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医生金麒麟(周一围 饰)和刑警队副队长贾琼花(苗阜 饰)是一对从恋爱到结婚相守八年的夫妇,两人事业上各有所成,生活上相敬如宾,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婚至今他们始终没能迎来爱情的结晶。因为童年的阴影,琼花对养育孩子这件事颇为抵触。麒麟为此颇为着急,却又不能太过为难老婆,只能在老婆和父母中间敷衍塞责。时间长了,矛盾自然逐渐累积。麒麟的爸妈万般无奈,专门住到儿子家里监督小夫妻俩生孩子,结果反倒让矛盾更为激化。
当琼花尝试着转变想法时,新的问题又让她目瞪口呆。孩子孩子,你何时才能到来?
由于电影院迟迟不开业,相信大家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片荒。
没有新片上映的日子里,看看经典老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部堪称大胆和赤裸的国产老片。
虽然未能公映,但它却是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导演:宁浩
编剧:宁浩
主演:李强
上映日期:2003
片长: 97分钟
光是从海报,你就能感受到此片的简陋。
这是中国最“坏”导演宁浩在北电的毕业作品,也是他拍摄的首部长片电影。
由于谈好的投资出问题,宁浩只能自掏腰包来完成此片的拍摄。
最终,此片拍摄费用只花了不到4万元,却一举拿下多项大奖:
第四届东京银座影展“最佳影片奖”、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单元金奖,并被香港艺术中心评为2004年最佳电影。
这部好评无数的小成本电影,讲述了一个魔幻现实的故事。
在山西的某小山村里,村民都以杀羊维生。
唯有一个人例外——独自住在一间破庙里的和尚。
和尚没有亲人,也没有一技之长,生活过得很拮据。
吃的,是成箱的廉价泡面;穿的,是破了洞的布鞋。
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其他人供奉庙里佛像的香火钱。
这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小庙,年久失修,佛像也破败不堪。
某天,佛像竟然意外地倒塌了,泥塑的身体碎了一地。
和尚满心忧虑,因为这意味着他的香火钱也将从此断绝。
为了修葺佛像、维持生计,和尚蹬着借来的自行车骑到了城里。
城里有专门管理宗教的的宗教科,和尚找到科长,想让其帮忙筹款。
科长以“政策不支持”为理由,婉拒了和尚的请求,并把他推给了隔壁的文物科。
和尚又找到文物科负责人,说明了自己的困境。
没想到,文物科的科长不但拒绝,还建议和尚把庙里的老窗框卖掉另谋出路。
接连遭拒的和尚,只能转而求助亲友。
遗憾的是,他身边的亲友也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表哥劝他还俗,和自己一起经营理发店;师兄劝他放弃旧庙,“入股”新的寺庙。
这些建议与帮助,都和和尚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仍然执着于自己的信仰与坚持,想要把小庙重新搭建起来。
四处求助无门,和尚只能自食其力。
他找了个碗,买了个本子当“功德簿”,开始挨家挨户地沿街化缘。
经过一天的奔波,好不容易靠化缘赚了一千多块钱。
万万没想到,他却被当做骗子被送到了派出所里。
阖家团圆的春节里,派出所的氛围显得异常严肃。
与和尚关在一起的,是几个在“发廊”工作的站街女。
昏暗逼仄的小屋里,堆放着裸露的人形模特,电视上循环播放着性病危害的宣传片。
站街女与和尚,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群体,此时却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这一幕在片中显得相当魔幻。
不同于此前那些互相推诿的达官显贵,这几个站街女表现得十分热心。
她们相信“因果报应”,并且同情和尚的遭遇,于是决定一起筹钱为他修葺寺庙。
和尚虽有一丝犹豫,但还是拒绝了这份帮助。
但他的信念与坚守,已经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瓦解。
由于化缘的钱被罚款,和尚又回到了身无分文的状态。
他走出派出所,看到街边摆摊算命的“瞎子”,想到了新的办法——
利用出家人的身份,为大家“指点迷津”,并以此牟利。
他知道这是骗人的行为吗?当然。
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在经历改革巨变的时代里,对前程和未来感到迷茫的人,占据了社会的绝大多数。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和尚就靠“算命”赚了不少钱。
正当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去时,却又遭遇了意外——
一群小混混以收“保护费”为理由,抢走了和尚的钱,还把他打了一顿。
白忙活一天,却只换来一身的伤痕。
和尚在夜晚拥挤的人潮里,看着燃烧的旺火,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一早,和尚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一双皮鞋。
他决定打道回府,重回那个前路未卜的小庙。
回程路上,和尚偶遇了一个村民,并听说了一件怪事——
城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生病卧床好几年了,家里人怀疑她是中邪。
看见和尚,村民就像看到了救星,并极力引荐他去给女主人“驱邪”。
原本心灰意冷的和尚,仿佛看见了最后一丝希望。
他来到这家人的住处,在简单的攀谈之后,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一个在街边买来的佛像摆件,被和尚说成是五台山求来的灵物。
最终,他以三千元的巨资,将这个十几块的东西成功卖出。
从坚持心中信念,到欺骗无知群众,我们见证了一个和尚的堕落史。
在这三千块的帮助下,和尚终于如愿修葺寺庙,也修好了佛像。
但是,他寒酸窘迫的命运,真的会因此改变吗?
最后的结局,在此就不剧透了。
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留下一声叹息。
拍摄于十多年前的《香火》,至今仍然是国产小成本佳作的典范。
当时的剧组非常穷困,这体现在拍摄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主创,整个剧组就8个人,且工作人员也要客串群演的角色。
剧中没有专业演员,主要演员都来自宁浩的中专同学。
为了最大程度地省钱,宁浩每天都要等停车场的人下班了再开车回家,因为这样能省几块钱的停车费。
也正因钱少人少,《香火》拍摄期间没有留下一张剧照,这成为了此片最大的遗憾。
创作《香火》的剧本时,宁浩还在北电摄影专业念书。
片中和尚这个人物的原型,来源于其真实的经历。
1993年,宁浩还在山西电影学校就读,他的同学有一个僧人朋友。
彼时,这个僧人朋友遇到了难题——他找不到可以挂单的寺庙了。
于是宁浩和同学留他在宿舍住了一段时间,几个人一起同吃同住。
期间,僧人还去公园替人“算卦”,并用赚来的钱请大家吃饭。
这段特别的经历,为这个剧本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电影中,宁浩借和尚这个角色,展现了一个人信仰丢失的全过程。
片中有不少充满隐喻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隐藏的时代信息。
片中有不少暗示,比如派出所桌上的报纸,以及文物科门口的诗朗诵等等。
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下,传统与新潮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碰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动摇了人们的思想。
这是以和尚为代表的人群,信仰发生变化产生的背景。
第二个细节,是和尚的鞋子。
电影前半部分,和尚的鞋子始终破破烂烂。
哪怕被其他村民取笑,哪怕穿得并不舒服,他也坚持补好破洞继续穿。
但到了电影后半部分,当四处求助的他,经历现实的种种失望之后。
他掏光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
鞋的变化,说明他选择了一条新路,这是他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由此,和尚被世俗的异化完成,他终于丢弃了曾经坚守的信念。
第三个细节,也是电影的片名——“火”。
片中多次出现火的形象,这其实是对和尚心中信仰的隐喻。
第一次是电影开始时,和尚庙里的香火。
此时,虽然和尚生活拮据,寺庙又小又旧。
但他仍然坚持为佛像供奉香火,心中的信仰无比虔诚。
第二次是在和尚决定化缘之前,城市路边堆砌的柴火。
此时的和尚虽然求助无门,但仍然决定走正道求财,坚守自己的信仰。
第三次是在和尚被抢劫、被打之后,街上燃起的旺火。
生旺火是部分北方地区,在春节期间的习俗。
旺火燃烧殆尽,只留下巨大的废墟,这暗示了和尚原有信仰的彻底崩塌。
这些隐藏的细节,将和尚异化、信仰丢失过程,一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这样的创作主题,宁浩本人也说道:
“在我们中国人今天的语境之下,信仰一直在跟生存现实斗争着。其实,跟现实比较起来,它是特别脆弱无力的东西。”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和尚,
在这个急剧变化、充满诱惑的时代里,都有可能面临寺庙满目疮痍的考验。
但是,修补寺庙有千百次机会,以及千万种方法。
可当信仰的香火熄灭,就再也燃不起来。
*本文作者:张不才
这部电影是宁浩导演取材自家乡,用家乡方言拍摄的处女作。作为导演的老乡,望着那熟悉的塞外景色,看着那些一脸沧桑的乡亲,听着他们口中吐出的浓重的乡音,对于这部电影的思考和感触自然比他人要多一些。 我认为:影片表达了人生不易,而当代中国种种现实更让基层糊口谋生的人们处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而在挣扎于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为压力所折服,被世俗异化,灵魂的纯洁被打破,信仰丢失,“香火”难以延续。
影片整个充满了黄土的黄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砖瓦的蓝色,灰冷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对联和旺火燃烧起来的火焰才带来一丝亮色和生气。到过塞外农村的人应该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样的,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着实的不易。
片子开头乡间公路将画面一分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黄土地。一棵树突兀地出现在镜头中,接着传来了高亢婉转的民间小调,然后,镜头中就出现了一辆三轮车从田地中驶过,上面坐着我们的主人公--和尚,地里还杵着一个稻草人戴顶破棉帽。相信来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马就会感到画面传递来的环境的艰苦和人的生活精神的坚韧。
南小寨村是一个户户养羊杀羊为生的村子,和尚是村里唯一的寺庙里唯一的和尚。和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和尚,他不是纯正的信徒,但又时刻在传扬佛学,这都是为了生计和信仰。他没有去很严格地遵守戒律: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杀羊的屠夫开着他妹妹的玩笑。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强调全村是杀羊的一定要有座庙,说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相信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且相信这座庙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计。所以,和尚在一开始是敬佛的,虽然礼佛时动作随意但看得出他是诚惶诚恐的,和尚的确是有信仰的。
在和尚一脸惬意地修补鞋子的过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和尚所信仰的生计的保障崩坏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办法把一切修复,保证他的生计和信仰能够继续。
和尚第一次去县城,和屠夫商量了对策,这可爱单纯的和尚,决定向政府求助。第一次进城,就出现了旺火的镜头,尽管这时候旺火还是人们拉来的煤炭,没来的及搭建成形。和尚和拉煤的人探讨二表哥的事情时,他还是坚持着自己信仰的那个和尚,他的异化还没有开始。
然而,他去想宗教办求助却碰了壁,因为人们在寻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视了,和尚的脸上写满了失望;紧接着,文物办的不理睬让和尚再次受到了打击。随后,屠夫、宗教办科长、文物办小安、二表哥,这些人都劝和尚还俗,和尚却还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做和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影片在这里出现了几种职业:和尚、公务员、发廊店主。
然而,只有和尚做着自己还算本分的事情,其他人都偏离了该在的轨道:公务员顾忙着排练却不务正事,发廊店主是非法经营。
人们在各自职业谋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不再坚守本分,也在丢失信仰。
和尚第二次去县城,还是和屠夫商量对策,并惦记着屠夫妹妹的相片。他决定向大师兄求助还自认为有戏,并且扛着窗框去找了文物办,希望得到支持。和尚既想向他人求助也还希望自己能努力保住生计、保住信仰。这里,旺火的镜头再次出现,此时已经基座已经成型,旺火快要完成,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但他的异化也开始了。
师兄劝和尚到自己庙里入股,放弃村里的旧庙,但和尚还是坚持:“村里都是杀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庙”。他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实在不易。他化缘筹款被警察逮住,却遇到了几个妓女要为她捐钱;他帮小伙子骗女朋友,之后又摆摊算命,却被流氓毒打。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职业或者说人物:二师兄、警察、妓女、算命“瞎子”、流氓。
二师兄,这个和尚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钱财而背弃信仰,完全异化了,他不再是“和尚”;
警察,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义的代表,对于和尚的逮捕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追求,也是异化的形象;
妓女,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肉体,更是公认的异化的代表;
算命“瞎子”,以欺骗他人谋生,是缺乏信仰的象征;
流氓,为害一方,侵害他人,异化分子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
这些形象和我们此时坚持信仰的和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和尚为了化缘,对老太太说了瞎话,对警察也不说实话,摆摊算命时作为出家人说了诳语,破了戒律。和尚的谋生本领越来越强,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渐丢失,他异化的内在动力愈发强烈。
这里又出现了两处旺火的镜头:
一处是在和尚准备好功德簿开始化缘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见到希望了;
另一处是和尚算命生意结束时,旺火已经搭起了,和尚在点钱,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
旺火燃到最高时,人们对生活的盼望也达到了最高,不过异化也到了极点,只差最后的点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们抢劫之后,无处可去。夜晚,人们点燃了广场上的旺火,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此时达到了最热烈。而和尚一脸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他已经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异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个司机拉走给人看病,这时的和尚学会了骗人,最终骗到了重铸佛像的三千块钱,从那户人家临走时和尚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不是个出家人了,信仰就这样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没有了意义。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为佛像开光,他一脸喜气,因为他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庙发展好,而这时却被告知庙要被拆掉。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弥陀佛声中,镜头投降了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和尚要面临新的求生危机了,然而此时他不恐慌了,学会了世俗的种种手段,但信仰却在诵佛声中渐行渐远了。
影片中的关键符号:羊、黄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芸芸众生,把芸芸众生比作羊羔有几分基督教的气息,在这部以和尚为主角的片子里或许有几分滑稽,然而我的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羊不停出现在镜头中,在村子里人们的鞭子下戏台上屠刀下,在片头在片尾,他们安静,静静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黄土地:或许不是导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来,黄土地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代表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所处的环境,生存的条件。
和尚:找寻出路,谋求生计得的同时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佛教认为人生于世,本无痛苦,因为痴嗔贪恋之气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脱离苦海。这是信仰,然而现在各种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样在不断崩坏,而重塑的过程是艰难,而且重塑后也是变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晋北地区由精煤搭成的宝塔形状,人们于除夕元宵点燃,祈求生活幸福,越过越红火。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 大喇叭、鞋子、自行车、窗框、歌词。
大喇叭:传播消息的信号,片头出现,片尾也出现。前边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护信仰的路。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开始缝缝补补,最后却在被小流氓抢劫,重塑佛像经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买了一双皮靴,说明了和尚的异化的完成,选择了一条新路,丢弃了信仰。
自行车: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坚持信仰谋生的一个工具,每次进城回来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会换成大师兄那样的摩托车。和尚的信仰不断变化的象征。
窗框:从一开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国物件,我认为是表明了价值观的改变。 歌词: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厅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字幕标出了一句歌词“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大概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吧。
所以,我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或说人生如此艰难。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体制转变,人们从事着各宗各样的营生,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重道德有信仰异化到了现在的唯利是图信仰缺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对信仰去向的困惑。
导演运用了过多的符号特别是有地域特点的符号,这是其艺术构思,但也容易产生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情况。而看现在宁浩导演的作品,就较少这样的情况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回归现实的一个表现吧?
宁浩居然拍过这样的电影?太像贾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变也有对社会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开端其实可以浓缩一下,看的有点不耐烦,和尚被抓进局子那个场景布置的很好,就是从这里才开始够味。
宁浩处女作,恍如贾樟柯。
宁浩的处女作比他之后的作品都强太多了
虔诚每多破落户,欢场尽是信佛姬,以一件小事为引线刺绣出整个浮世绘,小地方办事衙门的那套作派生动写实。人群中的大多数“和尚”通常是如此的,平常既不是坏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想做成点事往往四处碰壁鼻青脸肿,决心豁出干却没人家熟练还比人倒霉。骆驼祥子想搞钱买一辆自己的车,被军阀抢,被特务讹,办丧被迫变卖…和尚想搞钱修一尊自己庙里的佛,被捕快拿,被混混揍,决心骗老实人…宁浩后来显然觉得庙小和尚太难做,所以跑去拍《我和我的祖国》去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那么的净,睁开眼睛你就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啊,把一切垃圾都留在昨天,我们一起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
黑白两道都那么嚣张,唉
我们都是那个和尚。
7.9我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我是找熟人帮忙不如愿就背后骂他娘的人我是对待领导唯唯诺诺的人我是对待警察低声下气的人我是对待流氓认怂挨打的人我是与妓女讲善恶的人我是与病人谈生意的人我是拿信仰化缘的人我是良心被羊吃了的人我是不信邪的人我是被生活整的哭笑不得的人我是你每天照镜子都会看见的人
笨和尚目睹之怪現狀,信仰之崩塌才剛剛開始。為了修佛,進了三次城。最后和尚終於學會騙錢才把佛像修好了,卻因修致富路被拆。看到最後,心中一絲香火若斷若續,張楚《姐姐》也是如此,從「很傻」到「很假」,真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不想被別人騙,那就只能去騙人,做傻子?還是做騙子?路在何方呢?
结局有必要像交作业这么上纲上线吗 和尚刚做点坏事就来现报
时代也强奸了宁浩这个正经要修庙的和尚。
同样的底层生存故事,却是和石头赛车完全不同的冷风格。抛弃了眼花缭乱的剪辑和辣眼睛的特效,几处摄影还挺诗化,整体呈现出粗粝而质朴的处女作特征。感觉宁浩的作品特别需要一个地理语境的依托,这部里雾霾笼罩的乡镇和石头里烟火气息的重庆森林会让故事显得很有魔力,反而是赛车里的厦门了无生气。
拯救了实体的佛像,却丢失了心中的信仰;宁愿通过坑骗换来修缮,也不愿接纳开始有信仰的妓女,说到底,和尚还是世俗中的和尚。
像《小武》《香火》这种片子,如果深挖一下应该可以打造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类型片。
这不是信不信佛的问题,也不是骗不骗人的问题,是没处下脚,生路堵死的问题,就算不是和尚,一个善良的遵纪守法的人,也是大差不离的遭遇,你照章办事,人家照章办你,你投机倒把,人家比你还精通,总之就是一路逼着你,往死胡同里撵,特绝望的那种。
太有感觉了,那变成羊圈的礼堂,是童年的欢乐场~~因为宁浩和贾樟柯,有点庆幸自己是个山西人……王小波说中国人的历史一部分写在书上,一部分埋在地下,唯缺立在地上的可供后人穿梭其中。波哥指的是北京的城墙——北京城墙有多雄伟,只能靠大家的想象了——我却有幸还能看见二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
太像《小武》。正如姜文评拉斯冯提尔“太聪明”,处处透着机巧,虽然着实不错但是匠气太过(典型的如和尚和妓女那场戏),过犹不及了。这么说或许苛刻了些,不过看看后面无论《石头》还是《赛车》,宁浩都拍得太精明了。长镜头+小景别+方言。
摄影系宁浩的毕业作品,自编自导自拍,献给韩小磊,感谢贾樟柯。《何处是我修佛的钱》,同样受阿巴斯影响,作为贾的老乡也记录下尘土砖墙和流行小曲。非职业演员,故事很简单,结尾来点黑色幽默,跟现在的宁浩天壤之别
算是宁浩的处女作。庙里的佛像塌了(佛像参考最近很火的奶奶庙作品),和尚为了筹钱重修佛像,经历了找宗教科——文物科——大师兄——化缘——小姐自愿凑钱(和尚说:这不合适吧)——摆摊算命——坑蒙拐骗——重塑佛像——黑色结局。未成名前的导演们,大多都很真诚。
8/10。信仰与生存规则面前每个人都露出了真实的嘴脸,基层干部绿灯只为钱礼开宁修教堂不修庙、靠文物生财吃回扣,民警吃了妓女吃和尚在劫财时了无身影,佛在情侣、小姐和病人家属那成了寻求信仰的消费,和尚为了帮杀羊为生的村子赎罪这一理想顺从了现实,涂漆画彩的新佛沦为赚钱工具而心中的佛也塌了。
没钱只好拍文艺片,有钱了就捣鼓类型片,这是赤裸裸打文青耳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