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脱险离开广州。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被捕。廖夫人何香凝痛斥陈炯明。在各方的压力下,陈炯明对廖仲恺明放暗追杀。廖仲恺夫妇在码头工人郑剑父子的掩护下,终于脱离险境,赴上海与孙中山会合。
总参议胡汉民等人要廖仲恺劝说孙中山放弃与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来往。廖仲恺经过与李大钊的接触,得知中山先生的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造国民党的新主张,非常赞成。他受孙中山之命两次出使日本与苏俄代表越飞会谈,为'三大政策'的制定,打下了基础。1923年春,陈炯明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兼广东省省长,为革命政府殚思竭虑,为政清廉。军阀从中作梗、工作缺乏人才,廖仲恺烦恼不已,中共领导人林伯渠送来一批青年干部帮助廖仲恺,郑剑和未婚妻碧影也在其中。廖仲恺支持孙中山。和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胡汉民见风驶舵,骑墙观望。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廖仲恺兴奋不已。但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勾结,预谋以商团势力为主,联合军阀势力,发动叛乱。
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威胁利诱廖仲恺、遭廖仲恺拒绝,廖仲恺被迫辞去省长职务,由胡汉民替代。胡汉民一味迁就,助长了商团气焰。廖仲恺心情沉重。双十节这一天,叛乱终于发生,廖仲恺心情沉重。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全权代表指挥平叛,在工农军和黄埔军校学生的配合下,叛乱被平息,广州这个革命据点得到巩固。1924年底,冯玉祥在北京发动革命成功,电请孙中山北上。
为了革命大业,孙先生抱病北上,临行叮咛谬仲恺注意巩固胜利果实,坚持三大政策。1923年初省港大罢工爆发,廖仲恺态度鲜明的支持工人同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北平,廖仲恺号召民众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革命。廖仲恺的行动使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恨之入骨,一个暗杀阴谋正在形成。1925年8月20日凌晨,民主革命的著名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暗杀,时年48岁。
本片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董行佶),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二等奖。
今天想起小时候住过的廖仲恺故居,想看看,就找了这电影来看。才知道廖是这样的人物啊,才知道何香凝也好牛👍!她在院子里种了六棵人参果树,小时候一到夏天就打下好多果子,她还种了米兰树和黄皮树,夏天到了满园的花香果香。小时候觉得院子好大,看电影才意识到其实是我太小。94年院子已被拆掉,好可惜。今天想起这老宅,身边又没有照片,想起当年依稀是拍过廖仲恺电影的,果然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
学习强国上看的,比预想的好太多……
原本人物传记类电影不好拍摄,给编剧发挥的空间不大,也很难插入破局性的虚构情节……
影片基本不离大的历史框架和人物事迹,如果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伟人是张学良、杨虎成,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伟人就是廖仲恺……廖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追随和坚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对政敌的决绝和隐忍(胡汉民等),对共产党先驱李大钊新思想的破局接纳和拥护(遭到政敌强烈反对且导致后来被暗杀)……和妻子的志同道合,对孩子的慈祥父爱,对势利亲戚的公正无私……总之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但有些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反而是主演的精气神十足,神采奕奕,表演十分的饱满,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间看了其他短评,两个没想到:一是主演凭借该片一举获得当年国内电影最高奖——金鸡奖的最佳演员奖;
二是主演当年因抑郁症自缢身忘……
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生唏嘘……
“好人”“坏人”,是孩子对人物的认识——不仅对艺术作品如此,对社会中的真实人物也如此简单的分类。
这种思维,也是中国编导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简单,方便,省力气,甚至不用动脑子。
面对面时,好人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甚至气焰嚣张,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还非常容易冲动,喜欢发脾气——发脾气,是好人的重要标志,对当年的少年观众产生了严重误导。坏人,玩世不恭,嘻嘻哈哈,吊儿郎当,冷嘲热讽。
本片中的陈炯明,容貌很像孙中山,连胡子的造型都一样。这种胡子,可能是当时最流行的,本片中好多人都是。 零散,碎片,浮光掠影。 最大的看点是日本风情,像是他们投资的旅游推广片,还有刺身。
陈宝国的表演,像个木头。
董行佶的廖仲恺还是蛮出彩的,可惜自己抑郁自杀。宝国大叔那时候也是小鲜肉啊!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年画,贼有感觉。廖仲恺是吴辰君老公廖怀南的爷爷!
作为一部传记片,在叙述历史史实和人物经历上都抱着追求真实的态度,在政治人物的刻画上也全面不刻板,但由于涉及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太多,过于强调叙事性,叙述起来也显得有些不连贯,抒情性显得较弱。在构图 场面调度上显得很平淡,以至于看起来只觉得生硬无趣
事实证明中国确实只有枪杆子出政权,人太多,利益太复杂。
老导演,老题材,老手法
宏观之中包含生活细节
学习强国重温。依稀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但全忘完了。革命先行者,可惜如宋教仁一样被刺杀了
和《西安事变》类似,八十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在于发掘和正视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和廖仲恺的遗志”…陈宝国当年好水嫩…片尾的两只老虎竟然毫无违和感…
注重实践,扶助农工。
平白直述,大义凛然。孙飞虎年轻版校长双目如炬。
看的是廖俊波,新时代的模范干部,跟老婆说你再等我十年,退休了陪你散步旅游
【学习强国】【金鸡奖】小时候看过几次,但是印象不深。今天突然想到,重温了一下,1905的片源有点点小问题,有几处一直卡。。。片子本身其实蛮一般的,流水账的走一遍,没有高潮缺乏记忆点。董行佶的廖仲恺还是蛮出彩的,梁月军的何香凝在片头出场那段也不错,陈宝国那个时候真年轻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校组织看的。
身可陨,志不可夺。
早期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继承者,可惜被残忍杀害……本片反派角色倒也十分固定,没有太多笔墨,直接导致廖仲恺似乎始终是在跟一股势力做斗争,这种无法命名的命名也是早期电影的一个特质了吧
董行佶先生精湛演技代表作
其实拍传记很难拍好,一不小心就成流水账,但是该片叙事很完整,把廖仲恺这个人物的事迹和个性都拍了出来。电影开头便是何香凝勇闯陈炯明府救夫,梁月军把何香凝的英气拍的十分有力。其次,全片围绕着廖仲恺继承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推动社会进步,至始至终都没有偏离主题,这对于一部传记片很是难得。另外,演员是真的敬业,感觉中国最好的演员都是八十年代上下诞生的,包括寇振海、陈宝国这些人,所以也有了西游记这样的电视剧。完成度很高,虽然有取悦我党之嫌,但是整体而言,把廖仲恺的思想和人格阐述到位了。
剪辑和拍摄位置有些问题,女1号演的不错,某些取景也很漂亮,史实方面不做陈述,故事还行就是节奏感不太好~~总体还可以~
【学习强国影片38】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以时间顺序讲述讲述自廖仲恺的生平事迹,演员表演入木三分,故事十分精彩,推荐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