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生于七月四日

剧情片美国1989

主演:汤姆·克鲁斯雷蒙德·J·巴里卡罗琳·卡瓦乔希·埃文斯Jamie Talisman安妮·博比Samantha Larkin汤姆·贝伦杰弗兰克·威利杰里·勒维尼Richard PanebiancoRob Camilletti史蒂芬·鲍德温Michael McTigheRichard Haus威廉·达福

导演:奥利佛·斯通

剧照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2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3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4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5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6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3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4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5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6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7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8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9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朗(汤姆•克鲁斯 Tom 饰)自幼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男孩,向往男子汉的生活。年轻的朗被总统那潘那番充满煽动性的越战演说彻底征服,一种挑战和为国牺牲的冲动在朗的内心渐渐滋长。一次摔跤比赛的失利,令一向要强的他毅然告别了恋人唐娜和大学生活,踏上了从军参战之路。
  然而,来到了越南的朗并没有在这里找到向往已久的英雄气概,反而目睹一出出反人类的悲剧。朗的好友威尔逊也在一次混战中死于朗的子弹,不久,朗中弹瘫痪被送回了美国。
  坐在轮椅上的朗仍然坚持着对美国发动的战争的信仰,但女友唐娜重遇了朗之后,痛心的认为朗的悲剧都是战争的错。噩梦缠绕着朗,朗去拜祭了战友威尔逊,反战呼声中,朗终于觉醒。

长篇影评

1 ) 并非越战反思片

电影名声不小。1990年奥斯卡获得最佳导演和剪辑,并有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Tom Cruise和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提名。

Oliver Stone在场面的调度上面技巧娴熟、节奏感好,自始至终能抓住你的兴趣。他还颇有情趣地选择美国国旗上红、白、蓝三色的滤镜,交替使用,拍摄了整个电影,比如战争用红,梦境用白,伤感场面用蓝。Tom Cruise的表演,看得出很努力,但我并无特别感觉。据说10年前Al Pacino曾预备出演这个角色,后因资金问题搁置。如果是Pacino,估计我又要跟着闪烁的胶片撕心裂肺一回,但我庆幸不是他,因为该片的情节设置在我看来实在是……

依据真人Ron Kovic 的畅销传记,Ron本人和Oliver Stone在威尼斯一家咖啡馆里完成了剧本和分镜头的写作。这个Ron同学(和Stone同学一样)是拥有紫心勋章的越战老兵。原为大学生运动员的他应征越战并负伤,下肢瘫痪。伤势严重且美军伤兵医疗条件简陋,遂心生恶气愤世嫉俗。后成为反战积极分子,成功扰乱过Nixon总统的就职演说。曾考虑政治生涯,但最终拒绝了民主党让他参选国会的建议。而绝色27岁之Tom Cruise(born on 1962.7.3)扮演的Ron则有如下结局:继Nixon后竞选美国总统。

电影充满了战争的残酷与变态、战后的苦闷与挣扎,看上去像是好莱坞反思越战的又一个努力。然而对照Now Apocalypse、Full Metal Jacket,或同为Stone执导的Platoon,便发觉《生于七月四日》坚决避开越南战争的本质,更谈不上反思和批判。《七月四日》实为一曲以美式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为原材料来热烈宣扬Americanism 的赞歌:说的是以一个充满梦想与责任感的男孩(Ron)为代表的fabulous美国人民,如何被暂时性的一届坏政府所蒙骗和利用,受到身心创伤,但最终大无畏势如破竹地推翻该政府,成功捍卫了美国价值。故事中的男孩在宏观环境的大骗局中受创,残疾、失去性能力,为之牺牲的(越战)又不被世人所认可,因此陷入全面价值崩溃的深渊:诅咒美国和上帝,沉溺在小我的痛楚和负罪里,尝试各种方法都不能得救。最后,他甩开小我、全心投入Americanism的辉煌的大我之中,以无私英雄的姿态卫道,终于伙同无数fabulous的同胞祛除邪恶、重振美国精神。与此同时,在小我层面上他完成了自我实现。价值回归的重心在影片结尾精确点题:坐着轮椅驶向总统竞选台的Ron对记者说:“我终于又有了‘家’的感觉。”

《七月四日》有个较为诡异的安排。在渲染Ron战后的极度痛苦上,浓墨重彩都在于其因负伤导致的性能力丧失。与往日相恋的女孩无缘、酒吧勾引少女出丑、在家深夜诅咒渎神、赴墨西哥嫖妓……全部与之相关。这一着墨点符合西方对个人主义和身体感觉的重视,换作我国高大全式励志故事,主人公受挫决不会与性受挫环环缠绕。然而,然而影片给出的解决方式却毫不迟疑的呈现为——献身国家,捍卫美国精神。在这样的光芒万丈的正义里面,性无能性压抑等种种一概云烟消散,好像电线杆子上的小广告保治百病。望着Ron满面的信心和笑容,我确实感到极端的诡异。作为好莱坞的意识形态宣传片,如此处理实在蹩脚得可以,活脱脱一具有美国特色(对个人主义和身体感觉的重视)的中国样板戏。

2 ) 《生逢七月四日》:反战更甚荣誉

看过不少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但真正如《生逢七月四日》一般深刻的也就仅此一部。这部影片有别于其他阿汤哥的作品,在于它不是以汤姆·克鲁斯的英俊耍酷取胜,恰恰相反,片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角罗尼柯威,则是一个坐着轮椅的退役伤残士兵,整日昏昏沉沉自暴自弃,抑郁不得志的可怜虫。这个强烈反差,却吊诡的赢得巨大成功。作为奥弗利·斯通较为出色的几部作品之一,《生逢七月四日》确实可以屡看不厌。也许是我接触反战题材影片太少的缘故,这部电影给机会予我更深刻去理解,过去许多未曾认真考虑过的问题。

 在美国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像越战一样严重的分化美国国民的价值观,让主战和反战的矛盾激化得愈加纠结,最终在冷嘲热讽的嘘吁声中收场,换来是美国从政治到文化界的集体反思。有人认为,美国在介入越战初始就犯了错误,在践踏人权上,越战让美国这个二战消防员的荣誉丧失矣近;而有的人认为尽管美国在越战中的表现不如人意,但为保护亚太地区不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即抑制极权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也付出了代价。如此云云,说法之多。

影片的前头部分,巧妙的放在了二战结束初,那些征战归来的美国大兵成了美国国民一时的宠儿,享尽所有属于军人的荣誉。这为环境形成素上几笔。环境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塑成的先天因素。而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发挥的空间。虽然民族主义不一定是坏的有害的,但它作为专制暴虐牢固的基石,是一堆随时都可以燃烧的干柴。约翰·肯尼迪的演说无疑更是民族主义推销到位的表现,“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句话在后来成为许多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许多人难免容易断章取义,笔者觉得肯尼迪演讲的精华要搭配在上一句,即“全世界的公民:不要问美国愿为你做些什么,而应问我们在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它在缺乏集体共识前提条件下,为侵犯个人隐私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过去大半个世纪,我们看到爱国甚至爱人类的口号标语充斥一地,但那些生活过来人给予我们认识的体验:以鼓励集体荣誉为自豪的价值观摧毁了微弱个体的安全意识。“万众一心”是人类集体精神的伟大,可是,“万众”真的能“一心”吗?不懂什么是“人”的人妄谈“爱人类”。

罗尼柯威在一场竞技摔交赛事上败给了对手,这种挫折对于从小就保有优异表现的主角,比及普通人的失败也许更难承受。在一场美国海军陆战队鼓励下。主角选择了“为国家而战”。仔细一看,会发觉这种少年人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活在一种集体虚无感里,没有恋情,没有目的,缺乏可以调动一切积极情绪的生活。所以当我仰头看着切·格瓦拉的头像时,会觉得那是无比的高大。他那炯炯放光的眼神和他背后所经历的一切,只差没有说出保尔·柯察金的那句“我已经把我的一生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完美得简直就像是不可触摸的神话。

人人都有个格瓦拉梦。但,梦与现实有时毫不接轨。如果一开始就走错的方向,会与梦境背离得更远。人要有信念和理想,空有热情不是办法,除了要有会思考的脑子,少不了还需要一样东西:做好接受和承担结局的勇气。

我喜欢另一位网友的评论,“他们的思想行为举止可能只有那些‘愤青’才能理解,所不同的是,‘愤青’只热衷于每天网上打嘴炮,而罗尼却勇于上战场。”

对于越战的复杂理解,在如今的中东,乃至非洲冲突区都在持续延续。我以前看过不少书籍和记录片,表明美军在越战有过不少惨无人道的屠杀。但近来仔细研读,会发觉这里边观点容易流于偏见。在一场针对越共的军事行动中,罗尼柯威对着属于敌军的营地扫射。却在开枪完后的搜查发觉:杀死的都是妇女和儿童。原因是敌军以普通百姓作为军事掩护。虽然目前在进行的所有战争,其口号和理由无不是以政府组织或个别武装力量为攻击对象。但,那句老旧的口号“军民鱼水情”并不是没道理,军民是相辅形成的。打死一名恐怖分子,却催生有二三名恐怖分子的亲属加入。正如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却导致越反越恐的结局。以色列人之所以会说误伤巴勒斯坦平民是“迫不得已”,个中解读,还需依靠战争罪行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验能愈来愈进步。

可杀死妇孺就是杀死妇孺,基于人类的道德情感,和主角恪守的军人操守,不会觉得杀死妇孺会有什么荣誉而言。更多是自责和深感耻辱的愧疚。如果对于杀死妇孺仍不会造成作战的积极性消退,而另一件事的发生则是发起了罗尼柯威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误伤战友致死,自己也落了一身残废。

只有对爱国忠诚的荣誉感还能支持罗尼活下去的意志,因此他拖着残废的身体简直锻炼,直到回到家乡。而此时的美国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战浪潮,各种与之相关的嬉皮士、舞蹈、诗歌和街头演说成为了主流。左翼青年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角。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四名学生遭到俄亥俄州国民兵镇压的枪杀。这让反战活动升级到狂热的程度。也就有了影片中罗尼的战友对他说:“美国正在国外打人权战的时候,国内的人权却出了大问题。”。

左翼青年也包括了罗尼的弟弟,这让我们的主角极为恼怒。他认为这是侮辱,当自己把生命和健康交付给国家时,换来的不是珍重却是怜悯的眼神。“不爱国你就滚啊!”这句话不断重复的出自罗尼的嘴中。“不爱国你就滚啊”这句话充满着任性和失望,我们并不陌生。可,谁又凭什么不爱国?当罗尼身着精致的海军陆战队军服,坐在轮椅上等待接受鲜花和凯歌时,却受到了两边众人的唏嘘,连小朋友都不屑的赠送上了“枪击”的手势……失去荣誉的军人不是军人。屠杀妇孺和误伤战友的可耻感重新回到身体里。

三个印象很深刻的片头,一直是我对这部影片最大的感触。一、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废物的罗尼柯威对着自己的母亲大喊自己的性无能,嘴里不断大声歇斯底里的唠叨“生殖器”,鄙夷自己在战争中屠杀妇孺和误伤战友的可耻;二、为了舒放压抑沉闷的心理,选择了去墨西哥旅游,为着一个妓女的抚慰流下伤心而感动的眼泪;三、一位同样来自越战的伤残兵对着妓女咒骂,咒骂她竟嘲笑着自己的性无能,还有这两个越战伤残兵被遗弃在荒郊野外,分别以咒骂自己的可耻来比拼谁更下贱,更废物,乃至骂到相互吐起了唾沫。

  我的一位朋友(蛇哥)写过一篇文章,略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战争的积极意义,是人在战争中获得学习,推进进步云云。他的观点新颖独到,令我欣然赞赏。可,若要自己抱以积极的心态看战争,这种热情难以提及。有如当下,中东的巴以冲突,非洲的族群交火,活在看不到停战曙光环境里,什么旅行,购物,名牌衣服,求职的机会,谈哲学的自由……全是属于死亡以后的世界。犹记得以前自己也是个好战分子,我们不掩饰的谈论对战争的向往,以为战争其实就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阐述道的一样,是人类进步必须经由的竞争。只有在战争中,生命的价值才获得荣誉的体现,因为它基于爱国的动机,崇高得无可争辩。于是我们意淫,希望日本在临海挑起争端,台湾突然宣布独立,或者美国哪天突然蛮横空袭中国,好为我们开战找到出路。说来,我们起了这些念头并非真的因为自己多爱国,不过在于更多的是自己觉得生活无聊而沉闷。真可笑。战争真的如宣传机器里鼓吹的那样荣誉、高尚、英雄、伟大么?是,但不全是。真实的战争,引用《血战阿拉曼》(这部影片我还没看)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来作概括:

“在学校他们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像英雄一样死去的人是光荣和伟大的’。在战场上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英雄,但那些死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光荣和不光荣、伟大与不伟大,他们就只是死了,他们在工事里腐烂,连一句赞美的诗词也没得到。死亡只有在课本上才是美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悲惨的、可怕的、血腥的……而且还发出阵阵恶臭。”

“流离迁徙是战争造成的结果,它里头还有国家或集体这个机器,战争是国家或集体机器决定的,大部分的人热血奔腾投入其中,是不会去冷静地思索、追问“何以致之”这个根底问题的。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后,由于权力主导历史诠释,人们也往往没有机会去追究,战争为个人真正带来了什么,为民族又真正创造了什么。”(龙应台《谁欠了他们的人生》)


伴随战争而来的是家破人亡,瘟疫和孤儿,和遥遥无期的重建工作。作为战争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一兵,战争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可以选择的东西(逃兵也许能算是选择之一),在子弹穿过头颅,鲜血涂得一地,所有信仰和价值终结于那一刻,死亡能否体现出可敬的荣誉,在于你交付健康乃至生命换去一直为之奋战的信仰是否经得起推敲?也许你远远也想不到,在牺牲了无数弟兄的那块战地上,那些坐在后方言辞激昂,鼓动更多士兵冲锋陷阵的领导和军官们又和敌方握手言和,联合声明解释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误会”……历史证明,真正为战争维持到正面价值意义的牺牲实在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战死者,无不是为了那些野蛮的私欲,一时的意识,甚至可笑的理由充当炮灰。战争值得向往吗?它根本就是一堆狗屎!

以反战身份回到示威场所的罗尼柯威获得了重生。直至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在回应异己上,他们会不假思索的给你带上一顶帽子:共产党。这未必是个褒义词。反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它已经作为尾声了。我喜欢主角在示威场地,对着镜头挥拳说的简短的那段话:

“能不能突破你们的自满,能否分一点心同情在这场战争中受苦的人?越战时罪行,听见了没有?我并不因为自己伤残而愤世嫉俗。……我是罗尼柯威,越战退伍军人。今夜来此说明,这是错误的战争。社会欺骗我,骗我的兄弟,欺骗了全国同胞。诱骗他们跋涉一万三千里,征伐贫穷的农民。他们长期抵抗,为独立已经奋斗了一千年的越南人民,我找不出形容词表示对这个政府的厌恶。有人说……假如你不爱美国那就滚出去,我爱美国,你们深爱着美国人民,但是提到政府,我的爱说‘停止’!当政者贪污腐败,男盗女娼,我们要表明忍无可忍,我们不接受。”

3 ) 很强的越战自我反思

本片是通过越战军人朗·柯维克的个人经历改编的。导演奥利弗·斯通通过朗的经历直接揭露了美国越战的真实本质,控诉了越战对美国的不良影响。影片通过朗的3次游行来讲述朗对越战看法的改变。由于受参加过二战的父亲影响,的生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朗在儿时就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军人参加战斗。在他10岁生日那年和父亲参加了一次美国独立纪念游行,当时天真无邪的他看到一排排威武的军人踏着整齐的步伐,朗佩服极了,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自豪的时刻,在他的以目中,祖国就意味着一切,他也梦想终于一日,成为一名军人,报效祖国。他的母亲也梦想着自己的儿子像美国总统那样,在电视机上面对人民发表演讲。在他18岁高中毕业那年,他没有上大学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参了军。然而在越南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没有想像到的梦魇,一时的失误惨杀了越南无辜百姓和儿童,因过分紧张而错手杀死了自己的战友。这样的过失让他深深陷入了自责和忏悔。在他因残废而回到美国后的一次演讲中,自认为是英雄的他却受到了很多人的致疑,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一时间他在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中迷失自己。而当他看到他深爱的女友也参加了反战游行后,他慢慢的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当他英勇残废回国却发现这里的很多人却在反对这场战争,他和队友们在越南拼死拼活,而国内的人却在反对,这种行为让他非常不解。当他终究明白了越战之不过几个政治家们的贪婪表现,最终他也变成了一个厌恶美国政府的反战主义者,受到了人民的拥戴。


在主人公朗的刻画上,奥利弗·斯通表现出他深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高超技法。朗18岁高中刚毕业就去参军,回来后下半身终生残废,在生理上永远无法享受天伦之乐,每个人都拥有的天生本能的权力,被战争毁掉。在墨西哥和令一位残废军人在轮椅上恶骂和撕打,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愤怒,一边为自己的终身残废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一边又为自己在战争中错杀了人而深深懊悔,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公路边的疯狂歇斯底里的斯打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瘫痪的身体和一段惨痛无法改变的经历(越战)做出最无奈的回应。


在放纵混乱的生活中,他也加入了反战游行,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越战的内幕,让人民更加明白越战的真正性质。


导演奥利弗·斯通作为电影界导演,更像个政治家,他拍摄的影片多数取材于政治,1986年执导的《野战排》真实反映了战争的杀人本质。1991年导演的《刺杀肯尼迪》,直指中情局和军方涉嫌谋杀肯尼迪总统,虽然被指责为重要人物不符合历史事实,却以其概念之大胆,记录片之风格成为惊世骇俗之作。1994年,他的《天生杀人狂》更是引起了舆论大哗,控诉资本主义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犯罪分子们诲淫诲盗,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接手《天生杀人狂》后斯通曾说:”我就是想拍一些完全是恐怖主义的东西。”拍完后他又说:”即便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和的人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想杀人”。确实,这部描述男女杀手杀人劫狱后竟然过上幸福生活的MTV式影片,因其特异的剪辑、镜头角度以及概念惊动了世人。其他的作品还包括1995年的《尼克松》以及1997年的《不准掉头》。这一系列的政治影片鞭鞑着美国政治家们的心灵,让他们望而心寒。


影片《生于7月4日》正是通过越战的本质来让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家们的贪婪野心的,他们不惜民众伤亡而去从战争中牟取利益,导致美军伤亡惨重,5。6万人死亡,受伤30多万,影片也从侧面讲述了受伤军人而朗·柯维克的个人战后生活窥斑见豹出了越战退武军人的现实生活,而国内又引发一系列的种族、民权、反战等问题,给美国人民的精神和生理上造成了巨大创伤。

4 ) 上了大当受了大骗无处诉苦因为坑你的是政府!

这是Tom Cruise最出色的作品,演技炉火纯青,引人入胜,令人扼腕;这也是Oliver Stone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虽然立场明显左翼谈不上新意,却通篇动人,纠住了人心。

在越战之前,美国人几乎完全无条件地相信美国政府,爱国主义是这种尚武民族毫无保留的情感和道德;在越战以后,美国人不再信任白宫和党派。多少热血青年,落入了消灭共产党的谎言之中,不但献出了青春和生命,而且死的毫无价值;又有多少人像男主角一样,做着战争英雄梦,付出了健康和身体,用折磨一生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换取了反战分子的谩骂与嘲讽。本以为,失去了生殖能力和双腿,至少可以获得荣誉,哪怕是来自民众和国家的感谢,结果却是从战场到战地医院到返乡的一连串噩梦。

医院里肮脏的环境,恶劣的条件,可怕的待遇,侮辱他的黑人护工们,与《阿甘正传》里阳光明媚娱乐活动丰富的场景大相径庭,让我不知道相信哪个才是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模样。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实上,美国也是被迫出战,作为国家机器必须实现其自身最大利益化。而当这种国家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便产生了越战后强烈的反战情绪和随之而来的垮掉的一代以及嬉皮士运动。男主角满腔热血地做了炮灰,本想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结果却连完整的男人都再也做不成了,这怎是一个惨字了得啊!!!与之形成鲜面对比的,是他“懦弱”的世故的发小儿,不但没有被山姆大叔“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那一套屁话冲昏了头脑,而且做起了快餐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作为个体,我们究竟是否应该把保护自我放在保卫国家(至少这是美国政府编出来的反共言辞)前面?作为国家,政府究竟需要提供真相还是谎言?确定无疑的是,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都需要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判断时局,不要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最后还要被别人骂做是人贩子的帮凶。

被国家机器洗脑的人非常非常多,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被或多或少的洗脑,男主角的妈妈支持了儿子,也是没脑的典型。蠢不是你的错,却要你来承担后果。国家需要蠢人,否则如何统治?越战大兵们,以及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们,你们上了大当受了大骗无处诉苦因为坑你们的是政府!

5 ) 生日,也是重生

27岁的阿汤哥看上去很年轻,象20岁。

如今这年头,看多年前按时间顺序讲述的片子都是奢侈了——现如今多少片子不把时间顺序打乱、故事剪的稀碎、倒叙插叙正叙来回切换都不好意思叫电影

89年的片子,30多年了,原来30多年前就已经把米帝的虚伪撕裂表达的淋漓尽致……只是,60年代的越战,到现在60年了,米帝不是依然世界各地在烧杀抢掠、跨洋跨海的到处作战?所以士兵们的反思其实都是shit!延续至今还是一样的杀杀杀

电影的反思?不过就是电影罢了,当剧终来临、灯光亮起,一切都没有变,战争还在继续,无辜者还在被屠杀,为了别国的人权而战斗?正如黑人护士所说:国内都没有人权,万里外的另一个国家,人权关我们什么事?

看多了美国电影,你会发现歧视处处在:一个身体残疾的美国人,依旧可以在后院墨西哥飞扬跋扈、欺压人民,倾倒个人的所有垃圾:心理的、身体的、情绪的,还有国家的....

难得有这么一部反战片,愿意从细节入手,不厌其烦的描述小处,不炫耀大场面,而最重要的是用电影的语言把想说的都说透了——政治立场(支持民主党)、反对越战、调侃宗教、高级黑军队上校,以及母亲的虚荣心...

三星,为阿汤哥的演技单独加一星!

6 ) 少年时梦一般的理想

这是对我少年时梦一般的理想,另一种方式地打击。

“在学校他们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像英雄一样死去的人是光荣和伟大的’。在战场上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英雄,但那些死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光荣和不光荣、伟大与不伟大,他们就只是死了,他们在工事里腐烂,连一句赞美的诗词也没得到。死亡只有在课本上才是美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悲惨的、可怕的、血腥的……而且还发出阵阵恶臭。”

7 ) 答案与问题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约翰肯尼迪“亲爱的美国同胞,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 教练“想要赢就得受苦!想当第一名吗?胜利必须付出代价,代价除了牺牲还是牺牲。” “你忘了肯尼迪总统怎么说的了吗?除非人民愿意牺牲,否则美国将不复存在。” 神父“我代表复活与生命,凡是相信我的人,虽死犹生,我们不带任何东西来到这个世界,走时也不带走任何东西,上帝赐予你的,上帝也收回。赞美我主之名!” “他们懂荣誉、责任和牺牲的意义,他们付出了最高代价,他们牺牲了生命。本镇遭受重大损失,一直遭受重大损失。” “因为我太笨!如果现在还我老二和睾丸,我想我愿意付出所有信仰,所有的一切、所有价值,只为换回我的身体,变回完整的人。但我不完整,永远不可能!天不从人愿,不是吗?”

短评

长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2045258/

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能够令人反思的电影

6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还行

我叫汤国庆,生于十月一日,我爱我的祖国,我愿为他牺牲为他做任何事,但我不清楚我的国家小名为什么叫政府,政府的大名为什么叫国家,我也不清楚大洋彼岸的那国家为什么总是挂羊头卖狗肉但还是那么受到爱戴与敬仰,可能是他们运气好。又一年他们生日,非常的生日快乐

7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推荐

直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阿汤哥并不只是个偶像派。

1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国家或许值得一爱,而政府或许永远不值得爱。

11分钟前
  • 鸟小姐希洛
  • 推荐

阿汤哥还是很帅的 但剧情一般

12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还行

有人想要一个神话,但他注定得不到。把个人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以及那被称为时代的梦混合在一起,能够得到什么?这不是当下的人类应该去触及的领域,所有类似的行为只会是一次次地涂抹历史。

13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整部影片却自始至终笼罩着战争的阴影,充满了悲凉的气氛,发人深思。

1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这才是阿汤哥的巅峰之作,也许我偏爱越战电影,但是我真心觉得奥利弗斯通是最懂越战的导演之一

16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力荐

有人说……假如你不爱美国那就滚出去,我爱美国,你们深爱着美国人民。但是提到政府,我的爱说停止!当政者贪污腐败,男盗女娼,我们要表明忍无可忍,我们不接受。

20分钟前
  • ziegfelt
  • 力荐

生逢国庆几乎成为一生诅咒,战争让青涩男更深刻地看清了所谓美国的民主~阿汤哥蓬头垢面一反晒脸风格,表演用心值得肯定~但是两个多小时的宏大篇章所承载的东西其实少之又少,不外乎是我掏心了,你对不起我,我失落了,但又找回了自己···

23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作为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的一代,作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长大的一代,《生于七月四日》的反战角度,我根本想象不到。看完以后无话可说。为国出征牺牲也光荣的信念,会转变成对战争正义性政府可信度的质疑。终身残疾失去健康的痛苦,真真切切,在信念丧失以后把人生打击得稀巴烂。保尔·柯察金残了,但是仍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结婚后也受家里人敬重。朗那一拨轮椅上的难兄难弟,只有妓女亲近他们,还会被嘲根本不行。下半身瘫痪搁谁都不行。奥利佛·斯通是把多少爱国主义教出来的壮烈和感动打碎成渣了。

24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噩梦缠绕着朗,朗去拜祭了战友威尔逊,反战呼声中,朗终于觉醒

26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音乐一流,画面上已有部分镜头为《天生杀人狂》埋下伏笔。和一般的战争片不一样,譬如说更注重刻画家庭和战争之间的关系。阿汤哥演得不错的。

30分钟前
  • Hey_Show
  • 力荐

真不明白汤爷这么矮的个头怎么老被叫去拍硬汉战争片 结果他为了让自己看上去适合那种很爷们儿的角色就特别特别用力的演 用力到简直到了做作的程度了 越战士兵为了国家捐了自己的双腿双脚甚至是生命 人民就用一个错误把枪炮都指向他们 赢得永远是国家 人民只能是炮灰

31分钟前
  • 大红苹果
  • 还行

在本片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西线无战事》的主题:“爱国是最廉价的商品。”(看过这部影片后,你就会明白《现代启示录》里的那句真理:“不要让鸡疤被共产党打飞!”)

33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二部,不过这部片子战争戏所占的时间比较少,影片的重点更多放在反战上。不过看下来感觉反战的内容有点过于说教,不像看《野战排》仅仅通过战争戏就达到反战的目的。至于导演技巧也感觉圆滑多了,不过貌似奥斯卡很吃这一套,给了斯通第二座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34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生于七月四日,毁于爱国主义。奥利弗·斯通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诋毁”了一个单纯的灵魂,整部电影的残忍、触目惊心和代入感远超《野战排》,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天主教和爱国主义的洗脑,当一个国家鼓励你为它牺牲,它就已经不配被人所爱。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美国国庆日就应该看万年黑的奥利弗斯通,有多少对国家盲目的爱通过片面而空洞的宣传被利用到了没有意义又两败俱伤的战争里,承受结果的永远都是自己。者大概是阿汤扮相最惨的一个角色了,演得也不错。可惜现在不走这路线了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连自己国内的人权问题都没有解决居然去越南打仗捍卫别人的人权。”这台词真棒!

44分钟前
  • 夜无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