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一部传记体爱情史诗故事片。影片撷取了李富春、蔡畅爱情生活中最具华彩的段落,浓墨重彩地浓缩了一对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家生死与共的感情历程。 李富春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世纪50年代,他曾在新中国与前苏联签署的《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中做出过重大贡献。蔡畅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妇联主席,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两人同为20世纪同龄人,同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为伴侣,共同经历了53年的风风雨雨。 影片从李富春和蔡畅在法国留学生活开始,通过法国巴黎的浪漫恋情;香港白色恐怖的生死考验;东北战场的聚散离别;文革期间的相濡以沫及临终决别的感慨万千,描写了他们由相识、相知、相爱,到相勉、相助、相慰,同志结成同盟,夫妻恩爱相伴的光辉灿烂而又充满激情的一生……
文/鸾飞凤舞 周日没有睡懒觉,很早起来,和大兮一起去紫光影城,看丁荫楠电影周的最后一场电影:《相伴永远》。
宋春丽和王学圻的表演很不错,但总的来讲感觉弱了一些。当然,和周恩来一样,李富春和蔡畅要深挖起来那也不是一两本书能说清楚的,所以要集中到几十分钟的影片里,也只能选取精华、集中矛盾了。 早听过这样的故事:文革后期,蔡畅在北京饭店理发时偶遇而早在巴黎留学时就认识的周恩来,但这时已是迟暮之年的周恩来与当年那个青春逼人的周恩来简直判若两人,又加被文革折磨得憔悴不堪,蔡畅很是心疼,她说:恩来,让大姐亲亲你好么?总理同意了,蔡畅捧起他的脸,在他额上吻了一下。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心弦的场景,五十多年的友谊,共同追求一生的理想,耄耋之年再度执手相看泪眼…… 可惜,电影中虽然演到了这一点,却处理的较为一般,至少我认为,还可以更动人的多。当然,这也与总理不是主角有关,最后一幕因为蔡畅感冒了,不敢进病房去看病重的李富春,两人隔着玻璃相望、以笔代口相倾诉的那一幕,真是想不动情都不行了。李富春写:想抽烟。蔡畅摇了摇头,李富春又写:想亲你。蔡畅笑了,偷偷看看两旁,写到:现在不行。李富春写:我永远爱你。蔡畅哭了,面颊贴在玻璃板上,两个人就这样隔着一块玻璃相拥,相拥,直到李富春重重的向后摔去,就此告别了他深爱的“大姐”…… 就这样相伴永远,To be with u forever ...
剧情太琐碎了,没有大的矛盾冲突高潮,平铺直叙得像流水账。并不反感红后代拍片纪念祖辈,这么能表现家国爱情的题材,还是编剧乏力了。
两主角刻画得太范本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导致后边俩人受难和死别都看得毫无感觉,看完除了知道两人是伉俪情深的革命情侣之外对两人具体的性格没有任何了解。
补记 学生时代看过
文科班,还有曾经的历史系,颇为巧合地在看中国革命史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于是,很应景地在脑海中留下了挺深的印象,至今仍记得李富春死前和蔡畅隔着玻璃十指相对的画面…
这种题材想拍好很难,最好的方法是挑选不超过两个时期的片段来加工并呈现出来,显然1967年以后的故事是本片最精华的部分,情感的把握以及细节的演绎都很到位。遗憾的是中青年时期不太成功,与老年时期对比悬殊。
偶像华表作品
小时候看的,很感人
虐
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在CCTV6看了这部电影,至今印象很深,也是第一次对于爱情有了一种深刻的概念的认识。但是……似乎这个奠基的起点太高了……
记得是小学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当时那叫一感动看的。有时间一定会重温一遍的。
跟在单位工作的嫂子一块看的,老演员的演技就是给力,涉及很敏感的文革描写,现在的导演是没有勇气加入这些了吧,很感人!
冲着王学圻,过半了也没想演的是我党领导人的事情。这片或许有点素净的意味。不尽不透,不好打分,表演足够好
对主旋律电影始终无爱,但因为主演这一直是部想看的片子。还意外惊喜郑振瑶在里面有客串。冲这演出阵容多给一颗星。宋春丽和王学圻的表演还是很给力,特别在最后病房隔着玻璃两人用手写的方式交流,被隔着玻璃碰手的场景打动。
古典,情怀
小时候记得很好看的
蔡畅和李富春都是挺幸运的一对,能够从法国,苏联,到国内一路走来不容易。(蔡畅的前任欧阳泽一起赴法,可是她母亲死活不同意,看来她母亲很有眼光,那位前任1925年因病去世了)
红色题材能拍成这样,很不易了,非常感人,很浪漫
这是爱吧,李富春和蔡畅,林觉民和陈意映,瞿秋白和杨之华,我一直坚信共同的追求是爱情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美好,只可惜如今年代再也拥有不到。死者死在明媚里,死在爱情中,生者活在记忆里,活在信念中。真爱,记取铁肩担道义,哪怕死生流转各天涯。
浪漫的中国革命者
隔着玻璃相拥那一幕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