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蜜糖即是砒霜
那风月场上打滚过来,如今已鸡皮鹤发的老女人对Tourvel夫人道出情场游戏真谛:
你以为男人会和我们一样?
男人只享受我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只能享受我们自己带来的快乐。
他们没有能力,去为别人牺牲。
所以盼望爱能带来快乐,
是这种悲伤的起因。
忽然想到,只有爱情这桩事,优雅与沉醉无法是两全的。
最后的输家是谁?
必定是自以为可以维持姿势,但止不住心已赴火的那一个。
2 ) 爱与虚荣,并不相容
前两天HBO放《Dangerous Liaisons》,改编自18世纪的法国小说,是个场景、服饰极尽奢华的故事,奢华到难以相信是1988年的版本。在Valmont(John Malkovich)与Merteuil(Glenn Close)虚情假意又媚惑重重的爱情游戏中,那时24岁的Keanu Reeves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学生气的漂亮小角色,和在《骇客帝国》里有着天壤地别,苍白年轻到近乎稚气。
Merteui和Valmont,一个是攻于心计的美貌贵夫人,一个是年轻英俊的浪荡贵公子。一个冷酷善妒,为了报复前任情人的背叛,挑动Valmont去引诱其未婚妻Cecile(Uma Thurman)以报复前情人;一个纵情无度,为换与Merteui的一夜共度,不惜以毁坏善良的Tourvel(Michelle Pfeiffer)的名节作为代价。
Cecile在被Valmont侮辱后去寻求Merteui的安慰。Merteui在前往的马车中露出蒙娜丽莎一般的微笑,而一旦走下马车,蔓延双眼的,便立即转成了无尽的悲痛和哀伤。她对Cecile说着,“The shame is like the pain. You only feel it once.”,转向窗外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丝丝悲伤,一点点被埋葬的善良,或早已枯萎的爱,但仅仅一瞬而已。这个从15岁进入社交圈的女人,已在她的人生中学会用欢颜掩饰痛苦,以淡然伪饰欺骗,仅剩向道德家学来的举止、向哲学家学来的思维和向小说家学来的逃脱技巧,以及她唯一绝对而简单的真理——不胜则亡。
Valmont的邪恶是他极致,却独立而特色的品质。他自我欣赏并陶醉于自己的言行,从不否认他们罪恶和阴鄙,他目标明确,且善于随机应变,懂得适时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性与感性,在激情与自制间游刃有余,将恶毒彻底转化成致命的魅力、芬芳的毒药。他在Tourvel面前坦然送走那个前一秒还同自己暧昧不清的交际花,对Tourvel解释说这只是自己常常救助穷人的善行的一部分。从颤抖的愤怒到柔情的软化,不禁让人怀疑这是Tourvel对于Valmont的一种信任,还是一种笑饮砒霜似的甘愿。
一对魔鬼一样恶毒的情人,傲慢而自负,将自己视为别人感情与生命的上帝,一边相互算计,一边用寒心的谎言、欺骗、荒诞与放荡,在掺杂着阴暗目的的连环游戏中,以彻底的厚颜无耻实现着所有真实的无往不利。但唯一失去控制的是,当以爱作为操纵工具时,首先别忘记“Don’t fall in love”的前提。
Valmont为使Merteui兑现自己的承诺,并证明自己并非和其他男人一样愚蠢,遵守自己和Merteui的约定,重复着一句“It’s beyond my control”羞辱抛弃了Tourvel。然而,此时,他却发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那个保守、平淡、恬静却又义无反顾的女人。“Vanity and love are incompatible”,没人比Valmont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Tourvel悲伤而死,Valmont付出生命作为了这场游戏的代价。最后的画面,是Merteui慢慢擦去面上精致的装颜,镜子里的那张面容,悲哀而绝望,她在镜子里看见自己不确定的未来。Valmont临死前揭穿了他与Merteui的所有诡计,向他宣战的Merteui,为自己赢来了整个巴黎的拒绝与背叛。
这是一出关于爱与虚荣的黑色喜剧。一场TA和ta的战争。别背叛ta,ta记仇而善变,但也别挑衅TA,TA的报复即便是死去,还在。
——Now, yes or no? It is up to you, of course. I will merely confine myself to remarking that a "no" will be regarded as a declaration of war. A single word is all that is required.”
——All right。……WAR!
p.s. 看的时候觉得电影里的Tourvel,和这两天翻的那本小说《Pamela》中Pamela感觉很像,后来看电影介绍,发现原小说作者常看的4本书里就包括《Pamela》作者Richardson的另一本小说《Clarissa》,不过Clarissa更像电影里的Cecile,而且最后还悲愤死了。真够绕的哈。《Pamela》和《Clarissa》中的男主角都是品行不端的人,一个最终改邪归正,算完成了质的转变,而另一个则最终在决斗中被刺死,恶行算得到惩罚。但不管是Pamela里的幸福美满结局,还是电影里Valmont的良心发现,俺觉得其实都是艺术表现的需要,Clarissa的悲剧性结局可能才是更多时候生活本来的样子。所以啦,亲爱滴们,小心蜜语甜言哦,哈哈。
3 ) 《致命恋情》和《法尔芒》--- 比较两部影片
《致命恋情》和《法尔芒》--- 比较两部影片
廖康
电影史上常见重新拍摄以前拍过的影片,但很少见到两个制片商几乎同时改编一部走红作品。法国作家拉科罗Choderlos de Laclos真是三生有幸,他1782年发表的畅销小说《致命恋情》Les Liaisons Dangereuses虽然由于“有伤风化”而遭查禁,却因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于1986年将其搬上舞台而获再生。随后,沃纳兄弟Warner Bros. 捷足先登,将其改编为英文同名电影Dangerous Liaisons于1988年12月出品。因阵容强大,明星荟萃而大获成功,好评如潮。影片里的新人,瑟曼Uma Turman和里夫Keanu Reeves后来在演艺上的发展,也驱使追星族翻他们的老片子出来忆旧。相比之下,另一厂商奥里昂Orion,比沃纳早开镜,多花了两千万美元,投入三千五百万巨资,启用以《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Cuckoo’s Nest(1975)和《莫扎特》Amadeus(1984)著称于世的当红导演福曼Milos Forman,在欧洲实地拍摄,外景内物都更加真实,但正是为此,拍摄进展难得加快。他们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于1989年11月才推出其改编的巨片《法尔芒》Valmont。其命运真让人感叹“生不逢时”!无论票房还是评论,《法尔芒》都无法与《致命恋情》同日而语。然而,把这两部影片找来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虽然表演各有千秋,《致命恋情》的配乐效果强烈些,但总的来说,《法尔芒》要技高一筹,不仅意义深刻,故事好,而且演员分派恰当,导演水平高,蒙太奇用得妙。
故事都是根据同一小说改编的,大同小异,怎见得一个就比另一个好呢?首先,要看改编后是否能够发挥电影语汇的特长,能演的要尽量演出来,而不要讲出来。《法尔芒》开门见山,小姑娘塞茜尔Cecile de Volanges要嫁给热赫古Gercourt,而他恰巧是寡居的侯爵夫人莫蒂尔Marquise de Merteuil的秘密情人。这是演出来的,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还有一段全片最精彩的对话。小姑娘请侯爵夫人帮助打听要嫁的人是谁;这既反映了“父母之命”的婚姻没有爱情基础,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尴尬场面。对婚事高度保密,这是男方的要求,因为他得“先甩掉棘手的情人。”但侯爵夫人再三请求,小姑娘的母亲便带她在一次大型社交场合上见他一面。我们当然能想到,他正是侯爵夫人的情人。但他们没想到,还得假装不认识。面面相觑时,小姑娘的母亲问道:“噢,你们认识?”
侯爵夫人镇静地问自己的秘密情人:“我们认识吗?”
情人绝妙地答道:“如果你记得我们认识,那你的记忆一定比我的好。”
于是,侯爵夫人顺水推舟地说:“那看来我们是不认识了。”一场尴尬就这么轻松地化解了。
这可真是一举两得,既表现了侯爵夫人要报复情人的原因,又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上流社会的无聊和虚伪使这些贵族把欺骗伎俩运用到了何等纯熟地步!在影片的最初十分钟里,几个简短的镜头还把小姑娘对侯爵夫人的信赖,与竖琴教师的初恋之情,以及猎艳圣手法尔芒子爵Vicomte de Valmont的风流魅力以及他与侯爵夫人的暧昧关系都展现出来了。这首先要归功于脚本改编得好。
而在《致命恋情》里,侯爵夫人与旧日情人的过节是由她讲给法尔芒子爵,并要他诱奸小姑娘,以报情仇。这种下达任务式的叙述太枯燥,而且即便是美国人,对这些法国名字也不熟悉,又没见到脸,可能一时还听不明白他们的关系。这又不是侦探片,不须要故弄玄虚。影片的头十分钟展示的人物中少了竖琴教师,这倒还不是大问题,关键在于,虽然出场的人物少了一个,这开头也没有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交待清楚。侯爵夫人和法尔芒子爵的关系还勉强可知,但其他几个人仅仅是存在而已,不能不说其改编相形见绌。《致命恋情》的情节还有一不合情理之处,子爵的真正的猎艳对象是塑造得如同圣女一般的托维尔夫人Madame de Tourvel。既然是圣女,她怎么会干出派人跟踪打探子爵行径的勾当?原来,这是为了配合子爵,他要使的招数是假装受此圣女的影响而幡然悔改,重新作人,并利用圣女派来的探子施反间计。这种有违人物性格的情节编造得太拙劣了,竟然没见到其他人批评,不知是我孤陋寡闻,还是影评家都看走眼了?
这情节的编造不知是否与演员的选派有关?一般说来,拍电影是先写好剧本再选派演员。但《致命恋情》赶拍得紧,不敢说不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在拍片中改剧本也是常有的事。圣女般的托维尔夫人由大美人法艾菲Michelle Pfeiffer饰演。法尔芒子爵由麦考维奇John Malkovich饰演。他当然是个好演员,但以他那付尊容,要勾引法艾菲并获得成功,用《华盛顿邮报》影评家戴森豪Desson Howe的话来说,“你就盲目相信它好了。”也许正是由于其貌不扬,子爵才用攻心之计,让圣女觉得自己的品行感召了这位浪子,使他得以接近圣女,最终拖她下水。但在《法尔芒》里,子爵由年轻英俊的斐斯Colin Firth饰演。他诱惑女人就不必靠什么诡计了,而是凭自身的魅力和死缠烂泡。
《致命恋情》的演员比《法尔芒》的大了一号,老了一轮。克娄丝Glenn Close饰演侯爵夫人,显老,也不漂亮。这部影片需要侯爵夫人美貌,否则难以解释为什么子爵还眷恋她。瑟曼饰塞茜尔,虽然美艳,但角色需要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刚从修道院里出来的15岁的小姑娘。瑟曼个儿太大了,样子也太成熟。竖琴教师由里夫扮演,年龄也偏大,除了他梳的那个傻傻的头以外,毫无特色。在《法尔芒》里,侯爵夫人是班宁Annette Bening,其美貌光彩照人、有目共睹。小姑娘是14岁的波尔克Fairuza Balk,不用表演,她本人就是天真烂漫的化身,正处在由女孩向女人过渡的阶段,活脱脱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竖琴教师由汤姆斯Henry Thomas饰演,他曾在《外星人》E.T.里担当过主角,稚气正在变成英气,端的是恰逢其时!很多人认为《致命恋情》里的法艾菲选得好,胜过《法尔芒》里的笛丽Meg Tilly,更适合托维尔夫人这个角色。用影评家肯普丽Rita Kempley的话说:“如果法艾菲是圣女,笛丽只是个主日课的女教师。”这话说得不错,法艾菲简直是细瓷美人,其圣洁让笛丽黯然失色。但电影不是选美,演员要为剧情服务。征服女教师后又回到女妖那里,情理上还不难接受。而《致命恋情》里的情节,你就盲目相信它好了。
无论演员的选派对情节的安排有多大影响,《致命恋情》的故事显然比《法尔芒》逊色,差还差在其人物没有变化。侯爵夫人和子爵自始至终都是邪恶的化身,他们之间还有片刻的真情流露,但对待别人,却残酷得无法想象。侯爵夫人要把以前的情仇报在自己的侄女身上;子爵为这么个半老徐娘竟然会抛弃令他心旷神怡的圣女;两者都相当勉强。只能说“他们就是这么坏!”其他人也都是平板式的,竖琴教师没有经历什么变化,仿佛生来就如此。他被侯爵夫人利用和子爵斗剑,打了个你死我活,其决斗的导火索因缺乏和小姑娘的感情基础而显得突兀。子爵临终前的良心发现也只能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来解释。唯一有变化的是那圣女,只有她一个人的故事自然可信,唯有前面提到的派人打探一节例外。
相比之下,《法尔芒》的情节合理得多,人物的变化发展更令我兴趣昂然。当花花公子法尔芒子爵首次出场时,侯爵夫人见他对小姑娘不怀好意,便立即把他叫出去,警告子爵别打她侄女的主意。只是在得知其秘密情人要娶的是侄女,她的自尊心受到羞辱后,才决心拿她报复。子爵闲极无聊,整日沾花惹草,无往不胜,是个心上长茧,不动真情的人。但在受到侯爵夫人戏耍后,又见到被自己抛弃的女人在雨中巴望着他,也不由动了心,显露出怜爱与缠绵。而在破了他自己“一旦征服,立即走人”的惯例后,他就一败再败。竖琴教师本是个谦恭的少年,但眉宇间英气勃勃。他真心地爱着小姑娘,当他们的私情暴露后,他拒绝交出情书,显示了勇气和决心。之后他练习击剑,逼侯爵夫人写信,都为最终与子爵决斗做了铺垫。当他终于被侯爵夫人俘获,不难想象在幻想破灭后,他必然会同流合污。在小姑娘的婚礼上,他与两个美女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眼见着法尔芒被刺死了,另一个子爵式的花花公子又给造就出来,甚至可以想象当年子爵很可能就是这样堕落的。塞茜尔本是个纯情的小姑娘,相爱不成,在巴黎这花花世界,在侯爵夫人的调教下,在子爵的诱惑下,她当然要变,而且自然而然地认为嫁个富翁,养个汉子,再怀上另一个情人的孩子,是那个社会的正常状况。正如侯爵夫人所说,看着她,便想到自己当年,她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表演与导演分不开。在《致命恋情》里,克娄丝和麦考维奇把男女主角的阴险毒辣和冷酷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出如此单一的性格,显然不是他们的错,应该说他们的表演是充分体现了导演的意图。显然,这位在英国以“政治批判电影”著称的导演弗里尔斯Stephen Frears就是要突出表现欺诈、控制、阴谋、复仇等人性中的黑暗和残酷,但图解得过分了。尤其在影片结尾时拖了一道败笔,竟然让歌剧院里全体贵族观众起立哄骂侯爵夫人。好象是恶有恶报,实际上,反而削弱了对社会的批判,似乎她的恶行只是一个别现象,远不如《法尔芒》的结尾:婚礼上,新娘怀揣六甲,在庄重的音乐中走上圣台,知情的老太太和她挤眼;侯爵夫人站在众人之后,看着堕落的竖琴教师与人调情;她的表情复杂,既有嘲讽和蔑视,又有嫉妒和悲哀。班宁塑造的侯爵夫人就是这样富有层次,不是一味的邪恶、一味地可恶。她表面上总是雍容华贵、笑容可掬;在小姑娘面前总是那么亲切诚恳、令人信赖;在子爵面前往往是轻佻迷人,只有一次,当她戏耍子爵,让他看床上自己新近的战利品,并说出那句导致他们决斗的恶语时,她才坏笑得变了调,变了相。单一的性格可能会给很多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丰满的形象才真实可信。可惜,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象班宁这样再现真实的人物。斐斯在《法尔芒》里所饰的子爵,虽然外貌比《致命恋情》里的子爵更符合剧情需要,但演得不是那么多姿多彩,未能胜过麦考维奇塑造的纯粹的邪恶化身。总的来说,由于导演福曼的大手笔,《法尔芒》的人物塑造得丰满可信,有发展、有深度。
《法尔芒》里的配角几乎每个人都比《致命恋情》里的演得好。波尔克把小姑娘的轻信,无能为力,以及初上邪路的茫然诠释得惟妙惟肖。汤姆斯将竖琴教师的坚定果敢和少年意气展示得恰到好处。就连那出场很少的秘密情人,其冷漠也再现得令人过目难忘。相反,瑟曼和里夫的影迷对他们在《致命恋情》里的表现一定会大失所望。不看《法尔芒》,可能觉得他们还差强人意。但是稍加比较,高下立见。尤其是里夫演的竖琴教师,既傻又不可爱,平庸得让你感叹他在《车速》Speed (1994) 和《骇客帝国》Matrix (1999) 里演技的进步实在太惊人了!子爵的姑妈在《法尔芒》里以其瞌睡和幽默给人印象深刻,但在《致命恋情》里,她就是一个普通老太太,猛不丁地却说出一句全片最深刻的经验之谈,让人感到意外。《致命恋情》里唯一的例外是法艾菲饰演圣女的杰出表现。越是好人,越难演。法艾菲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以其天生丽质,自然而然地展现托维尔夫人的高雅。在受到情感冲击时,又能将其痛苦充分显示,不温不火。
《法尔芒》中另一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影片的剪接,又称蒙太奇montage。这个译音蒙倒了不少人,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神秘,无非是指镜头(画面)与镜头的组合这种继承关系。由于电影是综合艺术,其构成便不仅是情节、逻辑、情绪、意识流等文学手法,还可以运用音响、色彩、空间、图像等许多手法来交叉营造不同的声画建筑。比如侯爵夫人刚对小姑娘说寡妇是不能有情人的,镜头一转就接到侯爵夫人和其秘密情人的幽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小姑娘演奏完竖琴后,扑到母亲怀里,大家的掌声随后化为奔跑的马蹄声,而驷马香车把侯爵夫人带到乡下和一段新的故事,这是音响的交融。侯爵夫人向小姑娘授计如何与竖琴教师幽会的话还未说完,就变成实施那计策的行动,利用声画分立产生简洁的叙述效果。竖琴教师在室内练剑一结束,便转到子爵和小姑娘在户外用树枝代剑打着玩,通过画面对比来接续情节。子爵的姑妈故意不告诉侯爵夫人子爵对她耳语了什么,说自己耳聋没听清,随即震耳欲聋的马蹄和音乐声突起,子爵驰骋、穿林趟水,直追他的“猎物”,语义和音响对照,音响和画面对位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法尔芒》的剪接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真可以用来做教学范本。
相比之下,《致命恋情》的剪接很普通,但总的来说,其音乐和音响配置得似乎更恰当,造成的效果更强烈。只有一处不足,画面上一位中年男高音唱出来的歌声明显地是女中音。十八世纪,为保持童声,男性艺人不惜做阉割手术。为再现他们的歌声,用女中音或女高音代替是可行的,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些。比如,在电影《阉人歌手法里奈尼》Farinelli中就运用得天衣无缝。但《致命恋情》里的男高音甚至连口型都没和歌声对上,太别扭了!
我当年也是先看的《致命恋情》,觉得很好,两个歹毒的银幕形象和一位圣女的失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看了《法尔芒》,才懂得什么是大师的精品。作为电影这种时间性很强的商品,《法尔芒》错失商机,输给了《致命恋情》。但作为DVD,《法尔芒》是可以供人反复观看、欣赏、学习的艺术品,必将成为电影学院的经典教材。沾它的光,《致命恋情》也会作为陪衬而被提到。
2005年3月31日
4 ) 输不起的危险游戏
《危险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的书信体小说,在当时的十九世纪是一本禁书,拉克洛本人还因为这本书被捕入狱。因为精彩激烈的剧情,纠结的男女关系,堕落腐败的贵族生活,让各国的导演青睐。韩国就这题材拍了《丑闻》,中国大陆原题原目照搬过来也拍了《危险关系》。个人觉得还是美国1988年版本的《危险关系》最经典,也最能将这本禁书原滋原味地展现。
美国版本的《危险关系》故事背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前,韩国版的《丑闻》故事背景取材于18世纪的朝鲜时代,中国版的《危险关系》发生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在日军枪炮下的上海。这里主要讲讲美国版的《危险关系》。三个版本的电影都比较尊重原著,一是都是反映社会动荡时代的上流社会贵族淫乱生活。一边是穷人饥不饱餐,饿死路边,一边却是生活在城堡里面的贵族接过仆人手中的牛奶漱口,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凡尔蒙为了改变自己在寡妇德夫人心目中的放荡不羁形象,和仆人到郊外的贫民区施放银元,受宠若惊的贫民们抱着凡尔蒙的脚不断地亲吻,如此可见在当时的年代,穷人是不被当权者关注和关怀的,即使偶尔大发善心,也是有所图谋的,讽刺的是受到施舍的贫民还是如此感恩涕零。二是故事的发生都是因为一个荒诞的赌约。《危险关系》中主人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关系让人叹为观止,所谓的道德和爱情忠贞都被践踏在石榴裙下。梅黛夫人劝说茜茜那句话,正好反映了上流贵族的荒诞生活:“你把心给了一个人,把身体给了另外一个人,同时你又不得不嫁给和你父亲年纪相仿的陌生人”。里面的男男女女都被一个赌约摆布,为了得到一个人,就不得不去伤害另外一个人,更恐怖的是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凡尔蒙最后一连说了六遍:“Its beyond my control”,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计划和控制,他爱上了这个善良忠贞的寡妇,但又不甘心输掉和梅黛夫人的赌约,最后不得不以最激烈的死亡来汇报德夫人的深情,以此来拯救自己的罪恶。三是结局都异曲同工地选择让男主角死在了雪地里。韩国《丑闻》和中国《危险关系》都是让被骗少女的男友杀掉了男主角,个人觉得剧情安排得太过牵强和累赘,只有美国版《危险关系》的男主角是在与被骗少女的男友在雪地里像男人般地决斗,最后自己放弃搏斗故意让对方刺死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版的《危险关系》在男主角死后,女主角也随后病死,剩下赌约的胜利方梅黛夫人苟活于世,但等待她的却是整个法国人民的唾弃和厌恶,而当她听到凡尔蒙死掉的消息,也不能自已地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从这个赌约开始生效时,就无所谓赢家,其实在这场危险游戏里面,大家都是输家,只是要看你能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心。
5 ) 红苹果
剧情:
Merteuil夫人(Glenn Close)的旧情人要娶一位少女(Uma Thurman)为妻了,夫人将之看做背叛.她怂恿另一个旧情人Valmont (John Malkovich)去勾引女孩,羞辱那负心人. Valmont是情场高手,觉得这种小女孩没有挑战性,他的目标是贞洁的Tourvel夫人(Michelle Pfeiffer),当然他不介意顺手牵羊,连女孩一起拿下.女孩却对自己的音乐教师(Keanu Reeves)生了情愫.这几个人牵扯不清,最终悲剧收场.
评论:
绝大多数人都没条件象饱食终日的法国贵族那样精心研究男女攻防之术,但所有人都对这门艺术感兴趣.此所以《危险关系》的故事历久不衰.至少还有两部电影是它的变形, 以本片的成就相对较高较纯.这个故事的精髓是如何将异性和感情玩弄于股掌之上,其中的精微奥妙令人甘之如怡,而身体力行这门艺术的人最终象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献身于它.
本片大牌云集, Close, Malkovich, Pfeiffer当年就已经是大腕,Uma Thurman和Keanu这些年来也早已担了正纲,尤其后两位的青春无敌容颜,是无价之宝.当然说到演技,数Close第一,非常精彩. Malkovich也不错,虽然不是很英俊,不过跟我心中的Valmont很符合. Pfeiffer有点土,可能她的服装,正如Merteuil夫人所嘲笑的那样,不是很入时吧.总觉得她的Tourvel夫人哀怨了一点.本片获当年奥斯卡七项提名,赢了最佳改编剧本,艺术指导和服装三个奖, 其他提名的奖项是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Glenn Close),女配角(Michelle Pfeiffer)和最佳音乐.
Ke factor:
Keanu在本片中的作用用花瓶来形容都不恰当,他是一只红苹果;又象是Ted坐时间机器来到了18世纪的法国,美丽而格格不入.不过看在他每一格底片都娇美的份上,就不计较那么多了.看演技嘛,其他人够看了.
花痴指数: *****
6 ) 圣母与花瓶——两个不同的“杜维尔夫人”
《危险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创作的长篇书信体小说,讲述了梅尔特伊侯爵夫人和瓦尔蒙子爵两位周旋于巴黎社交界的情场老手,为达成各自的目的,互相利用,层层设局,玩弄着欺骗、诱惑、背叛的危险关系,最终关系破裂,作法自毙的故事。这部影片有众多版本,对比1988年美国版,与2012年中国版, 2012版被众多影评机构和网友炮轰,一致认为它是改编的最差的一部,在我看来,很大的原因,在于后者没有真正走进瓦尔蒙子爵和杜维尔夫人的内心。 在88年版的危险关系中,风流成性的瓦尔蒙子爵之所以想要追逐杜维尔夫人,不仅因为杜维尔夫人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是纯洁与虔诚。杜维尔夫人身为法院院长的夫人,又虔信宗教,是一个集信仰、道德、法律、贞洁、美貌与气质于一身的雅典娜般的不可玷污的女神,她平易近人的温柔外表下,是牢不可破而高高在上的“传统”与“权威”。瓦尔蒙子爵之所以对勾引年幼的少女塞西尔不屑一顾,是因为对白纸般少女的征服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成就感与虚荣心,而贵妇杜维尔,却如同一颗璀璨而坚硬的钻石,相比生理上,情感上的征服,精神上的征服,才是通向灵魂的征服,彻彻底底的征服,所以瓦尔蒙才会将目标锁定在杜维尔夫人身上。在这一点上,两版电影都有相同的表现,不同的是,88版的杜维尔夫人,看不出丧夫之痛,最开始的她安然、闲适、开朗而热爱生活,而2012版章子怡饰演的玉芬,却开始就带有着一丝忧郁气质,时不时散发着落寞神色,让人有怜爱的冲动,这就给张东健饰演的谢易梵,提供了一个轻而易举攻入的缺口,从而削弱了两人追逐与对抗的情感张力。88版的杜维尔夫人,之所以纯洁、善良,不仅出于天性,还有信仰的坚定支撑,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个体,而2012版的章子怡,表演却有故作纯洁的脸谱化倾向,她的每一个镜头,都很美,但只像一幅画,或是一个花瓶里的花,观众看不到她的灵魂颜色。在这版电影里,章子怡不像是女主角,反而像一个花瓶,她和张东健最开始就没有平等的关系,只有单纯的追逐和被追逐的关系。 谈到杜维尔夫人的陷落,在88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因为瓦尔蒙子爵利用了杜维尔夫人灵魂的善良,针对杜维尔夫人对自己的拒绝, “抹黑”挑刺,故意以言辞向激,来诱使善良的杜维尔夫人不停解释、不停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瓦解杜维尔夫人坚硬的保护层。正应了那句话,人性的优点,即是人性的弱点。同时,针对杜维尔夫人对瓦尔蒙不良名声的微词,瓦尔蒙摆出了改过自新,为了她重新做人的回头浪子形象,他和杜维尔夫人之间,俨然形成了一种好老师和坏学生,圣母和信徒般的精神羁绊,有一种救赎与被救赎的超乎普通情感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这就瓦尔蒙的高明之处——他看透了杜维尔夫人,懂得利用了她的弱点,从内部来挖掘她坚硬的内心。反观2012版,张东健俘获章子怡的手段,就单调和浅薄的多了,仿佛廉价的爱情小说般,孤男靠甜言蜜语,靠廉价的示爱行动,来温暖寡女冰冷而昏暗的内心,差别仅仅在于用了多久时间而已。张东健没有找到瓦尔蒙真正打开杜维尔夫人心的钥匙,而章子怡只是根据情节需要,一步步缓解脸上的倔强神色,按照既定的设计,最终投入张东健的怀抱而已。 88版的《危险关系》中,瓦尔蒙子爵对杜维尔夫人的追逐,极度的恶意对极度的善良的碰撞纠缠,最终,杜维尔夫人的死,感化了瓦尔蒙子爵的恶,善与恶相互融合,有着基督牺牲自我救赎信徒的宗教力量,从而使悲剧得以升华。而2012版,故事的结尾,章子怡并没有死,当她一年后在课堂上回忆起张东健时,却充满了少妇回忆无疾而终的青涩初恋的沧桑与释然,处处散发着“忘掉恋爱的不快,迎接美丽新世界”的鸡汤味,悲剧化为正能量主旋律剧,如同雨过留在树叶下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7 ) 看看没有工作世界会乱成什么样子?
戏剧矛盾集中,对白语言优美,人物性格分明,男主角的表演很有力量,加上明星汇聚,我想我会向85%的人推荐这部电影的。不过,不知是我理解的原因还是翻译的问题,感觉叙事没有同源的《Valmont》来得清楚。
我为什么那么受不了Malkovich,所有他演的片子我都没办法喜欢。
看过韩国版丑闻,这是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的确有不相同之处,即便是获取了奥斯卡金像奖,因东西方的差异,更易于接受韩版。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好年轻~当我终于想起马克维奇长得像李咏的时候,整个故事就变喜剧了
超级不喜欢约翰,这个演员本身就有种出奇的说不出的反感,可他在这片中是主演,还出演极度违和的翩翩贵公子,这也太让人出戏了;忍耐的为keanu才看这部电影,虽然他出场次数不多,如果不是为了看当年还青涩24岁的他和乌玛瑟曼,一分钟我都坚持不下去。
Michelle Pfeiffer
原来keanu88年就出来打拼了,而uma还排不上主演……
这应该算是gossip girl这类讲述上流社会scandal life的祖师爷了。"Vanity and love are incompatible."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拿感情当筹码,因为有一天总会beyong my control, 到那一步,谁都输不起。上妆卸妆,装b装久了,容易跑偏。
这是看的危险关系第三个版本也是最好的。细节和结尾总还是有些差异。最突出的是JohnM表演年轻时真风流真邪。Glen老妖女最毒妇人心。可怜的是Pfeiffer禁不住勾引又含恨而终。Uma吃禁果时还很幼稚。Keanu的发型是怎么搞的老妖妇的玩偶。服饰布景音乐加分。
Michelle演得真好,梅尔特伊夫人虽然老了些但也不失风韵,乌玛瑟曼和基努里维斯真是年轻青涩啊……但是,瓦尔蒙子爵!我的天啊,这是书里那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吗?根本是个獐头鼠目举止轻浮吊儿郎当的猥琐男(请原谅我的用词)!看到短评里有人说他长得像李咏,笑崩了。另外,结局也太草率了一点。
乱搞,乱搞,乱搞,单纯的所谓上流社会乱搞来乱搞去的故事真是烦人又倒胃口。贱人,骚逼,蠢货,各种算计。演得挺好,但就是好才恶心。服饰场景精致华美得很用心。
那个时代女人唯一能赢过男人的地方是情场因而造就女侯爵这样的怪物。要点在于只有Glenn Close和马尔科维奇角色关系一句话说不清。基努里维斯看上去怎么这么少女的啦他年龄没这么小吧林小檎说这样跟乌玛瑟曼像搞百合一样orz
一直觉得Glenn Close和Meryl Streep很像
这个复杂的情感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几个道理:1.即便是情感经历再丰富的老手也不能独善其身 2.禁欲的女人如同含苞的玫瑰,开放之后一旦没有滋润便会迅速枯萎 3.想在爱情游戏里常胜的人往往都是输家。
最佳改编,如何能抗拒米歇尔·菲佛的美丽与忧伤。
【资料馆】开场不久我就发现了这片子的剧情和《危险性游戏》是差不多的,鉴于《危险性游戏》里搞破鞋的Ryan Phillippe实在是比《危险游戏》里搞破鞋的John Malkovich要帅的多,我还情愿看《危险性游戏》些。刚出道不久的Keanu Reeves看起来还真象个愣头青~
改编版本太多,终于看了原版+书信体原著,想象十八世纪法国上流社交圈,一帮贵族和我们追美剧一样追着不定时更新的一封封书信偷窥一桩虚实结合的隐晦情事,同步体验男主的勾引过程,还有且听下回分解带来的悬念,各种刺激。。妈呀上流社会真无聊
This movie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best adaptations of "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the novel written by French author, Choderlos de Laclos.John Malkovich / Glenn Close 1988....那个年代的全明星阵容!简直是86年射雕,基诺愣头青造型和我家JOHN比起来```太米男人味儿了````太喜欢JOHN
大牌多到晃眼,演得超棒!尤其是还有娘炮的基努和无码的乌玛瑟曼,还有什么要求啊~~故事本身真是又纠结又八卦,据说被翻拍了N个版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理解Gossip Girl这种烂剧竟然也撑到现在了。。。
老娘们儿Glenn Close瞎B抖骚,John Malkovich帅起来好古怪~
哀莫不过:明明料到痛苦,偏偏还要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