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沅市连续发生几起棘手的高智商恶性连环杀人案件,身为东沅市重案组大队长的古一峰临危受邀,外围协助破案。就在再次案发的当晚,古一峰成功地锁定了凶手,可是当晚还是出现了第六个被害人李向辉。
凶手被缉拿,诡异的是李向辉被害案却并非凶手所作,但作案现场留下的生物特征都指向前五起案件的凶手。
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痛彻心扉的真相一旦被撕开,总是让人唏嘘不已,恶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恶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六连杀,在中国的特殊国情(审查)下就成了“六连煞”,莫名其妙。更多的“鬼”成了“诡”就更让人哭笑不得。
雨夜迷离。处处在模仿《杀人回忆》。
找个性伴侣不就得了吗?“性伴侣”这种也是敏感字眼,好像是第一次在国产片听到。
抽烟这个事情,夫妻那么长还不知道“我最讨厌在家里抽烟”吗?其实我挺佩服那些可以忍受烟鬼老公的妻子们,二手烟的危害比抽烟者本身更甚,烟味在家里有多难闻想必不抽的那个(些)人都知道,烟鬼的口气更让人难受,何况还要跟他接吻甚至法式湿吻。恋爱时候人是麻木盲目的,“闻不到”可以了解,可是老夫老妻了还怎么忍受得了?所以我想大部分结婚后几年而另一半是烟鬼的夫妻,他们基本不会接吻更不说湿吻了。
像“拆”这种符号,国产片都已经不新鲜。能不能跟上时代点换点别的?例如“价值观”标语,例如“打黑”标语。
黄璐只是花瓶,却被大幅标榜做卖点。
王大治最好的演技已经奉献给了《我不是王毛》,其他时候看着都像个傻子。
“妈妈的怀抱,是茉莉花香的。”
十多年后,宋昱说他仍然记得幼年时通过嗅觉捕获到的关于母亲的印记。他养了一盆茉莉花,将它摆在窗台的阳光下。
海报上有一行小字,“我们每个人都是凶手”,观影中确实可以感受到这层意思,但个人认为相较于这句话,英文片名“vengeance is mine”更贴近全片演绎得最饱满的部分——一个男孩的复仇。
宋昱的故事线是所有人物里最完整的,他也是在形象刻画上被投入了最多心思的角色。私生子的身份使他的这篇复仇故事带上了某种先天的悲剧色彩,在一个传统道德观念固若金汤的地方,他无从抉择的这个身份几乎必然为他招致一系列蔑视乃至侮辱,外加父母亲情的缺席,可以想见童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之重。前期一系列情节也可以看到宋昱形象上截然不同的明暗面:他养花养草,收留小狗,做志愿者,而杀鸡时狠戾决绝一刀割喉,打拳落败时追着对手大打出手,他试图隐藏的总是在他不经意时悄然俘获他。而他大概认为复仇便是这一切的出口,于是他蛰伏着。
连环杀人案给了他机会,更凑巧的是他有个身为刑警队长的姐夫。
此处要吹王老师。
在给了宋昱这个角色如此多细节与情节的情况下,古一峰基本成了个绕着圆规支腿打转的辅助性角色,女主宋昕更别提,剧情需要时才给个脸儿(可惜了黄璐)。但在这种情况下,本片唯一让我感受到情感张力与情绪冲击的情节,仍然是由王泷正提供的。
也就是之前发布过一张高糊海报的,小摊喝酒那幕。
那时古一峰基本已经清楚是宋昱模仿作案杀人,他在小摊上借酒消愁,被宋昱找到,宋昱见他喝醉,就劝他不要再喝,古一峰醉醺醺瞧着他,表演了一个生撬啤酒盖(熟悉的好牙口),喊宋昱坐下一起喝。
宋昱开了瓶雪碧给他。
“我知道你不爱喝雪碧,但你只有喝过,才知道它什么味儿。”
古一峰把雪碧瓶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扣,溅出来的甜水沾他一手。
他说,我知道那是什么味道。
说着他舔了一口手背上的雪碧。
宋昱想搀他起来送他回车上的时候,古一峰说,“你不让我喝酒——”紧接着一把抱住了宋昱,“你不让我喝酒,你还这样为难我。”(这里原词记不清了,欢迎指正)
几乎贴着他的脸,复述了一遍这句话后,他又把宋昱抱进了怀里。
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甚至让我觉得那是宋昱未曾得到过的一个拥抱。侦破真相的警察与知悉小舅子灰暗过往的姑父,这两种身份毫不矛盾地融化在这个拥抱里,古一峰所有难以用语词陈述的矛盾情绪都迸发在他陡起或滑落的语调里,情绪是流动的,是荧幕内与荧幕外两条各自流淌永不交汇的河水在某个瞬间共同掀起的一朵水花缓缓溅落时的共鸣,在那个落魄街头小摊,昏黄晦暗的灯光落在他脸上时,是我首次被影片情绪敲到了头。
还有一处个人觉得很妙的设计,宋昱在医院因为宋昕险些对古一峰松手,古一峰发现了他手腕上的伤痕,对他起疑。之后三人同桌吃饭,气氛尴尬诡异又安静,只有黑牙(好像是这名儿)在一旁因为饥饿而焦虑地在房间里打转。古一峰给宋昱夹了一筷子菜,宋昱客气地道谢,镜头转换,由房间上方投下,左上侧是围桌而坐的三人,右下侧是在房间里来回来去转圈的狗,古一峰起身,去柜子里拿出狗粮盒,把食物倒进食盆里喂狗。我猜想狗是饿着了,但黑牙是宋昱的,宋昱怎么会忘了喂狗呢。这一处三人各怀心思,气氛很妙。
古一峰始终也没忘记答应了宋昱的那把上好的吉他,他穿着警服在办公室里弹起它,那时宋昱已经招认了事实。
最后案情出现微弱的转机时,他又匆匆忙忙带着吉他上车重返现场勘查,联系律师帮宋昱做刑事辩护时,吉他仍然在副驾驶座上。
或许古一峰意味着一种救赎,但宋昱在毁灭他人后又选择了自我毁灭。
一个雨夜,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后,落荒而逃。他坐在桥上蜷成一团哭着,雨声里的哭声最初很像一个无助而试图寻求庇佑的小孩子,后来他是在为亲手杀死的父亲而哭还是在为亲手杀死父亲的自己而哭呢?
说起哭戏,最让我难过的是黄璐老师最后看到弟弟被拘走的哭戏,我不是被打动的,我是气到难过……个人觉得情节设计上的瑕疵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宋昕的绝大部分戏码中,以至于宋昕这个角色在整个故事中被完全边缘化,只是剧情需要时充当个螺丝钉而已……但黄璐真是适合大荧幕,真是越看越有味儿呜呜呜呜可惜了。
故事整体而言完成度还是很高的。由连环杀人案起以第二个真凶自杀终,不到两个小时,该讲的基本都讲了,还是很完整的。
由于故事侧重点大概不是刑侦,所以中间一些让我很迷思的点也就暂且忽略了。不过故事悬念感不是很强……前期给的线索基本是生怕观众发现不了,结合一下影片介绍就……很好猜,虽然这样说让人觉得这人好装比但是我觉得应该会有人有同感吧(捂脸。
同时故事观感并不很强。
一方面是剪辑,一个情节多个视角讲是很棒的尝试,但感觉或许是手法上的问题?有些乱,以及插叙的回忆、某些部分的双线叙事,安排得仿佛并不是非常得当,流畅性有些大打折扣,节奏不强或许也有这方面的锅。
另一方面是,很多情节略微落入窠臼,设计得有些刻意了。就拿宋昱和女朋友的感情线举例,前期对女孩有印象的剧情只有拳馆劝架,后面说了俩人咋认识的,结果就给了个女孩伸手的镜头,之后就是骑车(还是干什么来的),情节设计仿佛就是为了交代有这么个事儿。如果是走刑侦推理片的路子,那光是提及一下这个事都很重要;但本片中刑侦作为剧情推力来讲的话有些弱了,而想要表达的主题我认为其实是更需要情感交流与发展来推动的,毕竟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但情感上的东西,不是给个镜头告诉一下观众你俩之间做了啥事就vans了,观众就感受到情愫涌动了。或者也可以说,宋昱就是为了利用女孩两个人完全却没感情的,但这样说的话,宋昱试图强上/掐死女孩最后收手那场戏就显得突兀而累赘,它只是为了表现宋昱这个人的吗?对手戏中一方沦为陪衬的效果就是对方也薄得像纸。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疏离感,和毫无来由的姐弟情/父子情/夫妻情/忏悔之情,是这片子给我带来的最强的直视感。因为情节和台词张力太弱,我无法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明显的叙事风格,衔接有些生硬,于是看下来磕磕绊绊,拔起处突兀,低伏处寡淡。演员都是好演员,但感觉都被框住了。
但还是要赞美王老师黄老师,还有很亮眼的我很看好的刘霖。
结尾处宋昱的那盆茉莉仍然蓊蓊郁郁,但花朵却比第一次出现时折损大半。对它的主人而言,世界上大概不会再有茉莉花了。
我个人觉得电影也有点像这盆茉莉。
绿叶层层叠叠,却没几朵芬芳的花。
对不起,真的没看懂。整部片子在黑暗中前行,很压抑,节奏又慢,让我缺少看下去的心情。我看到了,男人对女人的欲念、丈夫对妻子的决绝、母亲对子女的残忍、姐姐对弟弟的爱护、夫妻相对的冷漠、父亲临死前对儿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爱……但是,到底谁杀的?弟弟吗?那么,那个拖地的是谁?
个人觉得不好看。
曾经错过了犯罪剧情片《六连煞》在今年上海电影节的放映,因此第一时间赶赴首映现场先睹为快。不得不说,这部由徐超执导,黄璐、王泷正、刘霖、王大治、曲博等主演的影片,是能给人带来许多跌宕起伏的惊悚快感的,从视听的刺激到心理的震撼,影片牵引着观众一步步随着剧情深入,从一个看似凶残却又直给的刑侦片,到一个能令大家不断审视自我的原生家庭噩梦,《六连煞》以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观感,给战台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开篇,小城东沅市命案叠发,作案手法雷同,受害者之间,也能勾勒出些许的关联,更令人愤怒的是,凶手在每具尸体的眉心,都留下了自己的指印,意图挑战刑侦的意味非常明显。此时,《六连煞》是一场猫捉老鼠般的追逃之战,案犯格外猖狂,又有着很强的反侦破能力,而他的“对手”,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警察——老古,看似不修边幅,实则心思缜密,看似漫不经心,却会竭尽全力,俨然一个非典型形象的都市勇探。于是,一场斗智斗勇的鏖战,就此展开。
影片风格与色调,都很暗黑系,无论是神出鬼没的凶手,还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整部影片都给人带来一种相当压抑的感觉,而发生命案的一个个黑夜,又带来相当强烈的惊悚氛围。但这一切,在罪犯被抓到的一切,戛然而止。罪案触目惊心,侦破惊险曲折,抓捕一气呵成,《六连煞》是妥妥的一部犯罪片。
但当所有人以为,这个案件应该了结的时候,却未料,罪犯被抓捕当晚,又发生了第六桩和前面作案手法一模一样的命案,究竟是错抓,凶手另有其人,还是又有一个新的杀手出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黑之中探寻真相,这才是《六连煞》这部影片的高明之处。
对于喜欢惊悚悬疑暗黑犯罪题材的观众而言,前面的部分,已经值回票价,但对于创作者而言,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毕竟,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凶杀片,而是更多的从家庭与心理出发,来探究犯罪的动机。
无论是已经被抓住的罪犯,还是似乎仍然在逃的罪犯,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不过是罪犯的反社会行为中的牺牲品。这正是影片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它以更客观的视角,更刁钻的眼界,来剖析小众化的犯罪心理学,将“六连杀”引申为“六连煞”,正是其转化过程。
在得知影片是导演兼编剧徐超的处女作之时,仍然感到惊讶,虽然《六连煞》不是一部尽善尽美的电影,但作品的韧性与厚度,却能让人感受到许多的思考,或许这也是影片从开场,就将警察老古的探案工作与家庭生活,进行了同步的呈现的原因,老古的妻子、内弟,老古家的狗、鸡等等,都在镜头下,呈现出一种看似平常却又略感诡异的态势,前期的铺垫,中期的发展,后期的爆发,最终的回响,错落有序,张弛有度,能见许多的匠心,以及导演徐超,在同类型作品中的个性化呈现。因此,《六连煞》很值得一看。
演员演技都不错,剧情不说太好,也算过得去,可以说,整部电影,完全是砸在导演手里。
第一个毛病就是,剪辑太散乱,随时随地自由插入的回忆时常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例如,宋昱和他同父小妹妹的故事完全是倒叙,观众脑筋不跳跃点,根本连不上线。
二,影片前后风格割裂严重,前半部分是侦探悬疑风,后半部分是社会伦理风,和《巨额来电》犯了同一个毛病。风格不统一导致观影时错位感非常严重,我觉得导演在拍摄后半部分时,肯定受到了贾樟柯的影响。
三,以悬疑为卖点,却完全忽视观众的体验,没有推理烧脑的过场,直接粗暴地把凶手抛出来,而且是一连抛出两个凶手,真怀疑导演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做悬疑片。上一个让我感觉如此糟糕的悬疑片还是《心理罪》。
四,影片中细碎的线索以及人物太多,一大堆拗口的公司名称和人名全是烟幕弹,也足以把智商足够但记性不好的观众绕晕。
还有就是,王泷正,你能不能换个造型,我看片子串戏。
在湿漉漉的雨夜,《六连煞》开始了肆意弥漫的杀机,一面让雨浇湿成长的剧痛,一面用杀机让边缘群体的脆弱和敏感,扭曲成连环凶杀案——这是一部不太一样的犯罪片,影片不太关注死者的身份或故事,而是在推理过程中,更为耐心的剖析犯罪背后心理与情感——这是一部窥探成长与人性的罪案影片,而且,更加关注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影片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其中,隐藏在凶杀背后那些复杂隐情,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阴影,给观众带来深刻反思的契机,从隐情背后去深刻理解原生之殇,去发现成长过程中因教育缺失,造成人性的阴暗扩张,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等极其负面的影响,对于家庭氛围的培养,亲情的维系,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都有更深层面的解读。
作为导演徐超的首部电影作,《六连煞》基本经历了新人导演电影的必经之路,历时三年时间,倾尽心血,也基本见识了导演对于电影创作的创新与深情,影片极其注重细节,从镜头语言到题材内涵以及布局设计,不见处女作的青涩,反而在暗黑的故事内核之中,看见一缕成熟辛辣的老道。
说回影片本身,其实,在“六连煞”持续杀戮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并未察觉,个体的一点点不善良会让恶意成倍叠加,或许“每个人都是帮凶”会有言过其实的嫌疑,但助推了凶手心中的恨意,却是无可回避的现实。影片让素不相识的人被一场接一场的凶杀案所勾连起来,相同的作案手法,遗留在现场相同的指纹,却指向不同的凶手,如何才能厘清散乱的线索,成为观众和演员共同的责任。
实力演员黄露和王泷正、王大治等人,给影片带来震撼人心的表演,尤其胡茬唏嘘的王泷正,先是吊着受伤的手臂,演出了一个吊儿郎当的痞子警察,然后又在家庭和亲情的纠葛中,抽烟喝酒挠头,将一个保守内心情绪煎熬的人,演绎的分外感伤。
新人演员的表现也极其出色,在暗巷之中那场粗暴扯脱上衣的戏份令人印象深刻,两个新人将一对情窦初开但又想爱不能爱的男女,塑造出“生动的绝望”,那是只有在初恋者身上才有的一种绝望,从满心欢喜到心生恐惧,只有那么一瞬间。
影片还用了许多象征意义的人、物来映衬杀戮背后的扭曲和挣扎,被收养的狗,其实象征着曾被遗弃但被圈养起来的恨意,暴雨以及雨夜中曾多次出现的赤裸上身的疯子,象征着疯狂和无所顾忌的降临,这种疯狂的复仇来敲门,无论是谁,都避无可避。
但是,血缘在遭遇背叛的时候,反而会更容易成倍的滋养仇恨,而这种扭曲的关系,终究会成为心魔,吞噬漫长岁月,也让成长像手术一样疼痛,复仇却像呼吸一样真切。
这部名不见经传的作品,是很值得推荐的。《六连煞》,之前就比较关注,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是这部犯罪题材电影,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获得了不错口碑,其二就是主演王泷正,很喜欢这位“警察专业户”,而且本片里又演警察。
之所以这部电影值得推荐,主要还是本片在一个优秀剧本的前提下,角度独辟蹊径,在连环凶杀案的猎奇与案件背后的创伤思考和人文态度之间寻找了一个相对平衡的观点,最终给人的感觉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犯罪电影,有着题材向的猎奇效果,也有同类作品不太具备的人文思考。
连场的凶杀案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凶手在行凶之后,把犯罪现场清理的非常“干净”,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但凶手每行凶之后又在被害者额头处留下一枚血指纹,似乎是在挑衅警方。如今猎奇且离奇的连环案件,是《六连煞》的天然卖点,开场对案件的描述,以及从旁观者的角度,带出了吊儿郎当的警察古一峰,连环案件配邋遢侦探,让观众有着不错的代入感。
而后电影的发展其实是出乎意料的,当我们认为本片将要沿着传统犯罪电影的侦破路线推进时,结果电影画风一变,开始围绕古一峰进行了大量生活化的侧写,尤其是以黄璐饰演的古一峰的妻子,古一峰的妻弟宋煜,还有王大治饰演的律师等等周边人物,这些碎片化的情节是电影前30分钟的主流,乍一看有些摸不着头脑,观众似乎不太明白这些内容跟连环杀人案有什么关系,没想到随后的故事柳暗花明。
正是由于前期对角色和他们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才让随后的故事有着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电影随后的情节,在古一峰的侦查和推断下,对之前的“碎片”情节进行了拼接,从而拼成了一副严丝合缝的犯罪动机线索。
可见本片这样安排是有意且大胆的,用情节侧写的手法对案件前后的故事进行了描述,此举看似凌乱,但演员精彩的表演和角度清奇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填充,而剧情暗线又始终保持着悬疑张力,层层推进,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张网状的故事结构。
尤其是故事发展到中段,电影视角再次更迭,也就是说,影片的整体结构可以看成两大部分:
前半段是从影片开始的杀人案到古一峰因为态度问题被调离岗位,来到小镇上意外发现了线索,这半段用的是古一峰的叙事视角,是一个完整的刑侦破案故事,穿杂着古一峰身为刑警队长而无法平衡工作/家庭的矛盾与挫败。
影片的后半段则是从黄璐姐弟身世开始,一直到影片结束,这半段主线依然是古一峰对案情的侦破,但实际上已经叙事视角已经变了,是一个完整的复仇故事,既解释了犯罪人员复仇的前因后果,又解释清楚了他复杂性格的多种成因。
电影对两个叙事视角的呈现,则是两处影片的关键情节谜团拆解。而且前后两段的叙事,有着明显的剧情分割点,是以案件的“破获”为分割线,这部分对编导刻意为之,对观众进行了误导,从而将剧情引入另一个方向发展,用新的“碎片”完成了之前的网状叙事。
电影用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结构线索,勾勒出一幅当代社会的众生相。由此可见,这部警匪片绝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充斥着狂轰滥炸的商业爆米花,而是一部偏于写实的动作电影,商业模式下的人性思索。
当电影临近尾声,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该片其实是通过案件来反映社会人格创伤和原生家庭创伤的。比如上述三方势力,落魄的警察、无依靠的家庭、被社会遗弃的罪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是建立在当代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电影中所有一切社会关系,人类情感,都变的模糊不清,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说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的生活和所经历的故事,就像是风中的蜡烛,那样的飘摇不定。 而这三方之间,又是互为的矛盾关系,作为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且更能体会到不同阶层人士在人与人关系之上的孤独与压力。生活没有保障,无端的被家人误解,甚至安全也没有着落。
因此这部《六连煞》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非典型性的犯罪故事,来暴露当下社会环境中层层矛盾,得益于强大的剧本和叙事逻辑,用不同的视角和网状叙事结构,还少不了王泷正、黄璐等实力派演员精彩的表演,一个众生相的百态就这样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样极具压迫性的环境下,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无限放大,毫无安全感的你我,就在风雨中飘摇。
开场不到五分钟,王大治就出场了,实在是赶客。导演怎么想的不知道,不拿自己的作品和其他演员的付出当回事儿?一个谁都能演且能更顺眼的小角色,非要找个来添堵的么。
(这种在出轨队中性质极其恶劣的艺人为什么还能出来蹦跶,是不是鼓励大家跟别人互当小三,而且一定要下死手搞死另一半啊。广电总局别双标啊。)
抛开以上不说,就里面这个角色的长相和德性,除了突出猥琐刻薄和交际手段,再没有别的专业能力体现,结果最后古一峰还要全权委托他处理宋昱的案子,怎么觉得那么没有说服力呢?失败的选角和人物刻画。
不适的分割线
为了王泷正勉强按下不适,看完。
连环杀手的动机在我看来是很脆弱不太站得住脚的。对他来说,生存的压力远大于杀人的动力,除非他本身有反社会人格。电影里并没有讲清楚,只体现了他运气背到家,遇到的每个公司HR、旁观的法律顾问、上司、节目主持人都是刻薄无礼的。寒门贵子就算情商低玻璃心各种不如意也不是就要当连环杀手的,能做到跟踪受害人,搞清受害人社会关系,作案只留下眉心指纹,还心思缜密搞死警察老婆的同事以干扰警方视线,能干到这份上的,只要他有心工作,没有理由不会在工作场合隐藏自己的低情商,不说是高考状元,最初上司不让他辞职,起码说明承认他工作上的能力。他一再求职,还有在图书馆看一晚上的书(好像是专业书),也说明他想生存而不是纯为了泄愤去当杀手,否则他可以不工作,通过杀人顺带劫财,像劳荣枝案,那是为了劫财而杀人。这种连环杀手更多是有天然反社会人格的人。
宋昱的动机相对可以理解,只是相对。他在实验室工作不错(或是在读,没看明白),闲暇会去游泳打拳锻炼,不缺女孩喜欢,亲生父母、养父母都弃他不顾,他自立以后实在没有往他们跟前凑的必要,可以专注自己的人生。姐姐从小给他母爱似的关怀,姐姐的生活工作都不错,姐夫对他也很好,他有什么必要杀人呢?如果他生活极度不顺,长期缺爱,性格已经极度扭曲,或者被亲生父母或养父母给束缚住然后痛下杀手我还能理解。看过很多法治节目、报道,高材生、高知、原生家庭不顺的人里面会有罪犯,但不是电影里这种感觉。
导演说古一峰是个神探,我没看出来。导演为了情节强行安排古一峰胳膊挂绷带,在家里办公,外出办案让普通百姓小舅子开车,为小舅子施行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可能小舅子本没有真正要犯罪的心思,反而被警察给诱发了,可笑。
小舅子和姐夫的关系,感觉不是很顺溜,小舅子给姐夫电话说姐姐怀孕的时候似乎很成熟、很社会,姐姐在医院那段也是,但其他时候面对面觉得两个角色很陌生,姐夫单方面示好,小舅子跟他不熟,挺矛盾的,所以烧烤摊那段姐夫的戏似乎有点突兀。
以前没看过黄璐的电影,这部和追凶十九年都有她,都和王泷正演夫妻,感觉中规中矩。
总之,除了姐姐宋昕,其他几个重要角色的人设似乎没有立住,人物刻画不太成功。
演宋昱的刘霖挺有特色,一查,1984年的,又一个特显年轻的演员。他站在淋浴下背部定格的那一幕,突出了电影想营造的气氛,这是全片比较触动我的镜头。
不打分,希望王泷正下次遇到更好的剧本、导演和合作伙伴。
一塌糊涂,本来一个传统的悬疑推理故事,非得玩多线程多角度,问题是导演执行力太差,搞得这个故事乱七八糟,一会高考状元,一会又女主角的弟弟。而且通篇低沉的气氛应该是模仿《杀人回忆》,但到了这里就死气沉沉的,里面所有角色都跟死了爹一样。新导演也不知道脚踏实地,第一部作品就玩高逼格,把连环杀手的故事拍成这样,以后也别拍了,省点钱吧
这都什么破案,够破的
一点都不悬疑……
就黃璐王瀧正還好.... 故事太弱了
舅舅会在另一个世界祝你幸福…… 黄璐的台词…还是不说话比较好 /影城
王泷正自打《白夜追凶》第一季完结后,后面接的作品都是闹着玩吗?一部不如一部。虽然是在警匪圈里打转,但剧本质量真是堪忧,看来好演员遇不到好剧本也是一种莫名的悲哀。再多说一句,就这片的质量优酷会员还要额外收费观影真是太高估影片质量和演员号召力了。
剧情和细节构思其实不错,但是素材剪辑太松散琐碎,节奏完全失控,很可惜。
有点这一下那一下 都没抓稳的感觉 前半部分和后半段没有很好的连起来 会有一些割裂感 导演功力一般 没有让好演员展现出原本的好演技
啥玩意儿啊!以为玩几把多视角叙事就能玩出花来玩出逼格吗?不是不理解人物动机,但是也做得太差了,故弄玄虚,一团浆糊。求求诸位新导演,没有导演思维就别玩结构了,真的很露怯。
电视剧即视感太强了 九十分钟刚刚好 能讲好一个故事已经很厉害了 没必要想要说的那么多
@2019上海电影节-上海影城,看到王泷正有点白夜追凶的即视感,电影前后转场有点太快,以为是硬核悬疑,后面有点家庭伦理的赶脚,最后的旁白还是有点触动,anyway, 支持国产悬疑
拖沓,沉闷,牵强,剪的一塌糊涂,演员用力过猛… 这是都看了些什么片模仿的半吊子?看在狼牙的面子上勉强1星吧
#2019上影 一个令人遗憾的故事,在剪辑上弄了点小心思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影片最大的问题在割裂感,影片一半基本上可以猜到凶手的动机了,后半段基本上变成了一段人性的博弈,因此紧张感降低了很多,导演还需要更多的功夫去阐述这个故事,倒不如彻彻底底地往商业片的领域上走。
导演是在拍年级作业玩吗?莫名其妙的剧情,乱七八糟的剪辑,前后割裂的风格,我差点以为看一半串片了!悬疑片不是随便混搭都行好吗!
看不得王泷正演烂片
导演连故事都不会讲,剪辑穿插凌乱,这镜头色调搞的电影不像电影,电视又不像电视。汪龙正是离了警察就没得演了吗,换个路子吧。女主。。。可有可无吧。。。
本格怎么就忽然变成了社会推理…各个方面都没想明白的片子。还有是谁给的黄璐那么大自信?整天以文艺女演员影后自居,然鹅又丑演技又浮夸。
#22SIFF 无电影质感,作为犯罪片也无悬念可言。【6.21@上海影城 七号厅】<——排在七号厅的片是不是都不行?
糙。王泷正不但角色定型,发型也不改改么……
看似小城洗钱片,其实好过所有国产电视电影(外援有功)。好像是怕路人观众看不懂,三线强行拉长为两线,倒叙过多,后半段剪辑略乱,反而对路人更加不友好了。好在每次回顾都有新的情感突破点,比学院派的《灰猴》之流强很多。有个不计回报的制片人不容易,希望导演对观众有信心,再写一部华语推理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