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难见德普
文/梦里诗书
很难让人相信《超验骇客》是约翰尼·德普的作品,因为其在电影中平庸至极的表现,让任何一位能称之为演员的人几乎都可以胜任这一角色,若说《独行侠》中的德普其魅力尚一丝尚存,那么《超验骇客》里德普的只能用“行尸走肉”来形容。
这部电影除了拥有一个不错的超前人工智能故事概念之外,几乎一无是处,《超验骇客》予我的感觉更像是《黑客帝国》与《盗梦空间》的综合,但可惜的是电影既没有《黑客帝国》革命性的哲学思想,又不具备《盗梦空间》严丝合缝逻辑的严谨性,漏斗百出且沉重乏味的剧情,使约翰尼·德普这位以独特的另类幽默著称的影帝级人物都尽失光芒,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几乎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那个在《加勒比海盗》中亦正亦邪独领风骚的杰克船长,《超验骇客》中他的表现既无高潮又丝毫不惧哪怕一丝的“德普式魅力”,在这般平庸毫无生气的剧情中,电影还以过多的镜头寄希望讨论人工智能与人性之间的辩证思维,观众买票是来看科幻电影的,而不是来上哲学课的,这样的情节或许能暗合某些文青者的胃口,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适合“睡觉”的电影,沃利•菲斯特这位诺兰的御用摄影师的处女作,用一个不错的剧本和德普证明了一个好的摄影师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导演,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扛摄影机吧。
每一部电影都有上映的权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场伪3D特供中国的圈钱局却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超验骇客》以德普主演作品和美式科幻巨作为电影的噱头,可就电影的成片来看,这是一部近乎毫无必要3D化的电影,在国外上映的该片也全部都是2D电影的形式放映,普通版下的科幻感都尚且不足,3D话的处理只能说这是一部戴眼镜与不带眼睛几乎毫无差别的作品,而在中国这部电影大借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噱头,不仅上映了3D版,更有IMAX版,这种对中国地区的“特供”绝非美国片方对中国的礼遇,只是把握了国人愿对美国好莱坞大片花钱的消费心里,至于这种专供中国3D与IMAX化处理的电影,其特效水平能有多高,自不多说,可想而知。
一部电影的成功和一个经典人物的塑造,绝非演员的个人功劳,而是整个剧组的集体智慧,电影切勿神话了演员对电影的决定性作用,难见德普,这位曾塑造了多部经典电影形象的他在《超验骇客》的败笔便是最好的例证。(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2 ) 十年来最好的的科幻伦理电影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意识还沉浸在电影里。记得上次如此被震撼还是《我,机器人》和《骇客帝国》。两部电影分别是2004年的和1999年的。所以这部电影恐怕是10年来最好的科幻伦理电影了。
首先它是个伦理电影,其次是爱情故事,只不过以可科幻元素来帮助讨论而已。所以,期待着呗科幻震撼的人大多感到失望,这不奇怪。
电影的核心主题有两个
1.人的自我意识到底是怎样存在的。又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
2.当科技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类的智慧时,人类能否驾驭科技或者说人类能否跟得上科技的进步。
接下来有剧透。
故事讲述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能够将灵长类动物的脑电波用数字信号模拟,并以程序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运行。
而后,主人公遭到激进的反人工智能组织的袭击,就快挂了。
于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脑电波进行了程序化,并上载计算机。以求在身死的情况下,意志得以保存(其原因是,男主角舍不得离开女主角,想要一直陪着她)。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人类与科技的冲突。当计算机(主人公)宣告他要变得更加强大,要进入华尔街和所有的大学资料库时。主人公的朋友感到困惑,并认为计算机知识模拟了主人公的意识,缺少最基本的人类感情,而主人公的意识并没有真正的在计算机上运行。这在后来主人公朋友劝说其妻子时候说的很明白。但是,请注意。当时主人公,也就是计算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思维好像得到了解放”。也就是说当人类的思维模式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上以每秒几兆兆的速度运行时。计算机的出的结果也许和人脑有着极大地不同。同样的讨论出现于《我,机器人》,普通的就机器人能够完美的按照人类的构想,忠实的执行三大定律。而在超级计算机WIKI上,根据同样的三条公理,却运行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与人脑》中,他首次提出,人脑长于多维计算,也就是说同时处理多线的计算。你的大脑不仅控制着你的思维,还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动作,维持身体激素的分泌,几乎所有的身体反应都受到大脑控制。而电子计算机却长于单线的快速计算。例如你在电脑上多运行几个程序就开始变卡,但是计算一个公式或者运行某个程序时却有着人脑难以企及的速度。所以,按照电影中的情节主人公在拥有计算机大脑之后,也就是在人类的计算模式之下以电脑的速度运行,它的思想或者说程序和所存储的信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恐怕不是拥有人脑的我们能够了解的。
另一点,当政府官员和主人公的老师解除了主人公的基地之后,直接断定了主人公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以至于为了消灭这个危险,他们愿意放弃整个计算机文明甚至电气文明。原因只有一个,主人公的纳米技术可以控制人的大脑。曾经有个中国的摇滚歌手评价自己,他说“我的世界从来不宣扬别人的思想。就算我活的像一条狗,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在走出电影院后我问自己,如果把这个植入纳米技术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会接受吗?我的答案是,我不会。就算好出再多,即使大部分时间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我也不愿他人控制我的大脑。
电影中最直白的接近伦理或者说哲学的问题是那句反复出现的“你能证明自己拥有自我意识吗?”事实上虽然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能够证明,但是自我意识是有着明显的特征的。即,1.自我保护意识 2.牺牲意识。这两个意识恐怕都不是目前计算机能够运行出来的,也就是只有动物才有的。这也许是自我意识最有别于其他计算程序的区别。当人类意识到自我意识收到了威胁,也就是自己的存在受到威胁时,选择了消灭产生威胁的存在。这是这世界上最正当的理由。也是相同的原因,人们炮击主人公的基地,女黑客威胁要杀掉主人公的朋友。自始至终人们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我意识而行动,保护“自己”这一存在不消失且不丧失意义。
而反观成为计算机的主人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妻子的愿望。在最后遵从妻子的意愿,自愿上载了病毒。这是牺牲意识的表现。所以可以肯定,计算机上的主人公就是真实的主人公的意识,而非简单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在影片的最后,为了防止世界上的计算机终端受主人公控制,人类利用病毒切断了供电和网络。告别了电气时代。但是在最后的一个镜头中,主人公开发的纳米技术却保存了下来。失去了电脑控制的纳米技术可以说是人类梦寐一切的科技,不受人为思想控制的纳米技术,把地球变成了天堂。主人公最后实现了他妻子的愿望。
这是个完美的结局。
后记:看到网上评分那么低,评论中好多不理解电影得人大发牢骚。觉得这个电影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从来不写影评的我第一次写影评
3 )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看完这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爱电影,我脑中不断回响的就是海子的这句:“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当人类因害怕威尔的人工智能会统治世界而气势汹汹地向他进攻时,威尔并不关心人类,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心爱的伊芙琳。 尽管大半部分剧情都在讲述科技与反科技的斗争、探寻生命的终极,以及强大的非人类力量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终将导致人机大战等科幻内容,电影在结尾处笔锋一转,原来一切超越人类经验的奇观都只是化身为人工智能的老公对人类老婆的爱的表现。所以我说这不是科幻片,无论导演同不同意,我都一厢情愿地把它当作一部荡气回肠的纯爱生死恋。故事的最后,夫妻双双化作自家小花园里的向日葵,有点化蝶的韵味,彼此相依永不分离,用这份具象化的美好爱情来点缀这个日益丑陋的世界。 可惜的就是剧情中那些没到位的科幻与哲学杂质影响了本片作为纯爱电影的感染力。因为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太杂,导致本片和大多数“差一点就很好了”的电影一样:虽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颖概念(超验人工智能)和逻辑通顺并且有看点的框架(肉体死亡的科学家老公寄居在电脑里继续爱着老婆,并努力为她实现科技改变世界的梦想,然而最终却走向被所有人误解而不得不自我毁灭的悲剧),但塞入框架里的东西太多,每个方面都表现得不够火候,结果就是使整部电影从各个角度看都有点不伦不类。 然而抛开电影没拍好这个硬伤不说,男神另类的款款深情还是精准地俘获了我的心。 关于“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威尔本人”这个问题,我认为是的。因为他明知伊芙琳是来杀他的,还眼含悲伤地看着她说完谎言,最后为了救他们共同的好友麦克斯而选择与她共赴黄泉。这是属于人类的情感,不是想要统治人类的机器。至于麦克斯质疑的“为什么人工智能刚开机十五分钟他就要入侵华尔街”以及表现出种种对力量的渴望,我认为这些都是他进入系统、得到了全新的认知后迅速地做出决断:首先要有钱有力量才能发展科技、重回人世以及为她实现改造世界的梦想。还有人质疑他为什么在人类联军轰炸时没掩护她,在她受伤后也没第一时间冲过去抱住她咆哮“伊芙琳!!!”。我认为这并非是“他暴露了机器的冷漠真面目”,而是因为他当时还沉浸在“被自己一心一意深爱的人怀疑和背叛”的悲伤中没回过神来。这也更能体现出他是会感到受伤的人类,而不是没心没肺的机器。人类是脆弱的,有控制不住的情绪,有无法掩饰的悲伤,有面临沉重打击时不知所措的反应时间。他在和伊芙琳一起赴死前对她说“我一直都是我”,看得人心都碎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另一个会引起争议的问题就是威尔会不会用他的超级智能纳米技术统治人类。我认为他现在不会,但无法保证以后也不会。现在的威尔只是在用他的高科技治愈病人、治愈世界,这些都是在帮他心爱的伊芙琳实现美好愿望。但他在治愈病人时顺便联通了病人的意识,这个有可能只是他在帮助人类进化而实现大脑互通,也有可能就是为他的黑暗面埋下伏笔。毕竟他可以入侵他人的意识,控制他人的行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轻易地统治人类,拥有至高无上的集权。统治世界什么的,一般人说起来无非就是个中二病,但当某个人真的有能力并很轻松就能做到的时候,这难免不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所以即使现在的威尔是善良的,也无法保证他以后不会黑化。他选择怀着人类的情感与爱人同归于尽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但让人类恐惧的“威尔威胁”依然存在,因为他之前散发出的每个纳米分子都可能是他的分身,他已经无处不在了。电影结尾处与开篇前后呼应的向日葵,一方面代表威尔和伊芙琳双双“化葵”的爱情,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他可以通过向日葵上的纳米水珠卷土重来。既然已经决定把本片当作纯爱电影来看,我这时也就只能说:愚蠢的人类想太多了!人家威尔已经和伊芙琳幸福地合体了,哪里还有心思来管你们。都说不关心人类了,你们就不要再自作多情啦。 【附上邻座男子欢乐吐槽:这一切都是麦克斯的大阴谋,作为世界第三聪明人,这样干掉前两名,他就是世界第一聪明的了。( ⊙‿⊙ )】
4 ) “控制”还是“失控”
美国纪录片《时代精神》中,提到过(记不清是谁,原话也忘了)“政治不能改变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唯有科技能够真正做到这点。”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从弗兰肯斯坦以来人类对于科技的质疑和反思从未间断过,《超人》、《鹰眼》、《终结者》等影片一直在不断阐述和强调对科技这把“双刃剑”的担忧和恐惧。但是科技真的那么可怕吗?
人类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步伐前进的同时,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不能说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我们如今能住在坚固的混凝土钢筋框架结构的公寓里、能快速方便的获得生活必需品、不在流浪野外忍受饥饿和严寒,这一切的生活品质的提升的根本源于人类科技的革新和创造。我们衣食住行在科技的推动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这时有人会说,真的吗?你难道没看到这些科技背后的阴暗和肮脏吗?化工业的发展造成地球环境的巨大污染,汽车、工厂和砍伐森林植被,破坏海洋生态造成温室气体不断上升,南北极冰川融化,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所谓的科技进步不过是个危险的笑话罢了。但真的是科技的问题吗?和枪一样!和刀一样! 科技不能伤害人,只有人能伤害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人类的自私、贪婪等人性的阴暗面造成的,人类对科技的一知半解和对他人不负责任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造就了如今的社会。
“你想创造你自己的上帝吗?”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吗?”
祖国一直教育我们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但是没人能真正定义什么是科学。鄙人认为科学和《易经》、《星座》等是一样的,是寻求宇宙的规律,总结宇宙的规律,顺应规律以谋求自身的顺应自然的发展。是一种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正如男主自己说的“我妻子想改变世界,我却更想去了解这个世界”。真正了解了宇宙万物的法则,才能实现神迹。如果真的有上帝创造世界,那他会对这个宇宙了若指掌。所以如果可以,人人都会想得到上帝的庇护。或者,我们自己创造上帝————“可以无限扩大硬盘和内存并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超高配置的硬件设备(量子处理器)可以视其为具有无限高的智商,无限接近上帝的智慧,那区区地球的那点自然规律他能轻易掌握,并迅速进行运用。他能替人类作出最好的选择。这是人类永远无法做到的。(哪怕是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或者任何伟大的政治家)WILL恰恰完成了“进化”,晋级成了这样一台超级电脑。他在看不见尽头的实验室中同时间不断完成各项高尖端的技术研究成果,几乎没有什么助手(除了给他安装硬件设施的工作人员)。他每一个小实验室都在创造奇迹,让死去的植物复活,凭空完成太阳能接收面板的生产、甚至生物再生等,通过运行完美的纳米技术,这一切得以统统实现,他的每一项科技都能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他不用演讲、不用拉选票、不用站在白宫前作出任何承诺,他只是把他的成果发到网上,周围需要帮助和救治的人都纷至沓来,这就是科技创造更好的生活。
男主拥有了几乎和上帝同样的POWER,这让周围的人类产生了不安。他们担心他会有统治世界的野心,会摧毁文明,毁灭人类。他们恐惧,害怕,甚至连Evelyn都开始怀疑编程电脑的过程中,说不定他的人性已经丧失,或者他根本就没存在过,由始至终都是PINN伪装的他。想想那些细节,FREEMAN问他如何证明自己有自我意识,他的回答和PINN回答得一模一样,他在医治MARTIN的时候擅自植入了他的自己的纳米工具,从而和他建立连接,甚至直接控制和占据他的身体,与自己的妻子面对面说话。(从电影院出来的女孩边走边说“他好恐怖,控制了别人身体和意志...”)
"He is building a army there..."周围的人类更加躁动了,科学家紧张了,FBI通知华盛顿,因为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恐怖主义”。因为太不安全,完全“失控”了。威胁全世界人的安全!。。。或者利益(对于某些人来说)。其实,在观影过程中,我完全能体会这种恐惧,一种自己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完全被他人控制,做别人想做的事情,说别人想说的话。那我们的自主意识怎么办,如何存在,如果真的将自己的身体交给wil。l难道人类到此为止,只能像蚂蚁那样生活,永远服从“蚁后”的指挥吗?其实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不已经是这样了吗?我们被自己的国家教育长大,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成为他们想我们成为的人,我们的电话和短信被监控,我们接受的信息被赛选过,甚至我们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在被广告和节目新闻观点直接影响和控制,我们获得过自己的控制权吗?这时,我们为什么不惊慌,因为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除非我们跳出生活这个屏幕作为观众观看自己的生活。我们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我们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我们从来不是!我们需要个性和隐私。我们想要自由!!但却从没拥有过。那还不如交给WILL,所有个体能在各自生活时作为个体,工作和战斗时统一服从中央电脑的意志,工作和战斗能达到最高的效率,身体被纳米材料强化,健康随时被监控,你不会有猝死甚至被谋杀的可能。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为WILL工作。有什么好恐惧的,该恐惧的是国家机器,利益集团的首脑,金字塔的顶端的那些家伙。他们的野心被别人实现了,他们想统治全球的计划被别人实现了,而这个“人”其实没有野心,没有政治,唯一拥有的就是高科技和对妻子的爱,为妻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讽刺的是WILL最后的妥协,不是因为“政府”强大的军事力量(我想说面对这么大的危机,政府就派了这么点人马,真是小气),也不是因为他不知道病毒的存在。恰恰是因为他保留的人性和对妻子的爱,“裂缝”的头头,金发女记者最后的大绝招居然是把枪对准背叛WILL的好朋友MAX,我怀疑她是被吓傻了,还是从内心深处,她一直承认这台电脑是个“人”,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他有幽默感,有情感,他能够做出与逻辑相矛盾的事情,他甚至能够自杀。
科技从来不是双刃剑,只是我们的智商不够去好好运用科技,同时我们也需要被控制,被高尚和善意的灵魂引领和控制。感谢这部电影,它的态度和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也许不久的将来真的会出现“超级电脑”,作为新时代的“摩西”,带有人性光辉而具有无限的智慧,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p.s 为什么他们总认为超高智能的电脑会想要毁灭人类,为什么总把他想成是具有人性阴暗面的家伙,他统治地球后能干嘛?毁灭人类,造点机器人出来斗地主吗?矛盾其实永远是控制的问题,人总想控制别人和不想被别人的控制。超级电脑也一样。)
5 ) 人的情感战胜一切吧
这部片子不是普通的科幻片,我更喜欢把它定义为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片中男女主角平淡但深厚的感情太感动了,其实德普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是人类不相信他,他过于超前的意识吓到了他们,也吓到了妻子,其实妻子从来都是支持他的,只是在跟电脑对话的过程中,她感受不到德普的身体和心灵,但是德普可以监视她的一切,她开始恐惧,开始害怕,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继而怀疑丈夫的目的的纯洁性,
影片最后的反转实在惊人,德普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妻子,而放弃一切和她同生共死,也是对妻子深厚的爱的必然结果。片子最后要破坏他的人说:他没有伤害任何人。这句话应该再突出一点,以让观众明白才对,剪辑师的问题。所以到最后,他们都误解了他。
6 ) 被掩盖的内核:几大关键词解读《超验骇客》
首先肯定的一点,《超验骇客》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拍得不行。不能因为高概念的本质就完全肯定一部电影,当然也不能因为导演水平不咋地就否定所有的闪光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尽管电影不算传统的好莱坞商业科幻片,但无论从片中的理念还是情节发展都有秉承着科幻电影的一贯特质:猎奇与奇观。最让人叫绝的在于本片的精神内涵,结尾20分钟点睛一笔让本片的格调顿时升华。
不要过多纠结于本片糟烂的节奏和剪辑,也不要被电影这个看似烂大街的硬科幻套路所蒙蔽双眼,电影的理念和内涵非常新颖,来自诺兰大神的创意和故事,没有一个是水货,下面让我们细细分析。
研究这部电影,离不开两个科幻名词,“人工智能”(AI)与赛博格(Cyborg)。
1、人工智能
1950年,英国的数字家阿兰·图灵在曼彻斯特大学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图灵测试”理论具体为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接受测试,要求提问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机器有30%的回答骗过了提问者,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即人工智能。
举个例子,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给被测试者,比如“你吃饭了吗?”连问五遍,假如被测试者是人类,最后多半会蹦出来骂街:“你丫烦不烦啊”,但机器人则不会,机器永远会基于答案的对错来回答问题,这就是计算机与人类大脑的区别。截止发稿之前没有一台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最接近的是2012年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开发的“尤金·古斯特曼”电脑程序,29.2%的回答均成功“骗过”了测试人(就在前不久,2014年6月7日,也是图灵逝世60周年,尤金·古斯特曼通过了图灵测试,果这一结论获得确认,那么这将是人工智能乃至于计算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超验骇客》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摩根弗里曼问电脑PINN:“你是否拥有真实的情感?”结果被倒打一耙,这就是电脑真正具有人类智能的表现。
2、科技恐惧
“图灵测试”出现于50年代,当时二战结束之后,化学武器的使用,蘑菇云的升起,冷冰冰的计算机、充满魔力的电子媒介产品,这些技术的发明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范畴,加之冷战的背景和麦卡锡主义,乃至后来的登月计划和越战,“科技恐惧”正式成为科幻电影的主题之一,被誉为“第一个黄金时期”的科幻电影,充满了灰暗,焦虑和绝望的悲观色彩。《地球停转之日》、《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代表了我们对无法掌控的科技可能会出现的后果之一。比较突出的就是人工智能,在科技恐惧电影中通常是两条完全对立的观点并行。就拿《机械公敌》来说,电影阐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人类担心机器最终会叛变统治人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又离不开机器人。充分显示出了人类对待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矛盾心态。
《超验骇客》的概念来自于监制克里斯托弗·诺兰,一开始觉得诺兰估计是在糊弄事,随便瞎编了个概念凑活完事,因为诸如科技恐惧中的人工智能主题电影在好莱坞属于烂大街的状态,是个科幻片都有这种主题。但仔细琢磨本片的科幻主题,会发现天才诺兰提出的概念,没有一个是糊弄事的。
3.超验造物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人工智能体,打算征服全世界,这根大部分机器人科幻片都差不多。但本片细微之处在于当被问道是否要毁灭全世界,德普答曰:否。我只是超验他们。电影的英文名Transcendence,翻译过来是“超越”,其另一个涵义是宗教方面的“超然性”,相信电影“超验”这个词用的是后一种释义,因为片中不止一次的说出了有关上帝方面的神学理论,德普还因为这个理念“走着也中枪”。Transcendence代表这对神的超越,也就是凌驾于造物主之上,说白了,就是让德普变得比造物主更加牛逼。
片中智能体德普几乎改变了人类世界,纳米颗粒无处不在,他治愈了所有人的疾病,却将所有人都“联网”,看上去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种在生物学上叫做“虫巢意识”,也就是集体意识、传心术、心灵感应,代表生物就是蜜蜂。虫巢意识在科幻作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种意识方式代表了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状态,不信可以翻开任何一本科幻小说或者打开游戏,凡是涉及到虫巢意识的生物,进化程度都比人类要高,电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外魔花》,去年搞笑片《世界尽头》外星人也是这种意识(我在写《异形生存手册》里仔细分析过这种虫巢意识,但好像被编辑在成书中给删了,怨念啊),外星人这种意识对无拘无束和独立意识的人类来说,我们无法接受这种状态,所以才会觉得恐惧。1而且集体思维代表着集权,没有个体自由,1956年版的《天外魔花》就是用这样科幻意识,在冷战背景下成为政治影射的工具。
而且《超验骇客》中的概念是建立在可再生和强化机体的基础上的,无疑更加超前。我们不可否认对这种集体意识的恐惧,但也不可否认其先进的进化模式,就像《世界尽头》里说的:“我TM就爱这种低级的自由,你管得着吗?”。
4、赛博格
本片另一大特色在于对人机关系的处理上,以往智能叛变的作品会混合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但本片没有。最后德普操纵超验人与人类军队作战,他们没有一个动用武力,只是采用束缚的形式,也就是说,本片中的人工智能,在严格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中“不能伤害人类”的第一法则,电影最后德普落点于“机器人服从人类命令”的第二法则,在控制论与反控制论的前提,人机界限划得很清楚,这一点与新版《机械战警》一致。但终究德普自我毁灭了,破坏了“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第三法则,由此展开本片的第二大关键词:赛博格。
赛博格即是机械化有机体,是以无机物所构成的机器作为身体的一部份有机体的碳/铁共生形式,是由曼菲德·E·克莱恩斯(Manfred E. Clynes)与内森·S·克莱恩(Nathan S. Kline)在1960年提出,来称呼他们想像中的一种人类,这些人类经过强化之后能够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生存。其定义可能包括了某些使用了生物组织和基因的仿生人和生物电脑,代表作品就是《攻壳机动队》、《铳梦》,其实老版《机械战警》也是赛博格电影,但不纯粹,墨菲只是作为有机体改造的人工智能,类似于T-800,但在后期自我意识恢复,成为真正的赛博格。
5.主题是什么
《超验骇客》中的德普有些复杂,他是一台具备自主意识的电脑,属于人工智能的行列。但电影始终没有说明这台电脑是否是德普本人的意识,他可以是智能电脑PINN的意识,通过读取女主角的思维产生的冒牌货,假如这样就跟赛博格没有任何关系(PINN是借助于猴子的意识而研制,并非原始生物意识),结尾PINN遵从了机器人定律,自我毁灭,但利用德普住宅处铜网隔离,又保护了自己,也没用违反第三定律,也可以说得通。假如电脑是德普的意识真正上传至电影,那么电脑就符合了赛博格的一切特点,电影的主题就就变了。
依照个人观点,两种都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是后一种,因为这会升华电影的结尾。本片的大半部分时间,德普被塑造成一个打算改变人类,升级人类进化,完成“超验”的终极电脑,承担了反派的角色。但电影最后用句俗话来表示:我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
本片开场,德普两口子居家生活,德普用铜网罩住庭院,隔绝一切信号,是个超级典型的学术派,而妻子丽贝卡·豪尔就拿这件事吐槽,在出席晚宴上,妻子还替古板的德普整领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如何在成为电脑后打算超验人类?电影结尾给出了答案,这是他妻子的梦醒,晚宴演讲之前,妻子的开场白呼应了结尾:是她一直打算创造一个由智能技术进化人类的赛博格世界,这是她梦想,德普只是帮助妻子完成了梦想,她们之间的纽带是纯洁的情感,也就是宅男与女神之间的爱情。宅男对女神的情感让他化身为电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全国联网,帮助妻子逃走,完成她的梦想。
6.他
电影之前一直在误导观众,让一切矛头都指向了成为电脑后的德普,这是很多智能叛变作品最常用的方式,然而本片却是一部赛博格电影,他帮助妻子完成构架,面对妻子的猜疑和恐惧,主动接受了病毒,叫做至死不渝的爱,让本片结尾走了一次温情路线,变成了纯爱电影。相信假如观众注意到之前大量细节的话(德普从来没有攻击过人类,一直在治疗人类),片尾这一处反转的点睛之笔,返回头来再来审视德普所做的一切和妻子对他的猜疑和恐惧,就会体会到宅男的辛酸,超验人类、集体意识的恐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被心爱之人误解的宅男之爱,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去年斯派克·琼斯大放异彩的《她》,在科幻外衣下讲述了一段技术宅的爱情故事。《超验骇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另一个名字是《他》,不同之处在于,本片大部分时间让人觉得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结尾的反转才让人感觉到电影里始终渗透的忠贞之爱。
7.我思故我在
电影最后没有说智能电脑到底是德普的还是PINN的意识,因为二者在回答弗里曼的问题时,都采用同样的回答,同一水平,很可能都有智能,或者很可能就是原来那个。这里面有个巧劲,利用了学术界著名的“10个思想问题”之一“缸中大脑”的故事。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我思故我在”是这部电影最后一个内涵,智能电脑PINN和德普都可以思考,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你要说他是PINN可以说得通,是德普也可以说得通。
其实电影可以完全沿着这条线发展下去,深层讨论一下,并且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点,电脑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有时候这个智能足够高,但电脑能否真正理解接收到的信息?片名Transcendence究竟是电脑超越了程序具备了智能?还是德普被数字化之后超越了上帝?
电影最后还是个商业化的结尾,毕竟讨论这么多的问题,有关意识和智能的问题,估计要诺兰亲自上阵了。所以这片最后还是通俗了,而且还不咋滴。
这就是《超验骇客》的要交代给观众的故事和内涵,不愧是诺兰,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加入了复杂的元素,从人工智能到赛博格,硬科幻题材模式中软科幻的精神内核,造物与进化之间的博弈,最终落回到真实情感之上。然而这一切,在电影能表现力度并不大,这根导演有关,作为诺兰的御用摄影师沃利·菲斯特的处女导演作品,这位讲故事的能力虽无大毛病,但任何亮点也没有,而且对人物的刻画不力和让人昏昏欲睡的节奏实在让人难以对其深邃的主题提起兴趣。而且不知道这片投资多少,从场面上来看其节奏是往死里省钱(关于3D我就不提了,中国人都知道)。
所以说《超验骇客》是一部被平庸外表掩盖了精彩内涵的作品,他原本可以拍得超级牛逼,最终留给观众只是个科幻片的表皮,但亮点还是有的,所以这篇解读,有必要折腾一下
中规中矩的反科技乌托邦电影,一切乌托邦都是纸老虎,人造的天堂不过是地狱的幻相。要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君子爱之需有度,过犹不及。
高科技版科学怪人衍生。比预想要好,不是烂片,只是真的很平庸。沃利·菲斯特其实很用心,这里有很多概念,如果拓展开都很有趣,不过就以这样的结尾去收这个故事,总有点莫名其妙。然后就是太闷了吧,一直都在铺些概念的东西,真正让节奏、情绪动起来的戏太少。最后,3D真心没必要。
诺兰别随便当制片啊。。你不当导演整个味道就变了 你怎么能忍心看这部成这样了还出来骗钱啊!!!!!!!!!!!
意犹未尽!
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环保片!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不好看
简直是专门拍给我这种科幻迷+程序员看的。把超级人工智能类科幻里面的经典话题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如果你喜欢 趁生命气息逗留 真名实姓,你一定会喜欢这个。
没拍好,想讲很多的东西,没讲好,但是内核是不错的,加一颗星。
人类对未知的愚昧恐惧终究战胜了人性之善,功利的逻辑总难以理解超智之心,到最后还是剪刀手爱德华的感觉啊。其实是一部像《Moon》一样的独立科幻小片,硬是用A级的卡司包装成商业大片的模样,也难怪差评了。一流的科幻概念,二流的剧情叙事
+2014.4.22+ 【影院IMAX】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但它确实潘多拉的魔盒,兴奋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担心。阿美导演每年几乎都要带来一部这样的影片。或许人工智能更适合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是生活不能仅有一面,我们更需要能独立的去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坚持自己的信念
虽不是动作片,但硬科幻素质让本片真心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这片是我看过的连字幕都不是3D的3D电影
梦见乌鸦的影评远比电影本身精彩
开题太大,下笔无力,再强的演员也没法挽救坑爹的剧情 -- 就是在大荧幕看POI SP的感觉,国内看3D的影迷们保重
有德普,墨菲,还有弗里曼坐阵 还能生生的浪费他们演技。。真是。。。牛逼。。
剧本差劲的不能再低档了,天才科学家的中二病,女主角态度转变的也异常生硬。我认认真真看完了片子,也完全看明白了,但剧情薄弱的还是让我没法形容片子究竟讲了什么。唯一算的上大场景的也就是无数的移动黑板了。还没高潮,竟然就结尾了,遭全场吐槽。看在和女友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片子,多给一星吧
节奏拖到死~
"人类情感,能产生不符逻辑的冲突" 天呐,今年的《极乐空间》是嘛!就是那种明明不是烂片、看完会有胜似烂片的心情。为什么每个人的对白都慢吞吞有气无力,为什么德普全场下来就一个表情……科幻片的灵气全成了秽气。
未来神马的,一要探讨起来就没完没了了,看电影的时候,我想的只是这两个人的爱情,是不是真的可能存在呢?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还会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感呢?
singularity→transcendence;emotion是AI最后需要突破的极限。soul.PINN→物质形态独立神经网。
看一遍走神,看两遍补全细节,还行。这类片子,硬核科幻迷觉得老套又lowB,普通影迷觉得又闷又长,吃了很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