一个上级应该有的出发点,在现代化的军队中搞嫡庶之分真的很侮辱其他的部队好吧。
最后电视剧问题的处理只停留在a师几个干部的处罚上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真的怀疑这部剧是不是在抹黑军队,因为如果按照“伟光正”的角度,树立一个光辉军队的形象,应该c师是主角,然后上级敢于面对自己的多年忽视的错误并且在退休前不吝惜自己的名誉也要整顿军队的歪风邪气。这部剧给我的别扭感就是在a师的塑造上,我不是不能接受这种走向,但是剧前期真的暴露了a师的严重问题不是说换几个a师的领导就解决了,a师不裁撤至少也得是也应该大换血:师长作为第一号人物,偏心某个部下打压另一位部下,而且固步自封眼光短浅越权指挥心胸狭窄搞一言堂,某个团长溜须拍马计较小利,新来的政委缩头乌龟和事佬,a师常年利用军队资源捞油水甚至都影响了演习,a师整体都飞扬跋扈嚣张自满。
所以这部剧给我一种别扭感。
《突出重围》众多军旅人员角色中,最印象深刻的是范英明。
印象深刻的原因是范英明如此惹人怜爱的关键,应该是方怡回应邱洁茹的话——范英明的痛苦。
范英明痛苦于想当元帅的好团长看不到仕途的前景。范英明起点不错,军校出身;有家庭背景,很早就在恋爱场上从满营男子汉中脱颖而出拿下军区司令员家的三小姐;目前位置也不错,甲种师各项军事考核名列前茅的一团团长。
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军队所处的大环境变了。国门打开之后的十数年,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之下,和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军队和军人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中,遭遇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物质诱惑和生存挑战。
在这场挑战中,多年未经受战争的部队的官兵,上至军区司令员,下至列兵都受到巨大冲击,对于范英明一类处于中层的校官受到更大的挤压。
如今的新形势不同以往,范英明“通往元帅之路”上的三个优势岌岌可危。今时不同以往,部队已有一大批军校出身的年青军官。年青和同样军校出身颇有现代军事理论素养和视角的唐龙相比,范英明已经很不年青了。其次,随着妻子方怡驰骋商海,把电脑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夫妇之间距离不断拉大,原本美满的婚姻家庭已经危机四伏。范英明虽然把一团的基础作战训练抓得紧紧有条,在团里很得拥护,但在师里和上级师领导以及和其他几个团的关系并不近乎。一言以蔽之,自视才高能力强,不屑于营营苟且经营人际关系。
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此时在科技强军背景之下,集团军的一场看似常规的演习适时推到眼前,军事考核名列前茅的一团团长范英明面临一个机会。要不要在常规演习中进行超常规的特别作战谋划,以及这样脱颖而出后是“生存还是毁灭”,范英明考量了A师的师团级领导的心思,越思考他越犹豫沮丧。
如何把科技强军落实到常规演习中,朱海鹏指导的蓝军速胜红军,让军区司令员考虑代表军队水平的红军再战一场。范英明在各方权衡中艰难上任红军司令,与朱海鹏率领的蓝军无导演对抗演习开始。在A师组织系统的强大惯性下,黄师长难放权的军事指挥,高副师长难保障的后勤支援,二团长简凡难协同的进攻防守,使范英明这个架空红军司令,然后又一次速败脆败。
范英明的悲情在于虽对演习的胜利进行千种谋划,然而万般无奈于A师这些年养成的陈规陋习无法在一次演习战败后立刻打破,而他本人也因长期困于这些大组织病而沾染了忽视先进武器装备可能在演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演习中红军败仗的责任完全无从推卸。范英明的骨气也在于,他真心崇尚A师常胜战绩,认为自己有责任继承A师的光荣传统,无论自觉多么耻辱,无论战败的原因如何,都必须承担从无败绩的常胜A师首败的责任。
A师自己总结分析一败主因是蓝军无试演习导演部,犯规在先;次因就该范团长的一团冒进。二败的速败脆败不仅震惊了集团军和军区,也让A师上下内外对失败的原因开始了真正的反省。范英明作为红军司令,虽事前对于指挥权旁落准备好了李铁的特种部队应对,但对导致A师演习失败的组织、军事和后勤保障上仍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经过两次战败的洗礼,A师官兵上下一致,内外一心,知耻后勇,开始从科技强军的角度正视并分析蓝军这个对手的优势,并从组织技术人员各方面向对手学习,集团军和军区也给了A师很大支持。A师组织体系上进行精简,加强了先进科技技术的武装,以一批军事院校年青军官进基层部队指挥,针对蓝军优势的信息技术埋伏了奇兵……
功夫不负有心人,范英明第三次终于带领A师突出重围,不光锻炼了唐龙李铁这样的年青军官,也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更喜欢电视剧里的人设,没有小说里的恋爱第二春,范英明和方怡重携姻缘,皆大欢喜。
平心而论,张志忠老师的气质和范英明非常贴合。举手投足军人范十足,张志忠老师虽相对角色年龄偏大,对角色诠释非常贴切,郁闷无奈又悲情,重压之下完全不怂,有骨气的表情就是范英明的标志。特别和朱海鹏潇洒倜傥人设相对应,能屈能伸,这才是真实部队中坚领导力量的表现。
那天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朱海鹏了,不对,应该是看到郑晓宁老师饰演的新角色——抗战电视剧里被日本军官胁迫开业不成而被立即枪杀的某德高望重的老商会会长。这个剧中郑晓宁老师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些许白发还是一如既往的儒雅绅士。
《突出重围》的众多军人群像里,除了范英明,第二令人难忘的就是潇洒倜傥的朱海鹏。范英明和朱海鹏作为双子星,曾经是追求方怡的情场对手,一场演习又让他们作为演习红蓝双方司令员重新开始对抗。军事学院多年壮志难申的教研室主任终于有机会把沙盘推演变为实战演练,终于可以把潜心追踪研究多年的信息化高科技作战方案化为现实和胜绩,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朱海鹏熠熠生辉。
朱海鹏的潇洒倜傥首先来自于他本人的样貌,小说里借方怡的嘴描述他常年皮鞋锃亮、裤缝笔直,站在军营里众多帅哥中非常出挑,一点也看不出来出身农村。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淡定从容的心态,在“通往元帅之路”上和范英明一起追求司令员三小姐方怡的情场路上失意后,他分析形势,没有瞻前顾后很快和老家温柔贤惠医院护士成婚,没有能通过婚姻改变家庭背景,但是家庭后方得到支撑稳固。这样淡定从容的心态还支持和范英明同样自视才高能力强的他,不屑于营营苟且经营人际关系,干脆利落退出A师选择到军事学院做他更喜欢的战略战术研究。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对同样有热血报国之志的军人的惺惺相惜。虽然虽然自诩才高八斗,偏安于军事学院,在关注研究国际高科技战争的同时,朱海鹏也关注着在基层部队和年青军官的各种动态,对和他有过研究争论的唐龙甚为欣赏;更由于他脱离作战部队,相对身处“通往元帅之路”外,对昔日老对手老同事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也很关心,特别是对范英明失势失意有同情有鼓励,还不忘放下狠话激将,除范英明之外A师没有人能和他过招。
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熠熠生辉,以潇洒倜傥的姿态重现于世,让集团军和军区高层对朱海鹏刮目相看。朱海鹏这个潇洒倜傥的亮相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是得天时,国门打开十数年,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对国外常规局部战争研究,战争的新格局让科技强军的改革迅速展开。在这样形势之下,朱海鹏长期深耕的外军战略研究早已引起军区领导以及军区作训部门的极大关注。演习之前方英达副司令员要求朱海鹏任演习观察员就体现了重视。一战中蓝军破常规,忽略演习导演部安排一举拿下红军,反而让方英达副司令员认识到演习中以红军为代表的常规部队反应迟钝和作战意识思想的落后,同时也让他欣慰的是作战部队中有以C师长常少乐为代表的军人已经敢为人先,积极投身于科技强军改革之中,并已获得初步成功。其次是有人和,和范英明所在的人际关系复杂的A师相比,C师长常少乐和朱海鹏的关系堪比过了关的勾践和范蠡,朱司令只管打仗,常师长负责C师在蓝军全方位支持。常师长深信只有依靠科技强军使用信息化武器独辟蹊径,才能使C师战斗力达到或超过A师的水平,才能使C师这些年靠养猪种菜装备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演习,实现战斗力倍增价值,要实现C师的崛起,朱海鹏就是他要依靠的范蠡。另一个红颜知己江月蓉亲身加入信息化装备调试,随时监控红蓝双方战场情况,让朱海鹏更是有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的雄姿英发。
很欣赏电视剧对小说演习三战的修改,让朱海鹏的信息系统在遭遇病毒之后启动了备用系统——玉龙山观测站。
郑晓宁老师对朱海鹏的演绎很贴切,在演习中表现出来指挥若定的潇洒;演习两次胜利后面对首长和战败同事的倜傥;追求江月蓉的柔情……很可惜没能获奖,是不是因为人设太过完美呢?
本剧当年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它敢于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贝尔格莱德的惊天巨响炸醒了国人之后,人们在群情激愤中也思考了很多。我记得当年我们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说要献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多年之后,我连他的名字都忘了,也不知道这位同学是否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我记得是在本剧之后,《DA师》等一系列反应科技强军的剧作纷纷上映,国民的对强大军队的迫切与期盼,以及对军事技术落后的焦虑是有目共睹的。
本剧塑造的人物很不错,主角范英明是个受气媳妇,夹在啥都管的婆婆和看他不顺眼的小姑子之间,左右为难,想管管不了,想和光同尘又不甘心。编剧又安排一出范英明老婆闹离婚,与对手眉来眼去的桥段,更是让人觉得这哥们憋屈。
不过范英明有个好婆家,所以他被击倒多次之后,还能一次一次又一次满血复活。不少观众看过原著后,对本剧的不满也在于此。但恰恰是这一丝妥协,才更有味道。
一边是主力,新技术装备先吃先拿,头头却和资本家大吃大喝。一边是二线,全师穷的叮当响,一起种菜攒钱,一点一点搞科技。以至于老A的婆婆说起常少乐,总提一句:这个种菜的!
种菜的,呵呵,你别说,朱海鹏和常少乐还真像孔明遇见玄德,意气相投啊。二人一个坚持科技强军,真抓实干,一个大力支持,敢于替下属背锅。前两次演戏,这对搭档犀利的组合拳,打的老A鼻青脸肿,打的看客心惊肉跳。即使最后一次,在剧中,败了。也无怨无悔,不留遗憾。
朱海鹏:“师长,我知道很冒险,但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常少乐:“海鹏,不说了,我相信你,干吧!”
红军和蓝军的故事
蛮好看的yy
从这部开始欣赏王志飞
王志文。。。
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 这里面好多动态的坦克和直升机啊
划时代的展示了很多军队的现代化装备,不过跟原著小说相比,还是河蟹了许多。
额……敢不敢真打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他范英明英明,还是我简凡超凡!!!!!
就是这部剧让我当年想考军校!
重温经典竟然发现当年的主旋律军旅剧第一集竟然都指出了当年军队演习潜规则,裙带关系和种种陋习弊病--牛逼的年代牛逼的尺度再难见到了
我比较喜欢A师的头儿,忍辱负重突出重围,不太喜欢蓝军那边的叫朱海鹏的。但我在上高一前得那个暑假梦见朱海鹏了,他是我高中班主任,十分活泼开明,梦里还有一滩雨后的积水。王志飞演唐龙,也是新派军人吧,那会儿还挺喜欢他的,虽然脸长得歪歪的。可比《大秦帝国》有精气神多了!
当年的神作啊。记得有个场景是蓝方在演戏开始后派了个小分队直接把红方的司令部占领了。红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犯规了,要和上级领导投诉...其实现实中很多体制内的单位都发生过这样可笑的事情。
A师师长范英明,这个名字我依然记得。部队题材的作品里,这一部印象最为深刻,红蓝双方的外斗,红方的内斗,一里一外,演出的很精彩。
这应该是部很有勇气的电视剧了,敢于披露解放军的各种弊端,但结局还是有点点不满意
喜欢杜雨露老爷爷。
跟老妈一起看的
“常胜陆军第A师首败于此”
2000年
改开后宏观角度高层视角的军旅剧第二(第一是和平年代),感情戏相对烂了些也俗了些(后来ms开了国产军旅剧三角恋之先河。。。),而且比起小说改编较大,但方总和江工俩御姐一个热辣强势一个温润坚韧,还是很流了些口水的~
现在还不明白为啥演习那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