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曾在这里

剧情片其它2018

主演:Valentin NovopolskijGabija SiurbytėMarkas Eimontas

导演:ErnestasJankauskas

剧照

萨沙曾在这里 剧照 NO.1 萨沙曾在这里 剧照 NO.2 萨沙曾在这里 剧照 NO.3 萨沙曾在这里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详细剧情

  尤尔加和托马斯满怀期待,开车去孤儿院见准备收养的6岁小姑娘。到了那里,他们却发现闹了个乌龙:迎接他们的是一个 12岁的男孩萨沙。孤儿院院长要夫妇俩要么和萨沙在一起待一天,要么永远失去领养女孩的机会。没有征得丈夫托马斯的同意,尤尔加选择了前者。这一天对尤尔加变得异常艰难——这个小男孩萨沙不仅说脏话、偷东西,还抽烟。托马斯还拒绝跟尤尔加说话。渐渐地,萨沙似乎也知道自己不会被收养了。尤尔加答应带他去游乐园玩。当这一天即将结束时,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似乎都对于什么是“一家人”有了新的理解。

长篇影评

1 ) 时间线需要这么跳跃嘛

2019上影节第二场观影片

第一次看立陶宛的片子。

我连立陶宛在哪儿都不知道。。看片子里的对话,貌似之前属于前苏联?

看完发现简介就基本可以概括片子的内容了。。

应该是手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有点晃,也许是为了突出找孩子的着急吧,但看着好晕。。

故事是能理解的,演员的表现也不错,但是剪辑手法真的不太懂。 时间线一直很跳跃,不时的在闪回。有一、两个插入点感觉还行,其他就觉得太乱了。

意外流产还不能再生的女主的状态,感觉呈现的还不错,但男孩和女主突然的亲密和买手机,有点突兀。

男主一直都很nice,在一开始拒绝领孩子一天也挺自然的。只是最后一段闪回是啥意思?人都可以变的?

另外,儿童机构那人的态度很不理解,这算碰瓷嘛?

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触是,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该寻求帮助就寻求(而是否求得到就是另一个课题了,sigh)更不要在自己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好就开始找救命稻草。

要知道,一旦遇见,就有纠葛。

人遇心动情缠

对了,虽然有点觉得有些地方刻画的还不够,但我还是好喜欢临近结尾的时候,吵架之后,他们在车里那段。

很长时间两个人都没怎么动,然后女生靠向了男生,男生搂住了她。全程都没有说话。

好莱坞电影节奏情节都是计算好的,不太可能有这种留白。而这片此刻的安静,好像可以让人停下来想一想,整个人也好像随着环境的宁静而平静下来。

这是这部片子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2 ) “恶童”拯救了自恋女

有些突然的闪回,的确有些为难被电视剧惯坏了的观众;再加上想要表达的意思远远超过了96分钟片长,很多场戏包括电影的结尾,导演都交代得躲躲闪闪的,我想,在2019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幸运地看到立陶宛电影《萨沙曾在这里》的观众中,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吧?苏醒过来的萨沙见到尤加和汤姆夫妇,会央告他们领养自己吗?

尤加和汤姆是一对生活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中年夫妻,家里布置得雅致、出门以车代步、男人和女人的衣着也颇为讲究,凡此种种,我们能推断出,这对夫妇生活条件相当不错,缺憾是,没有孩子。妻子尤加已经跟孤儿院联系好了,去那里领养一个6岁的女孩,而《萨沙曾在这里》展示给观众的,就是他们去孤儿院领养孩子的这一天。

尤加和汤姆到了孤儿院后发现,系统错误地显示他们将领养一个12岁的男孩萨沙。尤加和汤姆特别是尤加当然不肯接受这一事实,也不知道是院长一句“如果你们今天不把萨沙带出去一天,以后就不要来谈领养的事”唬住了尤加,还是看似不在乎其实非常在意自己能否跟着尤加夫妇出去一天的萨沙,他可怜兮兮的神态打动了尤加和汤姆,尤加和汤姆带上萨沙走出了。

所以,我们才有这一问:当生性敏感的弃儿萨沙拿着汤姆给买的钓鱼工具找到喜欢钓鱼的生父试图与之在一起遭到拒绝、继而喝消毒水自杀未遂后,醒来的12岁男孩会央求尤加和汤姆收养自己吗?

仔细琢磨过电影的片名,就能领会导演的意图。《萨沙曾在这里》中的时间状语告诉我们,被抢救回来的萨沙见到尤加和汤姆夫妇时会说些什么,已不属于这部电影。《萨沙曾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萨沙曾走进过尤加和汤姆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来自电影节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简介,不够准确。

电影节是怎么推介这部立陶宛电影的?

此片是本届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单元中的一部

“尤加和汤姆满怀期待,开车去孤儿院见准备收养的6岁小姑娘。到了那里,他们却发现闹了个乌龙:迎接他们的是一个 12岁的男孩萨沙。孤儿院院长要夫妇俩要么和萨沙在一起待一天,要么永远失去领养女孩的机会。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尤加选择了前者。这一天对尤加来说异常艰难,因为12岁的男孩萨沙不仅说脏话、偷东西,还抽烟。萨沙知道自己不会被收养……天降逆子如何养?做父母意味着什么?”

依着这一段内容简介,当电影结束在又一次闪回中——彼时尤加和汤姆还是新婚燕尔,他们躺在晚霞映照下的花草地上畅想自己有一个孩子——我们当然会觉得,汤姆最终还是被尤加和汤姆领养了。在他们的温情感化下,恶童渐渐向善而行。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表现中年夫妇特别是妻子尤加输出爱心给了萨沙一个家后,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得以完满的电影。

《萨沙曾在这里》虽然是立陶宛年轻的电影导演厄尼斯塔斯·扬考斯卡的长片处女作,他却不想老调重弹。他之所以要在片名中用“曾在”这个时间状语,是因为他想表达的是女主角尤加是怎么从生活泥沼中挣脱出来的。

那么,尤加陷入了什么样的生活泥沼?

电影没多做交代,但通过几场在尤加父母家的戏我们能猜测出来,尤加的原生家庭相当不错,为人妻后丈夫汤姆又给了她一个舒适的小家。唯独让尤加感到遗憾的是,当年怀着女儿时,一个不慎自己从楼梯上摔到了地上后流产了,还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听父亲说起她出生时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快乐,尤加也想有一个女儿。既然不能生育了,尤加就想到孤儿院去领养一个女孩。至于丈夫同意不同意自己的打算,尤加觉得想要一个孩子又不是件坏事,便一意孤行了。

尤加的妈妈很担心女儿的选择。知女莫如母,尤加的妈妈见微知著,她深知尤加与一个6岁女孩相处起来会有麻烦,但又不能当面锣对面鼓地反对女儿。可奶奶就不一样了,倚老卖老地直截了当地告诉孙女:你不能领养孩子。奶奶的坦陈,牵连了妈妈,气愤至极的尤加摔门而走,一段时间里拒绝了来自原生家庭的任何帮助。

对妻子想要领养孩子的打算,汤姆有自己的想法,但这个包容的男人还是跟着妻子去了孤儿院。就算妻子没有征得他的同意接受了孤儿院让他们接萨沙外出一天的条件,满肚子委屈的汤姆还是悦纳了萨沙:萨沙故意东一口西一口地吃坏咖啡馆里的小点心,汤姆去买了单;看见萨沙盯着渔具店里的钓鱼工具,汤姆让其选了几样;孤儿院建议他们夫妇带上萨沙去冒险乐园玩一趟,知道妻子惧怕冒险,汤姆假装忘记了跟萨沙之间还隔着尤加、像个真父亲一样陪着萨沙尽兴地玩;从冒险乐园出来回家的路上,他们的车坏了,汤姆比尤加更平心静气地等待修车公司前来拖车;萨沙假称去车里那个背包不辞而别了,我想原本就不愿意将萨沙带回家的汤姆一定怒火中烧,但他依然好脾气地跟尤加一起到处寻找……

“恶童”和自恋女

可是,在尤加的眼里,汤姆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也是尤加的生活泥淖,总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债权人,电影以外的他人就不必说了,电影里的自己的父母和奶奶以及丈夫,都有负于自己!汤姆说得对呀,孩子流产了,他难道不伤心吗?电影没有让尤加的父母和奶奶对尤加流产一事有所表白,可失去自己的孙辈,爱尤加的他们,能不伤心?陷入极度自恋泥潭的尤加,看不见,整天自怨自艾,将自己的生活涂抹上灰色的同时,也灰色了汤姆的生活,顺便也在父母家里的日子里掺进了硌人的“砂石”。

那些一时间让人不可捉摸的闪回,就是用来对比流产前后尤加的生活态度的。对比越是强烈,就越能让银幕外的我们意识到,谁都不能损伤我们的生活质地,除非我们自己——我想这是《萨沙曾在这里》想要提醒观众的。而让萨沙曾在这里,在厄尼斯塔斯·扬考斯卡看来,只有比尤加倒霉了许多的萨沙,才能点醒尤加:你以为的天下人负你,真正被天下人所负的人却还在用自己的宽厚试图赢得负他之人的幡然悔悟。如果说,在冒险乐园里是萨沙一个劲的鼓励让尤加放下心魔勇敢地从高处跳了下去,那么,萨沙找到遗弃他的父亲送给他汤姆给买的钓鱼渔具,则告诉我们,这个故意用说脏话、偷小东西、抽烟来得到别人关注的恶童,一天里的所作所为,点醒了尤加。

让尤加醒来,是《萨沙曾在这里》要完成的任务。被医生抢救回来的萨沙会对尤加和汤姆说什么,已无关紧要了,那就让故事落幕吧。

短评

@2019-06-19 10:55:29

9分钟前
  • 7
  • 还行

电影节第15场356

11分钟前
  • 西西里的朗读者
  • 还行

第一次看立陶宛电影。扣一星的原因在于,插叙的太乱了,开头让人一头雾水。而它不错的地方是:人对幸福生活的设想往往受世俗观念影响而充斥着刻板印象,但是生活的宝贵之处在于,那些出其不意的,往往让人学会反思。更何况,那些出乎意料的,未尝没有让人欢笑与幸福的可能。

13分钟前
  • Waldeinsamkeit
  • 推荐

立陶宛,一个不熟悉的国家,但是电影是共同的,有如人性。

18分钟前
  • 哈特
  • 推荐

极少见立陶宛这个国家的影片,这部以领养孩子为主题的电影,剧情描写一对遭逢亲生女儿意外流产,于是很快的期望能认养一个女孩,但阴错阳差认养单位安排的却是个男孩,因为妻子丧女心情影响执意要女孩,让一心期望被领养的男孩知道了,即使夫妻被迫跟男孩试着相处一天,男孩则是刻意做出叛逆的表现,于是这对夫妻彼此有了意识冲突,却在这一天的相处把事情导向恶的方向,影片叙事并非是循序方式,而是将现在一天的时间线中,陆续非线性插入多段之前发生的事情,才让观众了解累积对认养事件的全貌,这个作法是现在新派电影常作的方式,终极目标都是累积观众对事件理解,不新颖但这部片的使用算是恰如其分,结局开放性的安排也给了观众思考空间,是难得见到颇具题材创意性,且由波罗的海三小国出品的电影。

20分钟前
  • 山崎君Chimon
  • 推荐

非线性剪辑,剧情比较平缓,演员们不错,看完总觉得还没结局一样

24分钟前
  • 初晴
  • 还行

林奇兔子头,立陶宛说唱。

26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即便三人在暖色调的余晖中度过了温情片刻,也可以毫不回头把观众丢入男孩失踪试图自杀、尤加仍有私心的冰冷现实。男孩倔强的眼神太让人心疼了。

30分钟前
  • echungo
  • 还行

隔离酒店电视上放的 当背景音断断续续看完

34分钟前
  • 豆友56887957
  • 还行

第一次看立陶宛电影。很有回味。

38分钟前
  • 吴玫
  • 推荐

节奏和时间线的切换都很好

39分钟前
  • Pie
  • 推荐

本片的小男主——性情難以馴服的薩沙來自立陶宛的俄羅斯族家庭。立陶宛族的兩公婆來自立陶宛中產階層。按照這個片的走向,我更多地覺得整個片是有對立陶宛社會中的族際關係(俄羅斯族—立陶宛族)的隱晦刻畫。

43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SIFF第二场 喜欢的剪辑 叙事 故事 痛苦并不可怕 只怕封锁自己徒留执念

44分钟前
  • 脚后跟
  • 力荐

开放式的结局不喜欢,特地下班来看的,不是喜欢的电影类型。敏感的孩子真的需要多在意他们的感受

47分钟前
  • 如果当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