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超现实主义的科幻片!
超现实主义的科幻片!无疑继承了很多科幻电影的出色桥段,赋予公路电影领域新的突破,象征符号、缥缈意境、悬念设置、高潮设计、气氛控制,情感刻画、堪比《第三类接触》《超时空接触》《星际穿越》结尾的震感度,一切点到即止让观众有着无尽的想象空间。但是本片留白太多,很多东西,尤其是结尾的部分,匆忙了,导演的刻意并没有起到太好的结果!
2 ) 批评 |《午夜逃亡》:小切口到大世界
作者 | 牛腩羊耳朵(巴黎)
<图片1>
午夜逃亡 Midnight Special (2016)
导演: 杰夫·尼克尔斯
编剧: 杰夫·尼克尔斯
主演: : 迈克尔·珊农 / 杰顿·李博赫 / 乔尔·埃哲顿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简介:Roy带着他拥有超能力的八岁儿子一路逃亡。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会逐渐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得一直戴着一副护目镜,为什么从宗教极端组织到美国警察都对这对父子穷追不舍。《午夜逃亡》奇特地混合了科幻与家庭题材,展示着在保守宗教势力的影响和个人面对强大国家机器的无力。在这一段路程中,我们将会看见一个愿意为儿子无所不为的父亲,用他的所有能力送自己的儿子走上一条与全世界忧戚相关的命运之路。
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污泥》之后,《午夜逃亡》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待的杰夫·尼克尔斯,却远超越我们的期待。家庭情感,追捕戏码,以及科幻题材融合在一起,尼克尔斯在《存身》超自然元素的基础上,走上了约翰·卡朋特的路子,甚至还有一丝斯皮尔伯格的影子。
可是身兼导演和编剧的杰夫·尼克尔斯,在开场的段落里,依然几乎没有给观众一丝光亮。这不仅仅体现在全低光夜景戏上,而更多的是除了背景音里电视广播一直不停滚动播放的绑架男孩的新闻,我们从两个男人和一个男孩一行三人身上得不到任何信息,但很显然,夜色给了逃亡最佳的掩盖,如此低调却又抓人的开场也是尼克尔斯一直的风格。而迈克尔·珊农饰演的罗伊和他的儿子埃尔顿(杰顿·李博赫饰演),却完全符合电视广播里描述的绑架犯以及被绑架的男孩的信息。罗伊为什么要绑架自己的儿子?他们为什么要逃亡?他们又要到哪里去?而罗伊的朋友卢卡斯(乔尔·埃哲顿饰演)为何又心甘情愿的帮忙?电影一开始就把没有一丝一毫准备的观众从小小的切口中扔进了故事之中和主人公一起逃亡。然而更加让人心存疑问的是埃尔顿,这个男孩本身。他所一直带着的护目镜,以及对于太阳光的抗拒,甚至罗伊身为父亲对他的态度隐隐已然超越了父爱本身,都暗示着男孩不为人知的与众不同。
此时,剧情线又一分为二,回到了父子两人逃离出来的天主教极端分子的农场。随着联邦调查局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调查员塞维尔(亚当·德赖弗饰演)的介入调查,我们发现农场里的教徒不但把男孩当作救世主,还希望把他在某日之前带回农场从而得到救赎。不过国家势力的介入,是因为得知男孩神奇般的获得了国家机密信息,而调查员塞维尔是唯一一个有意愿真正理解这一切的人。
一路从德克萨斯州逃到佛罗里达州,在电影的三十分钟处才找到母亲莎拉(克斯汀·邓斯特饰演)加入保护者的行列,她早年抛弃父子离开农场,却依然保持着同样的发型和服饰。母亲角色的出现也是为了完整尼克尔斯惯有的对家庭感情在面对危机时的刻画。这一路下来,极少量的对话,观众发出的问题远远要比得到的答案要多,但是电影故事的范围,已经从简单的逃亡故事,<图片3>
发展到了潜在的宗教寓言,指向了未知生物与文明。
尼克尔斯攒着捏着,一点点的放线索,而这些线索则全部都指向了男孩的与众不同,就像他摘下护目镜时双眼射出的两道强光以及他所造成的惊人破坏,与众不同代表了主人公以及观众都不可知的世界,那个世界就在逃亡的终点。
导演也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致敬卡朋特《外星恋》的意图,而电影昏暗的基调和氛围以及八十年代风格的电子感配乐也印证了这一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和《第三类接触》同样被国家势力的追逐的普通人和海报上与《E.T. 外星人 》相似度颇高的小男孩,实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斯皮尔伯格式的外星人电影。但同时,尼克尔斯招牌式的电影风格依然是内核,家庭联系情感的描写和人物选择转变的刻画都入木三分。特别是电影的最后,四位成人主角在接受一场“洗礼”之后,对待信仰态度的变化,则是年仅37岁的尼克尔斯身为“电影作者”的老道之处。
可以想见的是,《午夜逃亡》向经典科幻电影的全面致敬,有可能会倒了一批观众的胃口,不过这是可以轻易被“原谅”的,因为在题材之下的,有太多尼克尔斯埋藏起来的个人叙事手法的细节值得去慢慢挖掘了,而这正是经典科幻电影所缺乏的。
3 ) 你们到底看懂没有?
诸君若是没有看懂(当然哪些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的形而上的电影哲学大家都是不懂,我所说的是故事内容与逻辑关系而已),我给简单介绍一下,整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有超能力(其中包括接受各种波段的无线信号等等)被一个团伙利用创建一个邪教组织“农场”。三月五号是他们得到救赎的日子(那一天应该也是孩子说的,他之前也是冥冥中感应或接收到外来的信号,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直到后来第一次见到日出才懂了,整个人才蜕变了)所以他们买了很多枪支,却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注意,于是对农场所有人员展开调查,此时国家安全局介入不是因为枪支的问题,而是这个组织发表的言论中经常出现一串一串的数字,而这些数字是通过国家机构专门用来收发极度机密的信息的卫星传给孩子的,国家安全部门肯定搞不懂这些数字是从那里发的,但是既然找到了这些数字的线索,展开调查也就顺理成章了(为什么说这些数字不是国家机构发的机密信息?因为这些数字后来被那个分析员破译,其实就是那孩子要去的地方的坐标,所以可以肯定是孩子的同类利用美国卫星发给孩子的信号,而国家机构测到这些数字,却追查不到源头,难得在这个叫农场的组织出现,自然就追查而来,而这个农场是否邪教就不那么重要了)而恰好在这之前孩子的父亲终于将他从邪教偷偷解救出来,不过却被那个秃头看到报了警,教主很生气他没有给他报告而去报警,于是要求他必须抢在警察之前把孩子带回来,那个秃头只是个电工,不是特工,但是教主之命不敢违抗,于是只有极不情愿地受领了任务。于是就展开了邪教,警察,FBI,国安局同时追捕那对父子的戏!这是是电影的明线,诸君稍作分析应该都能看出来,但是电影还有一条暗线,就没那么容易看出来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说这条暗线。
这个世界是有多个纬度的,在我们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生命和文明,他们能看到我们,我们却不能看到他们,但是这些不同纬度的生命是可以互通往来的。因为优胜劣汰,低纬度的生命如果出现精英也可以被召唤至高纬度,同理,高纬度的生命如果出现糟粕也可以被下放至低纬度(所以这里对于结尾父亲眼中闪光,母亲在那样的搜查下都能成功逃脱,也证明了能生出超能力的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省油的灯,那么他俩是低纬度的还差一截的次精英呢还是高纬度淘汰的残次品呢?这个可以分析一下,母亲在见到孩子恢复元气回来后问了父亲一个问题“明天我们可能就要失去他了怎么办?”说明她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而父亲却一直特别坚定要送他去,而且在之前孩子坚决要见日出的时候,他一再说你可能会死,足以证明他了解的比母亲多得多,而且母亲担心失去孩子,父亲就不担心吗?所以结合父亲眼睛可以闪光,而母亲不可以,可以推测其实父亲是被高纬度淘汰的残次品,而母亲只能算是低纬度的次精英了,他俩结合就生了一个高纬度的生命精英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母亲担心会失去孩子,朋友担心孩子挨不过去在半路就丧命,而父亲却如此坚定,还坚信孩子能挺过去,因为父亲就是从高纬度淘汰下来的!)最后孩子并没有恋恋不舍,母亲也面带微笑剪掉头发看镜子里的自己都毫无忧伤,而父亲更是目露灵光,望向天空,充满了欣慰与希望一般,就连国安局那哥们儿和那开车的警察朋友都相视一笑理解万岁,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并没有消失,也没有离开,仍然和他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只是纬度不同,而且他还可以看见他们,所以他们要好好活着!只有之前来的做笔录的那人始终不肯相信那个警察朋友说的话代表了普通大众的懵懂无知!
要说这部电影寓意何在,我想也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至于打三颗心,是因为这故事也不过如此,寓意更是不过如此,逻辑自然也是不过如此!
4 ) 悬念到最后
开头跑车熄灯夜视仪逃亡挺带感的,中间有点拖沓,结尾羽化升仙也算自然,不咋符合前面悬念的期待,有点失望,结束得也有些突然,消失了然后呢,没有了,父母大眼瞪小眼,叔叔也进去了。不是小成本制作,演员很到位,制作精良,跟那种粗制滥造的电影不一样。主演看着很眼熟,外国演员虽然叫不出名字,可是看着眼熟。剧中的叔叔真好
5 ) 你们人类啊,总想天上掉馅饼!
很久以前就讨厌看宗教电影了,因为那种莫名其妙的存在,难以让人信服,胡说八道谁不会啊,电影有意思的前提是让人信服,即使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宇宙,也可能发生在在别的世界里。
宗教的理论一直都在“与时俱进”,这是我看不上它的原因。
让人信服的科学每突破一点,宗教就屁颠屁颠跑过来蹭点光。
以前遇到外星人理论解释宗教的电影挺喜欢的,现在就无感了,因为越来越多了,比如名头响的《普罗米修斯》、《雷神》、整个漫威的宇宙观,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宗教都会宣称自己的神就是外星高等智慧生物,否则的话就没人信宗教了,信漫威都更靠谱。
懒惰是人的天性之一,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总期望着有个救世主可以拯救自己脱离苦海,有个上帝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相信。
好像只有佛教除外,正宗佛教需要的是你自己修行参悟,放下了,就脱离苦海了,其实就是活死人啊,不要感情了当然就不会失恋痛苦了,心死了,当然一切都无所谓了。无论好坏,佛教理论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
问题是,就算明天创造人类的高等智慧生物降临地球了,所有人都立刻变成神仙,无病无灾永生不朽,然后呢?你们就幸福了?两口子就不会吵架了?
你们肯定又要无聊死了,想象一下,钢铁侠若是不朽之身,电影要怎么拍才不会无聊?超人若没有氪星石的弱点,还有什么意思?就剩露易丝这傻妞什么时候能发现克拉克的身份这一条线索了。
所以啊,你们人类啊,别总想着天上掉馅饼!死亡是构成人生精彩的必要条件,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我作为高等智慧生物,善意提醒各位。
不劳而获是当时最佳的生存策略。人类拥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捡来的,所谓的生产力其实只是改造力,改造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东西的能力。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在远古时期是对的,但在先进的现代社会就没什么价值了,捡个矿泉水瓶拿到古代都是圣物,但你想要的是智能手机。
6 ) 节奏是最大的亮点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奇冷静的节奏,配合着低沉大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好莱坞影片,偶尔看一下这种电影别有一番风味。
影片开场很精彩,遗憾的是故事有点单薄,尤其是主线逃亡的情节有点牵强,FBI,宗教,警察,军队等的围捕都有点故意,小孩这么牛逼,直接编个谎话跟大家商量一下到那等着不就完了。中间小孩被抓走,不知道父母和那个州警有啥好担心的,应该担心的是抓走他的人吧,拥有把卫星解体的能力还担心跑不出来?
人物也有点立不住,以父亲为首父亲一伙人全篇一脸苦逼像,真是醉了。。
感觉这个剧本很普通,完全是靠导演风格撑起来的。导演可能试图把宗教,政府,亲情,逃亡,科幻等元素柔和在一起挖掘深度,可惜看完反而有点故弄玄虚,只是一部浅薄的娱乐片而已。
7 ) 科幻电影反面教材
同一周看过的两部科幻片之一
另一部是《科洛弗道10号》(10 Cloverfield Lane)
天壤之别,末尾营造的异世界感可能是唯一的相同。显然,科洛弗道10号比这不电影高明太多,科超过水平线,而这部可以说是反面教材。
作为一个科幻迷,既读小说也看电影。在电影方面,即使每年科幻电影稀缺,我也是很不愿意看到杰夫·尼克尔斯这样的导演的。总而言之,这种导演看似在创新,实际上还是循规蹈矩,各种噱头玩儿地好,实际上作品在传统类型中都算乏味的。
一部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永远只有两种结局:
1,观众随着电影节奏走,各方面的期待得到满足
2,观众没有随着电影节奏走,电影制作者设想和观众设想偏差很大
第一种结局实现的方式千差万别,既可以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离奇创意,也可以是安哲的唯美镜头、希腊近现代历史的各种梗,总之必须要瞒住观众的某种期许。尼克尔斯这样的导演,希望拍出文艺科幻电影,既没有惊世骇俗的硬科幻创意,又不能舍弃传统好莱坞的各种剧本框架,甚至镜头都那么保守和乏味。本来以上三点都不能达成,还可以规规矩矩地拍一部科幻小品,在科幻迷中获得一定口碑,结果是第三面不讨好。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普通观众、文艺片观众、科幻电影迷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注意力都会划走,它首先不是一部好电影,其次才不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另外还有迈克尔·珊农(Michael Shannon)面瘫式的表演,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表情要这么凝重,这种没有必要的压抑感带来非常糟糕的观影体验。
另外电影里充斥着各种观众不明所以的装神弄鬼,不交代清楚可以,卖关子也没问题,关键是你要有创意、有美学追求、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此费尽周折的平庸,到头来还是平庸。
同期的《科洛弗道10号》(10 Cloverfield Lane)就好多了,首先做到了真实!不管是主角处境还是各种设定,合情合理,给观众讲地明明白白。相比之下,午夜逃亡就像那种叛逆失败的丑角。
要不是因为拍的好这剧情我是。。。。。。到最后神棍到我旁边的男青年都要笑岔气了怎么还有人敢说是硬科幻啊!我本来就不是很吃斯皮尔伯格式科幻所以。。。虽然说前面悬念抖的还是挺好的。Joel Edgerton怎么变这么丑啦【,亚当司机好可口【。
剧作比较弱,脑洞实在太小而肤浅了,颇有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相反,导演文邹邹貌似反好莱坞的节奏处理,连带着80年代亲子类科幻片复古氛围搭建会深受评论界宠爱,容易理解,但却未必名副其实。说到底,科幻和追逐部分都蛮平庸的,加分还是亲情。
太过平淡
什么鬼
其实和诺兰《星际穿越》讲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诺兰为了“可信”,编织了一个庞杂的“硬科幻逻辑”结果把自己套进去了。这个导演显然就更文艺,更自信,我就要把科幻和亲子主题扯在一起,你管我。“你不用再担心我了”“我喜欢担心你”让人泪目。2016最绝美画面妥妥的。
看完评论不吐不快!双向行驶的高速戴着夜视镜开?为了送孩子回家杀交警那么大义凛然的口气,忧国忧民的眼神合适吗?孩子一个眼神能改变卫星轨道,能断掉一个美军基地的电路,却对简陋的路障无能为力。一个两句话讲完的故事,各种卖关子,说话前喘大气,拧五官装苦逼,男默女泪,节奏慢到不行。
德赖弗怎么就火了
Like it or hate it
有一堆会走路的人形路灯就让大家都认定是科幻片了?去你妈的装逼亲情文艺公路神棍片!
路上翻车中看到外星建筑的神迹几乎是今年最带观感的场面。用一个科幻故事也解读父子关系。迈克尔珊农让人心碎。
年度十佳。有些时候并不是说这部片子有多好,而是在于这种片子还有多少。尼克尔斯成功驾驭了对自己而言最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一类题材,照这个节奏,戛纳那部《爱恋》基本上不用担心了。
尼克尔斯再度关注社会流浪者的角色,这部斯皮尔伯格式的朴素独立科幻制作在幻想地刻画被遗忘的美国的前提下讲述朴素家庭与社会政治的斗争。与充分利用类型机制相比,忽视对社会环境的区别展现和擅长的角色心理把握,警探一角的塑造欠可信度。特意身份的揭晓、角色间联系及其行动目标成为剧情的推动力。
上半年科幻最佳!斯皮尔伯格和卡朋特后继有人,杰夫尼科尔斯独特、冷静而不失温情的叙事手法有着大师雏形令人赞叹的克制感,赋予公路电影领域新的突破,象征符号、缥缈意境、悬念设置、高潮设计、气氛控制,情感刻画、堪比第三类接触 超时空接触 星穿结尾的震感度,一切点到即止让观众有无尽想象空间!
故事一般,但导演有潜力,
太失望 真对不起海报 披着科幻外衣的家庭伦理片 但一点都没有在亲情上站得住脚 当爹的永远是一副我眼里只有我儿子是队友就坑的万劫不复的表情 当儿子的永远是我有超能力我好牛逼你们都得去死的样子 只有司机是个兄弟大于天的好人
Edgerton演的警察是全片頂樑柱,為了信念和義氣,出生入死一句話,美國南方人理想的男子漢。所謂信念,乃堅信有個高於眼前世界的力量和秩序,不管它是什麼,生死以之,而信之基礎是奇蹟和感動,非知識,電影因此成為必需,不只講故事,更要為信人定作犁然有當於心的見證。但除他之外,本片乏善可陳。
前半部分气氛、节奏都很好,颇有点引人入胜,但后半段直接跌到mud里,凸显出设定的孱弱和剧本的苍白。直接原因是导演对科幻电影类型缺乏把握,搞得科幻、奇幻、儿童、家庭四不像,概念空洞无趣且毫无创意。有点可惜。
悬疑高于科幻,而这亲情更是没什么来头,最不能忍的是故弄玄虚,敢情那个重要的日子就是来接外星人回家吗,还不用飞碟,是为了剧情上的高潮还是为了给我们愚蠢的人类展示一下外星高等生物的建筑
尼克尔斯所有的电影都像是70年代穿越回来的,它们冷静又不失温情地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一家一世界。而且给予了观众充分信任,留白了最大的想象空间,一切点到即止(就像他对未知世界和力量的想象一样,这次宗教元素很强)。从德克萨斯公路逃亡到路易斯安那,南部的风景广阔又神秘,令人不愿离开
尼克尔斯延续了《存身》中的突破类型片的模式,在科幻片还是亲情片这些毫无意义的类型标签之争中导演要表现的实则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着血脉之连,但不管是疾病还是意外抑或孩子长大他都必将离开父母,这时候平静地目送他离开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吧,复古不急不缓的叙事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