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遮盖的性学大师
自从在学校被学生叫做Prok(Professor Kinsey)之后,Kinsey博士就有了这个一生的昵称。他最初研究五倍子蜂,后来专门研究性学,出版《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两部专著。他的理论如电影中涉及到的:男性实现性欲的6种方式,同性恋研究等等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被激烈地争论,或许接受这些理论可以让人类更自然地面对自己,或许会引起全社会恐慌,但确定的是,必定会对当时以及现在的道德体系造成冲击甚至颠覆。他把人类作为五倍子蜂一样的研究对象,当作动物的一种进行研究,他的结论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所以科学,但这种科学却很难像勾股定理那样被有效运用,因为科学之外,还有人类情感和道德约束。
科学与情感的矛盾,集中在金塞与父亲、妻子麦克、同事马丁上。作为传道士的父亲对金塞造成了童年的压抑,最终爆发反抗的金塞走上了理想中的生物研究道路。妻子是他的学生,也是他事业上的助手,同样是学生以及助手的马丁使金塞发现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由此拓展了研究的领域。以科学的名义,他同意麦克和马丁发生关系,但爱与性的难题却令他困惑。父亲在接受金塞的性调查时解开了自小由性压抑而产生的心结,马丁因为妻子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可控制而置疑性研究,金塞认为那是他们没有保持科学研究的态度,而在失去研究资金、罹患疾病的打击下,影片结尾中宁静的森林中,他面对麦克,领悟到在感情面前,性算不了什么。
描写这样的科学家,一切问题都用科学研究的名义来解决是无疑最稳妥,编导在用这面大旗遮盖一些更加敏感的问题。对于重要人物的马丁,与金塞的关系从开始就设定为同性间的吸引,从课堂讲授、花园劳作、共同科研的场景中建立的二人关系,已经为激情的爆发做了足够的感情铺垫,金塞无疑具有同性恋倾向,他童年在湖边用《圣经》进行自我压抑的那个漫长的段落已经过于明显地暗示过了,而对于马丁,金塞是具有同性感情的。但这个段落结束,金塞同性恋的倾向交待完之后,二人的关系完全退回到了工作关系上,而一再重申的科学研究立场,以及感人的结尾更使金塞回归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在爱情胜过性爱的结局令人感动唏嘘的同时,金塞本人是同性恋/双性恋以及他重要的多样性理论已经完全被忘却了。
尽管充足立论,金塞的研究至今依然饱受争议,尽管电影里陈述了若干金塞的性学理论,但终究归结于好莱坞的温情大戏。金塞想通过他的性学报告让人们认识的自我和世界还在书里。
2 ) 从《金塞性学教授》开始的道德伦理反思
前几天看了《金赛性学教授》后,便一直在思考关于传统与道德的问题。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其初衷应该是为了避免由人们利己本能造成的的互相伤害。除人类外的所有动物都是没有维持社会体系的道德规范的,我们见到的是弱肉强食的生物淘汰规律赤裸裸地呈现在自然界,但这不代表动物们是没有社会关系的。
雄狮为能与母狮交配会杀死幼狮而促使母狮发情。但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会被允许发生在人类社会里的,人类有复杂于动物的感情和理性,对于感情上不能接受的行为,人类创造了道德来相互约束。所以站在个体的角度看,道德的意义是正面和积极的。
道德规范将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的本能欲望相左,并使坚强的人感到压抑,使软弱的人变得虚伪。但即使如此,道德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但既然道德的诞生是源于人们情感驱使而非纯粹的理性,而人们遵守道德时又需要服从理性而非纯粹的情感驱使的话,矛盾就出现了——每个人具备的情感和理性的形式和程度都是不一致的,所以道德标准也永远没办法统一。
更严重的是,在我们身边的道德中还掺有杂质。道德中的杂质是指那些既非来自理性也非源自情感的东西,是在道德的发展过程中从其它意识形态里强加进来的东西。例如反对同性恋的道德规范,其起源很大程度是来自人们的误解、偏见及基督教的教义,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不能说出它的害处,但大多数人天然地厌恶它。这类经不起推敲的道德规范还有很多。
故对于少部分不幸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道德是很可怕的。我们当然不应该置这少部分人的利益于不顾,但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全人类都具备完美的理性。故此,我们只能渴求世界上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偏见。大家在道德领域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事物时,假如能判断其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的话,就请尽量宽容之。道德是烈性药,而宽容是道德的解毒剂。
说回影片,金赛教授在从事人类性行为研究之前的课题是关于昆虫的,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搜集了一百万只五倍子蜂标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两只五倍子蜂是相同的。而当他开始人类性行为研究后,惊讶地发现人们只认同一种性行为是正常的——婚后的夫妻性行为。
但像同性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手淫等既不妨害他人利益,也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行为却被道德所清扫,这却是令人费解的。金赛教授采访的其中一名男青年更是经历了最血腥野蛮的道德,他在十三岁时和自己的同性伴侣汤米在亲热时被家人发现,两人被残酷惩罚,汤米因此丧命,而他也在身上留下了一辈子的伤痕。当他带着憨厚的笑容对金赛教授说道,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带着那种偏见看待我时,金赛教授开始认识到人类的不同性行为不应当用“正常”和“不正常”去区别,而应当用“普通”和“罕见”去描述……
片子是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金赛于1948年1月5日发表了他建立在大量的真实个例基础上著成的《男性性行为》一书,将人们普遍不能接受但却真实存在的情况置于大众眼前。金赛的研究彻底改变了美国道德及文化领域中关于性的认识。当大众被迫面对现实后,便都展开了反思。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总是像钟摆般摇荡,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的。于是在其后的六十年代,在矫枉过正的主流价值动荡下,美国迎来了性开放的革命。绝大部分人认为这场社会动荡是源自金赛的研究,而抹杀了金赛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对真理无限渴求的高尚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在性知识方面的匮乏和对性话题的讳莫如深。由于美国的初代移民是以在欧洲被迫害的清教徒和向往自由主义的人为主组成的,而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的文明中心,北美大陆则是贫瘠的蛮荒之地。因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放弃欧洲而奔赴北美的那批人,最起码要比留在欧洲的同胞善良和手脚干净一点。就是这批善良和手脚干净的移民的后代,在几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承袭祖风地在性观念方面仍知识匮乏和有着羞于谈论的态度,甚至于与当时国共战争中的中国相比都是不相上下的保守愚昧的。但这一切都因金赛的研究结果而改变。
我们以前常赞美一些真诚勇敢的自然科学家,他们为追求真理而遭到了掌权宗教或政体的迫害——像质疑了耶和华开天辟地的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否定了人类是亚当和夏娃的后裔的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时至今日,自然科学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自然科学家们极少因为学术研究而触犯传统和道德,当然不是说就绝对没有,但远远不像社会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满途荆棘。
金赛在研究项目进行中受到的阻力和野蛮对待是必然的。假如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如此接近道德伦理边缘的命题时,不具备为真理献身的高尚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更可怕的是金赛在研究中自己犯的错误。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的实验室能提供与大环境隔绝的无尘、无菌甚至真空条件,但社会科学却不行,没有人能为金赛提供一个不带丝毫感情,只具备完美理性的助手或研究对象。而当他把接近彻底理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带出实验,带入生活中时,他自己及身边助手的生活便因此陷入了一团糟糕之中。
金赛是一名既伟大又痛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因为他从事的领域是如此敏感又缺乏前人经验。他帮助很多人挽回了应有的尊严和权利,但他的研究结果在公众普遍的理性思维水平下也导致了负面的影响。
这部影片能给人很多思考的素材。我认为,要避免现实中这种令人窒息的不美好,人们便要在追求道德的时候尽量使自己的行为是源自自己的情感驱使的,而不是脱离情感而单凭理性去约束的。但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崇高的思想品德,所以关于希望提高所有人的德行标准来避免现实中的愚昧、野蛮、偏见的愿望,会否显得太理想主义呢?
3 ) 伟大的金赛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正式接触与性别有关的社会学书籍,我知道了李银河老师,并开始读她于内蒙古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社会学性学相关的十本书,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重新开始看待与性相关的一切,在她的多本书里都提到了金赛教授,其中有一本是专门解读金赛性学的,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今天看了金赛教授的自传电影,老泪纵横,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在电影所在的年代性是不道德的,是恶的化身,是一切疾病的源头。曾经女性是不允许有性高潮的,她们甚至为此要残忍切除自己的阴蒂。当时人们是不允许自慰的,当他们自慰的时候要承担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中有人为了抑制自己自慰的冲动,用极端的方式虐待自己的生殖器。当时同性性取向是一种病,他们中有人为此需要去做大脑叶片切除手术,来阻止他们对同性产生的欲望。
你知道最可悲的是什么吗?是他们都是自愿的,心甘情愿的用伤害来换取心中的伪道德。
金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他拆穿了虚伪道德的面具,他提出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新的可能,更加解放了人的天性。
今天的中国和当时西方世界有其相似的一面,好像我们今天对性更加宽容了,实则是一种虚伪的,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形式。我们对性的压抑虽然更加温和,但正是这种温和和全社会的沉默导致像西方一样的性解放难以发生,中国人对性的偏见更加根生蒂固,需要更加漫长去突破,去变革。
当金赛因为性学研究成名时,他收到来自各地读者的信,其中问的最多的就是:我正常吗?有人和我一样吗?
性学研究的突破和推广,告诉当初自我怀疑的大多数,是的,你们是正常的!掷地有声。
4 ) 狂人传记
之前出于猎奇的心理下载过一部叫《金塞性学报告》的电子书,看的过程中发现里面并不是靠一些性的含有色情因素的东西去吸引眼球,而是真正的在讲授知识,解答问题,让大众建立正确的去对待它。
同样这部影片在较真实的纪录性学大师金塞的传奇一生的同时,也令观者对于性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没错,金塞是个狂人,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像他这样的先驱去打破一些传统,开拓一些领域,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的如此之快。为了做学问,他尝试与男性进行亲密接触来思考同性恋问题,他允许自己的老婆和助手发生性行为(当然,他的老婆也是她的助手),他可以把自己的父亲当作研究对象,虽说这些并非是必要的,但却是他追求极致的体现。
性,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话题,人们对于它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在资讯极其发达的今日,性知识的普及水平却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并有所改善,但实际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觉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对性闭塞的态度跟90年代的中国相似,金塞早期当时的婚姻课程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将性这门学问单独的搬上了课堂,自由大胆的与学生交流(只有老师在讲桌上面照本宣科的性教育课毫无意义)。虽然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造成他的大起大落,但对于性学的深远影响不可抹灭。
阿尔弗莱德·金赛(Alfred Kinsey):性社会学调查的先驱
当阿尔弗莱德·金赛于1948年发表他对美国男性性行为的实证研究时,同性恋病态说还没有受到过冲击。与那些依赖少量临床数据的研究不同,他的发现基于对大批美国白人男性的采样调查。金赛的工作是研究性行为的方式,因而几乎是纯经验式的,没有任何系统的理论参考。他相信数据可以为自己说话,因此放弃了传统的正常与反常(变态)的二分法观点,假设他所发现的区别是定量上的,而不是定质上的。从临床研究的文化观点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后,他能够在有关正常性行为的概念方面对传统精神病学提出挑战。
他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标准和实际性行为之间的鸿沟,震惊了美国大众。有关同性间性行为的发现是这项研究所发出的重要挑战之一。当时的学术界普遍接受这样一种假设:同性恋是一种罕见的病态现象。金赛的发现实在让他们心烦。其实,金赛自己也对研究结果感到惊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这样的数据毫无准备。”37%的男性人口曾经在青春期和老年之间,和同性有过身体接触并达到性高潮。同样惊人的是,这种行为呈现出连续性分布,一端是毫无同性恋性行为的人,另一端是只从事同性恋性行为的人。(金赛给被试者以0-6打分,0代表绝对异性恋行为,6代表绝对同性恋行为。)10%的被采访者报告说,在11岁至55岁之间至少有三年为绝对同性恋行为。
金赛迅速利用他的发现,对当时的精神病正统学说提出挑战。他认为,依据发现的频度,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精神疾病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许多成年人中,既存在异性间性行为,又存在同性间性行为。他认为把同性恋和通常意义上的精神变态趋势相联系是不正确的。从被采访者那里得到的资料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金赛主张统计上的正常不应成为心理上的不正常。再者,他反对把异性性行为作为一种生物导向。相反,他相信“个体对任何外界刺激产生性反应的能力是该种族的基本能力”,我们的“哺乳动物遗传”使我们同时具有异性恋和同性恋反应。
阿尔弗雷德·查尔斯·金赛,1894年出生于新泽西州豪伯肯。1919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来到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动物学。他以生态实验和分类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建立起了坚实的学术声望,1937年被《美国科学人》杂志列为该年度明星科学家。
1938年,金赛接手一门前后有数个教授教过的婚姻课程。金赛从生理角度进行分析,使他成为这门课程最受欢迎的教授。许多学生前来向他咨询有关性的问题。他逐渐意识到,在对性的了解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性的研究是重要却长期被忽视的领域。这促使他开始收集有关性行为的资料。1947年,金赛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性行为研究机构,这个机构发展成今天的“金赛性,性别及繁殖研究所”。
金赛与他的研究人员试图理解多样化的人类性行为。金赛首先对哺乳动物的交配行为普遍进行研究,慢慢地他开始拍摄人的性行为过程。他只能拍摄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们及其配偶,加上少数志愿者。若干年之后,这种观察方式才被广泛接受作为科学探寻的一种方法。
金赛与他的研究人员共收集了18000个性历史的案例。其中,金赛本人就参与了7985个案例的采访与调查。调查对象来自各行各业,有走私酿酒犯、神职人员、办公室职员、心理医生、律师、婚姻咨询师;有相当有钱的人,也有领社会救济的穷人。每一个案例,采访对象要回答多至521个问题。覆盖社会、经济、体质和心理的数据。涉及婚姻史、性解决方式、异性恋史和同性恋史等等。调查的结果是两部开创性的著作《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统称为《金赛报告》。两部书均售出近30万册,被译成11种文字。
第一部书出版于1948年,很快成为畅销书,金赛则成为著名的“性博士”。到第二部书出版之前(1953年),全美国都在等着看金赛博士对于美国女性性行为有什么新发现。金赛在书出版前几个月邀请了来自美国各地和英国,德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等著名媒体的记者向他们介绍了第二部书的主要内容,并要求这些记者们签一份协议,内容包括:稿子不能超过5千字,必须经他本人审阅,且不得在出版日8月23日之前发表。于是,8月23日被世界媒体称为K-DAY (Kinsey金赛日)。
到了K日,人们纷纷涌到报摊去看关于金赛的报道。全美几大周刊《时代》、《生活》、《新闻周刊》等都进行报道。第二部书也很快成为畅销书。
金赛报告的若干结论呈现了一个人们所不认识的美国,或者说揭去了面纱的美国。比如在一个仍然视婚前性行为为不贞的年代,金赛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男女有过婚前性行为;再比如,金赛调查表明的有同性恋倾向和行为的比例大大超过人们的想象。这些结论对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1956年金赛在62岁时因心脏病去世,留下他结婚35年的妻子克拉拉和3个孩子。坐落于印第安纳大学的金赛研究所,至今继承着金赛的研究遗产,继续着对“性,性别和繁殖”课题的研究。
5 ) 性 是很艰难的
里尔克在《给年轻人的信》中有一句话很适合概括这部电影:“性是很艰难的”
中国有张竞生,美国有金赛,两人同冒大不敬之罪名去研究性学,揭开无数人好奇、惶恐、渴望的深潭,对这深潭的无知往往会化成这一句最简单的疑问:“我是否正常?”
电影在情绪累加上步步为营,让我在观片时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黄金三角,影片四分之三处被戳中泪点到达情感高潮和宣泄,剧作的核也是耐人寻味的:性无知带来的伤害、性与道德的关系、性与爱情的关系。
性是艰难的,因为它让人困惑,我们身体渴望的与我们成为的,往往会格格不入。这让我们怀疑自己。
在性的场景里,两个人脱下衣服,只有真实的肉体的接触和身体最深处的渴望。脱下了衣服也就脱下了身份,也许性才是能认清自己真正渴求的唯一出路,在剥离了我们为融入社会而穿上的所有装饰之后,我们赤诚相对,短暂的空白将我们的欲望无限放大,那是最纯粹的欲望,前提是与自尊或虚荣无关,此刻快乐与否,你可以欺骗对方,却欺骗不了自己,但无论快乐与否,当你明白你终究要回到那个需要认同和掩饰的人群中时,你都极有可能在这种穿梭转换的过程中,被性深深地割伤。
如同爱与恨、自尊与虚荣一样,保护与阉割也可能是同一个词。所以性与道德总是格格不入的,快乐与冒险总是紧紧相连的。
我们披挂上各种角色,以发型、妆容、手里的包包、车、房子、工作、爱好给自己插上各类标签。我们把自己归入这一类、并为那一族,寻找自己的群体、门户。
在我们因融入群体而感到安全、不再寂寞的时候,性总是像一把尖锐的刀子,冷不防地刺破你苦苦经营的一切,它让你快乐、或让你痛苦、更多的是让你不安。因为它以一个真实的声音说着你害怕听到的话,你害怕失去你在群体中所获得的一切的质量。
性 是很艰难的。
6 ) 金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赛性学报告》的名气要远大于金赛本人,甚至大于这本书本身。例如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是在看《Kinsey》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斯人斯书毫无了解。所以这部电影对我有传授知识的作用。
《Kinsey》是那种很传统的传记电影,没有太多的技巧,没有太多的发挥,就是讲述金赛这个人的经历。然而金赛这个人本身就有巨大的意义,所以只要把他的经历讲出来,电影就已经很好看了。
金赛生活的时代,美国在性的问题上依然非常的保守。例如金赛的妻子虽然自称是(事实上也是)自由主义者,然而在和金赛结婚前,两人始终没有性关系,这在当时非常普遍。
而金赛的问题要更复杂一些。他的父亲是偏执的清教徒,视性为邪恶,厌恶一切革新,认为这些变化都在把人们带人邪恶。
金赛很早就叛逆了自己的家庭,离家求学,成了生物学家。生物学向来是与教会最不融洽的学科。
与父亲在精神上的决裂使金赛走向了另一端,他思想开放激进,毫无教授的架子。可是他的妻子第一次拒绝他求婚的理由却是,金赛受他父亲影响太深。
金赛的生物学主攻方向是研究一种不能飞的蜂。他收集了百万只蜂标本,比较异同,进而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
电影花了很多的笔墨来描述金赛的早期生活,因为清教徒的家庭和生物学家的工作正是使金赛走上后来道路的主要原因。
金赛新婚时,和夫人在性问题方面遇到了麻烦,请教专家以后才得以解决。然后他发现,在当时保守的环境中,很多人都有这些方面的问题。于是他在大学内开设课程帮助学生。
然而金赛很快就意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没有答案,因为根本没有人研究这些问题,甚至都没有人谈起这些问题。
关于科学主义者,有种定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其它领域,例如社会学、哲学等等。按照这个定义,金赛无疑是个科学主义者。
当他发现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时,他就开始试图自己找出答案。他的方法完全来自他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要简化问题。过于复杂的问题根本无法研究,传统与道德就是这样,你根本无法在这些方面得到任何准确的答案,所以他绕开道德问题,只研究最基本的事实。另一方面,象研究蜂类标本一样,他收集大量的标本,采集数据,归纳出结论。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他严格制定实验规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尽可能地获取准确的数据。
然后他归纳出无可置疑的结论,人类的性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没有一种标准的自然的形态。而社会的力量使人们把这个问题变成隐秘,并竭力寻求和他人的一致。例如,金赛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人都处于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完全的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很少的。
我以前阅读方舟子的生物学方面的科普读物时就感到,尽管生物学试图避开道德的范畴,然而生物学的结论却常常对道德观造成强烈的冲击。
金赛的研究是生物学的方式,他也有意避开道德,只谈事实。然而道德问题却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一方面社会对他的研究形成巨大的压力,他的学说被种种地误读。另一方面他自己内心的传统道德也在质问性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很明显,金赛在内外都陷入了学术与道德的双重危机之中。他试图象个生物学家一样避开社会道德问题,然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让他不能对现实中的盲目保守视而不见,可是他的结论又在挑战他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
最后金赛在事业与内心两方面都精疲力竭。
可喜的是,人们终于开始谈论性,性学研究正式开始,人们也开始思考性与道德的问题。
谈到金赛,无疑让我想起现在的李银河老师。
当然,他们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金赛试图把研究放在生物学的领域内,只是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社会问题。而李银河却完全是个社会学者。金赛试图说明的是性有很多方式,并没有一种标准模式。李银河试图说明的是采用何种方式的性是个人的自由,是人权的一部分。
这两个人最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被广泛的误读,然后遭到道德层面的谩骂侮辱。时到今日,金赛依然在被某些人仇视,甚至是造谣中伤。我猜想对李银河的误读也会延续很长时间。
前些时间我读Asimov的科幻小说《曙光中的机器人》,同是起源于地球的三个世界在漫长的独立发展后,对性的观念完全不同,而三个世界上的人,无伦是更保守地还是更开放,无一例外地把其它两种性模式当作异端,并加以道德上地批评。
我当时想,这似乎证明,不同观念间的互相歧视在性方面尤为根深蒂固。后来再一想,这一定是Asimov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所以在自己的小说中写了这样的三个世界,倒不能作为证据。
IMDB得分7.4(10286人投票),我打7分。
7 ) 总体可看
其实也不是特别好的片子,水平上只能算得上一般的传记片(当然我不是很喜欢传记片这个类别可能会有bias),但最后那段还是把我感动哭了。
一流卡司,主角演绎一流,几个key events上情绪调动一流。其他也没什么可说了,中规中矩。
看完之后感觉这部电影里面的金赛也只是个平凡的为科研事业秃头甚至献身的普通人罢了,这个视角是我们从专著中很难得到的。但是这部电影会更加着重于这一点,比如童年家庭的不睦,自己身体的疾病,这些阴影一直缠绕在他的人生中。影片中段他最执著于研究时感觉不免激进地过了头,不知是历史人物如此还是影片艺术加工/制作团队对人物理解如此。与父亲的和解在电影中似乎只是踏出了第一步——虽然不可否认是最meaningful的一步。但一切都还没有解决,经历社会和权势的打击,男女主再没有那种us against the world的激昂,只有side by side的和解和剖白,将最珍贵的情感留给对方。
看到一半我突然想吐槽他原本收集的瘦蜂这个研究到底还做不做了……(之后有空会补上相关书籍的)
必须说一句,b站弹幕不可理喻,再怎么说这只是个例,为什么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指摘摘,这种生活成功或失败与否由他自己负责。何况一切都已经过去,不要以今人的心态度古人的做法,也最好少开地图炮和黄腔,这样你和电影里的愚蒙大众有何区别。补充一句,很多人都不能把电影人物的形象与实际形象分开(同理不能把电影故事和实际历史分开),这是件挺悲哀的事。
金赛教授的著作提及并不多,但他本人(连同周围一群人)的生活经历真是太精彩了以致我数度怀疑这真的是传记片吗?!其实电影可以更好地描绘一下科学研究和生活感情的冲突,不过看到亵渎叔的PS叔如此令人瞠目的大胆出演!我还能有啥要求呢!
李银河根本不能与之相比。唯一相同的应该就是他们都为此饱受了各种舆论
了解自己,了解性,以及了解爱
“你自己的头脑在违抗你”
不是所有的性都会被爱制裁,这仅是运用了科学的辩护
性这么纯洁的事,怎么可以被爱玷污了。
没有“正常”“不正常”,只有“普通”和“罕见”,冲破束缚,获得解放。这是一部令人尊敬的影片,无关色情,没有淫秽,流畅的节奏让人感到细腻、深刻,肃然起敬~
卡司真是太惊喜了!除了正面全裸的Peter.S,还有Chris O'Donnell和美剧B&S里面的Luke.M~ 电影本身缺点颇多,不过仍是一个值得一看的传记故事。
对于偏执总会让我特别感动。。。
他把科学研究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并执着于此,性不是洪水猛兽,围绕性的行为也是正常而自然的
我承认我是为了看连姆尼森和彼得萨斯加德滚床单【可惜木有。Peter叔一歪嘴一放电,全世界都要被他诱惑了。啊!!!
人类需要启蒙。
金赛教授以赤子之心看待性,可是性并不只是单纯的生理行为,性牵扯着关系,而关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似乎男性更加排斥在公开场合谈论性话题,对于同性恋问题也更加排斥。看到金博士和他的学生接吻的一场戏时,坐在旁边的一个男观众炸了。马上表示自己的鄙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不是同性恋。今天的中国的开放程度,似乎还不能与金博士时代的美国相比,或者表面上非常老派,但实际上则不然。
用冲奥片的视听来探讨关于性,关于性关系,关于性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部介绍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电影;从学者的角度而言,这是一部介绍人与学术追求的电影;从人性的角度讲,这是一部讲人与其自身探索的电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这是一部告诉我们历史的电影。这部电影有浓重的BBC味道。20120518@中国电影资料馆。
真理是辩证的,道德也应该是。四年前一本《性学三论》和一本《男性性行为报告》简直是拿我的人生来革命。但是金赛的私生活还是让我有些惊讶。在常人眼里的偏执正是一个科学家所应具备的品质。(MARK一下生物需求的命令性与社会约束的无效性问题)
有趣的金教授,一生都贡献给了生物学,连姆•尼森把一个天才演得完美无缺,同样令人敬佩!
shock.
「性权利」即为「政治权利」和「自由意识」,是对官方「权威」和单一性的反抗,「谈性色变」其实也是一种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