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过的中国最好的音乐片
很美的音乐片,喜欢里面的音乐编配,与画面结合的相得益彰。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被重新演绎的让人惊喜。也许因为导演滕文骥是学音乐专业的吧,所以,音乐是这个片子的亮点。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两人重逢的纽带,所以诙谐;温馨。
在希望的田野上;配合外出采风时各地迥异的风光,大气,昂扬。
那几首陕北民歌,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版本!比那些刻板的民族唱法深情,比现在所谓的原生态的唱法雄浑。看字幕是韩磊和张伟进唱的,分辨不出来谁唱了哪个。
最后的圆明园演唱会,有合唱,有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有诗人气质的"多情的土地”,放在一起有点混搭的感觉,不过,经过巧妙地编配,用合唱来作为民歌和多情的土地之间的过渡,却是贴切自然,浑然天成。
影片的主题曲不是施光南的作品。是一首柳絮飞。旋律简单优美,带有一点点惆怅。这首主题曲贯穿全剧,在结尾处用童声合唱重新呈现,可算是天籁吧。
2 ) 施光南的纪念影片
所以影片大量采用了施光南的曲子,音乐本身很富有表现力。至于演员,邵兵不功不过,瞿颖是一贯的花瓶,袁泉露面不多,却很是出彩,好象靠这片子得了个最佳女配角,开始了她的星光大道。
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剧花木兰演出,看完了片子我那叫一个激动啊,到处找花木兰的演出片子,搞了半天才发现,人家施光南根本就没写完,哎。
3 ) 我的耳朵是贝壳思念着大海
标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聂耳的墓志铭。虽然与整部电影无关。但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的诗意与高远显现而出是我想表达对这类伟大的艺术家的致敬。
春天的狂想。这部电影当是我小学时候的影像记忆了。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反而影响很深刻。
那时候。貌似我们这群8090的孩子最能记忆的就是 打开电视 看电影。
那时候是1998年。片区的孩子们都在学钢琴。学小提琴。听各种名曲。拉二胡的孩子星期天就吱吱呀呀。我做着小卡片的心算题目准备心算珠算大赛。还要学习奥数。单调递增的童年。
那个时候的音乐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各类伟大的音乐家的名曲。黄自?冼星海?王洛宾?贺绿汀?华彦钧。。。刘天华 雷振邦 很多很多。一去上音乐课。教室的墙壁上都是他们的画像。
我印象中也有施光南。一位戴眼镜的叔叔。
那时也知道那首有名的祝酒歌。还有打起手鼓唱起歌。
只能说孩童的我们不懂那些沉淀了历史沟沟辙辙的歌曲。那一年我们喜欢把泰坦尼克号的歌词抄下来还把曲子扒下来用竖笛在教室里课间时候演奏。
到多年后。方才觉得这些沉淀历史空间的歌曲才意味悠转。方才拾掇起老歌曲来听。怀旧确实是我的爱。
扯远了扯到小学的点滴回忆了。
我想说这部片子一部浓重国产味道的电影。一部以音乐家施光南为原型的电影故事。拍的很浪漫主义情结。
确实也深刻的回忆了那些年代特殊的情感。文革。改革开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家的浪漫情怀和追求。真实抒情却不做作。难得的好作品。
很喜欢赵黎明和苏雨他们小时候的回忆。
那画面都透着浓墨重彩的雾气弥漫的感觉。就像走进一个雾气的巷子。那是回忆的巷子。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四合院里面。老式唱片机放着瓦格纳的音乐剧。黑胶唱片散落在杂乱的50十年代的四合院房子里面。大院的广播或许还在播着毛主席语录。东风吹 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赵黎明是个男孩。苏雨是个女孩。苏雨的爷爷是一位教堂的管风琴琴师,故事这样的设定。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如同天堂电影院的美好童年。爷爷弹钢琴给小黎明和苏雨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能搬弄那些老黑胶唱片。爷爷是慈祥的爷爷。苏雨是童年的最好玩伴。这样乌托邦的童年。直到苏雨要去江南了。爷爷最后也病死了。赵黎明去学了音乐。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孤单只有音乐陪伴的青年。音乐却全部都是对爷爷和苏雨的回忆。
直到他再次遇到苏雨。就像回忆终于再次给他了灵感了一样。可是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就像是爷爷给小黎明小苏雨写的那首歌曲一样。他们的命运在国家动乱的年代中就像柳絮飞一样。
赵黎明去了陕西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改造。就像是赵黎明去了新疆一样。又是一个新的美好的大地。淳朴的人们。自然的地貌。都给予一个激情待释放的作曲家无限的灵感。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感受这片土地的深情。赵黎明不再是那个年轻的娇惯的只能呆在学校琴房里幼稚的青年了。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他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迸发了更多的灵感。他听着质朴的乡亲们唱着陕北民歌。他深深的爱上了这样高昂美丽的陕北民歌。
时间跳转。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一个新的春天就要来了。一个重生的春天。
乡亲们摆起了酒桌。丰收了。大革命结束了。
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时刻永难忘,杯中撒满幸福泪。
十月里,响春雷,亿万人民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
千杯万杯也不醉。手捧美酒望北京,豪情胜过长江水,
胜过长江水。锦绣前程党指引,万里山河尽朝晖。
展未来,无限美,人人胸中春风吹。美酒浇旺心头火,燃的斗志永不褪。
祝酒歌就是这个时候写的。一切就像春天的狂想。一个音乐家的狂想。
赵黎明回到了城市。也和苏雨重逢了。
时间跳转到了90十年代。
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个时代中的音乐家。任然不卑不亢的继续自己纯真不污染的音乐理想追求。
在利益转型的时代。不再是理想纯真的年代。他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写下了花木兰的音乐剧。坚持自己点滴的音乐突破和创新。
剧终。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一个音乐家的一生点滴的追求。在旁人来看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奋斗一生的辉煌经历的音乐家。
或许。只有赵黎明自己内心知道。
回忆会带他回去。
回到那间小四合院。爷爷弹着钢琴。唱着 柳絮飞 柳絮飞 谁家庭院蝴蝶追。小苏雨和小黎明趴在爷爷身边。静静的听着爷爷那苍老的声音深情的唱着。划过天空飞翔过四合院的燕子朝着教堂的顶飞去。
50年代的那些年代感的回忆深深的镌刻进了赵黎明的心中。
以后那些谱写出来的曲子都是这些回忆的纪念。
4 ) 一代人民音乐家
史诗般的音乐画面,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为原型,讲述一代杰出作曲家的成长史。从小便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悟性,技惊四座的他成功考入了音乐学院作曲系。两小无猜的小伙伴芳心暗许,他们在青春岁月里惊喜地重逢,但出于对发小友情的考虑让他不敢表白心爱的姑娘,后来被姑娘猛地点醒,于是开始热烈地追求心中所爱,他们结成了一对幸福的知心爱人。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的作曲家每到一处都和当地老百姓打得火热,他深情热爱并歌颂着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辽阔壮丽的山河,纯朴深厚的情谊都被他谱写成风格多样、优美动人的音乐,活泼热情的新疆民歌,豪放沧桑的陕北信天游,表现对祖国深情眷恋的代表作《多情的土地》,他创作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经典名曲,曲调优美大气,真挚动人。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艺术上的追求和创新,融汇中西,博采众长,把西洋歌剧和京韵大鼓融合到一起,用心地培养呵护着人才,共同打造出华彩辉煌的篇章,成就了其辉煌而纯粹的艺术理想。成名后居然拆自己音乐会烟草赞助商的台,只因为他为大众的健康着想,坚决抵制吸烟🚬,他把社会责任感看得比商业利益重很多,秉持着真善美的原则。他是一名辛勤耕耘、成就卓越的人民音乐家,更是一个纯粹可爱的人,正因为那颗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真热情的心灵才谱写出那么多优美感人的作品,为拍摄水平和内容立意都五星的本片点赞!
5 ) 一幅留白的水墨画
这部电影最好的还是电影配乐,非常纯正的中国音乐。那首《打起手鼓唱起歌》,用的就是新疆的手鼓伴奏,绝不喧嚣嘈杂,犹如没有食品添加剂的甘甜泉水。整部电影情节处理非常节制,一直在收,没有犯用力过猛的国产片通病。
我记得是很好看的……而且据说国外场场爆满国内鲜有人观看。。。
邵兵,音乐家,少了一点气质
实在不喜欢邵兵
听人在酒桌上谈论起这部电影,谈这部电影的音乐性和电影语言的结合,特意找来看看。
可以看出导演对片中音乐的爱,但是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单薄了。。。太!单!薄!了!而且还很狗血。。。
纪念施光南,小的时候看的,现在光记得里面的歌和袁泉的美了。
1999年在学校的大礼堂看的,喜欢配角袁泉。
超级超级优美的《多情的土地》,百听不厌啊。袁泉凭这片得最佳女配角太应该了,太有味道了
前半段挺紧凑的,后半段的剧情张力不够,情节抓不住人。虽说片头说了故事纯属虚构,但是一看就知道是讲施光南的。很巧以前看过施光南的传记,电影里面的很多情节和传记不同哦。虽说无伤大雅,可是这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关于传记片的看法:电影,有可能是了解历史的最坏一种方式。
十多年前看的了
这么多年想看的原来是个红色主旋律电影。就奔着袁泉去的,结果最后半个小时才出来,但还是太抢戏啊,往那儿一站那气质才真正是力压啊,也再一次印证了音乐片中演唱有多重要。而就电影而言,前半部剧情紧凑叙事得体,后面的就剧情张力不够了不抓人,全完靠袁泉的个人魅力撑场。
大学。笔记。张老师要我说出十部最喜欢的电影,只说了三部。其中有这部。因为团圆。
范文一样的无聊作品,袁泉倒是确实很亮眼。
柳絮飞~~~~柳絮飞 ~~~ 爷爷送的歌很好听
这是我看过的少数几部国产优秀音乐电影之一,故事情节根据音乐家施光南生平改编,全片优美音乐不断,叙事充满了时代感和历史的大气,震撼人心。
去年在andy家看国际CCTV看到的
根据音乐家施光南生平改编,从青梅竹马拜师学艺,到下放陕北体验民风,最终回到舞台,是一个典型的八十年代的浪漫主义英雄故事(与其说是伤痕文学不如说是平反文学),延续了《生活的颤音》的传记音乐片节奏,但已稀释了创作情绪中的政治能量,这里把下放理解为艺术家才艺训练的某种反题。因为下乡的经历,也因为毛主席推崇的新民歌与西洋文化结合产生一种不中不西、非古非今文化的意图,把中国民间的、古典的和西方的音乐(以及文学艺术、诗词等)结合在一起创生出一个混血儿,一直是50-60年代的文化主题,而受过那一辈困厄与训练的艺术家们,也确实在之后的二十年仍然延续类似的思路,把鼓书、传统戏曲与西洋歌剧杂糅起来,即使在又过去了三十年的今天看来,也仍然是一个天方夜谭、愚公移山的尝试,也许先贤留下的路径仍待有识之士踵武赓续。
袁泉小荷初露...
有新疆元素哦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第一次看音乐类型电影,充分领略了交响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