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豪情盖天

动作片香港1997

主演:张智霖吴镇宇黎姿

导演:查传谊

剧照

豪情盖天 剧照 NO.1 豪情盖天 剧照 NO.2 豪情盖天 剧照 NO.3 豪情盖天 剧照 NO.4 豪情盖天 剧照 NO.5 豪情盖天 剧照 NO.6 豪情盖天 剧照 NO.13 豪情盖天 剧照 NO.14 豪情盖天 剧照 NO.15 豪情盖天 剧照 NO.16 豪情盖天 剧照 NO.17 豪情盖天 剧照 NO.18 豪情盖天 剧照 NO.19 豪情盖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3

详细剧情

  阿豪(张智霖 饰)是刚刚从警校毕业的业内新鲜人,对于未来有着无限的遐想,哪知道却被上司指派成为卧底,潜伏在贩卖军火的黑社会之中,开始了他不见天日的双重生活。阿豪一直希望能够结束这种命悬一线的生活,上司(苏志威 饰)亦允诺他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就能回归警队。
  阿豪要跟随的老大是名叫阿丹(王敏德 饰)的男人,阿丹混迹于黑道多年,狡猾而又聪敏,然而,阿豪最终还是博得了阿丹的信任,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在一场与警方的激烈交火之中,阿豪中弹受伤,阿丹的军火集团亦遭到了重创。之后,阿丹带着阿豪逃到了蒙古,想要在那里干一票大生意。

长篇影评

1 ) 对观众立场的一次挑衅

《不可饶恕》是伊斯特伍德参与的最后一部西部片,对其本人而言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因此在此片片尾,东木也将此片献给带给他辉煌的莱翁内导演。而从西部片风格而言,《不可饶恕》算是继承了意大利西部片的立场及情节,但从风格上又借鉴了黄金时代的西部片。从致敬意义上看,《不可饶恕》算是西部片的集大成者。

与黄金时代的西部片不同,《不可饶恕》与意大利西部片一样,立场模糊暧昧不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与邪、黑与白,有的仅仅是西部的一群人一些故事。影片的主角是个杀手,因此由于主角的关系,观众通常会将之视之为“正派”;而影片中的“反派”是一名治安官,虽然其代表法律上的正义,但由于与男主角相对立,因此在影片中反而成为了“反派”。

这个现象十分有趣。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只会遵循“二元对立”的法则,将角色简单分为好与坏、黑与白、正与邪。当然这是电影世界的一种简单的思维,而伊斯特伍德则尝试利用这种思维,并利用电影视点的影响,将电影世界中的黑白进行颠倒。于是当观众为最后主角干掉“反派”而欢呼时,实际上观众欢呼的是“正义被打倒”,这难道不是对电影世界黑白二元对立法则的最大讽刺吗?

当然,希区柯克在《电话谋杀案》,比利怀尔德在《双重赔偿》中都塑造了坏人的“正派”,以此释放观众内心深处的犯罪冲动。而伊斯特伍德在前辈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更进一步的讽刺与反抗,这自然也是西部片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正反派的形象与电影情节的节奏是密切相关的,重新聚焦于电影情节,发现在推进方面多少有点别扭。故事起因于妓女被两位牛仔(实际行凶者只有一人)毁容,由于治安官为做出妓女想要的判决(死刑),于是开始私募杀手,此为第一部分剧情。但在笔者看来,治安官的判决虽有息事宁人的嫌疑,但妓女们何至于极端到买凶杀人的程度?并且动机始终不动摇。由于电影缺乏对妓女群体的刻画,这让电影情节的起因缺乏信服力。

第二段情节是双线叙事,一方面讲诉隐退已久的杀手重出江湖,并招募团队开始计划;另一方面则讲述其它杀手被治安官严惩。这部分也有别扭之处,为何为妻子退隐已久的杀手突然决定复出?据其本人所言是经济原因,于是主角始终将分钱计划挂在嘴边,如此确确实实是恶棍的形象,而电影依然缺乏铺垫;反而治安官的形象更为生动,但为了将其归入“反派”,导演将之与“暴力执法”相挂钩。

最后就是正反派的冲突,主角依然没有合理、有信服力的动机,直至弗里曼被虐杀之后,才有了报仇的理由,也让观众彻底站在主角的一边,并希望主角干掉担任“反派”的治安官。观众的转变十分有趣,虽然治安官的“暴力执法”让人反感,与主角一派的买凶杀人相比,依然显得正以无比。但因为主角之一的死亡而激起观众的感性情绪,并彻底抛弃之前一个半小时的理性思维,伊斯特伍德在掌控观众情绪方面十分熟练。

不知道前半段情节的缺陷是否有意为之,但可以确定的是电影在客观上完成了对观众判断力的挑衅:情节以及角色缺乏信服力又如何,简单的情绪控制就足以掌握一切。虽然情节上缺乏建树,但电影在情绪控制以及引导观众立场的方面是值得讨论并引人深思的。

2 ) 逝去的西部

逝去的西部

夕阳余晖下的牛仔——歪脖树下好凄凉

西部片发展到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垂垂老矣的类型片。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式”的神话,早已不断被超越、解构、反类型化,从三四十年代的成熟期(约翰·福特《关山飞渡》为代表),五十年代的经典时期(《原野奇侠》《正午》),六十年代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的移植和超越,到六十年代末新好莱坞对西部片的升级与解构(《日落黄沙》《虎豹小霸王》),八十年代西部片几乎销声匿迹,时隔二十年后的《与狼共舞》(1990)则如平地一声雷,以一己之力重振了西部片的“史诗”风范。世纪末的九十年代,西部片似乎也走向了陌路。传统西部美国式神话的破灭、新一代的好莱坞大片的崛起、观众审美的变化,西部片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伊斯特伍德1992的《不可饶恕》可以算作是对于这一类型最后的荣光。

伊斯特伍德作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代表人物,在莱昂内的“镖客系列”里塑造了最为典型的牛仔形象,头戴牛仔帽,脚蹬皮质马靴,总是嘴角上扬叼着雪茄的牛仔形象,俨然成了西部片的代名词。作为这样一个西部片中的灵魂角色,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更像是对于西部片的一次致敬和挽歌。影片中垂垂老矣的牛仔,似乎也正暗喻着西部片类型的穷途末路,两个昔日牛仔(赏金猎人)的回归,是英雄迟暮的挣扎和无奈,更是对于西部往事的一次回眸与慨叹。

电影所营造的环境是一种被秩序化的西部世界的。警长比利小子所代表的是制度、权力的守护者,“比利小子”这个名字确有其人,比利小子在美国是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有人说他是位神枪手,是个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不法之徒,谋杀了21个人。很显然,在这里比利小子变成了一个维护小镇秩序、残忍的警长,是一种残暴和权力的结合。从那个远道而来的英国赏金猎人的遭遇可以看出,他作为这个小镇秩序的维护者,有着无比的权威和暴力倾向。多次出现他建造房子的片段,不言而喻,即暗示着他是一个权力和秩序的建立者、维护者,这种权威在小镇里不容置疑。

这种过分的光明的环境,是对于传统西部片的一种颠覆。在这种不对等的势力对抗下,不能的会对于弱者加以同情和怜悯,两个归隐的牛仔面对现实早已不能够从容应对,种种情景表现出他们的不适应感:上马摔倒、枪法不再、甚至连淋一场雨身体也病病殃殃。更具有意味的是奈德家中的印第安女人,传统西部片中正邪不两立的角色,如今已经和谐的统一于同一个屋檐下。电影中的妓女,是以一种更强势、更主动的身份出现的,不同于《关山飞渡》中不断被排挤、被冷落的妓女,并且对于牛仔的追求充满了自卑的情绪。但在这里,妓女的身份已经变成了赏金主,一种对于执法者不公正执法的驳斥,她们试图用更加野蛮的方式去维护群体的尊严。

赏金猎人——早已是一种逝去的职业。归隐的牛仔,是一个逝去时代的证明,开拓西部的任务已经完成,移居的牛仔将逐渐稳居下来成为一个居民——一种野性的剔除,一种文明的入侵。老一代的赏金猎人正是在“西进运动”中成长起来,西部神话的历史还尚未终结,年轻一代人有着澎湃的热血和进取的勇气,这是一个神话和英雄的年代。年轻牛仔和年迈牛仔的对比,一个是对于辉煌年代的向往、一个是对于逝去历史的无奈,两者实际上都阐述了一个事实:西部神话已经不再。当年轻的牛仔杀死了“杀过的第一个人”便不再想杀人,对于牛仔的神话已经变成一种恐惧;而不再杀戮的老牛仔面对好友的死去,拼死一搏血洗了妓院酒馆,作为是西部牛仔最后一次的“容光焕发”。自此之后,你只能望见夕阳剪影下,一房一树一牛仔,相互徘徊。

西部牛仔的神话已经过去,但属于英雄的神话永远不会消亡。正如西部片日渐衰亡,但西部片的内核——神话,将永久存在。

——(2018,12,30)

3 ) 将杀戮的神话击得粉碎

首先,伊斯特伍德想说的跟什么"英雄迟暮”没有半点关系。

表面上看,《不可饶恕》是一部”反英雄“的影片,但从更深层级讲,这其实更是一部”反暴力“的影片。 反类型片之所以被称为此,是因为其将类型片中经常出现的元素统统颠覆,那么观看本片就要做好所期盼的被一一打破的心理准备。我们通常所见的西部片是什么样子?两个牛仔相对而立,剑拔弩张,电光火石之间正义战胜邪恶?那么可以说,本片将这一点从头到尾的解构了一番。首先,主角就不是通常的惩恶扬善的牛仔,而是一个为了金钱的利益重操旧业的曾经杀人如麻的牛仔。显然一开始,导演就与传统西部片分道扬镳了,这里没有什么高尚的基础,只有最现实的理由。之后,影片又通过英国枪手和其自传作家的故事好好嘲弄了一番通常人们想象中的枪手对决。作家这个角色是很耐人寻味的,他很容易的就轻信了英国人夸夸其谈的对决经历,后来通过治安官之口才知道那不过是完完全全的吹嘘,英国枪手获胜完全是因为对手的愚蠢和坏运气以及其在对方手无寸铁时的冷酷无情。治安警长道出了对决的真实情况,粉碎了想象中的暴力神话。可以说作家这个角色其实就是映射那些媒体,轻信神话,为了迎合市场去夸大渲染事实,真正遇到暴力又胆小如鼠。当然,这些只是表层的反类型,显然东木头的野心绝不止于此,这一步仅仅是完成了”反英雄“,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反暴力“。

复仇和惩恶扬善,这是通常杀人正当化的高尚理由,有了这些理由做基础,杀戮便成了一件大快人心,毫无不安感的事。本片中也少不了这两点,承担复仇这一任务的是那几个妓女,被复仇的是两个牛仔,且不论那个毁容妓女的当事人是否就罪大到该死,他的同伴,那个年轻的牛仔确实是没有做过一件事值得招来杀身之祸,他在他同伴向妓女施暴时在旁阻拦,后又因内疚而主动额外赔偿一只马,他最后被东木头扮演的杀手杀死了,显然这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正义“,再来看主人公的黑人搭档的死,他临阵后悔决定返回时被警长抓住后被鞭打至死,纵使他年轻时曾经杀过人,但也没有理由在很多年之后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尽管警长的目的是维持秩序,”惩恶扬善“,但这里面却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再看看那些被主人公在酒馆杀死的人,警长,他该死吗?他是专横,但他并没有道德上的问题,也没有做过罪大恶极的事情,他仅仅是想在小镇上维持法律纪律。酒馆老板,他虽不是什么忠厚的人,但他也不该在手无寸铁下被一枪打死。至于那几个警长身边的助手,更是没有一个该死的。但是,他们都被干脆利落的干掉了。其实影片最后警长和威廉的那一段对话才是本片的点题之笔,警长说“他不该死”,威廉说”该不该死和这没有任何关系“,然后一枪轰了他的脑袋,我想导演想表达的就在这里,当杀戮开始后没有人管你该不该死,这是现实,不是什么英雄传说,这就是暴力的实质,这里面没有什么快意的复仇或者正义的惩恶,暴力就是暴力,他不顾一切,残酷无情,就像东木头在影片中所说的”杀人就是你夺走一个人过去以及将来的一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主人公这样的大肆杀戮,他最后一定罪有应得,死在枪口之下了吧,如果导演这样安排,那么其实就又绕回到了”该不该死“的圈子里面,显然东木头绝没有这么简单,他让主人公平安的回到了家中,带着他两个孩子过起了平静的生活,这一切看起来这么的不合情理,但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不该死“的人死了,”该死“的人没死,一切看起来是这么混乱,要说的就在这里,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该死不该死“,这只是人们为了杀戮所寻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导演把这个一切杀戮合理化的基础连根拔起,击的粉碎,还原了杀戮的本质:非理性与不可控制,没有了复仇和正义,剩下的只是没有必要的流血。没有人有权利去判断一个人该不该死,罪恶是一个人内心的承担,而不是别人外在的指责,我想这也是片名的本意,主人公将在对自我的不可饶恕中安静的度过余生,而这期间,没有人会去找他”讨回公道“。

我为什么只给了4星,而不是5星,那是因为伊斯特伍德的缘故,东木头的气场太强大,愣是把角色演的正气凌然,导致大多数观众看完本片都对主人公产生一种认同感,而没有看清楚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这是表演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所导致的,也是本片的缺陷。

4 ) 看《不可饶恕》

92年的西部片,9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近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品,连影片音乐主旋律都是伊斯特伍德自己写的,影片也为其赢来了从影以来的第一尊奥斯卡金像奖,尽管不是表演奖。应该说这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影片,尤其是剧本(这个剧本据说之前已经在好莱坞流传了20年)对事件和人物的处理非常棒,我很喜欢。这帮老家伙们的表演也都没的说。但就这部影片整体形态而言,伊斯特伍德比起他的导师瑟吉欧·莱昴内 (Sergio Leone)的那几部高高在上的伟大作品,还是难以给人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精彩对白:
Ned Logan: I sure do miss my bed.
洛根:我真想我的床。
Bill Munny: You said that last night.
芒尼:你昨晚说过了。
Ned Logan: No last night I said I missed my wife, tonight I just miss my goddamn bed.
洛根:没有,昨晚我说想我老婆,今晚我只想那该死的床。

5 ) 反类型片经典

有人扮演英雄,有人扮演匪徒。所有人都像是临时群演,不停变换着身份。但一旦有人开了枪,事情将无可挽回,那个人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你会夺走他现在的一切,以及将来的一切。 西部某座荒山脚下,两个退隐多年的老牛仔和一个聒噪的青年正躲在高坡的石头后面向下射击,他们的目标是个农民,在石头后面边躲他们的子弹边匍匐前进。其中一个老牛仔曾经可以准确射击天空中飞鸟的眼睛,现在却没有勇气再向人开枪,另一个老牛仔接过枪来却打了空枪。 “你打中他没有?”牛仔身边的青年一再焦急地询问,他是个高度近视。 现在枪里还有两发子弹。 老牛仔瞄准许久,又空了一发子弹,他没有空最后一枪。 那农民倒在地上没有迅速死去,他捂着伤口不停喊着:“给我点儿水!我在流血……!”“我中枪了,给我点儿水!”“求你了给我点儿水吧。” 农民的伙伴只敢躲在石头后面,连头都不敢探。 最终连几个杀手都看不下去了,老牛仔喊道:“给他点儿水该死的!我的老天啊……我们不会开枪的!” 于是这个农民临死前终于喝上了一口水。 《不可饶恕》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民及同伴在大威士忌镇殴打妓女并导致妓女毁容,警长小比尔凭着对妓女的轻蔑态度以及刚愎自用的性格将案件草草了结,引起了妓女们的愤怒,她们凑集了一千美元邀各路杀手将两个罪犯杀死报仇。综合来看,这简直是西部片的常见模板,但如果仅以这种模板,《不可饶恕》不可能荣获第六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等殊荣。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镖客三部曲,如果你看了许多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不可饶恕》。1992年,一个西部片已经没落的年代,城市牛仔伊斯德伍德拍出了一部反类型电影。 提起西部片,我们总要想起一些经典场面,正午的荒凉西部小镇,镇民们的注视下,两个牛仔背靠背站着,风滚草从脚边匆匆滚过,他们向自己身前同时迈步,突然回身拔枪,砰砰两声枪响,其中一方倒地。或是小酒馆里,正义的大镖客甩了甩披风用左轮手枪以神速将敌人撂倒。纵使有一些反类型片,片子里一定也有叼在嘴里的雪茄,电光火石之间的对决,精准到发质的射击,我们总能看到传奇,我们的脑海中总有对荒蛮西部和左轮手枪的美好幻想。

但《不可饶恕》给了我们一个罪犯,不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西部游侠,而是一个不再年轻的臭名昭著的杀人罪犯,他杀过女人,男人,老人,孩子。杀过趴在地上的人,手无寸铁的人。他甚至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他从前总是醉酒。算来算去,他好像是整个电影中最罪大恶极的人。 至于公平对决,性感的英雄,魔术般精准的射击,《不可饶恕》更是嗤之以鼻。影片中没有传说中的1V1对决,浪费的子弹更是比命中的多,警长小比尔告诉传记作家(他写的传奇西部枪手传记都是传说,吹嘘,和放屁。):“快枪手确实不容易,但更必须的是头脑冷静。一个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的人,不会在枪口下惊慌,不然他就得命丧黄泉。”这听起来是不是更像是现代的冷酷杀手,不再有那种西部传奇的浪漫气质。 你说: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是的,因为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或许浪漫的一点是,这个昔日的恶名远扬的罪犯,生性残暴的小偷,杀人犯威廉.穆尼因为遇见了善良的恋人而被感染,十余年内再也没杀过人,甚至连骑马都已生疏。他的恋人没有因这个罪犯而死,或是因为复仇而死,她因为天花而死。 而在她死后,失去束缚的威廉,因金钱的诱惑再一次拿起了枪。 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线索“酒”,威廉在影片中不同的时段说过自己已不再饮酒。而失去酒精的他,行为就像个迟暮的枪手,谨慎依旧,但神勇不再。我们都知道——或至少隐隐意识到,威廉会再次饮酒,就像《黄金三镖客》中牛仔再次披起他经典的、标志性的披风,但当威廉真正拿起酒瓶的时候是如此的自然,甚至当我们注意到的时候他已经快将整瓶酒喝光了。 一瓶酒吞下喉咙,威廉再次回到从前,但又跟从前不太一样,他依旧要大杀四方,靠他的谨慎和冷酷——但不再是个残忍的劫匪、凶犯,他这回扮演妓女们的英雄,扮演他旧时好友的复仇者。 第一枪,他打死了酒馆的主人兼妓女们的皮条客。 警长小比尔谴责道:好啊,先生,你是个胆小的懦夫,你打死了一个手无寸铁的男人! 威廉回答:他应该武装自己的,因为他用我的朋友(的尸体)装饰他的酒吧。 警长:我不该是这个下场……我不该这样死去。 威廉:这与该不该无关,事实是这样。 警长:我们地狱见吧,威廉.穆尼。 威廉:我们会的。(扣动扳机) 谁是不可饶恕的,谁是该死的,谁是不该死的? ……在结局面前,这跟该不该无关。 坟墓没有向我们解释什么。

右手先生S x 猹鱼工作室

//mp.weixin.qq.com/s/vNL5AFyBBihgXh9hzzdmgg

6 ) 最后的牛仔?

前段时间,在看鲍威尔将军的自传,读到描写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尼的片断:

“新总统就职典礼的前一天,我前往切尼的套间向他告别。我向他的秘书凯蒂·比利亚尔潘多问候一声就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到处堆放着纸箱,里面装着4年来积聚的书籍和纪念品。
“部长去哪儿了?”我问凯蒂。
“噢,切尼先生几小时前走了。”她说。我感到失望,甚至伤心,但不感到意外。身单影孤的牛仔径自朝着夕阳之处走去了,甚至连最后的一声‘再见’都没说。 ”

这位年轻时惯常活动于空旷的乡间的怀俄明州牛仔、海湾战争解放科威特的大英雄就这么回家种田了。读着读着心理堵得慌。看来,我幼时疯狂的英雄梦又被勾起了.....
是啊,一个看三流美国西部片和香港武侠片长大的人,难免不会有这样荒唐的情节。
于是到处找寻西部片。可是,西部片和我的英雄梦都一起被遗留在了上个世纪,最后只找到这部不算太老的《不可饶恕》。

一部不同于传统西部片的好电影,好到以为是动作大片的同事看了半小时后愤然离去。
一个改邪归正养猪的落魄杀手威廉·莫尼。为了子女过上好生活,重新持枪,要去替一个被侮辱的妓女报仇来赚钱。
这是影片的开头。影片之外,切尼也在8连后的两千年以副总统的身份再次登上舞台。
影片的高潮是,伙伴奈德被杀后,愤怒的莫尼大开杀戒,血洗了啤酒馆。
影片之外的切尼也因911,而决定扫荡阿富汗和伊拉克。我当然知道全世界人都指责他造成了许多手无寸铁的人伤亡。可正如莫尼在酒馆里所说的“没错,我是杀过妇孺。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若他想用我朋友的尸体来装点他的沙龙,他就该随身携带武器”
.......
老英雄可以复出,重新证明自己。然而又终将凋零。影片可以把高潮推倒最后半小时,但也得曲终人散。

时间流逝,传说威廉·莫尼靠干货发了财。老切尼也将随着这次大选而再次下台。西部共和党推出的新人麦凯恩一点也不新(糟老头一个),民调中英俊小生奥巴马更受欢迎。新时代似乎不可避免....
呕,不管怎样,幸好我还年轻,天佑美国吧。

题外话:影片的背景是一个法律缺失、人权漠视、弱肉强食的美国大西部。这样的西部落后、野蛮、荒凉,大伙靠一点农业在贫困线中挣扎。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西部:这里重视私产,努力维护自由契约,加上只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地方自治政府,难怪米塞斯把美国十九世纪称为自由主义的黄金世纪。在这里人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奢求女皇的恩典。或许这样的年代已注定了今天的富饶。
我的家乡也在西部(中国),不知盼着党的西部大开发好政策的乡亲们能否有一个好的未来?

7 ) 恶魔都是逼出来的

同类型的电影有很多,故事都大同小异。真正的无敌人物前期总是默默无闻,有时还会表现得很懦弱无能。但是反方一再的相逼,最后逼得我们的“英雄”走投无路,不得不撕下脸上的和善的伪装,突变成恶魔杀人狂。伊斯特伍德一直都是越老越有味儿的那种演员,他那经典的思考时的眯眼动作让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稍显沉闷,前面大量的铺垫,到了最后枪战时却波澜不惊。那个被牛仔把脸划破的姑娘真好看,而且身材也好。喜欢主角最后一刻说出的那句话:我杀女人和小孩儿,凡是会动的我都杀。酷劲儿十足。俨然一个冷静而放荡的地狱来客。

8 ) 据闻奇连已经厌倦拍摄西部牛仔篇,这是他最后一部,最后看看果然是。

不明白为何这部片子能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其实,真正演的最好的反而是警长,清晰和表达都非常到位,可惜是个反派配角,死的时候如他所言,不是那么耀眼和光彩。

了解到这部电影的背景资料,奇连已经很厌倦持续拍打打杀杀的牛仔片,说这是他最后一部。从实际情况看也的确如此。

演员总体演的都不错。但是剧情本身反而比较差,两个牛仔兄弟由于被妓女不恰当的嘲笑,用刀划伤了整块脸,这批妓女居然都愿意凑钱买凶报复,说到底,警长说的好,他们罪不致死,而且像这么团结的妓女组织,也是没人信的。不明白为何能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估计是奇连的光环吧。

很明显,被杀的两个牛仔中,弟弟处于人之常情自然会帮大哥,说白了都是农民,而且还是2百年前,能指望有多高的素质?所以,这一点上,警长一开始便说清楚了这一点,这两兄弟就是个辛苦劳动赚钱的农民,而不是街边小混混。从后来赔偿中,弟弟主动拉多了一匹马送给受害的妓女的情形可以看出,他们是真的忏悔了。但却被群体突然素质拔高的妓女们轰走。而且为了实现报复目的,还故意渲染对方把妓女伤害的不成人形,耳朵和乳房都割去了,说白了要致这两兄弟于死地。如此有报复心,并不像妓女组织,反而有点像国仇家恨的穷苦农妇。

弟弟被杀后,镇上的人群当然很愤慨,罪不致死啊,当妓女中领头的缺说,对方死有余辜。哪怕用古代传统的道德法治标准,一报还一报,哥哥把对方脸划破了,你把对方两兄弟干掉了,这个怎么都谈不上对等。所以,这部片子的立意,显然是荒唐的。也许这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吧。而这部片子结尾,是奇连为报兄弟之仇,怒杀包括警长在内的5个镇上的人。可从道德标准,他们本身就是为钱杀人,奇连和 freeman本身也不否认,就是老鹰乐队唱词中的《desperado》。所以,这谈不上谁更道德,所以,我觉得本片也是拍的不错,但是立意太差。

奇连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早已经表示厌倦拍类似题材,每次都是打打杀杀的,英雄救美,复仇等老套题材。他表示自己更喜欢拍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不想被观众定型。就如同肖.康纳利拍了几部007就不再接拍一样,估计优秀的演员都希望有更多的尝试。

但观众显然不买账,看到奇连就肯定是高帅冷酷而不失幽默的牛仔神枪手,看到王刚就肯定是奸诈猥琐和风趣善于把握人性的和珅大人,这也不是演员的错。所以,我更喜好看60-70年代刚有彩色电影的西部牛仔片,当时的作品立意是清晰的,通过战争片去谈反战,通过妓女的反抗来表达西部风格,显然都是让人恶心的。

短评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3分钟前
  • Norris
  • 力荐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8分钟前
  • 非闇
  • 力荐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13分钟前
  • mulder
  • 力荐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1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17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19分钟前
  • ╯^╰
  • 推荐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20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23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2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30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35分钟前
  • 嘉得乐
  • 力荐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37分钟前
  • 力荐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4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43分钟前
  • passionfly
  • 力荐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46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

50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5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