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

动作片美国2009

主演:帕特里克·威尔森卡拉·古奇诺比利·克鲁德普玛琳·阿克曼杰弗里·迪恩·摩根马修·古迪杰基·厄尔·哈利马特·弗里沃史蒂芬·麦克哈蒂劳拉·门内尔詹姆斯·M.康纳

导演:扎克·施奈德

剧照

守望者 剧照 NO.1 守望者 剧照 NO.2 守望者 剧照 NO.3 守望者 剧照 NO.4 守望者 剧照 NO.5 守望者 剧照 NO.6 守望者 剧照 NO.13 守望者 剧照 NO.14 守望者 剧照 NO.15 守望者 剧照 NO.16 守望者 剧照 NO.17 守望者 剧照 NO.18 守望者 剧照 NO.19 守望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由于邪恶势力肆意蔓延,一群具有超群实力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他们戴着面具,身着奇装异服,与各种坏蛋展开较量。不久,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媒体传遍全国,美元钞票、丝绸鬼魂、罗夏、城市队长等超级英雄的名字广为传播,他们更参与到大大小小的重大事件之中,也因各自的性格遭受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出台的法令导致一部分不愿成为权贵爪牙的英雄退休,超级英雄集团由此分化。
  1985年的一天,效力政府的超级英雄“喜剧演员”爱德华·布莱克(杰弗里·迪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 饰)被人杀害。四处逃亡的“罗夏”的沃尔特·科瓦奇(杰基·厄尔·哈利 Jackie Earle Haley 饰)意识到有人正向曾经的超级英雄痛下杀手,而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拯救不值得被拯救的人类

这部电影改编自1986-1987年出版的同名漫画,但它并不是一个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正统英雄故事。首先故事里并没有一个为满足私欲而作恶的坏蛋,最后的大反派艾德里安•维特(Adrian Veidt)尽管杀害了上千万人,但他的目的是拯救人类,而且他还成功了,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而故事的第一主角罗夏(Rorschach)尽管一直坚守原则,嫉恶如仇,最后甚至不惜舍身成仁,但假如他的努力成功了的话,人类却会毁灭在自己手里。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因为人性终究是肮脏的,人与人之间有着无法化解的恶意和不信任,所以人类要不就活在肮脏的谎言里,要不就在干净的真相中死去。

故事中登场的六位蒙面英雄被称为守望者(Watchmen),其中只有曼哈顿博士(Doctor Manhattan)拥有超能力,他是构成这个故事的架空历史背景的基础。曼哈顿博士除了保留了自己作为人类时的性格和情感弱点外,几乎全知全能。因为他的出现,美国轻松地赢下了越战,美苏两国的冷战平衡因此被打破。因为曼哈顿博士凭一人之力就能消灭苏维埃政权,苏联因此只能恐慌性地储备了巨量的核弹头,以同归于尽为要挟谋求自身的安全。正如艾德里安•维特所分析的:即使曼哈顿博士能拦截苏联99%的核弹头,但剩下的1%仍能毁灭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故此,曼哈顿博士不但没给美国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故事里的美国乃至全人类社会都陷入了比真实历史中的冷战危机更为压抑和恐怖的末日危机中。而六名英雄里除了曼哈顿博士以外唯一公开了真实身份的艾德里安•维特,这个被称为“世上最聪明的人”的天才,用自己的运算模型预测出如果不对事态进行干预,人类将很难避免毁灭的命运。然而他的救世计划堪称对人类文明和人性的最大反讽:他欺骗并利用了曼哈顿博士(难点在于克服曼哈顿博士预知未来的能力),摧毁了地球上最繁华的几个城市和一千五百万人的生命,成功地迫使美苏这两个随时能终结人类文明但又同时活在对彼此的恐惧当中的国家结束对峙、化敌为友,共同对抗“人类之敌”曼哈顿博士。他同时还借助曼哈顿博士的帮助永久地解决了地球的能源危机,清理了控制着世界上现有能源的资本寡头,使人类免于日后因此再陷争端。他凭借高超的智谋和执行力,使自己成为全民偶像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拯救了人类。而当曼哈顿博士发现他的目的时,他的计划已经无法逆转,在权衡过利害之后,一如他预测的,曼哈顿博士配合了他的计划,甘负污名以促成人类的和平。艾德里安•维特可能是这个故事里的反派,但在这个充满各种反讽的故事里,人类却因他的阴谋而得救。

曼哈顿博士,被美国总统称为“幸好神是一个美国人”,虽然他一直为白宫和艾德里安•维特的事业提供帮助,但他未必和艾德里安•维特一样,相信这些努力对人类具有真正的意义。因为他见识和经历了太多人类无法见识和经历的事物,他的不老不死以及洞察人心和预知未来的能力,都促使他成为了一个虚无主义的神。他本来就是个一流的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有着深刻和理性的认识,他只对人的精神(人性)感到困惑。而在他变成“超人”之后,这种困惑使他变得茫然,因为他已经超越了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到达一个从没人涉足过的领域——他无法再像普通人类一样看待生死存灭,同时渐渐地失去了喜怒哀乐和恐惧等人类本能。他对人类怀有的感情,更像是对自己作为人类时怀有过的感情的回忆,而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消失,因为他连对自己身上的人性都开始感到厌倦了。在宇宙的浩瀚意志面前,生命只是稍纵即逝的现象,人类的命运根本不值一提。引用他的女友劳里(Laurie)对他的评价:

现在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像他已经忘掉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个真实的世界,对他来说,就像穿越迷雾,而人们只是一堆影子。

在故事的最后,当劳里决定和他分手后,他已经不再牵挂人类了。正如他所说,劳里是他和人类的最后纽带,而这条纽带已经失去,接下来他要去一个遥远的星系尝试创造生命。假如我们的世界也有一个全知全能但对我们遭受的苦难视如不见、从不插手的造物主的话,那么祂的情形或许和曼哈顿博士有所相似——祂明白爱我们的正确方式就是漠视我们,对我们的救赎就是任由我们自生自灭。

和曼哈顿博士相反,艾德里安•维特是个目标明确、行动积极的极端派,他是个缺乏道德意识的暴君,为了挽救多数人的生命,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少数人。和罗夏相反,他只思考“有益”而不是“正确”的事情。他视丹(Dan)和罗夏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行动为儿戏,虽然他也曾是其中的一分子,但曼哈顿博士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在人类末日的阴影下,所有的正义和邪恶、罪与罚都失去了意义。假如人类都灭亡了,谁还关心哪具尸体生前是个正直的人,哪具尸体生前是个狡诈的人呢?他甚至也是个理想主义的人,他的救世计划不仅促成了美苏联盟,他还通过暗杀手段消灭了世界上的能源寡头和托拉斯组织,同时借助曼哈顿博士的超能力开发出几乎无穷的低成本新能源,由此杜绝了人类再因能源危机而发动战争。正因为此,他自称亚历山大大帝是他的唯一血亲,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建立一个世界联邦。不过,他也并非从最初就意识到行侠仗义救不了这个世界,而是受到了谐星(The Comedian)的启发。

谐星才是反讽的集大成者,他毫无良知和道德,更没被“何为正义”的问题困扰过。他什么都不在乎,喜欢破坏又嗜血成性,他加入守望者只是因为可以对人动手。(在原著里,他甚至刺杀了一个上代的守望者成员。)是他最早看破了世界的荒诞本质和人性的本来面目,但他并没因此而变得厌世(曼哈顿博士)或出离愤怒(罗夏),而是选择了对人性不加修饰地戏仿:他放任自己的野蛮和任性,为所欲为又自私自利。当他随意地使用暴力对付街头运动时,他宣称自己是在保护人们不受伤害。身旁的丹问他到底是谁要伤害人们。他戏谑地回答他要保护人们不被(人们)自己伤害。丹又疑惑地问:我们的美国梦到底怎么了?他指着被破坏的街区笑着说:这就是美国梦,我们已经实现了。如果我们试着认同他那反讽式的虚无主义视阈,可能也会承认他的说法既荒谬又真实。在守望者被迫解散后,他也并没退役,而是改为和政客合作,参与了刺杀肯尼迪,又在古巴搞反共运动——他做这些并非出于自己的价值信仰,而是在享受嗜血的乐趣,为这个世界制造混乱,而混乱——在他看来——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他最先指出守望者已失去意义,靠剪恶除奸也救不了这世界。他的挖苦极大地刺激了艾德里安•维特,并改变了后者的想法。但他们的分歧是,他认为人类没必要被拯救,艾德里安•维特却认为有必要。所以最后,他被一个自己的更强大的模仿者吞噬——因为艾德里安•维特是很严肃的,而谐星只是在取乐。

在六位英雄里,除了唯一的女性劳里外,丹似乎是最平庸和缺乏个性的。他继承了巨额遗产,不用为生活奔波,出于对上代守望者中的霍里斯•梅森(Hollis Mason)的崇拜,他继承了后者的英雄身份和事业。但他的英雄经历充满了失望、困惑和挫折。他代表了那种有教养的自由主义传统,善良、正直而且单纯,相信博爱与和平,但故事里的美国却到处充满了混乱、破坏、压迫和反抗(现实中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也同样是撕裂的)。因此当政府取缔了守望者的时候,丹和他的搭档罗夏看法相反,在丹看来,这不是挫折而是解脱。摘引丹和罗夏的一段对话:

丹:守望者已经完了。
罗夏:这只是尼克松那滑头说的。
丹:这是我说的。没人知道你的身份,你随时可以撒手,过上正常的生活。
罗夏:就像你现在过的,正常的生活?当你每天走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罪行的城市,你真的觉得这正常?
丹:至少我不是仍躲藏在面具背后的那个人。
罗夏:不,你躲藏在“大众”这副面具背后。

和艾德里安•维特一样,罗夏身上也丝毫没有虚无主义的成分,但两人又是那么截然相反:艾德里安•维特认为人类可以也值得被拯救,而罗夏认为人类已经堕落并必须被惩罚。罗夏是由妓女和嫖客所生,他的妈妈恨他,孩子们也排斥和欺负他,他从没被人爱过,因此也不知道什么是爱,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但他没有变成一个坏人,相反他成为了一个蒙面侠客,一个原本应为人称道的好人,但他好得有点太过分了——他对任何坏都毫不宽恕,因此他是个十足的暴徒,他伤害过的人可能和谐星一样多,任何坏人落到他手里下场都不会好。但是谐星起码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在他的床头甚至还摆着他和副总统握手的照片。而罗夏却既被警方通缉,又被黑道追杀。其实最初的罗夏也并没那么极端,但就和曼哈顿博士、艾德里安•维特和丹一样,罗夏在参与守望者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思想的转变,他亲身接触到的这个世俗的堕落和人们犯下的无数罪行深深地刺激了他,令他日渐愤世嫉俗,最终变成一个非黑即白,既不妥协,也不宽恕的道德原教旨主义者。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虽然末日将至,我也不会妥协,那么多罪行必须被惩罚:这世上亏欠的报应有那么多,而时间只剩那么少。

因此,罗夏绝不接受艾德里安•维特以欺骗世人的方式拯救世人。在罗夏看来,如果人类的救赎必须建立在一个谎言上,那人类还不如灭亡了好。他在故事最后要求曼哈顿博士杀死他,否则他必定会戳穿艾德里安•维特的谎言,那么已经死掉的一千五百万人就变成白白牺牲,美苏将重新恢复对峙,人类又回到末日的阴影中。而曼哈顿博士确实不会允许他那样做,正如雄辩的艾德里安•维特所言:谎言带来的和平也是和平。在自己的原则面前,罗夏根本不做任何价值衡量,无论天平的另一边是人类命运,或是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主动地拥抱了自己的厄运。

罗夏的人格魅力令我折服,当然也令我震惊——可能因为我是个很容易妥协的人——尽管他很难算得上是个好人,但当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或者说把信仰贯彻到极致,那么姑且不论对错,这种精神力量就足以令人动容。归根结柢,极致的人生才具有价值。罗夏既是一个动辄诉诸暴力的反社会恶棍,也是一个被彻底激怒的歇斯底里的诗人。在电影里作为旁白的“罗夏日记”是一部没有救赎的黑暗《神曲》,他带着人们游历人们身在其中的地狱,指出每种罪行和惩罚,然后亲手执行审判。他独自一人和整个世界作对:他既不容忍西方现代文明,也不容忍共产主义,不容忍政府,也不容忍民众,他既被警察通缉,也被罪犯憎恨……当他被艾德里安•维特暗算入狱后,在监狱里面对那些由他亲手逮捕的恨他入骨的囚犯时,他依然强悍得慑服一切:“不是我被和你们困在一起,而是你们被和我困在一起!”——这形象地喻示了他和整个世俗世界的关系:所有人都已经堕落或默许了堕落,只有他独自拒绝并惩罚着这个世界,而他的存在刺痛了所有人,因为在他面前人们都显得那么卑微、怯懦和虚伪。这是罕见的发自个人的最强之音,在他身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妥协,因此他的人格是无比强壮的,同时又令人心碎,因为这种强壮将必定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正如尼采说的:我爱那样一种人,他因为爱他的神而惩罚他的神:因为他必须承受神怒而灭亡。

和拯救了人类的艾德里安•维特相比,罗夏才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因为英雄必须是一个单纯的赤子,我们可以接受英雄有一颗破碎的心,有各种恶行,比如残暴和偏激,但他不能是一个阴谋家。脱下面具后的罗夏名叫沃特•科瓦奇(Walter Kovacs),他是个流浪汉,没有工作,没有财物,没有朋友,他对女人没兴趣,当然对男人也没,他只是狂热地憎恨罪恶。他的蒙面装扮藏在后巷的垃圾箱里,熏染了恶臭,因此人们都掩鼻远离他。他称自己的面具为“Face”而不是“Mask”。对此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僭越地分了行):

暗巷里阴冷、荒凉,
我把身份保管
在那里,静候着我,
我的外套、鞋子,干净的手套
和我的脸,披上它们
我就卸下了伪装,
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再恐惧和软弱,
不再有欲念。

或许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说,消极性的英雄具有净化人灵魂的作用——这也是罗夏吸引我的原因——布鲁姆指的并不是那些对生活心灰意冷、悲观消极的人,而是比如像亚哈船长(Captain Ahab)那样有如领了天命般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地投入到必死的事业当中的自毁式的英雄。这些人永远强大和自我,永不会蒙尘于世俗,他们毫不在乎自身的利害得失,永远在倾听和追随内心的那把古老又永恒的声音,拥抱而不是逃避自己的厄运——他们疯狂地把自己的事业变成人类最初也是最终的事业,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思考自己的生死和意义。

P .S.:《Watchmen》的原著是唯一获得过雨果奖的漫画作品,已有中译版本。电影片长3小时15分,但因含有大量暴力内容,正规平台提供的都是大幅删节版,建议从其他渠道下载完整版。

2 ) 没看过原作的人永远不会懂

早就知道这片子国内绝不可能引进,所以专程去香港看了《保卫奇侠》。(这个译名很好,比什么守望者更能表达出Who watches the watchmen的寓意)

影片很黄很暴力——比原作还要暴力。分级是三级片(美国也是R级)。这当然限制了它的观众群体。但是非常精彩,原作中的经典场面都出现了,而且非常酷。一定要看IMAX无删减版。

影片是极度忠实漫画原作的——除了结尾之外,这个后面会谈到。这里说的忠实,不仅是指它继承了《斯巴达三百勇士》那样的逐镜照搬,而是连同80年代的气氛和冷战思维也全然无二。

我要在此提醒各位:没有看过漫画原作的,不要去看。这里包括喜欢X战警、蝙蝠侠等漫画大片的人。如果你自认喜欢漫画英雄片,但没看过《Watchmen》的原作,也不要去看。

否则你看了也不明白。

我不算是原作党,变形金刚那样的改编我都能认同,但这部电影不一样,不看原作真没法理解。


从未开场的LOGO开始,影片已经做足心思,和原封面一样的黄黑配色和字体,紧紧抓住宅男粉丝心理。

开场是笑匠布莱克的死。这一幕的打斗比书中要精彩得多,也可以看出布莱克确实宝刀未老,而且暴力程度尤甚——先别急,这才只是热身,和后面更暴力的地方比只是小儿科。

其实电影对背景的交代比漫画还算略多,至少中国人民熟悉的基辛格出了场,但是如果对原作不了解,是不会明白尼克松为啥能够连任四届的——事实上这在漫画里也属于篇外的原因,阿兰摩尔创作的时候是里根当政,他不希望有里根粉丝觉得作品丑化了偶像,从而不掏钱买书,于是就把尼克松抬出来——被弹劾掉的尼克松想来不会有多少粉丝。但是尼克松是70年代的,这时间对不上阿,所以就让他连任四届——顺便还能强调丫是个大独裁者,一举两得。

以上这些东西,你让电影怎么有工夫交代?

电影想到了一个交代背景的方法,就是在片头曲的时候把故事中40年代到80年代的主要背景拉一遍。必须说这个片头曲做得非常之好!伴着鲍勃迪伦的名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讲述了当年的“民兵”战队从人人敬仰的英雄,到被谋杀、被关进精神病院、人们排斥蒙面英雄、政府下达禁令……这些背景事件同历史事件混合在一起,甚至和歌词也配合的恰到好处!
(有一件很巧合的事,在看电影之前我一直在哼这首歌,尽管我之前并不知道它会出现在影片中——可以想象当时我多么惊讶!)

然而,事先没做过功课的同学们,也很容易错过这一系列背景的意义。

回到影片——从这时才开始一镜不改的照搬原作。

随后罗夏登场调查,实际上也比原作酷,尤其是罗夏的墨迹面具变成了动态的,很GEEK——但是尽管是动态的,也很难判断不同的墨迹是否代表不同的表情。

维特给人的感觉娘了些,不似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下智计第一人,只像个任性的别扭受。直接影响后面情节对他的感觉。

曼哈顿非常标准——没错我用的词是“标准”。这个角色是着墨最多的人物,但也是最难表现的,因为他没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而必须演出他对于人类世界的疏离感。由于没有表情也没有语调变化,他需要完全用身体语言演出——实际上这一点做得相当好,如果不考虑片中80%的时间他都露着他那蓝色的阳具到处走来走去之外。

(曼哈顿在越南的场面很酷,但不了解原作的人一定会觉得这TM是什么玩意的。)

夜枭是最人性化也是最讨喜的,而且他的战斗服比原作好看,看起来没那么胖——事实上除了罗夏的墨迹面具以外,夜枭的制服是唯一电影比原作好看的,维特和丝灵的制服都很糟糕。当然丝灵差的不止在制服,电影版的丝灵一点不可爱,不过能打了许多——暗巷中那场打斗好X血腥!

而且暗巷这场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夜枭和丝灵不像原作中那样不杀人,而是不主动杀人——他们也不是完全的道德洁癖,这样,他们最终同意接受现实、掩盖真相才有说服力。

飞船里H的那场戏说实在的有点太长了,虽然我不介意。不过可以看出导演是想“反正是R级,不如好好利用”了。

罗夏在监狱的一段戏极棒!完全的badass!

(以下重大剧透!)






影片较之原作最大的改变在结尾部分。原作中,维特是制造了一个怪物,让它杀死纽约的一半人,然后假称是外星怪物入侵,从而促使美苏停战、联手对外;影片将之改成维特在世界多个城市(包括纽约、莫斯科、北京、香港等)引发核爆,然后推到曼哈顿博士头上,说曼哈顿已经决定与人类为敌(之前人们曾质疑曼哈顿,算是铺垫),让美苏两国罢战,共同对付曼哈顿。

因此,原作的忠实粉丝,也对结尾的改变有不同的看法。我比较喜欢影片的处理方法。毕竟,外星怪物?这种鬼话谁会相信?给他们一个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威胁比较可信,反正曼哈顿也愿意配合。

还有一点区别就是原作中除了罗夏,其他人都一致同意为维特保密。影片里夜枭和丝灵则显得有所保留,这实际上是为维特的计划留下了隐患;当然维特相信他们不会说出来也未可知,但最后他俩甚至不像漫画那样改名易容,难道也是算准维特被曼哈顿打击得够呛,不理会他俩了么?

总之,影片不错,修改的地方也能理解。毕竟面向21世纪的观众,拍摄一部严格遵循80年代观点的影片,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正如片头曲所唱的:世界已经变了。

世界变了,你要改变吗?



对这部片子的反应非常两极化,喜欢的说非常好,其他人则说一无是处。美国票房也从第一周之后就骤跌七成。

这种反应是非常合理的。原作的粉丝都在第一时间冲去看了,不会拖到第二周;而非粉丝们以为会看到一部英雄战胜敌人的漫画电影,发现自己错了之后,自然会大骂之。

这反映出了本片存在的问题:尽管非常好,但太小众化,对观众的友好度甚至不如《斯巴达三百勇士》。这部片子不像蜘蛛侠、钢铁侠,它们不是选择某一部漫画改编,而是选择某个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只是忠实漫画设定),所以即使没看过漫画的人也能看得很HIGH;而《Watchmen》不同,这部影片是对原书的忠实照搬,而原作本身就是一部非看上好几遍不能理解的作品。

但是,电影你总不能要求没看明白的观众全都再去看一遍啊。

所以看过原作的人能体会每一处细节的趣味,而对没看过的人来说,这些不过是无意义的堆砌。粉丝们理解这部影片,因为需要交代的背景早就为他们熟知,他们理解人物的个性、为何要如此行动;但非粉丝则没有办法进行脑内补完。

现在,人们才会明白原作者阿兰摩尔是多么正确:这部作品是无法改编成电影的。

即使那是很棒的改编,也一样。

3 ) 无非是场恶作剧

影片是一部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反英雄的超级英雄电影,人性刻画细腻有深度,深刻剖析了超级英雄们内心的黑暗和正义的冲突,带有哲学色彩和批判讽刺性。没有英雄主义,取代是现实主义,没有绝对的正派与反派善恶之争,只有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斗争。难得的严肃题材超级英雄电影。

几乎涵盖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所有元素,一群文艺范的不断甩词的超级英雄,一个弥天大谎,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结尾一个彩蛋可谓加了点睛一笔,“无非是场恶作剧”。

4 ) 《守望者》英雄人物赏析

罗夏——誓死捍卫信条的无畏斗士
母亲是妓女,使他从小就倍受歧视,然而心底的怒火最终化作“不妥协,不放弃”的信条,以支撑他对人生的理解。他仿佛是一个坚定的一元论者,带着绝对正义的理念和斗士的意志,誓死与邪恶较量到底。当他拿起刀剁碎绑架者的脑袋时,心中唯有“惩罚”二字。在他看来,有罪必有罚,为了正义,法律和菜刀并无二致。正如他那张变化无穷的面具所蕴含的意义——我怎么做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我要做什么。
最后面对真相,罗夏始终不妥协,尽管奥兹曼迪斯的做法看上去是对的,但他依然要将之公诸于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生命将白白逝去,意味着核战争将会爆发。面对丹尼尔的规劝,罗夏坚定地说:“你知道吗?这就是我和你的区别。”是的,他无法容忍一点有悖信条的行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瑕疵也不行。所以他会朝着曼哈顿博士大吼:“你还等什么?快动手啊。”此刻,罗夏认识到自己使命的终结,既然整个世界将会和平,人们将会友爱,那我的存在和这些信条又有什么意义呢?

喜剧演员——复杂人格造就的宿命论者
他是个脾气暴戾,性格多变,且为达目不择手段之人。甚至有人说:众所周知,他是一个纳粹。的确,是他开枪杀了肯尼迪,是他杀了怀着自己孩子的越南姑娘,是他企图强奸自己的同事。在大家看来,他就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一个披着英雄披风的恶棍。当然,他也会绝望,当他暴打示威人群时也在想:上帝,我的美国梦怎么了?如果不能戴面具,我的明天将会如何?
过起隐居的生活之后,喜剧演员孤独地活着,他落寞但却无可奈何,因为他连一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当他知晓了奥兹曼迪斯的计划后,因为困惑而潸然泪下,他最后的忏悔就像是突然决堤的溃坝,一泻千里,直到流干自己的灵魂乃至生命。“妈妈,原谅我!”这便是他最后的遗言。为什么对不起自己的母亲?究竟是对生的疑惑还是对死的认命?或许喜剧演员认为母亲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天赋是一种恩赐,但他却用来做了坏事。原来他始终相信因果,认为这一天迟早会来。他是罪有应得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喜剧演员纵然是众矢之的,但他多少流露出了一点父爱和对丝绸鬼魂的愧疚。还记得丝绸鬼魂告诉自己的女儿罗莉:“你知道我为什么从来不生他的气吗?因为他让我有了你。”

丝鬼二代——女承母业的感性巾帼
她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所有该得到的东西,一样出色的能力,美丽的容颜,甚至是右脸颊上的那颗美人痣。当她还是个青春可人儿的时候,就加入了英雄联盟,认识了能力超然的曼哈顿博士,并成为了破坏一段婚姻的第三者。这对母女的人生轨迹,竟然就这样部分重叠起来。虽然母亲是个悲剧,但她不想让女儿重蹈覆辙。
罗莉起初的爱,就仿佛是对“能者至上”的崇拜,这似乎与她从来未得到父亲的爱抚脱不了关系。曼哈顿那接近神的能力,让罗莉狂热,让她义无反顾。然而当罗莉感觉曼哈顿博士与自己的距离日渐拉大时,却不得不重新看待自己——我是否也会像母亲那样永失我爱?当然,罗莉是幸运的,因为丹尼尔给了她超出友谊的感情,让她重拾人生的希望。终于,她选择跳出曼哈顿博士的天堂,来到了人间,得到了她母亲从未企及的幸福。

丹尼尔——理想和困惑交织的“鸟人”
他有一个富爸爸,也有很高的学历,甚至也不缺理想。当他成为一名“像鸟一样俯瞰大地”的英雄后,和罗夏搭档,伸张正义,除暴安良。而就是此时,他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无比倾心却名花有主的罗莉。丹尼尔虽然将心思埋藏至深,但却无意间流露出万千柔情。这一点罗莉知道,曼哈顿博士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当国会禁令颁布之后,英雄联盟名存实亡。丹尼尔选择了解甲归田,从此过上隐居和不问世事的生活,而那段从来不曾眸见阳光的感情,也随之尘封。有时,他会去拜访老朋友,聊聊往事,回忆过去。可他那颗看来平静的心,其实早已起了波澜——我曾经的信仰哪里去了?我要做什么?像现在这样终了一生吗?
这个困惑随着罗夏的复出而改变,也随着罗莉的到来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丹尼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行为虽然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却始终无法超脱现实。他会因为一个法令而对犯罪熟视无睹,甚至迫于曼哈顿“强大而完美”的现实,让爱无从说出口。可最后,导演还了丹尼尔一个美国梦。因为他是最具美国特质的象征——虽然我们也曾绝望过,也会选择隐忍,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创造幸福。可以说,丹尼尔就是罗夏的倒影,而他们结合在一起,或许就是完美。

曼哈顿博士——迷失自我的上帝左手
因为一次实验事故,他的一生从此改变。他先是成为了虚无,而后又幻化成了一种超然的形态,像神一样活在人间。他具有的能力,足以让上帝感到吃惊。所有的事物在他眼前都不再有固定的形态,他可以让它们随意分离,随意组合。甚至现有的物理定律也对他无效,因为他弹指一挥,就可在火星的水晶宫漫步,在太阳表面行走。他就像是上帝的左手,用无限强大的能力保护弱者。
很多人将曼哈顿博士称作“神”,但他却发现自己并非如此,甚至对人性都有些疏离。他会因为年轻美貌的罗莉,而放弃人老珠黄的挚爱;他可以应政府之邀,投入越南战场,让敌人粉身碎骨;他面对喜剧演员的暴行而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越南少女被枪杀;他面对即将爆发的核战争也陷入了矛盾——既然我已经远离了人性,那么人的死活与我何干?
当罗莉离他而去,他试图找到心中的悲伤,在红色的星球思考存在的意义。虽然最终他回到了地球,但奥兹曼迪斯的计划浮出水面后,他却选择了妥协。他将牺牲自己以往的正面形象,成为人类公敌,以换取这个代价沉重且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有点悲壮的结局,让人想起《蝙蝠侠之黑暗骑士》——我背负骂名,选择离去,但我却从来不曾放弃正义。

奥兹曼迪斯——才貌双全的堕落天使
他拥有华丽的外表,足够的智慧,以及“像子弹一样快”的速度。他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表面上为了缓和核战争危机,致力于研究免费的能源。可他有一颗亚历山大的心脏,无限的野心使得他的智慧跳出了约定俗成的框架,在遥远的未来描绘理想的乌托邦。而建立这个乌托邦,势必要一部分人付出代价。
牺牲在奥兹曼迪斯看来是必需的,他不会认为这背离了正义。他从设计陷害曼哈顿博士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经远离了天堂。他为了一个在自己看来伟大的计划,而放弃了所有该放弃的东西。就单从结果而论,奥兹曼迪斯是成功的。他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人类免受核战之摧残,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几座城市和几个英雄。特别是让曼哈顿成为公敌,更是神来之笔,因为他本身强大到无法战胜,甚至不一定生活在地球,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或许你还不能释怀,你要拿出人性的标尺与他理论,说他不配当英雄,应该下地狱。然而奥兹曼迪斯会告诉你:“我即便回不去天堂,也不会下地狱。因为我可以质问上帝:为什么摩西可以牺牲埃及人的生命而走到耶路撒冷,而我却不能用极小的代价换取全人类的幸福?”

附:《守望者》背景浅析
因为没有看过《守望者》的原版漫画,所以只有根据电影发表一点浅见。
首先,《守望者》的风格和基调与以往大多数英雄电影迥然不同。 《超人》、《蜘蛛侠》、《神奇四侠》等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比较卡通,也就是游离于现实,讲述一个正义战胜邪恶,并伴有美丽爱情的爆米花故事。而《守望者》不仅将英雄的人格多元化,而且把故事背景和现实结合,撰写了一个另类的美国现代史。
《守望者》里的英雄不只一个,他们是一群以除暴安良为己任的人,之所以还是“人”,是因为他们并没有遁天入地的超能力,他们只是比一般人更强一些,拥有更大的力气,更敏捷的动作,或者更为机敏的头脑,仅此而已。他们和常人一样会受伤,会老去,当然也会被死神眷顾。这些英雄组成了一个联盟,在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他们大多数人的身份都未公开,而且是媒体与大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尼克松当政后,开始打压英雄主义,议会甚至通过法令,禁止英雄佩戴面具,这就意味着英雄们的秘密身份将不再受到保护,从此英雄时代一去不返。英雄们有的堕落,有的精神失常,有的入狱,有的被仇家暗杀,剩下的都选择了销声匿迹,等待着和常人一样死去。
尼克松上台后,大有穷兵黩武之势,不仅发动了越战,而且进入美苏争霸时代,冷战愈演愈烈,最后矛盾升级到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境地。失去了英雄的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国际局势紧张,大多数人的美国梦也开始摇摇欲坠。这个背景与现实惊人相似,在尼克松当政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反战呼声甚高,特别是水门事件之后,尼克松这个从未因自己违反宪法而公开道歉的总统,遭到了美国人民的鄙视。前不久的一部电影《对话尼克松》,更是将这种情绪加以放大。总之,时代变更造就的不安,是整部电影的基本格调,而电影描写的则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情绪的后英雄时代。
或许美国人欣赏这部电影,更有切身感受。二战、朝鲜战争、越战、冷战、刺杀肯尼迪、水门事件……他们看到的就像是昨天组合起来的一组组画面。而在这个相对不平静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将这些回忆中的共性抽离出来,就成了《守望者》里那些鲜活而生动的角色。

5 ) 如何理解《黑货船传奇》与《守望者》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我个人理解的黑货船传奇与守望者之间的关系。

黑货船传奇的故事穿插在整个电影中,讲的是一件很简单的故事。一个船长遭遇黑货船袭击,船员全体阵亡,只剩船长侥幸活下来。黑货船上都是凶神恶煞,向着船长的家乡驶去。船长饱受生理和心理折磨,最终到达了家乡,却误认为黑货船已经洗劫了家乡。在一片漆黑下把自己的妻子误认为敌人杀死了。船长不相信事实,逃到港口,却发现黑货船此时停在港口等他,最终船长也成为了黑货船的一员。

看完整个电影,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黑货船传奇放在影片里的用意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最可能的作用其实是在解释阴谋主使的作案动机。

影片一直在渲染美苏冷战,只要1%的核弹未能拦截下来,剩余的足够毁灭全世界,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这就是对应了黑货船向着船长的家乡驶去。

船长就是英雄,英雄为了拯救全世界,策划了一系列阴谋。甚至不惜炸死了几百万人。

最终冷战停止了,全世界人民又团结在了一起。英雄拯救了世界。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什么?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如果没有爆发呢?那么英雄只不过是平白无故杀死了几百万人。

那么,即使是在这个影片的世界里,究竟是否会爆发?影片一直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暗示,民众游行举着牌子暗示,科学家将时钟拨向了12来暗示,总统的各种假设,世界末日理论,仿佛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

然而那就代表世界末日是必然到来的吗?又或者其实我们已经沉浸在和船长一样的恐惧之中?在黑货船传奇的故事里,影片花了大量的镜头来描述在绝望中的船长的心理斗争,船长也一直在徘徊,究竟黑货船是否会到家乡?他自己究竟能否提前赶到?尸体做的伐怎么可能比得上船的速度?黑货船是如何恐怖,绝不是善类!

在这个黑货船传奇的故事后,我们当然知道船长是错的,他之所以杀死自己的妻子,是因为海上艰苦的生存环境,生理和心理都扭曲了。当回到和平的环境的时候,一时间无法恢复到正常理智。

美苏冷战正是在疯狂的二战之后,世界和平了,美国梦也成为了现实。然而那些英雄还沉浸在过去与恶势力争斗的光荣幻想中。当恶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也会开启许久没有动的飞行器,再来一次蒙面人拯救平民的行动。只不过有些人的理想太宏大了。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英雄究竟是拯救了世界?还是在自己欺骗自己?

6 ) 致罗夏

这是我见过的最悲情的英雄,他竟然倒在一个似乎最崇高的理想面前,他竟然死在了最信任的同袍之手;这是我见过的最易碎的灵魂,哪怕人世最小的妥协,哪怕早已远去的创伤,都会令他癫狂、令他愤怒,令他奋不顾身,支离成万千复仇的火焰;这是我见过的最顽强的心,即使伙伴已经放弃,即使等待他的将会是死亡,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明智地选择相信,他的回答依旧是“不!”。
他令最强大的力量在某一刻都显得软弱无力,他令最智慧的头脑在某一刻都束手无策,他令那最崇高的理想在一刹那都无比汗颜,他令最坚硬的心一刹那间裂开了一道缝隙。这让我想起王书亚在一篇文章中的话:“只要有一个不顺从世界的人,就足以使世间一切的权势羞愧。只要有一件不能用钱买到的东西,就足以使世上的一切财富跌停。”罗夏便是那个不顺从世界的人,他拥有一颗除了真相,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安抚的心。
他最终化为一滩白雪上的赤血,却是对这个苟活的世界的洗礼,虽然他自己从不要求救赎,却是对这个幸存者的世界的嘲笑,虽然他生前从不曾展颜一笑,却是对那还含着泪的灵魂的治愈,即使他自己总是伤痕累累。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是否失去了最后一丝拷问真相的勇气,我们是否敢于直视罗夏最后的眼神,是否人们真的需要依靠某些谎言才能活下去。即使这只是一部电影。

7 ) 当超级英雄直面现实主义

记得一次吃饭的时候与周舟学姐聊到超级英雄的话题,她当时指出的一个点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她认为从《黑暗骑士》后,超级英雄所面对的困境就是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因素融入进超级英雄片的叙事语境中。

其实不仅仅是超级英雄片,所谓好莱坞类型电影发展到后期,导演们所进行的突破性尝试就是在原本的类型化语境中融入越来越多的非类型元素。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太危险而且太含糊,我不敢随便使用,事实上有时候侵入类型片语境里的也未必就是现实主义,比如《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和《鲨鱼黑帮》里的异质元素就是黑色电影和黑帮片的元素。

但直觉里我认为那些融入进类型片里的异质元素最具破坏和颠覆性的,的确就是现实主义。当然这需要首先要说明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到底应该怎么认定。帕特里克·富尔赖对这个概念的观点是具有启发性的,他认为现实主义与现实毫无关系,现实主义真正强调的是“现实感”或者说“真实效果”,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完全地照搬,而是让接受者(读者、观众)“认为这是真的”。

李一鸣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相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电影不是对现实的还原,而是对经验的还原。一部电影看完后我们觉得好,不是因为它完全模拟了我们生活中的一段现实,而是印证了我们内心情感中的一些经验。电影中的故事未必都是真的,但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就是如此。有趣的是,李一鸣老师把这称之为“好莱坞的技术主义”,而富尔赖则直截了当地称之为“现实主义”。如果我们参考延安和上海左翼对现实主义的一些提法,相信会同意富尔赖的观点。

我们以《守望者》这部电影为分析对象的话,就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叙事电影中的用法,以及现实主义是如何颠覆类型化叙事的。

几乎每个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承认该片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超级英雄片。我认为该片导演扎克·施奈德一定是看过诺兰的《黑暗骑士》并且受到它启示了的,因为影片最后与漫画原著不相符的结局,几乎就是黑暗骑士的翻版。但我认为导演走得比《黑暗骑士》还要远,因为犯罪者事实上也是超级英雄。一个无辜的超级英雄最后替另一个犯罪的超级英雄顶罪,而为了实现瞒天过海的计划,这个无辜的超级英雄最后也让自己双手沾满了罪恶的鲜血,他杀害了一个不愿保守秘密的人。

因此在《守望者》中,超级英雄本质上的疯狂性被暴露无疑,而不需要像《黑暗骑士》那样用小丑和双面人这样的符号来暗示(蝙蝠侠本质上就是小丑,也是双面人,他们三人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守望者》中有一个表面上与叙事无关,其实是作为隐喻性文本而存在的动画故事(这是电影中的一个小孩一直在翻看的一本漫画书里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船长在航海回家的途中被一艘黑货船所狙杀,他所有船员全部遇难,只有他一个人幸存。这个船长知道那艘黑货船的航行路线一定会经过他居住的小镇,他担心自己的小镇也会遭到黑货船的袭击,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的小镇。在他神经质地凝视下,这个小镇已经被黑货船的罪恶所侵占,于是他肆无忌惮地袭击杀害那些他所臆想中的坏人,直到他发现他一直想回小镇救出的妻子居然被他亲手杀害。原来小镇根本没有遭到黑货船的袭击。

这个故事的核心隐喻是,英雄会臆想出一个语境(比如罪恶横生的城市、腐败的司法、被黑货船侵占的小镇),在这个语境下,他原本非法的私刑行为成为了合法的。

电影其实正是营造并支持这种臆想的最佳机制,只有在电影中,我们才可以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欣赏着屏幕上的主角如同砍瓜切菜般地杀死那些“坏人”,而无需负担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因为在电影刻意营造的类型化语境中,那些坏人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客体、一件造恶的工具,而他们的数量庞大和易于消灭更是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电子游戏中的小怪兽的感觉。消灭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向前发展的叙事。《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是这种类型化语境的典型代表。

如果更包装一点,对于超级英雄的私刑行为的辩护则是他们不会杀人。无论是超人、蜘蛛侠还是蝙蝠侠,他们都恪守着这个底线,把坏人抓住后送交警察,从而保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黑暗骑士》的高明之处是巧妙地用第一个语境逼疯了第二个语境。小丑毫无疑问是一个纯粹的恶的化身,他作恶毫无理由,仅仅就是要破坏秩序(这种秩序既是法律的也是道德的,以至于让盗亦有道的黑帮分子都无法容忍他)。毫无疑问,小丑这个角色如果出现在《第一滴血》或者《印第安纳琼斯》之类的故事中,肯定是那种没有内涵、仅仅是疯子的大反派,而主角们的解决办法则是简单地消灭掉他就够了。但因为他身处的是《黑暗骑士》的故事、一个主角恪守着超级英雄不可杀人的底线的语境中,他的疯狂所具备的颠覆类型片的内涵则被凸显了出来。小丑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超级英雄片里所坚定恪守的原则的质疑,甚至会反过来让我们怀疑,蝙蝠侠之所以一定要恪守这个原则,其实是因为他害怕暴露自己本质上与小丑是同类的事实。蝙蝠侠所坚守的原则,如同他的制服和面具一样,保护他仍能被社会秩序所认可,不被当成一个怪物。

而《守望者》则与之相反,它不是通过强调类型化叙事的某个方面(比如反派的极恶)来质疑另一个方面,而是对整个类型化叙事的语境进行了质疑。这种质疑是通过直接把历史、现实与超级英雄片的故事进行奇妙地混合而产生的效果。

在《守望者》的片头字幕部分,导演通过剪辑,把超级英雄们(也就是守望者联盟)的历史与美国的整个历史结合了起来,而且超级英雄本身参与了历史的构建(守望者之一的笑匠刺杀了肯尼迪,笑匠和曼哈顿博士一起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超级英雄的存在才越发显得滑稽。我们无法想象,脱离了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置身于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的超级英雄,是多么的尴尬和不合时宜。于是在故事开始,超级英雄的联盟就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尼克松的《基恩法案》,超级英雄要么必须臣服于政府(完全融入秩序),要么就必须解散,否则就是非法的。

故事中导演还借守望者之一的罗夏之口说出,为什么身心正常的超级英雄这么少?讽刺的是,说这话的罗夏本身就是最极端的反社会者和心理不正常。事实上,超级英雄的心理不正常恰恰是超级英雄在现实中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就如同那个动画故事里的船长一样,正是因为他们把这个城市臆想为黑暗、腐败、混乱和充满末世危机,他们才可以为自己的私刑行为获得合理性。

当然,也有人可以反驳说,这部电影中美苏冷战的背景为超级英雄的愤世嫉俗行为找到了合理性,甚至也为最后超级英雄之一的维特的疯狂行为所辩护(维特恰恰是所有守望者里最聪明的一个)。但正如片头所说,事实上美苏矛盾的升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守望者之一的曼哈顿博士的存在而导致的。

于是在一个现实的、历史的语境下,我们发现超级英雄一方面抱怨社会的堕落和自己不得不替天行道(代替法律)的无可奈何,但另一方面却发现其实社会的问题要么是超级英雄的妄想症,要么本身就是由超级英雄所引起的。他们就如同那个动画片中的船长,他们才是破坏小镇安宁的刽子手,而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在把小镇从黑货船的魔掌中拯救出来呢。

故事最后,我们才能真正懂得那个看似最疯狂的笑匠才是最明智的,他说过,守望者其实就是个笑话。然而笑话中的人看不穿这个笑话,他们依然严肃而艰辛地维护着自己所臆想的那个世界。

短评

一部把施耐德的优缺点都充分放大的电影:在阿兰·摩尔雄厚的文本基础上,其对于原作主线精准的删改和补充使得整个故事更具影像化质感,片头更是可以竞逐史上最佳的候选;但叙事的拿捏实在是太差了,各种扎式升格、亮相造型和繁复细节无益于对密集信息的优化。

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猫腻再多,也只是半个好电影

9分钟前
  • 托马斯.慢
  • 较差

第一次有3个小时的电影没让我快进的!屌爆!屌爆!除了屌爆我贫瘠的语言库没办法拍出别的马屁了

1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唯一获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漫画,反映时代危机和反英雄的深刻内涵。“它没有了英雄主义,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焦虑与失落,它不再是正邪分明的善恶大战,而是处在边缘,勉强称得上好人的人与更糟糕的人的斗争。”

1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黑暗骑士后,漫画电影又一巅峰。

1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4.5;终剪版,可能是最好看的超英电影;穷途末路的英雄们,在生命意义的边缘徘徊,即使能拯救人类的生命,也无法拯救人类的心灵,阴郁的色调满是反英雄的黑暗戾气;洞穿未来的半神行走在茫茫宇宙,厌倦与虚空决定了永远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插入动画好评,浓稠暗黑的鲜血。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超级英雄团队一定不能有一个人太强,否则很容易拍烂。“他那么强,还要其它人干嘛?”然而扎克·施奈德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守望者》非但不烂,反而还是超英天花板。曼哈顿博士的存在并不会显得其它成员多余,恰恰相反,他并不是无敌的,他也有弱点。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对他构成的威胁,不会比最智慧的白蚁对他的威胁大。但偏偏就是他眼中的白蚁,对他造成了毁灭的打击。曼哈顿博士和法老王的对战颇有一番超人大战蝙蝠侠的意味,一个凡人凭借智慧和谋略战胜了神。法老王不仅战胜了对方,还让他成为了滥杀无辜的罪魁祸首;而法老王自己,却成了将两个超级大国从冷战中撤离出来、给世界带来和平的英雄。曼哈顿博士还不敢揭发他,因为揭发他就会葬送无数人的死所带来的和平。“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和平,也是和平”,又是一部《黑暗骑士》。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似是而非的无聊大道理。难道我看一部超级英雄片就是为了看这些吗坟蛋!!!

22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我的视线一直无法从遛鸟博士的鸟上移开……

23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Brilliant adaptation!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半小时内有效催眠

29分钟前
  • 翡冷翠
  • 还行

超级英雄拍成这样已经极致了。。。

34分钟前
  • 洋葱地窖@@@@@@
  • 力荐

怀旧主义者的政治理论。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也很适合让日本人拍成特摄片。听到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又High了。

3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这是一部经典的神作,必须反复看,好好学习,世界观、镜头、色彩、配乐,真棒!!这才叫漫画的魅力啊。

37分钟前
  • 力荐

几乎是我看过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说实在的比《复仇者联盟》牛太多了。前半部分太棒,所以无论结局如何大概都不会很满意。——不过还是想吐槽女主角何德何能……

40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力荐

一部满是英雄的反英雄主义电影,刷新了我对漫画改编电影的印象。过去的此类电影只管叙事和特效,而“守望者”成功塑造了人物。这是个惊喜。

45分钟前
  • dirtyme
  • 力荐

让人类团结起来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威胁全球的神... 人果然有够贱!个人最共鸣的守望者应该是罗夏,他是爱憎分明的人,但以暴制暴的方式总会导致更多的恶性循环,所以亦一直让人踌躇不断,加之我也无法认同法老王和曼哈顿博士的牺牲少数论,到最后很可能只能像夜枭和丝灵那样,一声悲叹罢了。

50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原来漫画可以承载宏大叙事和政治哲学,v太明显了还没意识到,这片儿漫长而严肃的启发了一些事情。能缩短些更好,不影响味道的话

51分钟前
  • boks
  • 力荐

背景情节设置和OST给我很多惊喜!

5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终极哲学终极剪辑终极震撼终极扎导,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