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夺命追踪

剧情片美国2012

主演:阿曼达·塞弗里德韦斯·本特利詹妮弗·卡朋特塞巴斯蒂安·斯坦丹尼尔·逊亚塔乔·大卫·摩尔凯瑟琳·莫宁

导演:埃托尔·达利亚

剧照

夺命追踪 剧照 NO.1 夺命追踪 剧照 NO.2 夺命追踪 剧照 NO.3 夺命追踪 剧照 NO.4 夺命追踪 剧照 NO.5 夺命追踪 剧照 NO.6 夺命追踪 剧照 NO.13 夺命追踪 剧照 NO.14 夺命追踪 剧照 NO.15 夺命追踪 剧照 NO.16 夺命追踪 剧照 NO.17 夺命追踪 剧照 NO.18 夺命追踪 剧照 NO.19 夺命追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吉尔·帕瑞斯(阿曼达·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 饰)下完夜班回到家发现她妹妹莫莉(艾米莉·维克夏姆 Emily Wickersham 饰)被绑架走了。吉尔一年前曾从某个绑架者手中逃脱,她相信这次还是这个罪犯找上门来要再次抓住她,没抓到她却把莫莉劫持走了。警察自上次吉尔报案没查到绑匪任何踪迹后就认为吉尔神经错乱,不愿意动用他们的资源帮助她。警方坚持茉莉只是一时失联应该很快就会回家,对吉儿的报案并不认真当一回事,但吉儿知道茉莉可能很快就会遭遇不测,心急如焚的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这次她必须再度跟她不愿面对的梦魇周旋。
  然而只剩12小时了,究竟一切只是她不正常的幻想还是真有其事?她是否还来得及救出亲爱的妹妹?她决定不顾危险自己一人去追查真相,所有答案再度指向那片树林静处,无人知晓的神秘深洞里……

长篇影评

1 ) 学习勇敢——电影《Gone》观后感

学习勇敢——电影《Gone》观后感

刚刚看了电影《Gone》(中译为《踪迹难寻》),感觉是最近看的最好的电影。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主人公(女性)曾经被人绑架囚禁(是不是有些耳熟呢?),后来又逃出了囚禁她的地洞(那里是凶手囚禁、残杀并埋葬多名受害者的地方)。她向当地警局报案,警察展开了搜索,却并无收获。加之主人公几年前因为双亲在一月内相继辞世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是她的姐姐将她从医院接出来的),后来与姐姐一起住。一天,主人公发现姐姐失踪,坚信是曾经绑架她的人绑架了姐姐。她到警局报案,但是警察并不相信她。于是,她自己调查这个案件,百转千回终于让案件水落石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喜欢阿曼达•塞弗里德(Amanda•Seyfried)这位有着《美少女战士》般大眼睛的演员,更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故事说完了,说说我为什么称赞这部电影。先说一个前提,我本人不是女权主义者——我的意思不是说自己是一个男权主义者,而是“女权主义”做为西语背景下的舶来品,与后现代主义、环保主义等新近的思潮和行为同属一个时代谱系;换句话说,离开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大环境,这些后学和主义就无从说起,至少挪移到汉语语境中,就会形成南橘北枳的诡异现象。
——试举一例:美国高校中的主流思潮是左派的,左派学者批评美国政府不遗余力(比如乔姆斯基这位著名左派学者);而中国的“新左派”学习西方左派的批判语法,在西方学术界受到礼遇,而在国内却继续批判西方的普世价值,向体制献媚。“新左派”照搬西方的左派话语,对于中国目前经历的社会转型于事无补,甚至是帮倒忙,至于“新左派”诸公的本意,我就不想关心了。——
换句话说,目前中国还不到奢谈“女权主义”的时候,至少让我们拥有基本人权之后再说什么“女权”,而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努力争取“人权”吧!
但是,西方的“女权主义”也有大约四十年的历史,至少取得了“政治正确”的话语地位(多扯一句,西方的“政治正确”是民主制度疲软的表现。美国在二战、冷战的时候,什么时候在意“政治正确”了?邪恶要践踏自由家园的时候,没有什么“政治正确”可言,必须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力量消灭极权帝国。到了“历史终结”后,政客们变得八面玲珑,用“政治正确”做为左右逢源的遁辞,殊不知,历史还没有终结!只要任何一种专制制度存在,世界就不可能实现永久和平!希望西方有远见的政治领袖可以尽早明白这一点,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因此,一些著名的女性电影都多少有着女权主义的倾向和表达(比如《末路狂花》),我觉得这部电影也有着“女权主义”些许痕迹。当然,即使如此,也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解读。
主人公是一名弱势群体的代表或符号:女性、蓝领、精神病人、丧失双亲、遭遇绑架……很明显,影片这样设定主人公的形象,意在让观众承认或意识到,主人公的弱势地位。在看惯了银幕上的超级英雄或人间英雄后,很少见到如这部电影里主人公一般的弱势形象。一方面,这样的设定容易让观众产生关注和同情的心理投入;而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展开增加了戏剧张力。
在主人公调查案件的过程中,面临的真正威胁或者说困难并不是凶手——凶手出镜的总时间没有几分钟,而且几乎都是模糊的,我禁不住想:电影是否有意淡化凶手的形象?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的直觉就是准确的。电影也认为主人公置身的险恶环境,并不是由罪犯——一种社会的非常态因素——造成的,而是由警察、精神病医生这样的权威所组成的一个常态化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相较凶手对主人公的罪行,权威机构(警察局、精神病院)对她的不信任和伤害是隐秘且持久的。主人公即使可以摆脱凶手,却不可能摆脱权威机构对她的“规训和惩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让人想起福柯。福柯对现代社会的权力进行了知识考古和谱系学的研究,他认为权力不完全是消极的,实际上,权力在对现代社会意义上的“人”的塑造中贡献着主要力量,权力使“人”成为主体,这在十六七世纪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使不说像警察局这样的明显的权力机构,精神病院也是一个权威机构——福柯的《诊疗室的诞生》、《疯癫史》等作品,正是通过精神病人的知识考古,来查找权力对人的塑造过程。福柯对权力的不停追究,正是源于他对自由的热爱,这种热爱已经超出了制度的框架,而回归人性本身。福柯是一位思想家中的思想家,他的人生比他的思想更精彩。在他看来,权力是无所不在的,或明显或隐蔽,人们在权力中生存,与权力形成一种互动。
于是,主人公调查的绑架案,也就成为了她与这种种压制人的力量周旋的过程。主人公参加散打训练,并且随身带枪(这说明面对生活要随时做好准备)。在主人公与陌生人接触:无论是调查案件,还是躲避警方的围捕。她几乎都采用了说谎的办法,在电影中她说了各种谎言。必须指出的是,在西方的公民社会中,诚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公民生活规范,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却颠覆了这一公共生活的常态。这也是引我思考的一点:在弱势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与反抗的目的一致?假如我们承认,手段和目的一样重要,而在一种制度向某一群体或阶层倾斜的环境中,在一种常规手段不能达到诉求的情况下,什么是行动的底线?比如,在电影中主人公的说谎,是可以被原谅的(至少我可以原谅她)。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以及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这二者都是在当时政策向某一阶层倾斜的情况下发生的,非常态的人权行动。两者都取得了成功。而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在一种民主的制度框架之下。而在非民主制度下的人权诉求,往往采用暴力方式,而暴力已经突破了和平的底线;重要的是,暴力,几乎是专制制度下,人们惟一可以选择的方式。而在制度转型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暴力之外的选择,虽然,每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还是可以看到在暴力之外的理性选择(成功的有“广州px”、“大连px”等)。是否要用暴力的方式完成制度转型?这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权衡和选择。如果我可以说出自己的愿望,当然希望采用和平的手段完成制度转型,民主制度需要用一种民主的手段来实现;而重要的是,和平转型需要权力改变思维和手段,否则,只能是暴力的重演。
而具体到个人,在一个无法相信、不可依靠任何机构的环境中,个体如何实现正义的伸张?在电影中,主人公的手段的确溢出了一般公共生活的底线。在我看来,影片已经不停留在制度的讨论上,可以说,影片更倾向于哲学和社会学探讨,关注于个体在与社会权力的较力中的弱势处境和精神状态。
有趣的是,虽然主人公在电影中一直在说谎,但是,她周围的人也在说谎,只是不以个体的身份,而是以权威的名义。电影中主人公的精神病医生配合警察诱捕主人公,向主人公说谎,但是却被主人公识破。让我想到:说谎,仅限于一种个人行为吗?为什么权威用权力话语说的“谎言”就不是谎言呢?从来以“宣传”为面目的谎言,由谁来承担道德成本呢?我想,权威的“谎言”,无论是权力的意识形态,或是以泛权力(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等等类型话语)为前提而说的谎言,最后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看我们的历史,帝制专制的时代的谎言,极权时代的谎言,还有现在的谎言,让人不住怀疑我们的道德存量是否已经接近赤字?
影片中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思考。警局里一名新调来的警察相信主人公的话,而且,他也希望可以帮助主人公。但是,主人公却不相信这名“好警察”。在我看来,弱势群体对权威的不信任,很有可能在权威中某些开明力量有意与弱势群体谈话时,由于弱势一方的不信任心理,而让对话错失机会。必须承认,在历史上,扭转社会走向的机会稍纵即逝,在权力主体不愿做出改变的情况下,权力内部开明力量的动作就非常有限,假如开明力量创造了一个微小的机会,却不能被弱势一方理解并把握,那么,接下来就是权力主体对两派力量的双重打击!听起来有些似曾相识是吗?可惜,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微弱的机会似乎也不太可能出现了。
最后,我想谈谈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这也是影片结尾留给我的思考。实质正义比程序正义古老得多,可以视作人类对自身族群实施的正义规则,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状态,在法律还没有诞生之前。相信对于那些侵犯族群或同族利益的人,族群按照罪责的程度对其进行惩罚。古语常见“人人得而诛之”这样的用语,抛开具体语境,显然,这体现了实质正义的精神,未经法律机构审判,没有公诉人和双方律师,一个人就可以身兼检察官、法官、律师和行刑人等多重角色。至于红色电影中革命战士对反面角色的终审判决“我代表人民枪毙了你”云云,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在讨论之列。
程序正义与制度的进化和完善密切相关,在这一点上,西方走得比我们远。帝制时代虽然有细密的法律,但是,这种法律体现了前宪政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民间文艺中对那些行侠仗义的“不逞”之徒的赞扬,正是人们对实质正义的认同和向往。吊诡的是,几年前杨佳案件中,民间对杨佳的意见支持,似乎衔接了古代实质正义的谱系,不过这又是另外的讨论了。
程序正义的建立首先是法治社会的全面实现,换句话说,使人们放弃执行实质正义的前提是,法治比自我执行正义成本更低,而且更有保障。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标志之一。但必须指出的是,程序正义是制度产物,而实质正义则是自然法的体现。在程序正义不发挥作用的时候,实质正义就会被不公激活,行使其古老的人间职能。
进一步思考,程序正义是否是实质正义的最佳体现?只能说,在目前的人类经验中,程序正义是最不坏的选择。也许只有上帝才有完美的正义解决方案——当然,是在天堂里,在尘世还是先用人间制度来凑合着吧。
电影中,主人公最后采用了实质正义的方式,即使电影是虚构,但是,这依然申明这样一个意指,即使在法治社会中,即使程序正义被普遍认可和接受,只要有一个人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这个人就天然具有了行使实质正义的权利。
罪恶在火光中结束,火光映在主人公的脸上,人间正义得到伸张。
电影看完,我却思绪起伏,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中,个体都未能被制度所保护,甚至成为制度结构的受害者,而寻求实质正义的救济。那么,在一个法治不健全,甚至连法制都未全面实现的环境中,人们如何能免于权力的弹压而保有自我的尊严?也许,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一项我们极其缺乏的品质——勇敢!我愿意再次引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公墓上的演讲》,他说:“有自由才会有尊严,而要勇敢才会有自由!”
让我们学习勇敢,并运用勇敢,为了自由!为了尊严!

写于2012年6月6日至9日 午后


2 ) 他们不仅是渎职,更是罪犯的帮凶

我觉得把那些证据寄给媒体,再由媒体爆出这个事件应该更好。

对于之前吉尔被绑架的事情,包括后来的女性失踪事件,警察局不但没有大力调查、而且连同情都没有,还当做笑话、甚至蔑视吉尔,还强行送她进精神病院。

这次姐姐失踪事件,警察局也是严重失职,还阻挠吉尔自发的救援行动,还联合医生撒谎,还强制姐姐的男友骗吉尔回家。同时,他们也对莫莉的失踪漠不关心。

诸上种种,客观而言,警察扮演了绑架者帮凶的重要角色。

人家一小姑娘,受了骇人的虐待,却被你们鉴定为疯子、被误解、被嘲笑,一年的的时间。在警方的层层阻挠下找出线索,干掉了罪犯。

但警察开口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吉尔枪在哪,紧接着就是问凶手的情况。他们没有表示丝毫的愧疚和关心,没问吉尔是否被罪犯伤害。

他们问枪,是想以非法持枪拘捕吉尔,邀功。他们问罪犯,同样是想邀功!



如果被他们抓住,就会把我送进精神病院,会问我无数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说了也没人信,还会有人在旁边做记录,逼我吃药,如果我不吃,那更证明我疯了,而与此同时,莫莉就会死去,埋在森林公园的某个洞底下,以及很多没有人寻找的别的女孩,等将来,有人偶尔发现这些尸骨的时候,警察会说“哇,看来那个叫吉尔的说的没错”,而他们的生活不会受丝毫的影响。

3 ) 你看懂了没?

看了些评论,很多人说情节很搞笑,铺垫了一大堆,最后一下子就ko了坏蛋太过简单。其实仔细想想没那么简单,这片子要么是剪坏了,要么就是留着伏笔准备拍续集。

我认为新来的警察胡德是坏蛋,有以下几个理由:
1. 从胡德跟女警察的交谈里可以得知胡德调来这里之前曾住院很久,个人认为是女主上次刺伤的其实是他,而不是死在坑里的那一个。
2. 当胡德知道女主找到了锁店,会追查到五金店的时候,胡德偷偷给她打了电话,编了谎话想约她单独见面。注意,是瞒着其他的警察单独约她,如果是出于想抓她归案,用不着找个角落偷偷打电话。中间他又很多次的打给女主,都没有其他警察在场铺垫。
3. 女主开车去森林,快到位置的时候,通话时断时续,“坏蛋”说,这里信号不好,女主奇怪的问“可是我们一直在通话啊”。其实这时候胡德藏在她的车上,或者开车跟在她后面,所以前段时间有信号,而后段进了森林就没有信号了。
4. 女主去森林时候,那个警察小头目,问过一句,说胡德哪里去了。女警察说给他妈妈煲汤去了。以此印证第三点。
5. 女主回到家跟茉莉拥抱的时候,镜头后方胡德出现了。再次证明第三点。
6. 仔细听,死在坑里的jim其实声音跟电话里不太像。跟胡德长的略像,也许是兄弟?
7. 女主去找他睡不着觉的邻居的时候,邻居说有面包车停在她门口,而且很大声的按了喇叭,如果坏蛋只是一个,需要按喇叭么?按喇叭说明是两个人,一个进屋了,一个在车上催他。
8. 最后的照片可能不是女主寄出去的,第一地图很新,不是女主那张做满了标记的地图。第二女主跟警察说一切都是幻觉,扔了枪,目的就是私下报仇,不想让警察发现她杀人。所以没有道理寄出照片并标记地点,让警察去追查,那样警察就会怀疑女主杀了坏人。


ps,说最后情节太牵强,坑边上正好有桶汽油的同学,您看的忒不仔细了,前面的购物小票上有提到煤油,因为煤油灯买来是不带油的。

4 ) 简单而有意义的故事

女主角吉尔受过伤害,但不气馁。虽然被警察和别人误认为“疯子”,但是她却很勇敢、坚强、聪明,以下几点分析可以说明:(1)一次一次的去寻找自己受害地点、并在地图上排除(影片开始不久她妹妹说“你又去了”,说明不止一次去)。(2)练柔道摔跤,为了使自己有能力应对,这也为后面的情节中打倒管理员、与凶手对打做了铺垫(也许以前就会,也许从受害以后,影片没交待清楚,不过不重要,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有目的的新学的,因为从她练习时的狠劲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没有过多的废话,只用一些细小的情节来表现,这就是视觉艺术与小说描写的重大区别)。(3)一个人逃避警察追捕、一个人深夜到偏僻的大森林中去,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唯一的亲人(估计父母都不在了,从她妹妹睡觉前看那一张全家福可以得知,而且妹妹面临很重的学习任务都来陪她也可以得知),另一方面也是心中不服气,一定要洗刷掉“疯子”“精神幻想”的嫌疑,来证明自己没说慌(其实她太会说慌了,为了获得线索,她不停的编故事,看了真好笑,也佩服她的机智)。(4)她的机智和聪明到最后显现出来了:A、为了惩罚罪犯,她把深坑的软梯搬掉了(如果第一次这样做的话就没有这个故事了,当然那时她很惊慌);B、为了套罪犯的话,她骗了罪犯;C、用油烧死罪犯显出她的仇恨;D、当警察问她“那个人时”,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唇讥讽警察说“那个人根本不存在,是自己幻想的”,让警察无可奈何,你看那几个警察的傻态真的很解气;E、为了进一步证明警察的无能,她把地图和被绑架过的女孩的照片匿名寄给了警长……
总之,感觉这电影不错。

5 ) 不被信任的时候,至少自己要信任自己

其实这部片很真实的,女猪脚也没有被塑造的多么神奇或者多么无所不能。若说他第一死的机智是人的本能,那么第二次应该是有备而来的吧。在遭受了那么大的恐惧之后明白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吧。可惜我们生活中有人多人是总吃也不长记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女猪脚很勇敢厉害了。

不过女猪脚确实厉害啊,她的那些谎言太无敌了,既能让被询问的人放下谨慎和不安,从而获得信息。又能保护自己不被怀疑和追踪。所以关键时候不仅要勇敢,还要稳住,要有点演技的。

还有啊很多人都觉得本片把那个变态演绎的太无能了,其实这样反而更加有了真实感。可能是那种一环连一环的福尔摩斯式的剧情看多,对真实的表现倒是觉得笨拙了。想想变态在平时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人,顶多思维比较谨慎,常常神经质。变态在日常比较低调,埋于人群。

让我觉得可恶的是那些警察。完全不相信女猪脚,还有他们对于茉莉的失踪的不作为真让人愤恨。难道他们一点思维能力都没有么?就像女猪脚说的只有能茉莉死了,尸骨被找到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有那么一个人。或者说他们会谎言茉莉是被另外的凶手杀害的,女猪脚还是有神经病,以此来掩盖他们对女猪脚的作为和对茉莉失踪的不作为。而被掩盖的真相谁愿意去揭示呢?谁又有能力和一个控制你的机构对抗呢?顶多又多一个神经病而已。而不管是茉莉的死还是又多了一个神经病都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啊!

在我们的世界里,当我们不被信任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无力。我们不但开始疑惑,甚至怀疑自己,难道真的是我想太多了?难道他们说的才是真实的,正确的?也许我该听大家的,也许我该放弃我的法。许多真相就是这样消失的,因为相信的人很少,因此被掩埋。同时而很多人也就是因为这种恍惚的情绪,从而放弃了自己。真相的道路是从来都不能是多数人的胜利,少数人的屈从。所以,在别人不信任你的时候,你定要相信自己。

看完了之后,真的深深地被女猪脚折服啊,除了他的勇敢,机智还有她的冷静。试想你以为你的唯一的亲人被人绑架了,或许你永远也见不到她了,你和警察反目,只身到变态要求你去的地方,身处危险中,这一切只是为了去找她,然而突然被告知她回去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生气还是其他的什么?总之很少人会想其实她没有回去,对方在骗你。当然我们不能说让大家在平时就要多疑,不相信。而是在特殊时刻,在你大脑处于非常紧张,非常活跃的时候冷静下来,想一想处境,想一想事情发展的合理性。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关键时刻靠自己才最有谱。

很不错的电影,比看那些视觉过瘾却又不切实际的电影有帮助。只不过对我这种胆小,确超级能幻想和感受的人来说有些地方的气氛是不是太诡异了?真的有感同身受的紧张啊。

6 ) 阿曼达的个人秀

整部电影看下来,第一感觉就是这是阿曼达·塞弗里德的个人秀,不过角色被她演绎得像是有强迫症似的。剧情没啥亮点,唯一让我感到宽慰的是变态罪犯最后被烧死了,而不是像很多电影那样命大继续作恶。

7 ) 【mahone观影】夺命追踪——人性中的怀疑与坚信的矛盾冲突

#2013 观影#之#夺命追踪#,想来想去,本片是在讽刺美国警察的不作为吗?[偷笑][偷笑]
说两句正经的,本片通过人性中的怀疑与坚信的矛盾冲突,向大家提了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到底谁是神经病?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病?
最后那句”爱信不信,就当我神经病好了!”虽无高潮却很有力!

短评

这类电影看多多了, 这部一般般.

7分钟前
  • chong
  • 较差

Love you Amanda~ Movies always tell us that cops suck.

12分钟前
  • Tiffany♥
  • 还行

很有感觉!

14分钟前
  • iamliuzhe
  • 推荐

除了amanda真没什么好看的了

15分钟前
  • yondz
  • 较差

基本上精华都在预告片里,整部片由于太缺乏创新导致一直激动不起来,唉,不过妹子飚车技加暮光风格的森林风景可以看看。今天观影体验太差了。美国的非主流少女素质真令人发指,全程玩手机,玩着玩着还开始打电话。。尼玛

1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大爱amanda,这剧里的警察就是一帮蠢货

19分钟前
  • Mioko
  • 推荐

还可以的啊,干嘛分数这么低

24分钟前
  • 邱胖胖
  • 还行

阿曼达复仇记,惊悚感制造的很牵强,黑猫很无辜

25分钟前
  • 还行

警察是傻子,兇手是二貨。Wes Bentley 醬油打的好好的,跑去給媽媽煲湯了。。。別怪俺家阿曼達老接爛片啦~~人家一開場不就隔著玻璃門以裸謝天下了嘛~~~

26分钟前
  • 驚 情
  • 较差

这片纯粹为了女主而看的。

30分钟前
  • 个别人
  • 推荐

侮辱智商吗!!!!

35分钟前
  • Fireworks
  • 还行

这个绑架杀人犯都笨到这个份儿上,还有脸出来混?

38分钟前
  • 夜丫儿
  • 还行

中规中矩的剧情,阿曼达那张显老的面孔,支撑了一个半小时。

40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有枪真好

44分钟前
  • CQB241
  • 推荐

好吧,我是来看Amanda的,前面一直吸引我想看结局是啥。。结果纳尼?就这么完了?好没劲。。

48分钟前
  • 泥鳅鳅
  • 还行

Love this story, so much! 有点儿特工绍特的赶脚,阿曼达前途不可限量啊。作为弱势群体,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真的很重要。

52分钟前
  • 蘑菇猫会吐泡
  • 推荐

八百年没看见她了 鸡冻了

5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女主太尼玛牛X了。384又是酱油,除了打电话就是打电话……

1小时前
  • 少女A
  • 还行

节奏还不错

1小时前
  • DirtyCAT
  • 还行

。。。

1小时前
  • Konec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