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也很想他,我们都一样
你那时候是爱他的吧,当看到初见时,你望着他的眼神,我就应该知道。
你说你听到“他胸口一种郁悒和悲愤”,你是否知道这场萍水相逢,使许多人的人生出现了逆转,而你因此再次远走异乡?你是否知道若干年后,当你再次听到那句“望家乡,去路遥”的时候,你居然哭得浑身战栗?如果你知道,你还会爱他么?
也许你早知道,所以那天夜里,他握住你的手,你推开了。如果你知道,这一转身,这一犹疑,你们俩既是生离,又是死别,你是否还会这样做么?
是的,他临行的那晚来找过我,他要走了,以后不会再回来了。我拿了自己的所有财产给他,甚至还有你给我的水晶小提琴。我紧紧拥抱了他,因为我知道这一生,我都不会有机会这样抱他了。我比你更懂得这世界,我明白“一转身竟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这之后,你黯然离去,他隐姓埋名,浑浑噩噩过了半生。当我找到他,他浑浊的眼睛依然为了你陡然闪出光。他后来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去找寻你,辗转曲折。等你们再次相见,他是一罐白骨灰,是一架水晶小提琴。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 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若干年后,你终于懂得这一场爱恋,用尽了你全部的气力,而它,是我一生的记忆……
是的,我没有告诉你,我那时也爱着他。我的爱没有比你少,只是他把信任给了我,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
————————————这是一部电影,名唤《夜奔》—————
导演:徐立功, 尹祺
编剧: 王蕙玲
上映日期: 2001-06-08
主演:
黄磊——少东(从小在外国长大,与英儿有娃娃亲)
刘若英——英儿(戏楼老板的女儿,少东的未婚妻)
戴立忍——黄子雷(林冲的戏迷,对林冲的迷恋超过了一般的fans)
尹昭德——林冲(昆曲班的角儿,把自己的敬重给了英儿,自己的爱给了少东,自己的责任给了黄大少)
最近把《夜奔》看了第二遍,这被称之中国最隐痛的电影之一,讲了20世纪30年代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痴缠。刘黄组合必然是经典,戴立忍自不必说,贡献了本片最出彩的表演。
虽然戴的戏份不多,只不过是一个嫖戏子的大烟鬼,他只用剧场里一滴悬而未掉的泪就把自己的爱情全部揭露出来了。
他们都爱着林冲。
英儿爱的是一种美,爱“那一张安静的脸,那双总是回避开的眼睛,”英儿耳濡目染,自然懂得这一种华丽的好。
少东爱的是一种乡愁,一种“他胸口一种郁悒和悲愤”,“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那是黄磊旅居国外所最熟悉的东西。
那么黄大少爷爱的是什么?爱的这样深,爱的这样不择手段?剧场里,他若隐若现的一滴泪让我身子禁不住抖了一下,原来他真的爱他,不仅是简单的玩弄,而是真的付出了自己。他的爱不比前两者更少,甚至更多,甚至灼热的烧伤了林冲,毁了少东。
——————————————再次分割————————————
这部片为什么选《夜奔》,我想也许总脱不了台湾文学浓浓的乡愁气息。
蔡康永曾说过自己小时候上台唱无聊的四郎探母,台下净是些泪流满面的”党国栋梁“。这是多少个少东?!远离家乡,眼看自己的理想枯萎败落,只有这样的人方才懂得林冲夜奔的悲壮,那种”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所以我疑心初见的少东是不懂得的,他太少不更事了。懂得的是编剧,是那些屈居台湾,听四郎探母的老人们。
之后他懂得了,所以,若干年后,他躲在房中听那张老唱片,边喝酒边哭的时候,他终于懂得了。他记挂的是回去不得的家乡,是无法侍奉的双亲,是遥不可及的爱人。
“望家乡,去路遥”。《夜奔》讲的是乡愁,是不得志,是一个无法回头的故事。
2 ) 4.19
1.20世纪末的中国戏曲电影总是与男txl的情欲、死亡、压迫交织在一起,像是那个时期京城文艺界的昏暗文化。戏曲舞台所表现的“林冲夜奔”、古典小说里文字描绘的“林冲夜奔”与少东想象的“林冲夜奔”三者跨时空交互在一起,暗合了现实生活中这对苦命鸳鸯的“夜奔”。我想,戏曲舞台激发的历史想象是被“催眠”的过程,看电影也是被“催眠”的过程。
2.京城有些景观像《悲情城市》里的山城,可能是少东的“美国”身份、英儿的台湾口音使得京城故事不那么“京城”,我才有这种错觉。跨国身份与在纽约的结尾给这个京城txl悲情故事增添了一种悲壮感、宿命感与阶层残酷性。孤儿林冲在戏班受压迫,逃离后在社会上受压迫,阶层限制他永远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下定决心追爱,可是“他都不识字,怎么会懂你的英文住址”。阶级性的身份压迫使得林冲逃离了遭受肉体压迫的戏班子,却也逃离不了遭受精神压迫的黄子雷,受虐者终被迫主动进入“受虐”心理,于是将饥渴的孤独转化为继续进行自我压迫的怪圈。少东的优越出身使得他在原生环境中受到挤兑也可以逃离到另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中野蛮生长。异国空间缓解其在原生文化上受的压抑。
3.在音乐上,巴赫的大提琴西洋乐曲与传统昆曲以一种侵入式的姿态配合着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博弈。
4.男txl之间的情欲表现在典型的澡堂空间,多角情欲关系呈现出一种阶层权力的张力。女性在其中扮演着中介身份进行沟通。
5.最后纽约的霓虹灯景观与三块墓碑使得这个悲壮的故事略显虚幻。
6.喜欢旁白书信的文学性表达。“当你眼睛触到林冲的那个刹那,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3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黯,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这是京剧《野猪林》里林冲的唱段,过去李少春演的最好。昆曲折子戏《夜奔》同样令人百听不厌。戏曲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从一个侧面映证了这出戏对演员的唱功与做功的绝对要求。
“我演谁,我就是谁。”所以,电影《夜奔》里因这出戏而走红的荣庆班的名角就叫林冲(尹昭德饰)。因戏而红,又入戏太深,终于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一如“风雪山神庙”之后的毅然决然,只是,这个林冲奔向的,不是尚有生机的梁山,而是,没有复活的末路。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徐少东(黄磊饰)的画外音。故事讲到这里,开始有了一层莫可名状的悲凉之意。甚至,少东与英儿(刘若英饰)的感情,又何尝不是黯夜里的奔逐,彼此靠近,取暖,却又始终无法真正合而为一。
如果说,这部影片讲的是爱情,显然它遁离了普通意义上的男女之爱,英儿与少东之间,有爱,亦有情,最终却未能产生化学反应式的爱情。如果它讲的是林冲与少东之间的同性爱情,同样也不确切,他们之间同样有爱,亦有情,相互欣赏,彼此珍惜,却仍是天各一方,只能在心底深处默默守望。更不用说,这二男一女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爱,亦有情,却远非爱情两字那么简单。
编剧王惠玲说:爱,是各自一生的独白。
导演徐立功说: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真爱,没有性别;性别只是肉体结构上的不同,性灵上是不分彼此的。所以至今我不愿意说《夜奔》是一部同性恋的电影,我认为它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爱是超越性别的。
黄磊说:片中的主角,都是最孤单的人,一个从小受到精神创伤,一个自小寄居在国外,没有灵魂契合,没有心灵依靠,因此当他们聚在一起,互相依赖、寄托,反而成了外人看来十分暧昧的情愫。
没有找到刘若英对影片提及的评述,不过,她以一贯的轻灵、透彻、纯净的眼神,诠释了类似的表白。她的柔,她的忍,她的急,甚至她的怨,就是一曲表面波澜不惊暗底里却风起云涌的挽歌。
云天楼的压轴戏,林冲上场,一个转身,一个亮相,一段唱腔,赢得满堂喝彩。(尽管,林冲演得稍嫌干涩和木讷,戏台上的身手也远远不及真正的戏曲名角。)包厢里的富家少爷黄子雷(戴立忍饰)注视着楼下兴奋异常的少东与英儿,再盯住台上认真做戏的林冲,竟然,有泪,从眼中缓缓溢出。看到此处,怎能再怀疑,阴险邪恶的心灵里一样会有爱的洋溢?也因此,当看到林冲在战乱时的码头靠苦力为生时,仍对病入膏肓的黄悉心看护时,不由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爱,无处不在,没有理由,亦不问结果。或许,这正是《夜奔》的真正主题?
“大雪飘,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
多年以后,当少东在异国他乡偶然间与这段唱腔再度重逢时,一切的怨怼与怅然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被荡涤一新,留下的,只有曾经的投入与执着,放弃与拒绝,还有,便是无法释怀的不知如何把握的,藏在内心深处最柔软部分的那份爱,直到生命的尽头。
英儿的单纯与隐忍,少东的彷徨与胆怯,林冲的压抑与克制,甚至黄少的颓废与恶毒,就这么奇怪地纠缠在一起,撕扯着,抗衡着,靠近着,疏远着,其间,竟然都有那被称之为爱的影踪。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尘埃落地,一切复归平静,也就意味着,爱,终于找到了归宿。夜奔,无非只是过程而已。
片中,久违的鲍比达的音乐,加上三十年代旧中国的街景,唯美的抒情诗般的旁白与画外音,都足以让因观影而不眠的这个深夜,再添几分回旋的余音。
突然想到,只怕,三十以后的黄磊,微胖的脸颊与印象中的孱弱书生将不再合拍。幸而,有过《夜奔》,有过《人间四月天》,有过《似水年华》,他们,彼此牵引,相互凝望,却终于不可能如愿。莫非,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才爱得如此缺憾?
2006-11-1
4 ) 奔向新天地,或是投往绝路
怎么说呢?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他是戏子,自出生被父母遗弃,被戏班的班头收留,后来成了台柱,拿手的好戏,是这一出《林冲夜奔》。
她是戏迷,善良,清丽脱俗。她在父亲的戏楼里见到了“林冲”。她爱上了他,爱的许是那舞台上的虚构的美,又或者是舞台下身世凄凉却忍辱负重的男人。
他叫少东,银行家的儿子,在国外修学经济管理,擅长的却是大提琴。他回国来见家人与未婚妻的她,却也遇见了林冲。一句“望家乡,去路遥”,震撼了少东的耳朵,也震撼了他的心灵。
林冲也爱上了少东,也许就在最初的一眼。有些气质是天然地彼此吸引,不需要言语,爱就已经萌芽并且茁壮。
少东原以为自己会娶云英,因为他们原本是无所不谈的;云英也以为自己会嫁给少东,因为之前隔着大洋的信件来往里,他们是那么的契合、投缘。应该说,这应该就是一对了:相互理解,互相关怀,温情脉脉。
可他和她,都没有想到会遇到他。
后来林冲因为杀了一直欺压他与师弟们的班主而仓皇夜逃。逃出天津前他找到了云英,让她转赠一把笛子给少东。
第二天云英去找少东,问他:你爱他吗?
少东不知所措:我不能够爱他……我迷失了自己。
云英说:我宁愿我们写一辈子的信,我可以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也不要你把心藏起来,做我理所当然的丈夫。
少东回到了纽约,做一个大提琴师,孤独地活着,唯一的与故乡的联系是与云英的通信。
经历过抗战与很多别的波折,曾经动身去美国寻找少东的林冲死在异乡的收容所,少东最后见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骨灰罐。而云英一直未嫁,后来也来到美国找到少东。他们互相倾诉,终于坦白心声:
他和她,都爱着林冲。
之后……少东与云英结婚了吗?电影没有交代。但他们必然是在那异乡里,互相扶持地生活了下来,直到老去、逝世。她和他原本就是好朋友,又因为对着同一个人的深爱,他们之间的联系更浓于血。
这算是一个好的结局么?在现实里,他们应该各自成家,而至子孙满堂,安享晚年——这才符合世俗介定“好下场”的标准。
但我知道,我不爱看这样的折衷。只是人的忍耐性是很大的,不到绝地,不会决然地离开眼前的境地。很多人,困于责任和道义,把头低下去,不敢正视内心的真正渴求。
林冲的万里寻人、少东与云英的单身,都是坚守爱情的表示。尤其是云英,在那个旧时代里冷静地维护着内心的爱,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也注定这是一部该死的文艺电影,赚人眼泪,给我以虚幻的爱情影象……
想起钱谦益与柳如是的野史,其中有段为人津津乐道。明朝覆灭以后,甚有爱国情怀的柳如是与钱泛舟西湖,念及亡国之痛,要与钱一同投水殉情殉国。钱谦益虽长柳如是三十多岁,却生志勃勃。他将手往水里探了探,说:水太冷,还是改天才投湖吧。
从此被后人晒笑:夜太冷,不宜私奔。可世俗里,恐怕很多人连到水边的勇气都没有。
夜奔,虽然有着夜色的掩护,原来也不一定能够出奔。终于出逃到无光的路上的,是一颗怎么样的无奈的仓皇的心呢?
给我们力量的,有时是信心,有时是绝望。打开门,是奔向新天地,或是投往绝路。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真正的停泊。包括思想,也能安静地栖息。彼此关爱的两个人,温暖地相互依偎,守待着生命中的黄昏……
5 ) 转贴《夜奔》的台词
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你好吗?
知道今秋是你的归期,心里有莫名的高兴。
我该送什么当作见面礼?
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告诉我,你最想念什么关于家乡的事?
我离家太久,家乡对我比异国还要陌生。很多看来理所当然的情感其实并不纯粹,比方乡愁、亲情,虽然读过很多对它的描述,但我找不到属于它的声音、颜色和气味,还有爱情,理所当然的爱情。这对我是另一个讽刺。
我的感知依靠接触,好比琴弓压在弦上擦出来的声音,至少我可以听见它,感觉它振动我的指尖和胸口。我不迷恋虚构的世界。
你的话让我惭愧,我是这样心甘情愿的沉浮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那些戏台上的忠义和情爱。昨天看了《牡丹亭》的[寻梦],还是哭了。比起现实生活,我更熟知那些戏曲故事里的人,他们的悲喜冷暖。有时候一句唱词就能让我落泪。我但愿你不至于觉得我可笑。
不。也许我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我是被戏开锣的那一锤给请出娘胎的。我周岁的那天,爹把云天楼买下,命中注定了我对戏带有这样的痴迷。
戏园子在开演前有一种奇特的静谧。四周的天窗是开的。戏不能见光,所以有阳光的时候它就隐藏起来,而我却可以轻易地找到那些隐藏的片断。
为什么要逃?
不知道。
是他。我发誓,在这一刻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就是荣庆班挑梁唱[夜奔]的武生。那张安静的脸,那双总是回避开的眼睛……即使见过他的身手,我还是不能相信。
第一次收到你的信,真的很惊讶。在国外这些年,除了家书,没有人给我写信。
我在燕京大学选了外语课,需要找个人练习英文。
结果是我的中文进步了。
我喜欢和你通信,我没有想过你是我的未婚妻。也许是因为越过了这层关系,我们之间才有更多。
这是最幸福的,也是最不幸的。
也只有林冲。
我始终想知道,当你眼睛触到林冲的那一刹那,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不是看,我是听。我对声音极其敏感。一开始,我被他唱腔惊骇。我问,他声音从哪里来?他离得那么远,声音却可以像一根锥子直锥进我的心里。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可是我竟然听到他胸口一种郁悒和悲愤。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我能懂。
空荡荡的台上,连一块简易的布景都没有,但那是一个世界。随着他的肢体,他的眼神,我像被催眠一样,接受一切他给我的想象。山路、庙门、月冷星稀的寒夜。他只一心要逃。
“你走吧……我宁愿我们可以写一辈子的信,宁可守着你每一寸的心;也不要你把心埋起来,做我理所当然的丈夫。”
我并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我甚至连林冲的下落都没有找到,他消失了。
你呢?
我这里上演了另外一出戏,你不会感兴趣的。云天楼除了经常出借给皇军集会,唱鬼子戏,已经没有戏班子登台演出了。但是,我还是经常一个人去那儿。空气里还有那些飘散不去的声音,戏台上还有那些叫人悬念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里多了些属于我自己的。
我这里是一个礼拜七天千篇一律的演出。我独来独往地生活在纽约,和家乡失去了联系,只有你,你像是我与这个世界的脐带。读信和写信使我相信,我还在这个随时等待末日到来的城市里活着……活着,究竟是不是一种悲哀?我答应你要找到答案,否则我愿意把我的触角折断栖身在这里。一辈子。
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活的悲哀,在我这个沦陷的黑色城市里无所不在。你的父母他们幸亏老早到南方避难去,你家现在已经成了某个军团的团管司令部。那天骑车经过,看见你的窗口开着,很想喊你一声。
我该不该跟你说林冲的事?我遇见他了,他在塘沽的码头干苦力,靠着挣来的一点钱,养着一个半残不死的人——黄子雷。我能想象你的心情,活着,竟有那么多不可理解的事。黄家自从日军占领了天津就整个垮了,他们原本掌握的码头货运,全都落入日本人的手里。这一家子的鸦片鬼,没一个得好下场。林冲并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会和黄子雷在一起。他只说他病倒了,不能丢下他。但我知道,他离开以后黄子雷透过各路人马打听他的下落,听说林冲是在最落魄的时候被他找到的。
我告诉你他已经改名字叫李从了吗?我还是忍不住跟他说了你的境况。当我提起你,他混浊的眼睛里有了光。分手前,我把你在美国的地址塞给了他,我不知我在想什么。林冲连字都不识,何况英文呢?在这昏黑的世界里,可不可以求一点希望?一点光明?
林冲上船的时间是1941年,正好是在美国加入大战的时候。那艘船在中途被征当为货物运输船,直接开到了欧洲。经过无数的周折,当林冲进入曼哈顿港,见到自由女神像,大战已经结束。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踏上美国。1949年,你来纽约,我的黑夜才逐渐远离。
林冲被移民局以非法移民的罪名起诉,等待直接遣返回中国。由于当时战争刚结束,大批的难民潮都涌进美国,移民局的作业混乱又缓慢。就这样,他在监狱里又关了两年。当我收到移民局的通知,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我无法想象,这会是我们再见面的方式。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我感激我这一生,虽然它是那么遥远又漫长,我始终有你听我说话。
我们的事,也只能对彼此说。
所以,你明白我此刻的孤独,是吗?这个城市还在,我还在。
有人走过我身边,问我这三块墓碑。我说,这里埋的,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
我还是决定把你摆在我们的中间。
6 ) 啧啧啧,我也文艺过啊...
sign...现在自己读简直一身鸡皮疙瘩,好想吐好想死好想移民......
当初敲键盘的时候可是好认真好认真滴忧伤来着...谁没有过那二逼的青葱岁月大蒜年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做作的人生...
谁说白活10年一事无成来着,至少这白纸黑字可以证明:
当年的2逼现在不再那么2了,
现在不再那么一副弱受范了...衰然,还是时不时暴露弱受滴本质...
夜奔:转身之后,生离死别
2003年06月11日17:16:44 网易娱乐 傻乐的猫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第一次看《夜奔》是3年前。凤凰电影台播了一周的广告,因为这个卡司阵容很有受众,当晚就聚集了3个人守在电视旁。公共电视删剪起来当然干脆利落,2小时的戏硬生生少了半小时,整个电影暧昧得变成晦涩。我不得不耐心向两位同学解释,其实某某爱的是某某,而非某某。好在他们看过《霸王别姬》,接受起来不算困难。直到现在看到足本,才发现原来不是徐立功故弄玄虚,原本是再清楚不过的故事。凤凰的剪刀猛得不亚于中影公司对待《红玫瑰与白玫瑰》,可以把电影赋予新的生命。
这张碟在国内的牌子,我知道的就有丽晶和飞马,都是有口碑的单位。可惜做的虽是一区碟,但原版就制作简陋,画质一般,连彩蛋也有点粗糙。毕竟是只出品GAY MOVIE的小公司,寒碜了点,好在算是还原了真面目。
《夜奔》终究是小家子气的电影。有人说它是《霸王别姬》的弱智版,这让我想起迈克把《蓝宇》比作吴君利粤语残片的复活,话虽刻薄,但电影这东西,本是见仁见智。第一遍看《夜奔》,记忆只是一瞬间的。回头看了2小时的足版,心中一阵感动,未必是这多出半小时的戏让含糊的剧情清晰起来,可能只是3年前和3年后,人的心境总有改变。
尹昭德很多人不喜欢,也难为他。生角要演的“惊艳”,实在困难。他毕竟不是萧芳芳那样的戏骨,《虎度门》里一个亮相,不懂粤剧的戏盲如我者,也会立刻被吸引住。好在林冲这个角色的讨好,不喜欢他也是困难的。最爱的是他对少东表白那场戏。林冲坐在墙头,叫了声少东的名字,一掀长袍,一跃而下,动作干脆利落,此时倒更显武生的英气。然后走到少东面前,一手抚胸,轻声道--
我这儿,记着你。
声音虽轻,但目光坚毅,每个字大有斩钉截铁的意思。少东不由得一呆,待得会过神来,他已纵身跃过墙去。
看到这里,不由想起《雪山飞狐》里,胡斐与苗若兰雪夜定情,胡斐只问一句,“现在相逢还不迟吗?”苗若兰便答,“不迟,我很欢喜。”金老先生生怕读者反应迟钝,特意加一句话解释,“古人男女风怀恋慕,只凭一言片语,便传倾心之意。”
《夜奔》说的正是旧时的故事,说它矫情也好,虚假也罢,这样的剧情,本是属于旧时代的。换了今天,无非一夜情后各奔东西,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说蓝宇象旧时的风尘女子赎恩客,林冲何尝不是又一个蝶衣。也许梨园子弟信的便是个“忠”字,心交出去,就是一辈子的事,一个时辰也不能少。所以即使不识字,不识路,也会远赴重洋,去那个听都听没听过的异国,便是英儿说的,“他浑浊的眼里有了希望”,于是这希望,让他不会放弃,直到死去。
反观少东,他受的西式教育,倒成了束缚感情的障碍。他只能说,我不能够爱他。他的理性让他不可能象黄子雷那样,反而把感情表达的那么直白,即使是肉欲,也含着爱,因为赤裸裸,反而潇洒了,可以做流氓,可以学薛蟠戏柳湘莲;而他,连做贾宝玉的勇气也没有,他只能抱着他的大提琴,拉啊拉啊,压抑着那份爱,即使那份爱已经在眼前,即使那份爱伸手可及,他还是逃了。逃跑的代价,成了一生的怀念。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在那条雪夜的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冲进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着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少东对林冲的爱到底有多深?也许观众都会疑问。从少东看见林冲第一眼,那个我们看来并不新奇的亮相,已经让少东痴迷。黄磊的戏总是有争议的,这回倒把这个角色演的可恶也可爱。动情的凝视,动情的哭泣,能够牵动观众的心。只是那个夜里,他即使接受了林冲,恐怕结局是一样的,更可能他会厌了,那爱反会慢慢淡了。偏是自己错过了,便一辈子也忘不了,一辈子去后悔。爱情的规则就是这样,直到今天也没有变。
王惠玲的剧本,还是这群人最合适,到了周润发杨紫琼的嘴里,这样的台词只会是笑场的引子。刘若英偶尔会犯把“冲”念成“聪”的错误,但不影响整体;戴立忍也是台湾口音,但胜在演技好,成了最大的亮点。黄磊的念白依旧最出色,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对白,本是属于他的。他永远是那个在爱情面前退缩的男人,无论爱上他的,是女人,还是男人。
于是,在鲍比达的大提琴声里,那场大雪过后,这段没有发生的爱情,变成了一生一世。
披着民国皮,内里还不就是一部标准的台湾同性青春片嘛,骑着自行车一起出游啦,在海边围着篝火喝酒啦,爬到山顶一起对着天空呼喊啦,还有管束严格的家长,男生女生之间的秘密通信,残酷的青春物语哟
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一段情,三人嬲。夜奔千里,无处可逃。望家乡,去路遥。
旁白很文艺腔,但是由刘若英和黄磊说出来,非常自然。这部电影很美,那种情调很容易打动我这种不要脸的文艺青年
我喜欢这种被宿命之手推动带出来的苍凉感,无奈、唏嘘,人生的几多错过,几多遗憾。
又见黄磊,又见刘若英,又是写信,经常不自觉穿越到似水年华。。。。
很文艺.个人感觉还不错,争风吃醋也是因为爱——那个黄子雷其实也是爱林冲的,当发现他不在的时候,会流泪(原来他俩都是台湾演员,难怪可以拍几个亲热镜头.黄磊正式拉手都没有).而少东只会逃避,所以一辈子也没有再见到他.这样也好,没有成功的爱情才会被记住一辈子.呆在一起了就会麻木然后厌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才发现原来是如此久远的片子,是同霸王别姬却又不同的片子,压抑又绝望。他说我没想到,那一个转身,从此便是生离和死别。但我一直责怪他软弱的逃避,从不曾真正回头,直到他在听到那熟悉的唱腔仓皇寻找最终窝在小小的他乡之家痛哭。
她和他都爱着他。但是谁都爱得不彻底,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而已。
骨灰被人随意从窗口推出来的那一瞬间突然就落泪了,少东比起黄老板反而更像被封建礼数束缚的人,雪夜那一个转身,既是生离也是死别。幕布前后不主动,围墙下面不主动,雪夜的车里不主动,那就只有守着墓碑和回忆了此残生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少东的爱别离,黄老板的求不得,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是大时代的浪潮里全人类的小小缩影,只是想到林冲带着与少东相遇的满心期待悲凉地躺在异国的医院最后独自死去的画面仍绝心里无限唏嘘。
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闻乐见的逃避现实主义腔调在《夜奔》里全程都听得到。原是言情小说《似水年华》的前生今世谁想却又和《霸王别姬》《色戒》这样的宏大史诗盘上了根,大概也只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理想主义者才会把知己与知音分的那么清吧。可惜影片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桎梏的碰撞中失去了方向感,正如无家可归的男主角从这个审视性压抑的三角恋故事当中彻底抽离并草草结束混乱而缓慢的一生。
他想要的只是一点点体温,可是他却拼命的逃。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以后有悲伤织成网...
我那沉默的心慌,曾有个人来解放。没料到爱过了一生不忘,后来感叹交会的夜太匆忙。你还欠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解释的眼光,所以我不停回头盼望,只是在每个思念的夜晚哀伤编成网,夜从此又黑又漫长。当我一个人面对著夜晚,寂静的哀伤,我该如何将它隐藏
始终认为 黄磊和刘若英 是最文艺气质最合衬的搭档
最悲剧的莫过于他们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生离和死别,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欲望在矇昧中幻想里,一如最后一面时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信物,辗转,思念,跨山隔海,一切都不凑巧。铺成完全中国式的爱情悲剧,执念如海,思念不消,带着童话般的乌托邦气息。刘若英和林冲都很好,黄磊稍弱。
一个背转身,居然就是一生。
声如锥,形如电,唱练做打印心间。名如戏,人如戏,孤星泪注满天意。风花雪,落无言,一念一转既永诀。岁月迁,笃思念,人生若只缘初见。
若干煞有介事莫名感伤的台词组成的电影,感情产生不是通过表演而是旁白,感觉有些可笑。。
“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