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烈火青春

剧情片香港1982

主演:张国荣夏文汐汤镇业叶童翁世杰

导演:谭家明

剧照

烈火青春 剧照 NO.1 烈火青春 剧照 NO.2 烈火青春 剧照 NO.3 烈火青春 剧照 NO.4 烈火青春 剧照 NO.5 烈火青春 剧照 NO.6 烈火青春 剧照 NO.13 烈火青春 剧照 NO.14 烈火青春 剧照 NO.15 烈火青春 剧照 NO.16 烈火青春 剧照 NO.17 烈火青春 剧照 NO.18 烈火青春 剧照 NO.19 烈火青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Pong(汤镇业 饰)在泳池认识了美丽可爱的Kathy(夏文汐 饰),几次见面之后两人迅速坠入了热恋。而Kathy有个在音像店打工的弟弟Louis(张国荣 饰)则邂逅了Tomato(叶童 饰),两人也成了一对情侣。四个青年人经常在一起作乐。不久,Kathy的前男友,日本人信介(翁世杰 饰)回到了香港。信介原来是日本的一个秘密组织“赤军”的成员,现在退出了,恐怕会遭到组织的追杀。Tomato在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日本的女模特,女模特也迅速结识了Kathy等人。一次,数人相约一起出游,却没想到,这是一场血腥屠杀的开始......

长篇影评

1 ) 烈火青春- 火紅的消失

看了之後一開始都是一頭霧水, 為什麼好端端的青春片一樣的格調會變成最後的廝殺? 當中的「赤軍」又是什麼? 查過之後再懂了一下。赤軍原是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左翼組織。另外, 據說導演是因為尼采以及Georges Bataille而創作這個故事。那就很有意思。

每個人的形象都很有意思, 張國榮的路易士、夏文汐的KATHY, 葉童的TOMATO, 湯鎮業的阿邦, 翁世杰的信介。路易士是打理日本流行音樂的店, 家裡有個後母彈的是古典音樂, 電影一開始就聽住她生母死前的錄音帶, 介紹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另外, 他又戴住面具去偷看KATHY的姑姐與外母, 又索電油(那時候的一些毒青的毒品, 還有如天拿水等)。同時又被阿邦說是娘娘腔。KATHY大膽, 多男朋友, 與阿邦一見鍾情, 你追我逐, 又SEXY, 雖則波不是大, 但已經十分挑逗。另外, 又有一個前男朋友是日本人, 在日本學了一點點技藝, 在張國榮前跳了一下, 又意興闌珊地不跳。TOMATO游牧一樣, 拒絕人又被人拒絕。前男朋友阿B送她尼采的《上帝之死》, 但奇怪的是, 當路易士為TOMATO給他絕情信的時候, 他卻不會讀給自己媽媽去讀給他聽。阿邦就是工作不停轉, 從救生員, 的士司機, 到廚房的。跟女友做愛都沒空間可言, 到最後要在電車上大戰。阿邦的弟弟也搞大人家的肚子。

青春在片中只是充滿種種無意識的揮發。主人公都好像沒父沒母, 要不就是面目不清。都是上帝已死後的年代, 生活好虛無, 只有一點點理想, 就是坐著路易士爸爸的船去遠方, 去阿拉伯。但路易士的爸爸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沒有主流的論述, 也不再有主流的權威, 是年青人的世界, 「我們就是社會」張國榮說。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群你追我逐, 有點沒方向的, 即興的, 在上帝已死後, 找尋存在主義種種的目的。NOMAD就是出發, 就是一種指向, 是一種能量的發射器, 但夢是有, 卻沒有目的, 沒有實實在在的話要說出來。一埋話都說了出來, 卻沒有一句話是有意思的。

赤軍的出現就是代表一種紅色的, 或者是烏托邦的最後幻滅。信介是赤軍的叛徒。理應青春四人組在大與山一起殺死這個烈火青春的叛徒, 但最後殺死的, 和被殺的卻是日本來的女特務。死的人有KATHY姑姐、KATHY、信介和名邦。

中日關係在香港這個曖昧的地方是很難解決的。香港也不能代表中國, 也不完全代表英國。本土對日本的接受變成了日本武士切腹的節目、日本流行音樂、日語學習。回應敘是阿邦對信介說, 你問問他爸爸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殺了多少中國人。然後又打出一些所謂的中國功夫, 讓人啼笑皆非。香港人面對日本, 西方就是一樣的迷糊。這個迷糊卻是烈火青春說, 這就是我們, 我們就是社會。也再沒有什麼烏托邦。只有KATHY說的只有肉體的歡愉。就是這樣, 火紅的年代再一次告別, 是為82年。再一次是因為68之後世界火紅的大倒退, 導演們還很年青。到了七八十年代, 新浪潮的出現, 回應以及處理歷史的遺棄, 再一次訴說, 目的、烏托邦的不可能。尋尋覓覓最後, 卻是血腥的畫面。理想也不再。

2 ) 情节很羸弱,故事性不强。但是满目的青春还是特别的热烈

情节很羸弱,故事性不强。但是满目的青春还是特别的热烈,泳池的那场戏,青春懵懂的救生员被一群不守规矩的女泳者调戏,将救生员的裤头脱下扔给女泳者的头夏文汐。救生座位上的邂逅,夏文汐美得不可方物,举手投足,诱惑无比。救生员男主汤镇业一下子就迷上了,于是才有了唱片店外的相遇,一身红裙的夏文汐真是美轮美奂,惊若天人。双层巴士上旁若无人的激吻,肆无忌惮地相拥,我想青春就是这样率性而为,不顾一切,这也是青春让人着迷的原因,失去之后就再也难寻了。张国荣和叶童之间的爱意缘于一次电话间的相遇,出于好心,一路相送,结果一吻定情,叶童的无所畏惧,还有一点点颓废洒脱的气质让张国荣特别着迷,两个人爱得如火如荼。那时的女孩都喜欢薄如蝉翼的吊带,虽然不算丰满,但是凸点比较普遍。

最后的杀戮虽然蓄谋已久,但是也许是剪辑的原因,也许是看了删减版的原因,有点突兀。特别是那个脱离赤军的男子好像是个老拍三级的,老是出戏。血色的青春就像远航的游船一般不知去向,但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相信远方一定会芬芳满怀。

叶童还是蛮有女人味的,年轻时的模样还是蛮可爱的,哥哥的性取向还是蛮有问题的,看着戏里就不怎么阳刚。

还有港片惯用的搞笑,花大价钱把家人一个个支走,只为了浪漫的相遇,可惜好事多磨,老是被人撞破,最后只能桃之夭夭。

浪漫的热带情怀,痴缠的白帐相拥,赤身裸体,不分彼此,也许这就是迷乱的青春,也许还没有梦醒就已经远远地逝去了……

3 ) 珠砾共存

结尾给人的感觉很不好,莫名就有人死掉了,心头一阵紧抽,整个片子故事没有讲清楚,显得特别凌乱,但也有出彩的地方,叶童写信捉弄哥哥挺搞笑的(但为什么动不动就从楼上摔下去呢?明明可以用更合理的故事来增加喜感),夏文汐的表演很有魅力,公车上的戏份很大胆,直白的展现着青年男女之间赤裸的欲望,开头游泳池的戏也显得活力四射,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只能这样说,分开来有不少亮点,合起来则显出拼凑感,让人感到不自然,更别谈后面那个像尊雕像似的日本前男友,和衔接的超不自然的追杀戏份,不知道导演想拍什么,青春就青春,追击就追击,将二者甚为勉强的拼凑在一块有何趣味?但仍是看到了导演和演员们的努力,这些渗透在影片中的演技和思考足够我给这部影片评4星了。

4 ) 摘录

片中对反叛青年行为的描述及大胆的电车造爱等场面,行走于时代前端,也严重挑战着香港“电检处”的尺度,史无前例地在上映后须再度送检。不过,由于他筹拍缓慢、耗资惊人,因而影片被投资方半途紧急叫停,他遂找来邱刚健、方令正等五位编剧和导演唐基明迅速救场,弄出了个突兀的结尾,这也显示了他在商业方面的计算不精…… 1978年,16岁的叶童应征广告模特,令任广告导演助理的陈国熹一见倾心,认定“从此会与她朝夕相处”。在反复重拍中,朝夕相处的二人走在了一起。四年后,她被谭家明相中,跨界演《烈火青春》,因给人感觉很“Green”,遂被命名为“童”,寓意童心未泯及希望她永保年轻和活力。(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

华、洋(东洋)杂处,贫富共冶一炉,年轻人性爱态度的开放等,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香港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写照。(卓伯棠《香港新浪潮电影》)

5 ) 夏文汐的降临

夏文汐是一个会令电影生辉的演员。

前一阵听播客,直男属性爆棚的主播们聊心中的香港女神,几乎提到的每一位我都频频点头,其中一位主播提名的是夏文汐。但我听着他的理由感到虽偏门又不难理解,他喜欢夏文汐的是她在电影中贤良温柔的那一面,文艺又清纯,一个好妻子而不乏味。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是《女子监狱》《怨女》等片,感受就不同了。她文艺气质的脸,却可以表现很多面。

再写起夏文汐,是因为《烈火青春》出了修复版。身为谭家明、张国荣、夏文汐爱好者,这部电影今年才看,这也跟第一印象有关。很早就知道电影的结局是死伤惨重,留下了惨烈的印象,真的看了,结尾的死亡像青春本身的选择,突然又决绝。

《烈火青春》里的姿态天然的叶童也非常惹眼,但夏文汐,她的几次出现都仿佛降临,这有摄影和剪辑的因素,可也需要是夏文汐才能完成。她出现的第一幕在泳池。汤镇业做泳池的救生员,一群年轻女孩在水中玩闹不休,他一边喝止她们的放肆,一回头,救生员的凳子上已经坐着一个红衣女子。另一幕,依然是青年男女打闹,汤镇业和张国荣追逐动手,还赌气地有了一场吻戏,夏文汐在一旁笑笑地看着,下一刻再出现,她站在车顶,并解下了裙子,使一切喧嚣宁静。

《烈火青春》是布满海水和火焰的青春片,片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轻快随意,今天已经很罕见,但他们的情绪在四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可以被触碰。张国荣和夏文汐演姐弟,夏文汐大方佻达,难以琢磨;张国荣录下母亲病逝前的电台节目,一遍遍在古典乐中纪念母亲。姐弟二人分别遇上新阶段的新恋人,互相挑逗,在夏日尽情恋爱。他们在白色的海边大宅,说自己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什么是社会?我们就是社会。电影后段突如其来的赤军就像青春期必须出现的意外,将漫漶的青春时光打断。驶向阿拉伯的船,自顾开走了。

夏文汐也上过《今夜不设防》,三位主持人和嘉宾评价戏里的她,一致说冷艳,问她怎么演那么多冷艳的角色,她说自己也中意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是黃霑说林燕妮的小说《缘》有意拍电影,四个女主角里,千金文宓最难找,三四年都没有见到一个合适的演员,倪匡插嘴文宓的结局是自杀,冷得不得了。一次在ball场,林黄二人看到夏文汐一袭黑衣的出现,黃霑说她可以演文宓,林燕妮第一次为选角点头。节目里说谢贤想买版权,但时至今日林燕妮都已去世,电影更没有踪迹。

《今夜》提到《烈火青春》,说夏文汐在里面很“烈火”。这自然是出于对片中一场公交车上激情戏对评价,前卫大胆。夏文汐在片中穿得很美,很有一种闲散自在的气质,自如地荡在空气中。泳衣和跟汤镇业约会的裙子都是红色,在宅子里歌舞伎表演和日本男友一起时是一袭白衣,简单的颜色衬足她。片中都女孩都不穿内衣,在今天又成惊世骇俗的一笔了。

我庆幸留到今年看了《烈火青春》,有些东西看一点少一点。80年代的香港的空气将人击中,夏文汐美得永存。

6 ) Nomad,Beyond The World

约90年代初,我升初。

离家住校的感觉很新鲜,尤其对我而言,十二岁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觉得家以外的世界,这么新奇,人与人,又是那样复杂。

记得那时学校的宿舍还是平房,长长的排了一长路,男生住在前几栋而女生在后。印象里女生宿舍前都种着植物,有繁盛的夹竹桃,密遮天日的苦楝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一律恣意地疯长。日光透过树叶照到房前就弱了,即使阳光最盛的时候,靠墙的几间宿舍门前也总是阴暗的,而且潮湿。

那些藏在树荫中的宿舍,属于高中部的学姐。有时我会走到那里去找住在同一排房子另一间宿舍的姐姐,隔着几个门的距离,偷偷向那里张望。我能看到学姐穿着宽松的上衣和紧身裤子,从容地从房里出来倒水,还清晰地听得到房里吉它和透明的声音合唱着我从没听过的歌曲,甚至她们那些我听来觉得很张狂却又那么自然存在的笑声,象泼出的水,在阳光下,在那些荫影里,闪闪的。

光影里还有我看不懂的东西。

那时太年轻了,年轻得只知道上课和玩游戏。

因为她们的世界离我太远,不止是年龄,还包含着一切成年人与小孩子所隔着的距离。然而那时所看到的一切,虽然不能理解,却还是深刻地印在脑海里。这些回忆的片段,象电影里的蒙太奇,神秘、幽暗、有闪闪的光影和明明阳光的青春却又莫名颓靡的感觉,一直纠结着,解不开,不明所以。

然后,我开始了自己的青春,开始了高中生活,开始了大学生活,我想我终于进入了成年人社会,我应该会明白那些片段的含意了。

可历经了自己的成长,那些感觉仍然没法看透。

不懂为什么。

许多年后,有机会看了一部旧电影,名字叫《烈火青春》,香港导演谭家明于1982年的作品。

电影故事很简单。那是个八十年代初香港青年的故事。青年阿邦虽然年少却已经懂得风花雪月,认识了留学归来的Kathy,两个年轻人想做就做,生活非常写意。Kathy的表兄Louis在酒吧认识了从事模特工作的新潮少女Tomato,四人成了好朋友,常常一起玩耍生活快乐无忧。然而Tomato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日本时装界活跃分子,她有意提携他们,四人不虞有诈,谁料因Kathy在日本的旧男友信介的出现,带来了日本杀手的追杀。影片最后阿邦和Kathy以及信介一起遇害,只剩下Louis和Tomato免遭厄运。

让我稍稍岔开话题。翻看记录,这部情节简单但风格突出的电影,主题上它正面描写了当时香港社会中最新潮也最富争议的年轻人的生活:开放的性、国际性的争斗、物质崇拜和信仰的迷失等等;在画面效果上来说,无论电影色彩的鲜艳亮丽,还是构图和画面,都是当时香港最具代表的作品。导演谭家明作为当年香港“新浪潮”的先锋,用这部作品给保守的香港电影开了个头----虽然当年影片甫一公映,旋遭数家学校联合署名要求禁放,数年后才得解禁----再虽然,从此以后,香港电影仍然裹足不前,因循守旧。然而美指张叔平,则通过《烈火青春》的试验,创立了他个人日后最有特色的美术风格,唯美而壮丽,那是个人认为最有香港特色的电影美术风格。

言归正传。

理解到这部电影对我的意义,是在看过电影的几年之后。

直觉它是那个年代里最亮眼的颜色。而这部电影也成了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一直在自己脑里纠结多时的迷团。电影拍成的时间虽然和我所迷惑的相差约有六年,但他们背后的本质,细思之下其实是相通的。

Nomad,beyond the world。

这句话应该可以概括这部电影的本质。

有人对这部电影说过这些话:“青年,像一片浮萍,在生命的漩涡里打转,他们以自己的本相去面对世界,他们的结果却因为外力而改变。”

在我而言,正因为是青春,才可以如此名正言顺的迷茫。

而青春的迷茫,可称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因为年轻,因为什么都不懂而又以为什么都懂,所以什么都想做却又不知该怎么做。这样的生活肆意而痛苦,快乐并迷茫。

大概这就是少年时期所遇见的学姐们的思想状态,正如电影里Louis们的状态。

电影《烈火青春》的背后很明确,是八十年代初香港都市青年的生活与迷茫。他们单纯,不可避免地贪图物质享受,但精神上,又向往着远方不知名的某些东西,也许是些连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就象影片里那艘叫作Nomad的航船,缓缓地航行在茫茫大海里,虽然慢,但总还是有属于它的目的港。对于Louis他们而言,生活就是这样,在平静舒适里,那些未知的的理想,就象Nomad的目的港,在遥远的他方,等待着他们慢慢地驶过去;也许找到它要花很长时间,也许他们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潜意识里,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

现在常常会感叹自己的青春怎么就这样过去了,看着这部电影,更有理由为自己叫冤。看看,我都没有享受到青春的情动,也没感到理想的迷茫,回头看去,自己的青春,都送给了学校与功课了。

何样郁闷。

电影前半部分,情节舒缓而画面精致,美指张叔平在这部电影里大放光彩。在他手下,电影的画面及颜色运用,在当年香港电影界都算前卫。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仍精美而壮丽,有夺人心魄的美。最记得车库里阿邦和Louis不打不相识的暗紫色,Louis与Tomato在暗夜里丝丝情愫蔓延的黑色,还有他们在大屿山美丽小屋过着悠游生活时浓厚的绿色,最后,是从Louis家阳台看出去那片纯净的海蓝色,宽阔的海面,视野所及之处是海上慢慢航行的船,划过画面,驶向天际,象Louis心中的渴望。电影是以Louis的视角为主线来展开故事的,所以,影片的色彩也恰当地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一开始他在房里听着母亲留下的录音,家具颜色简单,只有黑白两色,墙面是浅蓝色,而他自己穿一件浅蓝衬衣,衬着他干净尚有稚气的脸,淡淡的忧郁就这样侵漫整个画面。那是一个才失去了母亲未能走出伤感的孩子。Kathy出现,穿上一件白色的和服,音乐改为日本乐曲,她一板一式跳起日本流行的歌舞。而Louis吸闻汽油的情节,点明了他的生活就象时下的年轻人,爱赶时髦却又不懂得保护自己,那是因为他完全没有理想,所以脑袋空空,随波逐流。与阿邦相识的那场,在地下停车场,光线明亮的唱片房和外面的阴暗成了明显对比,象两个世界,偏偏就因为Kathy而串连在了一起。

最爱的是片中Louis的脸,那么纯净,象个孩子,连Tomato都把他当孩子一样的呵护着。

当日本设计师带着名为助理实际是赤军的女孩子来到他家里时,他们站在阳台上,面向大海的那个镜头,广阔而深远,堪称片中最大气壮丽的镜头。Louis的眼神总是追随海面上的船,他是想去远航呢,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了呢?而他们在大屿山的生活,导演有意识拍成了一个流动的画面,虽然没有台词,但他们生活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只想跟着进去,在那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屋子里,和他们一起逗小猪;在午后灿烂的阳光里,无聊地坐等着太阳下山,夜色降临;想和他们一起品尝那些美味的食物……那些充盈的绿色,应该是Louis生活里最美好的回忆吧,因为就是在那时,他知道他即将成为父亲。他的生活开始找到目标,他想要与Tomato,还有他们的孩子,还有他的朋友阿邦、Kathy一起生活下去。

……然而赤军的到来,惊散了他的梦,他的理想。

不得不说赤军这个情节实在有些意外。虽然是当时的流行因素,可是在这样的影片里加入这样的情节,风格差别还是太大了,以致于令人难以接受。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呢?也许导演是想通过这个情节,表现青春的夭折与易逝吧。

至于电影里的蓝。蓝是个奇怪的颜色。站在阳光下,天和海虽然都是蓝的,但还是会觉得世界一片光明,因为这个蓝是透明的,带着阳光的闪亮;当站在灯光下,蓝色却变成了忧郁的颜色,象黑夜,看不透,一切都沉入迷离。

整部《烈火青春》就有点象这个颜色。电影中隐在背后的主线是Louis的心情,就象蓝色,从他的眼里看出去,世界有时的光影灿烂的,有时是忧郁沉闷的。这个感觉非常深,即使电影看了这么多年,确切镜头已经部分记不大清,只余下一些零碎的印象,而且还被时间打乱,分不清前后,但整体的感受仍然鲜明深刻。

回过头想,似乎我也曾抓住过那个年代的尾巴,那个既阳光又蓝色的年代。记得曾听过一位女子,用沉哑的嗓音唱《黑衣寡妇》;记得那些强劲节奏的音乐下身边男生狂乱的手舞足蹈……还有晚上自习前高年级生们一群人大笑大闹的从身边呼啸而过,风一样的张扬不羁;而那些他们写下的文字,至今还是我所读过最美好的青春文学,满怀激情,真实而壮烈。

电影和现实奇妙地混合,试图去理清它们,却发现原来两地,或者说每个地方,青春都是差不多的。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夜。但在黑夜前,是光明吧。

让我们去远航,这是就是他们最大的理想吧。至少,应该是Louis心中最极致的理想,也是藏得最深的理想。因为它是神圣的,远航的船就是他心中最美向往的具体化,所以Louis把它藏在心里最深之处,不轻易给人看。

哪个年轻人的心里,没有这样的理想呢?抱着理想,碰个头破血流也不要紧,但脚步不能停下,一直往前,幸运的,就到达了彼岸,不幸的,就此夭折。

1988年的年底到1989年年中,大陆的校园是暴风雨的前夜,年轻的生命都怀着不自觉的理想,有点随波逐流,但绝对是如花芬芳,一切都即将怒放。事件的到来,却令他们遭遇了生命里最残酷的打击,一瞬间,理想如落花雕零,不复痕迹。风雨过后,看得到人们在思考,然而青春却已经变成了自觉的东西。不自觉的美感,也从此消失。

电影为什么会这么打动我,就是因为它表现了青春不自觉的美,迷茫的美,一切顺乎天性,有随时随地可以流淌出来的丰盈。

赤军后,电影到达尾声,画面颜色晦暗下来,夕阳下的海,没有船,只有鳞光闪闪的金芒,在无垠的海面上,一直伸向远方。

从此,我们如何去远航?

P.S.:《流浪》是电影的主题曲,音乐编曲以及Leslie的演唱都轻灵,有点迷茫,有点向往,贴合电影的主题,也是我的心头好。

短评

6/10。那时候香港的性观念开放成什么样,可以电车上旁若无人地做爱,能通过家长拉人逼婚未成年人的场面讽刺正统婚姻。夏文汐与众友把汤镇业推进泳池抢走裤子是爱情主动性的表现,那她又先后爱上性格地位悬殊的两人导演你啥意思?作为男人我无法理解妹子的择偶心理。女赤军绝杀叛逃者的沙滩戏很徐克范。

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青春又满是诱惑。隐隐还有些实验,就看过的香港新浪潮这拨里,谭家明应该是最贴合新浪潮气质的一个导演了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真是为了一个电影镜头找来了一部电影,在李银河的性爱讲座里把这部電影里公车那段露骨的亲热戏当成是在公共场合的对其他旁观者的干扰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就顺理成章才注意到这部电影一晃37年前的“老”電影了,可惜自己对港片的排斥心理一直都葡萄酸的没有看过就当不喜欢看罢了;也是由此又找到了一个有个性的演员就是夏文汐,也是把《唐朝豪放女》和此片一起看过了。这里夏文汐和叶童都是第一次演电影一个17.8、一个20左右,電影开始的风格像极了香港当时的轻松恶搞的喜剧,而随着日本恋人的再度出现,结局居然反转成滥杀的悲剧,也衬映了電影开始的蓝色大大的 Nomad(大意:游牧民)可能也反映了香港当时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没有看更详细的影评资料也只是凭自己初次观看的一点想法,喜欢夏文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

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因为《七人乐队》,我对谭家明的矫揉造作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看完他当年的《烈火青春》后发现,原来一个人最好的作品真的可以在年轻时就拍出来。尽管如今回看,有很多瑕疵之处——比如我无法忍受找中国人演日本人,声音对不上脸型的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青春极为有趣的寓言。前半段我还以为是幼稚的青春爱情片,但后面引入了日本人的角色,则是在个体的青春叙事中夹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射。我很难讲清各个符号具体所指,我甚至觉得很多符号的建构是浮于表面,甚至导演有中途放弃的感觉(不排除当年删减的原因)。但是光是这么一点浅尝辄止,已经创造了香港影史上最厉害的青春电影(之一)。我真希望有机会看到4K修复导剪版的《烈火青春》,也许我的很多遗憾就能迎刃而解。顺带一说,叶童真的不漂亮。

12分钟前
  • 海邊的卡夫卡
  • 推荐

并不是因为活在现代,思想就是先进的的,也不不是说活在过去,思想就无法超前…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思想都是极其落后且不思进取的…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是:想不想得到是一回事?拍不拍的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16分钟前
  • 斑蓝
  • 还行

青春迷航,往阿拉伯開;烈火燒得恣意,毫無邏輯和限制,直到被澆滅。加在一起,那就叫無悔。譚家明不愧是新浪潮追隨者,張國榮与葉童的初遇、湯鎮業与夏文汐的公交激情,這兩段戲拍得真好啊。

19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譚家明早期的電影都是力量極強的形式化(影像語言),反而内容與人物上有所缺失

22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文艺是够文艺,都是装的..张国荣真青涩,叶童漏点了,大汗....赤军从海边飘忽而来,最后大家在对阿拉伯的找寻中飘忽而去

23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1.“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2.潇洒的青春,无疑影片中的许多情景、细节是多么的上个世纪,是小时候经常从电视上看过的元素,满满的回忆。3.那个夏天,我们想去阿拉伯。4.张国荣,好青涩。

2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谭家明的剪辑特色比较集中的体现,其实是一种日片风格,能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的质感,有承上启下意义,应影响后来的李志毅奚仲文等香港文艺片风貌。以两对相关联的情侣推进到赤军赴港杀叛徒,过程里夹杂塑造嬉皮风青春、类似若松孝二的革命垮塌空虚感。17岁的夏文汐又歌舞伎又撩动又自在完全击中我

2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逃亡、放逐的青春残酷物语。谭家明通过人物空间场景的转换讲述人物精神世界的逃逸。从私人空间到城市一隅再到抽象化的精神栖息地,展现行走的青春荷尔蒙如何在身体和情感的纠葛中爆发。谭家明的人物大多深处与外界隔绝、毫无沟通的自我封闭世界,当他们试图去僭越这层结界时,谭家明的语法是偏向自毁式的重建,结局亦是晦暗怅然的绝望。王家卫则更加小资情调,带着暧昧的情绪和孤独的身影书写城市喧嚣背后的孑然和疏离。

3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很多地方⋯⋯實在是很好笑 不敢說大師過時 一定是我不夠前衛 如果有機會我想問阿叔那個齊屌小短褲是什麼意思

34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全然的虚无的气质,青春爱欲的激情既美又脆弱,同总是出现的白纱帐一般,飘摇而无邪。牵涉赤军、杀戮的部分状似有些混乱,倒觉得正是这种Cult的掺入,让这部电影保全了自己。保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空中楼阁。在荒谬怪异中死去,朝着莫须有目的远行,最终他们仍和现实全无瓜葛。真正有新浪潮FEEL

37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最后那一幕吓死我了,刀架在哥哥的脖子比渗出血的时候我忍不住尖叫了,果然是看不得哥哥受伤,明明知道是戏是假的,也吓破我的胆。哥哥是世界上那么完美的存在,就算他受一点点伤害我都会心痛万分。

39分钟前
  • 夏日冰阔落
  • 还行

31/3/2023 @ 文化中心 [4k導演版] [hkiff]。前面果d年少輕狂、譚sir式美指好好feel,但後3分1唐基明補拍果part日本赤軍睇到黑人問號…. 想知導演版譚sir到底改左d乜

42分钟前
  • KLY
  • 还行

王家卫对着灰烬缅怀的,正是谭家明所描摹的,82年距97还远,结尾突兀而来的赤军如其说是zz隐喻不如说是跨阶层欲焰焚毁自身的必然,浴缸里燃烧火油,上帝死于尼采,少女挑拨男友相斗,叛逆青年乱射鱼枪,四人社会与猪同床,哪一样都分分钟毁灭一切。

47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

最近追看夏文汐,不经觉地就此寻回香港新浪潮的影子,比如这部谭家明执导的《烈火青春》,看一众编剧,竟然囊括了:方令正(妻子罗卓瑶),邱刚健,陈冠中(《号外》创办人之一) 陈韵文等人,这批人在当时的香港,除了电影业,也在读书杂志报刊商业电台等媒体中留下过重要的足印,他们当中许多人(包括方育平等等)也和许鞍华,徐克,王家卫等人都有过合作,曾经致力创造香港电影的新形式,当然,身为幕后者,他们给大众的认知度并不够,我还记得在某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这帮老前辈作为颁奖嘉宾集体亮相回忆起新浪潮在香港的日子,句句都是感触,但是香港电影最终有没有走向他们当初想要追寻的那个理想明天呢?包括他们自己有没有真正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呢?他们在烈火青春里等待黎明然后投奔怒海获得最后胜利了吗?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吧。

4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王家卫直接受谭家明影响,而后者则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部《烈火青春》即可见一斑。叙事一反常规,风格和7,80年代保守的港片大相径庭,浪漫放荡大胆,残忍而迷人,青春的意象不断闪现,零散的故事刚好是一个短篇容量,但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转不断反转加戏,从浪漫爱情剧直接成为青春残酷物语,一众青春无敌的主角几乎全部死去,而且加入了可观的东瀛武士较量元素(日本元素繁多的港片)……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在隐喻港岛被日本文化侵袭的一个侧面嘛?别名Nomad,是片中一艘船的名字,无法靠岸的船就是香港的象征,各国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而80年代性解放浪潮也直接影响了本片,比如夏文汐和汤镇业在巴士上的激情戏,以及哥哥与汤镇业的吻戏,即使现在看来也辣眼睛。ps,这是哥哥公开承认的自己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53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6.5。片如其名,烈火一样的青春,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大胆又炽热,尤其结合了谭家明特色的色彩与构图,让影像独特又另类。中后期加入的赤军这一历史元素,让画风急转,自由与理想倒是与电影气质相符,就是杀戮的结尾过于突兀和敷衍了。

55分钟前
  • 亲切的昊子
  • 还行

青春烏托邦,符號種種。場地情結,電話間,茶餐廳,雙層巴士,自助洗衣店。編劇組合。夏文汐小姐。

59分钟前
  • 美丽新世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