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突然现身的外星人「佩多拉」向地球人提出「交易」,以石灰岩作为交换,地球人获得了比战机、战车、枪更便宜好用,任谁都能轻易驾驶的意识控制型泛用机器人「EXOFRAME」,并迅速扩散于全球,既能作为交通工具、工业机械,亦可成为战争机器…。2015年,首场以EXOFRAME作为武器的战事爆发,看似充满好处且和平的交易背后,隐藏的真相究竟为何…?
关于近年少见的优秀机甲军武动画Obsolete,自己已写了三篇文章:真实系机甲迷涕零之作,Obsolete战斗情报解析(上)及Obsolete战斗情报解析(中),还没等我把第一季所有内容写完,第二季已经在本月1日开始于Youtube Original开播了(EP7,EP8,EP9),汗颜之下赶工写完。不过拖延也有意外好处:在日本亚马逊买的本剧机甲1/35模型终于到家了,文末有开箱和素组的内容。
夜空中编队飞行的霉菌C-130大力神运输机,这玩意儿皮实、便宜、使用效能高,算是美帝的军马机了。
运输机内部Bowman独坐沉思,头盔上对应视线位置有一片呈上翻状态的显示屏。面前有固定好的机甲,能看到胸部装甲左侧的烟幕弹抛射器、带旋转底座的传感器和机炮弹匣。
从运输机机头向机尾方向视角,四部机甲呈折叠状态前后排列,C-130最大载重量约19吨,运这些该算轻载了,机甲座舱顶部能看到降落伞伞包。
宫岛等人在用手机看新闻视频,不知这高空中网络信号从哪儿来的?不会突然收到“厄瓜多尔移动欢迎您”的短信吧?头盔后面有黑色小盒子,应该是头盔瞄准具的控制器或电池盒。
机甲座舱尾门和机炮细节,尾门内侧上半部从左至右是灭火器、把手和旋转合页,把手下有靠垫;尾门下半部明显更厚,一侧有线缆引出,内部应有电子设备;座舱右侧能看到锁扣,尾门对应位置有锁扣孔,扣孔外侧有个带抠孔的护盖,应该是驾驶员失能情况下从外部开门的应急装置;尾门正中间上方有一个球形传感器,可能是后向视角的摄像头;座舱内部能看到左侧的三部潜望镜、舱壁上的线缆和开关控制盒等。
座舱尾门关上后,外侧挂着一对带横向防滑纹的足部装甲,既是备件也可提供一些额外防护。座舱上部两侧有切角处理,在这个位置安装了尾灯,球形传感器后面是顶舱门的合页。
座舱内部向后视角,可以看到后部左右两个潜望镜,头盔瞄准具显示屏已放下,能看出是半透明的。
胸部装甲上方视图,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部可旋回的传感器、烟幕弹抛射器,正中间是形似人头的传感器集成。在远离座舱的机甲最高点安装传感器,然后将信号传输到驾驶员的头盔显示器上,根据头部动作随动,这种方式远比剧集中曾出现的印军、巴军、地狱犬佣兵、带图腾机甲要好得多。首先座舱可适当降低,驾驶员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次对周边感知能力也更强,可以做出更快的反应。当然这需要整合传感器和头盔显示技术,对霉菌来说类似技术早就在各种飞行器上发展多年,移植过来很容易。
机甲用膝部两个轮子倒退出机舱实现空投,座舱右侧挂着近战用T9000战术割炬(Tactical Torch)和两个弹匣,胸部装甲盒前面两个尖状凸起之间还有形似传感器的部件。
机甲在空中的后视图,左右尾灯亮起,中间轮子是收起状态,座舱下部左侧有个口袋,从随风抖动情况来看似乎是空的,语音提示现在高度是12000英尺(约3600米),座舱上面的降落伞伞包有两个。
这个角度能更好的看出机甲是如何折叠的,和第二集中EXO机甲首次出现时的折叠形态完全不同。这种形态(Standby Mode)是双腿呈跪姿,胸部整个向下碰到膝盖,这样和座舱之间就让出一部分空间,双臂于肩部后转、小臂贴紧大臂塞进来。
在6000英尺高度时,机甲在空中展开呈人形,足尖部除浅色装甲外还有一个黑色装甲套,覆盖了底部和两边,应是防地雷伤害的附加装甲,因为是易损件,所以在座舱后面还带了一副备用的。
展开状态的后下方视图,座舱下部后方有两个设备维护盖板,足尖附加装甲的防滑纹非常清晰,空投点有茂密的森林和弯曲的河流,是典型的南美丛林地貌。
降落伞打开瞬间,肩部和胸部装甲盒之间能看到机甲黑色的关节部分,这里中弹就不好办了,但为了保持手臂的活动范围,也只能做出这种妥协。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在前胸、座舱和大腿处的三个弹匣,每个弹匣都用一种带挂环的夹具固定在机体上,这么算下来总载弹量是六个弹匣。装甲基本由复杂形状的平面构成,小臂和胸部装甲上可见多个铆钉。
着陆前的瞬间,看这个双手持武器、两腿分开一前一后的姿势嘛,只能说蛮帅的。毕竟真正的伞降着陆姿势(Parachute Landing Fall)双手要拉伞不可能拿装备,两腿则是并拢、在膝盖部微弯,着陆瞬间身体要顺势蜷曲并倒下。当然我们可以说EXO机甲的腿部力量够大,足以承受降落冲击,同时乘员在背后座舱中,倒下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这个姿势对机甲来说更合理。
足部特写,深色装甲套侧面有两个安装螺栓、脚面上有角状线缆切割器、小腿部位带吊环的装甲只包覆了前左右三面,后面完全裸露。
足部触地后,座舱两侧吊环处的爆炸螺栓起爆,与降落伞分离。吊环旁有一根弯曲的天线,肩部装甲盒有一条安装就位槽,感觉这么长很影响装甲强度啊。装甲盒侧面还挂了一块装甲,上面有类似部队章的装饰,应该都是杜撰的。
座舱内视角,最下方是鞍座的把手,上面有一排三个显示屏,左边的是地图,右边是前视夜视仪,中间应该是通讯界面,三面屏幕尺寸一样,应该可以随意切换显示内容。
EP4中出现过的气垫推进器被霉菌学来了,和膝部轮子结合的声音听着很爽,用这种装备可以在水面和平坦地面实现高速移动,很适合在河网密布的南美地区。从这个角度还能看到从大腿装甲处垂下来保护膝关节的装甲条。
宫岛黎的2号机在右肩部有无人机和发射导轨,发射瞬间没有焰火声音也很小,可能是机械蓄能或电磁方式。头部传感器组合后面有块铭牌,可惜看不清楚字,看来有必要去弄个4K版本来细看了。这个角度还能看到座舱顶部的很多细节:两侧都有黑色条状天线、顶部两侧也有线缆切割器、很长的扶手栏、六角形顶舱门的合页在后面、其余五边都有潜望镜镜头,但前向潜望镜按理说被传感器组挡的死死的应该什么也看不到吧,这个潜望镜旁边有一个突出的管状物,不知道是不是通气孔。
本集第一次露面的放逐者旅机甲,和霉菌机甲一样增设了形似人头的大型传感器组合,但体积大很多。和前几集出现过的带图腾机甲一样,覆盖于EXOFRAME上的装甲都是曲面弧形的,和霉菌机甲形成明显的视觉差别。
两台机甲为一组操作迫击炮进行炮击,从大小和炮口形状来看是俄制120毫米38型迫击炮,苏军在二战时定型投产的老家伙。其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操作便利、威力巨大,是典型的红军铁拳。当年在东线大展神威,打的德三儿们放下对斯拉夫蛮子的鄙视,不但沿用缴获的,还仿冒生产了几千门自用。相较原型,机甲操作的迫击炮去掉了调整射角的脚架,增加了供机甲手持操作的提把,和用于平放的简易脚架,炮口配了观瞄装置。这种炮重量应在200公斤左右,用机甲操作还是挺合适的。正要发射的炮弹尾部附有四个发射药环,目标距离应比较远,不过M38最大射程也不过6公里左右。
炮组的后上方视角,左侧机甲在左大臂、座舱后和两侧、顶部两侧都挂有炮弹容器,加起来有14个之多,不算容器和发射药,只算炮弹也要超过200公斤了,机甲真是吃苦耐劳。从侧面看机甲座舱顶部只有一具前向的潜望镜,而且高高隆起于头部传感器组之上,可能是传感器并不是很可靠,必须要保留最基本的光学观察手段。
无人机传回的实时视频,放逐者旅炮兵阵地一览无遗,每个炮位都有挖好的掩体,内有两台机甲操炮,阵地后方有一台机甲掩护。这个界面也挺有意思,左上角是行动名称,右上角是地理位置,右下角浮层中USMC-EXO SecureLink应该是视频的传输网络,上面的Raven-01说明接收者是机甲1号机Bowman,下面的圆形方位计和数字意义不明,视频中几部机甲都在瞬间被标识(但未被识别出型号),说明机甲配有很好的AI辅助系统。
Bowman在看到敌方已开始炮击后有些意外,加快了行动,自己带宫岛出击,另外在自己的地图界面上给运输机指定了2号物资(Package02,1号应该就是之前和机甲一起投下,装气垫推进器的集装箱)投放点(Drop Zone),让另两机去取装备。
上面那个地图界面右上角有GPS信息,照这个信息到Google Map中一找,搜到的地点显然和动画中的地图完全对得上,估计剧组也是用了类似的工具来选的景。地图中右侧灰色区域是秘鲁,左边绿色是厄瓜多尔,空投点距离边境只有3.5公里左右,旁边的白线是一条公路,蓝色是萨莫拉河的一条支流。
机炮右侧面细节,按模型封绘中提供的信息,这种机炮是XM454机甲枪(ExoRifle),使用20x102mm弹药。机炮应该是动画片杜撰的,弹药是真实存在的,在美帝三军中被普遍使用。XM454基本上是照着人类使用的突击步枪做的设计:手枪式小握把、弯曲弹匣,弹匣上有抛壳窗口,没看到拉机柄估计在左侧,上方有大型提把,有点机甲特色的是枪口下有线缆切割器,可以将机炮兼做破拆铁丝网的工具。
宫岛机来摸哨了,用右手反手取出战术割炬,割炬的套子固定在左侧弹匣的固定件上,还挺方便。这种武器估计跟等离子切割具差不多,目前工业用产品能喷出八千摄氏度高温的等离子射流,在0.2-15毫米厚的低碳钢工作件上实现最快150毫米/秒的切割速度。
直取座舱,这招相当狠啊,几秒钟之内就干掉一台机甲。注意战术割炬的使用,是紧贴到对方装甲时才启动的,发出火光后也用了一小段时间才穿透,显得比较真实。
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