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编自获2014年普利策奖提名的同名戏剧,讲述罗伊丝·史密斯饰演的86岁女主角行将就木,她的记忆力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一位长相帅气、与她逝去丈夫极为相像的男子来到她身边,通过讲故事帮助她慢慢回忆起往昔点滴。其实这位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只不过通过神奇的科技手段“重回人间”,在同一手段的帮助下,女儿、女婿等亲友也都来和她“见面”了。
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特别奖,感动无数观众。当爱的人都远离我们,只剩下曾经共同生活的记忆,这些差点被遗忘的记忆被渐渐提起时,随之浮现的温暖的生活细节,也越来越动人……
未来的某一天,我死了。
但是,我爱的人还活着。
他痛苦、他想念。可是,我再也无法回到人间,我无法安慰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陪着他。
如果,有一个人,像我一样,替我爱他就好了。
这部《衍生玛约莉》,讲述了这样的未来科技,几个生者用科技怀念逝者,故事带着曾经的遗憾,想要努力挽回。
当我死了,让ta来爱你吧!
《衍生玛约莉》
Marjorie Prime
86岁的玛约莉行将就木,她的记忆力正在衰退。
这天,一位与她逝去丈夫极为相像的男子来到她身边,与她聊天。
这是一种叫做“prime 衍生”的技术,通过聊天、对话,构建出一个你想要的人。
而ta的特性就是:你说得越多,ta吸收得越多,ta就越像你记忆中的人。
在影片中,记忆力衰退的玛约莉通过和衍生沃特对话,越来越了解曾经的自己以及自己爱的沃特。
当然,玛约莉是清楚的。
她知道,这个只是衍生沃特。
和玛约莉一起生活的还有她的女儿黛丝,女婿乔恩。他们一起帮助玛约莉制作更像沃特的衍生沃特。
玛约莉和衍生沃特通过聊天,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甚至让她重新有了气色。
然而病痛还是将她带走了。
但是,黛丝对母亲仍有留恋,她也选择去制作了衍生。
同样地,先通过聊天,将这个衍生玛约莉变得更像她的母亲。
然后再通过这种方式的对话聊天,怀念玛约莉。
随着对话和时间的推移,黛丝开始表现出那些未曾与母亲说过的话。
玛约莉和沃特,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孩子,达米安。
但由于达米安自杀去世,玛约莉对黛丝的爱,就失去了一大半。
然而,这些话,黛丝并没有和玛约莉说过。
黛丝因为对母亲仍有留恋,仍想要得到常人都拥有的母爱。
所以,她才制作了衍生玛约莉。
但是,饱受儿时痛苦至今的黛丝,选择了自杀。
作为两场衍生见证人的乔恩,为自己制作了黛丝的衍生。
明知道这不是真的,但他仍然这样做了。
以往,乔恩都是那个制作衍生,让衍生提前了解人类的那个人。
但如今,他制作了黛丝,他拿着自己写下的关于黛丝的一切,让这个衍生黛丝更像黛丝。
整部影片几乎都是在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剧情。
并且大多场景也都是设计在房间,用正反打交替进行。
三段制作衍生的情节,非常相似,成本极低。
但影片就是根据这些对话,展现人类与人类之间,在世的时候没说过的话,死后通过高科技产品,慢慢沟通、了解、道别。
按照一部电影的标准来说,影片的故事性很差,随处可见的都是影片中展现出来的舞台感、戏剧感。
通篇接连不断的台词,以及prime衍生毫无情感的台词,这种形式的作品,更适用于舞台上,因为舞台能够把情感的表达放大。
全片是由四个主角加一个保姆构成,还有几处不多的室外镜头,反而显得多余。因为故事的原因,因为对话漫长且枯燥。
所以,观看这部影片需要极强的耐心。
影片改编自获2014年普利策奖提名的同名戏剧,相比起其他戏剧改编的电影,本片的故事太过于局限性,无法扩展延伸其内容。
“戏剧”衍生成为“电影”,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戏剧”的死灰复燃。
同样的,都是用技术手段,让我们看到曾经的美好。
科技发展迅速,美好的事物值得保留下来。
在英剧黑镜第三季第四集 《圣朱尼佩罗》有过类似的情景,圣朱尼佩罗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城市,而是医疗系统的最新意识存储再生技术,人们可以自愿选择死后是否将意识驻留在圣朱尼佩罗。
因为在现实世界的不愉快,或是对自身的老去感到痛苦,大多数人都愿意留在这座城市。
在这里,他们永远年轻,永远都可以无忧无虑寻找快乐。
人们因为科技,所以更想要曾经得不到的快乐。
但是,是否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人们变得不珍惜现在了呢?
回到这部《衍生玛约莉》。
影片中三次衍生死去的人,都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衍生沃特,玛约莉因为挽救衰退的记忆,她怀念意气风发的沃特。
第二次,衍生玛约莉,黛丝因为多年来缺乏母爱,但是她未珍惜与母亲共度的时光,玛约莉死后,黛丝才想要与玛约莉真正地谈心。
第三次,衍生黛丝,乔恩与黛丝的爱情很美好,但是黛丝选择自杀,乔恩仍有遗憾,如果那时,我能把你救下来多好!
每一次衍生,都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存有遗憾。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或许就可以……
科技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但也因为科技,明明他就在你眼前,你却没能珍惜,因为你总觉得,我好像还有机会。
衍生能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取之不尽的时间,以及记忆堆叠起来的陌生情感。
但是人们却想要靠着仅有的相似和相同的模样去怀念一个人。
影片的结尾,三个衍生一起聊天。
他们聊起了人类用记忆给他们构造出的自己,谈起了他们相互之间的故事。
即便是谈及悲痛之事,他们也毫无情感的波动。
机器不是人类,无法拥有其情感。即便是能够给予爱和陪伴,那也只是程序制造出来的,并非内心所想。
这部没有陷进高科技AI vs人类的套路,但在结尾还是给了我们一击。
三个衍生做到了彼此坦诚,但是人类却不能放下自己的隔阂,面对自己的亲人。
他们的对话基于人类灌输的记忆,但人类的记忆却在漫长的时光里不断淡忘。
他们能够永生,彼此之间能够做到永恒的沟通,但人类却在为数不多的时日里选择放弃。
人类何尝不想放下芥蒂,彼此真诚以待。
只是太多的顾虑使时间流逝,等到想起,却已来不及。
如果能够重来,人类会选择依靠科技吗?
虽然这是一场对未来科技的幻想,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
科技便利虽好,但与其寄托未来科技,不如珍惜现在,不要留有遗憾。
假如我死了,虽然ta会来替我爱你。
但不如,我们趁着我们仅有的时间,好好相爱。
【作者宋俣萱 文章首发于“巴塞电影”】
超级棒。。强力戳我泪点,看一会哭一会看一会哭一会。。泪点为什么那么密集!爱的人都不在了,只剩下关于他们的记忆,只能一遍一遍的跟记忆说话,说的越来越多,细节越来越多,stuck in the memory,慢慢记忆中的跟曾经的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我们每次记起来的记忆都只是前一次记起来的记忆,only gets fuzzier, never fresher。But it's so nice...to have loved someone
电影讲述罗伊丝·史密斯饰演的86岁女主角行将就木,她的记忆力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一位长相帅气、与她逝去丈夫极为相像的男子来到她身边,通过讲故事帮助她慢慢回忆起往昔点滴。其实这位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只不过通过神奇的科技手段“重回人间”,在同一手段的帮助下,女儿、女婿等亲友也都来和她“见面”了。“每一次你回忆一段记忆,实际上都是在回忆上一次回忆这段记忆的记忆,所以记忆在回忆中渐进消失。”、对室内空间利用不足,对画面缺乏基本追求和整体把握、光线处理失当,对话进程方面也有待生活化。然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不远的将来人类还会衰老吗?
2017.12.22冬至日看这部电影真是应景。非常细腻的情感,非常动人的设定,女儿、女婿那深沉的爱与痛令人心碎。结尾处三个prime闲适地谈天说地,揭开几十年前的隐衷,没有了躲闪和回避,仿佛给了早已故去的当事人另一种选择的可能。
可以想象这个剧本在舞台上的潜力,但一个关于借技术再现回忆的故事为啥要拍成电影,说的本来不就是电影么…
(转)不烧脑,但比较绕。各个不同年龄死去的亲人,通过高科技虚拟手法,用计算机复活死人的思想,再投射出影像如真人一般。然后,心结一家人坐在一起打开心扉,回忆当年的错与对。生前没说得上的话,对着会思考的影像一吐衷肠。剧情基本没有起伏,人物性格一般,没定力的观众最好绕行。
闷到不知所云啊
高概念,完成的很无趣,适合做成黑镜短片。生者不断衍生逝者,为了留住爱,但爱永远是易逝的。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这种技术呢,创造逝者模板,通过聊天提及的记忆碎片,它不断完善逐渐鲜活,以你之口塑起人像,但它永远给不了你惊喜了。
非常迷人的剧本和演绎!不断和过去沟通、和解、回忆、回味,不断地,爱。如果真要挑刺的话,“My Best Friend's Wedding”实在不怎样啦。2017.7.14 重看觉得更美了,记忆是犹如影印件,越复印越淡?还是随着一次次复述而凝固为语言?2018.6.11 第三遍了。与记忆对话,越是平淡的语言越是止不住流泪。
衍生幻象、记忆重构的各种软科幻老梗,舞台剧形式/生活流文本/表演体系构成冲突,无论哪个层面而言都是鸡肋之作。
C+/ 第一次看如此倚重生活化台词表演的科幻。概念并不算太新鲜,难说没感到沉闷,但极其稳健的情绪积淀最终获得了丰沛的释放。虽然探讨的重点在于记忆,但也依然可看作AI试验中人何以为人的追问。假如说前三个层次无意中滑向了对生之真实性的确证,那么最后的对话恰恰证明,他人的叙述正是“你一生的故事”的前提,即便虚幻亦同等真实。
又一个黑镜番外。就是故事没意思。
65/100 电影让我想起了伊藤润二的名篇“缓慢的告别”,剖析人的记忆倒是其次,最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对“回魂”这件事的执着,不管科技多么发达,我们都还是会用它们来做同样的事。这一点和通灵本质上是一样的。
母亲、妻子和丈夫,分别面对自己最珍视的影像,最后回想起唤起记忆时的初衷,就够让人泣不成声的。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配乐或压抑沉闷,或突然炸裂惊悚,很有引导性。
Prime是记录人类记忆的AI全息模拟程序,影片借这样的科幻设定,通过寥寥几个场景以及极其低廉的成本,在非三幕叙事结构中通过密集对话的迷人方式,解构了记忆如何在漫长的时光流逝过程中被不同世代与个体所继承、篡改与修正,改编自同名戏剧,影片通过优秀的表演展现出了导演阿米瑞亚德过硬的导戏实力
看不下去的闷片。尤其是老妇女为主角的。
介于有趣和无趣之间的故事,有趣是借用人工智能的外壳包装逝者和生者的对话;无趣是一个梗反复玩了三遍,到后面就觉得很丧病。舞台剧改编对形式的限制很明显了~
电影院醒醒睡睡错过了几次家庭成员死亡又以prime登场的过渡,不过好在影片节奏慢。不愧是舞台剧改编,台词赞。喜欢影片里对于死亡及记忆重构的探讨,根本就是我的专业探讨的课题。影片结尾说不清是美好还是可悲,prime轻而易举地就接受了重构又美化的记忆,没有痛苦,而几个主角终其一生求而不得。
你的记忆并不是事实,只是上一个版本的记忆。经过不断的遗忘与修改,两条狗终于变成了同一条。
有些没太看明白
生与死的本质区别:一个是在有限时期内不断变化的个体,另一个是在漫长时间里不断被改动的记忆。假设感情在实体消亡后依然持久的话,一段关系最终也不过是和自我的缠斗和安慰。而丧失记忆的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孤独的人。除去过分泛滥的音乐,Almereyda对这个存在主义晦涩文本的呈现恰到好处。
(三星半)关于回忆、逝去和爱的故事。大段大段的故事讲述,让人置身于来回穿梭的时空中。回忆是存在,是执念,是我们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留住事物。回忆是璀璨还是黯淡了往昔。探讨话题很迷人,可惜对舞台剧形式复制程度太高,多少让人觉得局限。
确实是很感人的舞台剧(也更适合舞台),几个影视演员都演技在线。不过还是火腿稍弱,Tim Robbins最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