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蕾吉娜·卡塞 Regina Casé 饰)是一名保姆,在法比尼奥(迈克尔·乔尔萨斯 Michel Joelsas 饰)家任职长达十三年之久,虽然稳定的工资令她的日子越过越好,但这也意味着,瓦尔已经十三年没有见过自己远在他乡的女儿杰西卡(卡米拉·马蒂拉 Camila Márdila 饰)了。
杰西卡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正在准备她的升学考试,她前往母亲所在的圣保罗备考,实际上是希望有多一些的时间能够和母亲相处。见不到的两人朝思暮想,可等真正的住到一起之后,瓦尔才发现她和杰西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母女两人屡屡爆发争吵,不仅让杰西卡无心学习,也令瓦尔十分的焦灼。
本片一方面通过富人家庭和保姆以及保姆女儿之间的相处,表现人之间的平等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上班女性让别人带孩子,由此产生了孩子和“第二个母亲”(实际抚养人)比和亲生母亲更亲的问题,这篇评论主要对第一条进行讨论。
女性导演拍摄手法很细腻,视角选取很不错。以母亲的角度来看,女儿不懂事,这大家都看得出来,因为本片视角是作为保姆的母亲。但如果以女儿自身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都很合理。
1,客房。客房是女儿最明显利用主人的客套的部分,从她的角度,她不是仆人,为什么有客房却要睡地上。可以责备她没有考虑到母亲的立场,但请记得最开始女儿就不想住进别人的家里,而母亲的佣人房拥挤得她连个看书的桌子都没有,一个高考生+高材生想为自己争取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
2,和男主人吃饭。这一部分我不认可女儿的行为,虽然她表达了要帮母亲拿盘子,被男主人拒绝了就没再动弹,如果是自己家里,让妈妈帮自己拿甜品没关系,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是不合适的。
3,冰淇淋。女儿吃这个冰淇淋的理由她在电影中说过,那是男主人同意的。在和男主人吃饭的时候,男主人说过“这个屋子里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也是杰西卡的”。母亲告诉那只是客套话不能当真,女儿显然没太重视,但也不是完全没听进去,这在游泳池的部分有所体现,女儿一开始是按母亲说的回答,后来是男孩主动拉她下水。
整体来说,我不认为女儿的行为很对,因为她只考虑了自己,没有考虑到她母亲的处境,但反过来想,母亲又考虑到女儿的处境了吗,明显也没有,我想这和她们十多年的隔阂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也不觉得女儿很过分,虽然很多地方明显可以处理得圆滑妥善,想想她才是十几岁的孩子,待人接物并不成熟。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并不低人一头,不管她是不是有意利用主人们的客套,每次我看来有些出格的行为,她都是确认过自己是被邀请的,是经过主人同意的。
虽然现代社会说人人平等,仆人升级成了佣人,但在佣人眼里,大多数雇主们的想法依然停留在主人心态上面,认为佣人是下等人,那些客套也不过是客套,佣人自己心里有着一二三条守则。换个角度,从雇主角度出发,他们和佣人的生活层次都不同,是很难像对待朋友那样与之交谈,如果家里有过保姆的应该很能理解这一点吧,尤其是住家保姆。
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生活层次是有高有低,雇主可以不和佣人谈爱马仕、梵高和苏格拉底,但这并不表示在日常交流中雇主就可以不尊重佣人。影片里,女主人对瓦尔似乎很亲切,但其实并不尊重她,这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她数次打断瓦尔的话,比如他们一家人坐着却让瓦尔的女儿一直站着说话,她听说瓦尔女儿要申请特别好的学校时不相信她能做到的表情,比如她说喜欢瓦尔的礼物却不让她拿出来用。这种假的亲切其实会让人更难受,尤其一开始当了真,后来却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的时候。所以,在瓦尔发现自己女儿出息了之后,才下定决心辞职,要弥合母女感情是一方面,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何尝不是瓦尔在这个家里受到过无数看不见的伤害。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真实的态度以及它们有多伤人,就像《隐藏人物》里那个白人女性主管说自己不是种族歧视者一样。良好的教养为人们戴上了一层名为“礼貌”的假面,却忽视了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我们应当时刻警惕和自省。
影片中体现的这些事情,国人应该很有共鸣吧,到处都有用一部分人(下属)的低人一等来衬托自己(领导)的高人一筹的事情发生。举个例子,出去应酬,有时候司机不能上桌吃饭(不是每次都是,有时候是一起吃的),心里不禁会思考这是否正确。自己的结论是这样做的合理理由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平等相待罢了。
职业理应不分高低贵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工作上的从属关系,却没有人格上的上下关系。礼貌也从来都不等同于尊重。
前段时间看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因为在医院抱错了孩子,以至于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原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因此而有了不断深入的接触。
其中的焦点聚集还是在两个孩子身上,原本属于琉晴的丰裕的家庭物质条件以及更好的教育机会被给了庆多。而原本是庆多拥有的一个融洽温馨自由的家庭以及快乐心境也被琉晴拥有。
阴差阳错,造化弄人。这其中的利益相差根本计算不出来,孰多孰少,孰优孰劣也无从对比。养育的家庭生活对于孩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哪怕是强大的血缘关系也对抗不了。
我想,在电影《第二个妈妈》中,杰西卡就是那个“被抱错”的孩子吧。
瓦尔是杰西卡的妈妈,她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托付亲戚照顾杰西卡,影片开篇就是瓦尔在带主人家的儿子在游泳池游泳,得空却也不忘自己的孩子,打电话回家询问孩子的情况。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主人家的孩子法比诺已经长大,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毕竟已经有十多年没见了。听闻女儿要考来自己所在的城市上大学,瓦尔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我们想象中她们见面的情况应该是喜极而泣,紧紧相拥。但十年的分离,人与人之间那能一下子就那么熟络。女儿杰西卡第一眼见到妈妈瓦尔的时候叫的是她的名字,而不是妈妈。
第一次跟自己的妈妈一起来到雇主的家长,杰西卡似乎并不打算把自己当外人。她提出要谁在主人家的客房里而不是挤在妈妈的小卧室里;早餐心安理得地坐在主人的餐桌上吃着女主人做好的早餐;跟男主人一同享受午餐并且可以吃到自己之前从未吃过的冰激凌;在主人家的游泳池跟法比诺及其同伴嬉戏。。。。。
这些都是瓦尔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说看到自己女儿自我沉醉地厚地享受其中,用瓦尔的话讲就是“没有眼力见”。形象又接地气的词儿。
杰西卡是骄傲的,也是自卑的。是聪慧的,也是“拎不清”的。是率真的,也是虚荣的。
在喜欢她的人眼里,她就是所有优点相加的女神化身。也就使得男主人年纪一大把了,第一次看见她,眼中就星光闪烁,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地向她求婚。在讨厌她的人眼中,那就是所有缺点的堆砌,尤其是女主人,暗讽她为老鼠,更是因为她在游泳池游过一次泳而把整池的水都给换了一遍。
这似乎就是杰西卡自作自受,自取其辱。谁让她不知天高地厚,找不准自己定位,厚着脸皮去享受不属于自己的,也不该自己能拥有的东西?瓦尔也是这样想的,因为:
在主人让你吃东西的时候,只是出于礼貌,因为他们就知道你会拒绝,也应该拒绝。
在主人让你一起去游泳的时候,哪怕你想游,你也要说没带泳衣没法游。
我们生来是卑微,低人一等的,不要去惦记着那些你配不上的东西,所有的顺从,卑微,忠诚那应该是生下来就要懂得道理。
这些为人处世规则放在这贫富悬殊,等级森严,阶级固化的社会中,几乎可以保证这一辈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明哲保身,人畜无害,相安无事。
杰西卡却不,你可以鄙视她的出身,也可以指责她的偷食行为,但是对于她在功课上的努力和学业上的追求,除了惊讶就是佩服了,她用自己行考分来证明自己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梦想和野心。
影片中主要是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为主线,本以为剧情会四平八稳地进行,在影片的最后一段中却来了个急转弯:杰西卡已经怀孕生子,儿子目前也是在过着自己小时候的生活。
这个也是影中的高明之处。以借助他人来完成母女之间的和解,并且这个是瓦尔的外孙,杰西卡的儿子。
这其中也完美地诠释了《第二个妈妈》的影名了。瓦尔是法比诺的第二个妈妈,这个毫无疑问。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自己女儿的第二个妈妈。杰西卡始终不愿接受那个不曾陪伴自己,也没有沟通的妈妈。但是最后瓦尔愿意放弃工作,回来陪伴杰西卡,并把外孙带来身边照顾,让杰西卡不再需要忍受母子分离的痛苦和煎熬。
人的不幸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却是自己作的。我们始终都是在不断成长不断了解和接受这个世界的。不管出身怎样,穷养还是富养,都不能没有教养,有个性并不代表可以任性。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这个社会也并不是非黑即白。谁都做不到完全的感同身受。我们对于彼此需要宽容和沟通。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真的很重要。
影片中来自于日常的细节之丰富令人乍舌。处处显露着阶级的隔阂却也有着跨越阶级的情感。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与儿子最亲近的是中年女佣,因为从小带到大,儿子会和女佣一起睡,难过时会与女佣拥抱寻求慰藉,眼神里满是浓于血的爱意。而面对生母时则是冷淡态度,连拥抱都是勉强的,当女主人出车祸受伤后,儿子没有第一时间去母亲房间看望,而是和朋友以及女佣女儿在自家泳池里嬉戏玩闹,直到母亲把他叫到了身边才给了一句冷淡的问候,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批判景观。而男主人与女佣女儿这个闯入者的关系与互动同样是批判性的,他看似豁达与包容的态度实则来自于对家庭生活的麻木和对年轻酮体的渴望,甚至突然又尴尬的向女佣女儿跪地求婚.......这场说来就来的求婚打了女儿和所有观众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在女儿的目瞪口呆中男主人表示“只是个玩笑”,尴尬离开。这场求婚戏可谓是作为博士的精英阶层男主人在日常空洞与压抑的生活里寻求的一次“泄欲”,即使女佣女儿真答应了,相信也不过是一场“泄欲”。在女主人与女佣女儿之间展开的对立倒是最纯粹的阶级矛盾,从女佣女儿“没眼力见”的要求睡硕大的客房开始,女主人与女佣女儿的角力便开始了。当女主人看到女佣女儿和自己儿子在泳池里嬉闹后,她以泳池里有老鼠为由让女佣抽干泳池的水,而后当女佣女儿和女主人儿子在泳池边抽烟闲聊时,女佣女儿问女主人儿子“我看起来像老鼠吗?”这句问话轻描淡写,却也透着无奈与痛苦。影片里还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女主人儿子考试失败,女佣拥抱并安慰他,随后母亲安慰他时却得不到一个拥抱。但当女佣告知他们自己女儿考过了时,嫉妒的母亲除了给出冷淡的祝贺,还不忘提醒有第二轮考试,不要高兴太早.......这盆冷水人性尽显。“她的女儿没有别的出路,只能读书。”这是女主人对儿子说出的话,也是她的自我发泄与安慰,其中也塞满了自卑与傲慢。随后儿子靠在她的肩膀上寻求安慰,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渴望亲近儿子,而是甩手离开,并嘱咐儿子要努力读书。
女佣和女儿的矛盾同样来自于阶级,虽然她们处于同一阶级,但却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在她们的一次对话中可以充分展现。女儿:“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学到的那些规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难道有个手册吗?为什么?谁教你的?你到这的时候他们教给你的?”母亲:“没有人给我讲这些,我们(这个阶级)生来就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感觉你就像个外星人。”女儿:“谁出生就知道这些?”这段对话里的矛盾与差异也在母女二人寄人篱下的生活里处处显现,比如她告诉女儿不应该睡客房,应该跟她一起睡女佣房间;她告诉女儿不应该坐在厨房餐桌吃饭,赶快离开;她告诉女儿不要跳入游泳池,那不是给她准备的;她告诉女儿要学会在男女主人面前拒绝,因为他们说客套话是建立在你会拒绝的基础之上。一个个规章制度不断灌输给女儿,欣慰的是,女儿一个都没听进去,只想离开。有意思的是,得知女儿大学入学考试合格的那个夜晚,女佣“忘乎所以”的走进了泳池这个“禁区”,这个隔离阶级的禁区被她亲自跨越,这是女儿优异成绩带给她的自信与力量。虽说考入名牌大学并不一定能实现阶级的跨越,但至少此时此刻,可以狂妄一回。女佣辞了职,回到女儿身边,同时渴望见到从没见过的孙子,这是她弥补亲情的时光,多年的女佣生活让她赚到了钱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女儿读书的天分算是对她最大的回报与宽慰。
妈妈为了养育女儿,可以独自去打工,但无论受多少委屈,无论付出多久,母亲对孩子的爱都不会丝毫减少。母亲在做住家家政中,对待雇主的儿子也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这更加体现出母亲的博爱。当我们看到女儿与母亲住在一起后发生矛盾时,以为母亲会因此痛苦,但母亲做出的决定很果断,为了孩子继续付出。影片中母亲和女儿的角色就像我们的邻居,就像我们自己,没有靓丽的外表,没有权贵的家庭背景,我们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着,这时家庭成为了我们的港湾,家人的爱成为了奋斗的动力。
瓦尔是一个富人家的佣人。女儿杰西卡在乡下生活,托别人照顾,每月会寄一些钱供女儿生活上学。工作的主人家里同样有一个孩子叫法比诺和瓦尔的关系特别好,亲如母子。 电影一开始就是十年之前,瓦尔陪着法比诺玩,法比诺要瓦尔陪他一起游泳,瓦尔说她没有泳衣,(这个借口她一直用)
故事是从瓦尔的女儿要考圣保罗大学的建筑系,需要借住在主人家备考开始的。 瓦尔精心挑选了一套茶具送给女主人作为生日礼物,女主人不喜欢,敷衍地说先收起来,留着特殊场合再使用,瓦尔送出的生日礼物又被退回到自己手里。主人一家虽有富足的生活,但过的并不幸福,家庭更像是一个社交场合,夫妻貌合神离;儿子法比诺和父母并不亲密,却和佣人关系亲密,只把自己脆弱和失败的一面暴露给瓦尔以寻求安慰。
杰西卡在机场先看到瓦尔的。她在四处张望的瓦尔身后看了很久,才叫了她的名字。后来,杰西卡说她本以为那个生活在圣保罗、每月会给她寄很多钱和礼物的妈妈会着装打扮得漂亮来接她。 她不知道瓦尔原来生活是这样的,豪宅里一个闷热狭小没有空调的房间,她抱怨的一切都是因为她认为最需要瓦尔的时候,瓦尔缺席了,为了换取她的生活费用和更好的生活,把拥抱和关爱给了别人的孩子。
主人一家,饭后各自无所事事地翻着手机,瓦尔将杰西卡领来时,又都摆出一副礼貌又好客的样子。他们带着杰西卡参观了整座房子。杰西卡评价着房间的布局结构,并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房间。法比诺觉得杰西卡傲慢无礼,太笃定自己相信的东西了。杰西卡告诉瓦尔“我并没有觉得我比别人高一头。我只是觉得我并不比他们身份低而已”。
瓦尔告诉杰西卡,女主邀请你去游泳,因为她知道你会拒绝才邀请你的,你不能不识抬举,你要拒绝。 男主人不上班,天天在看书,喝饮料,躺在杂物间抽烟,看似一个吃软饭的人。杰西卡的出现好像彻底拯救了这个人。
默默的注视(呵呵)
他跪下来向杰西卡求婚,说我们可以离开,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他是多想逃离现在的生活,但被拒绝后,懦弱的说是开玩笑的。很尴尬也很可怜。
瓦尔知道女儿考了很好的成绩,当着考不好的法比诺和女主人面前开心的手舞足蹈。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瓦尔在知道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半夜蹑手蹑脚溜进游泳池,给女儿打电话。这一段很有趣,很感动。具体你自己去看吧。 这一段让我想起的《卡比利亚之夜》里的一段台词:“我们都可以假装愤世嫉俗或者诡计多端。但当我们面对纯洁和无邪的东西的时候,虚伪的面具就会掉下来,心底就会泛起美好的东西!”
我带大你儿子,结果你喜欢我女儿:两代人等级观念差异掀起的小风浪。柏林观众选择奖得主,故事虽然发生在巴西,难得的是完全可以平移到其他国家,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抓马集结号~
演員的完成度很高,讓整個作品生色不少。
女儿不太成熟,但这不是她可以无礼和行使偷盗行为的借口,而母亲相反她只是个善良老实还有些木讷的人。两人之间的问题是多年的无法沟通,想想没有交流亲情会变得多淡漠。可我没觉得导演把这部分拍出来了。6.5
去年巴西获奖最多的影片,编剧和女主演非常值得称赞!从一个底层保姆的视点,表现了社会各阶层及老年与青年一代的复杂生活状态。这样的题材、制作规模我们完全做得了,但做不到这么好。
泳池 波光粼粼 母亲的自豪与快乐
没有比较大的戏剧冲突,故事用非常克制且生活化的方式展开,讲的是阶级观念,拍的非常的平和,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每个人都努力的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自我。随着情绪的积累,冲突的升级,是阶级观念的碰撞,是观念的解放,最后的结尾非常有感染力,非常燃,泳池玩水那段绝对是年度最佳之一。★★★★
真是容易被忽视的好电影!没想到结局是那么燃。瓦尔在泳池里打电话给杰西卡,而后是对女主人说要辞职,为了她的女儿,她做个合格的妈妈。做了十多年女佣的瓦尔在这一刻既修复了母女关系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相比中产阶级的虚伪,虽然略有些不懂事,但率性的杰西卡到底比这家女主人真实多了
虽然有许多突兀的转折,但导演还是很好地抓住了“亲情”这个主线,母亲的爱超越了时间、超越了阶级、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其中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镜头机位,而且避免了过度的煽情,反而用几个细节来呈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影片场景虽然基本局限在别墅内,但巴西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可管中窥豹
曾和朋友讨论,家境不好还应该要求家里全力供自己上昂贵的好大学。对方说,我就是父母唯一的骄傲了,如果不投资在我身上,谁替他们挣面子?你可以说我虚荣,但我从小到大受过的气看过的面色,你不会明白的。看到Vol激动地告诉女主人女儿考上了FAU,那骄傲、自豪、还有多年的吐气扬眉,我可能有点懂了。
★★★☆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 了解了真正的根深蒂固的阶级隔阂,才会明白你们口中bitchy的女儿这么努力学习奋斗的不易。说白了每个人都是个体,不得已因为血缘因为缘份什么的凑在了一起,也就别往这血缘缘份什么的上面贴金了。PS表演很自然。2017.06.24@UA国际影城。
CCC | 目前看过的所有巴西电影都给我一种清新的好感:基于某个通俗的现实主义故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得到了一种非常轻盈却并不好解的诠释,形式上也同样在做类似意义的尝试。
新年第一部五星电影。导演用波澜不惊又真实可信的笔触,描绘了一幢房子里很多个画面。女佣妈妈是可爱的,她的人格魅力和对自己女儿的伤害形成了鲜明反差。缺失母爱的女儿周遭高高的心理防线成就了自信优秀的品质以及自私任性的性格。那个照片里的婴儿最终给了她们修复关系的理由,希望她们有好的未来。
3.5;母亲加分,女儿差评,即使取得高分,母亲不在身边的教养还是有所体现(分数和社会阶层一样不能划分人的三六九等),这可不是所谓「率性」,很难想象已经身为人母还如此莽撞;游泳池段落最佳,夜空下释放心灵的母亲特别可爱。
Val/Fabinho,Jéssica/Carlos这两对非血缘的亲子关系,Val决定辞职照顾Jéssica和她儿子;故事从泳池边Val和年幼的Fabinho开始,假如在向女主人辞职的泳池边结束不是也很好吗?Regina Casé有几分像Frances McDormand呢。故事流畅表演舒服,亲子关系雇佣关系各种对照,开头结尾观众会思考同一个问题。
不管什么阶级隔阂,也别提中产有多道貌岸然,这穷养出来的姑娘确实没有教养,贪慕虚荣好吃不检点都令人心惊,母亲真有爱。
刚开始还以为要走《如父如子》那种纠结路线,往后看发现是个女佣修复与女儿关系、释放自己真性情的故事。导演的节奏感不错,故事顺畅,没纠缠在某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大力煽情,这种感觉挺好。女主角的放松的生活化的表演也是本片看点之一。[B-]
结尾往包里塞入的那些书籍挺细致的。逆来顺受的反抗绝不是随便跑出去生个孩子再回来。生而不养,打肿自己脸。想象下平时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城市中,工作日把小孩往父母家一丢,往早教处一搁。双休日见面几个小时,说爸爸妈妈最爱你了。太倒胃口了。
虽然女儿无礼,可她对于阶级却比妈妈更先进,妈妈真的很可爱。
三星半。即便巴西这么热衷表达情感的国度,也无法弥合两代人的鸿沟。讲礼貌又空虚的上流社会,小心谨慎又乐观真诚的穷人们。他们都有各自的可爱与可怜。当他们为了一个孩子共同的爱与纠纷模糊身份界限的时候,能看到他们又那么相似。而瓦尔真正的痛苦和女儿之间的冲突也是轻松带过,没做更多探索
为什么我还是觉得这个女儿比较bit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