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孤独之鬼
彭浩翔可能是香港年轻一代导演里最cult的一位,他的cult不像一般B级片那样为了B级而B级,彭浩翔总是会在电影粗糙又乖张的外表内填充上尖锐讽刺的内核。
《维多利亚一号》真的是部讲述连环杀人犯为了买楼而杀别人的故事吗?这样认为当然也对,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经济高压下普通人极端化的个人挣扎和解决问题的极端化方式的极端呈现。何超仪在电影中看起来是成功了,但彭浩翔在电影最后告诉了所有人——即便你是个杀人犯,其实你也不过是被经济和经济所代表的更高层玩弄于鼓掌之中。
你不是明明为了儿时情愫想买个楼而买不到杀了人了吗?你不是买到楼后依然没有改变什么?除了你得到了一栋楼(一间屋子)而已吗?
而那保险经纪人在递给何超仪她梦寐以求的支票时露出的笑脸,是那么的轻蔑和高高在上。
杀死了父亲的何超仪,脸上有伤的何超仪,其实是每一个人心目中,面对无法改变的悲惨现状而内心暗生的孤独之鬼。
2 ) 樓價逼我瘋狂,我讓世界滅亡
被楼价逼疯的房奴们,可以看看疯狂到什么程度。电影取材角度很现实,比国产连续剧“蜗居”来得震撼剽悍,对白夹杂粗口而且很贴近现实,感觉真实。黄红两色兼备。血腥程度比拟Kill Bill, 沉默的羔羊2。
何超仪表现很不错,把一个被现实逼上绝路的草根港女演活了,梦想破灭一刻的绝望崩溃,杀人时冷静又狠的眼神,内心转变的刻画都蛮到位。摄影的角度用虚实交错层叠变换去描绘香港房地产经历了从小市民被无良逼迁,到华厦坐拥维多利亚港,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而怀旧唯美时而诡异阴森。此外,影片非常具体详细地拍摄每个杀人场面,全部都很残忍很恶心:看着肠子从肚子里流出来泻了一地(沉默的羔羊2里面有类似镜头),死不了还拿根烟来抽(真TNND BT);大肚婆被拖到地上羊水穿了滚在地上惨叫,然后塑胶袋套头用吸尘机抽空窒息而死;木板插口穿头,玻璃樽刺穿脖子动脉,头撞爆坐厕……每到这些镜头就在捂着眼睛透过指缝瞄,实在不能只用一个“呕”字来形容当时的感受。虽然看得难受,不过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又不算特别迎合市场需求以商业回报为首位(限制级加上特定的地方文化,语言特色,中国内地是无望上映的了)的低成本电影,既能引起许多仇富的“房奴”们共鸣,亦特别对年轻一代的口味,无疑对香港电影业现时充斥过多粗制滥做的糖水片一个爽辣的冲击。导演彭浩翔被誉为“新一代的开山怪”,小成本高回报的点石成金本领让他在已经江河日下的香港电影中突围而出。他既没有前辈们的经验包袱,也不像黄百鸣般要通过“中港合作”等方式去制作能同时讨好两地观众的电影,以求票房回报来维持整间公司的运营。这部电影过不了审查关卡自然对票房有影响,从一开始故事的编制就是针对香港及欧美的。但据彭浩翔自己所说的,“我是要拍一些自己感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审查的题材。从这里出发,仍然会有好戏。我不认为这两个元素我只能选其中一样。”
对剧中的配乐一赞,张弛有度,好像是个鬼佬原创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另类题材的电影也行会陆续涌现吧。彭浩翔的戏可以继续期待,虽然本片绝对不会再看第二次了。
附錄訪談
彭浩翔:看完恐怖片,覺得很幸福
記:你從小就很喜歡看這種殺人的驚悚片,為什麼?
彭:我自己很喜歡看這種殺人的血腥電影,我從小就在看B級的暴力片。在國外,暴力驚悚片是女生最喜歡看的片種之一,看部驚悚片,就相當於坐個過山車,遊個泳。越是害怕,越是叫出來,就越能成為一種宣泄壓力的方法。這種影片並不是讓你想去殺人、施暴,而是讓你在一個很安全的環境下,去體驗這種害怕,宣泄自己的情緒,感覺到放鬆。為什麼恐怖片一直都很賣座、暢銷?就是因為你去看了之後,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現實生活中,你從來不會遇到這麼悲慘的事情,走齣電影院就只感覺到舒服,這種感覺就像坐過山車。
記:說得輕鬆,現場操作起來複雜嗎?何超儀沒有怯場嗎?
彭: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你在畫面上看到很恐怖,其實拍攝現場大家很開心:你所看到都是假的道具,你只想笑。但是比較難受是味道。電影裏有一個男人的腸子流出來了,他的道具是我們去菜市場買的豬腸,拍戲的地方很熱,還不能開空調,我們拍得也很慢,還要加很多特技。一天到晚,我們要拍6個小時,那個味道真的很難聞,我自己都不願意去那邊。我就把監控鏡頭放在另外一邊,讓我的副導演過去告訴他怎麼演。所以,那個演員痛苦的表情很真實。他過後告訴我說:“導演,我不用演,我真的就很悲慘。”
彭浩翔微博慰問
4月24日晚,導演彭浩翔在微博中向暈倒入院的義大利男觀眾報以深切慰問,說對方因倒地時摔破頭,故要送院縫八針。彭浩翔坦言如不是要趕飛機離開,他也很想去探望對方,還聲稱將來推出DVD時,可送一張給對方。
何超儀內心不安
而何超儀雖沒有同赴當地,但對於有觀眾被嚇暈,她說:“知道消息之後,心情很複雜,看戲看得有人暈,也就代表這部戲很震撼,但是有人因為這樣而摔傷入院,我就很不安了,希望彭導送DVD給那個觀眾之餘,還要幫人家簽名。其實我之前也想一起去烏迪內斯,但要留在香港做宣傳,希望下次有機會一起去電影節。”
熨斗砸頭噗噗響
另外,電影除了邀請到知名攝影師夏永康拍劇照及電影相集,據悉開拍前還特別租下一個地方安排演員綵排,相當認真。最近網上流傳一段以何超儀“鐵頭功”為題的花絮,短片中何超儀為了試力,竟不斷拿著以硬膠製成的熨斗敲自己的頭,打得噗噗響。
3 ) 别让生活比电影还恶心
又是彭浩翔一部作品,之前对于彭浩翔的印象是丫特能把荒诞的剧本拍的有血有肉有感情 ,比现在好多新闻真实。今天从另一位影评人的稿子中学了一个新名词用来形容彭导的作品, 叫做类型错位 。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不过有些补充,其实他的电影错位的不只有类型 ,还有许多的台词、桥段 、包袱 ,在《AV》中的演讲错位了 i have a dream , 在《买凶拍人》中错位了古惑仔中的弟兄 ,在这两部影片中都错位了普通的年轻人和只有男优才能享用的极品女优的爱情故事 ...... 电影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着彭浩翔电影独特的魅力 ,或许在生活中的他也是爱联想、爱错位的人吧 ~
其实他的作品有这些特性就足够了 ,就像宁浩的电影,单是能跟着剧情就已经让人大呼过瘾了,又何必升华个思想感情。可彭导牛逼的是丫的电影在看完荒诞的剧情之后能给人另一翻嚼头,《AV》中关于年轻人的梦想 ,《买凶》中关于寻找自己 ,想法慢慢渗透在剧情中, 让观众自己去品味 ~
看维多利亚一号前,我是抱着看彭浩翔类型片的心态,可以说是完全的准备不足,唉,白瞎了我老妈做的哨子面了 。我万万没想到彭导在这部电影里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讲黑色幽默的故事,而是大玩CULT。唯一没变的可能就是他电影中的香艳情节 ,4P、大尺度的床戏、身材超好的女演员还有那句让人全身发酥的“你好多啊~~~
CULT场面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杀孕妇、刨大肠 、踩眼球、爆头 ....... 这些直接把这部电影贴上了三级的标签,也永远的告别了大陆的影院......
其实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导演 ,他完全能拍个《菊花之恋》,然后贴上史上最纯的BL,雇点五毛再和豆娘合作刷刷分,然后赚个盆满钵满 。可是他不,他的心中总是有各种古怪的想法,他不会去照顾影迷到底是喜欢3P还是5P,因为他喜欢4P所以就拍4P。他拍的电影不是用来讨好影迷、讨好钱, 而是讨好自己心中关于电影的梦想。所以,这么恶心的CULT片,于他看来也是可爱并开心的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众失去了价值观,失去了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东西,人们不知道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该做与不该做,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我们开始用得失、成败、用金钱作为我们做事的标准。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她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要一套海景房,其实是为了爷爷的一个梦想,可是为了这个早已遗忘初衷的梦想,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
用彭导的话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下去,只有比他更疯狂。可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疯狂前进的路途上,有时停下脚步,思考下最初的梦想,思考下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多的钱 ? 或许我们会快乐许多 ~
千万别让我们的生活比这部电影更恶心!
4 ) 形式大于内容!cult片啊,你太cult了。
彭浩翔的电影开头总是很特别。
从出埃及记里面那段在警察局意淫式的有用,到志明与春娇里与下文截然不同的恐怖渲染,彭浩翔的开头从来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与后文情节不太搭调的感觉。
看《维多利亚一号》的最初,尽管早已耳闻了它的血腥、甚至听过有外国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被吓倒送进医院,却依然误以为,这是又一个彭浩翔式的铺垫、彭浩翔式的开头。
然而……
没想到……
风格延续到最后。
先不讲这部电影的内容如何。这部电影与《志明与春娇》可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两部电影几乎可谓是撞期上映;而有消息更是说,拍《志明与春娇》这部小成本电影,其实是为给《维多利亚一号》融资;继而,巧合得很,两部戏都被考核为三级片,尽管志春是因为粗口太多,而维多利亚则是因为太过暴力血腥。
然而回到电影内容上,却如何也没办法将两部电影拉拢到一起——《志明与春娇》哪怕粗口再多,它也是一部有些文艺气息的爱情小品;而《维多利亚一号》却是一部不折不扣从头血腥到脚的cult片,不把它定义成三级片都对不起全世界。
这样两部风格迥异的电影竟统统出自彭浩翔之手——好吧也许我不应该用“竟”,从看彭浩翔电影的第一天,从看彭浩翔出的书的第一天,其实就感受到了他隐藏在血液,对cult片、对残忍、对血腥、对暴力的着迷。《暑期作业》这十分钟的短片就早已预示了这一点。
所以看《维多利亚一号》的时候,哪怕心里面依然怀揣着“彭浩翔拍的《志明与春娇》真的好看极了回味无穷极了”这一念头,但也不是没有做好“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彭浩翔的cult片cult片吓晕外国人的cult片”这个心理准备。
然后一看到那个血淋淋的开头,还是克制不住地崩溃了。
……
感谢连凯化的妆……
但这厮以后还是做演员就好饿了……
……
省略五百字观影时内心迸发出来的粗口。
也省略起看完电影内心迸发出来想要呕吐的欲望。
……
正如上面说的那样,不得不承认,彭浩翔骨子里就充满了cult片的血液,以前的电影都过分压抑了,而这次则毫不客气地爆发了。
电影把因果纠结在一起,先强行让残酷的杀人事件映入眼帘,然后再让像《死神来了》那般残酷恶心接连不断、像《夺命狂呼》那样丧失人性毫无理由的杀人事件,与杀人犯平日里温柔、承受、善解人意、可亲的形象交相辉映。让毫无理由、无法接受的杀人时间随着故事一点一点的积累慢慢变得“有理由”了起来。
也就是说,电影先攻破了你的尺度,再一点一点地为你把尺度重新编织起来。
这种失重的安排其实很好地勾引起了观众的观看欲望,电影节奏快得足以让这短短1个半小时被无限延长。从莫名其妙,到原来如此,不被电影吸引进去,倒是一件很难的事。
而杀人事件里面,撇除掉各种剜肠、割喉类的重口杀人情节,其实跟破事儿里面的各种破事各种段子都异曲同工——比如老婆怀孕、老公在大陆包二奶,比如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想要4P……只不过重度的暴力情节下,这种剧情被弱化,形式过分大于了内容,但它们依然贯穿着主线,将女主人公的残暴最大化。
所以我想彭浩翔应该是很爱这部戏的。因为它既满足了他cult cult cult的欲望,又满足了他叙述小段子的习惯。尤其前者的最大化。
而站在影迷的角度,我真的很恨这部戏。出于对彭浩翔的喜爱、和开了个头没办法克制欲望去关掉播放器,我才在尖叫与不断的与人网聊发泄以及转移视线的情况下看完了这部戏。毫不夸张的说我唯一的观后感就是想吐想吐想吐。
我接受得了彭胖在《公主复仇记》里面描述女人阴森地报仇复仇的纠结心理,我接受得了《志明与春娇》里面
但是我接受不了这么血腥暴力的电影。通篇下来我对楼价什么的主线内容印象一点也不深刻,所有的印象统统留给了这种血腥的场景。
我恨就恨在这电影打着彭浩翔的招牌,而这个招牌对我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唉。
好吧,写到最后,我还是很纠结地说一句:我很讨厌这样的暴力、血腥的cult。
5 ) 一座能把人逼疯的城市
一个长得不错的女子,白天在银行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电话推销,晚上又去做好几份兼职,为了童年时要住海边的情结,拼命赚钱想买一间维多利亚一号里的房子,结果房子就要到手那天,业主突然改变主意不卖了,崩溃的她拿起工具展开杀人之路。
并不复杂的故事,但却是很少会有人触及的题材。彭导是鬼才的确不是吹的,他总能从身边的故事出发,拍一些无人会拍的题材,然而却又是观众所熟知而关注的。比如前些日子的《志明与春娇》,从香港室内禁烟的规定开始构思一段小巷子里的爱情,连接吻镜头都没有却因为频频爆粗口而被列为三级,这就是所谓的软色情吧。这次彭导又玩起了暴力血腥的新花样,把他从小喜欢看的美国B级片里的招数运用在电影里,并且这一次由一位看似柔弱的女人完成一系列的变态杀人,着实让人感到刺激新鲜。
政治不正确从来就不是彭导的障碍,爆粗口也好,做爱也好,赤果果的杀人过程也好,一地大肠也好,这个智商135的鬼才总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想拍的东西拍出来,三级就三级吧,内地不能映就不能映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香港楼市的确已经到了疯狂的阶段,地少人多,一间50多平米的房子就要七百多万,海景房更是天价,而 07年香港人平均月工资也只有一万多,这样下去,怎么可能会有人买得起房子?说到底就是因为香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疯狂的,几乎没有哪个工作不用加班,朝八晚十已是常事,就连假日人们最多的休闲运动也还是逛街购物,拼命赚钱,然后拼命花钱,这就是港人的生活。有钱的出国,没钱的在挣扎,人们的眼中除了钱还是钱。但就是这样疯狂地赚钱使香港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又吸引更多的人来港,人越来越多,想要在这寸金地上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说回这部片子,女主角从小到大的经历也许再平凡普通不过,是一代代奋斗的香港人的真实写照。她为了买楼可以把亲身父亲推向死路,也为后面她一步步走上疯狂杀人之路作了铺垫。片中时间点不断穿梭,将女主角从小到大的故事和杀人计划结合在一起,让观众看的时候真的好像在坐过山车般,一会儿惊悚一会儿又平静,这一点是这部片的巧妙之处。不过在讲述她成长的故事时,时间有些混乱,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长大一点一会儿又是现在,虽然有显示年份,但仍让观众感到有些乱。
其实我倒宁可相信这一切杀人都是女主角的幻想,也是每一个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的人的幻想。且不说单凭女主角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连杀11人,包括几个大男人,几次和人搏斗时也是其他的东西刚好助她一臂之力,这样说来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那两个警察上来查房时竟然没有发现已死的门卫?而且出事后也没有警方来找她,只看见报纸上的凶案报道,她也没有精心准备过杀人计划,应该到处都是指纹吧,很容易就能找到凶手,但片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这一切其实都是她自己的幻想,为了买楼她想这么做,但最终都是不现实。片尾搬家的人对她说:这个房间里放了衣柜就放不下床了,怎么办?她的脸上流露出遗憾,并没有回答,而是转向了窗外的海,这时广播里传出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的新闻,影片到此戛然而止。这是不是也在暗示着女主角的杀人计划并没有完全成功,没有彻底达到她的目的,因为整个香港疯狂的楼价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全部降下来的,被杀死的那些人是无辜的,但城市并没有因为它们的死而停止疯狂。就像这间房一样,虽然最终到手,可是小得连一张床和衣柜都不能同时放进去。
片头说这是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得比它更疯狂。然后到了结尾我才豁然发现,人再怎么疯狂都抵不过城市的疯狂,一个人只会一时的疯狂,而这座城市,是一群人的疯狂,才是永恒的疯狂。
再来看看女主角杀的那些人,其实也不全部无辜,男人北上拈花惹草,女人也放任他包二奶,隔壁玩4P的男男女女更是奢靡之极,毒品性爱无所不作,还放那么大声的音乐吵到邻居,死了也并不是那么可惜吧。(突然联想到女主角以前去邻居那儿叫他们开小点声结果被无视了,这大概也是后来她想杀那一屋子人的初衷吧,对制造噪音的人深恶痛绝。)
何超仪演的非常不错,陈奕迅彻底自毁形象演一个猥琐小气包二奶的男人,勇气值得佩服,另外那些被杀死的人死前的绝望害怕也很真实。当然,这部片最牛逼的还是道具,据说那些逼真的大肠是彭导特意去买的新鲜猪肠,被阉掉的阳具也非常真实,很有质感,据说片场有个工作人员看到这么真实的杀人场面当场就吓哭了。
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座疯狂的城市生活两年,心里就不寒而栗,我想我大概一辈子都买不起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吧。
彭导就一牛逼的人,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喜爱重口味B级片的观众不容错过,一地大肠等待着你。
6 ) 真的到了那一天,谁的人生会是三级片?——《维多利亚一号》纯恶心之后的思考
很偶然的机会,UC发试映票张,某君很有爱地领到两张,就很期待得去了。
尽管前一天看过了已经很重口味的宣传片,到影院的时候还是被第一个被杀的保安窒息后紫色的面孔和挣扎的躯体给吓到了。紧接着全场被杀者共计11人,各种死法,特技做得相当专业,血腥的效果几乎可以令人当场呕吐。(我真的差一点呕了。)
影片描述的还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影评人甚至还为止扣上了八零后症候的帽子。
关于买楼,在香港,买一座维港海景房。
刚刚大学毕业收入不高的女白领,为了一个童年对家的期许情结,勉力去买一座月供万八的海景楼盘——维多利亚一号,8B。
她为此付出太多,以至于到最后,放不下已经透支的梦想,间接杀父,附上了房子的首期。
最后,业主突然涨价,返回,推约,她。。。。。。众望所归地崩溃了。
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惯犯(这点是整部片子最bug的地方),她杀了8B当下住的主人,然后就是完美的三级片理论:有人无意间看到这个不速客,杀手本能地结束了这群正在玩香艳四P的男男女女。
翌日《壹周刊》登报,维多利亚一号11尸12命(其中有叶璇演的孕妇),瞬成凶宅。
电话这头和买房经纪人压价的女主角,嘴角的伤疤上翘,淡定得令人触目。。。
然后就结束了,收梢干净的可怕,不亏三级,除了血腥和色情绝少掺杂其他。
演后有座谈,女主何超仪出现,中大新闻系某教授出现。
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被拉出了那些血腥到“唯美”的屠杀场面,
开始讨论属于八零后的楼盘人生。
为一套房,可以放弃30年的自由去还贷,
可悲哀得是,房价永远比人工涨得快。
那些曾经拆掉的房子里的眼睛,
看着这片只属于富人的海景,
连愤怒的资本都攒不起。
女主说:“我不在乎什么定金的啊,我只是想买楼啊..”
但是整个香港的空楼盘都在等着自抬身价,谁肯踢开红利给这些蚁民们一个蔽所?
这是个疯狂的城市,
要生存,
唯有比它还疯狂。
我无法想象,
当我们也面临这一天,
会不会,我们的生活,也变成三级片?
7 ) 维多利亚壹号 <III>级版 原版未删镜头预告
8 ) 看,人家的富二代
看完评论维多利亚,尤其是再看那张海报,确实很难将此片的猪脚与何超仪这个香港富二代身份联系到一起来。(何超仪,艺名何超,香港女歌手,电影演员。著名富商何鸿燊和二太太蓝琼缨所生的女,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14212/)
又看到kennytruth透露的一些细节,才知道原来维多利亚一号的制作公司852FILMS是何超仪开办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308249/)虽然说,将一个戏子或老板的身份,与他们的作品成败混为一谈,确实未免太过牵强。但就此片所要反映的一些社会现实,与突然冒出来的“富二代”这个身份,反差还是挺大的,尤其是不自禁地联想到我们这里的众多富二代在现实中的表演的时候。
最近看新闻,对新闻本身的内容已经渐渐麻木,倒是看评论更有味道。同样,看电影,除了对片子本身的情节之外,阅读一众评论,也是一件挺开心的事。回到本片,最后看到的一个是马路的“三级片的态度”(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18898/)的,其中最后一段印象很深:
北大讲座的时候,一个女孩儿问彭浩翔:你对小月月怎么看。
主持人尴尬的说:您知道小月月吗?
彭浩翔回答说:当然知道。
然后反问:“你知道小月月和郭敬明的相同点是什么?” 他接着说:“就是都穿得很少。”
然后他接着问:“你知道小月月和郭敬明的不同点是什么吗?”
“小月月更原创,更original。”
一个香港的导演,对内地的亚文化,对内地的网络文化如此深入了解,还可以正反的相互比较,他肯定不是刷豆瓣刷出来的。所以他拍出来的电影是真正贴近年轻人的,不是类似三枪那样,毫无诚意的捡几句已经过时的网络流行语就以为紧跟潮流了 =
最后,我想说的是,香港电影人的北上,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你是要站着呢,还是要跪着呢?
导演这次不射精改射血。。
一部定义了血腥房价的电影
ok wor。
真人版Happy Tree Friends
文戏做的太简单,片子结束的时候我都没意识到是完了,杀人场面还可以,但是因文戏的薄弱,只有话题性,几个傻逼朋友一起看片时大呼小叫一下还是可以的。
不复杂但颇为血腥的故事,题材切入点够醒目,触及到了社会深度。偏重血腥镜头,弱于挖掘角色人性的无奈感和社会悲剧根源,感官上太容易沉浸于B级血浆的官能感了。化装和道具好评。7.5
彭导用平行剪辑连接起了同一个主角的两条故事线,两者之间唯一的因果联系却因为过于直白而变得透明,导致全片就像由两个风格迥异的电影杂糅而成,同时叙事节奏也失调。彭导大概是想压抑的现实和疯狂的杀戮交替上演营造发泄似的快感,但效果却不如积累压抑最后爆发来的过瘾。
用这个方式去衬这个题材本就不合适,更何况胖子还不知道失控和歇斯底里的区别。
看片过程中很想吃火爆腰花、香辣肥肠、炒肝儿、爆肚。
女主角为着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望的实现终于不择手段,那么卑微那么不顾一切乃至于忘记了愿望的初衷。一度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也有了生活与爱的信心。可是在电影的最后她还是要面对梦想破灭的未来。这是电影,也是生活。
eason又演口交狂
一般水准的cult 片,可是放在华语圈里就很难得。
以邪典片包装的社会问题片,可形式大大超越了内容。意在指出如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富人有房无家,穷人有家无房,楼市的飙升是种无形的杀戮,嫦则是有形的杀戮。结尾放在男友车顶的杯子便是“over”向“混蛋”的转换,也正式宣告了其扭曲的成年与纯真的童年正式告别!
叫你住好楼,叫你扰民。结尾依然来个了彭氏的小转折。很少见这种血腥疯狂的港式CULT了。唯一可惜的是只有血腥奇观,故事上还是剧力不够,否则,这片应该会非常牛逼吧。
彭浩翔你要做香港3级片小王子么。。。
高度讚揚,拍出了亞洲地區罕有的血淋淋的畫面!
杀人不过是种形式,所谓的三级也是,不过是用了B级片的手法讲述香港楼市赤果果的现实。其实我想肯定有香港人看了觉得很过瘾,这天杀的楼价,就是恨不得拿把刀砍下去。另外,传说中的Eason就露了三次脸,一次摸胸,一次KJ,一次被甩,彻底自毁形象。杀人镜头都很惊悚,尤其是那个一地大肠。。
認左佢啦,你根本係度玩血腥色情,關於樓價的主題是其次。因為電影著墨描述的血腥色情與主題關係薄弱。也沒有成功develop主角從一個貧苦小市民變成殺人狂的過程。比較喜歡主角兒時住唐樓看對面人家被逼遷的一部分,起碼訊息清晰。說到底,香港有人肯拍這個主題還是抵讚的。
彭胖子的电影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次是大玩cult。虽讲着香港楼市的故事,但实则故事和主题没多大关系。影片涵盖色情、血腥、暴力、恶心,各人死法也是千奇百怪,只可惜硬伤不少,节奏控制上也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另外我想如果何超仪没出资的话,应该也没几个人会找她来当女主角吧★★★☆
结尾太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