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极限职业

喜剧片韩国2019

主演:柳承龙李荷妮陈善圭李东辉孔明申河均吴政世许俊硕金义城宋英奎

导演:李炳宪

剧照

极限职业 剧照 NO.1 极限职业 剧照 NO.2 极限职业 剧照 NO.3 极限职业 剧照 NO.4 极限职业 剧照 NO.5 极限职业 剧照 NO.6 极限职业 剧照 NO.13 极限职业 剧照 NO.14 极限职业 剧照 NO.15 极限职业 剧照 NO.16 极限职业 剧照 NO.17 极限职业 剧照 NO.18 极限职业 剧照 NO.19 极限职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10 04:38

详细剧情

  一支由5位掉漆警探组成的缉毒小组,因办事不力被长官钉得满头包,成天埋伏在毒贩巢穴对面的炸鸡店中监视,案情也毫无进展。既然每天都得待在炸鸡店,不如动手卖起炸鸡,看似无厘头的决定,竟让鲁蛇警探们意外找到事业第二春,卖到吓吓叫的神级美味炸鸡,让餐厅一夕爆红,订单电话接到手软!副业做太大的警探们有办法达成使命吗?对面的毒贩又是否会闻香而来呢?

长篇影评

1 ) 影史票房第一出自80后之手!韩国忠武路排位遭变局?

这部满溢着炸鸡香味的滑稽侦查片《极限职业》拯救了韩国开年的电影市场。

截止当前,1月23日在韩上映的《极限职业》突破1600万观影人次,票房累计超8.15亿人民币,打破了2014年上映的《鸣梁海战》8.04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问鼎韩影史票房冠军

《极限职业》

这个票房成绩放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就韩国本土5100多万人口而言,1600万的观影人次相当于5个韩国民众中便有1.5个人观看过《极限职业》,国民度可谓相当高;同时《极限职业》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赢家,成本仅95亿韩元(5600万人民币),投资收益比为14.4倍。即便已至三月末,《极限职业》仍牢牢位居韩国票房榜的前十位置。

一帮同侪眼中的废柴警察追捕毒贩的故事,究竟做对了什么俘获人心?更有比较意味的在于,《极限职业》的剧本和去年国产电影《龙虾警察》属“一本两拍”,一样的创意核和人物架构却得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影史冠军,一个籍籍无名。

《极限职业》

话说从头。《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共用剧本来源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极限职业》,剧本原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龙虾刑警》因何失利,因为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韩国本土风味强烈的故事。

特别又是喜剧题材,各国喜剧故事的铺陈节奏、演员的表演风格以及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拿捏均不一样,并且故事发生在写实背景下更对本土元素有着超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过分依赖制景、仿似发生在真空背景下且演员喜剧表演节奏不统一的《龙虾刑警》的弊端。

《龙虾刑警》

而且在本土化上,《极限职业》确实做到了“极致”。

故事围绕业绩超级差的毒品侦查班,偶然获得翻身机会蹲点毒贩。为了执行任务,小组五人盘下了一家炸鸡店潜伏,没想到马刑警制作的口味独特的炸鸡使得店面瞬间蹿升为网红店,做警察薪水入不敷出的窘境和遭遇停职的纠结间,侦查班又将何去何从呢?

《极限职业》 外卖五人组

整个故事的立意已显示出两个有趣的点,一点是警察开店卖炸鸡,身份的错位所形成的笑料是个看点;另一点则是整部电影里散发着对警察职业薪资低、风险高的调侃。把警察这份职业最窘迫的部分拿出来逗乐子,反而为影片最后侦查班以一敌百壮烈地与毒贩搏斗埋下了热血的苗子,欲扬先抑的手法虽老套却十分管用。

《极限职业》

而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对韩国本土王牌美食“炸鸡”的推新。相较于《龙虾刑警》中对龙虾这道美食为何诱人近似空白的描述,《极限职业》里对炸鸡可谓是360度的呈现。电影里自制的畅销配方“水原王排骨炸鸡”,在韩网引发热议和追捧。

《极限职业》

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从《来自星星的你》开始蔓延全世界,《鬼怪》里的一句台词,“全韩国的炸鸡店比麦当劳多”更是印证了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

而据说《极限职业》的编剧裴世英在京畿道水原市(以炸鸡闻名)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每天会陷入吃炸鸡还是吃排骨的烦恼中,最终便有了将两者结合后“水原王排骨炸鸡”的出现。可以说,爆款网红炸鸡和电影互相成就。

再者来说,《极限职业》的成功还来自于它“纯粹喜剧”的样式,摆脱了韩国以往盛行的“笑后有泪”模式,即“喜剧+感动”的套路。“笑后有泪”模式的里程碑开始于《我的野蛮女友》,影片前半部分以搞笑为主,后半部分旋即转入两人分手的感伤,这几年大卖的《超速绯闻》、《奇怪的她》、《七号房的礼物》等均是对这一套路的巩固,甚至变得固化。

《七号房的礼物》

这也是为何自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后在韩国鲜有喜剧电影成功的原因。《极限职业》给了另一种观影快感,高班长(柳承龙饰演)领衔的五人小组性格不一,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特点的滑稽表情和夸张语调。

没有悲情,从头至尾所有的是对生活无奈的小小调侃,是一部纯粹的热血、搞笑喜剧。影片对喜剧节奏拿捏的精准,其背后的最大功臣自然是影片导演李炳宪。

在韩国,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被称为国民电影。就目前而言,在韩国电影票房史上超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有23部,其中韩国本土电影18部,好莱坞电影5部。则在这其中喜剧电影仅两部,一部是《七号房的礼物》,另一部即是《极限职业》。同时,《极限职业》的李炳宪是“千万俱乐部导演”中唯一一位80后的新锐导演。

李炳宪

忠武路因有大量的拍摄场地且导演辈出,是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因此李炳宪的成功,便被韩国媒体冠上了“凭借爆笑平定忠武路”的title。仅仅创作了4部作品就登顶名誉殿堂,李炳宪给韩国影坛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文牧野之于中国电影。

其实李炳宪擅长喜剧创作的路子早有迹可循。在尚未成为导演的那些年,他跟随姜炯哲导演参与编剧了《超速绯闻》和《阳光姐妹淘》两部颇受好评的喜剧片。

《阳光姐妹淘》

2012年,他成为导演拍摄了自传性质的独立电影《加油啊,李先生》后,2015年讲述青春苦恼现实的首部商业电影《二十》(去年曾被国内翻拍为《二十岁》)、2018年讲述四位男女横冲直撞的不伦恋故事《风风风》均为喜剧,加上如今的《极限职业》,他的喜剧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李炳宪曾在采访中说过,周星驰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喜剧也会作为他一直探索下去的方向。

《极限职业》对他的突破意义在于,以往的喜剧作品中他更善于揭露主人公内心难为情的欲望和秘密,对故事进行讽刺,因此会有观众感觉到不适。而《极限职业》则直接走向了合家欢,是男女老少都会微笑的故事。他的喜剧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习得更广泛的表达方式。

透过李炳宪的成功,自然会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集中于在韩国日渐活跃的80后导演们,他们有一个共通特点,都是编导合一的好手,甚至常常身兼数职。而且在过往的十年时间里,每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的归属上不乏新锐导演的身影。

这些新锐导演中,李炳宪在商业类型创作和票房号召力上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而早在2013年因一部商业制作《恐怖直播》(豆瓣8.7)惊艳业内外的金秉祐近年来鲜有好作品出现。同理,还有拍出话题之作的《道熙呀》的郑朱莉,这部处女作也是她最新的作品,图表中最年轻的金泰泳的履历也停留在了2016年的作品《女教师》。

《恐怖直播》

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女导演多个人私语、小成本制作以及独特视角中寻求表达,却难以有更上一层的可能性;男性导演多类型化的、犯罪、历史、现实等更加厚重的题材样式以及大制作被男性导演把持。

新人女导演作品(从左至右)

《道熙呀》、《我们的世界》、《恋爱谈》、《小公女》

数据对此是种印证,自1999年至今,韩国三大电影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尚未有女性导演获得

新锐导演撼动“忠武路”或许为时尚早。李炳宪式的成功是韩国电影界对类型电影创作模式二十年来不断打磨下结出的果实,是韩国民众狂热地对本土电影自我守卫的表现。他的成功对中国新导演的启示在于,锤炼类型创作是获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2 ) 作为观看最后一部韩影感想

今年不知道脑子抽还是干嘛,连看了好几部韩国电影,不用“几乎”这个词而是应该用“全部”,全部都有一个现象,就是不黑中国或者中国朝鲜族好像不能拍电影一样,所有的坏人都是千篇一律中国人,再加上韩国不作为的高层,都是这种套路。敢情就韩国人不会去干坏事儿似的。恶心的不行,每次看到这种剧情就尴尬的要命,瞬间观看体验就没了,坚持不下去了,韩影以后是不会再碰了。

3 )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猝不及防的跑出的票房黑马

谁也没想到,2019年刚过两个月,韩国便诞生了现象级的卖座电影。

《极限职业》(又译《炸鸡刑警》),一部喜剧警匪电影,连续打破记录,在韩国本土动员了超1600万观众走入影院,成为韩国影史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历史巨作《鸣梁海战》。

票房收入上,《极限职业》更是超越《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韩国媒体一片“久违了”的声音,因为距离上一部喜剧片观影人数超千万,已经是7年前(同样由柳承龙主演的《七号房间的礼物》)的事了。

《极限职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面临解散危机的警察缉毒小组,因为一场潜伏任务,在犯罪分子驻所对面盘下了一家生意冷清的炸鸡店。没想到无心插柳,炸鸡店生意意外火爆,并因此引出了一连串爆笑故事。

看到这个剧情简介,很多人会觉得似曾相识,进而想起先前的一部国产电影——《龙虾刑警》。

如果不是因为《极限职业》在韩国爆红,多数观众恐怕早忘记有这么一部电影,在2018年的暑期上映过。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定格在可怜的4.9,其中还有肉眼可见的水分,且有继续下滑的风险。

因为很多人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去看《龙虾刑警》作对比,再跑来打分。

《龙虾刑警》在市场上几乎没溅起任何水花,也没有引发太多关注和讨论。

如同大多数质素平平的普通电影一样,在院线一闪而过。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比《极限职业》上映早了8个月,所以有不明内情的观众在质疑:韩国版是否抄袭了国内版?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

《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初稿剧本都是出产自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中的“一本多用(OSMU, One Source Multi Use)”选拔获奖作品,原剧本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

后来剧本版权方同时将剧本卖给了中国和韩国的两家公司。

双方开始了对项目的背对背创作开发,都聘请了新的专业编剧,结合各自国情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打磨,只保留了最初的矛盾架构和故事创意。基本等同于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只不过,中方这边进度更快,上映时间赶在了韩国的前面。

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的导演都算是准新人,一开始都不是导演入行,颜值都不错。

《极限职业》的导演李炳宪(并非韩国演员李秉宪)是编剧出身,曾参与过大热电影《非常主播》与《阳光姐妹淘》的编剧。

现在看起来,编剧转职导演大抵还是靠谱些。

《极限职业》好在哪里?

严格说,《极限职业》也不算十全十美,最多就是拍了半部好电影而已。

前面的喜剧部分精彩纷呈,但后半段节奏出问题,垮得厉害。

从监视计划失败后,电影就失了准心,变得拖沓松散了。警匪对决的架势一起,前面精心营造的愉快气氛反而一扫而光,陷入了套路化的温吞之中。

感觉上,“极限”有点像黄政民2015年主演的票房冠军《老手》。同样是喜剧警匪题材,同样是前紧后松,观影人次也超过了千万。更巧合的是,《老手》也被国内翻拍成了《大人物》,主演也是王千源。

《极限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一个看似很荒诞的喜剧,拍得细节满满,真实感十足。在演员的夸张演绎下,电影并没有显得过分浮夸,反而是在喜剧中融入了很多现实感。

比如中年危机,电影里的警察并非无所不能的大英雄,也会犯错犯傻(而且经常犯傻),也有职场困扰,也要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

特别是经济压力与职场理想发生冲突,主角们并没有表现得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反而是内心出现了严重摇摆。

当用作监视的炸鸡店意外变成网红店而生意火爆时,警察们一度忘了本职,陷入到赚钱的忙碌之中。

最讽刺的是,案件陷入停滞,警察们反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下属,炸鸡店成为贩 售毒品的网络。

既是现实的讽刺,又生产出了丰富的笑点。

另一个优点,是对主题元素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展现。

“极限”与“龙虾”各自将故事联系在了一道食物之上。“极限”是炸鸡,“龙虾”自然就是小龙虾。

两样都堪称国民性食物,同样不上宴席,同样带着浓郁的生活味道和江湖气息。

对美食元素的运用,另辟蹊径地开创出了警匪题材的新鲜感,又巧妙地把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与人生日常联系在了一起。

食物成为连接职业与生活的关键,对食物展现的过程,其实恰恰也是剧本实现本土化,以及让故事和人物接上地气的过程,电影的故事层次因此一下变得丰富了。

反观《龙虾刑警》,食物元素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就漫不经心地点了下题。《极限职业》则是将故事主线紧紧绑在“炸鸡”之上,所有剧情推进都依靠“炸鸡”发生。

电影出色,也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极限职业》中的缉毒队,连队长在内,一共5人,比“龙虾”多1人。

5人各有性格特点,在警队中各有分工,甚至各有自己的打斗必杀技。角色与角色间也会有各种奇妙的专属互动,又有家人一般的情感。

但除了警察身份,主角们更像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被各种生活的困扰牵绊和拉扯,就像邻家郁郁不得志的上班族大叔,神经大条的野蛮大姐大,老实忠厚的大哥,寡言少语的二哥,以及天真软弱的幺弟。

他们时常傻里傻气,笨拙鲁莽,错漏百出,但一本正经起来又分外帅气。

男一号高班长的扮演者是韩国影帝级老戏骨柳承龙,他刚刚在NETFLIX出品的古装僵尸大剧《王国》(Kingdom)里饰演了阴鸷霸气的权臣,你完全无法从这两个角色上找出任何共同点,甚至连面相都因为性格的巨大差异而变得不同。柳承龙还演过冷酷的军官、温情的智障父亲、背负道德枷锁的中年男人,真正的千人千面。

《极限职业》中的高班长,有着中年男人特有的憔悴感与落魄感,即便职业是警察,也总一副郁郁不得志的颓唐样。工作时被上司申斥,在后辈同僚前抬不起头,回家还要遭妻子揶揄。开场就出乌龙,下跪认错没有半分犹豫,炸鸡店生意好时,一副见钱眼开忘乎所以的小市民样。

可就是这么个小警官,办起案来又像牛皮糖一样,又臭又硬,紧紧黏着犯人不撒手。打斗时被各种拳脚相加,但就是倒不下去。最后还要戏仿“僵尸”来个“尸变”,向自己的热门剧致敬。这样的警察形象与我们习惯了的英雄形象差距甚远,但偏偏让人觉得鲜活有趣。

国内版主演王千源演技也是难得的好演员,演技并不输柳承龙,可无奈剧本不给力,角色塑造得空洞,无论剧情和台词都无法给东京影帝以施展空间,最后坏了电影,还拖累好演员。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张刑警——团队中的唯一女性。饰演这个角色的李荷妮是韩国小姐选美出道,又是首尔大学的音乐硕士。

剧中,李荷妮完全丢下美女包袱,素颜上阵,把角色身上那种“虎”气“凶”劲儿给完全演出来了。大部分时候都是风风火火的莽撞性格,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或者飞起一脚。整个角色有一套完整的行为逻辑和性格素描,所有的台词和表演都在围绕角色的一致性进行创作,所以人物显得特别可信。

与之相对比,国内版中袁姗姗饰演的相应角色“花姐”,就只让人觉得“做作”。除了刻意扮丑,以及偶尔粗着嗓子说话,观众感受不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扮丑又还要小心维持妆容,扮凶又拉不出像样架势,到最后,就让人觉得格外邋遢而已。

所有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导演、剧本和制作层面的全面落败。

创作态度上,《极限职业》是比《龙虾刑警》要认真得多的电影。“极限”没那么完美,但自有一种匠人精神,这从电影对主题的深度挖掘,对商业元素的灵活运用,对细节的精致雕琢,都可见一斑。

而《龙虾刑警》,更像是一部勉为其难的应景之作,只经过简单的商业计算便仓促上马,看不到任何创作者的用心与热情。

令人唏嘘的是,在《极限职业》的最后,悠扬响起的音乐,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粤语歌——由张国荣演唱的《当年情》,也是港片《英雄本色》的主题歌。

我才恍然想起,这部韩国警匪电影,连同多年前的《大人物》,竟都深受香港警匪片的影响,透露着某种黄金时代港片的气味。那种癫狂过火的快意,从小人物身上寻找感动和勇气的草根精神,越来越难从华语电影中找见,却借由出口韩国,再向国内输出。

《龙虾刑警》的问题是什么?

最后再说说《龙虾刑警》吧。

毫无疑问是部烂片,一无是处,基本没什么优点。

难得拿了一个有趣的本子,攒了一个还算靠谱且有一定商业号召力的演员阵容,最后成品却惨不忍睹。

首先,电影就没怎么把心思花在主题“龙虾”上,开饭店彻底沦为背景,电影三言两语便把开店的事情搪塞了过去。

龙虾让人看起来毫无食欲,只觉得很脏。大概美女导演平日是不太待见这类淤泥美食的。

电影倒挺舍得用篇幅来展现自以为是的“幽默”。

电影感觉是在剧本感觉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便仓促开机。里面充斥了完全迥异的表演风格,沈腾的单人solo,周云鹏的东北话“怯口”,还有十分低级的“屎尿屁”段子。

我大概能理解演员想把这些演员“物尽其用”的良苦用心,可无奈这些喜剧元素不是围绕剧情而铺设,本身也因为设计不走心而不好笑,完全是直愣愣地强插入电影中,特别突兀。

它们不仅打乱了电影的节奏,让观众出戏,还让电影大量篇幅陷入了与剧情本身无意义的纠缠之中,让整部电影显得支离破碎,重心全无。

演员们没有进入角色,反倒像演员本人跑进了预设的环境中,自顾自地就开演,演完了就走人。

电影在剧情的设计上更没章法。老幺的潜入与被抓,以及后来队长的救人,整个过程行同儿戏、毫无章法,无论动机、应对还是化解,都充满了一股反理性反逻辑的散漫感。

这种散漫感同样包括开篇的角色登场,以及盘店与开张的过程。能叔突然就变成了烧虾高手,只用了一句台词解释,“我年轻时他们都说我像掌勺的”,观众爱信不信,反正导演信了。

剧本的欠缺已是先天不足,要命的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国情,电影还得自己给自己上镣铐。

贪钱是不能贪钱的,思想弦一刻不能放松。队长贫嘴已然不好笑,但作为小领导他还要负责道德说教,时不时地点醒队员们自己的身份,一部喜剧经常就搞成了组织生活会。

这无形中就把原剧本里最有魅力的一条线索——个人在面对职业理想和现实诱惑时的摇摆给完全清除了,自然也少了很多制造笑料与反差萌的机会。

当然警队之间关于升职加薪,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也是不存在的,毕竟跟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都是团结友爱,紧张严肃活泼的好集体好同志,只有互相帮忙从不彼此拆台。

所以电影的另一条辅线也没了,好不好笑不说,最后以第三方旁白来给缉毒队员们一个闪光登场的时机,也完全消失了。笑不过人,打不过人,也帅不过人。

搞笑已然不行,故事一塌糊涂,节奏乱无章法,居然还有功夫想着煽情,煽情既没铺垫又没力度,就音乐强给,表演强上,看得人尴尬。

全片的调色也是异常诡异,像是饱和度开过头的曝光包围特效,全片从人物到场景都是一副脏兮兮的感觉。这种“脏”还不是那种有细节有质感的美学概念上的“脏”,完全是一种调色不当的油腻“脏”。

最要命的,它还非常隐晦地写了一笔“LGBT”,我也不反对勇敢发声,但咱能先把故事捋顺溜了再玩这些么?

本来我给《龙虾刑警》打了两星,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回去改了一星。没别的,就因为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剧本,我觉得“龙虾”拍成这样给祖国丢人了。

就这样,一个韩国人写的好剧本,被引进改编成了一部烂片,最后又被韩国自己救了回来,拍成了年度票房冠军电影。

这就是《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故事。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4 ) 看别人家电影就跟看别人家孩子似的

本片结尾致敬经典港片《本色2》的画面,着实把我惊得一P,对这种不加掩饰的跪舔方式丝毫不觉反感。

港片情结似乎已经成了韩影创作中,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大IP。大抵相同的站位,熟悉不过的音乐。瞬间有种重回到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

只是对比当下国产电影,竟有些许感动与心酸。

一家人vs三兄弟

不由得想起近些年来一些脱胎于港片的韩影佳作。

从《新世界》到《监视者们》再到《毒战》,即便其中有过不甚理想的《无籍者》,也好过同剧的国产翻拍《本色2018》太多。

电梯战神黄政民
忠武路三驾马车薛景求
《信号》男神赵震雄
演爱情的只能演爱情,演不了英雄。

在港片渐死的今天,韩影总能成功的将一些经典更加本土化,注入新鲜元素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儿。

撑起港片荣光的大旗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是棒子们在扛了。

仍在映的《极限职业》已接连打破韩影票房记录,位列韩影史排行榜第二名,累计动员观影人次1600余万,占韩国总人口近1/3,在邻国火的一塌糊涂。

同剧本拍摄的国产《龙虾刑警》,上映时却激不起半点水花,毫无存在感,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当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附:中韩本土电影影史票房前十一览

当国产电影市场一派祥和,红红火火,年票房超过600亿,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同时,一年到头佳作却屈指可数。

观影受众来者不拒,不识滋味,无论多难吃都能愉快的吃下去,纵观影史皆是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排行榜上的意义仅存在于一连串不断刷新的数字,价值观崩塌到只一部《药神》撑脸面,这年头说什么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真心是没毛病。

台湾年冠小清新pk柏林最佳男女主
烂片当道,好电影就是这么被杀死的

韩影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从原来的只靠模仿、借鉴,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

这中间除了要感谢其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积极完善的分级制度,更应该感谢的是其挑剔的观众,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存在,韩国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才毫不懈怠,精益求精。

如题,每当看别人家的电影就跟看别人家的孩子似的,如今也就剩下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5 ) 龙虾输给炸鸡,一个本子都能差这么多?

作者:Santaku Dai

2015年,中韩协同制作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该故事的原貌大概是说有一个贩毒集团为了掩人耳目,借由假做物流公司打掩护做毒品交易。

这个故事先后在中国大陆和韩国被翻拍成电影,前者在去年上映后不仅遭遇了票房上的冷遇,其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都仍只有4.9分。而后者,在几乎没有一线明星加盟的情况下,上映至今的票房已经打破了韩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该片超越历史题材战争片《鸣梁海战》,登顶韩国电影影史票房冠军。

这两部电影就是前两天被大家吵得火热的说韩国抄袭我们的《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所谓“抄袭”一说,现在已经被韩国制作方澄清实则为“一本两拍”,不过是中国这边先拍出来了而已。

我们要关注的,其实并非抄袭与否,而是为何一个相同题材,甚至是出于一个文本的故事,会在上映后遭遇如此两极化的口碑和票房。其实如果单纯从文本层面来讲,这种借由“错位”来达到叙事效果的故事,早就已经不新鲜了。伍迪.艾伦早在将近二十年前就借由《业余小偷》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偷准备抢银行,用甜饼店来打掩护,结果没抢到银行,但甜饼店却火了。

那么对于一个“套路化”的类型故事,究竟要怎么讲才能让观众买账?对于类型片而言,其类型的框架及其框架内的元素和主题其实都是相对固定的。聚焦于犯罪电影,必然少不了警察与犯人的二元对立,正与邪的对抗,以及诸如动作场面,追车戏等等固定的元素。

而这一类故事的尾声,如果以警察或侦探为主角,往往会以将犯人抓拿归案或是解决案件找到凶手告终,诸如我们熟悉的福尔摩斯系列,或是香港著名的警匪片。如果以反派为主角,大部分在结尾会以坏人最终横尸街头结束,比如《邦妮与克莱德》,《放逐》等等。

因而,评判类型片的标准,在如今的创作环境中,如果单以完成基本类型片都具备的必要元素的完成度上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和惊喜。

纵观这两年能够引起话题度的犯罪片,埃德加.赖特执导的《极盗车神》将音乐元素融入其故事和剪辑之中,赋予了犯罪类型以不同的风格样式。而诸如《猎杀风河谷》或是《耐撕侦探》之类的作品,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对于传统犯罪类型的“反叛”上,“破案”这一戏剧动作只作为主线承担联系全片的作用,而影片更多讨论的则是关于角色与所处社会,以及其个人面临困境的冲突上,更有趣的作品则是直接打破类型设定的角色,加入很多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那么回到对于《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的对比上,后者压倒性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导演对固有类型框架的扩展和有效的将故事本土化上,笔者会就这两个点做具体分析和读解。

对“小人物”的关照

去年的一部《国家破产之日》,让观众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到了韩国社会所存在的阶级固化问题,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使其国民的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都差别极大。反映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发现虽然《极限职业》中的五位主人公都是“警察”的身份,但是抛开公职,他们就是普通的百姓。

导演在开场便借由一场五人小队破窗扫毒来完成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与观众建立认同和代入感,一般我们在犯罪类型片开场,都会有专案组小队闪亮登场的段落。而本片则不然,诸如队长破窗时因为害怕撞碎玻璃赔钱而不敢撞玻璃,以及其后几人手忙脚乱的去抓犯人,都给人十分真实的观感,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当我们与角色拉近了距离,自然也会担心角色的处境。

而相比之下,《龙虾刑警》的开场王千源饰演的警察一顿耍嘴皮子,接着闯入贼窝后就是一连串升格的打斗,导演只顾动作场面的展示和完成“抓捕”这个戏剧目的,而忽略了对于角色的塑造,这使得该片在开场就已经输韩版一筹。

其次,韩版中导演着重塑造了高班长这个角色,其所承担的恰是大多数韩国民众都能代入的我们所谓的“小人物”。导演为高班长设定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困境,在事业上由于屡次没有成绩,自己的小队面临解散,他本人也面临被调配贬职的压力。在家庭中,由于常年没有得到晋升,与妻子的关系始终很不稳定。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得出由于丈夫的“不求上进”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其本人的不满。在如此的情况下,当高班长开始卖“炸鸡”,并且逐渐沉迷其中时,观众会更有共鸣和理解角色的选择。

而相比之下,国产版几乎完全忽略了对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杜宇飞的人物塑造,导演没有给予这个角色以压力,他只是在办案,这种前提下角色所做的任何选择,于观众而言,自然不会认同。就拿“盘店”这个片中的重要情节点来说,韩版角色作出决定源于上述提到的压力,而中国版则是因为一个巧合有了钱进而就要盘店,在动机层面明显后者弱了很多。

至于两个片子中都很重要的食材,炸鸡和小龙虾,单纯从认可度上来说,二者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国家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炸鸡,一度被称为是拯救了韩国经济的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很多商家都是靠着卖炸鸡撑过难关的,而且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都极高的韩国,炸鸡几乎是公认的平民美食。而小龙虾在我们民间的知名度自然是不用说了,想了解小龙虾有多火,去北京著名的簋街溜达一圈就明白了。

在韩版中,因为炸鸡所具有的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而当五位刑警为了“蹲点”而盘下炸鸡店后,阴差阳错的生意火了,作为韩国观众自然是能够理解和认同的,特别是马刑警推出的“排骨味炸鸡”,无论从猎奇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噱头十足。同时,高班长在炸鸡生意好了之后,明显愈发沉迷于当鸡店老板,其背后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其所面对的事业和家庭的重压。

这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情和联想,作为平民美食,卖炸鸡似乎是很不入流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拼命努力的风貌。虽然为警察,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不得志的生存境遇可以影射到任何职业当中。当高班长自诩为“鸡店大叔”时,他已经站在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边。

而在国产版当中,导演显然没有把“小龙虾”当回事儿。作为班长的杜宇飞自始至终都很抽离,甚至在店挣钱的时候充当起了“道德先锋”,对这帮因为卖“平民美食”的同事说出他们掉进钱眼儿里了这句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道德说教”一直都是我们电影中常犯的毛病,什么道理一定得盘清楚了才罢休,完全不管角色到底会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如何的反映。

不把普通人当回事儿,自然赢得不了观众们的尊重和认同。韩版中间段落令人啼笑皆非的卖炸鸡的故事一度给人一种看美食节目的即时感,导演用心去拍摄整个炸鸡店运营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制造一种错位的笑料,同时也能够将影片的主题做以延伸。相比之下,国产版在这方面可谓是全盘皆输,他们不在乎,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龙虾,为什么好吃也就是寥寥带过,一味地去讲一个陈词滥调的套路故事,想不“扑街”都难。

二元对立的正邪冲突

无论是在麦基的《故事》还是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在类型片中设立一个“反派”的重要性,一个绝对压倒性的反面力量,会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单纯从类型上来讲,《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差别也是极大的。就拿其反派设置来说,《极限职业》中导演设计的毒枭老板,可以面无表情的拿刀捅手下,甚至会指使下属直接拿刀砍犯错小弟的腿。导演不断地通过一些段落来强化反派的危险性,以此来为主人公们抓捕犯人提高难度,这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观众对于结尾大追捕的期待。

相比而言,《龙虾刑警》在反派的选择上启用了因《笑傲江湖》火遍大江南北的周云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影片的笑料,毕竟周云鹏的脱口秀还是很有趣的,但是作为类型片的反派,显然周云鹏是不够气场和威胁性的,无论他再怎么挤眉弄眼,在观众看来,这还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在假装混混。

类型片的拍摄上,对于角色选角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提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牛仔,提到任达华,就是黑社会大哥。创作者不能为了所谓的笑料而随意选择角色,因为这势必会产生与其初衷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正派人物的设定上,韩版中的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的有自身的缺陷和小问题,而这也是传统类型片要解决的,主人公借由一段旅程或是冒险得到升华和克服自身问题。韩版中的马警官好赌,张警官易怒暴躁,在勋冲动好动,每个角色都有需要克服的自身的问题,他们虽然都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有问题和缺陷才是正常的人,神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况且导演在片中也没有去抹黑和讽刺这几位警官,最后抓捕时他们各显身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他们警官身份的认可,虽然平常吊儿郎当,但是都是撑得起国家公务人员的名号的。

对应着,国产版的问题自然就不用说了,导演把塑造人物的时间都让给了角色间无意义的斗嘴和玩闹,重复的抓捕动作消耗着观众的耐心也在不断将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

类型中的“本土化”策略

韩版的故事当中,警匪间猫鼠游戏的追捕虽作为影片最重要的情节主线,但是导演有意在片中加入更多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使得该片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关注。

比如食客们对于“排骨味炸鸡”的喜爱,这种在“从众”和“猎奇”心理作用下对网红店的追捧不仅是韩国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东西不一定好吃,但是一定要拍的好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老干妈口味的舒芙蕾”,真的能下口么?

再来,片中出现了一个要采访高班长开的炸鸡店的记者。由于记者被高班长拒绝采访,进而选择用曝光抹黑的方式对炸鸡店进行报复,这种对于媒体捕风捉影和跟风炒作的展示,同样是韩国社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导演在片中加入的诸如此类的情节都为影片注入了很多时效和话题性。

还有一些片中有趣的彩蛋设计,譬如高班长被称为“僵尸警官”,包括其在最后与反派的缠斗中也有类似于僵尸的动作,这些应该是在致敬和调侃高班长的扮演者柳承龙在Netflix原创剧《王国》中的角色。另外还有片尾在码头响起的《英雄本色》的经典配乐,其无论从场景的选择还是角色状态上都与《英雄本色》颇为相似,作为曾经风靡全韩的港片热,应该没有什么能比在犯罪片里听到《英雄本色》更令人兴奋了。

而国产版在这方面几乎“本土化”为零,一味地去讲那个犯罪故事,只有一个小龙虾企图让观众带入,这自然不会有任何可观的收益。

其实国产片在本土化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去年年末上映的《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因偷窥隐私,交换手机引发的话题让本片获得了极大地关注。但是纵观全片的本土化设计,更像是一种混乱的拼凑,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婆媳关系,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好似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是中国的,但是却丝毫不会让人有代入。

类似的案例还有黄磊的《麻烦家族》,原作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三部都是笔者的心头爱,黄小厨的改编虽然努力搬演原版的故事,但是僵硬的本土化,诸如北京烤鸭,国贸CBD之类的食物和地名,完全没有融入故事当中,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尾声

一个一本两拍的“类型故事”,一个通过巧妙地本土化策略和对于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另一个则因为一头扑在简单地故事上而全盘皆输。

诸如此类的案例在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翻拍片中比比皆是,明明有珠玉在前,为何总是无法翻拍的令人满意?或许有一些原因是无法言说的,但是也自然不能全盘推责于那些不可抗为的因素。

创作者对于一部作品的翻拍改编,如果拘泥于原版的照搬,那便是无意义的重复。观众为什么想去影院看一部之前看过的电影,自然是希望从中获得些之前没有感受过的,或许是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或许是一种对于本土化的好奇,比起规避红线,不如想想如何去塑造好一个人物,或是融入一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题,这可能才是对于翻拍片最应该做的。

6 ) 《极限职业》与源自同一剧本的国产喜剧片《龙虾刑警》有什么区别?

1(全文多图gif)

以五千万的成本,创下近十亿的票房,在国内都不常见,更别提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近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人进电影院看过。

《极限职业》

民族骄傲的李舜臣(《鸣梁海战》)怎么也想不到,夺走自己韩史第一位置的,是一份排骨味炸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逆袭而上的黑马,竟然与国内早半年上映的《龙虾刑警》出自同一剧本大纲——缉毒组刑警为了监控抓捕毒贩,盘下贼窝对面的餐饮店,却不想意外发财的故事。

两片豆瓣分对比

这巨大的差异到底在哪?

2

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翻身仗,要么依靠的是烧死亿万脑细胞的奇思妙想,要么就靠分分钟练出腹肌的喜剧效果,显然后者正是《极限职业》取胜的关键。影片开头便是一段缉毒组警员抓捕毒贩的精彩戏码。

你以为是神兵天降,然而现实却让人心疼地想笑。

因为太穷,不敢踢碎玻璃,只能孤苦无助地吊在窗外,刑警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你以为是夺路狂飙的飞车展开,却无奈遇上个英勇市民,到底谁才是那个弱势的。

你以为是街头追逐的激情场面,却偏偏来个慢放,拼死追赶的和悠哉骑车的。

你以为是疏而不漏的标准结局,却不想警察会忘带手铐,被电击棒反杀。

最后的抓捕功臣竟然是一辆公交车。

在短短几分钟,几次惊喜反转,创作人员深谙喜剧之道,明白笑料是来自极与极的对比反差而反观《龙虾刑警》,同样以一场抓捕行动开头,先声夺人,上来便树立了主角王千源的话痨人设。(王千源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人物背后空洞的内心世界)

真的是絮絮叨叨一大堆

可对于这种靠贬低队友所达到的喜剧效果,抱歉,实在是笑不起来。随后紧跟的抓捕动作戏,以及最后的失手,无一不体现着敷衍两字,强行插入的梗,也使得上下剧情衔接生硬突兀。

低俗的他妈梗

当然,用喜剧的夸张来制造的笑点也不少,尤其是沈腾出场的时候,那明明慌得一匹,却又要强装正经的模样着实可笑。可这也暴露出了《龙虾刑警》的另一个缺陷,为了搞笑而牺牲的真实性。

哪家店能破成这样

剧情上,《龙虾刑警》中的众人是靠小警员母亲再婚所给的二十万婚礼出场费(还有这种费?还就这么巧?)作为资金盘下龙虾店。而《极限职业》靠的则是主角高班长(柳承龙饰)的退休金,这不仅显得更加现实,更是为了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龙虾刑警》的资金也是伏笔,不过是在彩蛋之中)

在失去了真实感的情况下,一切的情感都是假的。两者的第二点差异便随之而来,剧情上的设计。2虽说剧情大纲相似,但两片的本土烹调可谓截然不同。剧情是警察以开店为掩护监控捉拿毒贩,却意外发财。显而易见,这其中的矛盾冲突来自于抓捕与开店之间。在《极限职业》之中,抓捕与开店间的矛盾在不觉间一次次激化升级。一开始只是因开店而产生的职业偏差。

后来随着众人因为生意红火而无暇回应负责监视的李东辉的报告,导致错失了跟踪的良机,矛盾彻底爆发开来。

以高班长为切入点,因生意赚钱,原本只是用来装脏衣服的Gucci袋子,里面换成了真包,连带改变的还有妻子对他的态度。

这让常年被后辈超车

给女儿零花钱只能给三万的高班长一时间陷入两方的挣扎,一面是火到电视台来采访的炸鸡店,一面是蠢蠢欲动的毒贩,该如何取舍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而苦苦潜伏后抓捕的扑空,外加电视台曝光的丑闻一下让高班长陷入深渊之中,不得已只能含泪辞职,继续经营已经声名狼藉的炸鸡店。可造化弄人,在钻研炸鸡店的营收时意外得知到的毒贩动向最终还是让他抓获了这毒贩大boss。

《极限职业》从始至终都围绕着炸鸡店与抓捕的矛盾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几次反转,在这其中还深挖了高班长的内心世界,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对立,碰撞出小人物的花火,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在为讲好故事而服务

反观《龙虾刑警》,整个故事,除了地点是在龙虾店外,关于开店与抓捕的矛盾近乎没有,反倒是将篇幅花在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次情节。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戏,以及袁姗姗见朋友(见朋友的段落在故事中的突然和生硬程度实属灾难级),这些剧情的实际作用除了成功拖延了时长外,再无其他。

看得出来主创人员是想刻画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铺垫建立起来的,而并非这类毫无征兆的突然行动。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线同样如此,毫无由来的起了个头,便再无下文,这种没有铺垫基础的情感戏码还妄想博得眼泪,实属异想天开。

爱情线可以有,但请让我相信那是爱情

关于反派更是按照了烂片一贯的智商掉线套路,幕后大毒枭孤身一人取货送钱,深刻贯彻亲力亲为原则。还有剧中反派与曹能(刘桦饰)的对手戏,氛围向着基情带,却在之后也不了了之,两人最后的对打凸显一个翻脸不认人。这不由得使人质疑这一情节的设置只是为了圆剧本的漏洞,强行让反派看似机智的行为变得合理。

3

可以说《龙虾刑警》放弃了本可以好好开展的冲突矛盾,转而通过种种低劣手法,僵硬的叙事,方便的巧合来拼凑一个看似可笑的故事,尤其是在《极限职业》的对比下,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虽然《极限职业》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最后打斗的节奏拖沓不合理等,但最起码它圆满通顺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每个笑点都响的彻底而不低俗,在这之外还塑造挖掘了高班长的形象,7.7的分数对于一部包含着本土文化以及本土梗的外国商业电影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认可。

而诞生于本地土壤下的《龙虾刑警》,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两部电影的差异,无疑暴露出了两方影视人态度间的差距,差者靠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来强行推着故事前进,优者早已埋下种种伏笔,一次次的揭露反转间,制造出惊奇与神秘,让观众不停地想了解后续的进展。

曾几何时,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部部经典。可如今,对纵然艰辛困苦,也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份,小人物特有品性的把握早已不知所踪,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你看他这么惨,为什么不能同情一下,为什么不能笑一下。

短评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3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4分钟前
  • SOSEOSES
  • 推荐

笑到崩潰

9分钟前
  • 換日線
  • 力荐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11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15分钟前
  • 不吃香菇的7号
  • 力荐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22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26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推荐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27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3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31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34分钟前
  • CSUMMERY
  • 力荐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3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4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

45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太好笑了!

49分钟前
  • 心台
  • 推荐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51分钟前
  • 抱抱
  • 还行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

5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5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