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stay cool ~
在航班中喝着香槟,吃着冷餐我点开了这部一看名字就很应景的片子。
故事里的三位女主在当了妈妈后生活状态的巨大变化让人很有共鸣。 看到她们在育儿团里的那种无聊表情,我感觉自己的初当妈妈的心情被表达了出来。 其它新生父母对孩子的细心甚至小题大做让人莞尔。 一开始我觉得这电影不错,表达了我们年轻妈妈对失去自我的不适应, 但看到后面,我觉得德国这几位的自我也太强大了,尤其是导演女士,她那种莫名的慌乱让我像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但同时也觉得可笑甚至可悲。
她是太爱自己了, 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话:先创造自我,然后达到无我。 也许我在慢慢修炼无我了。
这里的三对夫妻,她们的父母自始自终都没有出现过, ”救火队“的缺失也让她们的生活没有了喘息的机会。
拿着吸奶器淡定的吸着奶,身边的男士很绅士亦淡定的问:孩子多大了? ” 2个月了?“
多大的事啊, 不就多个娃嘛?放慢自己的节奏, 该干嘛干嘛,顺其自然就OK了~
stay in my own timezone~stay cool ~XF
2017-4-29
再现《婚姻生活》
迷失于爱情和家庭的时候,看看这个。
生孩子前→生孩子后。希望永远可以做一个很酷的人!
这片儿酷毙了!!!加一星拉分!每个人想法意识不同,表达也不会一致。很多痛苦并不是在“作”。就像你们会“嘲讽”抑郁症一样。我理解这一切。谢谢零崎,爱你(掩面)。
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作,但是在那里作的成本比较可负担。
飞机上看的 喜欢
We used to be cool. 可控的生活是舒适的,孩子往往不可控,且随着时间永远在变化,如果是亲生的话,不免会有很多的精力用于他们,那生活必然会变得不可控。电影里的变量似乎已经脱离了物质,但依然艰难。自私如我,胆怯如我。20190119
想要同时拥有自由和爱,总是很难
产后抑郁也不能瞎搞啊…人物倒是很鲜明,就是剧情很白瞎
不能很懂偷情的定义,睡了之后互相保守秘密是基本原则吧,刚睡完第二天你转头就告诉你老婆把我卖了,简直渣上加渣啊!最后呼唤全社会关注产后抑郁症。
观感挺差的,故事非常的不流畅,不管是语言还是画面都十分的隐晦,加上语言的不通稍不留神就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甚至对三个丈夫发生了脸盲,没办法分清谁是谁的老公,看完以后更是一脸懵逼。拍电影的女主真的是非常自私了,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很自私,但是这位尤甚。总体就觉得,乱七八糟的
简直酷毙。三对城市雅痞即将为人父母,不安之中努力保持着优雅、迷人、有趣和坦率。影片诙谐又严肃地把玩着嬉皮士的陈词滥调并暴露了旧的自我形象与新式中产阶级之间的沟壑。三位态度各异的女性:担心做母亲会失去自我的导演,对孩子完美主义的精致女,痛恨小孩的哥特。继续拍电影还是改行修自行车呢?
为什么会是喜剧?为什么机上电影中文简介用的居然是一条豆瓣点评?为什么小朋友不穿尿布就会放飞自我?
bottom line is people are all pretty well educated and well composed …
是否生养小孩,是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利,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抉择。我们曾经很酷,我们随遇而安。我们的孩子出生了,现在呢,酷得起来吗?电影呈现了三种答案,现实中无数新手父母的迥异故事告诉我们,酷不酷,你可以自己定义。电影在黑白与彩色光影中游走,新瓶装旧酒,不只有过去热议话题的倒影,还有创作者自己的设计、洞察与沉思。就像导演所期望的那样,这的确是“有趣又悲伤”的电影。
顶多是本装作轻喜剧式艺术电影的精装育儿版《闺蜜》。打着女性主义旗号实则非常平庸没有立场,把生孩子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一个个都强行描绘成矫情事逼也是够生硬的了。
什么鬼
节奏怪怪的
喜欢。关于为人父母的多重可能。
芥川龙之介说“亲子关系一建立,便开始了人生悲剧的第一章。” 基耶也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永远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