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是谁,会是谁?
支离破碎的,真好。
这是我除了《奋斗》之外一部基本一气儿追完的国产剧,《奋斗》就不说了,太戏剧也太喜剧,而且太意淫。敏儿推荐这部的时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再叮嘱一定要看,他很少如此强烈,于是就看吧。
我说过,我们总是会在文学作品或者电影电视中寻找一切能够对号入座的机会,然后寄望能在那些浓缩的人生版本中寻找到今后道路的可能样子。它们表现得越接近,你就会越期待能偷窥到命里注定的一丝丝玄机,得到一点点提示。
所以看过开头之后,我就被抓住了,记得那天我就一度想把签名改成:赵家乐,你他妈的就是一赵家乐!
因为很像,真的像。
接下来人物所面对的诱惑和选择,做出的决定和促成的错误和伤害,都会使我不停地问:我会这样么?我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给那些我最不愿失去最挚爱的人们带来不可挽回永生不能磨灭的伤害?我有没有幸能碰到这样的人?
故事按照时间推移不断地发展着,慢慢地,我发现,原来我与之相像的不止赵家乐,还有袁浩东,甚至郭洋港。我想,我一定也会被现实推移着忘却了原来最真实的样子,身边的人一定也是。在心里底线被不停冲击的自我保护状态下会做出种种价值衡量上的数学错误,以致于倔强而显得懦弱,怀念而显得仇恨,深爱而显得远离。
这是一个饱含命运隐喻的描述,一段关于时间的记叙,我在外面亲眼目睹他们的变化,循序渐进地抑或是突然地。也时而牵扯自己进到里面,问自己是谁。众人的故事,总会有无辜的牺牲者,好在,一切都支离破碎后,都回归了平静,回归了最初的样子。也许,等我们人老了,心老了,也都会如此。
2 ) 可谓刻骨铭心的电视剧
血色浪漫之后,我唯一一部一集不差的看完的连戏剧。血色浪漫之于我,是一部浪漫的人生史实,是一本告诉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的书;年代则是一部当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告诉我怎样去生存。
几天来,一直生活在剧情当中,写论文时、吃饭时、走路时,甚至于同学说话时,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剧中告诉我们的事实。整部下来,灰暗、阴郁、压抑充斥着整个画面,影响着我每时每刻的心情;剧中多次感动的眼眶湿润;在最后,最后那一集,泪水终于从眼窝留了出来,嘴角开始抽动,好剧!
开场,便是三人畅饮、团聚的场面,然后创业,创着不知道干什么的业。他们除了梦想之外一无所有,梦想的光辉掩盖了现实的艰辛。吃泡面的日子,从家里偷东西,在街上偷煤球,还有瞒着紫云,这一切对我是那样的熟悉。当时,应该是幸福的艰苦,有朋友在身边,永远是幸福的。浩东,是一个胸中有大志,并且有能力成就自己志向的人。虽然有两个亲如兄弟的朋友,但是他内心中,对自我和朋友的界线绝对的清楚地,从一开始就是。所以,他自己去火车站扛包,带大家到餐馆端盘子。他没有沉溺于友情。相比之下,家乐则沉溺其中,看不到现实的艰辛,没有其他的志向,仅仅是想兄弟们在一起干一番事业,更侧重兄弟们在一起。而洋港,如他所说,他是脚踏实地的理想家,但我感觉他的脚有点陂,而且离地面还是有点距离。他有自己的志向——主编,但是他没有能力,缺乏魄力。当然,他并没有沉溺于友情当中,反而对现实的压迫感受的更深刻或者是太易于屈从于现实。这就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开始。
当看了这样的开始,我心中琢磨着,我真的是没有想清楚创业的艰辛,是一个十足的悬在半空的理想家。我经历过剧情里的一些艰辛,在建筑工地上做过小工,混凝土板子就在我耳边划过落地,命差一点不在了,手指上全部烂了,叫沙眼,顺着脚手架从下到几十米深的池子里,生命就在那样的细棍子上负重挪动。但是,我那些完完全全就是为了体验生活,没有生存的压力,仅仅是为了体验一种艰辛。或许不能同他们的心境相比。但是,一点我清楚,只要身边有朋友,干什么也不怕,也不算累,我当时正是如此。
浩东,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魄力,主要是魄力,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自视自己,我不敢,即使把我逼急了我也做不出来。他那个时候的状态,命对他来说,就是提在手上的,天地不怕。可能,当我想起出了什么是命,人生是什么的时候,也可以提着头做事了。
在这个过程中,紫云我真是太喜欢了。如网友留言所言,假如能有这样的一个女人爱自己,在自己身边,死亦足矣(我想,此生足矣好些,不能死啊,死了享受不了)。第一次来北京看他们时,面对他们取得所谓成绩,她是微笑着说“挺好的,好啊”之类的字眼,没有欢呼雀跃,可见她想要的是什么。第二次来,浩东在巷子里被人抓到偷煤球,她淡淡的出现……面对之前想不到的艰辛,她给大家先包了一顿饺子,不是追问或者斥责。后面的日子,她成了三个那人的后盾,养着他们,没有怨言。为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质问自己。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和三个人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他们的事情便是自己的事情,是那种捆绑的,已经完全的模糊了自己和他们的界限。而我们多数人,做些朋友的事情,叫做:为朋友做事,帮朋友做事,如此之观念!紫云,总是有着一股忧伤。如袁浩东。
那段时间洋港回家了,回济南了。当他不停地拷问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时,他辞职北上了。
有人说这部连续剧太假,灾难太多。其实很多连续剧都是如此。每个人物本身都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复合体,他们必须具有典型性。为了展示他们的典型性,只有在他们身上多施加一些压力,多发生一些事情,才能绽裂出内心的事情,否则一般老百姓的日子,我们谁也不会去看。
一次打架,将浩东的20w全部贴了进去。很多连续剧会做这样的处理:浩东一如既往的努力,三人的友情更深一层。但是年代不同,真实便在于此。试问,20万没有暖热,就从手边飞走,还是飞到自己憎恨的人手中,有谁能够承受。浩东每天都在看武侠,他想让自己不去想这件事,想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一下,去堕落一下。我想我们大学生都能理解这种感觉的。除夕夜,在紫云的召唤下,他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堕落,开始了新的生活,写东西。我想,此时此刻,他心中对钱的欲望肯定更上一层,并且多了仇恨,不知道对谁的仇恨。
对于紫云来说,这段时间应该是她最幸福的。浩东每天在书房写东西,她上班回来,有做好的饭菜,这样的生活也是她最想要的。但袁浩东认为,他可以给紫云更多,能够让她更幸福,虽然他还在安静的写作。
转机来了,杂志社可以承包了,他们三个走到了一起,开始忙碌了。袁浩东在这里,展现了自己狼性的雏形,他胆子大,敢干,有才华。在中国有黑社会这期,他对所有的编辑放话:我们一晚上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你们放假。当杂志成功时,他打断洋港的套话,直接说:你们也看到了,这期杂志的成功,你们付出了多少你们每一个人都清楚。这本杂志,不仅仅是我们三个人的,它更是大家的。下一个画面是一个编辑在点头。家乐接话接的也很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们成功的在杂志社树立了威信。
在杂志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洋港是一个怎样的理想家,一个没有太大能力,空有一股志向,并且执拗于自己的目标。浩东在这里多次时空,在这段时间,因为压力大,因为自己的目标,他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袁浩东了。整个人处于疯狂的状态,过度的自信导致他不想和两个兄弟沟通太多。事情在继续发展。
袁浩东的疯狂、紫云的怨恨葬送了自己的孩子,杂志社停刊了。其实,紫云当时是被爱情冲昏了头,她为的是惩罚袁浩东。在后来,她也后悔了。
忘了洋港了。他经过努力,虽然对玉芬的爱也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玉芬的伟大在于,放弃了自己的咖啡馆和这个浪漫主义者走到了一起。其实玉芬争咖啡馆是我们常人在现实中都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是应该的,但为了自己的爱情,她放弃了。
家乐的老爸下海了,浩东有了机会,他努力地工作,并且还保持着和中远地产老板的联系。先谈谈那个老板吧。刚出现时,我以为他将会是袁浩东生命中的一个福星。慈眉善目的,说话挺中肯的,还喜欢收集紫砂壶。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导致了故事最大悲剧的出现。人呐,确实是多面性的。杀人犯可以喜欢国学,也会给乞丐施舍。
家乐老爹被气死了。浩东因为自己的自信以至长大,众叛亲离。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兄弟、妻子,从自己口中说出我是告密者这句话。更愿意和赵叔说。其实紫云这个时候的表现,正如她后来说的,不应该把浩东往外推的。他们的离婚把这种僵持的氛围划伤了一个分号。其实,500W对真的是可以击溃人的底线的数目。当自己每天梦想的生活能否实现仅仅决定于自己的嘴唇一开一合时,谁又能坚守那份情谊。洋港不会,家乐可能会,袁浩东绝对不会。他已经变的像狼了。
事情一步步恶化着,结局到了。
在那个十几年前的四合院,他们在院子里放着鞭炮,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多了岁月的痕迹,心中更清澈的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
其实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或者听长辈说过就能算的,我们需要亲身的经历过。在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之后,他们明白了世界上什么是最珍贵的,因为他们有机会在享受完所有的珍贵之后去选择什么是“最”。
3 ) 我的底线是多少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熬夜看完剧集《我们生活的年代》,脑子里冒出的就是狄更斯的这句经典。1996到2006,十年,足够可以改变一切。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友谊,曾经以为地老天荒的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斗志,在欲望与人性的挣扎中悄然改变,直到有一天一切都不见了。
剧集的前半部,关乎友情与奋斗。袁浩东、赵家乐、郭洋港,三个大学时代的好朋友在毕业三年后,踌躇满志地聚在北京,打算开公司。那是在1996年的冬天,三个人创业受挫以后找不到工作,没有钱交房租,没有钱生火取暖,没有钱吃饭。他们一起去扛大包,端盘子,饿了吃泡面,冷的时候跑步取暖。那个时候的他们,以为人生的最低谷不过如此。好在还有彼此,还有不离不弃的爱情,还有昂扬的斗志及奋斗的理想,年轻总是充满希望。
如果编剧一直这样编下去,让他们在历经奋斗之后,获得成功,无疑是一个童话般的故事。但现实不是童话,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有些东西开始改变了。转折点发生在袁浩东因为抵挡不住钱的诱惑出卖了赵家乐的爸爸,剧集后半部的主题也变成了赎罪与解脱。
剧中,我最同情也最喜欢的是赵家乐,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好朋友会因为钱出卖友情。他与父亲争吵,认为父亲冤枉了自己的兄弟,因为他真的不能相信那个为了朋友可以放弃20万的人,会因为钱出卖友情。他的父亲说了一句话,是的,20万不会,那200万呢?有时候,当钱多到能摧毁人的底线的时候,你以为不会发生的事就发生了,只要是人,都很难不被诱惑。
赵家乐仍然不肯相信,他苦苦地追寻这个答案,究竟袁浩东是不是告密者。对这个在最困难的时候,偷家里的东西救济朋友,和朋友一起吃苦受累的人而言,友情是他生活的信仰,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但是他失望了,袁浩东根本不敢正视他的眼睛。他被彻底地摧垮了,正如他所说,“以前大家都觉得我赵家乐是个二百五,是纨绔子弟,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至少我有朋友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同甘共苦,但现在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了。”
和他一样无法接受的,还有袁浩东的妻子紫云。这个为了爱情放弃工作,与父亲决裂的女人,把感情当作她生命的全部。她在袁浩东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用爱撑起了一片天空。此时,她只想要一个真相,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对她坦诚相待,说一句实话。但是没有,婚姻的破裂在所难免。只有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自己,她带着无奈与痛苦,回了老家。
赵的父亲死了,仇恨开始在那个单纯率直的男人心灵滋长。而感觉罪孽深重的袁浩东,也开始了自己的赎罪之旅。后半部远没有前半部那么轻松,现实开始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之后的赎罪与复仇,都让我有一点不想再看下去。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最终,他们的另外一个好朋友郭洋港因为他们之间的仇恨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人性终于开始复苏,但那些曾经有过的欢乐却远去了。
编剧在最后还是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来安慰那些受伤的人们。但我们知道,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
这部片子之所以打动我,因为它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也正是我们生活的年代。他们的故事中有我们奋斗的足迹,有我们生活的影子。友情,爱情,理想,现实,欲望,困惑、、、、、、 他们经历的也是我们所经历的,或者将经历的。我不想扮演一个道德卫士的角色,去谴责袁浩东,因为贪婪只不过是生命的原罪,他的内心也经历了炼狱,并最终获得了解脱。但我还是止不住地问自己,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我的底线是多少?
4 ) 为新的一年许个愿吧
最后,袁浩东终于开口承认了,他就是出卖者……
之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质问,他都咬紧了牙关,他的躲闪折磨着最亲近他的人,家乐报复他,紫云离开他,洋港疏远他,到了最后,说与不说,都晚了,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早就朝着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前进了,错误的源头张开了贪婪的大嘴,吞噬着这群人,家乐的单纯,浩东的真诚,洋港的平静,紫云的爱情,玉芬的生命……
时间过的真快,2009年很快就要到了, 还记得2007年的最后一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坐在窗前许愿,第一个说找个好工作,第二个说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第三个说和相恋五年的男朋友举行婚礼,轮到我了,我说,让生活变的不一样些吧……她们笑了,这是什么愿望啊!
每年的除夕夜,浩东,家乐,洋港,紫云,小荷都会相聚一起,祝福来年更好,期待幸福就要来临,犹如嘴馋的孩子看到诱人的糖果迫不及待的样子,生活艰难的时候,对未来太渴望也太期待了,总是习惯了把期待留给以后,因为每个人都铁定相信,生活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可是当紫云说:“我们怎么会过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低头了,想,我怎么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袁浩东,他阴郁的眼神果真像是藏了毒,抬头看人的时候就像就会有毒气悄悄扩散,从始至终他几乎没有笑过,一副仇深似海的模样。为了金钱,背叛了待他如子的赵振廷,出卖了视他如亲兄弟的赵家乐,之后他离弃了跟随他十二年的妻子,短短一年又有新欢,他所做的一切都那么的讨人嫌。
紫云后来说了一番话,让我似乎觉得他其实并没有多么可恶。做人的原则不同而已,很多人做不出那样的事来。
他只是太急于求成了,想让紫云过上好日子,为此挣扎了很久,最后金钱的数目终于冲破了他的道德底线。当初所有人对他质问、猜疑的时候,紫云后悔自己也不留任何余地的逼他、骂他,她说,如果自己能对他体贴一些,可能他就会承认了。可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狠心离开了他,把他孤零零留在了风口浪尖上。
紫云说她太过于较真了,不会示弱,太坚强的女人通常是留不住男人的心的,他们会误以为你不需要他,相比而言,他们更喜欢会示弱的小女人。
所以袁浩东会选择杨依蕾,这个在他最空虚,最孤单依然陪伴在他身边的人,她会说更喜欢去爱一个人,这样就让她很幸福了,谁都明白,这比强压的效果要好的多了,只会让袁浩东更有歉意,更爱她的。
只是我们通常都做不到,更喜欢用逞强来表明自己很坚强。紫云在劝说洋港的言语中,才知道她竟然自杀过,原来她一直在强忍着悲痛,祝福袁浩东新婚时,用了多大了力量才笑着说了祝福。
她以为离婚了就能逃避痛苦了,她以为离开北京了就能逃避痛苦了,她以为不见面、不联系就能逃避痛苦了,其实,她一直活在痛苦里,最后,她带着女儿还是回来了。
深爱一个人,如果忘不了,那么就去爱他吧。
家乐,是整部戏中,让我心情大好的一个人,袁浩东表现阴郁,郭洋港故做深沉,只有他,有单纯的笑容,有点孩子气的可爱。所以小荷也说最喜欢就是他的笑容。
家乐这样的人,太容易受伤,爱一个人他会付出全部,恨一个人也是如此。袁浩东所做的一切伤到了他的五脏六腑,改变了他引以为豪的做人原则,一次次的审视,一次次的较量,他开始怀疑自己,他明白他不是袁浩东的对手,可是他不能容忍袁浩东犯了过错后依然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所以他只能用报复化解自己的仇恨,可到最后,这样的报复竟然伤害了更多的人,明白过来一切都已经晚了,错过了就不能再回头了……
故事的最后,又是一个除夕的团圆夜,他们又聚在一起了,看似是个团圆的结局,曾经走过的路,曾经受的伤,还有那些离开的人,都远去吧,还是会共同举杯,祝福来年更好,只是这一次,把伤痛和悲伤都扔在背后,用心和笑容去迎接新的一年。
回顾:2008年里,第一个朋友在今年的五月份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翻译;第二个朋友参加了数不清的相亲派对之后,仍然孤身一个,没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第三个朋友因为没钱、没房,还是没能吃上她的喜糖,而我,生活依然平淡的,重复着下班,回家,上班的生活,只是内心比去年那个傻孩子要成熟了一些……
每一年,每个人,是不是都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走过来的?
http://www.xiaoshuo.com/jsp/shuping/
5 ) 《我们生活的年代》观感
70后出生人的青春时光似乎都离我们不远,但是已经没有了20出头岁月的冲动与鲁莽。留下的更多是对人生的许许领悟。虽然以《我们生活的年代》命题,并不适合我这样的观众,但是,透过镜头的叙述,我可以回忆起一些儿时的光景,也许那个岁月,没有着科技的泛滥。平淡朴实的生活是人们彼此交流的最佳环境。然后,这个命题又吸引着走过这段岁月的年轻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如何从年少轻狂变的唯唯诺诺,最后看清眼前,明白生命中重要的,舍弃次要的。
这部连续剧采取了少见的编年体拍摄,时间是整个剧贯穿的主题,我想也许时间点的变化可以更真实的突出人情冷暖的变化与残酷。时间是从1996年夏开始的,地点北京,三个大学时期的要好朋友为了追逐梦想,回到曾经一起读书的城市。我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然后辞掉工作,不止是现今,我想在那个时候也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也许仅仅工作2,3年的人社会经历依旧匮乏,又或者少年的冲动把现实看的太过简单。三个人在幻想着挣到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构想着有钱的日子该是怎样的快乐。虽然看似幼稚,但是我喜欢他们的白日梦,因为我也有过,也许人最美的时候是在无边的幻想中,那我们为什么要打破这样美好的憧憬。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在温饱成为问题的时候,有人放弃是必然的,然后第一次的人性描出出现了,两个人一同从济南来北京,可是,积极性最高的人办了停薪留职,而被鼓动来的则是辞职而来。原来,在这样的年纪,有人就会给自己留后路,而有人则不。当然之后的点点故事与创业是剧中值得观赏的部分。这里我就不做评价。我很喜欢这样开头,在第一集中就放入和很多很多的素材,大量的剧情穿插,而不是简单的介绍背景。这样上来就可以吸引眼球。
我想这部戏最主要的是突出三个部分,创业,友情,爱情。可能有人会说,《奋斗》不也是吗?说实话我很讨厌奋斗,我总觉得是编剧与导演天真的想象在我们80后生人应该有的思想,然而我们其实比他们想的现实,沉稳。大部分的80后人似乎与《奋斗》中那几个角色相差甚远。总体剧情与主题并不相符。很失败。而《我们生活的年代》虽然是上一代人的事情,然后,这三点突出的淋漓尽致。看完总觉得有共鸣。
创业的主题可能是很多大学生的梦想,而在1996年的时候,我想敢于闯荡的年轻人没有60年代与80年代强。可能60年后人多是生活所迫,而80后则是衣食无忧的实现梦想。然而70后的人可能很多都安于一份工作。平平淡淡为多数,也可能是我的不了解。但是,在这部剧中,我很欣赏这样白手起家的创业方法,虽说借钱的渠道有关系的成分,然而借来的钱总是有压力。虽然第一次的失败惨重,但是第二次的投资确实是成功的。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甚是合理的剧情。每个人的梦在最后都得到了实现。可惜的是少了一人,这样的死亡有点离谱,但是毕竟是连续剧。
友情这个主题中加入了太多的附属感情,我看到了当食不果腹的时候,有人能够放下尊严去干社会底层的劳动,甘愿做着被很多人鄙夷的工作只为挣到房租和一份口粮。我也看到了,同样是朋友,在这样落魄的条件下还是放不下架子,而只能拿家里东西出来变卖,虽然部分情节是为了朋友,但是义气并不能掩饰他的适才自傲。或者说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过分的放下尊严,有时并不只是放弃了梦想,跟多的会践踏自己的梦,那个时刻我想心里碎片的声音一定不好听。但是为了生活,有时候却成了钱的奴隶,将钱看的过重,到最后的出卖朋友,就是不适度的体现。所以,我们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追逐金钱的同时不能忘了有比这些都重要的情感。在后来,朋友反目,妻子离散,死亡,都是因为一个人的钻钱眼,这样的友情变质,真是看得让人心痛,但是这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所以,有时候应该想想怎么才能将现实照进梦想。其实眼前有些事情就让我有很多的共鸣,我不愿说出来,不愿抱怨,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平静的接受。因为这些都是你再也无法改变的,这个东西叫做现实。
爱情这个主题,在这里温温的,没有偶像剧里那些离奇胡闹般的假浪漫,也没有《奋斗》里无聊消遣似的三角恋。这里介绍了每对人的相识,相知,相爱,有的相离。三种爱情都是现实中可以见到的,平平淡淡也不缺少火花。也许这才是真正爱情主题能够正确体现的方式。
最后呢,我想推荐这部剧给大家,希望大家也会有所共鸣。这样那样的连续剧好多都是在夸张的扭曲现实,而这部剧确实蛮现实,蛮真实。发生的年代离我们不是很远。结束的时间离我们很近。也许在看过之后,你们都会想起那个戴着随身听,骑着自行车的年代。那是是美好的。
6 ) 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这两天看完了连续剧(我们生活的年代),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心是不是就不会像剧中的浩东那么痛苦,备受自心的煎熬和谴责?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够无耻,便可以作了坏事也可以心安理得?那么,我们要良心干嘛?
先说说良心是什么东西,这得提到康德那句著名的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良心既是道德律,每个人都有,因为它是天赋的,就像头顶的星空。有些人表现得没有良心或者无耻,那是因为他出毛病了,他的良心被某种欲望或诅咒厚厚的包裹起来,不再发光。那这有什么问题呢?不是反而更好吗?因为不会自谴而获得轻松了。不是的。
麻风病人可以火中取栗,正常人不可以,因为会感觉灼痛。人体对疼痛的感知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人不知疼痛而遭受更大的伤害,这也是天赋的。同样,良心是精神上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做错了事你会后悔会自责,这将使你避免犯更大的错。如果说一个人作了坏事也可以心安理得,毫无内疚,那么他就离死不远了,因为,如果不依律而行,你不自谴,会遭天谴。
我们还有希望么?希望??哈哈,你说我们还有希望么?
好偏执的片子
注定的总会在一起。
事业,爱情,兄弟,家庭,让尚是大学生的我动容,思考。
来自济南的洋港说话东北味重了点,浩东这角色有点矫情,不过人物性格铺垫的挺好。所有人物都太爱笔挺挺地作评论抒情和总结性发言了,过犹不及。另外男主身边的女人真是一个赛着一个地目光呆滞无神
家乐和小荷的爱情, 啧.
编剧不了解实际情况 为啥北京台都放一些脱离实际的剧本的片子
无比纠结。
人生
我们生活的年代再没人能听懂的对白那些过往的幸福与悲哀还有多少值得忘怀我们生活的年代也许多了些梦想的无奈我们学着怎样去快乐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年代...
同名小说改编,剧情上还是有保障的
感谢生活。
为家乐和小荷的爱情而唏嘘!这剧看得我很伤感,也很心酸,一切的一切源于友情,也终结于此,带着希望开始新的一年,又带着绝望走进下一年,十年的轮回,一切又都开始于结束之后。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轰轰烈烈的青春岁月,无论有过什么, 失去过什么,我们都曾经过炼狱,我们都期盼飞向天堂。
袁浩东拿了500万后的心理煎熬
赵子琪居然跟谁都没有cp感,刘烨以前有一种犹豫的气质,很适合那个年代的人的
虽然冗长却值得看完
我们生活的年代。。。。
小成本
唉...
我们生活的年代,也许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