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新世界电影版

剧情片韩国2013

主演:李政宰崔岷植黄政民宋智孝朴成雄金秉玉金胤成

导演:朴勋政

剧照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2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3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4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5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6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3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4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5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6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7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8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19 新世界电影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金门集团会长、暴力组织在虎派大佬石东出遭遇车祸身亡,该事件在黑白两道引起不小震荡。为了遏制金门集团进一步向合法领域渗透并持续壮大,警方及时提出“新世界计划”,旨在干预金门集团继任大佬的选举。而围绕会长头衔,金门旗下三号人物华侨出身的丁青(黄正民 饰)和四号人物常务理事李仲久(朴圣雄 饰)展开一连串明争暗斗。在危机四伏的当下,警方姜科长(崔岷植 饰)命令卧底十年之久的李子成(李政宰 饰)左右选举结果。子成六年前和丁青结识,并且得到对方的器重和信任。早已厌倦黑道生活的子成无奈受命,却无疑将自己投入了凶险非常的黑色漩涡之中。
  充满鲜血与欲望的战场,新世界何日来临?

长篇影评

1 ) 以悲悯拯救悲惨--《悲惨世界》观后

最重要的最先说:请以下演员的NC粉注意,这部片你们必须看。这些美人是(排名分先后):


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


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埃迪·雷德梅尼 Eddie Redmayne


萨曼莎·巴克斯 Samantha Barks


以上是我认为表现很好的演员。虽然本人讨厌罗素克劳,但是这片里他演得好,咱不能徇私不报。休杰克曼和安妮都有让人泪下的表演,Eddie令我鼻血汪了一地,而一曲"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也唱得非常动人,就是满脸雀斑,像碗诱人的黑芝麻糊。海伦娜从不失手但也没有突破。萨曼莎是舞台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演员,唱得当然非常好,长相略嫌现代,但最终还是被她打动。另外,下面这位小正太非常刮拉脆,虽然是第一次登上大银幕:

Daniel Huttlestone


------------------------------

接下来是相对不那么重要(XD)的东东,有具体剧透,如果不想知道更多,请止步。不过,《悲惨世界》的故事该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吧。

这部《悲惨世界》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影视剧改编,所以没有比较。原著则是遥远的少年时代囫囵吞枣看过一次,印象非常依稀,故此也没有比较。比较鲜明的一个记忆是芳汀雪地接客,被恶客塞了一团雪在单薄的衣衫里。的确是很虐的一幕,他们保留了。


个人觉得这个片有很多东西可以看可以咀嚼,从音乐到画面到表演到演唱,从内容到细节到主题,换言之,相当充实,有娱乐性,有惊喜,也不乏深刻。故此给了8分。



《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海报是童年珂赛特的特写,电影版的预告海报也用一样的概念。以前一直没在意,昨晚看了片子才想:为什么用珂赛特?



珂赛特不是主角。主角是冉阿让,是沙威,是芳汀。可是为什么海报上放珂赛特?我觉得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了这个故事。



冉阿让少年时因为偷一块面包给姐姐的孩子,被抓住判了5年,服刑期间他屡次越狱不果,结果累计坐了19年牢才得到假释。出狱后他带着囚犯的烙印,走投无路,没有人给他机会。他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仇恨。终有一天,他被一位主教好心收留,离开时却偷走了教堂的银器,又被抓获。警察将他带到主教面前,主教却替他圆谎,开脱了他。冉阿让心中剧烈交战,从此改名换姓,重新做人。休杰克曼在唱这段的时候,演技非常精湛。囚徒造型和化妆也很赞,看戏回来读到杰克曼为了这个造型减重30磅,拍戏前更是断水36小时使自己面目狰狞。

八年后,他成了工厂主和一个市镇的市长,公正仁慈,得人爱戴。但是警官沙威八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追捕在假释期间消失的冉阿让,命运把他们带到了一起。因为沙威的出现,忐忑不安的冉阿让没有及时处理厂里女工间的纠纷,女工芳汀被凯觑她却一直不能得逞的工头趁机开除。芳汀当年被情人抛弃,未婚育有一女,失去工作后沦落风尘,十分悲惨。冉阿让再次遇到她的时候,她已经病入膏肓。冉阿让答应会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芳汀安心死去。安妮接演芳汀,形象上牺牲很大,但是作为演员的野心应该得到了满足。演得相当有感染力。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美丽娇俏太深入人心,苦情的安妮总是有点令我出戏,这是我不好。

冉阿让去接了珂赛特,再次逃脱沙威的追捕,销声匿迹。沙威在牢狱出生,长大后投身警界,为法律效忠,嫉恶如仇。他相信坏人不会再变好,对恶人就是要赶尽杀绝。罗素克劳那副欠扁的样子,演这个角色太合适了。公平地说,他也赋予了沙威层次和深度,压得住杰克曼的阵脚。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冉阿让所代表的悲天悯人与沙威所代表的严刑峻法的冲突。

一晃九年,珂赛特长大了,冉阿让在抚养她的岁月里,感受到了真正的爱,完成了从仇恨恐惧到忐忑不安到大慈大悲的转变。这时巴黎将爆发一次起义,一个革 命 党 人马吕斯(Hot Eddie)对珂赛特一见钟情,她也爱上了他。冉阿让在街垒战的阵地又遇到沙威,他被革 命 党 人抓住了。冉阿让放了他。街垒战革 命 党 人失败(很多帅哥牺 牲了),冉阿让将受伤的马吕斯救走,沙威虽然有机会抓住冉阿让,却因为内心的矛盾,没有下手。沙威对一生的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无法面对自己,投河自尽。

马吕斯伤愈后跟珂赛特结婚,冉阿让也走到生命尽头,在两人的陪伴下阖然辞世。用咱们的话来说,这个故事里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所以叫做《悲惨世界》。



现在回到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海报上只有珂赛特?



我想,是因为珂赛特代表了这个悲惨世界的救赎。她代表了爱。她是芳汀活着的目的,她使冉阿让享受到一个孩子能带来的幸福,马吕斯革 命失败后身体和心灵痛受创伤,她给他慰籍。换言之,她是个女神。她近乎一种概念。所以珂赛特不是个特别有趣的角色,演她不容易讨好,如果造型也不出众的话,就更不容易讨好。不幸这种情形在此发生了。



但这并不是说珂赛特不重要。她也许不是个有趣的角色,但对整个故事她的确是关键,没有她,世界就真的从头悲惨到尾。贫穷和不公,卑微和绝望,抗争和矛盾,各种痛苦,一直如此。因此《悲惨世界》是经典,永不过时。芳汀的遭遇。最近那个被强奸虐待致死的印度女孩。冉阿让的遭遇。我们有一大把这样的例子,因为小过被严遣,于是被逼成大恶。沙威的遭遇。占据道德至高点的,打着正确的旗帜做着恶魔的行径。马吕斯的遭遇。革 命,到底是什么?到底带来什么?拿什么拯救我们?



维克多雨果的答案,是悲天悯人。像这样多重主题的宏大故事,几乎可以肯定,绝对答案是没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合理的动机,包括那对无耻的酒店店主。雨果的伟大是能够把这些动机和行为交织成一幅严丝合缝的绚丽的风云图。然后作为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他愿意相信我们的世界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理念。



我也愿意相信。但我只能做到自己去实行那个理念,而且不能保证自己所做会有什么结果。




说完故事说电影。音乐剧的电影版唱功自然不能跟舞台版本,但是好在养眼,其实唱得也不错啦,至少我听着过关。但是我不太喜欢这个剧的音乐。片子也带着浓重的舞台特征,一开始需要习惯一下,特别是开场众囚犯拉大船那一幕,前头乌云密布,拉么大的浪头打下来,而囚犯们身边水面的涟漪居然有点小清新,再一转头,银幕的另一边厢居然透着阳光(还是打灯的关系?)。很纳闷后期制作不能调一下颜色么?看片过程中时不时会被这样的因素带出戏,但是演员的卖力表演又把人拉回来。占不少篇幅的巴黎街垒战,给我一种比较怪异甚至坎普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想起了毛主席语录:革 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谦让。不过人家法国革 命好像没有这么肃杀?



看完《悲惨世界》,毕竟受到启发,也非常感动。

2 ) 刷了三遍总得写点啥吧

=====这货不是影评这货不是影评这货不是影评=====

《泰囧》之后新学了个词儿,叫“报复性观影”,是指大家没片可看时疯狂扎堆的现象。我觉得我刷了三遍《悲惨世界》就有点儿这意思。一是为了报复我一原剧粉一直看不到现场的怨念。二是为了身在美帝看不到宗师的怨念。两种“看不到”导致了逮到一个就报复性狂刷。两遍IMAX一遍普通场,总共花去了差不多五十美刀,看个边边现场都够了。

作为一个雨果爱好者+LM音乐剧死忠+Philip Quast叔脑残粉+Russell Crowe忠诚度四颗星的影迷,这电影预告一出来我就开始翘首。说来话长,早先看原著的震撼就可以掠过不表了,这应该是我看得第一部那么厚的小说,里面很多无关情节的描述,对照现世,只觉得雨果想我所想,替我说了那些我说不出的话。那时候看书的感觉还很单纯,蛮喜欢冉阿让,甚讨厌珂赛特,觉得德纳第两口子都比珂赛特招人待见些。都说珂赛特是这书里作者唯一留下的希望和美好,看来我这番看法,扼杀了这最后一点亮色,悲惨世界真是悲惨到底了。后来看音乐剧栽进了Dream Cast里沙威蜀黍Philip Quast的坑,套用科波拉选角的那句话——我现在一翻开书看到沙威,就能看见PQ叔的脸。自我分析了一下这种三观扭曲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俺实在太稀饭PQ叔那浑厚苍凉的声线了……嗯,其实稀饭沙威也不算三观不正(还有比沙威更“正”的人了吗),沙威是个好同志。

但这事儿的玄妙就在这儿了,当年看PQ叔的沙威后搜PQ叔别的东西来看,觉得Russell Crowe和他年轻的时候长得还有点像。后来到了墙外我搜了下油管,PQ叔早年的一个视频下面有人留言说PQ叔跟Russell长得像,有人回——这也忒抬举Russel了(That's a compliment to RC)。所以你们能想象我在影院第一眼看到trailer里面Russell穿着那身儿警服时候的崩塌感吗吗吗吗吗吗吗!!!!还看过PQ叔90年代的一个剧集,里面Russell还打了个酱油。日子不禁混啊,当年的酱油已经开始演主角的代表作了……(贵圈真乱)

说到Russell,我真不想再黑他,见他被黑得闻者伤心见者落泪我都不好意思再吐槽了。好歹我N年前就老鼠挖洞介翻出来过他玩乐队的时候录的一些歌听,没什么特别惊艳的感脚,但那些歌还在我随身听里扔着,也就是说还没不堪入耳到我想删了它们。印象里他嗓子是很肉很厚的,随便唱唱玩玩还成,穿透力啊表现力啊什么的就无从谈起。trailer基本上都没怎么放他的唱,现在想来应该是有意回避,因为他唱得实在是……基本可以用惨不忍听来形容。被PQ叔的Stars惯出来的耳朵怎么可能容忍那种软绵绵有气无力简直可以用柔情似水来形容的Stars,满脸黑线的我注意力还被走边边这个梗吸引掉大半——沙威一直半只脚在里半只脚悬空地在高空行走,风大点儿估计都会给刮下去。不明白这个老是给脚特写是什么用意,是暗示沙威是边缘人群?还是他战战兢兢像在高空走钢丝?还是暗示他心理斗争过于强烈老是在活/不活之间选择?这里就可以扯出这版电影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特写独唱一刀不剪,真的是一!刀!不!剪!你能想象半个IMAX屏幕上全是海瑟薇那爬满了苦涩的脸,动都不动长达上百秒么。其实这版的布景我还蛮喜欢,写实又不乏舞台气息,这样真是太浪费了。我能想到的理由是导演想突出“这真是他们现场唱的不是唱坏N次了等着我剪的!”

据说Russell童鞋有重唱四十几次的记录,不太清楚是哪首(有人说是芳汀arrest那首?求证),如果是独唱估计唱四百遍也就那样了,如果是Confrontation这种估计唱四十多遍狼叔都抓狂得要弹爪子了吧= =而且最后几句还是不全的,只有警察的声,居然还是只有警察的声……………………

另外唱坏了的Bring Him Home就不说了,大家有耳共听,简直把高潮唱成了尿点,看他唱得累的,我都替休叔可怜。总体来说休叔表现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功力+号召力,休叔这样的人选也算难得,舞台功底好,知名度高,又起码不会让人想捂着耳朵逃走。我还蛮喜欢新加的suddenly,从休叔的眼睛里能看见光亮和希望,对比他衣衫不整(大雾)地站在珂赛特房里那段,这段suddenly还是新鲜又惊艳的。艾潘妮的On My Own很好,小雨处理得不太喜欢……而且Little People为啥要改这样呢,一共也没几句,完全可以留着。这版的俩小孩儿我都好喜欢,声音好演得也够味。

说说几个喜欢的地方吧。第一个是寇叔出场(喂你是看电影去的么),哇,那简直是浑身散发和谐慈祥的光辉,宛如上帝下凡(囧),看得人都要化了。而且寇叔唱了,声音仍然美翻了,满满地全是爱啊。第二个是I DREAMED A DREAM,成功戳了泪点,眼泪根本不听话蹭蹭自己就往外跑我真是没辙……第三个是Do You Hear the ppl sing,又成功戳一泪点,血管里血都在烧,几乎哭成SB……第四个是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唱得尊素不错,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感脚把握得很好,除了phantoms没出现……电影里明明可以把舞台上这段phantoms出现消失的力度加强的,但是没有,估计导演觉得诡异?中间还有几个地方觉得不错,一个是小G孩儿死掉的那块,处理得很煽情。还有大E挂掉时候那个从窗口倒挂拉着红旗的部分,精准还原舞台,灰常震撼,虽然他本人唱得完全路人。最后的大合唱仍然热血,总之一合唱我就激动,包括at the end of the day都能点燃。当然One Day More除外,Russell那充满违和感的嗓子往里一加我就想找地洞……

好了,总结一句,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当然刷这么多遍属于脑残行为请无视)。这部电影最大意义在于拉人下水木!有!之!一!电影走得永远比剧场远,欢迎各路看了电影的盆友去看10th,25th,各种原卡and原著,如能给原著原剧多来几个粉,倒也不负恩泽~

3 ) 这个世界有千千面,每一面都让你泪流

我接触Les Miserables 音乐剧的时间不长,也只有短短的一个来月,但我沦陷的很迅速,看到I dreamed a dream时就决定做个铁杆脑残粉了。那部音乐剧让我数度流泪。然后昨天冲到电影院去看了电影版,老实说这部电影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有些地方会让你觉得做的不错,有些地方则做的不够好,用烂番茄上的评语说就是kinda-sorta的感觉,整体不错,但就是这么回事。

一开场便是宏大的码头场面,一艘船触礁进不了港,众服刑人员在那拼老命的把船拉进港。一个个大浪拍过来,这些人被灌得不行了还要继续干苦力,这便是开场的第一首歌look down. 在朦胧水滴间看到岸上的沙威,我直接被秒了。帅的一比。但他一张嘴开场就有点无力。Hugh的嗓子很亮,很饱满,Russell的歌声则明显无力。沙威的严肃劲和狠劲他没有唱出来。不过这就是电影和音乐剧之间的不同,音乐剧靠歌声打动人,电影靠剧情和表演打动人。

很快便演了他被保释、到处受人挤兑、直到后面神父出场,亮了一嗓,然后冉阿让就陷入了自责。这一段在我看来Hugh演的满分的好。一个长镜头里他先是自责、然后想起从前服刑的事情眼中又充满仇恨,但瞬间之后他便又开始痛哭,哭到最后他奔到教堂外面高唱着新生把保释黄条撕掉。这一段曲子节奏很快不等人,要在这一段表现很多情感并完成相当质量的演唱很不容易,而他在一个镜头之内既完成了演唱,又完成了表演和场景的转换,这一段我是给5分的。

再到后来就是芳汀了。芳汀沉沦的很快,可以说几天之内她就从一个鹤立鸡群的工厂女工变成了万人唾骂的站街女。她算是剧里最见识过这个世界的悲惨的人了。她在最好的年华陷入爱情,为爱情奋不顾身付出一切,但不久之后便发现对方是个负心人,然后便是她自己一个人孤独的费力的养孩子,直到实在没办法要把孩子托付给一对面善心狠的酒店夫妇。她明知道这对夫妇不会对柯赛特好但她没有选择。后来她的日子就是要不停地给酒店夫妇寄钱,供养狮子大张口的两个人,直到她被人发现未婚生子,直接以道德有问题为理由赶出工厂,无奈之下她卖首饰卖头发,直到卖身。作为一个女人她承受了所有对女人的打击和痛苦:被爱人抛弃、骨肉分离、为生存要抛弃外表、抛弃尊严、抛弃贞操……但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她对别人永远都是宽容,她忍受着这样的痛苦,还幻想着爱人会回到她身边,她还会不计前嫌永远和他在一起, 她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可以把柯赛特接回来一起幸福的生活。但种种打击已经让她明白有些事总是不能实现的梦,就比如她至死也没有再见到柯赛特。海瑟薇是会唱歌的。I dreamed a dream这一选段她没有硬生生挑战高音,反倒是选择撕心裂肺式的唱腔,虽然这样做从音乐效果上来说不够专业,确实和专业音乐剧演员有差距,但从电影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扬长避短,让观众明显感觉到这个演员对角色和自身是有过思考和调整的。当然这一段海瑟薇的表演我也给满分。唱到"Still I dream he'll come to me, and we will live the years together"时她满含眼泪却面带希望和微笑的表情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电影,我对沙威这个角色的塑造其实都不是很满意。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的心里转变是最细微、最持久也是最惊人的,但音乐剧和电影都没有表现出来,这点让我很失望。沙威出生在监狱里,他从小就是生长在烂人堆里,见惯了冉阿让这些人在服刑中渐渐失去了人性,留下的只有动物的本能。但沙威他并没有沉沦,反而在成长中变成了一个铁鹰一般的执法者,绝不放过漏网之鱼。可以说他真的是很坚毅、很有定力、很自信的人。他有他的价值观并在成长环境中一遍遍肯定自己的价值观,只是这价值观和其他被他约束的人一样也没有人性,只有冷冰冰的铁律。在沙威眼里,世界上的人都很简单,只分圣人和十恶不赦的罪人两种。好人就是永远不犯错,坏人就是不管发生了什么,只要他犯了错,沙威就会因为一点错误而否定整个人。他把冉阿让看作是社会潜在的大毒瘤,却没想到这颗毒瘤没有报复他,没有算计他,也没有利用职权撤他的职,反而还给他机会追捕自己,最后在革命关头放了自己一命。沙威的心渐渐的软化了,他嘴上说这些都是浮云,但是心里已经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到最后他问冉阿让为什么放走他?冉阿让说这个世界不仅有圣人和坏人两种人,还有很多人暂时做坏事只是因为迫不得已,但他们不是坏人。这些话让沙威心里明白他所认为的处世方式全都是错的,他也错判了很多人,毁了很多人的生命。最重要的是,在他的价值观下他自己成了最大的罪人,他没法原谅自己,他只有惩罚自己谢罪。雨果用文字把沙威这个人描写的可谓淋漓尽致,可惜音乐剧和电影用更直观的方式却表现了一个更简单的沙威。在电影里沙威的走向是这样的:你们全是毒瘤,老子要好好管管你们---妈的,有颗毒瘤跑了,这肿么可以呢---妈的,那毒瘤好像毒性不大00----独唱:铁鹰爱法律----居然被毒瘤教化了一顿,说的我也像毒瘤了一样,死了算了。在这种逻辑下,我只能说这种感化就好像卖拐,沙威只是一时的想不开而已。而且Russell的唱功确实也不够精进。音乐剧里的沙威唱的别提多有气势了,那个24601唱的贼霸气。但Russell的唱功肺活量不够,爆破不够,气势不够,起伏不够,最后死前的呐喊“there's no way I can return, there's no way I can go”压根就没喊出来,被他嘟囔嘟囔的就沉江了。但从别的角度说,Russell的表演是超水准的,一些细节都有,斗剑的姿势帅到爆。沙威这个角色不够丰满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编剧侧重冉阿让而忽略了他的层次感。

最后一个我想要评论的就是Marius。他的表演者Eddie是BBC御用演员,杠杠的偶像实力派。他曾出演《德波维尔家的苔丝》中那个先跟苔丝结婚又要甩了她最后又回来找她的男猪脚。在那部剧里Eddie就展现了扎实的表演基础,他把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演的是入木三分,层次感毕现。他的表演不是Russell那种锋芒毕露的,也不是海瑟薇那种无论演什么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的。他的表演属于沁人心脾型的,刚开始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但越看就越觉得他抢戏,有他出现的镜头都特别好看特别细致。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出来导演对他是非常喜爱的,在冉阿让讲述自己身世的那一段,给了Eddie好几个分镜,他先是面带微笑的听着,眼里泛着兴奋的光芒,然后微笑有点僵了,他好像明白了什么,到最后他完全明白了冉阿让要说什么,陷入了沉思。这几个镜头里,Marius的表情渐变的碉堡了。看完了全剧,在这么多大牌夹击的情况下,你若问我谁演的最好,我还是说Marius。这对一个这么年轻的英国演员确实是很不可能的任务,他完全可以表演的中规中矩就好了,但其他的大牌在演唱方面出现了各种瑕疵,比如Hugh的那首bring him home,应该很轻柔的夜间独语被他唱成了吵人的夜半歌声,海瑟薇I dreamed a dream最后几句高潮显得底气不足,Russell的唱段清晰感强但起伏不够,只有Marius的表演和唱功皆很连贯完整,没有明显的瑕疵,演技也做到了出色。这个男演员前途不可限量。

最后的最后再说点其他的小细节吧。音乐剧里革命的段落是我哭得最多的。这场革命在一开始就很明显是必败的悲剧,但那些年轻人义无反顾,为了新世界的自由奋斗到底,在第一次战斗过后他们预感到自己可能无法全身而退,于是唱起了那首drink with me,向所爱的人遥祝告别。而到了最后他们明白自己只有赴死了,于是安卓拉那句Let others rise, let them take our place便成了最后的遗言,潇洒慷慨又充满希望,让人为之震撼恸哭。

总而言之,音乐剧和电影都很好的呈现了原著的伟大之处。《悲惨世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经被翻拍五六次,每版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这次的音乐剧电影是主创一个不小的尝试。我个人认为实际效果由于种种限制不尽完美,但整体制作属于上乘。而作为观众我鼓励这样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进步。《悲惨世界》是一部太大的书,它包含了生命的陨落和希望的崛起,也包含了世间的各种爱。这个世界有千千面,每一面都动人,每一面都美。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是否听见人们的歌声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他们高唱着愤怒者之歌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它是一个民族不愿再为奴隶的心声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当你的心跳与战鼓的节奏共振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明天便有一个新世界会开启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你是否会加入我们的圣战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谁又能坚强地与我共存亡?
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在堡垒的另一边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是否也有一个世界让你渴望亲眼所见
Then join in the fight
那就加入我们的战斗吧
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为自由而战!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你是否会倾尽所有
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来高举自由的旗帜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
有些人会倒下有些人会幸存
Will you 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你又是否愿意为自由而冒险
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烈士的热血会灌溉法兰西自由的大地!

4 ) 面对人生与世界,都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维克多-马里·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他的作品充满人文情怀、对人性深刻的探讨、对政治的批判与期待、对社会的关怀与使命、处处体现出雨果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 《悲惨世界》是雨果历时三十馀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着,也是对19世纪政治、社会、文学、思想影响巨大的作品。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尚万强的遭遇,探讨了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检视正义的本质,也融合了浪漫的爱情元素。 《悲惨世界》曾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同名音乐剧,而这些改编的媒介当中,又以音乐剧最为人所熟知。《悲惨世界》音乐剧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Claude-Michel Schönberg和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Palais des Sports首次公演,自此一炮而红,更在1982年製成英文版,在英国剧场演出,5年后跨海来到了百老汇,《悲惨世界》被认为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2012年,《王者之声:宣战时刻》的奥斯卡金奖导演汤姆哈伯偕同英国版音乐剧的製作人柯迈隆麦金塔(Cameron Mackintosh)担任监製,将《悲惨世界》音乐剧搬上大银幕,演员包括了在奥斯卡典礼上曾携手表演的休杰克曼、安海瑟薇、亚曼达席菲德分别饰演主角尚万强(Jean Valjean)、芳婷(Fantine)和珂赛特(Cosette)、《神鬼战士》罗素克洛饰演巡官贾维(Javert)、《黑影家族》海伦娜宝汉卡特、《大独裁者落难记》萨夏拜伦柯恩分别饰演酒店老闆夫妇(M. & Mme. Thénardier)、《梦露与我的浪漫週记》艾迪瑞德曼饰演革命之士马里欧(Marius Pontmercy),星光熠熠,更令人惊喜的是剧中爱波宁(Éponine)则是由25周年纪念音乐剧的Samantha Barks饰演,而在音乐剧中饰演尚万强的演员Colm Wilkinson则在电影中客串演出解救尚万强的主教,重要的是整部电影都由演员在拍戏现场开口演唱不靠对嘴,除了展现演员们意料之外的好歌喉,更是透过现场演唱演绎脚色情感。 一开始「Look Down」前奏一下,搭配着很磅礡的浪涛与大船,不禁就泛起鸡皮疙瘩,听着剧中为人所熟知的歌曲,能看到这麽经典的音乐剧和喜欢的演员在大银幕上诠释,那真的是一种幸运。安海瑟薇那一首独白的「I dreamed a Dream」,安海瑟薇歌声中的音韵和着回忆裡怀着的情感,芳婷悲凄的命运在曲中渲染开来,而那圆滚滚的泪珠又恰到好处的落下,叫人不怜惜也难,芳婷角色命运多舛,虽然片中迅速的交代,但经由这歌声中的悽怆,我泪如雨下。 贯穿全剧的贾维和尚万强是对于正义的反覆思辩,尚万强为了让飢寒的姪子能够填饱肚子偷了一个麵包,被贾维抓进了监狱,期间因为逃狱,刑期延长至19年终于假释,尚万强的偷窃确实是犯法之事,但贾维不知道的是法外还有所谓的情与理,尤其当尚万强受主教与神的恩泽诚心悔过并成为善良的男人的时候,贾维还如此的穷追不捨,虽说是刚正不阿,正直的精神值得讚佩,但属于正义与犯罪的白与黑之外,这世上还存有着过度的色带,即使是正义的法条,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压迫善良之人的酷刑,或是助纣为虐的邪恶。 尚万强开始对自己「What Have I Done?」的心裡叩问,挣扎于善恶选择,丝丝入扣。新製作的歌曲「Suddenly」在柔情的歌声当中,他唱出了满满对珂赛特的爱与惊喜,即使是新歌一样动听。 电影裡更不能错过酒店老闆夫妇,这两位堪称是戏精的演员诠释这样的角色自然具有灵魂又多了一份古灵精怪的活泼感,在演唱「Master of the House」一曲中,很多贪小便宜又偷拐抢骗的特质一览无遗,这两位演员的小动作、脸部表情和演技的运用自是充满了整段的戏分,有一种讨喜的喜剧特质,还有海伦娜波汉卡特在市街遇到贾维还露了香肩的举动,真是可爱极了。 剩下的角色便是爱波宁和珂赛特,珂赛特不管是童年或是成年的两位演员Isabelle Allen和亚曼达席菲德,两位都唱得很好听,尤其Isabelle Allen颇有初生之犊不畏虎之姿,非常耀眼。而爱波宁,不管是音乐剧还是电影都演同个角色的Samantha Barks,在电影中她将爱波宁的个性诠释得比较柔,情感也发挥至深,她的歌曲「On My Own」、「A Little Fall of Rain」相较之下也比珂赛特和马里欧合唱的那些桥段来的感人,而在「One More Day」裡在房间角落缠上束胸的一幕,也更增添了人们对她的怜惜之情,爱波宁在求不得的爱情中,选择为爱成全对方,令人特别动容。 最后一幕「Take My Hand」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绝对是催泪桥段,从芳婷对养育之恩的不捨、马里欧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尚万强心裡对神的救赎、满满爱与奉献,芳婷化为天使般的新生与引领,再将整个镜头带到了黎明洒落的巴黎街道与围聚在巴士底大象凋像前的有志之士,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牺牲、爱与信念的最终吟唱,即使在现实中,芳婷为了生活沉沦,为了钱而愁苦,革命青年们没有成功推翻独裁,但是这样的信念与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这样的精神会藉由歌曲进入观众的心裡,《悲惨世界》电影版本将它的核心概念与价值传达到了观众心裡,你会得到一份爱与信仰,非关神祇的信仰,而是坚信生命美好的信仰,长存在心裡。

5 ) 关于Les Miz的非专业人物吐槽(我爱这版的Marius)

后记写在最前
写完这篇影评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旋律也终于沉寂下来。没想到国内的电影上映又迎来了一大波讨论的逼近。这篇影评,其实也不算是影评,应该说是关于影片中的人物角色以及选角过程的八卦集锦,是看完电影后特别想和友邻分享的一些周边。我知道和专业级的豆友们相比,知识储备依然相形见绌,但是还是很感激有那么个机会可以抛砖引玉,听到那么多深刻或者有趣的见解,甚至和评论豆友最后成为友邻。
虽然是吐槽,但是我想说我爱这部音乐剧我也爱这部电影(严格说这部电影就是音乐剧的实体场景版),我曾在中途哭得头皮发麻,我也在电影结束后的三个礼拜内完全沉浸在OST中无法自拔。有一次深夜一个人从lab出来因为觉得作业太多生活凄苦于是不自觉地哼哼there is a castle on the cloud……我爱每一个演员的表现,哪怕快被媒体和影迷黑出泪的Russell Crowe我也越抱着同情的心态越看越觉得萌。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Tom Hooper导演最后用的全部都是现场的同期声而非事后配音,那让我觉得演员有这样的表现力实属惊人。而观影时我在Ottawa某个小影院里听到的雷鸣掌声已经说明了大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那天听一个老同学说看Les Miz国内场的时候遇到了三分之一的人中途退场,也有人评论像是看了2小时的国外京剧。好在除此之外我听到的几乎都是褒奖,甚至还看到了用当初刷复联的精神反复刷Les Miz的真爱粉。我还是相信音乐的感染力可以在国内聚集一批Les Miz剧迷或者音乐剧观众群体。毕竟没有市场基础,Les Miz的音乐剧中国版进驻大舞台依然只是个计划或者说是梦想。


Valjean -- Hugh Jackman
最早在大银幕上看到休叔当然是因为他的金刚狼,后来看到在致命魔术中看到他的表现也惊叹大长腿的出众的演技。单从人物刻画方面来说,休叔很好地演绎了一个从挣扎到新生,从背负责任到最后成为革命一部分的Valjean。而由于电影因为不受舞台布景的局限,人物的情绪在各处自然场景中得以放大,于是相比音乐剧仅靠声音传达情感,电影版的Valjean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内心世界。比如Valjean逃出监狱后在山间面对阳光时那种获得新生却又前途渺茫的感觉,后来走投无路红着双眼怒斥着这个可悲的不能接受他的世界,再后来面对Javert要重新逮捕他时的悲愤,到最后临死前看着Cosette笑,然后对天上的Fantine说我完成了责任的那种交待了一生的解脱幸福感……表现空间一旦被扩展,那么呈现出的人物完整性是任何一版音乐剧Valjean都无法表现的。
另外电影里开创性地添加了一个新的唱段——在Valjean救出小Cosette后在马车里的那一曲suddenly(这个词在雨果的法语原著中以brusquement反复出现),这个音乐剧中没有的唱段很好地刻画了Valjean突然变成了一位父亲的心情变化,填补了音乐剧里Valjean面对小Cosette的感情空白。而休叔在和小Cosette对话时满眼的慈爱,也预示了他未来那些年对于这个女孩的责任。
当然,对于一部从头唱到尾的电影来说,我们无法忽略演员的音乐表现力。当年托尼奖颁奖礼上休叔和Neil Patrick Harris一起又唱又跳anything you can do的时候让人惊叹休叔的能歌善舞,oscar的主持秀也证明了他的舞台才能。不过仅仅停留在主持水准的唱功能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撑起所有男主角的唱段,毕竟Valjean这么经典的角色已经有太多的音乐剧大师演绎过了,超越并非易事。休叔最后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但是却并非完美,例如那首争议颇多的bring him home。看过25周年版Les Miz的人应该都记得,那一版的encore曲中有各个时期音乐剧中的Valjean大合唱,大合唱的第一个选段就是技巧要求极高的bring him home。当时每一个Valjean都表现出了千回百转的音色,而那种开始祈祷然后悲悯最后赴死般的情绪,却在电影里被休叔全部处理成了从头到尾都是缺少层次感,甚至让人感觉是一直都吊着嗓子的平铺直叙。说起25周年的bring him home合唱版,那就说一下那曲的第一嗓——寇爷Colm Wilkinson。电影里一个很大的惊喜是发现Bishop的饰演者是Colm Wilkinson,他曾是1985年伦敦首演版和1987年百老汇首演版的Valjean,十周年里的主唱,2002年的上海站也是他扮演的男主。至今我还记得寇爷那经典的略带沙哑的God on high, hear my prayer,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如果看过剧院魅影,那么你会发现25周年一群phantom合唱时,最慈祥的老phantom还是他。寇爷那种平和的救赎的笑容配合着教堂内温和的光,总有种让人觉得安心的感觉,请他担任Bishop的角色真的是再合适不过。既然老版Valjean和休叔演了对手戏,不知道这位老前辈会给休叔的演唱怎么样的评价。

Javert -- Russell Crowe
如果说这次电影版的选角最会引起音乐剧粉吐槽的人物,那么Russel可能就要浑身都是枪眼了。Russel适合很多的悲情英雄角色,例如曾经的Nash,例如曾经的角斗士。但是与这些绝对的正面角色不同,Javert这个悲情人物特殊在他的前半段始终是国家机器的形象出现,若要好好演绎那个警察的冷硬与坚持,Russel显然不能用之前的英雄经验来诠释这个角色,但是他的表演惯性似乎让他满脸写着潜台词“其实我是好人”。前期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到位,那么后期坚韧不拔的追捕的动机就变得牵强。唱功上,曾经玩过乐队的Russel音域似乎很窄,于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他唱歌有念歌词的感觉。走出影院地时候我不住地感慨这个Javert是说唱歌手么,也有豆友评价说他唱得充满了摇滚腔。Stars和最后的suicide这两段本是Javert内心独白高潮戏的唱段,因为电影中独特的布景设置,观影重点很容易变成:咦,他怎么那么喜欢走边边?他真的不会掉下去么?喂走里面点好么,哦不用担心他掉下去了,这次他真的跳下去了……印象中最贴近我的想象的Javert是10周年里Philip Quast。不同于25周年里Norm Lewis表现的从头到尾的愤怒,Quast的声音更加坚硬眼神也更像一只鹰,尤其是他唱出了原著中Javert的那种自成与固执。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观看下面这个金刚狼和角斗士在pub里斗唱的the confrontation,Russel的马步以及摇滚腔调在他自high的时候显得非常有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fB6LIsntpg


Marius -- Eddie Redmayne
相信大多音乐剧粉心中的Marius的声音只有Michael Ball一个。25周年最后老版演员登场合唱one day more,Michael Ball的浪漫而又华丽的声音出来的时候获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顿时甩了同场的那个90后Nick Jonas扮演的Marius几十条街(YouTube上神评论:The audience is cheering loudest for Michael Ball because this was the only time the whole night they got to hear the part of Marius sung properly)。Nick Jonas是pop歌手出身,虽然有过broadway经验,但是他的嗓音和肺活量的局限总让他的唱腔充满了随时会断气的吃力感,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听他演唱时更加费力的感觉。幸运的是,电影版里小雀斑Eddie Redmayne没有再让人失望。
在观看电影Les Miz之前,我对Eddie的全部的印象就是他在My week with Marilyn里的呆萌的笑容(请不要说他是托雷斯好么),所以我并不确定他是否合适去演一个热血青年。而这次的Eddie给我的最初感觉是声线迷人但是表情茫然,不过随后恋爱中的深情被这个在伊顿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毕业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最精彩的表演是在战争结束后那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在一个采访中Eddie说当时看到剧组正在招人拍摄Les Miz的消息后,就用iPhone录下了自己唱的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然后发给了他的经纪人显摆了一下自己挺能唱。结果他的经纪人在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又把这段发送给了Les Miz的制片人,就这样他获得了Marius 的角色。Eddie本身的声线就很容易让人一见倾心,引用一篇豆瓣剧评里的话,Eddie有介于男孩和男人之间让人心碎成渣的音质。那句there’s a grief that can’t be spoken响起开始镜头给了他的侧脸很长时间的特写,从空虚到悲怆。最后唱着oh my friends, my friends, don’t ask me,眼泪下滚的那一刻姑娘们心都颤了。在ABC小合唱的时候,Eddie足够有辨析度的嗓音也撑起了整个演唱,唯一的遗憾是Marius光芒太强而压住了他的死党,那个本该是阿波罗般发光的男子,革命青年领袖Enjolras。


Enjolras -- Aaron Tveit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最后天亮了,Enjolras他们发现全城只剩他们在战斗,他们守护的人民最后抛弃了他们,然后这个时候小男孩儿唱起了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然后是慢慢响亮的合唱。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之后我就很少遇到从头到尾都鼻子酸的电影了,但是我没有想到眼泪最集中爆发的一刻会是这首歌。最惨烈的那场搏杀结束后,是很经典的那幕Enjolras身批红布倒挂在木头横栏上的情景,感谢电影保留了这个。话说看过Gossip Girl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个Enjolras的扮演者Aaron Tveit客串过Nate的表兄。其实这家伙是真正的broadway演员,在当红音乐剧catch me if you can里担任主唱(75和77楼同学推荐他的“Next to normal”)。不过Aaron Tveit的嗓音太显柔软,激情和力度似乎并不足以胜任Enjolras这样的英雄角色,在red and black里他尤其表现得缺乏底气,最后都被Eddie的声音盖住了。另外由于电影的编排关系,这里的Enjolras存在感很低,也许大家会发现小男孩Gavroche比他更像革命首领。
25周年里的Ramin Karimloo是个人最喜欢的一版Enjolras,他当年在最后的one day more大合唱中,站出来在一群前辈中唱出那句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时,表现力不亚于其他的老版唱将。2011年开始Ramin在Queens Theatre里演唱Valjean,声音非常美但就是略显年轻。当然Ramin在25周年版的剧院魅影里的表现就已经足够惊艳了,而且个人认为他是那么多版的phantom里最英俊的一个。鉴于他的外形和声音都很适合舞台之外的地方,电影没有邀请他来饰演Enjolras有点可惜。


Eponine -- Samantha Barks
几天前我在豆瓣推荐电台里那首on my own的时候就预感自己会在这首歌的时候把持不住泪崩。Eponine在一片漆黑中抱着胳膊缓缓地唱着I love him, l love him, I love him, but all is on my own时,有一种笑着哭的甜美和绝望。25周年的时候,非科班出身的Samantha Barks把那种经典的女二号情绪演绎得那么到位,以至于让人觉得她的表演丝毫不逊色于10周年时的Lea Salonga。大概是因为对她的期待太高,于是在观影时有点小失望,电影里Samantha的表演相比舞台表演略显僵硬,特别是弥留时期的那首a little fall of rain没有唱开,她的牺牲被淡化了,而这本是一个可以挖掘更多表现力的角色。
而关于Eponine角色的竞争者据说还有Scarlett Johansson,Taylor Swift 和 Lea Michele。关于前两者,扶额感慨制作组是怎么想的居然会考虑巨波妹子SJ和女巨人TS去演骨瘦如柴的Eponine,那简直和选Bieber去演Marius一个档次啊。至于GLEE的女主角Lea Michele,在她在还是枚小萝莉的时候就已经表演过Cosette,必须承认那首castle on the cloud非常动听,不过长大后的Lea总给人一种唱歌情绪过度饱满的感觉,她的on my own中很难听到凄楚只有悲怨。或许还是春醒中那样的角色更适合她。感激电影最后选了Samantha,大牌明星和银幕熟脸并不能保证一个角色的感染力。


Cosette -- Amanda Seyfried
由于一直都不喜欢公主型姑娘,所以我始终不能对成年后的Cosette有好感。剧中的她在经历了童年的不幸之后变成了故事里唯一幸福的人。她可以拥有母亲付出生命的嘱托,可以拥有Valjean十多年的父爱,可以拥有Marius的“I didn’t live until today”一见钟情。而她是唯一什么都不需要付出的姑娘,不用担心生计,不用为情敌送信,不用在枪林弹雨中陪着心上人。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听到Valjean唱起bring him home的时候,就觉得是Cosette拖累了他。不过在电影的最后,看到Valjean死前在教堂里看着Cosette露出笑容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姑娘存在的意义。她是整个悲惨世界里唯一的亮色,她需要毫发无伤,纯洁无暇,她需要一个童话故事般的结尾,这样她才可以带给Valjean或者说整个故事一点希冀和慰藉。所以她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去幸福去爱就够了(评论7楼的姑娘说得特别好大家可以直接skip去看她写的那段)。
关于Cosette的角色,Amanda够美够花瓶,她在街头回头一笑的时候我是女人都荡漾了。因为之前在broadway过一段时间,而且有过Mamma Mia的经验,她的唱功也能撑起这个角色。据说Amanda其实想演Eponine,果然花瓶人物连她自己都爱不起来。不过有传言当初Emma Watson曾加入了Cosette的候选竞争。虽然Emma和Eddie都曾是Burberry的模特, 并且都合作过梦露那部电影,以及Emma长得也足够花瓶,但是从她的声音来看,不知道如果她演Cosette会不会有人愤愤地跳出来喊Ten points from Gryffindor~


Fantine -- Anne Hathaway
最初知道Anne能歌善舞是在奥斯卡上看到了她和休叔的表演,而真正听到她的歌声,是在一个多月前在影院里看到Les Miz的预告片的时候。当寂静的大厅里响起那首I dreamed a dream 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这首被苏珊大妈用来秀肺活量的歌可以有这样的凄楚演绎。电影里的Fantine边唱边流泪,昏暗的光把她脸上的伤痕映衬得格外触目惊心,支离破碎的声音赤裸裸地传递着她的绝望和痛苦。Anne的发声并不专业但是胜在感情充沛,最后那句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出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全世界的悲苦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曲终的那几秒钟的寂静里,我听到了影院里满场的啜泣声。
题外话表达一下对Anne的祝愿,这两年Anne劳模般地奔波在几乎每一部电影里,赶场似的看着她扮演单恋女,扮演公主,扮演蝙蝠侠的女朋友,还有被剃发拔牙的单身妈妈,真的是太辛苦,希望这次可以提名最佳女配拿到小金人。这里附上25周年版Fantine的扮演者Lea Salonga写的影评,她给了Anne好高的评价: http://entertainment.inquirer.net/74609/miss-saigon-dont-miss-les-miz, 以及Anne曾经有过的演唱集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hAKEdHJO4E(你们知道她还会唱rap么?)


Thenardier夫妇 -- Sacha Baron Cohen & Helena Bonham Carter
不管是哪一版的Thenardier夫妇,这俩大神出场的时候都会是全剧最轻松的时刻。Master of the house出现的时候的我本想和全场一起打拍子的,结果没有人动弹我只能作罢然后自己默默用脚踩拍子。那个悲催的Santa太适合圣诞了……电影里的戏剧效果做得好出彩,这里的Thenardier先生(Sacha Baron Cohen,大独裁者的男主,Hugo里的警察,所以知道为什么眼熟了对吧)虽然年轻了好多但是那种无赖的市井气息依旧,每次喊错Cosette名字都会引起爆笑。Helena,没有看电影前光听OST以及看她在Sweeney Todd里的表现,会觉得她的声音太软没有黑店老板娘的范儿,不过电影里她画着浓妆顶着爆炸头出场时,只一个眼神就补上了声音里缺失的气势。不过大概是Helena疯女人演得太多了,有种感觉无论她演谁她都是在演Helena自己。默默怀疑她是不是已经不太会接正常人的角色了。
说到这里,才发现这次卡司的真心丰富,因为很难在其他场合遇到金刚狼,猫女,角斗士和贝姨在一起唱歌给你听。


tips:
1. 鉴于回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里小补充说明一下,舞台上的Les Miz是音乐剧(musical)是区别于歌剧(opera)的,两者特点可以wiki也可以参考98楼同学的举例,以及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60160/discussion/51176148/这个讨论中响箭同学的回复。
2. 由于纪念场的卡司都不尽相同,文中所说的25周年和10周年版均指的是被录成DVD的那两场。
3. 如果观影后遗症严重的话,看完LM后的两天内,你会不断地哼哼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看完LM的两周到三周内,你会反复听OST或者各种纪念场,然后开始能哼唱各个选段;这种大脑被洗脑的症状在一个月后基本可以完全解除。
4. 看到这篇关于选角八卦集锦的硕/博士生们,如果你们想跟唱grad school版的Les Miserables,欢迎戳这里: http://www.douban.com/note/259082525/



观影感受
本来打算首映的时候就去看的,结果首映的时候我们还在Quebec的高速上奔跑,所以拖了一下,这一拖就从2012的圣诞拖到了2013的新年。新年第一天电影院里依然几乎满席,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看过当年同样把音乐剧搬上大银幕却失败的Phantom in the opera之后,我并不抱着很高的期望值去影院看Les Miz,但是电影效果却大大地超出了预期。如果大家不是特别纠结于电影与音乐剧的比较,那么drink with me,one day more和epilogue这些需要合唱的小高潮都被导演处理得很漂亮。

之前看了很多很多遍的25周年和10周年的DVD,以至于很多唱段可以跟着唱了,包括Thenardier夫妇那段经典的快板。后来在场外遇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路过我身边的时候在哼唱bring him home,听到人家第一句God on high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学得太业余了连fan都称不上,于是观影过程中也很识时务地没有张口。电影的泪点太多,我做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依然中途哭得头皮发麻。庆幸的是自己没有收拾就出门是对的,在洗手间看到一群姑娘顶着哭花了的眼线在补妆。

今天影院里有很多头发花白的老人,互相扶持着来或者和子女一起来。所有观众都很安静,会在演出结束的时候很有秩序地从前到后慢慢退场,没有喧哗,但是在电影落幕的那一刻会鼓掌。渥太华是个英法双语区,在开场前我听到了不同语种的低声聊天。故事结束掌声响起时候,我突然很羡慕把这两种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法国人讲述了这个故事而英国人把这个故事搬上了舞台,他们任何一方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悲惨世界这部作品自豪。而我只保留最微薄的希望,希望国内引进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完整地保留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就像当初看10周年版最后的17国大合唱时,希望出现中国声音一样。



---------
后记,2013年冬天的时候终于在Toronto的Princess of Wales Theatre看到了LM的Mirvish Production: Ramin Karimloo唱Valjean,Earl Carpenter唱Javert,Melissa O'Neil唱Eponine,Samantha Hill唱Cosette,卡司和后来的2014Broadway production很相似。毫无意外地,再次泪流满面,走出剧院在寒风中也哭成傻逼……

6 ) 看到的和想到的

先后看过三版《悲惨世界》。第一版是很小的时候在国内公映的老版《悲惨世界》,上译厂的配音阵容十分华丽,当时还不太记事,但感觉非常好;第二版是后来VCD时代看的贝尔蒙多版的《孤星泪》,三个小时,荡气回肠,以上两版都是法国的;第三版就是汤姆霍伯导演这个音乐剧版的《悲惨世界》,对我而言,这一版的观感是最差的。
雨果的《悲惨世界》在他的著作中是最鸿篇巨制的,但我一直不太喜欢这部小说。最喜欢的还是《九三年》,其次是《巴黎圣母院》。因为《悲惨世界》写得太炫技了,人物其实是比较做作的,而且雨果基本上是拿这部小说当法国的风情画来写的,冗余的内容非常多,光是关于当时黑话的章节就可以脱离情节地写几万字。故事片版的《悲惨世界》对于这些市井内容都还能够有所表现,但音乐剧中就很难有效还原这些东西了,因为基本没有对话,重在表意和抒发情感,整个看下来,感情是一直托着往上走的,但值得回味的细节并不多,对环境和时代的微观描述也是不够的,这不是导演的问题,形式使然。
我是十年前开始听法国的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其实这里面我更喜欢《巴黎圣母院》。法国的音乐剧和美国的音乐剧不同,百老汇的音乐剧是歌舞并重,场面华丽,人物夸张,美轮美奂,百老汇舞蹈是美国流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拍成电影很好看,不仅是音乐,在视觉上也是有保证的,比如《芝加哥》、《妈妈咪呀》、《发胶》等。而法国的音乐剧更像是上妆的演唱会,演员只要在乐队前面完成演唱,加一些简单的表演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看到这版的《悲惨世界》,演员不停地在唱,全部是用歌唱来带动表演。第一场戏休杰克曼与拉塞尔克劳的对唱几乎让我笑场,反正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效果,我也确实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但这样的方式很间离,我认为对影片的节奏影响很大,对剧情的感染力也有损失,我看着还真不如看音乐剧DVD舒服。当然,法国的音乐剧总体来说作曲的水平还是很有保障的,影片一开始,《look down》的前奏一响,影院中的音响效果加上画面的冲击力,让我浑身战栗,这也确实是我在这部剧中最喜欢的一个反复出现的旋律,在我心中的地位超过了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巴黎圣母院》,比《悲惨世界》要好听许多,我也期待着有人能将《巴黎圣母院》拍成音乐剧电影,听歌就能听醉。
这版《悲惨世界》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全部是现场演唱现场收音,这个技术难度以及对演员的要求相当高。不过休杰克曼和拉塞尔克劳的歌声一起来我就很泄气,休杰克曼虽然在某次奥斯卡颁奖礼上展现过他的歌舞天赋,但是我觉得他的嗓音并不能驾驭冉阿让这个人物,他的声音有点飘,没有这个人物所需要的厚度和血腥沧桑。
虽然总体感觉失望,但还是有几点让我感到兴奋的地方:
1、安妮海瑟薇。从这部电影开始,我会把她当做一个真正的演员,在《i dreamed a dream》段落中,虽然演唱有助于她保持情绪的饱满充沛,但能经得起这样大段的特写长镜头,也实属不易。她通过这个人物所传达出的绝望感,是这部电影最珍贵的东西。这无关演技,关乎态度和追求。
2、海伦那邦汉卡特和萨沙拜伦科恩。这两位扮演的德纳迪埃夫妇,自始至终在耍贱,还耍得很出彩,在这部整体悲怆痛楚的影片中,他们的挥洒自如奉献了难得的谐趣。
3、萨曼莎巴克斯,即影片中的艾波尼。她是影片中演唱环节完成得最好的一位,因为她是原音乐剧班底,而且她的形象极好,大概导演也认为从综合素质上来说,没有人能比她更合适出演这一角色了。反正看完电影后,我爱死她了。
4、影片中的很多歌词能带给中国观众以特有的现实代入感,那样的贫富悬殊和阶层对立,充满仇恨和戾气的社会,不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吗?“look down,look down,upon your fellow man!”这是我们正需要的呐喊,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最后想说一句的是,这电影的观赏性可能不强,但如有可能,还是希望家长能够带孩子去看看,13岁以上应该都能接受,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普世价值观都有好处。

7 ) 无公害吐槽时间又到了,耶~

不是我不想写正经评论啊,每次正经的都被你们抢着写完了嘛真是的~

一腔才华无处发泄的悲愤感角你们是不会懂得的哼。

说在前面的:没看过音乐剧也不打算看,就当电影版外国春晚看的,求别拿音乐剧来跟我理论说XXX才不XXX真正牛逼的是xxx好么……我没有高尚的艺术修养我承认还不行么= =

————我是吐槽开始的分割线——————————————————

1、狼叔就算挫到开篇胡子拉渣衣衫褴褛以及掉到臭水沟里满脸陈翔,嘴唇还是一如既往红润动人……不禁让我想起007丹叔的“如果选一个人搞基我会选休,因为他的小嘴总是粉嫩粉嫩的,有一层润唇膏的珠光……(囧)”

2、本来我以为狼叔是里面最能唱的一个,结果……恩……反正……无论怎样我还是很爱他的啦。

3、安妮的那段I DREAMED A DREAM真是一颗巨大泪弹,我千防万防又是喝饮料又是看手机又是想念金城武分散注意力还是没挡住跟着哗哗哭。人演员唱得多好啊声情并茂还要兼顾镜头从头到尾大特写做表情,你们不要黑她了嘛真是的。

4、没看之前所有人都在吐槽罗素克劳唱得差,电影开始前20分钟我还没有这种feeling心想大家果然又在装逼啊,可是STARS唱完我就知道距离在哪了——全曲我都在等待仿佛郁钧剑老湿歌唱祖国时踮起脚尖冲击最高音般的壮丽高潮,结果直到他唱完我才知道高潮已经过去了……

5、安妮姑娘卖完身躺在箱子里,我一边忙着挡眼泪一边感叹:姑娘这时候还不忘擦当季新款腮红啊,橙红色真好看果然衬皮肤白……回家果断淘宝。

6、艾潘妮的腰细到人神共愤,她出场的时候我左右的姑娘和大爷纷纷点评——个么这个姑娘是不错的怎么不是女主角啊这样那样。看来女一招人恨女二万人迷真是从张爱玲奶奶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7、小雀斑的雀斑放大到银幕上真是头那么大一颗然后如银河系一般璀璨的汇聚了好几百颗……虽然这样也还是很萌了你们看我真的没有黑他~

8、下水道那段我是本着公共场所最后的礼貌底线才没有吐出来的。这么想想玛瑞斯还是很幸福的不知道自己曾经在屎堆里几进几出好几次整张脸都泡进去……啊不行了我又要吐了

9、狼叔扛着未来女婿逃命的时候多次给出特写,但是吧一特写狼叔的颜就要顺便特写小雀斑的屁股,满银幕的屁股啊就这样晃来晃去……我是本着最后的艺术之心才忍住没有现场点评起雀斑的美臀指数这样。

10、跳出当年崇敬的拜读世界名著的小学生之心来看,雨果老湿真是1800年代的男版琼瑶,或者台湾的九点档乡土剧女人花系列,或者欧版渴望创作者。刨掉那些风土人情描写(这样原著的一半应该已经没有了= =)和宗教情怀,整个故事就是“谁敢比我惨”大挑战,唯一的区别,引用我的高品质室友胡细腿的原话,就是“渴望只虐刘慧芳一个,悲惨世界是虐包括冉阿让在内的所有人”。连反派都死得那么不省心还要惹人怜悯真是太讨厌了啊雨果老湿!


好了都凑够十个了差不多就这样啦吧反正之后还会有一百倍的反吐槽来淹没我的= =+

8 ) Hollywood Musical at Its Best

Damn you all, 那些没有提醒我看这部电影之前需自备纸巾的音乐剧爱好者群众们。听着后排大妈们痛快淋漓的抽泣与擤鼻涕声,千辛万苦在大雪里开着车来第一场sold out被迫等了近两个小时看完还要在大雪里开着车回去的我忍眼泪忍得都快……哭了。

其实这片和King's Speech甚至Tom Hooper更早期的Elizabeth I一样,都是剧本的力度已经放在那里,他只需要以艺匠的手法串联出来就行——不同的是前两作的剧本都是夹在二等一等中间的质量,而这一部则绝对是要名头有名头、要高度有高度。不管是雨果的原作还是称霸世界音乐剧坛三十年的改编,再现于银幕的难度都够导演喝一壶的。虽说音乐剧已经将庞大的小说篇幅减而又减,但是其如歌剧一般的85%以上唱白如若拍成电影,如何让大部分并不熟悉这部音乐剧的观众(相信我,票房、口碑想要好观影主力一定不光是音乐剧死忠)不至于哑然失笑其实也是一个挺难解决的问题。这就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舞台原卡还是好莱坞明星?前者的唱功固然了得,但观众辨识度和他们对电影的驾驭能力显然大大成疑,而如果是后者,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开口观众不捂住耳朵纷纷退场呢?这种血的教训也不是没有过嘛(好莱坞的解决办法自然是请替唱)。

Tom Hooper一定也为这问题头疼过,因为哪怕他的卡司里确实是有亮堂堂的、可以信赖的名字——虽说绝大部分观众认识长腿休是因为金刚狼,但他在2006年奥斯卡奖上(以及没多少人看但是也的确惊艳的几次托尼奖上)的亮眼表现早已让很多人注意到了他的音乐才华;Anne Hathaway也是一样,和长腿休在颁奖礼上的“即兴”合作也好,之后在脱口秀节目上的偶秀峥嵘也罢,大家对她的唱功似乎也有挺好的心理准备;Amanda Seyfried在Mamma Mia之后再次接演音乐剧电影也不让人吃惊,不过剩下的两个人——银幕上下都以硬汉形象示人的Russell Crowe和Burberry广告里走出来的传统英式posh kid Eddie Redmayne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他们俩的角色可都是分量很重的,现在这个媒体无孔不入、观众挑剔贼精的年代,找替唱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就算再不成也得演员本人硬着头皮上(参见Mamma Mia里的众男演员——OUCH!),而如果沙威和马吕斯砸锅,这部电影也就一半完蛋了。

但是Tom Hooper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甚至还有很多惊喜的答卷,Crowe的沙威虽说唱功稍欠火候,但毕竟中气十足、远超业余水准,而且角斗士哪怕已经有了啤酒肚也依然凶神恶煞、气势逼人,演这个一根筋到被自己逼死的角色还是游刃有余的;而Eddie——哦那个能在任何维度上准确地让你心碎成渣的男孩,有天使一般的纯真眼神和清亮声音,他曾经是伊顿公学的音特生,现在是只会演戏更会唱歌的小云雀。不能否认我在知道这家伙的来头之前也怀疑过他能不能驾驭一个要和长腿休面对面打对场的角色,但是让人等到心焦的原声碟终于出来,我迫不及待地点开preview听到他第一个高音抛上去的时候……ohhhhhhhhh I must have died and gone to friggin' heaven. 他的声线太特别了,虽然训练有素但却不矫揉造作,似乎天生就带着感动人心的力量,那介于男孩和男人之间、有激光一般穿透力的男高音简直太适合马吕斯这个角色,再加上舞台神童的演技,他已经成为观众和评论界眼中该片最大的惊喜,甚至有大批影评人预测,如果学院足够慷慨(或者Universal足够不吝惜自己的公关银子),他将会取代Crowe在近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中占有一席之地。准备好吧,好莱坞,大英帝国的80一代已经气势汹汹地大举攻来,他们全都怀揣着近乎无可挑剔的教育背景、闪瞎无数人双眼的演艺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一个个都谦恭严谨、多才多艺、彬彬有礼,渴望接受各种挑战,扮演不同的角色,更可怕的是,他们还都精力旺盛,一年能演三四部电影,还能抽空挤进几部舞台剧几集电视剧去,简直是没有能难倒他们的事情……在老年帮、中年帮已然一统天下之后,青年帮也悄然追随而来并且渐渐站稳了脚跟,在他们头上除了前辈的提携与荫庇,只有洛杉矶终年无云的晴朗天空。

Helena Bonham Carter和Sacha Baron Cohen绝对是两个太大牌的配角,尤其是SBC,每回出场的时候观众的情绪都会达到一个小高潮,而他的表现也再一次不负大家的期待,以及他唱得虽然荒腔走板,但其实嗓子可真不错;我不喜欢HBC的声音(Gee I don't like her anything),但看到她出现我还是挺惊喜的——老带新是多好的传统啊是吧,大明星甘做绿叶永远都是应该表扬的。

(以及我上回指出了大RADA有痛打学长、积极进步的传统,没想到我大剑桥也有。快乐的二一生们,你们前赴后继得很好,很好……)

(以及沙威的第一人选其实是Paul Bettany。There, I said it. Your move.)

对于Samantha Barks和Aaron Tveit,Barks曾是西区原卡,Tveit也是生在百老汇、长在百老汇的舞台老手,相信很多音乐剧资深粉比我更有发言权;演Gavroche和小Cosette的两个小演员太可爱了,相信很多人也为他们掉了眼泪。总之,配角群的表现非常专业且强势,在这样一部本来就应以致敬原作为追求的影片里也最合适不过了。

说了这么多,也差不多该打住。《悲惨世界》本是浪漫主义的顶峰之作,再加上宏大的时代背景,在文学史上有无法超越的地位;而音乐剧改编以其庞大的篇幅和包容万象的音乐可能(抱歉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也是音乐剧史上数一数二的名作。台前幕后,这部影片的演员和主创们都在讲着拍摄时的千辛万苦,光影虽纵然即逝,但胶片上的青春却永远不老,如果这部电影能让音乐剧死忠满意、让一般影迷叫好,也总算是不愧于这么多人的努力了吧。

短评

汤姆·霍珀对于特写镜头的迷恋一方面浪费了华丽的布景,另一方面给现场演唱既要演唱又要表演的演员增加了难度,镜头总是牢牢的抓住他们的脸,这也让众人的演技有了发挥的空间。影片在氛围营造,演员的演唱情绪和感染力都很出色,泪点低的人能够抹泪七八次。学会爱别人,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Oh Boy.头一回在电影院里哭这么惨,几小时后都还没回神儿过来。电影并不完美:close-up过多;Master in the house那段无聊;RC的singing voice...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悲惨动人。现在对Anne彻底讨厌不来了。小雀斑要火啊,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太棒了!从这首一直到结束,我特么整个哭到抖。。

13分钟前
  • Chelsea
  • 力荐

外行看热闹,何况还有文化上的隔膜,好比一个美国人在看越剧电影红楼梦。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你遇见谁你就变成谁

19分钟前
  • 那谁
  • 推荐

比预期好很多,并没觉得摄影有什么问题反而是很恰当的表现形式。而完全抽离对白,紧靠唱词和场景转换来叙事本就很大胆,在尽可能忠于音乐剧的前提下保证了电影的艺术性,完成效果已经非常棒了。

2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看到最后一场,所有死去的人一起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可真算得上西方的主旋律电影了。

22分钟前
  • fateface
  • 推荐

可预知的催泪电影,即便是熟知的故事并有过音乐剧版的经验,电影版仍会数度被打动。毁誉参半的特写恰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它赋予了这个经典新的体验,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更近,情绪也更加饱满和浓烈,它弥补了演员在演唱感染力的缺陷。还有手持摄影,汤姆·霍伯的电影在摄影上一直很敢。安妮海瑟薇确实不错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场面宏大,表演激动人心,尽管演唱水平良莠不齐,几个重要唱段均有出色表现。海瑟薇的芳汀I dreamed a dream尤其震撼人心,层次丰富情感激荡,甚至超越音乐剧25周年水准,年度最佳女配。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第五分钟就开始哭.... 视觉效果实在太惊艳,就算拍成3D也不为过

31分钟前
  • 贱草
  • 力荐

超乎想象的好。。。罗素克劳为人诟病的唱功竟然也讨人喜欢起来,其他就不用说了。Iive-singing的拍摄手法没白用,很期待导演主演们谈谈这种史无前例方法的心得。喜欢音乐剧的人们看10次也不会腻烦。

32分钟前
  • 远远远远
  • 力荐

看此片前强烈建议你上youtube免费看悲惨世界百老汇25年特辑音乐剧!(有字幕)让你在剧院看戏不会因为音乐剧英语消耗量太大而苦恼.

35分钟前
  • 包子岛
  • 力荐

敬畏苦难,就像爱人脸上越来越深的纹路。小时候一度认为冉·阿让是被珂赛特拖累死的,因此很不喜欢她。但这么多年再来看电影,终于懂了冉·阿让有了珂赛特之后获得的救赎。

39分钟前
  • miootree
  • 力荐

脑残粉各种老泪纵横,此生有幸……

40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力荐

和音乐剧有差距,作为电影足够好。之前还觉得Anne Hathaway too pretty to be Fantine, 但她真是绝对的亮点,情绪饱满又有感染力,Eddie非常让人惊喜,唱功很棒!最喜欢Éponine的演唱,cry a lot @眼泪横飞感慨万千的圣诞夜

41分钟前
  • 畸零人
  • 力荐

Anne今年絕對封神了……電影最大的成功就是Anne演Fantine然後最大的失敗讓她演一個那麼早就挂掉的角色……Anne唱I dreamed a dream那段秒殺了之後所有人的獨唱和表演……以致于之後的兩小時都在回味這一段而其它人的表演只讓我覺得索然無味。當然作為一個潛在的革命楞唱自由花那段我還是很感動啦。

45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整个电影做的很考究。Anne的I dreamed a dream 跟Samantha的On my own 非常戳泪点.雀斑君整个王子感超强,唱的也好好。罗素克劳满眼深情真是最柔软的Jarvet,跟冉尔让对戏心中还是小小的脑补了下相爱想杀的戏码……本来就是音乐剧主力的几位感染力就更不用说了。

50分钟前
  • 欧古德
  • 力荐

汤姆霍珀完全没有发挥出国王演讲的水准,非常可惜。且不说人物感情无铺垫、个人经历和历史背景太割离,这是音乐剧嘛。但摄影和剪辑都有太大的问题了,独唱完全不剪,合唱半秒一剪,并且,这么优秀的场景设计和艺术指导,居然舍得就这样全用特写嘛?大概是音乐过多导致无法叙事,当然本身还是很好听的。

5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一秒成为小雀斑粉!Eddie真是演唱俱佳><, Amanda 也好漂亮,Anne不用说了,真是各种令人惊艳,金刚狼还算不错,可惜罗素大叔= =那毫无感觉的声音白瞎了这么重要的角色了╮(╯▽╰)╭已经去电影院看了三次了><

59分钟前
  • 俞鹅宝没余额宝
  • 力荐

意外的精彩绝伦,音乐剧和电影的完美融合,每段都可以单拿出来当MV,史诗、粗暴、滂沱、庄严、并不时引爆哭点,片头的阴暗和结尾的荣光相应成诗,157分钟稍纵即逝一点也不沉闷。最经典的还是Anne的,她为了这部片剪掉长发,减重25磅,哭了个惊天地泣鬼神,金球奖没看错~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比预期好,虽不满罗素克劳的唱功,也觉得时长所限无法尽展书中内容,部分场景转换生硬,但不得不说还是还原了初识「悲惨世界」时的感动:冉阿让虽然想象中更粗犷,但没有违和感,大部分演员都尽力了。哭了三次,小男孩赚两次,结尾勾起所有对故事的热爱一次,法国的那段历史太有魅力。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