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玛戈王后 剧照 NO.1 玛戈王后 剧照 NO.2 玛戈王后 剧照 NO.3 玛戈王后 剧照 NO.4 玛戈王后 剧照 NO.5 玛戈王后 剧照 NO.6 玛戈王后 剧照 NO.13 玛戈王后 剧照 NO.14 玛戈王后 剧照 NO.15 玛戈王后 剧照 NO.16 玛戈王后 剧照 NO.17 玛戈王后 剧照 NO.18 玛戈王后 剧照 NO.19 玛戈王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十六世纪后半叶,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天主教和新教残酷战争不断。而宫廷内部也奢华淫靡,腐败不堪。为了平息连年内战,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宫廷决定将玛格丽特公主(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嫁给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Daniel Auteu il 丹尼尔·奥德耶 饰)。
  1572年8月24日,婚礼在巴黎隆重举行。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凯瑟琳皇后(Virna Lisi 饰)却下达命令,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即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
  影片改编自大仲马的名著,荣获199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维尔娜·丽丝)和评审团大奖,1995年凯撒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和最佳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美则美矣 了则未了

现在回想六七年前读大仲马的小说时最伤感的那段: 从刑场的行刑,到教堂的探尸,再到抱着爱人的头颅一路返回卢浮宫。在Nevers公爵夫人已经哀恸到失去知觉的时候,她还得重新穿戴好查理九世送来的华丽的红宝石衣饰,去参加这个变态宫廷为安茹公爵送行的宴会。她的心里一定是在滴血吧,如红宝石般惨而艳。只因为如她所说的,她是一个国王的女儿,两个国王的妹妹,一个国王的妻子。她容颜艳冠宫廷而才华世人称颂,代价却是一辈子受制于这个变态的瓦罗亚王室。

所以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只能是未及全图。阿佳妮的美貌完美展现了出来,拉莫尔的柔情也如此动人。但是然后呢,还剩下什么? 变态宫廷的淫乱(当然这种料大家都很爱...)? 来衬托玛戈的纯洁么?

那岂不是大错特错。因为她的美丽,很大一部分,不正是来源于她强大的政治头脑,巧妙地周旋手段,和神秘的个人魅力吗? 深陷敌营的亨利四世,要不是她多次倾力掩护,又怎能在一群饿狼中护得周全而最后得到查理九世和阿朗松公爵的保护,尔后波旁王室统治法国数百年? 因为首先,她是一个政治家。她是聪明的。她不是需要保护的弱者。她心甘情愿被剥夺着,因为她也在得到着她想要的。这种凄美的爱情对于她来说,只能是多年之后一个午后心碎的回忆罢了。

再到后来,她的出逃,被遣返,被幽禁,被流放,而又政变夺权又被推翻终于死在修道院. 这些Medicis和瓦罗亚家族女人们的故事强大到丝毫不亚于武媚娘 太平和韦氏的那段历史。

她的结局这样写道,“(亨利的心思都放在一位弗瑟斯的身上)玛格丽特在他的身边,成天郁郁不乐,在她的那些风景优美的山上,她不找消愁解闷的乐事,而只是设法减轻生活中两件巨大的痛苦: 分离和死亡。“ 她远离了她的巴黎土壤和爱人,只因无法失去头上那一顶皇冠,谁叫她是一个公主。 至于她那凄惨贫穷的晚年,已叫人不忍再看。这个瓦罗亚王室的最后一个公主,天潢贵胄,就随着那久而必倾的华厦与王朝,留给世人感慨罢了.

2 ) 复杂的情感,复杂的观感


人物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
国王(查理九世,最终被母亲和弟弟意外毒死)
国王的母亲(偏爱第二个儿子)
国王的弟弟(后来的亨利三世)
国王的另一个弟弟(间接害死哥哥的帮凶)
国王的妹妹(玛戈)
国王的妹夫(新教领袖,也叫亨利,再后来的亨利四世)
国王的妹妹的情夫一(某公爵,貌似也叫亨利)
国王的妹妹的情夫二(实际的爱人,成为国王被毒杀的替罪羊处斩)
国王的情妇
国王的妹夫的情妇
国王的狗
国王的仆人甲乙丙
国王的弟弟的仆人甲乙丙
国王的妹妹的仆人甲
国王的妹夫的仆人甲乙丙丁
国王的妹妹的情夫二的朋友

直到最后看完我还没闹明白我对这部传说中的大仲马力作改编,法国宫阙巨制的影片到底是什么情感。毋庸置疑的是,女主角很美~这种摄人的万种风情加深了我的困惑

3 ) 爱人的头颅

《la Reine Margot》(玛戈王后)。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在蔡骏的一本小说上。他说,伊莎贝尔·阿佳妮美若天仙。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苏菲·玛索是法国“永远的美女”。很好奇,一个为政治献身女人,一个在法国历史上有名的荡妇,究竟在荧屏上可以表现为怎样的美丽。
她是政治牺牲品,为了保证家族的统治,天主教的玛格丽特嫁给了新教徒的丈夫。政治婚姻,何谈爱情!。新婚之夜,赶走丈夫,情人也难过的抛下她。习惯了周旋在男人之间的她,戴着面具和女仆徜徉大街上寻找一份情。四目相对之间,他的内心一阵波澜。他们在微亮的小巷里挥洒自己火热的激情。只是,她拒绝他的吻,拒绝对德·拉莫尔产生感情。
以为离开就可以结束,却在血腥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又一次相遇。也许是不忍,也许是因为她本性的善良,她挡住了他面前的刀,拯救了他。他惊讶地看到,自己曾认为面具后丑陋的脸,竟是如此惊为天人,倾国倾城。漆黑的发映衬她娇嫩的雪白的肌肤,纯净湛蓝的的眼,甜美而忧伤,脆弱而坚强。 他夺门而出去报仇,却不知她为了寻找他在清冷的满是尸首的大街上落寞而难过。
他竟闯进了皇宫,只是为了见她一面。不在乎她的风流故事传遍大街小巷,不在乎他们本应是对立的,不在乎他们身份地位的悬殊。那一天,他吻了她,天昏地暗的。
最后一次,他和她肆无忌惮的缠绵,然后痛苦而满怀希望的送她回到她丈夫的身边。结果,这竟成了最后一次他们面对面倾诉情话。
宫廷的阴谋,他成了替罪羔羊。这一次,眼见他受伤,眼见他被捕,却无能为力。撕心裂肺、哭泣哀求,全部都于事无补。他带着她的爱情离开了她,永远。
她的绝望,她的希望,都随着他的离开而结束了。哀莫大于心死。她褪去珠宝首饰,带着对自己家族的失望去了另一个国家。唯一留在身边的,是爱人的头颅。鲜血,染红了她的裙,渲染着她的伤心……
伊莎贝尔·阿佳妮绘声绘色的表现了玛格为了隐藏自己而放浪、水性杨花,笑容妩媚而迷人。具有男人无法比拟的勇气和毅力。在爱人离去时的绝望与无助。Isabelle Adjani对演技的驾轻就熟,对细微感情的细致把握让我都爱上了她。她的美丽,只会令人羡慕,绝不会嫉妒。她是那种少有的越老越有魅力的女演员,随着岁月的流失,她将在我们的记忆里越来越清晰……

4 ) 死亡总是带走他的情人

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天主教徒与新教徒进行着残酷的内战,宫廷内部奢华淫靡,腐败不堪。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为结束战争,决定与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德·波旁联姻,身为国王妹妹的玛格丽特公主,便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玛格丽特与亨利的婚礼在巴黎举行,就在众人欢庆婚礼之时,在凯瑟琳·德·梅第奇王太后的策划下,一场针对新教徒的大屠杀拉开帷幕,圣巴托罗缪之夜使整个法国血流成河。后来又经过数年战乱,玛格丽特的兄长们全都死于非命,而她的丈夫则意外地继承了法国王位,成为波旁王朝的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玛格丽特也从公主变成玛戈王后

电影改编自大仲马的同名小说,不仅让文学著作焕发风采,也使法国历史里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重返公众视野,重现波旁家族在宗教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入主王座的历史背景。《玛戈皇后》所描述的时代,残忍的杀戮已持续十多年,电影提及历代法国王室均以百合花作为家族纹章,天主教和新教在长期的拉锯战中都成了"嗜血的百合花",电影呈现史实。

5 ) 公主的命运

看《玛歌皇后》全是因为伊莎贝尔·阿嘉妮。

故事的背景在法国新旧教内战下,圣巴托罗缪之夜惨案前夜。
婚礼上,一身银红色礼服的玛歌沉默不语不愿宣示。皇兄冲下宝座挨下玛歌的头充作点头允诺,众人才得已收场。新婚夜,新教胡格诺首领丈夫面对危机四伏,寻求玛歌帮助。心烦意乱的玛歌去集市寻找男人。在与拉莫尔淫乱后溜回皇宫,迎接她的是屠杀前奏:法国洗军元帅、新教徒格林尼被刺。

玛歌皇后--伊莎贝尔·阿嘉妮
阿嘉妮演得好

总觉得阿嘉妮长着一张半截法式长棍,鼓鼓地婴儿肥的脸。这样的女人竟是法国第一美女?但是,几次镜头前特写:翡翠色眼睛:皇宫里从不屑麻林甚至轻佻的淫乱公主,到屠杀后去街头寻找情人时眼神的震惊,再到数次危机关头救助丈夫时顽强与坚决,最后一身白衣向国王理查九世求情时哀伤到结束时抱着情人拉莫尔人头颅逃向纳瓦尔时,阳光洒在朴素的玛歌身上,纯洁清澈与哀过于心死的绝望的睛神.宛若超凡脱俗的圣女.(这份气质与睛神,至少在好莱坞找不到,而年轻一代的法国也找不到)没人再会怀疑她的美丽.



情节过渡得好
玛歌作为一天从小生长宫闱的天主教皇女,耳濡目染深谐政治与宗教斗争.但是在巴黎街头看到横尸遍野后开始对这场屠杀的置疑,到最后轻车熟路帮助丈夫逃避一次又一次暗杀.因为她清楚知道:作为丈夫的纳瓦尔国王被杀后,她作为寡妻,一个从未被接受的皇后,在当时更是处事为艰.为了自保,她只有一次又一次背叛法国天主教王室.

纳瓦尔国王--享利
这位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人.电影里,有些儒弱.摇摆不定.但是他抓住了机会,在和查理九世打猎时,其他法国王室成员各自心怀鬼胎袖手旁观于国王于威难.只有享利奋不顾身而赢得查理感激.最后,查理为了还这份恩情,更为了报仇,在临死前放走了享利.只是这个纳瓦尔国王有些弱智,他在求助查理后,竟然会相信他可以在九世的避护下在卢浮宫存活.(一定是历史书读得太少).

其他:
史上,玛格有一嫂比她出名,是她早夭兄长弗朗索瓦二世的妻子.苏格兰女王--玛丽.最后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所囚所杀.
为什么中外电影都喜欢"以小见大".电影中人物都爱口口声声去追寻"新生活,热爱生活".
我始终不明白,怎么会从淫乱中找寻到真爱?玛歌与拉莫尔的爱情简直是场莫明其妙.拉莫尔是唐基诃德爱情版.胆大枉为与色欲薰心.
兄妹乱伦其实存在已久.有些是保持血统纯净,如埃及,如日本古代皇室.有些纯属色欲:如中国齐襄公与妹妹文姜、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文学作品那是更多《希腊神话》、《源氏物语》。凯瑟琳作为一个精明强权的母亲对于自己么女与三位兄弟的乱伦视若无睹的纵容行为。是因为对凯瑟琳而言,女儿就是一个工具。家中女儿可以帮助母亲将三位兄弟围绕在母亲脚下。外交上,合亲工具。中外一致。


结论

宗教战争:说到底就是为政权斗争.
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存在是因为利益冲突与人性丑恶.
皇室:有皇室的地方就有以上一或二点.中外都一样

6 ) 女人天生就要为爱而吃苦

小说是在很多年看的,当时就看了不下三五遍,因此记得比较深。这么多年没翻过这本书,在看电影时,就一下子都想起来了。
大仲马的小说,都有同样一个毛病,一些配角人物与旁枝未节的也要花上许多笔墨,这本书厚如砖头。亏得是那时候看,要放到现在,一定是望而生畏。
虽然不知电影是否就是依据大仲马的书改编的,但就情节来看,应该是依照这个版本,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改。
玛尔戈和拉莫尔的相识就做了根本的改动。原著中是写在圣巴托罗缪夜(1572年8月24日)的大屠杀中,新教徒拉莫尔逃进了玛尔戈的房间,两人得以相识;在电影中,导演为了加强传奇性与宿命性,也许是商业性,改成了玛尔戈在新婚之夜,情人与丈夫都离开她,她只得上街去寻找安慰。
玛尔戈的性格,在电影中更为突出与热烈。这与伊莎贝拉.阿佳妮的演出分不开。我认为她演得太过情欲化,表情与动作像是随时随地都要进入高潮一样。她虽然放荡不羁,但到底是法国的公主,查理九世最宠爱的妹妹,与生俱来的高贵不会让她低贱得像个下等妓女。
在书中,对玛尔戈的描写比较到位,有激情但不失尊严。在电影中,除了查理这个哥哥,其他兄弟--安茹公爵,阿朗松公爵,吉斯公爵--都待她像不值钱的妓女。
她爱查理,在整个皇族中,只有她是真的爱这个皇帝哥哥,会为了他的死而哭泣;她爱拉莫尔,在他死后把他的头颅放在匣子里,一直放在她的房中;而对她不爱的丈夫亨利四世,仍在他最困难最危急的关头保护了他,这才有了以后的波旁王朝。

7 ) 玛戈王后——三个名字

[玛格丽特]
作为天主教的法国公主的玛格丽特被推倒在猩红的毯子上,主教宣布他们的婚姻
这一刻全体都跪下,贞女们兴奋地唱着,哈利路亚。人们又能从这桩心不甘情不愿的婚姻里,幻想着,和平
少女的玛戈用自己被安排了的婚姻,换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一个短暂幻梦,他们说,神无处不在
教堂沉重的大门被推开,她抬起水蓝色的眼睛看看乌云的天空,最后一次
她对丈夫说,今晚不要到我房间来

作为法国王后的马格丽特跪在丈夫的身后,一句句地教他念改宗的祷文
丈夫和母亲的对决中,丈夫一败涂地
今夜我学会了恨,他说
玛戈水蓝色的瞳孔闪耀着光芒,目前,先学虚伪吧
我想要重返天主教会的牧羊群。教廷和罗马的天主教会,我放弃原来所有的错误信仰,以及路德和卡尔文的邪说,我向你恳求以上帝耶稣基督及圣母之名,至福的圣母玛丽亚,恳求你赦免我的罪
改变自己的信仰,是十恶不赦的罪
有时候,我们因着这罪,而得以生存
[玛戈]
初遇的带着薄雾的黎明,他们在街巷的角落里斯磨,情欲盛开在身体的每一处,像两只盲目的兽
这是你的本性么,男人在心里暗想,因这想法而愈加用力
他还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清冷的过去,不知道她危机的处境,不知道她忧伤的故事,亦不知道,这致命的相遇将让他断送自己英俊的头
但是他知道,这一切是定好了的,为了他定好了

漆黑的夜空中流露着最后的欢宴到来的短暂哀伤
寒冷的清晨,彻夜的激情退去,他看着她,天真而璀璨。他用双手扣紧自己的肩胛,从鼻翼抽吸进的寒冷空气直达心脏,像冻住了一般
他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
传说死亡能带走你的爱人,你锁着他们的心灵,在你床头的金盒中,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是谁,答应忘记我好了,我是你唯一应该爱的人
他看着尚未启明的苍穹,想要看透未来
他不会知道,不久之后,他心爱的女人会为了自己,像自己憎恨的垂死哥哥下跪乞求,他愿为她献出生命
为了你,什么都
[玛丽亚]
屠杀开始了
主迷路的羔羊高举冷银的十字剑,他们忘记,竖的代表忠诚,而横的代表保护
教堂敲响了不祥的丧钟,血腥的杀戮里,圣歌缓缓地传来
主在天上看着一切
他浑身浴血,倒在她怀里。她用洁白的胸膛迎接凶蛮的屠杀者
当最后的审判来临,你会因为至少为主留下了一只羔羊而庆幸。这是坚定的信仰,别让一个天主教女人哭泣
她抱紧他的头,宛若圣母玛丽亚
弥留的时候,他抓紧她染血的双臂
带我走,我准备好了,我知道你又美,又灿烂
这是陌路的羔羊对自己的女神最后的咏叹。他的女神就是他的爱人,她的美丽是他全部的信仰
在一个洁净灵魂最后的时刻,以为自己看见神圣的玛丽亚
他此时想着的人,唇红齿白,水蓝色的眼睛温柔得像海洋一样

亨利回来了,灰色的王宫又看见他猩红的斗篷,年迈坚定的母亲发狠般地亲吻他洁白的额头,人们在雕花的窗下喊,似乎要把喉咙都喊破了
亨利三世国王万岁
动荡的年代终于要过去了
一切都结束了,圣歌又响起来,那些忧伤和轻狂,我们生命中烟花般最明媚的一段,终成过去
这一切,似乎都已于玛戈无关
她赶着去了墓地,用细长的手指捂住自己断续的呜咽,抱紧心爱男人的头颅
像他第一次接近死亡的时候一样,圣母般美丽的女子洁白的衣裙上,依旧沾染了血迹,这血迹的主人,正是杀害了他的人,并且在死之前跟他一样,反复叫着一个名字
玛戈,玛戈,玛戈
爱情,原来只属于少年
在你之前,我曾爱过别人,我不羞于承认,亦无心悔改
但你是我跌宕的青春,最后的爱人
在一辆飞奔的马车上,一位帝国公主,短暂年代的皇后,带着心爱情人的头远走他乡,煦暖的阳光金子般洒满她雪样肌肤,眼泪像水晶,后来我才知道,只有爱人的眼泪,才这么澄澈而灼烫
天开始晴了

8 ) 爱人的头颅

漫漫长夜被火把和刀剑划破,悲怆的颂歌和杀戮的序曲同时展开,《玛戈王后》里的圣巴托罗缪之夜每一帧都像油画,浓重、凝练,带着鲜血和露水。玛戈的衣袖被血浸湿,她在人潮中矗立,瞪圆了眼睛,捂住了嘴。这个镜头为时不过数秒,那双眼睛却和火把一样照亮了黑夜。
<图片1>
阿佳妮饰演的玛戈风华绝代,即便说她是从贝壳之中出生的维纳斯也毫不过分。
在她二十岁的时候,就有人说,这双眼睛能让镜头碎裂。那是1975年,她饰演阿黛尔雨果,大文豪雨果为爱痴狂到天涯海角的小女儿。最后她在海边喃喃自语:”“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这种美和心碎,在二十年之后的《玛戈王后》到达极致——四十岁的阿佳妮容颜不改,还饰演出了一个女人的每一个层次。阿佳妮的玛戈王后最靠近尤瑟纳尔笔下的迦梨女神,美丽而放荡,天真而慈悲,她的命运和爱情都不由自主,唯一能自主的是欲望;低自尊到委身于路边乞儿,又眼含热泪对抗满手血腥的家族至亲。
<图片2>
在清晨的朝露里,玛戈年轻的情人抱着她说:”据说你的情人们的结局通常是死亡。你的床边有许多盒子,里面装着他们的心。如果我死了,请你把我的头颅好好保存。“在电影的最后,和玛戈同车的侍从说:”你的衣服上全是血。“玛戈蔚蓝的眼睛含着一点泪水,用力抱住了爱人拉莫尔的头颅,”在我恢复笑容以前,我会一直穿着它。“
<图片3>
”爱人的头颅“情结可能自此而始。司汤达在《红与黑》里安排拉莫尔的后裔,贵族小姐抱住于连的头颅;济慈笔下情人被亲生兄弟杀死的少女用情人的头颅和自己的眼泪种出了槲寄生;王尔德的莎乐美在施洗约翰的头颅上献上一吻。最后在尤瑟纳尔的笔下,牧师的寡妇抱着匪徒情人的头颅,在瓜田边坠入了茫茫深渊。
属于正剧和正史的意味在被不断地消解,女性主义的意味却因之而越来越浓厚。

在传统历史中,置身权力的游戏的女性只有两种身份:玩家,或者棋子。前一种被史官称为牝鸡司晨,后一种被史官称为红颜祸水。玛戈的母亲凯瑟琳无疑是前者,面对懦弱的儿子,她流不出眼泪,只颤抖着苍白的嘴唇说:”在你父亲死后,所有肮脏的事情都由我做了。“玛戈,传统意义上的后者,在对抗母亲把她改嫁给西班牙国王的命令时反问:”法兰西的未来就建筑在妓女的床上?“迎接她的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图片4>
意味深长的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以童贞女王的身份(或者代价)颠覆了以上两种预设。在伊丽莎白即位之前,英国已经为宫闱之争付出许多鲜血的代价,”童贞女王“又颇符合英国彼时的”孤立主义“和国民精神,这是法兰西并不具备的地缘优势,也是玛戈无力左右自己命运的根源。
宫闱之争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机器的相互压榨,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只创造代表意义,这就是为什么玛戈的婚礼既标志着和平又成为大屠杀狂欢的诱饵,玛戈本人的意愿又是如此的无足轻重。
<图片5>
电影中的玛戈讨人喜爱,是因为在一切泥潭和深渊之中她仍旧选择了最大限度的善良和真挚,这种无力自保的善良,可以说是一种凌驾在一切流言之上的真正的高贵。她的放荡背后有着对爱情的真正信仰,正如她可以在新婚的凌晨拒绝丈夫,背叛丈夫委身于街角邂逅,身份不明且一无所有的拉莫尔;却也可以在血腥和风暴中心坚定地主张,”我在上帝的面前和亨利结了婚,我们是一体的“,从此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未卜的亨利绑定在了一起,并一次次地庇护他躲过母亲和兄长的暗杀。
欧洲历史上玛戈这样的贵妇不在少数(比如疯子胡安娜)。她们的故事比露水还短暂,流言比正史还长。这种故事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男性视角的。不过,大仲马是仁慈的,他只截取了玛戈的前半生,把所有美人迟暮、所有属于历史的鸡毛蒜皮都滤掉了。
于是我们就和玛戈的情人一样,记住了她最美也最悲凉的瞬间。谈何生死挈阔,岁岁年年,谈何真实,真实不过如此,片刻即是永恒。

《玛戈王后》这部电影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它塑造的鲜活的人物群像(罗马式的人物群像)。和《教父1》一样,《玛戈王后》的开场是一个漫长的婚礼群戏,我甚至可以认为《玛戈王后》借鉴了《教父》,室内外场景的布局和人物纠葛的交代是有类似之处的。这场群戏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男爵夫人的口红、拉莫尔的狩猎书、玛戈兄弟口角之间揭示的触目惊心的真相,都是千里伏线的手法。
大屠杀过后的巴黎街头青白的肢体横陈像末日审判的景象,拉莫尔代表的新教徒和与他共处一室的天主教徒令人喟叹的同生共死,还有当命运旋转之时我们将与身边人偶一为之的扭打视为爱情——
<图片6>
<图片7>
玛戈颤抖的眼眸中有夜鸟惊飞,拉莫尔说:“我想,她是一个比我更孤独的人,她的爱好像是在寻找报复”。
所有人都说,拉莫尔是个幸运的人。玛戈在兄弟的侮辱之中愤然说,拉莫尔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也许只有玛戈知道,自己才是幸运的人。
但所有人都知道,包括拉莫尔自己也知道,拉莫尔是个不幸的人。爱上玛戈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拉莫尔用死亡证明了爱的忠诚,这是玛戈在其他地方,永远得不到的忠诚。
“你看到她了吗?”
“我看到她了,穿着蓝色的衣服,她在哭!”

抛开正史不论,电影最打动我的还是亨利对国王所说的:“我会带她去纳瓦拉,我会教她。热爱生命,为一点高兴的事情大喊大叫,到河里游泳,在热石头上做面包,喝葡萄酒,吃大蒜!一个人必须热爱生命,在纳瓦拉那就是一切。”
C'est la vie。生命并非只有爱情,生存和生活就是一切。

大仲马视历史为挂小说的图钉,我原本有些不以为然。
要知道,要写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是不能只写贵妇的床帏,角斗场的尘土,东方的丝绸的。作家不是上帝,但必须像上帝一样布景,哪怕只是一笔带过;笔下必须有道路的喧嚷声,下雨天城市排水管道瘫痪后遍地的泥潭和积水,历法的改动;必须纤毫毕现,又气象万千。
这么说吧,必须换一种视角来看待世界。让读者像接受日心说那样接受托勒密,像接受现代史那样接受罗马的起源,接受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卡图卢斯不乏荤段子的情诗。所有这些看起来琐屑的、动荡的,喧哗的与骚动的,最终都不仅仅形成背景;它们更有可能是形成一种理解故事内在逻辑的集体无意识或者集体潜意识。我们谁都说不清楚,真正左右我们抉择的是什么;但也许有一件事情是对的,“灵魂的欲望就是命运的先知”。缺乏时代感的作品同时也缺乏对欲望的勾勒力度,即便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成立的,在伦理上是无可指摘的,但也很难说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于是当身边人评价尤瑟纳尔”不言不语,难以接近,但有一个公元二世纪的灵魂“的时候,我理解了她笔下的那些动荡和激情。公元二世纪这个形容也许十分贴切,尽管在思想深处,尤瑟纳尔的天赋和激情可能更近似于萨福。
但理解玛戈的命运,也许不需要那么复杂,只需要一点点不经矫饰的同情心,这也正是大仲马的魅力所在。而大仲马和古典戏剧最大的差别,在于他关注的是“故事”,而非真实的欲望和人性。电影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也有可能因此遭致诟病,但也不失为佳作。

短评

毫无历史宗教背景知识只觉得阿佳妮美得令人窒息。

9分钟前
  • 三七
  • 还行

那个时期的欧洲宫廷真是从里到外的野蛮肮脏啊,又淫乱又血腥。阿佳妮太美了,全程一直盯着她的眼睛移不开。

10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拉莫尔决定为玛戈赴死之前对她说,如果你的爱人死了,他就会永远在你身边了。绝望的玛戈,就这样拖着被染红的白色长裙,背离了自己的城池。走过泥泞的街道,白皙的面孔镇定如初,但翡翠色的眼眸里却有一种燃烧成灰的决然。终于,有泪滴下。

1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诸神渴了,巴黎又成修罗场。宫廷的药剂师,同时调配香水和毒药。卢浮宫的地下,是巨大的下水道。历史的书页黏连,一页页浸过砒霜。老佛爷亲手烧毁罪证,“这里还有一点血”。新王后裹起七层纱舞,又一颗情人的头落地。相比美得亡国的阿佳妮的玛戈,更爱美第奇太后备受催残的阴鸷面孔

2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我总觉得她的艳丽乖戾里面含有不可遏止的苍白和自我决裂。当她怀抱拉莫尔的头颅坐在马车上时,阳光把她眼中的泪水照耀的如同宝石。

22分钟前
  • 力荐

1、清教徒的尸体都非常美,(有点瘦但符合他们的教义)个个修长的好像练瑜伽的,而起充满年轻的弹性。导演相当的热爱美。2、演亨利的家伙好像就是巴黎野玫瑰里的男主角。他的眼睛非常温柔,虽然这是两个毫无可比性的角色,我还是凭这温柔认出他。3、拉莫尔这种娃娃脸圆眼睛仿佛才是法国人民最爱的帅哥模式。他细瘦得可怜的大腿还有小屁股有点遗憾。他跟那个脑袋被他砍了一下的家伙之间的情感另我羡慕。4、我欣赏影片中那种红色,希望有朝一日能很好的运用它。5、阿佳妮当然是雪肤花容,她唯一的缺陷就是嘴角向下,可这却很好的

27分钟前
  • 石卓灵
  • 推荐

讶异于它竟如此血腥暴力,电影在还原历史方面的确不错。或许是得益于原著,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棒。相比起片子里一个比一个妖冶的男人,丹尼尔奥图都没有存在感了;而能镇得住佩雷斯、安格拉德这种相貌的,或许也只有阿佳妮了……(看的修复版,美哭!怎么还不出蓝光让人舔啊。。。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本身对这类题材没什么感觉,而且对相关背景也不了解,虽然没觉得闷,但感触不多,除了阿佳妮完美的面庞外。比较纳闷的是,这部明明阿佳妮角色和戏份都是主角的片子,女二号却凭借此片获得戛纳影后,戛纳评奖不看戏份的么...

34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她生着黑色的秀发,光泽的皮肤,肉感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红润的小嘴,雅致的颈脖,柔软丰满的身躯,紧裹在高跟缎子鞋里的一双孩子的脚。法兰西人为自己的国土上开放出如此艳丽的花朵而骄傲。”——大仲马《玛戈皇后》

35分钟前
  • 宁宁
  • 推荐

关于法国历史上圣巴托罗缪之夜事以及人物玛戈皇后的传记影片涉及战争、人性、宗教、欲望等内容。不管何处,动荡不安的时代,都会有无数惨死的人们,而所谓的统治阶级远比你想象的肮脏黑暗玛戈艳丽妖娆不失顽强坚毅的形象在阿佳妮演绎下变得如此真实灵动,最后抱着男主头颅流泪的场景看得令人心碎

36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力荐

阿佳妮的美貌,油画质感的场景,歌剧一般的配乐都是这部电影的华彩之处,可是观感上却是时间冗长又感觉情节跳跃,玛戈和拉莫尔的爱描述的太浅太容易,反倒最后国王和哈里之间的情谊更深刻。

38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阿佳妮的脸就是一桩盛大的大众审美事件

41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只为阿佳妮

44分钟前
  • phoebe
  • 推荐

阿佳妮美得让人肝儿颤!PG的安茹公爵有种魔鬼般的邪恶美,摄人心魂。DB的红发造型像女先知西比尔一样灵秀。美男子VP反而被他们的光芒盖过了。屠杀场面如史诗般宏大惨烈,阴谋斗争惊险,结局孤寂凄凉令人嗟叹———永恒的只有女人。但每逢历史剧,我总怀疑影视的杜撰太多,盖过真实或粉饰真实

45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那天早晨,你闻起来像茉莉花一样,当时我对自己说,也许面具下的她很丑,或是被毁容了,但是这不重要……那时我想,她比我更孤单,她的爱就像人们的恨一样强烈……是上帝把我带到你面前的,在屠杀中,我睁开眼睛,你就在那里。

46分钟前
  • 名残り
  • 推荐

玛戈,39岁的阿佳妮。如果女人的虚荣和欲望是如此真实而直接,那么这种无需言说的赤裸更接近于一种近乎神的美丽,也可以说是魅惑。玛戈,浮世繁华仅仅只是刹那,只要真实地活过,众生颠倒又算得了什么。玛戈,玛戈,玛戈……想一次次呼唤你的名,直到双唇紧锁,直到沉迷,沉默。

50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只要是阿佳妮的片子一律五星!全是最爱!!

54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还有谁能四十岁还美成这样?

56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谁能美过阿佳妮?!

1小时前
  • vritti
  • 推荐

看完只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法国人热衷于起义了————自上而下,完全是一群狂妄自大有勇无谋的蠢材。

1小时前
  • GIVIND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