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毛舜筠 饰)与老公(吕良伟 饰) 合力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凌文龙 饰) 20 年,辛苦而重复的生活让丈夫背离了本以摇摇欲坠的家庭。面对残破狼藉的生活,黄金花产生了不计后果报复一切的想法,天真单纯的儿子成为她布局的关键点。然而儿子并非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没有感知,他沉默的以自己的方式挽回步入歧途母亲……面对儿子深沉温暖的爱,黄金花恍然大悟,但等待她的是光明灿烂的未来又或是无边痛楚的地狱?
最近看了《岁月神偷》,其次看了《黄金花》,两部都是悲情电影,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表达一家人在大时代背景下要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不幸,但《黄金花》的手法不一样,更多的是想表达“身处绝望,如何与痛苦和解”。一个有自闭症和轻度弱智的儿子、一个背叛家庭出轨的老公组成了支离破碎的家,毛舜筠一颗绝望的心早已经想离开这个家了,可是让人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个时不时情绪失控、打自己的儿子啊,在ktv里,一首徐小凤的《风的季节》,配上眼泛泪光的毛舜筠,太多忧伤与绝望在心头,能否让风把哀伤与绝望通通带走呢。电影通过发现小三、计划刀刃小三为桥梁,到最终通过儿子的画和呼喊,让毛舜筠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释放自己,和自己和解,虽然老公不中用,但最后结局这个男人还是回到了家,一家人最紧要齐齐整整!毛舜筠和凌文龙的演技真的太棒,给这个平凡的电影添加了不一样的颜色。
l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黄金花》妙在假借”打小三“的故事,探讨了我们和痛苦的关系。
毕竟凝望深渊,深渊亦如是。
正在想,是哪位导演如此强劲,竟然发现是为编剧出身的导演陈大利,而且是《叶问》《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种片子的编剧……又或者也许他只是把最好的本子留给了自己了吧(大误)。
贫富差距、老龄化、医疗资源紧张……面对层出不穷的城市病,走过80、90年代辉煌的刀光剑影,香港电影开始盛产“边缘小人物”剧情片。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在少数,近几年更是出产频繁,《一念无明》《幸运是我》《踏血寻梅》,在香港的院线上,几乎都叫好又叫座。
记得在《一念无明》的首映上,黄进自己也承认,在电影中他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这样收尾可能会让观众不买单。这在电影里是很致命的,只是说”我们继续一起走下去,走一步是一步吧“,显得非常消极。对于期待故事的观众来说,也是难有启发的。或许是黄进还年轻,并没有能思考得透这个社会问题,又或者在思路上,他也原本只想达到这样一个完成度。
当然,我自己是非常看好《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的(他本人很帅气),但对比起来,《黄金花》确实让人惊喜。紧张的配乐、凶杀的元素都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边缘人的故事,除了卖惨之外,可能性还非常丰富。
港漂多年,不知道内地的观众看“港式悲剧”能有几成的感同身受,毕竟这些所谓”正港味“的故事远不如古惑仔、警匪片刺激。无论是《幸运是我》,还是《一念无名》,再惨的境遇,主角仍然有房住、有工作可以养家。如果硬要渲染香港的底层过得比内地惨,那也只能说是强装外宾。于是,《黄金花》的切入点选得非常聪明,不过度渲染无用的惨来”共情“,而是讲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打小三“故事。我也相信,这样一个故事,在内地的票房不会不卖座。
简单说说这个故事,毛舜筠扮演的黄金花是故事的女主角,她和出轨成性的丈夫生养了一个弱智加自闭的儿子光仔,而后全家的生计都靠丈夫在外做驾考教练的薪水过活。而故事便落脚在丈夫和驾考学生”丹凤眼“发生了婚外情,穿帮后一走了之的时间上……家庭被拆散,只能和儿子相依为命,黄金花在绝望的谷底,压抑交织着怨恨,她打算向第三者复仇,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花了大钱,联系搭乘走私的船只,制造不在场证据,计划自己捅死那个破坏她家庭的狐狸精。
说是打小三,实则第三者插足只是速度激发起黄金花女士常年对生活的痛苦感受。她坐在崩溃的悬崖边上已久,不知道应该怎么离开。
婚外情解剖了黄金花的痛苦——跟踪、并排期狐狸精的时间表,过关去深圳再返回香港,她的复仇之路步步为营,持刀已经走到了小三家门口,然而却发现愤怒和仇恨并无法解决复杂的人生。——她发现精心设计的复仇计划,竟没有考虑到被电梯的闭路电视拍下的可能,最终只好放弃,接而小三的一次面对面挑衅让她再度燃点报仇之火。这一段常常使用搞笑的方式来拍摄,也提醒我们并不是正戏内容,从中我们真正可以窥探到的是她的生活——丈夫的出轨让她抬不起头,儿子的不受控制让她不断向人道歉、必须带着儿子的特殊状况,导致她寻找兼职养家举步维艰。
痛苦是黄金花的核心情绪。在本片中,儿子和家庭是她的痛苦之所在。她也说过,如果不是为了儿子,早就会离开这个家了。我觉得电影的核心就是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深处绝望,如何与痛苦和解。
对于生活的绝望,低级的快乐虽然奢侈却毫无意义。我们往往不知道快乐是为何,这种情绪只会让人陷入迷茫。比如沉溺在男女之乐的”丹凤眼“,和逃避责任后片刻欢愉的丈夫,在快乐中他们迷失;黄金花也是,想象复仇的快乐,让她失去理智,只想用杀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逃离痛苦的唯一方法是理解。代表着黄金花痛苦的光仔,在最后拯救了她。站在痛苦中思考痛苦,承受生活的轻和重,这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就像光仔一样,黄金花创造了他,而他也许并不会和你有完整的表述和对话,但它窥视着你,渗透在你的生活中。甚至,在所有的情绪中,你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和它相处,凝望深渊,时间久了,你成为了痛苦本身,痛苦亦能理解你。
最后一幕光仔在即将出发砍死小三的母亲面前大哭大闹,便是最好的解释。他完全可以感受到母亲所想,尽管他没有太多理解的智力。黄金花的痛苦瓦解了,她和生活的困境握手言和,于是她便能够继续共存下去。
不要逃避痛苦,你创造了它。唯有思考它才不会成为它。
它是你的猛虎,亦可以是你的玫瑰。
前一阵子看《生门》,
觉得平安地生下孩子是幸运;
这两天看《黄金花》,
觉得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更是幸运。
导演陈大利给了坚强的母亲
最美丽的名字:黄金花
这个家庭有着一个自闭症且中度智障的孩子,
妈妈用了五年的时间教孩子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爸爸用了七年的时间才让儿子拉住了自己的手;
这些,已经让爸爸妈妈满足了。
即使在夜里无数次地哭泣,
面对孩子还要坚强地说:
没事了,孩子,爸爸在这里!
孩子,不怕,妈妈在这里!
爸爸累了,他选择了出轨;
妈妈也累,她选择了仇恨;
她想杀死那个夺走孩子父亲的女人。
当她做着复仇计划的时候,
那一举一动儿子都看在眼里,
儿子用哭闹,用一副妈妈周围都是红色的画面,
彻底挽救了妈妈。
当妈妈和儿子抱头痛哭的时候,
出轨的爸爸回来了。
这一幕,任铁石心肠的人都会动容。
当黄金花带着儿子。
在扇子舞中笨拙地跳舞的时候,
她放过了别人,
也放过了自己。
虽然她笑着说:
如果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反而是一种幸福
那笑,有无奈,有坚守,也有心酸。
未来在哪里,不知道,
明天会怎样,未知数。
只知道,有妈的儿子,才有家有幸福。
只知道,母爱已经感动了那个离家出走的男人。
当看着二十岁的儿子高兴地玩着滑梯,
当孩子的爸爸说:“我只知道自己很累,其实你比我还累!”
有这个三口之家,有这句话,就够了!
所有的心酸,所有的付出,有人懂了!值了
一部生活剧情片,
没有特效,没有宏大的场面,
有的就是普通百姓再平凡不过的日子,
但却会带给你深深地震撼!
如果可能,请走进电影院,
为坚强的母子,迷途知返的父亲点赞!
今年金像奖颁奖礼上,58岁的毛舜筠终于凭借《黄金花》,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奖。
虽说奖项并非评价演技的唯一标准,但还是很庆幸,这位优质的中年女演员没有被埋没。
想想这些天,不少人都谈到华语影坛的中年女演员,被赶入了一个叫做“中年危机”的魔咒里。
这魔咒是个人为制作的恶性循环。
电影要有票房,票房要靠流量,但流量很少能够带来口碑。
于是,骂声一片又如何,很多演技发光的中年女演员,就是没戏可拍。
毕竟对很多人来说,“中年”这个称谓,有点刺耳。
特别是女人。
对此,既有强人所难的,也有画地为牢的。
可年纪算什么呢?
朱丽安·摩尔挑战《依然爱丽丝》(2014)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时,正好54岁。
同样贵为奥斯卡影后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拍《三块广告牌》(2017)时,即将60岁。
随便说出一串所谓中年女演员的名字,会发现她们依旧活跃在大银幕上。
譬如,凯特·温斯莱特(1975年)、凯特·布兰切特(1969年)、蒂尔达·斯文顿(1960年)、梅丽尔·斯特里普(1949年)、海伦·米伦(1945年)等等。
欧美女星的职业寿命相对较长,但也有不少香港女演员,青春饭吃完后,职业生涯还在继续。
像是毛舜筠,到《黄金花》中饰演母亲黄金花,20多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饮食、清洁、治疗都得盯着,偏偏丈夫还靠不住。
这样的角色,发挥空间很大。
有一幕,儿子犯病自残,黄金花拼死地抱着阻拦,一口一个“儿子”,那种心力交瘁的绝望,极富感染力。
毛舜筠演得如鱼得水,也过足戏瘾。
要知道,距离上一次她担纲主角,已有十年之久。
《老港正传》(2007)中,毛舜筠饰演陈秀英,一个既能相夫教子,又能发家致富的主妇,由此获得了继《大丈夫2》(2006)后又一个金像奖影后提名。
而在《旗鱼》(2008)中,毛舜筠首次前往内地农村拍片,演活了一个命苦而又感人的母亲。
不过在更多电影里,她都是配角。
《家有喜事》(1992)、《大富之家》(1994)等喜剧演得好,《我和春天有个约会》(1994)、《大丈夫》(2003)等正剧也不在话下。
而《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我爱扭纹柴》(1992)、《小亲亲》(2000)均让她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直到《早熟》(2006)让她如愿。
这次《黄金花》的爆发,是毛舜筠的集大成,也是对有演技也有阅历的女演员的一次肯定。
当然,金像奖37届中,也只会偶尔褒奖彼时20岁左右的女演员。
比如林碧琪(《靓妹仔》,1982)、袁咏仪(《新不了情》,1994)、张柏芝(《忘不了》,2003)、春夏(《踏血寻梅》,2015)。
更多时候,还是会眷顾那些好戏的中年女演员,把商业大潮盖过的风头,统统交还给她们。
能武又能文的惠英红是最富光彩的一个。
她生于1960年,22岁就凭《长辈》(1981)成为第一届金像奖影后。
风光过数年,又在90年代渐渐退下一线。
等到出演《心魔》(2009)强势回归,几乎每一年的金像或金马,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倩女幽魂》(2011)、《武侠》(2011)、《僵尸》(2013)、《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2014)等电影里,她演的配角总是引人的所在。
等到2017年,她先后凭《幸运是我》与《血观音》拿下金像奖、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幸运是我》中,芬姨听到渐渐情同儿子的阿旭说“一起走,这儿路滑”时,那个错愕、感激而骄傲的笑,是直击人心的。
而《血观音》那个棠夫人口蜜腹剑地念一句“我是为你好”,都能有一阵阴风吹起。
她以过人实力证明人到中年,事业仍能不断焕发新机,不愁没有好片可拍。
在变性题材电影《翠丝》中,她要与才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姜皓文饰演夫妇。
另一部担当主演的《纸皮婆婆》继续关注底层人物,同样剑指各大表演奖项。
那在香港,还能时不时给观众带来惊喜的中年女演员,不在少数。
出演《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时,鲍起静正好在50多岁的尾巴上。
生性乐观的超市女工贵姐,偶尔露出的感伤就格外戳泪点。
哪怕看着她扔掉亡夫裤子又忍不住望一眼垃圾桶,也能叫人跟着叹一口气。
后来在《我的妈呀》(2016)里,她演了另一个母亲李好。
关系疏远的儿子时隔多年重遇这个生母,二人放下心结,共同完成“愿望清单”的故事,颇为催泪。
那像是吴君如,早在34岁时凭《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1998)在金像奖上封后。
等到45岁,还能凭借《岁月神偷》(2010)再度杀入提名。
鞋匠家的罗太太一角快人快语,被她演得手到擒来。
那天罗太太在给店铺的老招牌上色,罗先生说,没生意,再醒目也没用。
她信誓旦旦地念着“做人,总要信”,抓着油漆刷的手多使了点劲,慢慢地就哽咽起来。
在这部留名影史的电影中,吴君如演得太好。
再年轻些的,有1972年出生的郑秀文。
她20岁开始拍戏,90年代就以《百分百感觉》系列、《爱您爱到杀死您》(1997)等片打下都市爱情喜剧的根基。
千禧年开始,更是推出与杜琪峰、刘德华合作的《孤男寡女》(2000)等代表作。
40岁后,《盲探》(2013)与《合约男女》(2017)都是很好的探索。
前者要全身心浸入案件还原,后者要在流产后表演入肉的悲痛,很考演技。
等到45岁这年,郑秀文更是突破自己,拍摄了风格迥异的《午夜慢车》《圣荷西谋杀案》《八个女人一台戏》与《花椒之味》。
遥想2002年,她破纪录地以《同居密友》《瘦身男女》和《钟无艳》“围剿”金像奖影后,饮恨而归。
但到明年,情况应该截然不同了。
比郑秀文稍晚一点出道的杨千嬅,获奖运要稍好一些。
尤其是在近40岁时接拍的《志明与春娇》系列,探寻了都市爱情片的新花样,也让她在2013年成为金像奖影后。
40岁之后,《可爱的你》(2015)、《哪一天我们会飞》(2015)、《春娇救志明》(2017)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尤其是春娇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有一回她感到恋情触底,往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再潜到浴缸里,浮出水面后的艰难呼吸,就写满了极富感染力的悲哀。
不过也要看到,这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天后,不管在什么年纪,都会有不少剧本等着。
对她们来说,更多是完善与开拓的问题。
惠英红作为获奖大户,更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挑选角色。
而鲍起静、吴浣仪(《可爱的你》)等演员,能演,但未必有足够丰富的剧本递到手上。
吴君如对电影圈看得很透,知道在这“很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可演的角色很少,所以她要保住对喜剧的热诚,“死都不放”。
而金像奖之前,有人问毛舜筠有没信心。
她说有,因为戏份比较多,很有发挥。
说到底,也就是折射这样的现状。
毕竟港产片的黄金时代早已经过去,在为数不多的开拍计划中,好剧本就那么些,难以雨露均沾。
因此,当我们庆幸她们还有发挥空间的同时,也要希望毛舜筠与《黄金花》,多少能对“透明天花板”再来一次重击。
而在不远的未来,接好戏与演好戏,不再跟年龄有太多的关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写的,都是喜爱的香港女演员)
很庆幸陈大利导演能有这部注重社会意义现实题材的《黄金花》,关注自闭症和智障群体。4月15日的第37届香港金像奖4次提名也是对本片的认可和关注。本片儿子的扮演者 凌文龙的演技深刻的传达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点滴和他们的世界,毛舜筠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演技实力展现—— 一个母亲的不易和陪伴的点滴。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戏,4月20日全国院线上映。作为一个从业者很清楚的知道这部片子的票房不会好,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冲突,没有炫彩斑斓的视觉冲击,没有当红巨星的流量保证。是一部带有明显生活色彩的类纪录片(有点偏向)但是电影的意义不止于此,展现一种人文关怀和引起更多观众的思考更值得我们去推崇。我不是说这部片子绝佳,但是看到你会有所思有所感。
整部影片时刻被一种无望的感觉包裹。
这种无望基本是影片呈现的生活带给观众的感觉。毛舜筠饰演的家庭主妇黄金花的最大无望来自于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凌文龙饰)。影片没有选择励志片那样让儿子最终更接近正常人,因此聪明地躲开了庸俗的煽情套路,也更加重了无望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通过黄金花接受采访时一句话,像一把刀子一样直插人心:“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1.
如果说需要人照顾的儿子是黄金花无望的根源,那吕良伟饰演的习惯性出轨的老公彻底把黄金花推入无望的深渊。就像黄金花对小三说的那样:我恨你不是你抢了我老公,而是抢了我儿子的爸爸。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儿子一犯病就自残,爸爸就要制止儿子,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身上留下了很多被儿子抓伤而留下的疤痕。在爸爸离开的日子,儿子又犯病了,这次换做黄金花来制止儿子。一个妈妈如何在体力上战胜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所以等孩子安静睡去后,黄金花在黑暗中边流泪边忍着身体的抖动。
生活想要让你体会无望的滋味,不会一味让你消沉下去,会让你尝试多次看似的希望后,自己得出生活无望的结论,这时心如死灰才是真的无望。
所以在老公离去后,黄金花迎接了第一次希望——如何完美谋杀小三。为了找到完美作案时间,黄金花带着儿子跟踪小三,认真记录小三的生活规律,寻找小三独处时间方便下书。然后又从港片得到启发,先从香港去深圳,留下出行记录,然后再从深圳偷渡回香港,杀掉小三,神不知鬼不觉。第一次因为暴露在电梯的闭路电视里,黄金花只好作罢,第二次因为儿子的阻拦,也没有成功。感觉希望触手可得,下一秒却遥不可及!还有比这更无望的事情吗?
在黄金花两次准备谋杀小三中间,有过放弃谋杀过好生活的念头。她开始和周围婆婆妈妈们聊天,一起去唱K,儿子和她也更亲近,她自己还找了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和儿子。就在黄金花自以为生活朝着美好前进时,小三找到黄金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酸话,无非就是讽刺黄金花年龄大,生了个傻儿子,活该老公和人跑了之类的。然后要和自己离婚的老公又偷偷找到儿子,最后还致使儿子走丢。接二连三的不顺利才又让黄金花重拾杀死小三的想法。
2.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omorrow is Another Day,源自《飘》里女主郝思嘉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为明天会更好这种带有鸡汤味道的激励人心的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过一天算一天这样消极的厌世想法。
生活的不断重复、循环,仿佛把黄金花困在了当下。眼下的麻烦事让她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想其他父母一样,展望美好的未来。最开始的麻烦事是照顾老公、儿子的饮食起居,同时要面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发病,接着就要处理老公出轨,小三找上门这种烂事。老公离家出走后,黄金花既要面对生存问题,又要照顾儿子。在老公幡然悔悟重新回归家庭后,黄金花也没有高兴、没有责怪,有的是对未来的绝望:“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还有什么比没有希望的明天更让人绝望的吗?
3.
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
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虐心,压抑,太过难受。毛毛姐演技真挚自然,平静克制苦忍下不失爆发力。凌文龙的演绎炉火纯青,郑欣宜的客串算是彩蛋吗?时隔十多年再度看回咱们大广东的冼色丽演戏,姐姐真的好美好sexy!不过和吕良伟的交欢实在看得人不甚愉快。部分桥段处理手法幼稚,居然找来了“小毛舜筠”谈善言演年轻版黄金花。
男主很不错啊!旁边的观众还问我他是不是真的智障……果然是话剧团出来的,演技可以说比吕良伟还好了
毛姐你好嘢!你的“开封有个母夜叉”和刀削腿毛是现在想起还会笑的童年经典笑点哈哈哈~黄金虾哈哈哈~为人父母,想到就心酸。20180412@佛山CGV见面场
隔壁也在说父母要求子女的不多,只要平安健康幸福。人生惟有苦难的泥土里才能开出黄金花。
无甚亮点,没想到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竟如此老气横秋,价值观陈旧,类型也十分杂糅跳脱,而且那些闪回片段的设计都太难看了。MoMo和凌文龙演得都不错。吹啊吹让这风吹,Tomorrow is another day,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学会跟自己妥协,同生活和解。
是喜欢的题材,香港市民的细碎生活,特殊母子的平凡日常。从老年痴呆到躁郁到自闭,近年都有港产片在关注,很好。虽说难敌《幸运是我》,毕竟仍被指斥凌乱粗浅,但仍看得津津有味。刘美君吕良伟江欣燕等老港都赞。凌文龙的发挥空间比毛舜筠大,难怪双提名,但Mo姐拿金像影后,绰绰有余了。我押她。三星半。
没有亮点的打自闭症情感牌的故事,母亲含辛茹苦,父亲中间“叛变”,但终究是爱儿子的,自觉回归家庭。剧情穿插母亲精心设计杀小三过程的情节,故事内核是感人的,可能主要来自于我们对自闭症家庭生活的天然想象,而不是电影本身创造出来的,所以看得过程觉得很寡淡。
对于香港的温情的小品,我向来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即使全片从头到尾,也都只有演员的演技这一个看点。
中国电影还是得看香港
mo姐得单独加分 这部戏除了她的表演也是没什么好了 所有东西都流于表面 最后吕良伟的回归更是可笑 男主过于吵了 不禁想起海洋天堂的文章 的确是比这个好的…导演还是先做一个好编剧再来拍戏吧
吕良伟,看看人家田壮壮,都是教练,人家就不出轨!
非常感人 几番落泪 最戳心的台词是 “我不恨你抢走我老公 我恨你抢我仔的爸爸” 毛舜筠和新人凌文龙都演得真好!
我也只是需要借一部电影好好哭一场。 哀伤通通带走 管风里是谁
一部靠卡司(无可争议的毛姐)撑起来的项目,不过比起【幸运是我】剧力弱了,好在片长控制得当,不啰嗦。PS毛毛姐和Prudence合唱小凤姐首本名曲,这倒是新鲜,哈。
影片确实结尾处理得不太好,三观太正煽情用力过猛,但前面大部分我看得都十分过瘾,用略带夸张的戏谑展现出一个自闭症母亲的复杂处境。毛姐真人实在太美了。
2.5 低配「一念无明」,新人导演的各色学生腔,不过毛舜筠和凌文龙的表演的确是蛮有内容的。所以就算导演编剧问题琳琅满目:戏与戏割裂,家庭危机、底层/自闭关怀和亲情东扯西扯,还是能沉住看下来,至少每单场戏的内部靠优质的表演有了完成度。另外,认真拍、有社会责任感的华语片,还是不至于甩两星。
没像其他人看出《一念无明》感,倒是和国内的《别离》异曲同工。苦命妈妈+自闭症智力障碍儿子的设定的确考验演技,也是本片亮点。但剧情没头没尾,每场戏之间很割裂,好戏连不成好片。杀人策划漏洞满满,没胆弄成《维多利亚一号》,只能强行治愈,强行浪子回头。两星半。PS儿子总让我出戏到董子健
9.4/10 最愛男主原型的家俊弟弟在映後談時於戲院走來走去, 搶去我最愛偶像毛毛姐的風頭.....毛姐離我只有 3000MM.....我竟不敢說出我愛了她30年....
每个人活着就像炼狱,就看你放不放过你自己了。终归是儿子救赎了母亲挽回了家庭。导演详略处理不当,中间一段凶杀幻想把节奏带偏了,整部片子几乎就是靠几位演员撑场。这几年香港越发的走向低成本人文题材,以前的香港好莱坞商业气息渐行渐远了。这种关怀人性的现实主义题材不应该低于三星。7.1
剧情其实有点普通,而且还有些俗套,像最后的转折点太过德拉玛。但胜在演员演技不错成就了整部电影,尤其是光仔当然还有妈妈,希望他们能得奖。中间突然变调,有点出乎意料,蛮大胆创新的,但我没有很喜欢,反而觉得有点突兀。如果可以继续淡淡的,慢慢的,细心的去诉说这对母子的关系,我觉得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