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冬天又要来了。
“人也不是非要活的有意义。”
“不,我就是要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的。”
每天都在其中反复横跳着,沉默不语,严寒似乎可以为一切罪恶开脱。
如果说最近还有好消息,那就是《风吹半夏》的定档吧!想过很多种描述它的方式,搞笑的深沉的、盛夏的深秋的,最终还是觉得用自己舒适的最好。
注意到它是官宣赵丽颖要出演之后,我去看了原著《不得往生》,很极端的一个名字,和我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当即就记在了我的备忘录里。
100多章,一个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商界绿林开出一条血路。或许,从出生开始,因母亲难产而死被父亲取下带有恶毒意味的名字“半夏”时,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90度灰,道德和利益的对抗,借助肥胖模糊性别才能向前的无奈,时代洪流中,一段商海沉浮的故事展现在我眼前。
很庆幸我打开了这本书,看到精明勇敢的许半夏,雄才大略的赵垒,耿直刚烈的童骁骑,阴险狡诈的伍建设……无论好与不好,我都喜欢他们,书中年代场景虽离我相去甚远,但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怀有敬意。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半夏,过于深邃的孤僻,过于阴郁的无畏,过于算计的精明,野心勃勃于商海里叱咤风云。
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吧,还不错!
2022.12.2
又过去了几天,眼花缭乱的评论纷至沓来,我很遗憾为什么会有人通过对演员的好恶去关联一部剧,渴望弄死一切不同意见。
我一直觉得,因为一部作品而相遇在一方网络里,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什么喜欢或者是为什么不喜欢,由之而来的讨论显然更有意义。
我也会有很生气的时候,看到一部好的作品因为这样那样的外在原因而沉寂,甚至会去想要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转瞬便放弃了这个念头,我极其讨厌这样的人更不屑于成为这样的人,我唯一能做的,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去看一看,我永远会是《风吹半夏》的排头兵,不为别的,只因为它独树一帜扣人心弦的剧情!
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看到这篇文章,首先,我很荣幸;其次,也希望您三思而行,因为追星把自己变得面目可憎,置于这样的境地真的会开心吗?那么好的时光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困在故意恶意虚假评论的低洼里,去看山看海看世界吧!
(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赵丽颖你真是太棒了 每次接的剧 导演和制作都是棒棒的 能把油腻女演员的粉丝气的破防的程度 赵丽颖你优秀!!!!!
是谁破防了到底!!!
是谁馋丽的本了!!
是谁馋嘴丽的班底!!
是谁馋这么多好演员!!!
是谁馋丽的好导演!!!
大声告诉我是谁!!!!
谁不喜欢这种有立意的剧啊!!!
是谁永远接不到这样好的剧本啊!!
《风吹半夏》许半夏因为钢价暴跌被困了,想知道她啥时候能解困,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来聊聊款儿姐的废钢事业。
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材料,一是铁矿石,另一就是废钢。用废钢炼钢减少了炼铁的过程,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所以,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废钢的可回收量和一个国家钢铁积蓄量有很大关系。像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废钢的利用早、利用水平高。日本也在上世纪50-70年代大力发展了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晚,国内钢铁积蓄量在建国初期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1976年,废钢纳入计划经济管理,有了废钢管理机构;1986-1995年之间,废钢逐步走入市场。从1996年起,废钢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日渐规范。
剧中,许半夏参加钢铁交易大会,然后到北边进口废钢,就是在1996年。这一年,我国钢铁的产量达到了1亿吨,要知道,建国初期我们只有100w吨的产量。钢铁产量的激增,也就意味着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而国内钢铁积蓄量较低,废钢自产数量不足,供需不平衡,这才有剧中这些钢老板到处找钢,抢着要进口配额,轻信骗子,另外,小洋人赵总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就给许半夏打款。他们对于钢的急迫需求,让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许半夏带领观众见识了北边的混乱。北边老大哥的工业化进程也远早于我国,也意味着钢铁积蓄量更高。而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卢布暴跌,也引致了90年代中国商人到俄罗斯的淘金热情。无论是淘钢团被骗,还是许半夏的黑海采购,都有着那个时/代/下,北边老大哥在休克疗法下,国有资产被各种掏空的影子。黑海地区有6个国家,著名的黑海舰队就部署在这个地区,剧中的许半夏带着一个小翻译就敢去那种地方做生意,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欧美国家的建设放缓,是国际对于废钢行情看空的大背景。但是,小洋人赵总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中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后面还要井喷,这也意味着未来的钢铁的需求量会暴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会激增。从现实角度分析,国际钢价下行,钢铁厂一定也想买到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所以,市场上会观望,但,钢厂如果低价收不到钢,那么,势必价格还会走高。剧中许半夏周围的废钢老板手里没钢,这是她真正的底气。而郭启东想用债务换钢,其实也说明他看好许半夏手中的钢铁,他想瓜分许半夏的资源。
许半夏被困是1997年春节(2月7日)前,根据《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的报道,国际废钢价格上涨,每吨涨15美元。上涨是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争相采购导致的。这份刊物是半月刊,第8期应该就是4月。所以,许半夏大概2个月就能够解困。
在同一期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俄罗斯钢材出口激增”的报道。可以说,许半夏精准的踩到了市场的点上,只是,她的资金实力太弱,让她陷入了困境。
另外,《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中《适应结构调整把握改革机遇——提高废钢铁行业在钢铁生产中的适应能力》也对1997年的废钢事业有总结。文中提到1997年进口废钢总量120w吨。1997年的钢产量较1996年增长了700多万吨,但用于用废钢生产钢铁的电炉钢产量没增加,所以,废钢的消耗量没有增加。废钢尽管生产流程更短,但废钢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对回收水平有要求,因此,废钢利用的提升,还有赖于技术的提升。许半夏老板的事业要进一步大爆发,也需要技术的革新。
文中还提到,97年国内废钢回收公司成本价格在900-1000元每吨左右,从边贸进口的俄罗斯废钢,价格一般在90美元每吨以下,运到厂内的价格,甚至比国内废钢还低。这促成中俄边境废钢贸易活跃。
看预告,许半夏就要解困了。她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期待~
参考资料: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
《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钢铁再生资源市场分析》作者金磊夫
《2010年废钢铁业的思考》作者闫启平
《风吹半夏》第14集饭局挺精彩,评论有朋友要我讲解一下这场戏。那就浅析一下:
这个饭局的主题其实就是新狼王和老狼王的初较量。饭局是伍建设发起的,他依然认为自己是这群人的老大,他用老大的身份,撮合许半夏和郭启东和解,也要用老大的身份邀请大家合作收购省二钢。而许半夏,从第二次黑海合作进钢开始,就已经是实际的带头大姐,她当然不会愿意重新听命于老伍。
1. 许郭和解
老伍要双方和解,许半夏一开始是不想来的。她来是因为听说小洋人赵垒处境不好,也许,她想了解赵垒的近况。
许半夏不想和解,但郭启东挺会说的,他第一先道谢,第二,他认坑工厂钱的错,但不向许半夏认错,反而说他和裘从没欠过大家钱,暗指许当时拖欠他的100W很久,先不占理的是许。
第三,他直指核心,问许,为什么没有在借她钱的时候,囤着废钢不出手的时候,把他做的事点出来。意思就是:觉得我不地道,但你一开始需要钱的时候就知道我的钱的怎么来的,裘找你查这么久,你早就知道了你不说。其实都是生意人,当时的我们都半斤八两,问利弊没问过对错。我说出这些,就是想翻篇了,我也不恨你点我了,你也别跟我计较了。
许半夏是在郭说出第三点的时候,才抬头正眼看他的。然后顺着伍的话说我们滨海人做生意不光讲规矩,更是讲情义。我想许半夏在来的路上,可能已经设想过郭启东可能会像裘教他的那样跟她道歉甚至喊她祖宗,这也是许半夏一开始没打算和解的原因,这种伪君子,她是看不上的,反而郭启东这真小人的说辞,让她翻篇了。她愿意跟“真”的人讲情义,但郭启东以后能不能言行合一真的翻篇,就是以后再说了。
郭、许的梁子是很深的,老伍做东就是要他俩看他的面子,虽然许半夏最后是被郭启东说动,但她是接着老伍“规矩”那句话往下翻篇的,老伍的面子也算勉强保住了。
2、省二钢第一争
许半夏进屋就跟赵垒坐在了一起,显示出她和他荣辱与共、同进退的姿态。他是因为她才来的,她也是因为他才来,两个人一起坐在下座,和坐在上座的老伍、秦总,恰好形成上下的对立、挑战关系。
省二钢的收购,一家肯定做不了,需要合作。老伍的如意算盘依然是自己做老大,裘必正提出的占股比例,应该是老伍私下安排他说的,这个比例排出的座次就是老伍第一,许、裘并列第二,冯老三。这个比例和第一次黑海时相比,尽管许的比例上调、冯的比例下降,但他和裘的位置在第一、第二还是没变。他心里还是有论资排辈的想法的,觉得这样的安排已经足够给许面子了,以为许会接受。不过,和黑海时老伍提出分给各家吨数时,几个人聚在一起,他直接说数,他还是显得底气弱了一些。
许半夏直接挑破这个比例是他的想法,老伍虽然有点意外,面子有一点点挂不住,但他还是有备而来的,他提出自己承担更大风险、自己更有经验、人脉等等。秦总应该也是他提前准备好来帮他助阵的,显示他已经对收购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的言下之意,你许半夏太年轻、没经验、人脉不够,钢厂只有我才能经营管理好。
许半夏当然不吃他那套,她已经不是当初跟在他后面要配额的小姑娘了。她明火执仗的提出,她和老伍的股份持平,但她有经营权、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我敬你资历深,股份一样,利益给到你,但我才是老大。
许半夏的提议显然完全超出这帮人的意料,老伍说比例可以谈,经营权不行,意思就是,利益我可以让,但老大必须是我。老裘的股份一下子被削弱很多,跳出来表示不满,但就这样,老伍还不想正面和许半夏起冲突,于是他把赵垒抬出来当靶子。赵垒是聪明人,他不是这个局里的人,被抬出来肯定也不爽,他没偏向哪边说话,但他泼冷水,显然又不把这群人放在眼里。他说的话并没有错,他们这群人原来只是商人,做钢厂就是实业,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能买车,不一定会开车,他的比喻也很到位。
老伍要赵垒识时务,就是告诉他要认清自己当下已经没权没势的处境,选边站,但赵垒偏不,于是老伍借题发挥,借着骂赵垒不给面子,骂许半夏居然想越过他当老大,还拿出当年赵垒不帮他、帮许半夏的事说事,言外之意就是,许半夏是靠着赵垒的帮助、走了狗屎运发财的,她本人并没有能力。赵垒的反击也是非常有力的,一群人被骗,但只有许半夏坚持到最后、开拓出新的商机,许半夏值得他信任,许半夏比他们强!
这一局,老狼王没成功巩固自己的地位,反倒被打脸了。之后还要继续交手,坐等许半夏让老伍甘拜下风。
所谓正剧包装下的假大空玛丽苏女主剧,无脑爽文剧,女主一路开挂,最后走向人生巅峰哈哈哈哈哈,这剧里挣钱花钱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一帮人死心塌地的帮女主辅佐女主实现愿望,天啊,赵丽颖粉丝把这剧比肩人世间说这剧必得奖赵丽颖得白玉兰,90年代虽然有年代感,但是衣服不算土啊,赵丽颖真把土气演出来了,这演技也太油腻了,眼珠子乱转咋咋呼呼,原著里的胖大姐让她演的风尘味十足,接不住戏,李光洁打那个副总那还有好多个地方都在飘忽装深沉,不懂导演为什么要那么多脸部大特写?突出好看还是演技?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一场手术一百多块,运一车废钢挣三千多,没有逻辑性,大半年等待钢材价格回暖,没有发现童骁骑卖命,没有发现小陈多难,永远妆容精致,谈生意就更简单了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饭桌上生拉硬拽,去往国外偏偏就能找到骗子骗子还正好有舅舅有钢材笑死了,开挂的爽文大女主谁不服啊,就是不要碰瓷鸡毛飞上天,乱夸,全是通稿,会遭反噬的
首先声明没有看过原著,不是原著粉儿,也不是某些演员的粉儿,不是任何主创的粉儿。只是看了这个戏。就剧谈剧。上来说几句话。
《风吹半夏》,看了六集,它讲了一个什么呢?大致是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底层出身的女孩儿,在男人占绝对主导的钢铁行业,狼奔豕突地冲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这是一条事业的纵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几位男性,有一些情感的交织。
这部戏,六集下来,我首先我不是完全把它当做一个情感的戏来看的。因为这里面的情感构建比较简单,就是几个三角。然后可能还有一些阶层的叙事。比如女主和比他高一层的男二和比他低一阶层的男一之间一些交互。当然,在那个阶层刚开始分化的年代,这个烙印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女主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底层,说不好听点,刚开始就是收破烂的,只是收的是钢铁,慢慢做大了。那她和大老板以及青梅竹马的马仔之间的感情纠葛。然后中间掺杂着一点商战,还有就是同行之间的斗智斗勇。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那么,看这个戏,我更看重或者说更喜欢看的是什么呢?我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历史片来看的。因为90年代你现在看已经过去30年了,而90年代又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一种历史的接续,它前面还有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它其实是镶嵌在新中国这一段发展的历史当中的。所以现在看90年代故事已经是看成历史片了。那故事中的一批人又是一批什么人呢?——民营企业家。谈到这批人,我们就必须关注到90年代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当然,对于这个背景,电视剧是尽量淡化的。只是简单地提示是90年代,然后他们做的是钢铁生意,在前几集当中说要去“北面”收购废铁废钢。那挖开看,其实这个北面儿就是前苏L。这就涉及到一个巨大的历史的场域——90年代初SL解体,社会ZY阵营瓦解。
我们国家虽然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动荡中站住了。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SL解体,我们也很快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很多人工人下岗,然后社会迅速两极分化。这样一批大胆的,善于投机倒把的,敢于冒险的,敢于在这个环境当中去寻求财富的这一批人迅速崛起。在这个社会的潮流中抢先了一个身位,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是这样一批人他又是有原罪的,风吹半夏这个剧好就好在它并没有完完全全地美化这样一批人。这是一批什么人?狼,甚至可以是豺,鬣狗。有的甚至是地痞流氓。
就比如故事中欧豪演的那个角色,童某某,他是坐过牢的,从牢里出来的。他的行事方式是一个完全半黑社会性质的。他为了收购一个滩涂,作为他们的堆场,他甚至是可以去往海里倒石油,得不到,就毁掉。反正我要得到。当然,电视剧中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的动机的——就是这个童某某他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对女主无尽的爱,他可以为女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犯罪。看到没有,这叫情圣滤镜。就是非常野蛮的这样一批人在生长,抢占了历史的先机。当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也不能去苛责这样一批人,因为是历史给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SL解体,社会Z义阵营被西方阵营包围,中国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仿佛两块大陆陡然冲撞的历史的夹缝中,他们有了机会。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往大了说就是一个阶层与另一个阶层的关系。封建时代是地主压迫农民,资本主义时代是资本家压迫无产者。到了90年代,翻了个个儿,过去是工农领导。现在工人下岗了。资产者崛起了。
地痞流氓,社会闲散,投机倒把的人,是吧。或者换一种说法是更有勇气,一批枭雄迅速成为先富的人,颠倒了原有阶层的秩序。你老老实实上班不牛逼,你下海挣钱才牛逼。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我觉得这个剧对历史描述尽管已经非常的云淡风轻,但是它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要遵照历史。因为这段是历史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一点,恰恰是《风吹半夏》可贵的地方,因为90年的历史非常难讲,民营企业家非常难讲。但是如果我要写这段历史,我可能就不选这些人物为主人公,我反倒要以国有企业在这段时间当中是怎么来抗拒这种资本的全球化,怎么来抵抗这种侵蚀。辽宁就有这样的例子的,怎么坚持,怎么保护我们的传统、光荣,怎么存活。那时候常常提的鞍钢宪法。当然,这些历史问题的探讨到现在都还是混沌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还在探讨中。
那这个剧主流在哪儿呢?它选择了一个当下的主流叙事的模型:大女主。这女孩儿是吧,美强惨,非常美。然后底层,从小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再婚了,她孤苦无依。然后又要在这个男人的行业中打拼出一片天地。非常豁得出去,非常豪爽,甚至有些酷的。
与此同时,她又有一些情感纠葛,是吧,与比她更大一层的老板,与她的哥们儿,青梅竹马的,为她做过牺牲的男一号。她就在这么一个三角关系中摆荡,这也是迎合当下某些年轻观众对于爱情故事的需求的。这甚至可以做成一部女性主义的剧集。
当然后面的我还没看啊。只是说可以是一种操作,以一种这种女性的眼光来“凝视”当时那么一个男权的社会。包括行业的选取,钢铁行业,是吧,也很有象征意义。我想这也是可能是演员愿意接这部戏的一个缘故之一。大女主嘛,一番,绝对的女主戏。
但是,这个的历史叙事与主流模型之间是否能够完美的嵌套呢?我认为是有一些天然的不适配的。这里面存在一个造梦需求和对于历史的认知的天然差异。这个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原著的名字叫“不得往生”,这是句骂人的话。在剧集前六集当中也出现了这句台词。就是说男主人公强行农民的滩涂,用暴力的方式,半黑社会的方式,拿下。当然剧集没有把这个责任推到女主身上,是男主去做的,但是女主也是默认了。然后那个渔民,群众,就骂男主说你“不得往生”!这句话还挺文艺的。大概意思说白了就是“你不得好死”,你没法转世的,你做了这种恶事。这是一种以群众的视角来看,这批人不得往生。原著以这个为书名,可也是对于这群人的一种审判。然后,这部剧后来又改成了叫《野蛮生长》。视角又变了。变成是这批人看自己,说是我这是野蛮生长,我是草根的,我是个人奋斗的,我是非常艰苦、筚路蓝缕的,我是充满生命力的。我是这么看自己的,看自己的这段历史的。我野蛮生长。这让我想起了这个当时刘晓庆的两本书,一本是《我的路》,个人主义开始了,个人奋斗光荣,后来又写了一本,《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不当电影明星了,当老板去了,这其实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心态。就好像那句比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没有车,你开进来就是你的车位,抢吧。后来剧名改成了《风吹半夏》,更客观的,更为当下的主流认可。似乎是不站在任何的立场的。更文艺的,更云淡风轻,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个题目。女主叫半夏,风吹过这个半夏,也很恰当,就是时代的风吹过了这个女主。再说回去,恰恰是在这个历史的真实和主流的模型之间,它发生了一个嵌套的困难,它无法对上,它不是大女主。那批人,他们就不是大女主,她不是美强惨。那批不得往生,野蛮生长的人现在都去哪儿了?润了。跑到国外去了,趁着这个疫情都跑了。这是这部戏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然而,正是这种无法严密嵌套的罅隙,导致了《风吹半夏》成为当下剧集市场上的一个非常珍贵的产品。一个异数。就是说,哇,还有人敢写这么近的历史,它既不是当下的现实主义,也不是那个彻底的恋爱剧、甜宠,而是对于历史的关照。这是一种抢救。因为别看才三十年,遗忘已经开始了。再不记录就晚了。那么,当下,还有剧集公司愿意来关照这段历史,愿意来拍这样一种题材,愿意来回顾我们国家这段发展历程,这太珍贵了,这太可贵了。为什么?因为这是要面临着一定商业风险的。事实上,在该剧在商业端的表现也的的确确体现了这种风险。一方面这个剧,顶配,是吧,顶流女演员,然后拍得很好,镜头语言很好,服道化很好,真实,宣传得很好,热度很高。但另外一方面,在电视台的收视端,它的表现又注定不可能是那种爆炸性的。为什么?因为在电视机前看剧的这批人,他们不管你是不是顶流,是不是这是不是那,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他们很多是经历过90年代的,他们是骂这批人主人公你“不得往生”的。因为90年代,很多工人是非常痛苦的,经历着下岗,没饭吃,有些人甚至过不下去,干脆买块猪肉,下点毒药,大人小孩一起吃了。就这么极端。所谓的转型,就这么阵痛,他们是被转型抛弃的人。那么,想要靠这批人来拉动这部剧的市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是歌颂“野蛮生长”的人,他也不是云淡风轻说你风吹半夏的年轻人,他是骂你不得往生的那批观众。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样一部剧是有它极高的历史价值的。我觉得爱奇艺在这方面是很有勇气的。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商业的,但无意无意中,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合谋。它用似乎是更有商业保证的大女主的壳儿,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这么一段混乱纠缠的历史的面貌。这种错位之间非常有意思的。也无意中反应了各方对于90年代这段历史的态度。另外,乱打分,各方之间的恶意竞争,要命,看看现在的剧评,要么五星,要么一星,山呼海啸,整个淹没了。要么就说谁谁谁胖了瘦了。还有没有良性的文艺评论环境?你看剧了吗?当然,如果你看到的仅仅是演员的胖瘦,那也是一种真实的观剧体验,也可以。
丑话说在前头,小黑子不要漏出自己的秃脚,哦,不,秃头。
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可以给这部剧打低分,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觉得这部剧好看就高分,难看就低分,无所谓,但请大家看好我的截图,全是恶意一星,非恶意的我并没有找到。
对于黑粉我想说,没有好剧会因为你们的评论而埋没,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很重要,就去给自家的打分,别四万人打分还得分出几波人来说是对家粉。
还有就是,藏好自己,实在不行跟图上的人一样,直接设置隐私呗。不然我真以为你是米米的黑粉,给他在这里招黑呢。
对于漏出名字的围观群众跟粉丝,我表示抱歉,实在是太着急了,没有来的急打码。
该说不说,赵丽颖真好看……
全员搞事业的剧看起来就是带感啊,剧集质感太好了,而且不是那种刻意装逼的质感,就很真实又很高级。赵丽颖演这种情绪外放大开大合的商场油滑人物还挺适合的,意外的讨喜。剧情每次切换到伍建设那里一帮人一起谈话的时候,都是各自怀揣10086个心眼,每个人的眼神都值得深挖一下
办钢厂开始变得不好看了,后面太爱闪回了。
赵丽颖几乎用一个表情演完了全剧
童骁骑野气的外表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的纯真,小跟班很立得住。许半夏原生家庭确实是值得唏嘘的,但是父亲不能那啥她呀,敢爱敢恨的半夏,现在还是生的半夏,期待她熟了的那天。
赵姐真的神了!!!演啥像啥!!!许半夏好带感!!!剧情也很好!!!质感也不错,很复古!赵丽颖选剧本眼光值得信赖!很不错!
挺好的,但又不至于那么好看,赵丽颖果然比ym强不少
来点真大女主PLZ
电影质感好看
女主好像是从二十年后穿越过去的,完全不展现她的专业,只靠胆大和坚持己见,以及超级好运气,在发大财和作大死之间摇摆。缺德事都是好兄弟干,报应都让好兄弟扛,女主一面谴责一面坐享红利。有趣的反而是发财五人组,各有各的缺德,相爱相杀,撕逼,和好,再撕逼,很符合人们对90年代唯利是图的人际关系,以及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的野蛮资本的想象。
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陈宇宙
“时代的一束光,打在人生的海平面上,如同望远镜般,照远方的风浪。”
半夏、伍建设等这五个人得建多少个群聊啊
赵丽颖有瓶颈吗? 没有 隔壁一把年纪还在那谈恋爱呢
赵丽颖就是天选许半夏!完全找不到幸福的影子!每个人演技状态都很到位,剧情也不拖沓,质感也很好,在我这绝对的五星剧
赵丽颖的演技很棒,但是不明白这种刻意美化主角的剧情到底是为什么,从头到尾女主甚至连一个精准的商业判断都没有过,更别提任何手段和规划,成就她的竟然全都是自杀式的赌徒投机和自以为感天动地的义气,这样的许半夏也许能成为名震一时的黑社会大姐大,但绝对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拍摄剧本演员服化道全部在线,还得是爱奇艺啊!
看了之后我只想说,赵丽颖和其他同期演员真的不是一个level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前几集确实还不错,但是演到钢价下跌,赵垒宁愿自己落魄不堪也要保住许半夏时,我就意识到这又是一部披着年代剧外衣、号称展现大女主自强自立精神的玛丽苏剧,其内核还是要有一个或几个恋爱脑的男人来当女主的炮灰,然后女主功成名就,宣称我都是靠自己才得到这一切的。赵垒这不就自动上门了吗?在剧中,女主的智慧和能力我没有看到太多,但她的强势和超级幸运,我看的很清楚。
目前开下来质感还不错,不管是画面色彩还是镜头调度都算水准之上,前几集觉得最妙的一场戏就是许半夏回家借钱不成不欢而散,一边是鸡飞狗跳的争吵,一边是声乐老师指挥妹妹唱小白菜,说“你这遍唱的特别对,又愤怒,又恐惧”。哈哈,有点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