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民心》的主人公祁隽藻是清代著名文人,经历四朝皇帝,为三位皇帝做过老师。在他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正气和风骨,而不是治学仅仅为了仕途为官。他的终生理想是:致君尧舜,使民小康。而为了这个理想,他也献出了一生的努力,以及亲情、爱情等等。如果说《乔家大院》让晋商文化得到了具体的体现,那么《天地民心》将让观众看到一代晋儒的感人故事……
趁着过年和爸妈一起刷了好几部剧,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天地民心》。听着名字就正义凛然的感觉,实际也是如此。剧情主要描述晚清时期从嘉庆皇帝开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祁隽藻的传奇一生,我所理解传奇的点在于,每当他入大狱蹲大牢的时候,都会被保住性命,而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他最爱的人的哥哥。
故事分两部分讲吧,一部分爱情一部分仕途职场记。
主人公祁隽藻的一家都出身寒门,父亲是朝廷官员,与他要好的拜把子兄弟冯怀义、穆远山(库仑真)的家长也是朝廷上班的。冯和祁开始并不知道穆是女扮男装的大家闺秀,更不知道他哥哥穆彰阿会是害惨两个家庭的幕后黑手,同时也是阻挡妹妹爱情将亲妹妹推往生活深渊的暴力之徒。
开篇几人和和睦睦,但随着冯怀义一家被诬陷追杀,祁隽藻爸爸调查也被诬陷入狱,一切动荡随之而来。在库仑真对哥哥的请求下,祁父免了死罪被流放到新疆。祁父临走之前只告诉儿子们要好好读书,去朝廷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够为天下百姓谋生。祁父的离开对家庭产生了巨大影响,哥哥弟弟妈妈一下子都不知所措,更深感痛惜和失望。祁隽藻一下子也找不到了读书的意义,但又不能一直这样,于是他选择了弃文从商,去跟着张观藜当学徒当饲养员。张观藜算祁隽藻的恩师,也是他路上的照明灯。是张观藜让他彻底懂得什么是尧舜之臣,什么是尧舜之民,如何才能使民小康。(这里的经历可以看下剧,不能说很有趣,但很有深意,思考角度都值得学习)那时土地兼并严重,穆彰阿也建议强征附加税,挨家挨户都得交,不交的就要抽签滚出这里。无奈之下,祁隽藻自愿做了那个被“赶走的人”。
因为祁隽藻了解了张观藜的决策思想和无奈,又想起父亲的教诲,于是再次走上科举考试之路。与众人考试文章不同的是,祁隽藻的三篇文章都是痛批当今朝政,诉天下之苦,嘲讽碌碌而为官官相护的实情,这就招来了大逆不道之罪,有人赞赏更多的是想要毁灭他,毕竟这样的人在朝廷里就会让更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这些人更不能安心摸鱼,安心享乐,痛快开小灶贪小便宜了。皇上看了也很生气,但也没想过要杀他,更是听了他是张观藜的徒弟饶他一死。但这里面贡献最大的还是库仑真,只要祁隽藻有事,库仑真都会解决,真的是那个时代聪明女性的代表,放到现在也没几个这样聪明的脑子。
这一“死”是祁隽藻的转折点,他彻底走上了仕途之路,了了父亲的心愿,但父亲却殁了,与此同时嘉庆爷身体也每况愈下,在临死前嘱咐道光皇帝一定要保住两个人,要稳住江山收拢天下人就得保住祁隽藻,要保住祖宗的基业就要保住穆彰阿。于是道光皇帝也算是祁隽藻的小粉头,很宠爱他,想方设法力排他议保全他。他也深知祁隽藻的建议有理,也希望能是尧舜之臣,但父皇的遗嘱他也不能违背,在听信穆彰阿的谗言扣留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并且还签订了江宁条约,自己的江山眼看着拱手让人,对穆彰阿恨铁不成钢,临死前也告诉咸丰皇帝第一个要用的人是祁隽藻,第一个要除的人是穆彰阿。可见,祁隽藻真是个香饽饽啊……最终火烧圆明园后,冯怀义祁隽藻带着老百姓和入侵者拼命,没有逃跑,冯怀义英勇就义,祁隽藻且活了下来,最终七十多才退休。
(他的仕途讲的不详细,是因为真的很多故事,只说个脉络,说说其中传奇的点,具体的曲折历程看电视剧更有感触)
总结祁隽藻这个人,心怀天下,公正不阿,善用贤才,善于挖掘人才,敢做敢当,性情耿直。(要不是皇帝和库仑真的宠爱,祁隽藻是真的太糟那些人恨了,毕竟他一直在逆流而上)
这里还想说说张牧,作为祁隽藻的弟(是祁隽藻三姐的丈夫的弟弟),也是很有思想很有脑子很有才华,在祁隽藻身边辅佐给出关键建议的人。他知道社会险恶人心难测,也知道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自始至终觉得家里有一个当官的就好了,毕竟一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不得不说,张牧是人间大清醒。
还有几个关键人物,冯怀义的亲弟被祁隽藻一家收养叫元白,祁隽藻的妻子玉儿,库仑真的丈夫保胜,四贝勒爷诺敏,这些人都在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都和祁隽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剧中的演绎也是让人称赞叫好!
仕途发展过程大概如此,坎坷之路、动荡不安、勾心斗角、谋财害命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之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可歌可泣。
最让人虐心的爱就是相爱的两个人祁隽藻和库仑真没有在一起,俩人只能远望,把那份爱珍藏起来。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最主要的还是穆彰阿的反对,甚至把祁隽藻打入天牢,库仑真以以后再不联系为筹码保全了祁隽藻。而祁隽藻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也答应了母亲娶玉儿,祁隽藻因为责任感也是将最大的爱给了玉儿,还有一部分也分不出去,这一点玉儿也理解。
最让人难过的爱是库仑真被一次次当作交易,被逼迫和保胜(当时成亲时还只是个奴才)结婚。久而久之俩人也有了一些感情,没那么热烈,但也安好。这份爱虽然不对等,但至少库仑真多了一个人爱,至少有了点期待。但最后保胜也被穆彰阿当棋子一样舍去,且保胜在赴刑场之际写下了关键证据(冯祁两家冤案的真相)。
最让人揪心的爱是库仑真和保胜的唯一希望,他们爱的结晶——儿子的夭折。孩子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儿子夭折了(儿子,是穆彰阿的亲外甥,也是穆彰阿带去钓鱼,结果没有看管好导致溺水身亡),母亲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没了,至此库仑真的希望全没了,心病更加严重了。穆彰阿再一次伸出魔爪,让妹妹通过吸鸦片来减少痛苦。
最让人怜悯的爱是玉儿和库仑真的情谊。俩人是情敌,但玉儿知道库仑真的本事,也自知自己比不上库仑真,但库仑真救了祁隽藻很多次,在最后知道库仑真染上烟瘾后,拿着银子去买福寿膏,希望减缓库仑真的痛苦。(这里想说下,祁隽藻虽然一品大员,但家里真的不富裕,他不仅不贪,甚至还拿钱赞助别人读书考试,所以玉儿能拿出一些钱买福寿膏给库仑真也不是很容易)。而玉儿知道库仑真的处境,在知道她成家后,为了让她纪念她和祁隽藻的爱,如果离开一个地方,也会留一些念想给库,这一点我觉得玉儿是伟大的。
还有最让人痛心的爱是库仑真对哥哥穆彰阿的爱,尽管经历了种种磨难,也不愿意相信哥哥就是那个摧毁自己幸福的人,一直蒙着一层滤镜,直到最后一个中秋节,想明白了一切,此时穆彰阿也被罢免,库仑着带着毒酒和穆彰阿一起离开了。
最让人恶心的爱就是穆彰阿对库仑真的爱,亲哥哥一直把亲妹妹当作自己仕途上升官发财的工具,哪里用哪里搬,不会顾及妹妹的感受,甚至在害死保胜以及外甥夭折后,还恬不知耻地去安慰妹妹。说不爱妹妹,也会严加管教,希望少受痛苦,说不爱是真的不爱,或者这份爱就是畸形有利可图的。
总结一下,祁隽藻一生都在追求使民小康,安定天下,尧舜之心,且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一切,不得不让人佩服。
记得课本中的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但似乎没有说过祁隽藻这个人。通过这部剧了解到了更多传奇故事,剧情节奏刚刚好,张扬有序,耐人寻味,很多值得学习的思维方式,值得二刷!对了,主角是袁弘,宋佳等老演员,演技也是没话说!
(从隔壁《于成龙》过来,最喜欢道光朝部分,以及,全是剧透。) “这两兄弟,后来一个坐了江山,一个超脱了尘世,我一直在帮那个坐江山的打理局面。坐江山的最后操劳而死,超脱的最终回到人世,以他的血,祭奠了祖先的土地。虽然我一直伴在这个人左右,但我更喜欢和那个人在一起。” 他的旁白如是说,可他始终在帮他打理江山,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至于那个坐了江山的,是否能够成为他心目中的尧舜之君,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他既然自知不能幸运地生逢盛世,也就自然明白他纵然贤德如尧舜亦不能只手补天。 他想坐江山,想将这风雨飘摇的江山打理妥当,勤俭自持,劳碌终日。而那个在身边替他打理的,是否总把桀纣之君挂在嘴边,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他既然被命运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也自然明了只有自己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二人,做君的一味固守先父的遗愿,为臣只知进呈先生的见解。他们聚少离多,见了面又总是争执不休,他没有好话,他没有好脸,可他一意为了他,他一心保护他。 可是只这二人,还能让屏幕前的看客得到些许宽慰,其余,唯有伤情而已。 他们本是街上擦肩而过的一对公子哥,他步履轻快,他纵马扬鞭,因他不慎碰伤的老人而匆匆一会,却不知从此结下了三十年的君臣缘分。 他谨慎犹疑,因着这谨慎犹疑,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数次险些放弃他的性命。而彼时他尚未入朝为官,仅得嘉庆召见一次,因而意识不到那个垂手侍立的年轻王爷将要影响他的一生。 他刚直冲动,因着这刚直冲动,在他初登大宝首次召见的时候,坚持不对他假以辞色。而彼时他用他只是遵从父命,心底并不喜欢这个狂悖的书生,因而也意识不到自己以后竟如此倚重面前的他。 他不喜欢他,只想借助他一展平生抱负;他也不喜欢他,只想利用他收揽天下人心。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其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他忧心他刚愎,他嫌弃他迂腐,可他还是犯言直谏,他也能够尽量回护。 其实,他多数时候还是能听进他的谏言,他也时常庆幸能够改变他的决定。 所以,他替他解决科场舞弊的难题,他护他远离朝中奸佞的陷害。 旁人要他乾纲独断,他坚决召回他参与决策;旁人恭贺他得以高升,他暗自忧心他面临困境。 可是到了见面的时刻,他却嘴上不饶人,他也不过一笑了之。 “几年不见,皇上,胡子都白了。” “这朝堂之上,还没人敢说朕见老。” 他们心知,此次相见,已然是山雨欲来。 他是否闻到了他身上的鸦片气味,他是否看到了他眼中的失望神色? 可是在禁绝鸦片这件大事上,他们还是达成了一致,以他痛失长子和他结怨挚爱为代价。 他看到他布衣菽食,屋漏无干处,终是明白了他的一片赤诚。他觉察他不堪重负,抱膝影伴身,总归理解了他的半生恓惶。 因而他怕他不能令行禁止,他怕他遭遇宵小攻击。 他在明处帮他除了眼前的巨贪,他在暗中替他查着往日的冤案。 然而他太急切,不慎让他着意防备的人觉察了他的用意。然而他太拘谨,最终使他最为关切的事终他一朝化为泡影。 他太想帮助他,他只敢相信他,他们小心翼翼维护的局面,却给了奸佞可乘之机。 临别之际,他答应一定帮他督促前线战事,他也答应坚决禁烟毫不动摇。 他做到了,岂料一朝归来,朝中局势已然天翻地覆。而这次,真的是他铸成大错。 他斥他是桀纣之君,他痛苦,他辩解,他最终一言不发浑身颤抖。 他责他算不得纯臣,他愤慨,他泣下,他终是大步离去黯自伤怀。 他回望宫阙,失落自语,所有的惋惜都是为了他的江山。他斥责权臣,绝望自弃,最后的坚持只是为了他的性命。 从此以往,他看他的折子,他种他的土地。朝中自此没有了他,田间本就没有个他。 可他却再次等到了他的召见。他锋芒未敛,他风烛残年。 他笑了,笑他还是老样子,却没来由添了几分拘谨。他却红了眼眶,因他已是昏花了双眼,佝偻了腰身。 “朕老了,看你精神还算健旺。” “皇上春秋尚富,何出此言。” 他问他是否怪他,他只说他确实错了。他不再反驳,他无言以对。 他是不是想要再次起用他以便招揽人心? 他是不是想等他百年之后重新施展抱负? 宁愿相信他们此刻仅仅是单纯的相惜相怜。 帝王怎样,帝师如何,不过都是千古可怜人伤心人罢了。 老去相逢亦怆情,只一句话,便教人不觉潸然。 “祁寯藻,是你吗?” “皇上,臣在这里。”
以上写于2017年10月8日,今天是2021年11月20日。时隔四年,曾经喜欢的那个剧中人因为一部早期作品忽然火了一把,可我再次想起的却是这部剧集。当年整整看了三遍,到如今却不敢再看,只去听了片尾。“ 苍茫凌绝顶,望尽天涯路。爱恨千年事,春秋一本书。”赵季平的曲, 磅礴凄婉,壮阔苍凉,是锋刃处一抹苍白耀目的光,莽原上一缕携尘带泥的风,总是能牵动人的情肠。 便再度提笔缀上数语,聊寄情思。
“祁寯藻出生的时候,世道已经没有了康熙帝和乾隆爷那阵子的辉煌。盛世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赶上。”
苍老的声音,冰冻的芦苇荡,孤傲而无措的读书人,日思夜想都不得解的惑。
山河空寂,彷徨无依。
这个读书人的一生真的很苦,家道中落,挚友蒙冤,错失爱侣,难酬壮志。清正家风,严明师传,铸就了心忧天下、刚贞迂直的祁寯藻。
“这两兄弟,后来一个坐了江山,一个超脱了尘世,我一直在帮那个坐江山的打理局面。坐江山的最后操劳而死,超脱的最终回到人世,以他的血,祭奠了祖先的土地。虽然我一直伴在这个人左右,但我更喜欢和那个人在一起。”
权力生死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皇帝,久处左右掣肘的环境中,总是过于谨慎犹疑,自然不入刚贞迂直的书生的眼,他的旁白这样讲也不奇怪。
然而时隔四年再听这段旁白,才解其中之意:
我愿一生闲云野鹤、潇洒恣意,奈何读书人从来心忧天下、哀悯众生,唯有将一腔热血抛洒庙堂,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纵然只有绵薄之力,亦要倾尽无余,方不负此身、不负此心。
因此,从温暖和煦的春风中,从漫山遍野的春花里,走进疾风,走进惊雷,走进雪霜冷雨,他既是迫不得已,亦是心甘情愿。
“你不想做的事,二哥想做。”
他当真不知自己接下的是一个怎样的江山吗?我想他是有所了解的。须知权力有多大,身上的担子就有多重。谁不愿做一个富贵闲人呢?这个被后世嘲笑为抠门的皇帝,一定不全是为了高高在上的权柄。
儿时读书,知道他也曾提着火枪保卫宫苑。那时候就在想,历来为人鄙夷的道光皇帝,或许曾经也是个有胆有识、有勇气有热血的青年哪!
可最终的结局呢?只有夜深时窗隙的微风,宗庙呛人的烟火,秋冬时节寂寥的冷雨,伴着一个崩溃自弃的孤家寡人。
“朕的罪孽比山高比海深哪!……还是该遭万人唾骂,该遭天谴人怨。你们都不要跪朕,朕该跪天下人,朕该向天下人跪下谢罪。”
如同三千两银子补就的破裤子那样,像一个带着血泪的笑话。
想要改革,想要进取,想要得人心,却一样也做不到。撼不动权臣,撼不动宗室,更撼不动自己的那一点点私心。
走到这个位置,走到这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的骂名落在自己头上。
刚贞迂直的祁寯藻是孤独的,甚至是令人厌恶的,可是道光皇帝愿意倚重他,也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回护他。
没有赶上盛世的祁寯藻,也只有这位道光皇帝能让他借助,以施展平生抱负,平复心中为国为民的深沉忧虑。
然而,生逢末世运偏消,于祁寯藻,于道光皇帝,都是如此。
这一对君臣,和以往看过的大不一样。都想要砥柱中流,都是彼此在世间的一线微光,可到头来,却只余一场无可奈何。
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然而风终是要息,柳絮也终要委于尘泥。
三十年的君臣缘分,于他们二人,都应了张观藜那句“出生入死,有去无回”。
四年前,我在他们身上用了那么多孤独悲哀的诗句,可我觉得,只要他们之间存有片刻单纯的相怜相惜,就总能让人感到些许宽慰。
四年后,我一句诗也想不出,只觉得这份相怜相惜越是真切,他们二人就越发孤独悲哀。
因最纯粹的情,若始终说不出、道不明,即使心有灵犀,亦不能长久。
错错错。
同样,初看时或可从这君臣二人身上得到些许宽慰,然而四年后再看,便尽皆化作伤情。当年的宽慰有几分,如今的伤情就有几分。
如今留存的,只有当初看完剧集时,心头忽然闪现的一句稼轩的词: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论卖萌,袁弘第一,论演技,同剧中算不得最佳为什么怀义一直不换人,祁寯藻要换人啊袁弘要是一直走正剧路线,琢磨琢磨演技。不至于是现在这样啊赵鸿飞是真可惜可惜可惜可惜了
难得能看下去的国产连续剧 瑕不掩瑜
看得我阵阵泛泪啊,或是历史之悲哀,或是勾起了我十年前的那个情结,确实太相似。此剧真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历史正剧,颇有十年前那个历史剧精品叠出年代的风范!
我感觉题材应该不错,但这个老套的讲述方式啊,这个没完没了的旁白啊,这个冗余的表现手法啊……
太不错了,五颗星,不知道看完没,那时候给五星
如果能把感情戏砍去,那更好
老年的祁隽藻面见小皇帝,教他治国理政的道理,看得我心里泛酸,渴望救国为民始终坚持信仰的那种心力很感人,迈迈老者,经历了苦涩的爱情,官场沉浮世事沧桑之后,倒于大雨之中,嚎啕大哭,一身清正,却郁郁不得志,实在惋惜。赵鸿飞战死那段让我悲伤,在影视剧中少有出镜的道光帝,修庆的戏真好。
进退不由己,沉浮可自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代帝师的千古传奇,杨阳导演算是历史剧里除了胡玫也表现优秀的一位,小儿女情态昵而不狎,中年时期步步小心又执著。女主和老公的戏也很感人,一步错步步错,终究成为遗憾。而女主的哥哥真的超级boss ,心狠手辣偏偏对亲妹妹好得不得了。还有终生流浪的赵鸿飞,也许我们最终归于尘土,但是俯仰无愧于天地却很难。一部清朝中后期的官场朝廷画卷。
老袁和赵鸿飞帅的掉渣啊,历史剧拖得悲催。爱情戏悲催的要命,估计撑不到大祁隽藻出场鸟
红红啊,你真帅
五颗星星只给前十几集~~
为鸿飞哥而看,结果,又一次被他的演技折服,怀义悲苦的一生,也是那个黑暗时代所有黎民百姓的悲剧一生呀!天地民心,民心是什么?人民需要温饱,需要公正,需要和平。“怀义”真的是人如其名雅,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与黑暗,依然心怀大义,依然坚持信仰。希望再现实中,鸿飞哥也是如此。
祁隽藻,用40集,从嘉庆不合时宜到了同治,白瞎了一腔热血,浇不醒病入膏肓的、一家一姓的大清……爱新觉罗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大清朝到底是亡了。
修庆的哭戏真绝啊,把道光那份无奈挣扎不甘愤怒痛心疾首演绎得透骨三分,不说一个字,光靠哭就能把人牢牢地罩在他的情绪里;做贝勒时的意气风发,初登基时的踌躇满志,当政受阻时的周旋抗争,暮年时的萧瑟灰心,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表演层次。个人觉得是继慕容复之后,成功塑造地第二经典不可逾越的影视形象。
单从男女关系来看,祁隽藻不过是个伪君子。
为赵鸿飞补完天地民心打卡 20集的剧硬撑了54集 同是反映时代末期比大祠堂差了一大截 从前期设定来看本应是双男主成长线 一文一武反应朝堂腐败报国无门 结果怀民就这么活生生被砍成了功能性上下线 总体来说这部剧制作有点简陋 写得有些单薄 只有君臣之间的戏比较扎实 道光全剧最佳
54集版。若只有道光朝部分果断满分,若没有前24集也可满分,不少地方还是比较深刻的,自述式旁白也很感人,然而剧中涉及事件太多太大,又想要处理得细腻一些,以致开篇拖沓收束仓促,有些埋下的线索也不了了之,整体感觉力不从心。鸦片战争部分最精彩,看道光穆彰阿祁寯藻飙演技不要太过瘾。
感情线有点狗血,当年的修庆和赵鸿飞啊,都太帅了
我是冲着赵鸿飞来的,一直不敢看这部片,觉得怀义太惨,尽管老赵演的角色大多很惨,但怀义最惨,等到终于鼓起勇气开始看了,却发现自己探到了一个宝藏,我是多久没看到过这么些个好演员了,嘉庆帝,四贝勒,二爷……连小宿藻都演得那么好,除了袁弘的年轻隽藻感觉欠了点,其他人,这是怎么了……也是可笑,大家都演得好竟也会让我发出这样的惊叹,我是看了多少烂片,嗯,一口气快看了有十集了,现在最期待的就是老年隽藻,老年怀义,以及传说中的老年三人组对戏,哈哈,让我也体验一把过瘾的感觉吧,最后,真的觉得能从年青稚气演到年老沧桑的演员很厉害,演啥是啥,此一点,老赵必须拥有姓名,从舒尔哈齐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最最后,老赵,啥时候再出来过过戏瘾,也让我们过过看你戏的瘾吧……不说了,继续看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