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骄傲 剧照 NO.1 骄傲 剧照 NO.2 骄傲 剧照 NO.3 骄傲 剧照 NO.4 骄傲 剧照 NO.5 骄傲 剧照 NO.6 骄傲 剧照 NO.13 骄傲 剧照 NO.14 骄傲 剧照 NO.15 骄傲 剧照 NO.16 骄傲 剧照 NO.17 骄傲 剧照 NO.18 骄傲 剧照 NO.19 骄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铁腕手段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同年的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主动为罢工工人筹款。然而尴尬也随之而来:工会竟然羞于接受他们的资助!这群同性恋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走进工人家中。他们驱车前往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村庄,给工人家庭带去了钱和物资。两个出身背景天差地远的群体从此产生了意外温暖的接触,并且在政府高压下结成了最不可能的联盟。
  《骄傲》改编自真实事件,不仅拥有80年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影像,也记载了英国同志史上最感人的一页。两个群体从偏见到包容、从误解到联盟的蜕变充满欢笑和泪水,又让人为之动容。《骄傲》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大奖以及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同时提名2015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

长篇影评

1 ) 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

很多熟面孔,啊~lesbians and gays are adorable.多么可爱的一群人!

全片顺下来真是又燃又煽又透着萌
Dai在gay bar最初的演讲
When you are in a battle, against an enemy so much bigger and stronger than you, to find out you had a friend you never knew existed,
that's the b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Every woman is a lesbian at heart,哈哈哈......

嘿,戴!你的gay们来了!

Jonathan的破冰之舞

乌姆里奇打电话给Jonathan对圣诞贺卡表示感谢,并强行捎上带着些许awkward的丈夫。无意接起电话的Gethin却意外收到了一句Nadolig Ilawen,威尔士语的圣诞快乐

小镇club里齐声合唱的Bread And Roses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Wales的莫教授演的Gethin,他说,I'm in Wales, and I don't have to pretend to be something that I'm not. I'm home. And I'm gay.被问起多年不回家的原因,他说妈妈不接收他是gay的事实而从不跟自己说话。对方却问,那你有没有试过去跟她讲话?

一头白发的老奶奶Gwen,打开随身的项链对一个拉拉说,这是我的William,我戴着他44年了,我希望你也能找到和你共度一生的人,并一直幸福

Mark去唱片公司找演出乐队,把电话留在了Elton John那张I'm still standing的海报下面,简直是哈哈哈

那两个因为跟Jonathan学了跳舞而成功在演唱会上勾搭到了妹子

一群大妈老奶奶去了gay bar
--你是怎么把自己塞进这件紧身衣的?
--唔,擦了爽身粉
--哦!我用的是铃兰香味的

旷工妻子和拉拉的那个吻

魔法部部长一边切面包一边跟乌姆里奇出柜,而乌姆里奇表示造八百年前老娘就知道你是弯的了

乌姆里奇开着LGSM捐助的面包车,拉着一车旷工说,对啊,我们要去集体拉拉

被人打了躺在床上的莫教授担心的却是HIV阳性的Jonathan,幸好好心的导演在片尾交代了Jonathan依然健在

毅然离家出走的Bromley

最后各地大大小小矿工组织一起支持同性恋游行,因为矿工工会的全体赞成票而通过的保卫同性恋权益的提议

上一次让我感动的片尾字幕是Imitation Game,这次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嘛~总之一边笑一边感动一下,值得这两个小时

BTW OST很好听~

2 ) 是个值得看的片子

当初我在想是什么电影,开始看到是GAY,我一度想关掉,但是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我才发现幸好的看完了,心里那丝激动还在,我觉得这个故事不管是不是真人真事,但是确实演的很尽善尽美。

先说开始,开始乔,一点都不希望自己参与,到后来的参与,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真实,看着那些鄙视的眼神与言论,我可以感受到GAY,拉拉那个时代所承受的鄙视,其实现在这个时代依然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骄傲。

我记得上次有个GAY,跟我聊天,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女人,他说:没有,就是性别歧视而已。可能从他们最根本的就是欣赏男性,并且以自己是男性为骄傲。

当然拉拉也是如此的,有的异性反而没有这股子自信的根源是没有那种骄傲,其实越是强大的人,越是不会被摧残,越是脆弱的人,越是喜欢去鄙视。

只有比较才能获得的骄傲,那不叫骄傲,真正发自内心欣赏自己的骄傲,那才是,这个电影,可能是想说这么一句话:既然你已经这样,那你就接受你自己,并且干好它。

3 ) 因为付出,所以骄傲。

但没想到在80年代非常保守意识下的英国,也曾有过纯爷们的矿工公会和同性者的联盟,如果不是纪实电影简直难以相信。我个人不喜欢同性者,对赞誉无数的断背山也很无感。像费城故事,米尔克,平常心等电影都是同性者追求自身权益的电影,只是出于公众道德才会表示支持。看完《骄傲》开始觉得,我这样冷淡的歧视者是不是才是最卑鄙的,虽然不会嘲笑他们,但也不会有行动上的支持。而被歧视的同性者们却主动支持工会罢工,用行动打开人们道德上的坚冰。
宽容和理解不应该只出在嘴巴上,那是非常软弱的行为,就像我在教会的祷告一样软弱无力,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来自虚空的应付,而无实际。十分付出才有一分获得,所以我觉得羞愧。这些80年代的同性恋者最终获得来自公会的支持,他们是配得这份骄傲的。

4 ) 微笑,需要许多忍住泪水的战斗

在这个世界,这种爱被误解了,误解之深,它甚至被描述为‘不敢说出名字的爱’,为了描述这种爱,我站在了现在的位置。它是美的,是精致的,它是最高贵的一种感情,它没有丝毫违反自然之处……这个世界不理解这一点,而只是嘲讽它,有时还因为它而给人戴上镣铐。
——王尔德



本周,我的一部分小伙伴们集中刷了两次屏。
第一次是《奇葩说2》的宣传片段里,外星读书人蔡夫子含泪说出柜的不易和做为“勇敢的人”的孤独与辛酸;第二次是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全境合法,品牌们的支持广告与同性家庭们的笑容影辑。那些阳光下灿烂的笑容让我想起去年戛纳酷儿奖的得奖影片《骄傲》。
如果你们因为卷福和花生的基情四射和《小不列颠》里的基腐喜剧弥漫,就以为大英腐国是由来已久的基都,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腐国还是个极度保守意识和铁腕统治的国家。如果现而今的同志游行看起来更像浓墨重彩又青春洋溢的小鲜肉嘉年华的话,1984年的骄傲游行,是一群被保守社会隔绝的边缘人,鼓足勇气忍受着歧视目光的集合呐喊。而故事里的这帮被主流社会隔绝的群体,却雀跃筹划着帮助另一个群体——被撒切尔铁腕政策打压而生计困难的矿工组织。
作为故事主角的可爱娘炮小胖子马克,福至心灵的想到作为弱势群体应该支持弱势群体,开始热心的为远在南威尔士的一个矿工小镇募款。但当他们热心的打算把捐款给那些因为经济封锁无法继续罢工的矿工们时,却遭到了他们的集体拒绝。那个时代,同性恋依然被贴着艾滋传染者、乱交、变态等标签,在不远的历史里,天才作家王尔德和《模仿游戏》里帅倒万千少女的计算机之父图灵,都因为同性恋的身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乃至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可想而知,最MAN群体矿工们怎么会接受一帮奇怪娘炮们的募款,没饭吃事小,被“变态”们救济的失节事大。而这帮执拗的傲娇们竟然鼓起勇气开着小车子把募捐的钱和物资硬送去了偏僻小镇上。完全不同世界的两个群体,从初始的避之唯恐不及,到一点点接触中的认识与融合,一起吃肉喝酒畅聊着不同身份却相同琐碎的情感生活,甚至保守生活的姑娘们第一次看到会扭着屁股跳舞的男人大呼过瘾,还有看起来刻板恐同的老人家认同自己隐藏了大半生的秘密身份。褪去被妖魔化的社会符号,这些和自己看起来似乎一样甚至更有意思和活力的人,让小镇上的人慢慢接纳和释放。彼此成为战友,一起努力为各自和共同的困境战斗。
《骄傲》的好,在电影的节奏不卑不亢又绝不平淡。没有大悲大恸的对立与矛盾,在看似有趣又笑料不断的故事里不减一分严酷环境里斗争的艰辛。这个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那帮鲜活努力勇敢抗争的人们,确实曾经努力着同样的努力,忍受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歧视与打击,乐观而用力的同样活得鲜亮,骄傲呐喊。正因为半个世纪来的许多这样勇敢的个体生命和群体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平权与宽容,才有6.26这一天的美国同志婚姻合法化。
作为一个中国式婚姻制度唾弃者,我一直主张着不要婚姻制度这件事。所以无论我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原本都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我羡慕江湖侠侣生死契阔,以为感情之所以能长久,是源于相爱的两个人把对方都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相互懂得与理解,共同守护才是维持感情恒温的方式。婚姻制度里往往因为制度确立的关系,让人失去对感情和爱人本身的在意和关注,才让许多关系里的两个人慢慢渐行渐远,最终相离。而所谓婚姻制度里的权益和对爱人的保障,通过保险、契约说明与收养等许多法律方式可以巧妙平衡,更坚定长持婚姻无用论。
直到有一天,我与我的女友,因为在中国的制度里不能通过法律方式获得手术签字权这件事,决定着我和她未来共同生活的可能微乎其微,我才第一次真正的面对“同志婚姻合法化”这个议题。婚姻制度不仅意味着两个人彼此建立最小群体单位,约束彼此成为唯一,更关系着是否有权利允许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医治爱侣的生命,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普罗大众是否能更正面的看待这样不同的感情缔结,关系着许许多多寻找自己形状的年轻人,是否能在更宽容更不偏颇的环境里选择自己的选择,活在阳光下与认同里。
许多人羡慕日本与欧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许可与宽容,但是这些进步和平等并不是静候来的奇迹和美好。这些开放进步,是半个世纪来一场又一场的抗争与呐喊堆积而成。而这些战斗从来不是云淡风轻的,今天的酷儿们走上街头的勇敢展示,在数十年前的街头收获的不止歧视的目光,还有石块和唾沫,甚至有更严重的身体伤害与强迫精神病治疗在等待着原本只是想按照自己的内心选择爱情的人。
比起艰难的前辈们,我们幸运多了,活在这个信息爆炸、越来越许可个性的时代里,这世界好像慢慢也变的温柔了起来。比起二十年前的封闭和洪水猛兽般的恐惧,更多的人,对这样的群体和感情模式不再那么陌生,借助大量书籍和影视的了解,加上许多行业领域里的杰出代表,似乎我们也慢慢的开始在明亮里认可自己的身份,勇敢选择自我。和蔡夫子含泪劝告后辈们别出柜不同,更多时候面对来询问我的建议的,许多因为类似要不要告诉亲友们自己的真实情况,或者要不要坚持走难走的情感路的后辈,我总是不假思索的建议坚持自我,尝试经济独立,然后用技巧获得环境的理解认可。因为所有灵魂明亮的人,能够站在阳光下勇敢微笑,拥有站立的价值观,背后都需要许多许多忍住泪水的战斗。这些战斗,是一个生命个体与存在世界的博弈,勇敢抗争带来的每一道伤痕都会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让你发出更多光芒,不惧所有前路与未知。这无关乎你是一个什么恋,只关系着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生命,是不是可能长成那个独一无二的、你喜欢的、你自己。


=========我是特别纯粹的分割线===与世界谈谈===
谨以此,致敬曾经战斗的他们和未来战斗的我们。
其实赶在今天的消息后写这一期的单读,并非只是因为美国同志婚姻合法带来的感触。今天的中国,我们生活着的脚下土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能选择的,能不被普世价值击打的究竟有多少?性别歧视的平等平权、户籍制度的就学就业无奈、单身人士收养制度的缺陷、大企业对小个体的霸王契约,甚至如果你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选择单身生活的人,想安安静静的不步入婚姻,都要受到太多社会环境的目光和谴责,甚至法律制度里的限制和不公。
就算有许多问题,看起来与当下的你我无关,但如何争取得到一个更平等与包容的环境,至少可能与我们珍视的人的权利福祉有关。一个公民的担当,一个生灵的承担,或许是,换位思考之后,懂得与给予可以的协助。
小行星未来会筹划一个病院科室,联合几位职场达人与心理专业人士,为初入职场或感情部分有一些特殊迷惘的年轻人提供建议,做我们能做的一些协助,从这里开始尝试。
为了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亮的,为了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更简单的选择与爱,我宣战。

5 ) 别人三十年前就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连做的勇气都没有。

这是我看过最热血的一部关于同性的电影。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定位它,关键词到底是什么,我能想到很多,但还是选了最直截了当的这个。
这是一部英国电影 也只有英国才会有这样的电影。
它关于民主,关于平等,关于独立,关于整个社会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但它选择了一个最独特的切入点。
我们之所以义无反顾的帮助你们,因为我们也遭受过同样的待遇,这些苦难与不公,我们都感同身受。
有了这个切入点,给那些选择接受的人一个台阶下,也用那些依旧不能接受的人来映射这个社会的不平等意识多么强烈。最终还是让你感慨 这个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 一切来得多么不易。
我看到的是一个乐观的反抗过程,是一个永不放弃的奋斗过程,是一份为了尊严和骄傲一步步努力的过程。

只是别人三十年前就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连做的勇气都没有。
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我妈提起前几天看的新闻,关于英国驻华大使结婚的那条新闻,席间语气不免唏嘘和不理解,我随口搭上在浪博看的话,如果一个国家因为法律拆散两个相爱的人,那这就是不健全的法律。可是话说出去也没人认同,那时候我发现,也许更重要的一句话是,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互相理解和尊重,那这就是不平等的社会。
而我们如今身处这个社会中,互相隐藏,互相欺瞒,只有夜灯下和手机上的约炮网站上才能展现真正的自己,第二天再相安无事的混迹在社会上。
光明正大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骄傲根本就是想都无法想的事情,对亲人对朋友都是一样,不一样带来的就是嘲笑与闲话,不一样就是伤风败俗坚决抵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顶着这些东西寻求平等与自由,因为我们的社会连基本的现象都没有,何来抗议与争取。
想想心酸。

6 ) 爱人同志,理解万岁

1984年10月,一辆被各种涂鸦抹得花枝招展的黄色小货车停在了南威尔士小镇Onllwyn市政集会厅门前。从车上跳下来的男男女女住穿着鲜艳,行为举止间透着山区从未见过的雀跃深情。这是一群来自伦敦的同志,他们专程驱车前来,为彼时正处于长期罢工中的矿工加油助威。不过,这群自称“同志支持矿工”协会的志愿者并没有受到镇民的待见。80年代保守的社会风气下,同性恋仍旧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一种人性的扭曲,即便同志平权运动已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全世界范围展开,恐同思维仍旧大行其道,同志仍旧是社会的边缘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饱受歧视,当得知一群娘娘腔想要为工人运动摇旗呐喊,保守的英国社会中已是一片哗然。

1985年6月,一年一度的伦敦同志骄傲大游行如期举行,当参加者们兴致勃勃地扛着标语大旗来到现场,却被告知今年的游行中不允许出现带有任何政治因素的口号,在游行队伍周围不停晃荡的警察不怀好意地建议道,“雀跃点,这是场派对,别把一切都搞得那么极端”。不过,在这场盛大的游行中,仍旧有超过一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规模大超以往,也从此改变了“骄傲游行”的内涵。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方阵是来自威尔士的煤矿工人公会的代表。

工人阶级和同志之间生发的革命友情,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中被人遗忘的篇章。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政府决定关闭境内的二十余处煤矿,使两万余名矿工面临失业的命运。英国北部和威尔士地区的矿工工会为表达自己的抗议,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罢工。然而,长期罢工导致工人收入大幅度下降,雄心勃勃的矿工工会经济上捉襟见肘。正在此时,“同志支持矿工”组织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一边是被撒切尔谋杀在货币主义祭坛上的矿工,一边是在保守的社会中充满困惑的同性恋者,同为弱势群体的他们破天荒地达成了政治同盟,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反对法律和权威的压迫。马修·沃楚斯充满活力的影片《骄傲》带领着我们重返现场,以期铭记这段重要的抗争史。

在《骄傲》之前,《米尔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同志作为一种力量如何极尽周旋,在政治的舞台上发声。而《骄傲》中描绘的平凡同性恋者,则属于更为底层的社会阶级。24岁的同志运动积极分子Mark Ashton因有感于弱势群体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决定在自己所属的社区中召集志同道合者为矿工公会捐款。集资不易,让矿工接受募捐更是困难重重。电影花了不少力气来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团体相互接受的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这段相互培养信任和阶级友情的过程在电影中显得妙趣横生。社会有其残酷的一面,《骄傲》却对残酷背后的人情味更加执着。电影的叙述视角相当平衡,同志群体由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具有持久的恒心,对试图接纳他们的一切善举都抱有感激,Mark Ashton则是他们具有政治诉求的领袖。和大部分同性恋影片不同,《骄傲》并不沉溺于感官世界,镜头下的同志也并不是一群奇装异服伪娘或假小子,在电影中他们嬉笑怒骂,看上去就像一群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大学生,带有某种心比天高的可爱。

矿工团体则相对复杂,女性普遍比男性更为包容和开放,秘书Sian和Hefina果敢坚定,身处封闭小镇对同志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以空前的热情和这群远道而来的支持者成为坚定的盟友。工会决策着Dai和市政厅活动室老板Cliff亦都对同志的帮助怀抱感激,其他原本怀有敌意的成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摒弃偏见,修正着自己性别歧视错误观念。“威尔士的男人从不跳舞”,当一位女性居民在酒吧里这样向同志团体抱怨时,Jonathan Blake调高了迪斯科的音量。在人潮中尽情扭动身躯,当欢愉的气氛到达高潮,市政厅活动室中仅存的敌意也烟消云散,镇上的年轻男人甚至主动讨教起了成为“舞池皇帝”的经验。事实上,这位凭借高超舞姿获得工人信任的Jonathan Blake是同志历史中无法绕过的人物, 80年代中期,艾滋病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他是英国第一位被确诊的HIV病毒携带者。时至今日,已经年过六旬的他还活跃在同志平权运动的舞台上。

历史上,“同志支持矿工”运动并未成功,在经年的罢工无果后,矿工们于1985年的冬天逐渐复工。政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返回矿井的工人们还是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举行了“忠诚游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同志群体,也被当地社区奉为英雄。就这样,同志和工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碰撞出火花,弱势团体你帮我助,相互成全对方的政治诉求。《骄傲》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回顾, 80年代同志运动活动空间,如伦敦Gay’s the Word书店,Electric Ballroom舞厅,和轰动一时的“Pits and Perverts(矿井与堕落者)”筹款演唱会都在电影中一一展现。威尔士小镇工人运动轰轰烈烈的氛围,又让我们想到早些年社会主义者导演肯·洛奇充满社会关怀的影像。当一车又一车的威尔士工人代表相继赶来,争相在“骄傲游行”队伍最前端组成庞大的方阵,我们的情绪也再一次被革命友情的烈火点燃。总有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会将僵硬的空气打破,也总有一种理解值得我们用“万岁”来致敬。

7 ) 人人都怕难怕远怕扑空

上经济史的时候老师讲撒切尔和80年代英国的罢工,撒切尔在让工人失业一年后又复工好像是撒切尔的胜利。现在看来当时英国社会这种政治上的博弈算是双赢——就像苏格兰闹独立那样,提醒自己的存在,让政府闹心一会,但的确是双赢的——只不过矿工们的生活会艰难一段。那时候另外一位老师讲到香港的战中运动,典型的伯克式的对激进的港人不屑一顾,老人家教训年轻人的那种典型的图样图森破地一通评论。是非常尊敬的老师,可是还是觉得在一个笼子里的人为何去嘲笑另一些渴望自由的人。他们所寻求的,说到底我们一样需要。

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gay pride会和工人们的罢工联系在一起的。看过一些类似的电影,话题也大多类似,比如秘密被发现时的困扰,比如面对自己的那种不堪,比如来自偏见的穷追猛打,比如hiv对这个群体阴魂不散地笼罩(当然,现在与影片当时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异性恋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同性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维持偏见)。《米尔克》里Milk的种种努力非常感人,最后的被枪击让他成为一个平权运动上的标识。但这只是gay group内部的争取。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它讲的重点不再只是基佬,还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为了同样的权利而达成理解的故事——或者说是两个少数派,弱势群体如何建立起尊严和理解的故事。
这样的主题是昂扬的动人的,令人难以抗拒。是直是弯甚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或许换句话,是不管是否理解,但至少都能将对方当做一个自然存在的人而非异类。不因为对方是少数而欺凌别人,不因为自己是少数而对世界带着过多的恨意。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一种善意,也值得珍惜。
“人人都怕难怕远,怕扑空。全球得我未死心,没有放松。”这句《奇洛里维斯回信》里的歌词挺恰当。电影里那群可爱的人也就是用一点点的耐心来改变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吧。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喜欢Johnathan跳舞的那段,非常美好,个个都眼神明亮,个个都在发光。
也喜欢Joe胆怯羞涩的样子,好像在他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有一段是工会和L&G群体合作被曝光后,Mark他们的住所被人投掷进烟雾弹和爆竹,惊恐万分和无比沮丧的状况里,Mark把一地的狼狈往外扫时,突然眼神明亮,他发现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以利用这提高知名度。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也非常聪明,甚至会想这样的人,如果不是gay,在当时的状况下,应该会发展更好吧。或许就不会在最后染了HIV匆匆消失了吧。或许,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吧。
另外一段是Joe的父母发现他是gay之后,那个长镜头,父亲的责备的声音,然后扫过Joe的照片,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可能对于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会鼻酸一会。家庭意味着正常的生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一种归宿。身为gay,是个异类,怎么能有归宿呢。没有归宿就是孤独的,而孤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艰难,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怎么能和别人不一样呢,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如此的反问于发问的人和听者都太残忍。三十年后的今日仍然是一个问题,而在当时,应该更难得到宽容吧。
可是,到底做错了什么呢。需要宽容。

应该会有这样的问题吧。
同性恋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们为什么这么得瑟,还要玩政治?你们难道不羞愧吗?不觉得丢脸吗?
工人们为什么要罢工?你们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吗?国家难道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吗?你们不觉得你们在阻碍国家的发展吗?惭愧吗?你们惭愧吗?
电影告诉我们,弱势的人们总会找到一种方式,也应该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被理解。或许正是社会上这样一种压迫的力量,把工人们和基佬们集合在一起吧。

我知道电影只是电影,即便轻松愉快的段落这么多,即使结尾有些皆大欢喜的胜利意味,但现实里一定还有更多的苦涩被他们品尝过。
可是多希望,这样一部欢乐的,有尊严的电影能够带来一些什么改变。
最小的改变也好。真的,哪怕再小的改变也好。

8 ) 虽然我们不同,但我们愿意团结起来,去争取和享受属于我们的骄傲

《Pride》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同志群体为因被政府打压而罢工的矿工群体筹款,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从偏见和歧视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故事。为了感谢同志群体的支持,1985年英国同志骄傲游行时,来自全英国各地的矿工组织代表汇聚伦敦,公开支持同志群体,走在了骄傲游行的第一线。

团结的象征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从自己的理解谈谈电影中的两个点。 1.在那个同志权益还没有得到保护的时代,同志群体为什么又要去关注矿工群体的权益? 影片中曾经有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一些同志曾质疑LGSM组织,在当时同志群体并未被社会普遍接受,而激增的AIDS问题当时也是同志群体非常关心的另一大问题。在我看来,LGSM组织并不是不在意这些问题,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更多人对自己的支持,正如Mark在剧中的回应和Dai在gay bar中做的演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These mining communities are being bullied just like we are, bullied by the police, bullied by the tabloids, bullied by the government. ”

“Because what you've given us is more than money, it's friendship. And when you're in a battle against an enemy so much bigger, so much stronger than you. Well, to find out you had a friend you never knew existed. Well, that's the b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 矿工群体经历着来自社会各层的欺压,而这些经历正是同志群体所经受的,他们知道矿工群体的不易,所以更想去用实际筹得的资金去支持矿工群体。毕竟两个群体都经历着相同的压迫,只有携手团结起来,才能更坚强地去面对社会中的歧视和质疑。而最终,同志群体为矿工群体筹集的资金帮助南威尔士一个小镇的矿工们度过了罢工的寒冬,而在1985年的同志骄傲游行上,来自英国矿工群体从各地赶来,公开支持同性恋群体,走在骄傲游行第一线,这无疑对保守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 2.Pride--因为人生很短,所以一定要保持骄傲。 Have some pride, because life is short. Mark对Bromley说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呼应主题的了。Bromley之前总是瞒着家人去参加LGSM的活动,毕竟Bromley所在的城市对同性恋并不太包容,而他的父母也是如此。不过最终Bromley还是选择了接受自我,学会了为自己骄傲,他选择离开还不接受自己的家人,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When somebody calls you a name, you take it and you own it. Mark给Bromley上的另外一课同样很重要。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群体并不被社会待见,英国媒体甚至用perverts(变态)来形容他们。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同性恋群体已经形成了一种坚强的传统,那就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绰号,并让它实至名归。这就是一种骄傲,一种不畏他人眼光,一种为自己而活的骄傲。

Bread and Rose

最后,以电影中的插曲《Bread and Rose》的歌词结尾。 Our lives shall not be sweated, from birth until life closes. Hearts starve as well as bodies. Give us bread but give us roses. 从出生到离去,生命不应只有汗水。哪怕身心俱疲,我们也要争取生活和尊严。

短评

戴锦华老师讲的好,女权主义者是天然的左派,片子里基佬左派讲,警察没镇压我们的时候在干嘛呢?镇压矿工啊!非常左的一个片子推荐大家看看。。游行完了事后趴的感觉肯定能让你们回到戏梦巴黎。。

7分钟前
  • 球宝宝
  • 力荐

整个特别musical的感觉,好多正能量,特别天真而温暖,连威尔士那么美的航拍和莫娘娘那么到位的演出也是醉了。最后全场起立鼓掌好久好久,见到原型人物,更加哭成了傻逼。。

9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别被斗争占据了自我,生活里有更多内容。” 轻松、治愈、正能量,两个群体伴随抵触、逗比和理解的融合过程,让人感动,看着全身都洋溢着阵阵暖意。小镇里的人物个个鲜活有趣,艾美达·斯丹顿老奶奶好感爆表。“绝望的人什么都相信,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更糟糕了” 2014最佳英国电影。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如罢工矿工Dai所说,你身处战役,面对强敌,却发现还有从未知晓的朋友,实太美妙。柏林墙非一日推翻,太多正义尚未伸张,太多权益值得争取,想呐喊想援助的你,永不孤单。悲怆伤怀的历史与压抑沉痛的现实拍得火花四射活力爆棚,燃得人只想吼——生命太短,没空低头!今年目前最爱的电影。

1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无产阶级-同志大团结万岁!

2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不落俗套的叙事切入点,一个群体援助另一个群体,抛开各种符号和偏见,通过人与人的相处融合隔阂,让这片子彻底成了欢乐美好的正能量喜剧,而且对于这种群戏的片子,每个人物的刻画还都能细腻鲜活立体,更是足见主创们的功力。对于这样的改编,编剧的切入点真的很聪明,绕过事件,直接讲人。★★★★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题材伟岸,主旨崇高,情怀动人,但前一小时都笼罩在一种刻意营造骄傲氛围的亢奋状态之下,而且台词太满。后40分钟更好,多了一些缓冲余地。

2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罢工潭水深千尺,不及弯弯赠我情......”不卑不亢,温暖美好........

3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这片子问题有一点,就是太傲娇了,让直的小伙伴们都有些害羞了。

33分钟前
  • bird
  • 推荐

对抗的力量被描绘得太微弱,让一切胜利和骄傲都显得轻而易举,反而失了感动和震撼。两个小时的片长里,更多的只是在狂欢,让观众沉在自我陶醉中,忘了现实的艰苦,好像麻醉剂一样的效果罢了。在塑造人物的个性和背后的故事上,几乎是零分。

34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啊,这股自由之风什么时候才能吹进我们的生活中啊,有血气有尊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好爱伦敦,想到我们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噤若寒蝉的社会中,便真是觉得又羡慕又唏嘘。妙趣横生又感人至深的作品,今年奥斯卡季第一部五星!

3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偏喜剧的基调决定了许多可以被深挖的细节被忽略,起承转合中“转”这部分太过牵强,真实的历史中其实有更具冲突性的事件;但全片顺下来真是又燃又煽,最后各地大小矿工组织一齐支持同性恋游行的时候,连我这个自认泪点不低的人都没绷住。

4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胜在轻松幽默笑中带泪,又不失对角色的细腻刻画,满是治愈人心的正能量,使此片在众多严肃悲伤的同志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题材切入点新颖,群戏卡司很赞,不仅有人妻莫娘,就连小狼也来惊喜客串。但这也仅仅是部Feel Good电影,一切都美好的太容易。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有点音乐剧的感觉,以至于我总以为他们会突然又唱又跳起来。这也让影片的风格远离写实,有点音乐喜剧的味道。故事的视点很有意思,结合矿工大罢工与同性权益,这也是一次认知与成长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好看又好听,一想到是真的发生过的事儿,就不觉得拍得太正能量了。as和nighy爷爷演得尤其好,别看戏份少,一瞧就是有故事的人,虽然没有篇幅讲出来,只要一出现就很惹眼(¯﹃¯)

46分钟前
  • Mumu
  • 力荐

从剧情到煽情控制得恰到好处,一大波英剧的演员让人深感熟悉,以小见大颇有新意,笑点频出特别是大妈胖妞都超有亮点。矿工阶级和同志阶级互帮互助,或许是今年最好的同志片。一厅的gay和les看完都鼓掌了。

5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life is short. have some pride.

54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切入点就决定了它与众不同,把被打压的矿工们,与当时还没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同性恋群体相结合,产生的效果自然是戏剧性的。影片没有突出某个人,所有角色均为故事服务,构建起了鲜活的群像。同时得益于故事,角色得以立体丰满。这部影片有一种强烈的,振奋人心的感觉,那些辆大巴车来到时,达到最高潮。

59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笑中带泪的年度励志同影。很少有一部片会让人爱上里面所有的角色,但这部是例外,它让人真正感受到了LGBT作为一个群体的可爱。因为人生很短啊,所以一定要骄傲!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故事讲得好好~So powerful, so touching. 交叉性不仅仅是为了写论文啊,若可促成不同受压迫族群之间的互相谅解与政治连接...当然这在现实中是非常非常难的!But it is worth fighting for!!!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