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以借鉴的社交小手段
关于一点点社交戏法和感受,算是对这部电影开的小小脑洞吧,看客笑过就好
两点,第一点是道婕在跟欧文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说这个名字源于研究狄更斯的妈妈,谈到自己父亲的时候只说他没什么好谈的,平淡的对话,加上友好的态度和美丽的外表,也同时让欧文对这位来自书香门第的姑娘好感度噌噌的上升
第二点,第一次午夜集会,欧文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在他对唯一剩下来的道婕说出自己对道婕周围这帮富二代朋友的看法时,道婕第一次生气,并对欧文说这帮人是自己的朋友,人傻钱多的富二代居然让道婕如此珍视,看的通透的欧文自然会以为她与早熟的外表严重不符,不过是个傻姑娘,从而对其怀有愧疚感,并产生信任
那么道婕真的把这些人当做自己的朋友吗?电影中给过两个特写的清洁工居然是道婕的父亲,从而就可以看出她和朋友们的身份差距了,这也就垫定了她与朋友们的关系也只有或是只可能是利用而已
前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道婕使出的社交戏法已经轻易的俘获了欧文的信任,所以并不能单纯的说欧文善良,毕竟这是一个早熟的女孩,早熟的女孩是沾着毒汁的花朵,是伊甸园里开的最盛的那几朵,但千万不要接近她们,稍有不慎,毒汁就会腐坏你的手,隐藏的刺会穿过你的心脏,成了替罪羊也只能怪欧文段数不够,又自作聪明碰了这朵带刺的花吧。
2 ) 这片子真正让人不寒而栗
真正的恐惧是源于心底的。
如果大家都在说谎,最后谁都没办法相信谁,真正的狼躲在暗处,受害者和替罪羊都只能吃哑巴亏。假话说多了,会成真,更可怕的是能利用人性的假戏真做,借刀杀人。
什么时候谎话越说越真?什么时候一群好朋友彼此开始不信任?什么时候恶作剧变得越来越过分?
一个人说谎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都在说谎,三人成虎,最后连他们自己都相信了。而有心人可以利用这一点达成自己的目的。
人都会被利用,日常言行会暴露你的内心,人活在世界上总会留下痕迹,防人之心不可无。
想到自己的单纯生活,未必没有被人盯上并且观察利用的可能,我觉得很可怕。人心本来不单纯,能够洞察人心的人,就掌控了操纵他人的诀窍。他们或许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让人疲惫,但被盯上的人想要处处防备,却会精疲力竭。
2015.8.4
3 ) 索命八步(观影后看较佳)
看完影片结尾,我突然想起了《迷失》第二季中的某集,讲Sawyer为了报复Jack,和Charlie配合完成的一系列“夺枪”行动。最后Charlie惊叹地问Sawyer,“你怎么能想出来这种周密的计划?”
这也是我看完本片我特别想问Dodger的问题。
了解象棋的人都知道,高手和普通选手的区别就是:能预判对手几步。也就是能看几步棋。谁能看得越多,谁考虑得就更周密,胜算就越大。这也是在象棋方面,计算机几乎可以所向无敌的原因。
本片无论是从对白上,还是镜头上,都包含“象棋”的隐喻,也可看成对整部影片的某种贯穿。
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我很想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拙见:女主角到底是看了哪几步棋,才最终走向最后的胜利的?
换句话说,就是哪些部分是Dodger预见到到,算到的,而哪些不是。
其中的不严谨和遗漏之处,还望大家指正与补充。
可能有人会觉得,女主角对朋友们非常了解并且对男主角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因此她可以把所有的人事尽皆掌握。
也是因为这种想法,有些影迷会觉得:这部影片有点儿太刻意了,真实生活不可能那么周密,差一点儿都成功不了。
但客观来讲,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掌握所有人的思想行动,那是编剧的工作,而非女主角能力所及。
于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解释:Dodger的目的并非“借刀杀人”而是“栽赃陷害”。只是想嫁祸给Rich而已,通过引导Owen找到那把枪来实现。
这一点,我觉得从内容来讲是很难反驳的,而且也比较有说服力,毕竟这是一种相对可行的布局方法。至于最后Rich死了,应该是一个女主角因为“见机行事”而得到的超乎预期的结果。
但是,这仅仅是从内容上难以反驳。
让我们站在编剧的角度,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种可能性。
最后结局非常精彩地翻转了两次,尤其是最后一层翻转,直接把这部影片和《心理游戏》区分开来,也是影片最精华的部分。
那么这个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很明显是想通过男主角之口说出最终的“真相”,让观众过足“颠覆”的瘾,而非还想隐瞒些什么,让观众回家查“维基百科”的解析来将本片誉为神作云云。
导演并不像搞得像《穆赫兰道》那么复杂。
因此,Owen最后说的一定都是编剧真正的创作意图。
男主角自己承认,Dodger知道他一定会开枪杀死Rich,所以这应该是真实的创作意图。
所以从编剧的意图来讲:这就是Dodger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借刀杀人”,而不是“栽赃陷害”。
事实上,如果是后者,其实也不用弄得那么麻烦。况且如果Rich找律师辩护的话,不一定就必然会被起诉,因为存在栽赃的这种可能性。而经常进出Rich办公室兼死者贝基的“情敌”的Dodger一定会被怀疑。
因此,Dodger为了找到一个“不会说话的替罪羊”,最终的目的一定还是除Rich而后快。
因此她开始下一盘大大的棋,一个“高手”而非“上帝”就可以做到的布局。
Owen是她的第一个棋子。
之前其他的影评已经分析得很细致了,大概就是女主角应该对Owen的性格非常了解,并特意让Tom带他去教堂玩游戏。
而且,选择了Owen做wolf。
而最后聪明而自信的Owen赢得了钱,却也因此“得罪”了其他的伙伴。并且对这个“说谎”游戏和Dodger本人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这是第一步棋。
之后,Dodger提议去玩一个全校范围的游戏,并和其他人一起设定了谣言的具体内容。
然后接连给Owen发恐吓短信,目的是促进他采取可以预见的行动。
这是第二步和第三步。
这期间,其他人已经想出了一些“吓唬”其他人的方法,但是这些Dodger并不需要知道。其中包括图书馆被人跟踪,舌环,放刀到书包里等,这些都是其他人玩的点子,并不影响整个行动。
之后,女主要做的是想方设法让男主角爱上自己,好让最后男主角在得知自己被凶手杀死时,有勇气扣动扳机,杀死Rich。男主角果然坠入爱河。
这是第四步。
第五部棋,Dodger把那把杀死贝基的枪偷偷放到Rich的抽屉里。她后来说她是与Rich告别的,其实没有撒谎,因为她知道,Rich就要死了。
关于男主角正好碰到kiss这件事,Dodger并不需要控制,也很难控制。毕竟在那之前,男主角又是找书包,又是打电话,又是问路,时间并不容易控制,她并没有把握正好让男主角看到。
而且也正是因为男主角看到了很多Dodger意料之外的东西,最后男主角才能在结尾通过Dodger的一句话就能明白整个“布局”,这肯定是Dodger没想到的。
之所以说,Dodger不需要控制和Rich亲热被看到这些事,是因为她最需要控制的是那个满月之夜。他只要满月那晚,Owen因为找自己而出现在Rich的办公室就可以了。
而对于默西在车后边攻击Owen这件事,刘易斯和瑞吉娜是知道的,这从他们告诉Owen之后那个相顾一笑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他们之前听说Tom要吓Owen一跳,想到要是告诉男主角Tom车子在那里的话,他就一定会过去的。
事情的结果是,默西被禁闭了。
在收到了Owen那个要在教堂开会的信息后,Dodger走了她的第六步棋。
与除Owen,默西和刘易斯(因为他们是情侣)之外的几个人商定:由于默西和Owen给大家带来了麻烦,大家要吓一吓他们。
除了Dodger以外,所有人都觉得是个游戏,但是Dodger在同时施行她的另一套杀“Rich”的计划。
以上是第六步。
又由于Owen与刘易斯是被蒙在鼓里的,因此刘易斯给默西打电话都不是事先安排的。他们的计划是:Tom与瑞吉娜让Owen发现兰道夫死在教堂里,然后Owen就会去女生宿舍找Dodger英雄救美。
在Owen说出Dodger与Rich有一腿后,Tom与瑞吉娜的反应都是真的,因为这是不在计划之内的。
由于半路杀出个刘易斯,格雷厄姆只好临时发挥,收买了刘易斯,这样变成了所有人来骗Owen一个。
接下来是Dodger的第七步棋。
在Owen找刘易斯的时候,楼下传出了一个女生的尖叫。这个声音应该是Dodger的,目的是引Owen下来。Dodger之前应该是与Tom、瑞吉娜商量好了开车来宿舍接她。当时Owen听到了一个关车门的声音,应该就是Dodger上车的声音。
看到Owen跑下来之后,车子就正好开走,以便让Owen看到Rich的车,上楼去求助。
而此时Tom的车并没开远,因为Tom和Dodger还要表演后面Dodger“被杀”的好戏。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Dodger估计Tom到了Rich的办公室后,就给Rich打了个电话,让他去办公室。然后再给Tom打电话,让他找到枪,并向他道歉来获得同情。而窗户什么的自然是事先都开好的,为的是让Owen看到自己被Tom扮演的Wolf追杀。
至此,八步棋,完成了所有布局。
静等最后的一声枪响。
4 ) 请把善良,付给对的人
【本影评第一句就剧透了全部情节,介意的请点右上角叉叉~】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学生(女主)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结果老师却移情别恋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于是女主就把那个女人杀了,然后设置了一系列的陷阱一步步的借自己朋友的手杀了自己爱的老师,并且还让那个老师成了杀女人的凶手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反复的出现曾看到过的一句话: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不善良。但是现在我想说:不要轻易的付出你的善良。电影里,那么善良的男主,最后却落得锒铛入狱的境地。整个过程中,只要他心狠一点,自私一点,也许女主的计谋都不会得逞。
如果说,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弱点,而只要有弱点,就可以加以利用的话,那么,善良,无疑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因为它太容易的就被利用了。正如女主所说的:“你有一个很大的弱点,你是一个好人……”正是由于男主过于善良和简单,才让女主可以一步步顺利的完成计划。
第一次见面,男主就掉进了女主设置的陷阱里。在男孩到来之前,女主就已经调查过他并了解了他的性格,正如女主所说,“这个学校很小,谣言总是传得很快”,所以什么时候会来一个转学生,这个转学生为什么要转学,应该早就传到女主那里去了。(这也为后来游戏的进行埋下了伏笔。)此外在他们后来聊天的时候男主告诉女主他为什么要转学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替别人顶罪时,女主平静的说“我不惊讶”也可以看得出来,女主很了解男主,不管是男主的个性还是经历。于是女主假装偶遇男主,他们并肩坐在台阶上,在那么温馨的场景里,女主微笑着告诉他: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但是显然男主不相信。当女主因为逃避全校的会议而即将关禁闭时,男主挺身而出,帮她解了围。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了解男主的个性:容易相信别人,善良没有心机,单纯得甚至有一点幼稚。
接下来,女主开始把男主往她的计划里带。而为什么要选男方做替罪羊,女主给出了答案:“你是个好人,这让别人可以预测你的行动。”计划的第一步是散播谣言,第二步是让身边所有的朋友都配合她,让男主相信谣言变成真的,同时让她的朋友们以为仅仅是个游戏。最后,她如愿达成了目的,男主杀了女主真正想杀的人,而之前女主杀死的那个女孩,凶手成了死去的老师。一箭双雕啊。而与女主的步步为营相对应的是男主的步步沦陷。在教堂里,看到其中一个同伴的尸体后,其它的同伴都想要马上离开,但是这时男主却开始惦记女主担心女主的安危,执意要去找女主,后来在进到房子里后,男主又急于去解救他人,以至于造成最后的悲剧。其实,这时如果男主自私一点,和他的同伴一起离开,也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但是,女主显然很了解男主,知道男主一定会去找她。这从男主为什么要转学就看得出来。之前男主和教导主任的女儿约会,那个女孩子偷藏毒品被发现,男主为了替那个女孩顶罪而被迫转学。这件事情被别人知道,其实是有二个后果:第一是对方觉得你这个人人品很好值得交往,第二则是觉得你太善良太笨可以被利用。所以如果贸然的付出善良,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莫名奇妙的成为了别人的替罪羊。
与人交往,留个心眼总是好的。不要轻易向别人展示你的善良,这世上总有些人把善良当成好欺负或者愚蠢的代名词。男主一直到最后,都还相信女主只是想玩一个游戏而并不是真的想利用他,这也足以证明女主的眼光确实很不错。是啊,你这么好骗这么傻,不选你做替死鬼还选谁呢?
影片最后,女主轻轻的告诉终于脑袋开窍猜出真相的男主:“你觉得谁会相信你呢?”对周围人的人性的深刻了解,让她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唯一的大赢家。
善良是好的,但是轻易的付出善良,太容易相信别人,如果对方也是个好人,那么算你走运。如果对方居心不良,那就很容易被人利用了。所以说,付出善良,也要找对人。而到底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付出善良,估计这是个随机概率问题吧。
“I'm not surprised. You may not have a tell, but you do have a weakness. You are a good guy, makes you predictable. "
——By Megan
5 ) 豺狼计划
借用magasa的概念,近十年来,“高智商”类型的电影悄然兴起。在豆瓣这样的网站,每一部“高智商”电影的页面上,是成千上万条热情影迷关于电影剧情的分析与诠释。这其中的很多讨论,尽管都将剧情作为推论的基础,却远远谈不上忠实于原著。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逻辑前提,一个推论常常由电影中某个镜头的某个微小物件始,却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终,其结果是为电影本身蒙上了更大的迷雾。我认为,这样的诠释,作为一种智力游戏,自有其存在价值;然而若想避免误读和过渡诠释对电影本身含义的消解,这样的智力体操还是该放到理解电影本身之后为宜。因为,一部“高智商”电影所提供的信息始终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无视电影本身的剧情规则,同时也无视奥卡姆剃刀准则,任意构筑水平面之下的冰山,则从理论上讲可以对一部“高智商”电影提出无限种自洽(仅仅是没有逻辑矛盾而已)的诠释体系。
而其实,着重剧情的电影是有游戏规则可循的。这种规则,表面上看是类型片的剧情俗套,实则具有某种必然性。因为为观众所熟知、接受且可以从中获得观影愉悦的,是经长期积累而来,从角色性格、言谈、行为到剧情走向的一整套逻辑前提。比如我们很难想象,《黄金三镖客》中沉默冷酷却身手非凡的伊斯特伍德,会在整部电影的铺垫和烘托之后,却在最后决战时因枪法拙劣而命丧黄泉——破坏了规则,也就破坏了观影乐趣。然而,这种逻辑并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一个缺乏才华的导演,并非简单的躺在剧情逻辑中不思进取,他更多地是无法挣脱而动弹不得;而一个有才华的导演,他可以选择遵守规则,在观众感知到情节走向的前提下仍然拍得扣人心弦:他也可以破坏规则,令观众意外却信服。无论哪种选择,电影本身都是完整的,观影乐趣得到保留甚至提升。
《豺狼计划》并不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电影,相信大多数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都会对剧情主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管如此,关于电影的反转结局,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完全不同的诠释思路。本片的精彩之处,在于欣赏导演如何在破坏规则与遵守规则之间游刃有余,而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以导演游走于其间的规则为依据,进而得到忠于电影本体的,唯一的剧情路线图。
电影的第一个桥段,是一桩阴森的凶杀现场,那么解释这桩凶杀案的前因后果,就成了电影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如果这桩凶杀真的只是诱发学生们杀人游戏的一个话头,则导演大可不必展现现场实录,仅仅借用学生或者新闻媒体的转述即可达到目的。可导演没有这么做,他甚至还“慷慨”地主动跳出来,在前半个小时就孤零零地给出一组罪犯看完邮件备枪的镜头——这简直就是直接在说:杀人游戏是真会出人命的哦!紧接着的第二个桥段,是男主角经由美丽却空旷无人的公路,来到一座庄园般的学校。这座学校似乎是与世隔绝的,因此就像侦探小说无数次告诉过我们的那样,凶手必定藏匿其中。在礼堂前,男女主角相遇了,机智的对白,预示着情愫的暗生。至此,导演已经干净利落地搭建起了剧情框架:一场随时有可能弄假成真的游戏,封闭的环境让危险气氛无法消弭。导演为观众建立了两个期待:一,凶手是存在的,所以学生们的幻想会一点点落到实处,而杀人者一定要受到惩罚;二,鉴于本片并不走青春伤感路线,我们还可以大胆推断,这对帅哥美女是一定会走到一起的。导演会如何满足观众的期许呢?
这个狡猾的家伙为自己留了后路,他通过男主角质问我们:在一所高中里,有什么是真的呢?于是,他将这部电影变成了导演与观众的角力,他不断地制造杀机,要求观众时刻不能懈怠,在每一次情节转折时作出判断:这究竟是凶杀还是游戏?男主角刚代表观众怀疑IM信息是室友的恶作剧,室友就立刻出现在他面前,这样完美的不在场证据,若不是导演暗中相助,女主角再怎么机关算尽,也不能有十足把握啊!可是观众仍然乐于受骗。在这场信息不对等的智力较量里,导演执黑先行,只要他足够聪明,观众就是永远的输家。
有了这条后路,导演进可攻退可守。我想他一定是得意满满的,在学生们虚构死法时,他竟然直接剪辑了几个学生的受害镜头!很快,第一桩“凶案”出现了,花心男失踪了。True or faulse?导演在一旁很热心地聒噪着:如果为假,他可是放弃了泡上超级正妹的机会哦!可倔强如我的观众仍然认定,这是真的,因为一定会发生什么(那当然,只是不如你想像的那样罢了)——周围所有人那种充满表演性质的“如果认真,你就输了”的派头,岂非和《罗斯玛丽的婴儿》、《热血警探》以及所有类似的电影一样么?好吧,我们姑且看下去。导演却话锋一转,开始八卦女主角和老师的奸情。老师的嫌疑指数上升(因为他变坏了),男主角却被彻底孤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出现了。这种被孤立的结果,必然是将被孤立的人推向更坏的境地。几场假戏真做的追杀,明面上消除了所有的危机,却在暗地里加重了男主角的疑虑——男主角就是杯具的观众啊!这种疑虑,很快就被书包里的匕首点燃了。男主角试图化解退学危机,更为了化解暗藏的焦虑,所有人被再次召集起来,可在剧情被推向最后高潮时,游戏这个干扰项却依然如影随形。真假莫辨。
学生们按预定死法一个个死去,男主角发现了关键道具——手枪,而就在此时,手枪的主人出现了,尽管他声称他只是来打酱油的。他来干什么?!不得不开的一枪,可这一枪开下去,电影就平庸了,观众可不想这样,导演更不愿意这样。因此死人们又一个个站了起来,喊道:Surprise!的确够惊奇,比《魔术师》强多了,有多少观众在这个时候投降了呢?可是仍然不对,因为“坏人”是被误杀的,这不算是惩罚,难道这部电影想讨论校园枪支问题,或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么?导演已经将这道是非判断题玩得很炫了,他可不介意,也有能力再玩一次。于是,女主角一句简单的忏悔,就再次逆转了结局——这样老师总算是死得其所了。
在最后的最后,导演似乎违反了他建立的所有规则,却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期许。他为什么敢这么做,而且做得如此成功呢?因为随着剧情发展,他已经悄然改变了观众的期许——在足够聪明这一点上,还有多少观众不满足呢?如果我们认为,男女主角已经分别成为观众和导演的化身,那么在此时,观众不是正爱着导演,并愿意原谅他的一切么?
6 ) 不要忘了身后的黄雀
其实这部电影有点像两三年前我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恐怖愚人节》,都是很给力的游戏,只是为了耍一个人,最后酿成了悲剧,而这个悲剧其实是人为的。
不过说到结局,还是恐怖愚人节更给力。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结局,是死掉的女主的弟弟设的局,本来女主的死亡只是一个意外。只不过,在最后的镜头里,她弟弟开着车,慢慢地镜头移到他的嘴,嘴角慢慢勾起……那一幕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所感受所知道的一切,是不是某人设的局?是不是被计划的?
谁玩的过谁呢。
7 ) 《狼来了》情节分析
看美国电影《狼来了》(Cry Wolf)。很多年前看过一次。当时翻译为《狼来了》,既准确又好听。现在翻译成《豺狼计划》,很不好。
影片序曲,晚上树林里,一个姑娘被追杀。正剧开始,朱利安·莫里斯(Julian Morris)饰演的俊美男孩欧文·马修斯(Owen Matthews)转学来到西湖预备学院(Westlake Preparatory Academy)。
成熟有魅力的女生道婕·艾伦(Dodger Allen),由林迪·布斯(Lindy Booth)扮演,邀请欧文到礼拜堂参加叫狼来了的游戏。黑手党(Mafia)是一种游戏,后来发展成狼人(Werewolf)。在电影中,这个游戏叫狼来了。欧文首次参与游戏便获胜。
道婕提议将游戏升级,扩大到整个校园。欧文和道婕一起筹划,结合被害女孩,设计出一个“狼”。有人以狼的名义给欧文发信息。欧文的舍友汤姆·乔丹(Tom Jordan)宿舍的东西被砸了,他怀疑是欧文干的。欧文发现道婕与新闻学教师瑞奇·沃克(Rich Walker)有私情。有人把刀塞到欧文的书包。在课堂上,刀掉了出来,把大家吓坏了。
在万圣节舞会前,欧文对道婕说,不参与游戏了。他先后在食堂和汽车内遭到狼人的袭击。在汽车内袭击他的是默西迪丝(Mercedes),险些被警察射杀。学校决定这些人不准离校。
欧文召集大家到礼拜堂,要结束这场游戏。这时,消息传来狼人正袭击默西迪丝,她的男友前去营救。在礼拜堂,大家发现了失踪几天的男生的尸体。欧文去女生宿舍找道婕,目睹默西迪丝的男友被狼人杀死。
欧文看到瑞奇的车,到办公室找他。道婕打来电话,要欧文从抽屉里找车钥匙,欧文发现了一把手枪。欧文看到道婕被狼人追杀,听到了惨叫。瑞奇回来,抢夺手枪,被打死。这时,道婕、汤姆等人出现,原来没有一个学生死,他们在跟欧文开玩笑。
欧文被逮捕。警察查实瑞奇与那个姑娘有不当关系,杀死了她,欧文是正当防卫,将被释放。道婕过来慰问欧文,说她不知道瑞奇与那个姑娘的关系(瑞奇告诉欧文她知道)。于是,欧文明白了,这一些都是道婕的阴谋。她为了报复杀死了那个姑娘,并策划让欧文上当,杀死了瑞奇。
这个片子貌似逻辑很成功,实际上有非常大的漏洞。道婕与瑞奇有不当关系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爱、贪财,还是为了成绩?她为什么一定要杀死那个姑娘和瑞奇?她将二人的关系公开,将会让瑞奇声名扫地。
汤姆等人为何要这样对待欧文?汤姆是道婕最重要的帮手。他是欧文的舍友,跟欧文整体关系还算可以。欧文赢了游戏,他有些不爽,但是他弄坏了欧文的闹钟,在欧文书包里放了一把刀,已经很过分了。他怀疑欧文砸了他的东西,扮狼人拿刀袭击欧文,涉嫌犯罪。后来他说,如果知道不是欧文砸的,就不会袭击他了。那么,他有何理由继续配合道婕恶搞欧文?
如果欧文将道婕的一切说出来,怎么可能没人相信?一般的观众都会相信,为何片子中的人不相信?汤姆等人不觉得自己被利用了吗?杀人那个夜晚,多起追杀、惨叫,居然没人出来制止。女生宿舍楼没有管理员吗?校园没有保安吗?要说没人,道婕的爹、那个管理员老头晃来晃去干什么?说凶手是道婕的爹的,说欧文太善良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故事的基本逻辑不对。(西月《高山西月网》2023年1月2日)
8 ) 早熟的女人真可怕
标题剧透。珍爱生命,远离早熟女。
现在回想起来,造成最后结局其实并不意外。在价值观念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过早的接触成人的世界而无法自控就有可能产生极端的行为。有印象的镜头有两个:1.男主说和这些富二代混在一起怎么怎么,女主立马跳起来说他们是我的朋友。由此可见此人的价值观。2.结尾处有两次反转。我更关注的是第一处:埋了很长时间伏笔的环卫工人居然是女主的爸爸。一下子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总之一句话,女孩要富养就对了。
吐槽:女主第一次亮相我以为是个年龄不小的大姐,后来才知道这是高中...于是查了查资料,拍片那会儿女主已经26了.学岛国穿学生装扮嫩怎么看怎么变扭...
PS:05年的Sam嫩爆了。算时间那时还没开拍supernatural吧。
女王太帅了。。。
导演叙事技巧太笨,剧情构思巧妙,男主角奇帅无比!
他们班上第一排的那个女生Laura长得实在太漂亮了。。。
还比较能自圆其说的青春偶像杀戮片,无辜的bon jovi啊bon jovi
1.Avoid suspicion 避免被猜忌2.Manipulate your friends 利用你的朋友 3.Eliminate your enemies 除去你的敌人.......... Honestly,Oven,even that were true..who would believe you?好吧,欧文,即使这些都是真的.......谁会相信你?
看之前没翻看卡司,结果…汗,小J(好吧,这个不算什么意外),Bon Jovi…=___=呃。“避免怀疑,操纵朋友,消灭敌人”,这个说法有点意思。
这个逆转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很高兴没有以血浆作为卖点,很可惜没有以露肉作为卖点,这是部很正经的的惊悚片
精彩的电影 最糟糕的就是海报了!
“你很聪明,但是你没有你想的那么聪明。”
连环布局.杀人游戏.高智能犯罪.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的绝佳演绎!
一个杀手的表演,没有对手的舞台。近乎于0智商的伪高智商,没有半点高质量的智斗情节。血腥算不上,惊悚不够格。请君入瓮的剧情,能把观众的智商都降到负值,我只能说:“要看斗智,血腥,惊悚的,还是绕道吧”。看了1小时,后悔了24小时。最后我真诚的向上帝祷告:愿主宽恕这部电影的弱智,阿门。
还算聪明的自作聪明
40分钟猜出合伙耍他,70分钟猜出女主是凶手,没猜出女主给自己划的记号。
其实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早早看出结局
结尾真是烂爆了。。。这哪里是意外结局。。。美国人的智商也就玩玩狼吃羊吧。。。给他们杀人游戏和三国杀都得哭吧。。。二星半。。。
其实海报剧透了,唉.......
父子关系 师生关系 这是一部伦理片 嗯 要不就校园惊悚 非要说是悬疑推理笑话可大了
oops!
真假难辨的“狼来了”游戏,结尾的3个逆转还是很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