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开心万岁》监片帖-上海
1)2011年2月5日云峰剧院。
2)赠票,疑似朋友单位包场。
3)75%的上座率 。
4)银幕有透光,观众大部分是退休了的老头老太。
5)放了《单身男女》的预告片,有点期待,编剧有游乃海,要看要看!
6)《72家租客》 升级版,TVB群星拜年。蛮有人情味的一部片子,感觉笑点比《最强喜事》多。还向《枪火》致敬了一下,呵呵。
110206上外公家
2 ) 暖意回归——只因你我一起“撑”到底
一般的贺岁搞笑片,我是不会去电影院看的。但,这部例外。除了像时装show一样鱼贯而出的大明星,除了从头到尾的暴笑,更多的是励志与温情脉脉。
越是经济低迷的时候,香港人越是自强不息,互相勉励。
08年我特意到香港演艺学院看詹瑞文的《男人之虎》,在欢笑中,看到的是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部贺岁片也是,同是经济不景气,片子选择了满载了老一辈香港人回忆的屋村作为切入点去张本。
梁家辉在东莞办的厂承受不了危机的困扰,倒闭了。老婆孩子唯有重新投靠住屋村的老爸——冯淬帆。为避免屋村保安的巡查,在冯淬帆的编导下,全家装鬼把保安吓得屁滚尿流。多么熟悉的一幕!虽然现在荧幕前的冯淬帆满是白发饰演爷爷角色,但我依然深深的记得90年代,他和安德尊扮演牛头马面的滑稽搞笑一幕。还有TVB的经典台标,经典剧目的重新演绎……
相信,有相同经历的观众能接受电影给我们安排的集体回忆。
吴君如夸张的扮相,被保鲜膜包裹着如僵尸般跳动,一跳一跳,跳回家。还有,她用舌头掌控iphone4的开锁键一幕,经典得让我现在每逢看到身边的朋友滑动开锁键,就想起吴君如!这笑中也带着泪,生活如此的残酷,但她,依然顽强地坚持着……
撑!一定要撑到底!尽管经济低迷把大家逼得退回了屋村,但屋村自有暖意回归。八月十五整栋屋村的每一层都点燃了蜡烛,家家户户都把自家仅有的物资拿出来跟邻里分享,我看到的是街坊融融的情谊,那份热爱家园,热爱香港的诚挚,那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心!
只希望如林一峰的歌一样,有着这份“撑”的执着,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艰难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 这一路走来”……
3 ) 2011春節賀歲三部曲之二
2011年賀歲檔個人最喜歡的一部。
很港式的笑點,很溫情的屋邨,強調漸漸遺失的那點傳統價值觀。
以前就聽過一種說法,TVB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不懈傳播者,衝著這一點它做的很多事就值得肯定。
第一次看到屋邨的狀況,最近有個機會親眼看見最普通的屋邨的模樣,除了稍微髒亂老舊一點,的確是一樣的。親歷的時候更容易感受到那種人情味,那種隨意的招呼,隔壁的飯香,似乎喚起了一些甚麼。
4 ) 我爱的香港 和这些不一样
我住的单位在西环最普通的一条街上。所在大厦和大部分香港小市民们住的地方一样,名字听起来非富即贵气派非凡,找的时候却要仔仔细细挨着门牌数过去,否则一不小心错过就可能直接到了中环。
大厦有几个管理员,年龄从大叔到大爷不等,每天日夜坐班。每天下楼去上学的时候,日班的叔叔会站成两排,用很洪亮的声音一齐说“早晨”,有的时候是笑容满面,更多时候是职业应付。香港的习惯是吃过午饭才算过了早上,所以这种大排场的问候至少要持续半天。有一次,我在快一点的时候下楼,一出电梯便迎头碰上两个值班的管理员大叔。其中一个下意识地说了一个“早”字,被另一个用犀利的眼神顶了回去。
“仲咩早晨啊,你睇下几点喇!”
大叔挠头,小声嘟囔着“咁我仲没食晏嘛”,一脸委屈。
憋笑路过的我迅速开门走出去,但走在街上好几步了还能听到他俩就什么时候开始才能停止说“早晨”这个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
还有一次去交管理费。另一个管理员大爷知道我是大陆人后对同胞们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传达了深切的关怀,并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出“打好这份工”这样著名的句子,表示这是香港最引以为豪的精神。
这个大爷负责的是夜班。那天去交管理费的时候也已经接近深夜了。每次晚归回来时看到他一个人缩着身子听收音机新闻的时候总觉得一阵酸楚。这种年纪的人,在这样的时间,不是应该已经哄好孙子上床做梦忆当年了吗? 这种寂寞的夜班工作,真的不应该交给老人啊。
一次我两三点回来,收音机还开着,大爷却靠在桌子上睡着了。电梯开门的巨大响声把他吵醒,大爷睡眼朦胧地回头看我,像是看见亲孙女一样眉开眼笑,极为欣喜地说了一句“你番咗来啊”。我惊出一身冷汗,第一反应是他正对我背后的什么东西说话.....就是那种港产鬼片里的经典桥段。怎么说我跟他决然没有那么好的交情。然后电梯门很配合地关上,我死死地盯着楼层数数,动都不敢动一下。
第二天依旧在气派的“早晨”声中出门。我有意放慢动作听大家在说什么。大叔们在讨论中秋节应该怎么布置大堂,一楼的老奶奶坐在门口展示着她新买的包包。夜班大爷离奇失踪什么的,幸好没有任何这样异常的新闻。
后来才想到,大爷不是认出了我,或是我背后的什么东西,只是很想说话罢了吧。
当时真应该跟他聊聊啊。
就是这样那样的事情,都跟电影里不一样。
但就是我认识的香港街坊啊。
如今大部分的香港,也的确跟曾志伟一直怀旧着的不一样了吧。哪里会有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只为给街坊卖卤味的冤大头?哪里会有找不到连锁店的街区?哪里会有不愿意穿校服仔的嫩模?哪里会有一班这样生活在TVB和邵氏,十几年也不搬迁的老街坊?
可即使是这个不一样的香港,只要不胡乱叫嚷着北上,就跟其他一切充满着人情味和共同回忆的小城市小乡村一样,还是那么惹人喜欢呀。
5 ) 人情味
我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得香港贺岁片,不需要严谨得剧情,也不需要太多无厘头的搞笑,温情就已经足够了。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会人会在屋村被拆得时候挺身而出,计划改造屋村而不是拆掉屋村,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屋村这种建筑肯定是会要消失的,来临的会是更多的高楼与大厦,我也挺怀恋自己小时候居住的房子的,虽然有点破旧但是却又更多的温情,不仅屋内是这样屋外也是如此的,每天都会有人坐在楼下聊天说话,夏天会在树下乘凉,晴天会有人出来晒菜,小孩也都会在树下嬉戏,但是现在呢?房子重建了,变得更高了,楼下的花园没有了变成停车场,平时没有邻居会出来坐在楼下聊天了,都是直接回家隔着一扇扇防盗铁门。
不仅住处如此,街上也是如此,以前我们的大街很热闹的,那时候街上没有这么多小汽车,街上有着很多很多的烧烤摊,一到晚上到处能看一个蒙古包一个蒙古包的人,喝着酒聊着天,叽叽喳喳的虽然吵闹但是十分有生活的气息,但是现在没有了一个城市美化的规定,烧烤摊不见了路上的食客也不见了,喧嚣的声音也没有,亮丽的电灯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有那一辆又一辆的小汽车还有稀散的行人。前年回去了一趟去趟超市都很难看到年轻人了,都是一些大叔和老人,记得我小时候吃的烧烤,当时的烧烤师傅好像也才20来岁的样子吧!
比起城市的发展我更喜欢的是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生活在毫无生气的地方,仿若全世界只有我一人一般那么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了生活的气息,一个人是坚持不下去的。
6 ) 我爱香港
曾志伟连续三年拍了三部贺岁喜剧,2010年的《72家租客》,2011年的《我爱HK 开心万岁》,2012年的《2012喜上加喜》。晚上看了第二部,香港不光是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健全的法律和ICAC,有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他更有像木屋村,和所谓的笼民存在。就像哥哥张国荣说的,一个小岛上能居住700万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年龄越长越对浮华的东西不感冒,总喜欢找出之前的老港片来看,总感觉那才是一个真实的香港,有重庆森林那样错综盘根的大厦,有霓虹闪烁的老字号商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市井故事都市传说。更有的是人情味,俗世温暖。歌神张学友这两年在大陆巡演,场场爆满。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几段视频,他在演唱会上唱着《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底下的情侣观众,害羞得接着吻,看着那些观众,好像大多已不再年轻,这场景着实让人动容。我想,张学友的粤语歌,和老港片的爱恨情仇,曾陪伴着他们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有人说这几部电影是港片的回光返照,都是人说出来的。其实不管怎样,香港始终都还是一样,种花的人始终都会变成看花的人。 这是对土地和人情的眷念。就像这部电影开头,曾志伟在大屏幕上打出来的一样——“献给我的父亲。”
7 ) hongkong
又看了一遍,好多年前看过,阵容强大,很多老面孔,小时候记忆中的tvb演员,记忆中的港剧感觉,吵吵闹闹,感情深厚。感觉港片中总是强调家庭,街坊邻居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热闹景象,在评论中看到说是一种“香港精神”,我只在香港待过一日,吃着老字号咖喱鱼蛋和正宗的咸蛋叉烧,回想起港片中的感觉,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像真的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别人口中的“香港精神”。
广告无缝插入,比现在某些电影为了打广告而强行加入的硬广好太多
8 ) 欢乐的一家老少 有爱的街坊邻居
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把它出来看一遍,这是部竟温馨又怀旧,搞笑到飙泪的正宗无厘头香港电影,虽然我不是香港人没有住过什么屋村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开心万岁》也能够肆无忌惮的戳中我的笑点。
很难得一部电影能够让人笑得那么彻底了。亲情,爱情,邻里情,兄弟情;小贩,城管,替身,港姐……本片虽然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关系复杂,但是剧情却没有一点凌乱的感觉。特别是开头那段几个不同场景剪辑的相当紧凑,百看不厌相当过瘾。
空有卡司 一片狼藉
看得出来今年《义海豪情》真的很红啊,被开涮了好几次...电影嘛,就那句话啦“最重要是开心”
屋村大概也是《香港制造》里面的那个场景。又一部港式怀旧的影片,怀旧到要阻止城市化进程(是好是坏真分不清楚)。真的如人所说,国产电影走到了“群P”时代吗,那么多人,戏份散的要命,尽管拍的还不错,总给人圈钱就跑的错觉!
笑中带感动什么的 最爱了 嘿嘿!
今次的人名諧音:這一家是吳通、吳順、吳明、吳芝……有個街坊叫李滷味,他的鹵水店鋪叫料理滷味= =去年看影評很多北方人說72家租客不好看無聊什麼的,想說賀歲喜劇片這樣真的挺好的氣氛濃郁,熟悉的TVB面孔和港式喜劇特色,整部片也多多笑點,可能是氣氛+片子的確蠻歡樂的原因,全場都笑裂了
还挺有笑点的。比之前那不72家房客好多了。
比《七十二家租客》给我感觉要好很多,实至名归的贺岁片,欢乐、热闹,既温馨又让人由心的开心。林雪的《枪火》一出现,就马上让人入戏。对于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中村的我来说,这股“屋村人情味”真是十足对味。“I like Hong Kong,We like Hong Kong.”★★★★
看了<我愛香港>,本來以為是一套無聊賀歲喜劇,卻讓我驚喜地發現原本是一部香港版<讓子彈飛>!片中掃射了香港近十多年的各大惡毒機構和社會制度,只要對香港有較深層次認識的朋友都會為之叫絕!只是,這種掃射真的可能發生嗎?片尾,梁家輝凝視桌上在轉的陀螺,問:"這真的發生了嗎?"他很怕不過又一次<盜夢空間>
生孩子的片段全抄《三个白痴》,这样不太好吧。下雨就算了,还生孩子,生孩子就算了,还去不了医院,去不了就算了,孕妇还晕掉,晕掉也算了,还用吸盘吸,吸盘也就算了,还要连着吸尘器,有必要抄得这么彻底咩
堅多人話好睇,所以我諗都冇諗就揀e齣捨棄最強喜事同神經俠侶。嘩,一睇,不得了,爛到咁,完全冇故事可言,d溫情位同gag位牽強到冇朋友。屋邨我住過,一樣撈tvb汁餸飯,但係,齣戲真係太做作,太硬銷喇,真係睇到我毛管棟。可能大家對賀歲片要求一向低,或者我太認真,但72家好好多
人情味
没有上一部好玩啊~~~缺少一个像上一部徐子珊那样的荡气回肠的反面角色啊!!!!求荡气回肠反面角色!!!
滿好笑的,可惜真實的香港根本沒有人情味
从《建国大业》开始,中国电影从此进入群P时代!
我觉得播音员任达华比较搞笑
不如72家租客,但吴君如是多么敬业的一个好演员啊
《72家租客》的升级成熟版。照搬了《三个傻瓜》的桥段,重演了《八彩林亚珍》的笑料,还顺手恶搞了一下《枪火》的经典场景……但这种片再滥再俗都可以看看,因为它有阵味。咩味?人情味嘛。
相比同档期的那些烂片,不给5星说不过去
好片一部。没料到曾志伟怀才如此。正是所谓人不可貌相。香港如此,北京亦然。但看得前尘今世历历在目,且听之都市心声细细道来,尽是甜酸苦乐百般滋味涌上心间。
有大卡吗?有扶持新人吗?有逗笑观众吗?有港味吗?有现实关照吗?都有!最最关键的是,曾志伟还揶揄了一下《枪火》里的踢纸团戏。一看到林雪出来,我的整个状态马上就不对了,立马进入角色,渐入佳境,最后简直不舍得电影结束。王祖蓝,依旧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