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时代”特指1598年俄罗斯统治家族绝嗣之後的一段长期动荡。由于正统王室後继无人,俄罗斯农民落入外国势力之下,瑞典、立陶宛、德国和波兰的占领者纷至沓来。1612年, 这时正值所谓的“动乱时代”的末期,勇敢的俄罗斯人把占据克里姆林宫几个月的波兰人赶了出去。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标志着这一时代的结束。
说起俄罗斯,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战斗民族。是一个出产硬汉的国度。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崛起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周边强敌不断抗争的历史。这一次次抗争,锻造了俄罗斯民族刚强的性格。 《1612动乱时代》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在17世纪早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段差点让俄罗斯亡国但最终让战斗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
16世纪末,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绝嗣,围绕沙皇皇位,俄罗斯的贵族展开了一番激烈的争夺,而俄罗斯的老对头波兰立陶宛联邦也趁火打劫,在扶持波兰贵族夺取沙皇皇位的阴谋失败后,派兵入侵俄罗斯。
这,就是影片的历史背景。在俄罗斯的危急存亡之秋,影片的主人公安德烈登场了。
1
安德烈是农奴的儿子,而他爱上的女主谢妮亚,则是留里克王朝的公主。原本,两人是不会有交集的。毕竟,两人的地位差异摆在那。可是,命运有时候就爱跟人开个玩笑。安德烈恰好是谢妮亚家庄园的农奴。正因为此,两人才于千万人中得以相逢。
对安德烈来说,他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多看几眼谢妮亚。毕竟,就算谢妮亚再喜欢她,门第的差距让他们不可能成为眷属。谢妮亚的归宿无非是嫁给国内的某个贵族或者是别国的王子,而安德烈呢?无非也就是娶一个农奴的女儿,生儿育女,一代代循环着这样的日子。
波兰的入侵,打破了原来的宁静生活。
安德烈的母亲死在了波兰骑兵的屠刀下,他也被佣兵阿勒瓦尔买下,为波兰的贵族老爷拉船。而谢妮亚,则成了波兰人的战利品。
安德烈和谢妮亚的再次相逢,是在波兰人的船上。谢妮亚作为战俘,目睹了安德烈被波兰人毒打。而他被打的原因,只是两个雇佣兵军官打赌他能不能挨过100鞭子。
各种仇恨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和心上人的重逢,让他燃起了战斗的勇气。靠着鞑靼人托斯卡的帮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
爱若执炬迎风,炽烈而哀恸。为了追求暗恋多年的女神,安德烈有了所向披靡的勇气,他和托斯卡假扮西班牙骑士,混进了波兰的军队中,趁着夜色把谢妮亚带出了波兰人的军营,并通过一条密道,混进了尚被俄国人控制的下诺夫哥罗德。
波兰有精锐的翼骑兵,有装备精良、军事素养过硬的外籍雇佣兵。而当时的俄国,因为长期的动乱,军备废弛。再加上城内的火器全部被调走了,面对强大的对手,城中的军民担心打不过。当波兰人提出交出公主和假扮骑士的安德烈就可以放弃进攻的时候,甚至有人想把公主献出来。
关键时候,安德烈站了出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稳住了军心。也燃起了波兰军民抗敌的勇气。在安德烈的感召下,城中的居民英勇抗敌。烧红的铁球从临时用圆木制成的火炮中射出,击中了波兰人的弹药库。引爆了波兰人的攻城炮;临时制成的土炸弹,让波兰人的精锐骑兵有来无回,而波兰的步兵在经过几轮攻城过后,除了丢下无数的尸体,一无所获。小小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竟然成了波兰人的伤心地。
正如影片中安德烈所说,胜利就是由这一点一点的力量组成的。在影片的最后,俄国人击退了波兰人的入侵。影片的结局无疑是最让人伤感的。
安德烈完成了他最后的使命,在最后的决斗中刺杀的被俘的波兰统帅,但却为了救谢妮亚,暴露了他农奴的身份,最终无缘沙皇的宝座,而谢妮亚也因为前朝公主的身份被下放到教堂当修女,在日复一日的钟声中了却残生。
国家转危为安,有情人却不能成为眷属。离别时分,谢妮亚对安德烈说:“记得时常想起我,我会为你祈祷的。”这番话,道出了谢妮亚和安德烈之间的不舍,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摩肩人步履匆匆,多少相遇能有始有终。
2
安德烈和谢妮亚的爱情悲剧,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这条线索,让观众感到伤感。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安德烈的成长却是令观众感到欣慰的。
作为农奴的后代,安德烈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耶稣之训。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也许会和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农奴一样,老于户牖之下,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庆幸的是,他遇到了谢妮亚。外敌的入侵,朝代的迭代,让安德烈看到了逆袭的希望。追求心上人,成为他抗敌报国的动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艺作品中,英雄往往有着崇高的理想,有极高的思想觉悟。然而,在西方的文艺作品中,一个人成为英雄,动机往往很简单。
譬如《美国队长》中,史蒂夫·罗杰斯选择成为美国队长,上战场打法西斯,仅仅是为了向当年欺负过他的人证明自己。
《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举起抗击英格兰入侵的大旗,仅仅是为了为被英军杀害的初恋报仇。
同样,《1612动乱时代》的男主角,他的动机也很简单,一方面,是为了他的心上人;另一方面,是母亲的死,唤起了他的战斗欲望。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发现,前一种动机明显占了上风。
从人格上来说,安德烈的形象和前苏联战争电影塑造的英雄截然不同,不是那么的伟光正,然而,这样的角色,反而更容易被读者,被观众所喜爱。
心理学上有一个犯错误效应,认为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而一个能力非凡的人给人感觉总是不安全不真实的,人们对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
无论是本片中的安德烈还是美国队长这样的好莱坞英雄,他们的形象塑造也都遵循了这条规律。
我们赞美那些因为有崇高理想,有思想觉悟的英雄,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道德的标杆。同样,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国内的文艺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缺点的英雄,不完美的主角。这样的创作趋势,应该来说也是值得肯定的。
3
安德烈这个角色,当然是编剧虚构的,但这个角色,极具代表性。
据史书记载,1612年波兰入侵俄罗斯的时候,无数平民自发武装起来,抵抗这个来自西面的强敌。在这当中,也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比如将波兰骑兵引到荒无人烟的丛林,最终壮烈牺牲的伊万·苏萨宁;以及号召全体莫斯科居民“典妻质女”,组建义勇军并自己身体力行抗敌的商人库兹马·米宁。
可以说,安德烈这个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为保卫家园毁家纾难,英勇抗敌的俄罗斯民众的代表。
俄罗斯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它曾经被波兰占领首都,曾经遭受过法国和德国这样的军事强国的入侵,但它广袤的国土,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及每逢国难全民皆兵的传统总能让外敌无功而返。这一点,拿破仑和希特勒深有体会。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回味,那就是男主角安德烈跟男二号托斯卡的友谊。安德烈是俄罗斯人,而托斯卡是鞑靼人,属于俄罗斯的少数民族。
安德烈第一次跟托斯卡有交集,还是在波兰人的船上,一开始,他只是有求于他,让托斯卡把他赎出去,给他自由。然而,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安德烈收获了友谊。 托斯卡用鞑靼人的偏方给安德烈治好了伤,并且在之后安德烈被波兰人俘虏的时候救出了他,另外,他还教会了安德烈剑术和使用弓弩的技巧,并且教会了安德烈用树干制作简易的火枪火炮,他教给安德烈的这一切,安德烈在之后的战斗中都用上了。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托斯卡,安德烈才完成了从农奴到战斗英雄的转变。而托斯卡,也得到了安德烈的照顾,当安德烈和托斯卡伪装成西班牙雇佣兵混入波兰人的大营后,波兰军营中真正的西班牙雇佣兵招待他俩吃鱼。安德烈从托斯卡的表情中看出了自己的伙伴被冒犯,于是跟真正的西班牙人干了一架(鞑靼人和中国的藏族蒙古族一样忌食鱼)。
彼此尊重,彼此信赖,彼此照顾,共同成长,安德烈和托斯卡这对跨民族的搭档,在影片中最终成了拯救俄罗斯的英雄。
和中国一样,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沙俄到前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联邦,每一个政权的民族政策都饱受西方社会的诟病,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历史上历次卫国战争的胜利,国内的少数民族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近年来,俄罗斯掀起了一阵“民族主义电影”大潮,先后拍出了电影《第九连》、《斯大林格勒》、《战争与和平》等战争大片以及电视电影《风暴之门》。而《1612动乱时代》毫无疑问也属于民族主义电影的代表之一。这一系列影视,反映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1612俄国人将波兰人赶出俄国到1613罗曼洛夫王朝建立这一年中俄国一共出现了三十几个沙皇候选者,本片中出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虚构的代表。但本片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选材,虽然还是俄国擅长的战争题材,但选在了1612这个在俄国重大的转折性时间。其次,本片的动作指导颇有精彩之处,最后男主刺死波兰将军的“死亡之吻”在我看来堪称经典。而如果你是一个军史爱好者的话则更不应该错过,本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火炮操作场景,绝对大饱眼福。这部片子也有人所说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确,在王位更迭这样的事情上,带有一些神秘感会更让人感兴趣,片中的独角兽出场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能有转折之效。但美中不足的是预言家与独角兽交替出场,使得本片神秘色彩有些喧宾夺主,而且爱情的主线不是交代的很清楚,在表现男主,俄国公主,波兰将军的三角关系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但还是给人以迷离之感,颇多浪费。而爱情主线也冲淡了战争题材的严肃。导演本意是好的,想通过家国爱恨交织来体现一个时代的悲歌,但对于各条主线的驾驭能力不够,使得本片的各个主题没能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本片的最大缺陷。
概要就是,俄国倒数第二个王朝绝嗣,陷入内战。正好极盛期的天主教之墙波兰-匈牙利跑来打秋风,试图偷走沙皇的位子,同时天主教化一波。在一团乱战里,农奴出身的男主表现突出,击败波兰人,又刚好条件合适,就被急于选出沙皇来结束内乱的国王们选中,缔造了罗曼诺夫王朝。
先说好的地方:
道具,摄影和音乐很棒。道具方面,之前一直以为波兰翼骑兵背上的羽毛的金属的,结果竟然真的是羽毛……还有17世纪的雇佣兵,骑士,特别是哥特甲(我不是太确定)还有佛罗伦萨雇佣兵的装备(让人想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里提到的,佛罗伦萨雇佣兵兴盛而国民军衰弱……扯远了),青铜大炮。反正除了因为主角光环瞎扯的装备之外,都挺好的,整体画风浓浓一股列宾的油画味儿。还有音乐,特别是那个马戏团的音乐,超级超级对口味儿。
至于里面那些“奇幻色彩”,其实个人觉得是优点(鉴于这么多人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俄罗斯民间传说和东正教传奇,但是又没有强烈到拍成宗教宣传片。毕竟电影本身讲述的可以看做是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被传奇化的历史,而俄罗斯历史真的和东正教脱不开。(虽然独角兽其实出自波斯这一点让人有点忍俊不禁)感觉这个度把握得特别好,一股毛子味儿。
还有大部分配角人物性格很棒,特别是鞑靼人火枪手托什卡,简直痞气男神。还有那只小熊hhhh
接下来就是不喜欢的地方了:
第一点还是装备……男主有关的装备都很迷。做梦一样的炮兵教学,脑洞到不行的“皮制大炮”,让我看着一直怕射程太近炸到自己人的简陋榴弹投石器。对了对了,城里有一哥们儿拿着手铳能打出掷弹筒的效果卧槽。大概是导演根本不知道怎么拍出以弱胜强吧,本来画风很正常,然后为了强行让猪脚赢,结果看的时候一股江小鱼的那种“尬聪明”劲儿
还有,好像这种大成本电影都有这种毛病,“爱情元素”一定要蹭上,就算再扯淡。天国王朝里的爱情元素就已经够迷了,结果这个里面的爱情元素莫名其妙到更过分。让人搞不明白怎么喜欢上了,让人搞不明白主角为了追求对方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蠢,还有大家为什么都支持……老实说,主角性格塑造上很大程度上被拖累了。感觉到的不是痴情,而是蠢。大概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女主是一个特别典型又比较养眼的毛妹吧。
总而言之,喜欢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战争的可以看,如果看过天国王朝而且觉得能接受,那看这个就没问题。
具体历史不了解,战争场面不错,火枪大炮装NB,一颗烧红了的小炮弹干到火药库炸飞波兰军队,一个双截棍加铁碗小飞炮干倒一批波兰骑兵,太JB扯淡了
劇情誇張近乎荒謬,不過如果想要瞭解17世紀的戰爭運作倒是很棒的片子。
讲俄罗斯的历史,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是怎么开始的。
电影视角主观了一点,也是观众对俄国历史文化知识太欠缺造成的,俄罗斯的神秘深远在电影里领略的比较少,很多东西都看个热闹,没看懂。。比如独角兽、熊、死人托梦、击剑完美圆形的含义,民族种族矛盾,沙皇产生程序,混乱年代源流,各教派纷争,林间隐士主教修行者等等。。这是一部需要解读的电影。。
俄国出品,必属精品。本品掘取俄国历史上两个王朝的中间段,即留利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中间的混乱时代为题材。各种cosplay和《骑马与砍杀》之《火与剑》游戏中的装扮,都很一致。
浪费多少血浆。。。说实话,没看太懂,就知道1913年一个农奴当沙皇了
翼骑兵的行头就是拉风。话说那小破弹药铺爆炸威力快赶上导弹了……
所以不是我给国内电影评分低,是国外的烂片没让我撞上
太神棍了。好奇里面的那个投石车和皮质火炮靠谱不?不过波兰当年果然威武。
这电影是啥语的?明显不是俄语啊。实在太烂 故事都没讲清楚 。不到十年,也好意思叫动乱时代。小男孩的爱起的莫名其妙,公主恶心。全片顺眼的唯有鞑嗒火枪手。六分是国际主义援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十年前看到片子,童年回忆,居然重新开始。这就是会议和历史的力量,片子是俄国近古骑士传说史诗片,很有味道,很有挖掘之力
怀疑我看的这个版本是西班牙语版的。。。看不下去。。。
农奴的儿子从小爱上公主,他成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他成为波兰人家奴,他冒充西班牙骑士,他杀人,他保卫俄罗斯城邦,他不能成为新沙皇——但是,他永远爱着一个最后成为修女的公主。
都是在中央六套看的吧哈哈。其实我只是瞄了一眼
俄罗斯的史诗片,1613年之后的罗曼诺夫王朝使俄罗斯强盛起来。
没想到也出现共济会符号-练剑的片段
好长的片子。波兰和俄罗斯
弱化神棍版的天国王朝 比想象的好
那段历史了解不多,翻译又不咋的,电影不错,神话因素似乎不是很必要,有点淡化人物性格,不过导演在军事细节上很下功夫,翼骑兵,火枪手,国内的那些粗制滥造导演在拍历史片上有人家十分之一的用心就好了。
在ac507979上看的,又一部有波兰翼骑兵的电影,不过这次在俄罗斯的电影里作了侵略者和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