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幕后八卦琐记
幕后八卦琐记。(一篇旧文,截头去尾,废物利用)
一九九一年《七武士》新修版公映,《文艺春秋》杂志刊登了黑泽明与山田洋次导演以及作家井上厦的鼎谈记录。山田洋次回顾自己当年在东京涩谷的电影院观看《七武士》的情形。电影院的座位在战时被拆去尚未恢复,山田就在拥挤的人丛中伸着脖子看完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井上因无钱交纳大学学费,当时正辍学在东北老家打工,他在盛冈市的电影院里观赏了这部“全新概念”的时代剧,并为之震撼不已。
如井上厦所言,这是一部常看常新的电影。妙趣横生的情节和值得回味的对白数不胜数,一闪而过的细节,甚至只有一个镜头的配角,在知晓了幕后的故事之后再来看,都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乱世中的一座小山村为抵御强盗的烧杀抢掠,全村商议决定去雇几个武士来保护村庄。村人到城里寻找合适人选,东奔西跑,以“白米饭管饱”为条件,凑足了七个浪人武士。其中包括冒充武士的农民菊千代(三船敏郎),以及尚未出师的毛头小子胜四郎(木村功)。其余五人也各有故事。领头的勘兵卫(志村乔)是总吃败仗的幸存者,他的随从七郎次(扮演者是在小津和成濑电影中也时常出现的万能配角加东大介),还有兵法能人五郎兵卫(稻叶义男)、冷面热心的孤独剑客久藏(宫口精二),幽默豁达的平八(千秋实)。他们在堪兵卫的指挥下,带领村民与四十个强盗奋战三天,终于将敌人尽数消灭。七武士也付出四条性命的代价。用堪兵卫的话来说就是:“胜利不是武士,而是众位农民。”
《七武士》从主演到龙套,任用的都是实力派。七名武士的演员均为黑泽明电影的常客。村人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隐居水车小屋的长老(高堂国典);妻子被盗贼掠去,满腔仇恨的利吉(土屋嘉男);胆小怕事的与平(左卜全);还有自私自利,一心保护女儿的万造(藤原釜足)。都是当时日本电影界不可缺少的名优。连出场只有几分钟的琵琶艺人(上山草人,曾以Sojin的艺名活跃于默片时代的好莱坞)、在客栈兜售馒头的小贩(渡边笃,他是北野武最敬佩的演员之一)、还有那个被堪兵卫一剑击毙的盗贼(东野英治郎)扮演者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名角。而多年后代替三船敏郎担任黑泽电影第一男主角的仲代达矢此时才二十三岁,他扮演的浪人只有一个一晃而过的镜头。(三谷幸喜在《我家的历史》中再现了仲代到《七武士》剧组试镜的场面)
第一次看《七武士》,眼光总是不由得被上窜下跳的菊千代所吸引。据说三船敏郎扮演的角色中,菊千代的性格最为贴近他本人的性格。黑泽明对三船在《七武士》中的演技赞不绝口。有一出流泪的镜头,三船请示导演:“我可以边哭边流鼻涕吗?”导演同意了,因为这样更显其农民本色。于是摄影机一开,三船果真一边哭一边流下浓浓的鼻涕,令众人叹为观止。可惜这个镜头最后还是被剪掉了。还有菊千代到河中捕鱼充饥的一场戏,也是三船自己想的点子。那鱼是事先藏在兜裆布里,趁着身子潜在河水里的时候悄悄掏出来,做出刚刚捉到的样子。看了太多的幕后传闻,再看这场戏,会发现细节部分有点穿帮。
志村乔扮演的勘兵卫尤其耐人寻味。他的好,需要慢慢体会。一个打过无数败仗,却阴差阳错地幸存下来的老者,面部表情不严自威,目光却总是那么温润。黑泽明还在构思剧本的阶段就已将这个角色划归了志村乔。也许只有他,才能把这个慈爱与威严融于一身的武士形象体现得如此妥帖。此前志村乔担纲主演的是《生之欲》,扮演一个身患绝症的公务员,两相对照,其演技更令人赞叹。
左卜全也是独具魅力的性格演员。那个懦弱而与世无争的与平最后在混战中死于匪贼剑下,临死前哀叹:“我只在旁边看着,为什么会这样?……”(自古以来围观者的下场?)
武士中最年少的胜四郎,在紧凑的故事情节中,还见缝插针地谈了一场恋爱。据扮演农民利吉的土屋嘉男回忆,刚到剧组时,土屋不解木村为何总是恨恨地盯着自己。打听后才知,自己的角色原先属于木村。木村并不中意胜四郎这个类似小白脸的角色。然而他非常胜任地扮演了这个纯情正直的年轻武士。木村当时已年过三十,比土屋嘉男还要年长许多。用黑泽明的话来说,胜四郎的假发套只有木村功才戴得漂亮。拍片之余,剧组曾经做过试验,把胜四郎的发套分别在中井朝一、野上照代以及黑泽明的脑袋上一一试过,结果是三人滑稽不堪的形象把在场的人全都笑翻了。
津岛惠子扮演与胜四郎相爱,却苦于身份悬殊的农家女志乃。之前看过几部津岛惠子的电影,一直觉得她的相貌在同时代的众多美女中显得过于平庸,总是担任陪衬的角色。但《七武士》里的志乃却是那么丰满诱人,散发着野性的魅力。这大概要归功于黑泽明独有的摄影手法。志乃直视恋人的灼热眼光,是用好几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她眼中才拍出的效果。这是黑泽剧组自《罗生门》以来的独门秘技。津岛为此把眼睛都灼伤了。
还有孤独的剑客久藏,兵法达人五郎兵卫,开朗诙谐的平八,甚至那个摇摇晃晃地举着锄头要给家人报仇的老太太,都有着说不尽的幕后故事。
这些影片中的人和事,都是黑泽明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作品背后的有名和无名的工作人员之于电影大师黑泽明,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电影旬报》的一本黑泽明特集中,有一帧黑泽剧组的合影。时间大概是在拍摄《七武士》期间。照片上,我认得出的,有导演黑泽明、摄影中井朝一、副导演堀川弘通以及场记野上照代。黑泽明那时候四十刚出头的样子,头戴登山帽,站在两台摄影机之间,歪头仰望着左上方——那时他还没有戴上那副招牌墨镜。年轻的野上照代站在他身前,表情严肃,和导演望着同一个方向,怀里还抱着一堆大小不一的本子。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六十年,这张照片依然散发着一种热烈而融洽的气氛,黑泽明的脸上丝毫没有传说中的“电影天皇”的暴戾,这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电影大师,面含微笑,淡然站在大伙儿中间。那是黑泽电影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
2 ) 三船敏郎和菊千代
这算是我看的大师黑泽明指导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是《罗生门》。相比于《罗生门》来说,这部影片确实有些略显商业化,大众化。这部拍摄于1954年的作品,长长的3个小时将一个传奇的故事说得精彩而且也不缺细腻。表现那个时代的动乱,以及人的脆弱,人与人之间,等级之间隔膜似的关系等等都算是大师的擅长吧。不过说起这部影片,除了故事的情节之外,导演把最想要说的要表达的东西应该算是放在了三船敏郎饰演的人物菊千代的身上。
三船敏郎其实生于中国青岛,4岁时又随父亲到大连。1938年自大连中学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照相馆﹐不久在当地被征入伍。1946年归国﹐同年进入电影界﹐1948年主演黑泽明的影片《泥醉天使》而一举成名。就这样他和大师多次合作,我觉得他在《罗生门》中扮演的那个强盗的角色特别的让人记忆犹新。虽然打斗的动作可以说略显僵硬,说不上是精彩,但却是把人物心中那种人性扭曲的纠缠的东西一点不漏的感染到了观看者。
在《七武士》中,三船敏郎的表演也是算得上出色的,也是因为这角色到也适合他。首先还是要得说一向经典的台词。前面的一大段戏,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说到菊千代也只是一个一心想当武士的假武士。特别是他单纯的跟踪着其他武士,或者找来假冒的族谱冒充自己是纯正的武士世家。不管怎么说,前大段戏大都给人感觉他的滑稽,幽默还有一种单纯的乐观。但往往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我觉得影片到了1小时40分钟左右,就是菊千代发现了村民私藏有从没落武士身上抢来的武器并拿给其他武士看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那种等级之间的不信任,矛盾与隔阂。村民在楼板的地下私藏有粮食,在山间的峡谷开辟有隐蔽的农田,在家中藏有武士的铠甲,甚至把所有的妇女都藏了起来害怕武士的侵犯。所有的一切的不信任,叫武士如何帮助这个村庄?可是这种不信任也是源于武士阶层自身对农民的欺压,让农民害怕,甚至农民和武士之间的爱情都是被禁止的。从他们第一次在城里希望用粮食来雇佣武士也可以看出来,那个武士是怎么说的“没落的武士也不会接受农民的施舍!”。这样一个等级下的社会,农民是怎样一个悲惨的命运呀。然而菊千代却也出身于农民,自称为武士,希望过上武士那样的高尚生活,同时也怜悯农民的苦痛。后来长老的水车坊被山贼烧了,可怜的孩子和妇女还在里面的时候。菊千代却也放弃岗位,放弃武士要坚守的岗位,去救那对母子。当他抱住孩子的时候,他哭了。“这个孩子跟我一样,小的时候全家都死了”……这个鲜活的人物最后被山贼的头头射杀,可死前他举着刀,迈着垂死的步伐,杀死了山贼头头。
三船敏郎扮演的菊千代,在我脑中永远是一个鲜活的形象
3 ) 《七武士》--自杀和失败的宿命
一部能够做到商业性趣味和艺术性审美相统一的优秀黑白电影。黑泽明不但加入了好莱坞的审美趣味,而且更是用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吸引观众并深刻剖析了日本武士的悲剧命运----注定是一个失落受雇与人拼命的阶层。
黑泽明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导演,更是一个优秀的编剧者,他的著名的电影都是由他亲自编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再加上他强有力的叙事能力和哲理性的艺术思维,更是在这部电影中显示出了他的电影才华。他的引人入胜在于片长达3个多小时却丝毫没有让观众感觉到它的冗长,而是欣赏完后有蕴味未绝的感觉,让人回味再三。
本片表面上讲述了日本战国时代一帮穷苦农民雇佣武士保护自己的口粮的故事,其实质上是更深层的探讨战国日本武士的生存状态。武士作为日本的一个阶层,多数身附功夫,行侠仗义,高傲自尊自大,动不动就要不侮辱武士道精神而切腹自杀,行为极其极端。要么是让人佩服,要么是让人认为变态。从这一点看来,正是日本悲剧性的武士道精神才让日本人变的强大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本国资源严重匮乏,如果不自强,借助外民族的资源温饱问题就很难解决。日本民族就是在严重压力抑郁的生存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整个大合民族都体现着这种思想,这也是后来导致二战的重要原因。
就像片名所叫的那样,影片塑造了七个性格不同的武士形象,每个角色都用几个特有镜头或事件来表达他们的性格特征,富于远见的勘兵卫,年轻幼稚、易动感情的胜四郎,农民出身、渴望挤进武士阶层的菊千代,剑术卓绝、专攻艺业的久藏,机智的五郎兵卫,热情乐天的平八以及沉静守序的勘兵卫的助手七郎次。其中勘兵卫和菊次郎的形象刻画的比较成功。勘兵卫谦逊睿智、乐于助人、阅历沧桑,口口声声说自己打了大半辈子仗却都是败仗,从故事的结局得知在他意识里所认为的“败仗”,也正是黑泽明想要表达的武士的悲剧命运,通过的勘兵卫招募武士这一事件可以形象的说明武士的在当时的生存状态,他们扶正祛邪甘愿做比他们地位卑微的农民阶层的保护神,消灭敌对势力,这也许就是武士阶层所存在的唯一目的。纵观日本历史,从日本战功时代一直到“二战”,他们发动战争以及支撑他们战争思想的无不与武士有关,事实上也就只有这一个阶层在前线去为国卖命,更确切的说是为武士道精神卖命。而在表现勘兵卫的性格和思想时,影片采用富于东方哲学韵味多种艺术隐喻式的镜头来表现他,比如在勘兵卫出场时救孩子所用的蒙太奇手法,更能从侧面表现出他个人性格特点。
而菊次郎则是贯穿整个影片的娱乐部分,给人噱头,无论是从他开始的自傲自大,粗俗委琐的动作,还是后来假装山贼抢来火枪以及模仿农民操练等行为,无不给人以轻松,这与影片开头农民们为害怕山贼而吃不上饭的“日本式”歇斯底里的嚎叫争辩完全不同的。虽然他古怪,搞笑,粗鲁,害得其他七位总怕他会惹出什么乱子,但是他与农民沟通和与山贼作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农民出身的他自幼丧亲,更能懂得农民的苦衷(道出了武士刚去时农民因恐惧而藏起粮食和女孩的阶级代沟性),在战争中的他相当卖力,为的是让与他一起作战的武士们证实自己具备当武士的能力。
那么从影片来看,武士的悲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为战争而捐躯,尤其是为了比他地位更低一级的农民而捐躯,尤其是战胜之后他们还在哀悼自己的同僚时农民却在高歌雀跃庆祝自己的胜利了。
二是从武士阶层的独特性来看,他们只靠自己高超的武艺来受雇于人寄人篱下,而自己本身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归宿。战争结束,他们失去工作,影片结尾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勘兵卫道出他们的悲剧性存在:胜利的是农民,而不是他们,而损失的却是他们自己(来时七个人,而走时只剩下三个)。这之中也存在一种矛盾,如果战争持续,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他们有可能战死,而战争结束却预示着他们要失去饭碗。这种矛盾让他们无法找到自己。
三在胜四郎和志乃纯真的爱情上,也表现出志乃的父亲(农民阶级)武士们帮他保护住粮食后并没有对武士这个阶层产生感恩或英雄式的崇拜,不是高兴的高攀把女儿许给他,而是认为把女儿推到了火坑。最后他们无言的擦肩而过,这也让胜四郎这位年轻秀气的武士感到迷惑不解。
黑泽明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深刻的隐喻:武士因他们的特殊生存状态,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它从产生就存在了一种自杀主义的方式生存,最后不得不回到自杀的归宿。影片“ 助人为乐”的主题背后隐藏了更大的“ 失败”与“ 自杀”的主题,这正是武士在现实行为中的结局。
4 )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本片实录
缘起
最近工作非常繁忙,以这样的精神体力状态看电影不是忙里偷闲,简直是忙里抢闲,不过所谓火热中一点冰凉,拜上海电影节和一票热爱电影的上海电影同好所赐,我终于和黑泽明在大银幕上相逢了。我是几乎不看新闻的人,想想看着偶尔看到的什么电影节参赛片,注定是要擦肩而过的,虽说也没有什么,毕竟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东西邂逅是多么美丽的事情。
在观影前几天,我鉴于自己非常疲劳的精神体力,做了如此揣测:
众鱼贯而入
**:会是胶片版吗,还是录像带呢,这么多人一起看电视吗
**:会有那么多人吗
**:电影终于开始了
...............................
***:请这位同志醒醒,我们要下班了,电影结束了
**:啊,(最悲惨的都想不起来是在电影的那个部分睡着的)
**:无力站起,退场
不知道看《七武士》最后是否会变成这样,如果是也不奇怪,想起有个德国人说去图书馆看书不如去那里睡觉舒服,我想大不了这样自慰。当晚我打了一个哈欠,睡意全无。
当晚走出走出电影院的刹那,我抬头望天,无星无月,先想到的是我的阴历生日过去了,1954的电影,整整比我年长二十岁。
软硬件
电影开幕前的盗版宣传片感觉渲染过分,因为盗版和盗人子女直至母亲横死这样的冲突还不至于如此激烈,无论事实如何,如果告诉你几块钱的消费就是在杀人越货,那真是窃钩窃国之叹。另外一支广告是个会眨眼的狮子感觉就非常不错。据说是marketing公司的广告(
http://www.publicis-dialog.com.cn/),好在一个神秘,特别那个时候是20:42分,诧异难道提早放映,那个时候电影院内还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上座(最后可以说八成)。
电影二厅的座位还是比较宽敞的,我坐八排一座,感觉非常舒适,算是前后半截座位后半场的第二排,省得那些冒着腰的屁股就在鼻子底下。看见焦晃也是第七排(该离十八不远),非常年轻,第九排的一个大姑娘大喊:焦桑。话剧皇帝显得比电视上精神许多。散场的时候发觉卢燕坐第七排最右面第二个,我是20:30入场,电影20:45准时开场,24:04左右结束,集体鼓掌。
迟到的人很多(相对应就比较满座),最离谱的是我身边有个女孩迟到,我厌烦地扫了一眼。银幕上的仲代达矢大概已经走了0.5秒,我几乎可以听见自己颈骨转动的声音,简直惊魂甫定地看完余下的2.5秒。一直到勘兵卫进草屋抓贼,还是有人进场,到24:00开始很多观众退场途中听到明显的手机铃声两次,没有发觉有人摄像(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很奇怪难道左边的安全门是假的吗,一次次看见有人猫着腰走过银幕走向右侧接电话……我真想说:你为什么不“冠切云之崔嵬”呢?这样我们会在大银幕上看到多么吊诡的投影?后排的几个女的一直窃窃私语,特别看见武士们露出的屁股兴奋得叽叽喳喳……
电影本身
电影开始后,看见了黑泽 明,早阪文雄,我挺直了背,用力把头发向后捋过去,我毫不迟疑地期待有东西上身,有东西复活。
字幕
字幕部分有些小问题,譬如勘兵卫对胜四郎说“拿你没有办法”变成了“你没有办法”
其他我觉得问题比较大的:
老爹:头都要没有了还担心胡子的事情。 电影节:这是头和胡子的事情,轻重关系的混乱没有出来,老爹的老于世故就大打折扣,事实上,他等于是农民里的勘兵卫,甚至是武田信玄。
五郎兵卫:这是很好的战术啊。这个由于平八的对白都是错的,或者至少是走样的,五郎的就显不出幽默:譬如说的是要不要试试看30-40个脑袋,而不是如电影节说的杀山贼,喜剧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后面平八介绍自己是 砍柴流,被翻译成了 砍柴派。就像目录,流派这样的词现在早已经混用,还是犯了用中国概念去推演日本概念的翻译毛病。砍柴派显得比较戏谑一体,而砍柴流就有庄严和滑稽的冲突,虽然小节,感觉还是很严重的错误。
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仅次于那段最著名的话里“城主”变成了“一城之王”,稍有常识的人会感觉这不是日本电影,变成了西部片,虽然黑泽明在拍此片时候心里的确也有西部风沙的影子。
“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磨练自己,拼杀疆场,建立丰功伟业,将来成为城主。但是不知不觉头发已成灰白,而光阴飞逝,双亲与好友,都逐一去世……”
“我接受的原因,主要还是你的个性吸引了我。也许人生最深的友谊,常常因为偶然的机缘而起吧。”(这个被处理成人生难得一知己,完全是chinese 日语)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
这三段的神韵几乎都丧失了,久藏亮相的话也错了不少,整个字幕的毛刺还是比较多的。
当然那句“山贼一走官府就来参观”还是令人莞尔。
镜头
我还是无比陶醉于在大银幕上看这个电影,由于黑泽特别喜欢用特写,大特写,整个银幕便会涨满手,头,脸之类的,那些在评论音轨中反复被颠倒膜拜的镜头也变得无比清晰,这个的确很值得蓝光啊。
细节
由于我几乎僵硬地看完了整部电影,我完全沉浸到了黑泽的世界里,或者说是久藏的世界里,特别是他在斩杀三个探子前假寐的时候,手拈野菊,真是令人五体投地,胜四郎近似花痴般的凝视后说:你是了不起的武士。很多人发出讪笑,我置若罔闻,因为此时此刻我也一样觉的,只有膜拜才能让我发泄那种如小孩仰慕英雄时候的那种嗟叹。
这次重看最注意的是被誉为禅宗小丑的平八。看他缝制战旗,看他理所当然得起身杀敌,我感觉他真是杀过人的那种武士,他是微笑中令人不寒而栗的那种人。
五郎是二把手和神箭手,七郎次谙熟防御工程,不过他们二人就有点缀的问题,但也是非常精神的一环。
笑场
最有魅力的还是三船敏郎,特别是抢夺火枪时对农民的马前倨后恭的松弛令人叹为观止,此时的三船还不是很会演戏,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篇幅分配
七武士如此漫长,正片20:50-24:00,的确节奏剪切凌厉,但演员的勤恳演绎也是非常重要的,犹如马连良说扶风社不能有一个龙套泄气,都足足的。而且找寻武士和大决战之间的农民和武士融合是比较容易松懈和拖沓的环节,此次重看,原来恰恰是电影沸腾前最重要的一个酝酿过程,黑泽明的神技最令人无比钦服也在这个部分一览无遗。
音乐
这次我特别注意了农民的合唱,小号近乎刺耳的嘹亮,男女第一次幽会的伴奏乐器竟然是吉他,除了佩服无话可说。自然不得不提的就是伴随三船出场的滑稽锣鼓。
记下一些时刻结束这个简报吧:
平八殁:11点,因利吉故(又是讨厌的农民,呵呵)
久藏抢火枪两把:11:20
敌人大举来攻:11:38
决战:11:53
成人礼:11:54(其实全篇最性欲的地方倒是父亲给女儿理发,女儿正在洗头的背影)
久藏殁:11:58
菊千代殁:11:59
其中五郎也是死于火枪?或是流箭?这个比较虚写。
观众于12:00大举退场
12:04,正式结束:七武士,终。
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观看七武士就是我的时刻之一。
最后,感谢电影。
5 ) 久藏之死
《七武士》众多为人津津乐道之处:古代战斗场面调度之功力、多机位摄影和流畅剪辑、几处屏气凝神的慢镜头等等各种电影语言及对武士阶层和时代之苍凉解读,均已无须赘述。在审美趋向解构和模糊边界的现阶段,经典显得格外完整而耐读:单纯地讲好故事,其实是很奢侈的。
最值得一次次去解读的,大概是这荡气浩然、各有特点的七人。我欣赏所有角色:勘兵卫统领全局之大智与仁,菊千代的耿直与豪情,胜四郎年轻气盛求道的勇气,七郎次的忠义随和,五郎的智谋才略,平八的乐观超脱。
而我最喜欢的,是久藏,是久藏之死可哀可叹的悲剧美。
他是被所有人认可的绝对高手,沉默寡言且面无表情,永远都穿戴整齐、姿仪端正,代表着理想主义的、技艺登峰造极的武士形象。
展现他高超武艺的,除了初次亮相时对战挑衅武士的情节,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处:
第一处是埋伏林中杀山贼。一片柔美野花中,久藏犹如生根遗世的佛陀倚在巨树桩边,在树荫阴翳之下半寐,手中无声地闲摆着花朵,宁静中透出极强精神力场。山贼靠近时他倏乎起身杀气顿开,一刻不余,一击致命。
第二处的故事讲法极其巧妙。久藏淡然而笃定地说要去山贼处抢一挺火枪,随即向无边黑暗中的敌人矫健地奔去。电影画面停留在村口,令人窒息的时间与篝火慢慢熄灭在夜色与烟霭之中,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这一片死寂的彼方是何景象,所有村民垂头丧气,焦虑乃至绝望。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时,烟霭中鬼神一般走出毫发无伤的久藏,如离开时淡然地说了一句“抢枪一挺,杀敌二人”,便没事人似的坐到一旁睡去了。
无比的崇拜。技艺抑或才华的登峰造极,是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粹的美。
而高强武艺与武士道品格竟还不是久藏全部的迷人之处。总是少言寡语,周身环绕着萧肃的距离感,却有着被着重刻画的、格外细腻的内心。当武士们在湿润的夜火边笑谈到女人的时候,久藏安静的脸上有了波动,随即径直出门,独自在雨夜中修炼武艺。在发现胜四郎和农民女儿志乃的秘密后,默默帮年轻人保守着秘密;他在下雨的树林“窥探”这个秘密的举动,犹如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对他人情感的刺探。他愿意替年轻人挨饿,把米饭让给可怜的老妪……
还有他面对胜四郎溢于言表的崇拜赞美时的会心一笑,令人动容。
而这样的久藏终究还是死了,不是在属于他的战斗高潮,而是死在一切都即将结束之时,危机几近消除之际。
他在真正艰险的战斗中,凭着绝对的武艺的次次胜利,却被偷躲在暗处女人堆里的贼中鼠辈,用枪远远地从身后射杀。
倒地后,他拼着最后的力气爬起将刀扔向敌人所在的方向,做完他可以实现的最后战斗动作,再一次重重摔进泥沼中死去。那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心碎的瞬间。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久藏之死是理想之死。追求武士道理想的年轻人胜四郎为他的死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悲恸:他这样厉害,怎么能死呢?再强的武艺,赢不了武士的宿命,敌不过时代的枪火:《七武士》中死去的四个武士,无一例外是死在了枪下。
然而对于武士,或许死亡才是业德的终极体现。死让久藏从武士存在的悖论中得以解脱。勘兵卫一直自责没有资格为师,只因他自认为打了一场场败仗,却无一例外幸存;菊千代之死,亦使他的生命在武士意义的消亡前定格,真正地再也无法从武士中被区分出来。“胜利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武士除非恪守武士道并为其命染黄沙,永远没有属于他们的胜利;胜利对于他们极其矛盾,这一拼命去争取的事物意味着其存在意义的终结,亦不算是对他们自身的加冕。从战斗中幸存的生命,只是这个时代最后残流的汩汩悲歌,只能继续其落日下的流浪。
勘兵卫和老战友依然活了下来,亦是一种悲而无奈的“生”之宿命论:在无数场战败后,无一例外幸存。相较之下,久藏亦是因为死而完美,是他为理想与武士道追求而死的宿命吧。
6 ) 先生。要帮助弱者当英雄么?
本片引起我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武士该不该帮村民。
几位武士决定帮助村民的理由都是即兴式的。大帅勘兵卫本身就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而且有点无私,这点在他出场的时候便以交代明白(剃了头发去救陌生人家的小孩不求回报)。他本来是犹豫的,他的理性在说服自己不要管这档子闲事,但他感情的那部分侠义心肠却一直在寻找一个出手的借口,在看到村民自己吃稗把米给自己吃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这个借口。
大帅首先上了贼船,那么大帅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又吸引了其他人,这点片中也表达清楚,有名武士直接说欣赏勘兵卫的为人,而胜四郎更是对勘兵卫顶礼膜拜,认其为师,菊千代也是一直追随不离不弃。这里我略有疑惑的是久藏,他是一位孤独寻求武艺巅峰的人,心如止水,这样一个人如果再被勘兵卫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就俗了,如果跟着勘兵卫他们去打群架就没有个性了,久藏应该是一位独来独往的大侠,他应该是不合群的,这在他孤身夺枪一段中表现得最好,可惜只是一段。
也许导演是害怕某一角色过分耀眼而夺了其他武士的光彩,因为即便这样的久藏已经帅呆了,再帅一点就成男一号了,如果这样说来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是群戏的一个弊端,难以深入刻画某个角色。我们只是记住了七这个数字而已。
回到正题,真正让七位武士去帮助村民的,正义感只是一部分,甚至还不是大部分。他们的最开始的决策,就是即兴式的。
即兴式的开始之后,还有即兴式的继续。
首先是,武士们来到村庄,却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他们的英雄主义美梦受到打击,村民们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出来乞怜和献媚。就连村中的长老也无可奈何。这是武士们第一次打退堂鼓的机会,这时一个关键事件发生了,菊千代佯装报警,村民们在危机的意识下终于肯向武士们卑躬屈膝了,武士暂时获得了满足。
第二次,武士们发现村民杀害落魄武士得到武器盔甲之后,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幕戏是本片价值冲突的关键。村民为了财富杀害了受难的武士,那么武士为什么还要不图回报地帮助受难的村民呢?这是外层的价值冲突,里层的价值冲突是,武士们认识到也许村民并不是弱者,自己之前对弱者同情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之前可怜兮兮的农民形象立刻变形,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们感到了屈辱和愤怒,甚至有人扬言杀掉村民。这时,菊千代再次出场了,他把农民们一通指责,指责他们狡猾、自私、胆小,但,造成这些的,都是武士。武士们被再次打动,其实菊千代推论的正确性值得商榷,即便农民的缺点真是武士造成的,那么和这几位落魄武士应该也没有直接关系。事情的关键是,六位武士站到了迫害者的高度,虚荣心再度恢复,不仅可怜了菊千代,同时可怜了村民。这又是一次即兴式的选择。
这之后,武士和村民之间再已没有价值领域的秘密可言,在偷袭盗贼老巢的过程中,一名武士被杀,武士们也成了受害者的一员,他们与村民们有了共同利益,此时武士与村民的关系已经牢不可破。
这期间,武士和村民之间的和谐生活是充满肃杀气氛的本片中的一抹暖色。因为之前的原因,武士们带领村民的练武杀敌,其乐融融,已经顺理成章,无所顾忌,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事成之后的回报问题。这一隐患在片尾决战之后爆发。七武士中只剩三人存活,该落魄的仍旧落魄,新添了失去好友的悲伤,而村民们载歌载舞,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即便是胜四郎也没有得到志乃的下一次温存。此时勘兵卫的形象与之前睿智侠义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此时的勘兵卫怅然若失、两手空空,充满了无所适从和无可奈何,他们三人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去向何方,村民的世界根本不属于他们,只有在盗贼存在的情况下村民和武士才能其乐融融、形同一家。之前的强者形象、英雄主义此时已经一文不值。
在美式的英雄漫画和电影中,英雄们帮助了弱者自己却一无所获,甚至得到了误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蝙蝠侠和忍者神龟),但我敢保证他们下一次还会出手的。而七武士中余下的三人可能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就不会再那么痛快地答应了。
7 ) 从几处细节看这部史诗之伟大
我最先看的是《七武士》的剧本,当时就被剧本给征服了,因为光是剧本就已经把十多个主要角色塑造得特征鲜明栩栩如生,于是就找来了碟看。我记得是在一个凌晨看的碟,把我看得那个嗨呀,从来没看过这么拍法的古装动作片呀!
为什么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经验的影迷从画面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就是大量的全景、远景、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的频繁切换。对黑泽明有些了解的影迷也可能还会知道,本片开创了黑泽明式的“多机位摄影”手法。
我这里是要从技术上进一步阐明。让人嗨的原因不仅仅是频繁切换,频繁切换固然比长镜头或者全景镜头这样的单一手法要更有感觉,但是没有相当的功力,频繁切换很有可能变得一片混乱,观众压根就看不清谁在打谁。要说现在很多华语动作片就有这样的毛病,看着场面很刺激,观众心里一头雾水。更何况是在那个技术水平不高的时代,很多导演,即使是大导演,遇到这样的场面一般也会选择保守的单一手法。
为什么《七武士》在频繁切换的同时观众看得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首先得益于“多机位摄影”,更重要的是,黑泽明在剪辑的时候耍了手段!比如同样是一个落马的动作,黑泽明用三个机位来切,剪的时候保持前后两个镜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也就是说,一个两秒钟的动作,他切三次并非还是两秒,而是三秒甚至更多,这样就把一个本来可能看不清的场景给巧妙地分解了。高!实在是高!《七武士》最后在烂泥中的打戏之所以经典甚至不可逾越,这个手段起了很大的作用。本片的动作其实一点不花哨,花就花在了技巧上!也就是技巧成就了黑泽明写实主义风格的动作片拍摄手法的成功。
说到“多机位摄影”,特别提到的是,黑泽明总是把给人物做特写的那个摄影机放在远离演员的地方。这样,演员就不可能对着镜头来表演,他甚至不知道给他打特写的那个摄影机在什么方位。那么,演员就只能豁出去了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不然,任何的松懈都会露出破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七武士》的演员表演给人感觉那么真实的缘故。其实“多机位摄影”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最后在烂泥地里的戏没法拿个摄影机凑到跟前去拍呀。
继续说本片的一些拍摄手法。比如开场不久勘兵卫杀贼那场戏,在贼倒地的时候,不仅用了上述剪辑的手法,更重要的是,还有慢镜头。贼倒地用的是慢镜头,而在同一场景的其它画面都是正常镜头,这样就形成的一种非常巧妙地对比。本片中多处单打场景都用了这一手法。
还有一场特别经典的戏,就是菊千代等四人夜袭山贼老窝那场戏。在和利吉被掳去的妻子对视的几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演员到位的表演和分镜头已经表达了一切。特别是饰演妻子的岛崎雪子的几个神态变换,非常令人玩味。
然后说到剧本,小国英雄是黑泽明剧作者团队中的灵魂人物,本剧即可见其功力!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电影出版社曾经出版的《黑泽明电影剧本选集》里的剧本结尾和影片是有一定出入的,所表达的含义也就存在区别。当然了,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农民(人民)是永远的胜者,武士阶层终究会消亡。虽然结尾那段戏不长,但它可挖掘的内涵很多很多。这就要联系到武士和武士道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是日本的近现代史了。最后那个坟头的定格镜头尤其值得揣摩。
最后说点儿好玩的。就是本片的原声音乐,早坂文雄的作品。黑泽明对音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本片里的那段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主题音乐是在废纸篓里捡回来的!当时,早坂为此写了厚厚的一摞配乐,然后用钢琴一首一首的弹给黑泽听,全部被否定了。这时,早坂从废纸篓里翻出了已经被撕掉的一叠谱子,粘好,音乐起,黑泽说,就是它了!
突然想起来了一个八卦,有个山贼戴的那顶头盔可是国宝!本片的服装和发式都相当考究,请的都是高人来设计的。对了,那些都是假发。其实我上次看《影子武士》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演员的头发都是蒙头套,可能黑白片里比较不容易看出来。
(以上文字主要根据CC版《七武士》花絮碟所收录的相关访谈内容整理而成,未核对,可能存在出入。)
确实不错,可是太长了,我太热了,太困了,太饿了,屁股太疼了,奶太涨了。
经典杰作,宏大与细腻并重,形式与主题俱佳,堪称模本。
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士死得最快。随着他们的逐渐消亡,气节、德行和高贵的理想也一去不复返。庶民日复一日的耕种自己那块小田地,他们不懂什么礼义廉耻,也不愿意负责,只想混日子,这种认命和麻木却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唯利是图且不择手段的人。
【B+】不装逼,我就实实在在的说对这片没感觉。年代太久时间太长确实太考验耐心了,而且铺垫太长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后半段的确赞,小高潮不断几乎没有停歇,看到最后那句“赢得不是我们,是农民”才醒悟,黑泽明的人物塑造是多么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性的深刻融入了电影,口碑好不是没道理
#SIFF#重看;三个半小时一气呵成,干净利索,漂亮至极的调度;影史上最伟大的群像之一,每个人物都熠熠生辉,血肉丰满;剧本仿佛浑然天成,每一步剧情推进都极合理自然;三船贡献最多笑点,志村乔犹如定海神针;悲壮的结尾,「最终仍是打了一场败仗」。
看完把我累死了。。。
完成度之高啊!三个半小时下来连个低潮都没有,后来的《影武者》、《乱》都比不过这部。每个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志村乔仿佛一灯大师,三船敏郎似韦小宝,久葬是独孤求败,胜四郎像段誉……唯一的问题是志村乔剃完头怎么这么像张丰毅呀?!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武士拼死相搏,故事的终局却连他们安身立命的信条都给颠覆了,黑泽明这一刀实在是够狠,就是这种狠劲,给我们看见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严酷
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我什么话都么的说。什么叫NB,这就叫NB。
劇本的言外之意在結尾已經很明顯。農民獲勝就無視武士的付出。他們既可以殺害落魄武士搶奪他們的物品,也可以把弱小當作自己的武器吸引落魄武士的同情,利用他們保護自己,所以菊千代說農民是自私醜陋的。但武士終究貫徹自己的道義為民守城,這是寫給武士的讚歌,但也是武士的悲歌。結尾的對白太心酸
黑泽明导演的武士史诗片,观感极佳。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七个武士不同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悲剧。看后能更直观感受农民特有的一些特质如狡猾与认命等。在本片里你还能看到不少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影子,而且毫无违和感。
志乃的发型很时尚嘛
原以为我会觉得“那时候能够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看完后才知道“这种拍摄效果今天很多导演尤其中国导演都拍不出来”……2019年重看了本片,发现了不少细节。故事开头找武士同伴,师父让徒弟用木棒袭击武士时,几个农民赶紧往后退,由于后退得太自然,以往这个细节被我忽略了,但这个后退的动作,却说明了农民把责任推给了武士(师父),不想承担被袭击武士的怒意,尽管他们才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而不是被他们雇佣的师父。还有徒弟暗中出钱让农民买米,这是一份恩情,但之后师父考虑徒弟年轻不让他参加打斗时,农民却巴不得徒弟凑个人数。当然黑泽明没有无脑黑农民,正如菊千代所说,农民虽然狡猾和自私,但这是武士阶级的战争造成农民这样的性格。武士很傲慢,农民也很自私,而双方都有各自的痛苦,见证这一切的,则是想当武士的农民菊千代。
和教父是一种类型的电影,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曲折。最后真的是人民战争海洋。很有几次,都觉得这也可以算一部写中国人的电影,比如农民的狡猾与认命等,到最后的我能!
农民寻贤求武士;武士精心部署之;部署完备等山贼;双方对战各损失;是赢是败难界定;农民欣喜武士伤。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哀其农民之拙劣的本性——懦弱、猜疑、自私、松散、缺乏主见、固守成规;然而,哀而不怪,历史索然,形势所趋,只能寄望于未来,农民阶层可以雄起!
我只能用”高山仰止”四字来形容我对黑泽天皇这部旷世杰作的仰慕之情;纷繁庞杂却又条理清晰的史诗,严苛而精准的镜头和构图,七个武士和若干农民的性格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 “休憩”后的大决战无比恢弘,叹为观止。
保卫家园的片子,也能拍出如此深刻的人性。
怎么说服人,怎样坚持,怎样欲擒故纵、运筹帷幄…无以复加的经典!原来经典并不是多复杂,反而更简单。故事线索逻辑清晰,战斗开始后的每死一个人,观众都能跟导演一样明白清楚。
五十多年前的动作片,久看不厌,历久常新,大师的功力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