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白林》剧作本身就充满争议,作为莎翁晚期的一部喜剧,约成书于1610-1611年间。这个关于“爱,背叛和复仇”的故事,喜欢的人将其奉为经典杰作,不喜欢的则认为情节线索安排混乱,纠缠一团。片中,辛白林(艾德·哈里斯)作为飞车党老大,与警察交火不断,与此同时,女儿伊莫金(达科塔·约翰逊)为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奋斗,妻子和儿子则阴谋占领他的毒品帝国。
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综艺》杂志赞扬了演员的表演,及略带伤感的画面和场景设计。对于继《哈姆莱特》之后再度改编莎翁作品,导演阿尔梅达表示,莎士比亚的作品始终是各位影人的灵感源泉,“上IMDB查查莎士比亚,他的引用次数比任何编剧都多”。
这演员阵容,简直了。赶上漫威了。但是拍这个东西真是让人一言难尽,看豆瓣评分只有5.0.妥妥不及格。其实一点也不屈。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而且区别于话剧。这可倒好,演员们一听是莎翁剧本,都艺术现身了,结果惨不忍睹。我承认导演有野心,很大胆。但是视听语言显然他把听没当回事。照着原稿就这么念那,纯纯的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尬聊。
这种错位消灭了故事性和剪辑的节奏,光听他们念诗了。真想看到这些大演员看到电影之后是不是都气个倒仰,明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还自觉不错。下次好好整个剧本,好好写写台词,别闹。对比这个,还真是觉得法鲨演的《麦克白》和冯小刚的《夜宴》还真就不错。
耳目一新!
说好的飞车党呢
正因为影片大量大量地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原句,造成了声画的不和谐、画面的不舒适。旁白出现的位置都特别生硬,与影像本体脱线得十分严重。虽然尊重原著,也看得出花了不小的功夫将莎翁的作品现代化,但完全没有原本的幽默和喜剧色彩,而且略显拖沓。
多么怪异虽然cast很强。
神了
我怎么又和米粒在一场看电影--就像前年版本《无事生非》一样把莎翁剧带台词滴搬到今天的社会背景中,导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滴说不确定有木有抓对tone,事实是tone确实感觉怪怪的,在Brooklyn拍的但是看起来像是大农村...我在想如果把红楼梦人物和情节搬到今天的中学里,然后大家都讲半白话...也是有趣
改编自莎士比亚晚年作品,不过不算改的特别好,故事移到了黑帮的题材之中,其实莎士比亚的不少作品都非常适合改编成黑帮片的。剧情有点像奥赛罗,都是一个主题——情和欲。不过辛的结局是大团圆的,给人希望。个人认为没必要照搬原文华丽的词藻,如果台词多加一些粗话会显得更加真实一些,3星
年度十佳。
最后一幕,为什么处理得又冷又快,简直有点糟蹋前面完美的铺垫啊,不过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观感却不差,反而挺好的。
糟蹋原著,还是英伦翻拍的莎翁现代剧靠谱.
看前大概知道是个现代场景设定的莎翁戏,没想到完全保留台词的情况下强硬地植入了iPhone之类,加上剧情本身有点蛋疼,效果奇怪倒也不错,最后竟然有点搞笑…卡司强大到没有哪个不是腕儿,美国人果真一听到莎翁剧倒贴钱都会演… 就是五十度灰之后真再无法直视达科塔约翰逊啦…
不搭。
ed的辛白林还是有着国王的气质,对手也变成了当地警察,这个现代场景的设置和几乎原封不动的莎翁台词当然给人以巨大的违和感,但这种感觉好不好其实不是一下就能定的,关键是片子的类型没有搞准,莎翁的喜剧色彩荡然无存,悲剧色彩也不适合这个结尾,还不让人入戏,那片子还剩下什么呢
把莎士比亚装进现代套子里,还保留台词,有毒。和小ethan另一部哈姆雷特有一拼。
真是对这种莎翁改编现代剧理解无能啊,貌似某人还特别爱拍
先不说电影质量如何,光是把莎士比亚的剧作搬到一个现代黑帮家庭里,就已经非常奇怪了,接着电影还要把一些台词硬生生的移植进去,简直有够矫情的。其次,电影的题都跑偏了,莎翁的精髓完全没有抓住,简直就是胡诌乱改一通。建议各位移至拉尔夫·费因斯的《科里奥兰纳斯》,那片改得还真不赖。
好可怕的改编!
WK
不伦不类的神作……毕竟有强大的莎士比亚支撑
片如其曾用名——混乱,剧情发展常令我有“纳尼?!这是神马逻辑?!”之感。影碟花絮也无聊得很,大抵就是“大家都很好,相处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