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夫木聪、井上真央共同出演根据贯井徳郎小说《乱反射》改编的剧集,该剧由石井裕也执导,剧集故事中新闻记者加山聪(妻夫木聪饰)和妻子(井上真央饰)因一场事故而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事后两人也开始寻找事故背后的秘密。该剧今秋开播。
风大,吹倒了棵树,砸伤了人,因为种种原因人死了。本来都认为这是天灾了,然而主角非要认为是人祸,非要去查真相,最后查了一圈什么也没查到,想报仇却找不到一个足以承担起所有罪名的凶手,最终还是放弃了,重新开始生活,一定要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 作为主角相当憋屈,好像他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不仅令自己自寻烦恼,还惹得所有人都不开心。他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他死了儿子,可是死都死了,再怎么追查也不能让他儿子活过来,而他所做的调查却给那些被牵扯到的人带来了麻烦和困扰,令他们不能再好好过他们的小日子。从这一点来看,主角就不应该去查什么真相,老实呆着赶紧和老婆重新生个孩子才是正事。 但是主角一路追,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几乎查到了所有和这件事有关的人。是风的错不是吗?虽然这些人都有错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苦衷,并且这些理由都很正当。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这有什么?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肯定都是最合理的,在当时看是他们的最优选,只不过是所有的事都聚到了一起,如果怪那只能怪巧合,是死去的人运气不好。 那些为自己推卸责任的人都振振有词,而受害者的家属则在深深自责。 主角去寻找真相,他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过一些吗?他去做了,去追查了,于是就能对得起死去的儿子了,就能脱离自责了,这是他追查真相的唯一作用吗? 并不是。 如果没有主角的执著追查真相,那些犯了小错的人永远也不会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有多严重的后果,他们就算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也只是会庆幸自己没有被追究责任,他们觉得这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而且会安慰自己小错没什么,因为他们不用承担责任。当下一次事件再次发生的时候,他们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做一些明知道不对但因为只是小事所以不用太担心的罪恶,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发生百年一遇的巧合,就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而且就算追责也追不到自己头上。他们会继续做的,树会继续倒的,人会继续死的——总之一切都没有变。 但是主角做了,他为了追查真相给每一个做了小恶却不以为然的人提了个醒,你们虽然可以躲在庞大系统的背后,但是你们是有罪的,不管你所做的恶是大是小,你们都是有罪的。也只有当他们了解了自己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反省,做出改变,不做出每一个小恶,就算再有巧合,悲剧也才不会再次发生。 追查真相,即便不能让死去的人复活,不能找到“真正”的凶手,但它可以避免同样的事再发生。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加慎重,不会明知是不对的还去做,才会改变,才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 而不去追查真相,得过且过,事情会一再重复发生。没有反省就没有改变,每个人都为这个大垃圾场贡献自己的一份恶,世界会越来越糟。 那些妄想过自己小日子的人,不能分辨善恶的人,那些埋怨别人追查真相是多管闲事的人,你们忘了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你也有责任。如果不能明辨善恶是非,就好好睁大眼睛看仔细,好好动动脑子想明白,让那些追查真相的人告诉你,到底应该怎样才能不做恶;如果自认为懂,就不要阻止那些追查真相的人,不要在一旁冷嘲热讽,因为不懂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要通过追查真相学习让世界变好的方法;如果既能辨是非,又要阻止别人去追查真相,那你就是在做恶,你们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坏的罪人。要知道,如果世界变坏了,没有人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不要再说追查真相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是让世界变好,而不是更糟。
关于《乱反射》的一点思考
何谓“经典推理”?
近来,我看了许多部推理小说,看过被无数人冠为“经典”“必读”等词的推理,也看过杂志一些新兴作家写的推理小说。看的多了,时间一长,故事中的情节也大多忘却了。看推理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推理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预料不到的结尾。为什么“经典”始终被称为经典?越是“经典”的东西受到时间这个衡量维度的影响就越小,几百年前的东西拿到现代来看,仍有其借鉴意义。推理类小说亦是如此,何谓“经典推理”?我以为,除了作者在情节上架构的精彩,最重要的还是小说本身所反映的对人性、对社会等方面的现实性思考。下面就以日本作家贯井德郎的《乱反射》为例,探讨本推理小说对于反射现实生活的一点思考。
(下面有强烈剧透!想看这本书的人慎点!)
正如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架构一样,贯井德郎这本《乱反射》也是讲的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杀死了一位名叫健太的两岁男孩,情节设计之精巧紧凑,无不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作者在章节的设置中也巧妙的避开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这种普通的设置方式,而是从44章开始一直倒叙到0章,又从0章写到37章的方法,向读者表明:“0”就是整本书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整本书的叙事采用第三人称多角度的全知视角,可以清楚地使读者了解每一个主人公的真实想法,可以使主旨更加突出。
在我看来,作者通过这本书其实想反映两层含义,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故事中的各个主人公为这场“意外“所担负的责任,表面是一层,但在表层之下又反映了鲜明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反思。
先来说一下这场“不幸”:事发当天风很大,两岁男孩健太在婴儿车中,被一棵本该移除的枯树所砸到,导致头部大量出血,其后又因就近医院不收治,错过了抢救时机,两岁小男孩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整理来看,导致男孩健太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足道达洋,他是书中石桥造园土木工程公司的一名树医,因其自身患有洁癖症,在为树检查判定是否为“枯树”从而可能砸到人时,嫌弃并漏检了一棵树下堆满狗粪的树,而正是这棵树砸到了男孩健太。但纠其深层原因,本书也详细写到:因为妻子对于丈夫足道达洋的患洁癖症的漠不关心,家庭对于其关怀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了足道达洋洁癖症迟迟不缓和的一大原因。
为男孩健太之死负间接责任的有很多:三隅兴造、田丸花、河岛、克子以及男孩的母亲光惠等,书中大多都明确提及了每个人的间接责任以及如何导致了这场惨案的发生,故我们不在这里过多提及,但书中都没有明确写到导致他们此种做法的原因,但都通过大量的背景故事描写写出了原因:三隅兴造的退休生活未及时得到满足,与妻子儿女的交流少,缺乏家庭关爱;河岛老头儿是这条道路上的钉子户,因为他迟迟不搬家,导致拓宽道路砍树这项计划中断,也是因为他的死亡也致使了这项计划的开始,也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惨案的发生,并且他是孤寡老人,与儿子已经断绝关系,获得的来自家庭的关注极度缺乏;克子是一名年轻女孩,同样也是由于家庭中不受家庭的重视,父母过多的把关注给予妹妹,也导致了克子做出导致男孩未得到及时救治的行动的背景原因。
从这些间接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物所做出的每个动作,都是受他或她所处的环境所支配的,而这些环境也反映了当今鲜明的社会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孤寡老人独居现象、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得当。。。。。。都对我们现在社会现象产生了一定的映射,这也是“经典”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我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现实意义的思考。
而最后的最后,作者点出了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加山聪回忆起自己以前将自己家的垃圾带到加油站的垃圾桶扔掉,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注:在日本,在家里就要给垃圾分类。扔垃圾要分日子,如:可燃性垃圾是周一和周四扔,不可燃垃圾是周三扔,不可能随便乱扔。错过了扔垃圾的日子,垃圾就要在家里存放好几天。),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罪人”:“为了自己方便,并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什么后果,就算违反一点儿社会公德也不在乎。那些人跟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垃圾箱里赛垃圾的加山是同一类人”。
这也正如故事中他采访一位将垃圾堆放在自己家中不扔的女士所评论的那样:“拥有自己的物品,是谁都应该有的权利。不过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他们一旦得到了拥有的权利就不愿意放弃,并且认为自己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侵犯,因此,周围的抗议和劝说对于这种人完全没有意义。这种人能够意识到的,只有行使自己的权利。”
树为什么倒,因为根系腐烂。
为什么腐烂的树没有被清理掉,因为来进行树木健康检测的人员没有认真工作。
工作人员是哪里来的,是市政委托进行树木健康检测的机构的工作人员。
树是谁家的树,是市政所有的公共财物。
这样一来责任划分不是很清楚了吗。
市政是主要责任人(因为:一,树木的所有人是市政,市政有责任对树木进行管理;二,检测机构是市政委托的,市政要对其结果检测负责);
检测机构是次要责任人(用人失察,给出了错误的检检测结果);
具体的检测人员也是次要负责人(涉嫌 玩忽职守罪——机构国有,过失致人死亡罪——机构私有)。
溜狗的大爷根本就不关这案子屁事,相关城市管理条例上该怎么罚怎么罚。
环保组织有没有责任,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吧。我个人是觉得没有责任,因为从剧里工作人员其实有实际进行检测工作,选择消极怠工是他个人主观故意来看,环保组织采取的只是集会抗议,没有在肢体上实现对工作的实际妨碍。所以我认为最多也就是在这个案子之外,以组织作为案件主体,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另案处理。
司法责任这么清楚的事还能花1个多小时演个大半天?
嘛…………不过这部剧本身探讨的好像不是法制层面的责任,而是社会问题层面的责任。(摊手)
熬夜看了妻夫木聪和猫酱的乱反射。本来只是想要支持我mao但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果然猫酱选剧本还是有深度的,原本不怎么关注妻夫木聪,但是真的被惊艳到,两个人的表演和气场真的很搭,请答应我下次一定也要合作好嘛
整部sp是以现实风为主,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却在角色的克制和压抑中表现出了一对夫妻对于儿子去世的心情。无论是男主在一次次的探寻下的失望气愤,崩溃以及到了最后决定放弃继续追寻,还是mao酱在剧中在事故时的无助,在听到丈夫对于自己坦白的小小的情绪爆发都完美的体现了整个角色。不同于国内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具有戏剧冲突的剧情设定,我觉得这个sp是用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完成了表演。
除了演员的到位的表现,也同样感慨于本片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探讨,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讲述事故的sp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在讲现象的sp。mao酱和妻夫木聪的家庭线只是作为故事的铺垫和对比,而其更多的是在突出这场事故中的各个人物,他们的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及推卸责任的样子。一个又一个的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件最终导致了一个孩子无辜的死亡。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场景,一个是剧中职员怕惹上麻烦,高喊着说了不关我们的事,拒绝一切回答,没有丝毫愧疚的样子。一个是因为怕麻烦而拒绝收入生命垂危患者还高喊着有正当理由的医生。最后是了解一切之后失望无助的男主,以及男主问“我应该去向谁报仇呢?”。而其实这场意外中最后谁都有过错而谁也都不是罪大恶极,而谁的理由都冠冕堂皇……
男主最后放弃了追究责任,和女主一样选择了“过去”。生活也还是要继续,只是原来的点滴还在提醒着他们这一切的一切…
有点遗憾的是,自己的欣赏水平有限,我不太清楚剧里男主的两次的丢生活垃圾。是仅仅在呼应剧首表示生活要继续还是说其实正如儿子的事故原因的构成者一样我们也会做一些表面上看其实不是很严重的违反规定的事呢?也许这就是影片的魅力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总之看了一个还不错sp,之后也要赶紧把书补起来。
最近几天,《三十而已》这部电视剧频上热搜,看到“顾佳打人”那里,我彻底燃了,还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个世界吧,要“生活”不容易,但要“谋生”却一点也不难。换句话说,就是不用太过委曲求全,饿不死你。
顾佳本是一个超级优秀的“内助女王”,她是她丈夫的“情商”。家里的事,她全权负责;公司的事呢,她去“救火”。
家庭的体面,丈夫的尊严都建立在她的隐忍之上。她的目标就是全家人过上更精致的生活,孩子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有句话叫做“无欲则刚”,她有那么深远的渴求,所以就算外表看上去再光鲜,该历的劫却一个也不会少。
然而,每个人还是得保存自己的底线,如果达成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超出了这个底线,那么目标的达成就会变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顾佳的璀璨就在这里。
丈夫和投资人闹掰了,为了公司的利益,顾佳放下身段去“请罪”,连灌自己几杯白酒,忙不迭地替丈夫致歉。可当对方提出可耻的要求,将手伸到她的大腿上来时,她义正言辞地痛斥了对方。
资金链断了就断了,断了也不能和如此肮脏的人合作。大不了走出舒适圈,将房子抵押出去,饿不死!
幼儿园家委会的一些家长特别趾高气扬,顾佳“不违逆”地小心行事,看眼色,听指令。但也会谨慎地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之后免不了耐心地解释。
但是当对方行为过火,将幼小的孩子一个人关了起来之时,顾佳就被彻底激怒了,她做出了最没有涵养却又最合适的举动——痛打了对方一顿!
这个世界本就是“我尊重你你尊重我”的,彼此谦让才是美德,“孩子”是每一个“母亲”最后的底线,别说揍你,捅你几刀都是活该。因为虐待孩子的人不配为人。
顾佳的处世态度实在太优秀了,先“让”,先“忍”,是涵养,是为成功该付出的努力。可是,不要忘记,你有底线!别怕,这个社会发财难,要饿死也难。
太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的人一味地忍受,只到把自己逼成了抑郁;有的人又一味地傲娇,强自取折。
这两种人都不会快乐。
顾佳的刚柔并济要学,可是,往往很倒霉的,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
《乱反射》
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走在回家的路上,然而狂风四起,眼看就要有一场雨。路边的行道树在风中摇摇欲坠,瞬间朝这对母子砸了下来。母亲倒在地上,而婴儿车七零八落,车里的婴儿在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孩子的死,应该怪谁?
天有不测风云,怪“风”是肯定不可能了,那只能怪“树”了。这么多棵行道树都在狂风中坚挺着,为什么就这棵树那么脆弱呢?
死亡孩子的父亲是一位记者,他誓要查出真相。
“树”不行,就找负责树的人。
他找到了市政厅,市政的负责人将这个锅甩给了“树木健康检测机构“。树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被专员检测一次,发现患病或者烂根的树木,就要及时进行治疗或砍伐。
检测机构的人确实没有及时检测这一带的树木,因为当时他们在现场被一群由主妇们组成的“环境保护组织“包围了,大妈们每天都会在闲暇的时候聚起来,举着条幅,拿着大喇叭,雄赳赳气昂昂地游行,认为自己做着很有意义的事。
那一天,她们发现了拿着工具的检测人员,却认为他们是来砍树的,于是一拥而上地指责,不听任何解释,狠命地将他们赶走了。
当然,老板还是很负责地委派了另一个员工过几天再去检查。结果这个员工的身体状态很不好,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但为了工作而没有就医治疗。当他看到大树的底下全是狗大便之后,立刻忘掉了自己的工作,惊恐得落荒而逃。
于是责任又回到了市政厅。因为早有人投诉过这个问题,而清理狗屎是市政的责任。市政负责人确实在接到投诉电话后,拿着铲子和塑料袋前往。可是却在当时受到了一群小孩子的嘲笑,他自己也感到愤愤不平,寒窗苦读十多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务员,却没想到与狗屎为伍。一气之下,他扭头就走。
那么,狗的主人呢?狗的主人是一个老头,他每天遛狗的时候不牵狗绳,狗在树底下排泄,他也从不清理。只是感叹一声“哎哟喂,我的腰不行”,之后就光明正大地离开了。
还有医生。孩子出事故的地点就在某间医院附近,如果抢救及时,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可当时这间医院里只有一个非正式的小医生值班,他考虑到自己的非在编身份,不想惹事,就选择了“拒接”。而且,他当时要治疗十几个感冒病人,实在太累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大晚上来看感冒呢?因为早上排队实在太久了,一群机灵的学生觉得挂夜间急症可以不用排队。
所以孩子的死亡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市政?
树木健康检测机构?
主妇环保团体?
落荒而逃的员工?
愤而离去的公务员?
口无遮拦的孩子?
不讲文明的大爷?
明哲保身的医生?
不按规定的学生们?
还是他们全部?
具体到每个人都好想没有什么大错:
主妇们也是为了维护环境出一份力,
检测机构的员工只是生病了,
公务员的耻辱爆发确实也情有可原,
小孩子嘛本来就淘气,
最终的矛头确实在树下的狗屎,可如何去和一个大爷斤斤计较,
那个医生就更加有理了,不是人人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的。
至于学生们,也只是耍了个小聪明而已。
这位父亲,他年幼的可爱的纯真的无辜的孩子死了,死的特别冤枉,他原想找到仇人后好好发泄一场,大闹一场,可是,他的怨怼却根本没有方向。
你有没有过这种类似的经历?有时候,你也许也想像顾佳那样,守住底线,出一口恶气,可是你却发现,这口气不知道朝向哪里。
于是只能感叹:我真是太没有运气了!人间不值得啊!
“人间”为人类背了好多锅啊,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七情六欲之下,谁不会犯一些小错呢?就如同这个故事里的那个“父亲”,他在郊游的时候依然会将家庭垃圾扔在公共的垃圾桶里,这看起来是一桩多么多么小的过失,就如同那个让狗在树下排泄的老头一样。
可谁又想到,一个那么那么小的过失却会反射出那么那么大的伤害。
伤害造就了,相关人都无所察觉。就如同那场冰冻万物的大雪,每一片小小的雪花都不是无辜呢。那么怎么办呢?
你很倒霉,你被反射到了,你无法向那群雪花开炮,你只能学着自我疗愈。
顾佳的“先礼后兵”要学,“自我疗愈”也要学,那就,看个吃播吧。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意外发生前,男主是一个在正常轨道上运转的、大多数中年男人的典型缩影。
家庭是相对稳定的,即使父亲正在病中,但有母亲和妻子的照顾,情况大抵还可以维持。对于妻子的抱怨和求助,他故作轻松地岔开话题,短暂地遮掩过去了。
工作也是相对稳定的,与后辈的敏锐、勤奋、进取相比,他对工作的态度几乎是躺平的,发几句牢骚后带着设备出发,以一种抵触、敷衍的态度完成了平庸的工作。
日语中有一个词非常妙,“まあまあ”,意思大概是:不高不低、不好不坏、马马虎虎,凑合着、还行吧。用这个词形容男主,很贴切。
儿子意外去世,平稳的生活脱轨了。
他先是试图以一贯的方式接受它。可是这件事与平常的琐事不同,它太大,他的痛苦、愤怒需要一个出口。
从追查真相开始,他的情绪慢慢积累直到失控爆发,在雨中他与急诊医生扭打在一起,怒吼着向医生也像是向自己质问道;那你告诉我我该杀了谁?我们以为电影想要继续拷问的是道德与规则、文明与野蛮,男主会不屈不挠,直到获得一个答案。
然而拷问就此结束了。
调查中的每一个人都似乎有错又似乎没错。
男主如平常般回到办公室,平淡地与同事攀谈甚至玩笑。扔垃圾时依旧偷了懒。他自己说服了自己,回到了熟悉的、安全的、不需要大破大立、不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的轨道里,继续生活。其他的所有人也是一样。
最后一幕,感冒了看急诊的学生,投机得逞了,脸上不可抑制的偷笑的表情,这表情多平常、多普通啊,那一刻竟也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电影想要拷问的每一个普通人,而不仅仅是与这场意外有关的人。
全片讲了一个故事,可以用中国谚语概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至于它深层次要表达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朱光潜先生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我认为朱光潜先生讲得很透彻。
人是社会的动物,他是一个人,也是社会一分子,我们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离开社会一分子的地位, 一个人在人的地位有无道德修养可言呢?二、一个人在社会一分子的地位所表现的道德修养,是否要根据 他在人的地位所表现的道德修养呢?中国传统思想对于这两个问题向来予以很肯定的答复。西方思想或是 忽略这两个思想,或是根本否认它们有何意义。这两种思想类型各有其环境背景
凑佳苗风的剧本,不过有点看够了这种全世界害了我一个人的故事了,和小七上一部愚行录很像但又比不上(感受不到和井上真央的对戏火花)。倒霉的小七演父亲死儿子,演炮友变逃犯,演基佬死真爱,演学生丢女友,演哥哥疯妹妹,演小三跑姘头,改名妻夫木惨吧
SIFF. 7. 他人即地狱,连锁反应引发的惨剧,篇幅略短,一些线索没有铺开讲述有点可惜。妻夫木聪表演出色。
杀害你儿子的是无数个蠢货。都无心,都自私也有理由来搪塞,在社会新闻层面和丧子后家庭内部平复、释然上,叙事的重心摆得尴尬了。小七演得还是很强的,苦笑着打起精神来
树倒了 不过换另外一棵腐烂的根永远埋在地里这样的故事太残忍事实永远只被当成事实记录下来但重要的是背后的隐情也就是“想象的射程”小七那段摇晃的镜头太喜欢虽然翔太没了但我们不是因为喜欢才结婚的吗杀害的因素没有最大值所有人都在自保所有人都无缘社会最后的收缩实在太妙毕竟这世界无药可救EX 55yr今年SP最佳吧
医院看病有熟人的重要性女主终于摆脱偶像剧模式,孩子被压住那里的台词,有种令人窒息的绝望不接受现实怎么办,房贷还没还完,又没有胆子复仇,只能let it go
社会中每个人无意识的恶,积累和反射,衍生出悲剧,怒气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压抑,可怕的是结果可能回归到无意识的恶的轨道。石井裕也有几幕拍得极好。
由行道树“杀人”事件带入的社会众生相写实,在这起看似意外的事故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害怕被卷入“麻烦”,所以他们没有尽职尽责,逃避与推卸责任,以无关者的姿态围观与擅自评论,这样下去不仅“日本要完蛋”,而且悲哀的是受害者的无奈“我又该找谁复仇呢?”可以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国,更加是无处申诉不了了之了。PS.石井裕也开始带相乐树拍戏了啊,为他前妻某光叹口气,唉。
不知不觉被人害,无知无觉害别人,该片从一种特别的视角来看互害社会的成因,虽然这放在日本发生的频次远远低于某朝,但能拍出这样的片子也很好地说明了创作族群的自省能力。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揭示了不同于阿伦特概念的另外一种平庸之恶。当人们盲从于结构或秩序的要求参与其中,固然可能成为恶的帮凶。但在另一个些时候,人们可能逃逸出结构的要求来回避自己本应承担的一些责任,虽然这种回避看起来微小无害,但层层累积后的蝴蝶效应却可能带来一场无法溯源的巨大悲剧。最难战胜的不是某种权力、结构、意识形态这些大词,而是永恒的人性。这部电影最厉害的一笔是,即便是善良无暇的男主也会在无人注意时,到不该丢垃圾的区域丢垃圾。谁能预料这会不会是另一泡树下狗屎呢?经历了调查遍历了人性之暗的男主还是扔了下去,虽有犹豫。小时候也我曾发生过一次差点丧生的意外,感恩那次事件中所有关涉到的人都尽到了责任,才有了此时此刻的我。“我现在的心情,乱七八糟的”。补一句,几处主观镜头,用得特别好。
讲蝴蝶效应,讲人的自私,讲家庭,讲复仇,甚至,讲环保…讲了很多,却都没怎么讲通透,人与人之间休戚相关的事实并不需要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丧子故事来再次说明。算是石井裕也水准之下,妻夫木聪在这部戏里的演技被井上真央吊起来打,小七一和演技女星配戏就露怯啊。
找谁去复仇?谁都有理由成为凶手,谁都有理由推脱,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说不清楚。#20190217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蝴蝶效应是想象力的射程。(守土有责,勿以恶小而为之……)
发现小七(妻夫木聪)的戏路很宽,并没有被帅气的脸限制
男主最后终于可以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的乱扔垃圾了
“这事不赖我”册那,明明就是你。
石井裕也肿么了 无聊而表面
小七这样的好老公要怎么样才能找到?
75分。碍于篇幅,后段有些操之过急,无论是调查的逐步深入,还有夫妻感情的变化,以及个人情绪的张力都塞不进这么短的时间里,但石井裕也仍旧不含糊的给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每场戏目的明确,就像攀岩一样一步一上升。用妻子胖子女同事来点题“想象力的射程”一场戏拍得感人又深刻。在这个事件里成果只因全都是因为“想象的自私”,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导致里引发了一连串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当时间发生后,这些人仍旧回归本位去嘲笑他人自私肤浅的想象,这层社会关系做得深刻。男主角因为工作也被同僚嘲笑,最后去寻丧子之仇更加面对人人如此的借口,他的想象力射程起作用了吗?在结局看来也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乱反射而已。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