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不详

剧情片韩国2001

主演:杨东根金永敏方银振明桂南赵宰贤

导演:金基德

剧照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2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3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4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5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6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3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4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5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6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7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8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19 收件人不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韩战初结束时期,某个美军驻韩基地附近的村镇里,多数居民的生活被战后的虚无、迷茫和绝望笼罩,出路难寻。
  皮肤黝黑的尚武(杨东根)因是母亲(方银珍)在战争期间与美国黑人士兵所生,自小受尽歧视,养成暴戾的性格,无处发泄时就会对母亲拳打脚踢;其母亲不甘接受命运的摆布,屡屡写信去美国,期望她的黑人丈夫能把她们母子接到美国,但每每只收回“收件人不详”的退信;而他靠画画谋生的好友恩吴(金英民),因体质纤弱,经常被混混欺负,心爱的女孩被人凌辱、委身美国大兵时,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暗自抓狂。

长篇影评

1 ) “Address Unknown”

拿战争来说事儿的 没有一个揣着枪械冲突的场面 老金却呈现了比血淋淋的较量更为残忍的现实 钦佩至极。而这片子 亦是韩国迄今为止最真实、客观地反映有关朝鲜半岛战争的影片(我不知道它在韩国有没有被封杀 在中国 《活着》这样的片子都会被禁啊……)

有一个镜头十分醒目 右眼失明的女人与两个右眼都受伤了的男人前后一起走在小路上。这三个主角 很多时候都让人感觉他们是凶残、暴力与乖僻的 然而 他们都是首先被狠狠地伤害了 一些期待与希望在与现实的长久对峙中转化成了可怕的仇恨。我猜想着 这是老金的用意么。战争因仇恨而起 但这种仇恨并不能用“对”或者“错”去简单定义 尽管如此 互相仇恨的结局总是悲剧

我几乎是随着这片子抽着看完的。老金总是那么决绝 惨烈得毫无余地。片中所有角色的选择都让你完全没有回驳的勇气与力量。你可以选择离开或者死亡 可以选择逃避或者隐藏 你惟独无法好好生活下去。这个世界是凹凸不平的 它的缺陷一直都在纵容无能的挑衅者 而软弱的妥协也便只能毁灭自己罢了

2 ) 从《收件人不详》看金基德的电影美学风格

本文将以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收件人不详》为例,分析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美学风格与特色,通过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解读金基德的边缘死亡美学、暴力美学以及现实主义美学特征。金基德的电影非常具有个人特色,他的电影常运用大量隐喻,且主人公大多是边缘化的人群,死亡是他们的自我救赎与自我解放的方式,“边缘死亡美学”是金基德特有的美学风格。金基德不惧于将“人性之恶”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将行动暴力升级至人物内心的暴力,在丑陋的现实面前,金基德就是用刀戳破脓疮的勇士,暴力具有了感染力,一种残忍的美便产生了。

金基德是韩国著名的鬼才导演,常常能以独特的视角展现边缘人的生活,直接而深刻的揭露人性的丑恶。然而因其作品中常有极端的暴力与性,多数保守的韩国人无法接受他的作品,韩国影评人张尚明就曾说:“金基德仅仅是简单而幼稚的把性和其他的东西拼贴在了一起。” 金基德受到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经常在作品中讨论性,然而并非简单的展示性场面,其中有很深的人性与社会内涵;金基德酷爱暴力美学,但他所展现的不是港片的打打杀杀,暴力是其影片中被边缘化的人物内心深受压迫时的宣泄方式,他的暴力美学有着悲剧色彩。韩国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任何飘逸浪漫的思想在韩国都会被严峻的现实吞噬。《收件人不详》是金基德最直接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体现着金基德电影作品的美学特征。 1)边缘死亡美学 金基德童年时家境贫困,常受到父亲的殴打,被迫辍学,在外由于身体虚弱常被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欺负,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他非常关注被边缘化的人物的生活,能以出人意料的镜头展现人性之恶。弗洛伊德主义对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深远,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受到欧洲新浪潮运动的影响,故在金基德的电影中时时可见弗洛伊德思想的痕迹。弗洛伊德曾说,由于人的本能具有保守性与惰性,生命的目标必定是机体的一种古老状态,一种最原始的状态,一切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 在金基德的电影中,被生活压迫的边缘人会以十分决绝的姿态走上复仇之路,复仇之后内心巨大的悲恸也会让他们自我毁灭,在特殊的生存状态下,死亡成了他们的唯一归宿。死亡作为表现悲剧的一种手段,具有深沉的美学的价值。 《收件人不详》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美军驻扎的韩国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以恩洛与美国大兵,张武与母亲的关系为线索,表现了韩朝战争之后,韩国人民的伤痛、迷茫与虚无。主人公张武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被边缘化的人物,是母亲在战争期间与美国黑人士兵所生,皮肤黝黑,混血的身份成了耻辱的标志。因为与众不同,不仅受尽了嘲笑与歧视,更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走投无路的张武只能给一位残暴的屠狗者打下手,此人亦是张武母亲的情人。张武性格暴戾,常常对怀有不切实际幻想的母亲拳打脚踢,但对狗却怀有仁慈之心。屠狗者因为身份在他人眼中不光彩,心里恼火,一步步的逼迫张武亲手屠狗,将怒气发泄至张武身上。屠狗者未将张武当人看,去买狗时张武只能蜷缩在后座的狗笼里,张武本人就如同被抛弃的一只狗。张武与屠狗者因矛盾无法化解决裂之后,去了一家工厂工作,好不容易才被工厂主接纳,没想到却被同事冤枉盗窃,在亲耳听到他人辱骂自己为“狗娘养畜生之后,张武彻底失去了希望。屠狗者不断欺辱张武,张武选择用杀狗的方式杀了屠狗者,杀了一直践踏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人,如同一个遭到蹂躏的奴隶终于挺起腰板来复仇。最后他在愤懑与绝望中选择自杀,人物的情绪到达高潮,他快速骑车逃离,翻车倒插进泥土里形成一个“v”字,是胜利,也是墓志铭,金基德用有些荒诞又符合情理的方式结束这位主人公悲惨的生活。张武式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特殊产物,是孤独与绝望的性格使然,更是社会与他人推波助澜导致的。在沉重昏暗的命运面前,死亡便是唯一归宿,使人黯然失神的同时,深知个人力量的渺小。 在古希腊经典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最后发现自己逃脱不了命运而选择自杀。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屠狗者相当于“父亲”的角色,“枪”与“刀”意喻着男性生殖器官,张武用“枪”战胜了“父亲”,用“刀”割下了母亲乳房上的父亲刻下的名字,完成娶母的过程,最后发现自己战胜不了命运,而选择自杀。俄狄浦斯式悲剧在金基德电影中的运用,也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体味人物的命运,悲的情绪油然而生,“死”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彰显。 2)暴力美学 暴力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但“暴力美学”作为一个专业用语,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郝建曾提出:所谓暴力美学,就是“将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它提供给人的是道德教化以外的形式感,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但在《收件人不详》中,暴力的场景非常生活化,给观众的与起说是形式快感,倒不如说是对人类残暴本性的畏惧与反思。 金基德本人曾说;“那些让我痛苦、烦恼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对更弱小的东西的攻击性?杀死一条狗或者一条青蛙算不了什么,但是杀死一个人就触犯了法律。这个混沌的社会很多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软弱的东西施加暴力 ”。在《收件人不详》中,女主角恩洛小时候被哥哥用自己制作的抢打瞎了左眼,成为片中第一个暴力的受害者;张武的母亲在与邻居起争端时,最后总会上升到暴力层面,在人与人之间,语言无法解决问题;张武每次看见母亲对美国执迷不悟,便会暴力的殴打母亲;屠狗者看见情人被打,便会变本加厉的殴打张武;本片的“旁观视角”恩吴,因为力量弱小,常被比较还要年小的混混欺负。暴力是剧中每个人物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人痛苦的来源,也是每个人痛苦宣泄口,成为一种表达自我的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在更软弱的对手面前,也会成为施暴者。片中的“冷兵器”弓箭,热兵器“枪弹”以及空中时不时传来的飞机的轰鸣声,都在告诫着观众,这是一个野蛮与暴力并存的地方。 女主角恩洛最后用刀刺瞎了治好的左眼,张武的母亲最后生吃了张武的尸体,让他重回母体,暴力除了给予他人,更残忍的莫过于给予自己。用暴力的手段去除自己憎恶的那一部分自我,使得本我向善回归,这种残忍在金基德的电影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金基德电影特有美学特点。 3)现实主义美学 朱小丰在《电影美学》中曾说道:“从美学角度来看,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批评主导了艺术的发展和审美形态的演变。电影无法例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基础是对人类生活的不断批评。” 在金基德的电影中,对现实的批评与反思是主要的主题思想,影片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 在《收件人不详》中,有直接讽刺社会现实,也有隐喻。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从美军大营流出的毒品、枪支以及黄色杂志正腐蚀着韩国青年,让他们无知的灵魂更走向拜金主义与虚无主义;政府对于在对朝作战的退伍军人的处理方面十分随意,有打仗时致使身体残疾却未有任何抚恤的士兵,有本来获得荣誉勋章的烈士家属因被政府怀疑烈士并未死亡而是逃到了朝鲜被监控起来;对于韩国政府而言,美国军人的性命远比韩国国人的性命有价值;美军对张武的母亲不屑一顾,张武的母亲不断的写信给远在美国的“丈夫”,从未能够真正寄出,美国军人冷眼旁观张武母亲的绝望……金基德冷静而克制的揭露这些丑恶的现实,在细节的处理以及转场方面,干净利落,不着痕迹,却又不失抨击的力度。除此之外,在影片中也可窥见金基德对朝鲜战士的同情与理解。恩吴从埋葬朝鲜士兵的沟渠中捡到了一位士兵的皮包,随着恩吴缓缓擦去皮包里照片的黄土,我们还可以士兵的妻子与孩子。在战争中,人民始终是受害的一方。金基德用他的电影展现着他理解的社会的现实。 金基德习惯在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女主角恩洛与哥哥的关系预示着韩国与朝鲜的关系,恩洛从小残缺与哥哥无知且酷爱暴力有关。恩洛与美国大兵的畸形恋爱关系也象征着韩国与美国的关系,美国大兵虽然帮恩洛医好左眼,但也强迫恩洛成为他的“女朋友”,服从他的一切安排,正如同美国伪善的帮助韩国,夺走了韩国的独立意志。美国与苏联争霸,造成了朝鲜半岛人民深重的苦难,到头来,韩国还要感谢美国的帮助,离不开美国。这种社会现实令金基德十分不满,反映在电影中,最典型的一幕是末尾,张武的母亲终于收到了来自美国的回信,寄信人是克林顿(当时还是美国总统)。回信问:张武的母亲,你还好吗?我在还不错。而此时张武的母亲早已经失去希望自焚。美国士兵趴在草地上读这封信,烟雾笼罩着大地,太阳将出未出,希望忽明忽灭。 韩国向来是有着讽刺政府的传统以及现实主义的基础,金基德作为韩国电影人,电影中也可见这种“韩国特色”,不同的是他更常用隐喻的表现手法。

在金基德的电影中,我们常能看到人物出乎意料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得金基德的电影与众不同。金基德以一些边缘人的生活矛盾,深刻的揭示人性善恶,社会弊端,命运的悲剧性。金基德的电影有着作为一个独立导演的个人风格,展现属于他的死亡美学与暴力美学特征,作为一名韩国电影人,他的电影又有着韩国现实主义特色。金基德本人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变化,《收件人不详》作为金基德众多电影作品的一部,延续着金基德基本的美学观念,十分具有代表性,体现了金基德作品的美学特征,展现了金基德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以及命运轮回的思考

3 ) A cold dead place

这片子看得让人难受,殴打、残杀的镜头贯穿始终,不仅仅是血腥,视觉冲击力极大的暴力画面让我几乎憋死在围巾里,不忍卒睹。

独眼的少女,孱弱的绘画青年,处处遭人歧视的混血孩,他的母亲及母亲的旧情人,甚至美国兵,每一个人都活得扭曲、痛苦而残暴。爱是希望吗?不是。那么美国呢?更不是。剩下什么,是绝望与无止无尽的折磨。

我并不了解南韩战争的背景,但我想,这一切违反人性的异常只可能是战争的结果。来得比撕心裂肺的痛苦还可怕的,是人性的泯灭及至因此带来的残暴。人已非人,还有什么生活与希望可言。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人性,相信意志坚强的力量,但片子里的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互相侮辱,互相虐待,互相折磨,最后终于崩溃。我没有资格憎恨他们,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他们背负的这一切,但是,我心里又是那么难过,在愚蠢的战争面前,人的力量果真如此渺小,什么都承担不起?

总的来说,是有些后悔看这样的片子的。不是不能接受阴暗,而是这种阴暗来得令人难以理解。旁边的先生在银幕上出现刀子或者钢丝绕上脖子的时候,总会止不住一句"Oh Putain",好似暴力的前奏曲,这样骂娘不知是对残忍的错愕还是如我一般惊恐的表达。而我只能蜷缩下身子,将头蒙在温暖安全的围巾之中,散场后飞也似地逃回家。

4 ) 殇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在金基德的镜头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冷漠、叛逆、悲哀、孤独,这些疏离的字眼让我们体会到金基德对于一个边缘社会的关注。冷漠的背后是肆无忌惮的暴力,叛逆的背后是让人发指的伤害,悲哀的背后是唏嘘不已的残酷,孤独的背后是潸然泪下的悲悯。在《收件人不明》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情感和精神阻隔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暴力和性来取代,人性的阴暗在镜头中毫无隐藏的表露出来。单身母亲与混血儿子,残疾的父亲和内向的儿子,眼睛有缺陷的女孩儿和美国大兵,狗肉贩子和单身母亲,这些怪诞的元素组成了《收件人不明》的世界。整部电影充满了绝望的气息,战后的社会被阴霾笼罩,单身母亲等待着丈夫的回信,在这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她面对的是儿子的暴力,狗肉贩子的情欲,残疾的父亲渴望荣誉的降临,内向的儿子渴望爱情的到来,眼睛有缺陷的女孩因为自卑而不愿面对唾手可得的爱情,而是选择了美国大兵。这一切只是因为美国大兵对她的承诺,让她两只眼睛都能看见这个世界。然而这份交换带来的是伤害,最终,她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狗肉贩子死于单身母亲儿子的手上,单身母亲最后的希望随着儿子的死亡也渐渐破灭,在她的生命已经结束的时候,她的期待也随之降临了,而这一切和她只是擦肩而过。

在本片中我们经常看见的就是网和简陋的房子,这些网网住了人心,网住了精神,网住了这个社会。那些简陋的房子向我们展示着战争之后韩国百姓的生活,或许他们仅仅代表一类人,但是这类人却是社会之殇的构成者。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的人都带着宣泄不完的欲望、愤怒、仇恨,每个人都极尽癫狂,癫狂带来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解脱而是绝望,人类内心的隐疾——困守与绝望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金基德的镜头中,生命是脆弱不堪的,而死亡和暴力,血腥和冷漠却被无限的放大。社会底层的人用自己的行为来和这个世界抗争,然而他们采取的方式却是暴力,极端变态的行为带来的必然是视觉上和心灵上的震撼。

这部电影中的爱情是最让人难过的元素,相爱的两个人总是在绝望中交汇,微乎其微的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只是遗憾的感触,所以情和欲在本片中处于完全对立的角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欲,但是和爱情无关,一旦情欲得不到满足,邪恶的本性就会暴露,在这种的极端情绪中,人们就会失去自我,从而上演残忍的桥段。美丽即虚伪丑陋即真实,这句话不假,在本片中我们看见的是真实的丑陋,那种丑陋来源于人性的彰显。离群索居的人们承受巨大的压力,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是他们变态行为的根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社会,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这个社会,所有的隐忍都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被遗忘的边缘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本质体现,人性的丑恶的一面往往会被我们的伪善面具掩盖、软弱、欲望、恐惧等等,这些问题在边缘人的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我们通过镜头看见的所有不合理其实都是合理的存在,被社会遗忘的人们寻找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活着也意味着死去。

《收件人不明》中的阴郁一方面对于被遮蔽的人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又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探索,两种复杂的思想贯穿了电影的始末。冷峻的影像风格,凝练的人物对话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让电影中的人性和欲望在荧幕前无限的放大。

5 ) 收件人不详

文/布宜诺斯
(以为丢了的原稿竟然找到了哈哈哈)

论及[收件人不详],韩国XX(《野生 金基德》里头的资料,前面访谈部分提到的,暂残缺)大学都正一教授曾提到:“帝国主义使殖民地百姓患上了诸如卑贱性、事大主义、自卑感、虚无主义等特殊的精神疾病。资本主义的野蛮性也诱发了很多特殊的精神疾病,例如忧郁症、精神分裂、破坏冲动、自杀等”,足见这部当年令金基德诱发韩国国内大片愤怒的电影,获得的讨论与关注的高度。其实,金基德无意挑起争端,不过是想讲一个残忍的故事,事关三个年轻人的命运——“三名主人公中不管是谁,作为残缺的历史的后人,他们都难以找到自己的真正人格”。

孩子们都不好

韩国,1970年代,紧紧毗邻美占区域的小村子里,有着一群苦闷的年轻人。

张武,当年美国大兵的遗腹子。母亲15岁那年和大兵恋爱生下了他,但对方归国,留她一个疯疯癫癫,每天用拍立得拍一张儿子照片,放在信封里寄到美国去,但是邮递员送来的永远是“收件人不详”的退信,她仍锲而不舍。如今的张武,已经是面色阴郁的成年人了,厚嘴唇,扁鼻子,黝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素未谋面的黑人老爸在他脸上留下强硬印记,令他对母亲的行为更加厌恶,每个清早被母亲偷拍时,他总会发怒,甚至暴打母亲,令她哀哀地哭。母亲被打了,会有“狗眼”找张武麻烦。他是个屠狗的,狗贩子,整天被叫到四处村镇收狗,杀掉取肉后卖给饭馆,他暴躁,粗鲁,但心里只疼张武妈一个,把她当女朋友,张武给他做助手,经常受他责骂,尤其在打了母亲后,会遭他拳打脚踢。

恩洛,一个美丽的独眼女孩子。她身在领抚恤金的“烈属”家庭,母亲给人组装洋娃娃赚钱糊口,有个一事无成的“伸手党”哥哥,她的一只眼睛便是这位哥哥儿时用玩具枪失手毁掉,至今他仍嘴硬不肯愧疚。恩洛最爱的是她的小狗,每天宝贝地抱在怀里,和它同吃同睡,只有它让她露出笑容和未泯童心,但在外面,她用一只好眼瞪向家人,用一只坏眼吓唬招惹她的人,把自己封在冷漠的壳里。听说美军医院可以治好她眼睛,她开始留心大兵们,在家遭到哥哥辱骂后,更会气鼓鼓捧起一本英文书。

昌华,会画画的文弱清秀青年。他成长在老兵父亲的呵斥下,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又没上过学,时常被两个小混混欺侮。他在镇上一间画室做助手,画画天分不错,偷偷爱上恩洛后,用画像向她求爱,但是被她气愤撕碎——因为画上她的眼睛好好的,但后来救了她的小狗,还是得到她的好感。每当昌华被欺负,张武看到会帮他,赶走小混混,两个闷声闷气的边缘人逐渐交了朋友。张武家里的混乱,昌华总是看在眼里又帮不上手,恩洛对好眼睛的渴望,昌华也自觉无力解决。眼睁睁地,他看着身边的人,也看着自己,滑向可悲的命运。

张武最终把“狗眼”杀了,把母亲左胸上的字割掉,自己开着摩托车头朝下扎进淤泥,尸体都被冻住;恩洛搭上了美国大兵,但始终放不下那个心气,眼睛治好了,又自毁了;昌华把一身愤懑用在报复两个小混混身上,给自己整了个杀人未遂罪名,也许可以就此离开小镇。

父辈与时代

1970年代,战后的韩国受美国诸多扶持,实则予取予求关系,自二战后“驻韩美军”便出现在韩国人的字典里,含义莫名,讳莫如深。金基德用[收件人不详]恰是想挖出有关战争和美军印记的片段和伤痛,试图拼凑出意义。片头字幕里,冉冉升起一面美国国旗,一早点明这个韩国村子的一切悲剧,都发生在这面旗帜下。

父辈们对战争的奴性植入骨髓。对他们大多数而言,战争意味着荣耀,昌华父亲是其中最典型一个,他带着一副瘸腿,每日和一群老伙计在靶场射箭,时不时亮出腿上的残缺,认为“这个和勋章一样好”,展示当年“杀掉三个敌军士兵”的功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份陶醉不随岁月磨灭,反而冲破生活所有琐碎,日渐加深,独树一帜。单一的荣耀感令他们已经放弃尊重生命,所以我们看到昌华父亲在家门口挖出战时遗留骨骸时,一脸鄙夷地嚷嚷“这是匪军”,随意把遗骨丢弃,他有暴力崇拜——对儿子一路呵斥,只有看到他练射箭才眉开眼笑,主动上前示范;恩洛母亲听闻抚恤金被停掉,她丈夫其实一直活在朝鲜,反而坐地大哭,钱断了,从荣誉军人家庭变成叛逃军人家庭——这些都比一个人活生生的存在重要,连吊儿郎当的恩洛哥哥这时都说了一句人话:老爸还活着不是该高兴吗?为战争头脑发热已经分割开两代人的价值观。

从对“战争”的奴性过度到对“美军”的的奴性,张武妈身上连接了两个时代、两种心态的交汇。她并没带着直接参战的身份,只是作为驻韩美军首代弃妇存在,她的身上模糊了战争的暴戾,却映射了战后憧憬安定的韩国人最初的迷茫。这个连续收了二十多年退信,住在报废公交车里头当家,成日被儿子暴打,受村民白眼,不时需要偷东西过活的女人,至今仍在勤练英文,坚定地做“美国梦”,足见这个梦有多强大,让她抵御现实如此的不堪。恩洛的故事,表面上是张武妈的翻版,她主动接近美国兵的篮球场,寻找能给她治眼睛的人,目标达成后与昌华利落分手,把自己一切交给大兵……张武妈和恩洛,同样急于借助大兵改善自身处境,区别在前者在张武死亡之前一刻都信得笃定,甚至怀着盲目的爱,而后者已经时时在怀疑,且完全无法付出感情。50年代到70年代,二十年间,美军从最初的“天神下凡”成了如今的“妇女杀手”,遗留下更多是矛盾而非威严。从年轻人对美军的态度,也可以直接区别有尊严的和无尊严的,前者如张武——他认为把母亲困住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她左胸上面被刻的名字,一个是他自己,因此割下母亲胸口的皮肤又去自毁;恩洛——不愿重复张武妈的经历,拒绝大兵在她身上刻名字,最终自毁眼睛还了恩情;后者如用“会说英语”来挑衅别人、区分高低贵贱的小混混们。抗争和沉溺的对比,给我们看到无论哪个时代哪种境况,总是有一部分年轻人会觉醒。
历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都血液和命运里,他们为之左右,无法逃脱,是极其悲哀的事,影片里每个人心里都积累了程度不等的愤怒,无一幸免,并以扭曲的形式释放出来。狗眼杀狗,张武杀了狗眼、解放母亲,一向软弱的昌华先后作出揍小混混、学射箭想杀大兵、把自己整进牢勒死小混混的行为,就连一直在欺负昌华的两个小混混都要生内讧,因一点钱、几句话彼此痛殴,警察都没法拉开他们——在这股愤怒面前,社会性的强制秩序手段都会失效,就更别指望道德和自律的存在。

故乡和异乡

“美国大兵”这个角色,恰好和片中的韩国年轻人形成对照,形成被历史折磨的镜像的两面。从影片一开始,他便表现出强烈反战和厌恶情绪,对自己的身份极度否定,训练时、演习时、打篮球时、闲暇玩乐时,他总在崩溃、哭泣、发泄,从来不曾快乐,在他身上,暴力和软弱相辅相成,正因为自己的软弱,才加诸暴力给更加软弱的恩洛,身在异乡困境里的种种,让他像离了水的鱼一样挣扎。追求恩洛后,他毫不讳言这只是填补苍白时间的消遣——“如果我现在没有了你和它们(麻醉药),我会疯掉的”。当然,也由于太多太密直白剖白的对白如“世界和平?见鬼的世界和平,谁会这样想,也就是我们这些傻冒吧”、“我们他妈的在人家后院干什么呢,你真的那么喜欢战争么”,“大兵”整个角色也显得平板、功能性,不乏金基德刻意放大某种情绪的可能。

大兵从演习中最后一次逃离,到了恩洛家里,起意在她身上刺字,理由是“我走了你还会不会记得我”,非常讽刺地对照张武妈困在记忆中的一生,遭到恩洛反抗后试图施暴,因恩洛用刀亲手自毁重生的眼睛而彻底失控,随手开枪干掉恩洛母亲出门,却被闻枪声而来的村民持弓箭围住,这群无所事事一向用射箭打发时间的中年人,此刻似乎“武艺”派上用场,慌慌张张,毫无准头,一直以来假想中的战争终于用这种可笑的方式上演。结局却是——村民被带去警察局,垂头丧气,混混沌沌。大兵被自己人包围,叫嚣着“把我送回美国去,我已经受不了这个鬼地方了”试图开枪自杀,可枪膛里已经没有子弹了,他只得继续嚎哭发泄愤懑,已经无法分辨,是顽强的历史始终注入现实,还是荒诞的现实拖住历史,二者已经交织成一场闹剧。

所有闹剧和疯狂的背后,始终存在昌华的眼睛。整部影片中,他始终作为“束手无策的旁观者”存在,这里是他的故土,却没给他任何有效的话语权。在家里,他是父亲一生的观众,在村里,他是张武、恩洛命运的观众。细心看片的话就会发现,从张武第一次在镜头中出现——在所住的报废公车外烧火煮饭,被母亲透过窗子拍照激怒,进去欲殴打母亲,母亲从车的另一头逃出来爬上车顶——整个过程都被昌华看在眼里,随后张武与母亲发生的一切,都有镜头提示昌华就在一旁,许是路过,许是有意,终究都在他眼底。张武与母亲的生活处于村子边缘、被排挤的境地,换言之也是一种私密,唯有昌华同情他的处境,留意有关他的一切,目睹他对母亲的所有疯狂行为,却根本无法插手,甚至在张武死后,他上前哭泣着想帮张武妈收起尸体,都被她推开赶走,他由旁观产生的无力感向内延伸便成了自我愤懑,最终又外延成复仇的暴力。面对恩洛也是一样,他是她的偷窥者——只有他知道她和小狗发生的一切,看过她偶尔开怀的笑,她的纯真和情欲也只在他眼底存在,二人发生感情,因恩洛治眼睛的愿望和大兵的介入而分开,他的偷窥仍未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还想射箭杀死大兵,于是通过他的眼睛,又看到恩洛的矛盾:她不爱大兵,却在房间外面偷偷试穿大兵的鞋子——她希望他带她走出困境,但明明自己也看不到前路是怎样的。

之所以只有昌华可以“看”,是因为金基德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这个角色。昌华和父亲的关系,基本就是金基德与自己父亲的翻版,昌华对故土的挣扎和割裂,也许也发生在金基德自己身上。现实中,其父是经历过6.25的老兵,每年到这一天都要给国务总理写信:当时为了国家,他全身几处受枪伤,并十年如一日地承受后遗症带来的病痛,生活亦因此变得意味全无……但得到的回复永远只有四个字“无据可查”,因此他把从国家那里受到的伤害和愤怒一古脑转嫁到子女身上。于是,金基德便成了那个昌华,害怕父亲,每天承受震耳欲聋的各式命令,在这位高高在上的君主面前,他连开门关门都要小心翼翼。一个被父亲压抑的青年,一封永远“无据可查”的回信,成了[收件人不详]最初的地基,足见他从小累积伤害之深,但是,片中他只是对历史抱有的怨宥,却让昌华在警局里替老父亲手戴回军功章,切实印证了他曾自述过的无奈“也许在现在的某个夜晚,我应该轻轻推开父亲的房门,听他絮叨关于‘6·25’的故事,听他解释,让他释怀。然后在清晨的微光中揽住他衰老、孱弱的肩头,像朋友一般……我知道这将会是故事最完美的结局。但直到现在,我也没给父亲这样倾诉的机会。”

金基德的恋物癖

情节和命运,代表金基德的韧度,细节和物品,则构成金基德的纹理。对于道具以及在特定物品上附着意义,金基德一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针对[野兽之城]中“冰冻的鱼”成为凶器,他曾作出如此解释:“选择这些完全不像杀人凶器的日常普通物件作为杀人道具的理由是,可以借此表达这种平常性向危险性转化的可能”,[收件人不详]中也充满了各种物件,有的显要,有的隐晦,彼此牵连互溶。

显要如“眼睛”,它勾连起恩洛的“缺”和昌华的“看”,始终在强化“半个人”的概念,用导演的话说,是“一半眼睛看到世界的失望”。片中昌华带着张武偷窥恩洛,恩洛用笔狠狠插向墙洞,刺伤张武眼皮,昌华在恩洛遭强奸后愤然自制手枪瞄准小混混,子弹却从后面飞出打上他自己眼睛,三个年轻人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成同盟——左眼都看不见,永久的,或暂时的,唯有他们三人心怀足够的良知,不忍目睹眼前的现实。

同样用来划分阵营的道具还有“狗”,片头三个年轻人依次出场便见端倪:昌华被父亲呵斥后,摸摸自家的狗寻求安慰;恩洛抱着小狗从房间出来,愤怒地踢开母亲手上正装眼睛的玩具;张武的工作便是给“狗眼”当助手,却在狗儿哀嚎时难过地别过脸,坚决不肯动手屠杀。反观其他人,昌华父亲把自家养熟的狗卖给屠夫,两个小混混在恩洛哥哥示意下处理恩洛的狗,卖不成竟其意将其烧死。似乎,狗的命运只有被关在笼子里送上屠场一条路,正如这群韩国人的命运只有在美军每天操练的荷枪实弹下,也只有三个年轻人意识到对狗的悲悯,同情狗的处境,其实正暗指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身份的追寻和反抗。

对于恩洛而言,“狗”还是情欲苏醒的符号,影片前半段,寂寞的她和小狗建立起亲密联系,甚至发展到肉体程度,其间有她放学独自走在田埂上,遇见两只野狗交媾,她停下脚步看得津津有味,脸上浮现少见的微笑,情景恰好连在她跑去围观美军打球,成功引起注意之后,令人猜想金基德到底想说这是命运的预示,还是一场预谋。令人毛骨悚然的物件出现在片尾,张武死后,张武妈失魂落魄弄他尸体回到废弃车房,至此一直窝在床上,嘴里吃着什么东西,金基德主动提醒大家注意她一旁放置的“靴子”,下一次镜头回到这个场景时,靴子由一只变成了两只。毫无疑问,张武被母亲吃掉了,以一种无望的形式回归母体,证明他的出世本是场错误。

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信”,全片题眼,张武生父的回信以一种讽刺的姿态到来了,可是期待它的人已经散失殆尽,它被风吹倒野地,美军日复一日操练仍在继续,其中一个碰巧发现了它,顺势展开读了起来,镜头拉回全景,队友都已经匍匐不见,只有那一脸懵懂的新兵,认真读着这英文写就的信,似乎不相信这个故事。

6 ) 朝鲜战争后,美国驻守下韩国人民的凄凉人生。

引子:

问:你跟别人打架,有人帮你,你高兴吗?

答:那指定帮手越多越好。

问:打完架,帮你的人不走了,还对你指手画脚,你什么感觉?

答:如鲠在喉。


背景:

朝鲜战争时期(我国的抗美援朝)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韩国参战,在战后美军并未撤离并且签订合约,于1954年起长期驻留。驻韩美军的总兵力曾经达到了32万人的规模 ,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冷战结束和美军重新编制,规模一直在被缩减。


朝鲜战争后的韩国,很穷,贫穷到比朝鲜还穷,世界上有排名的穷国。

美军驻守韩国。

社会矛盾复杂、多样。

社会秩序紊乱,如影片中的混混,和美国士兵交易杂质,欺负他人,强奸少女,无恶不作,无法无天。

有崇尚美国的,如影片杂种的母亲,胸上还纹着美国大兵的名字。

有回味战争还沾沾自喜的,如影片中男子的父亲,一心想要一枚勋章。

有恨美国的,如所有韩国百姓都叫美国大兵的儿子杂种。


导演通过微观世界,描写一些普通的人群,却揭露起沉重的痛点。这痛点似乎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从小而观大,不能自主的国家是多么的悲怆,人民群众多么的凄凉。


剧情:

杂种:美国士兵和韩国本土一女人的私生儿子,母亲胸上纹着美国人留下的纹身,母亲总在给美国的父亲写信,但一直被退回,母亲是韩国人却总是说美国话,总想着有一天能去美国。所有人都叫他杂种。有个收狗杀狗给饭店送狗的男人喜欢杂种的母亲。杂种看见母亲的癫狂,多次揍自己的母亲,杂种被所有韩国人唾弃,跟着男人送狗时,狗下车了,杂种还得待在狗笼子里,杂种也偷偷哭泣想念父亲,杂种总被男人揍,不想干杀狗的工作,杂种到工厂,工厂丢东西都怀疑是杂种。杂种要割掉癫狂母亲胸上的纹身。又被男人狠揍。杂种再也忍受不了,把男人吊死在专门杀狗的地方。回来又给她母亲吧胸给割了。自己开车摩托车坠死。过了很久母亲找到了杂种的尸体,母亲再也不向往美国,最后美国真的来了回信。但母亲伤心欲绝,烧毁了自己住的车自焚了。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女学生:从小跟哥哥玩,哥哥做了个手枪把妹妹的眼睛打瞎了一只,从此自卑。被男主偷偷喜欢。妹妹偷偷在屋子里脱衣服,男主在窗缝偷看,两人生情。正相约要爱,结果被经常欺负男主的混混发现,他们俩曾跟驻扎美军交易黄书,没有正事,他们强奸了妹妹,殴打了男主,妹妹还怀孕了,哥哥以为是男主的还把男主给揍了。男主性格软弱,唯一对他好的就是杂种,后来美国驻扎军队里的一名美国士兵找到了妹妹,并承诺会带妹妹去美军医院治疗眼睛,男主不悦,妹妹却一直耿耿于怀眼睛,只想治好眼睛,妹妹感谢士兵,跟士兵发生关系,但士兵并不尊重妹妹,士兵在军队里盼望回美国但却回不去,长期压抑,他想在妹妹的胸上纹上自己的名字,妹妹反抗,士兵又一次打妹妹,男主苦练箭术,射箭在了士兵的老二上。士兵逃跑被抓获。男主射杀了一个欺负自己的混混,自首入监狱,曾吞下铁丝,他在监狱厕所拉出来,要杀掉另一个欺负自己的混混。男主被警察押走路过看到杂种母亲的车着火了。焦急万分,但也无可奈何。

男主的父亲:曾杀死3个敌人,以富农自居,总觉得高人一等,总想要勋章,当知道儿子射击美军老二时,放弃勋章,想要顶替儿子。此刻。勋章显得多么没有意义。

短评

看遍金基德几乎可以百毒不侵了就

9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最后,美国大兵在荒野残阳中读出那封信时,头皮一阵阵发麻。金基德,你太狠了!

12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这个温带村庄有张压抑的脸孔,薄层土裸露,漫长干燥的冬春伴有沙尘,山地囚羁了男女老少,上帝护佑的美国人也插翅难飞。一柄刀,一张弓箭,一把手枪,都能自戕,一条钢丝、一张渔网、一根狗绳,一截电线,都能做成一个上吊的套索,孩子们纷纷向暴力投诚,谁也不留求生的余地。「地理决定论的悲观视点」

13分钟前
  • 婆罗洲1834
  • 推荐

相当精彩,全是杯具

1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痛苦。我能感受到金基德电影中人物的痛苦,我想在电影拍摄中整个剧组应该都沉浸在一片压抑中。与自我的决裂,与环境的决裂,无处发泄的痛以极端的方式被释放出来。也许,极端的方式,才配得上极端的痛。《红高粱》里的男子,在剥下人皮后失去理智;而金基德的人物却都全然清醒着。这就是中韩电影之别。

23分钟前
  • 米格鲁猎兔泡茶
  • 还行

金基德早期的最大问题是过分的象征主义。在野心勃勃的[收件人不详]里,他绕进了眼睛、信、狗、枪等一大堆意象,却在剧情线上磕磕绊绊阴晴不定,这些符号于是失去支持成了空中楼阁。他一味做出苦吟姿态,却盖不住英文戏指导的孱弱。这种廉价煽情来自于对内容的不自信,事实上这个现实题材本是很有力的。

2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2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远去的年代,偏远的乡村,宁静中孕育着不安,压抑里燃烧着仇恨。残酷,凶狠。你看到了发生的一切,却很难追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那是莫名其妙的仇恨,和那个民族隐秘不宣的伤痕有关。

30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像极了今村的《猪与军舰》,那里将日本比成猪,这里将韩国比作狗。源自历史,因而电影成了遗留问题的呈现。伤害与欺凌不断发生,希望与前景一片灰暗。多处伤疤都留有美国的印记,治愈后也不得不面对再创的结果。无法报仇便伤害自己。用一群人的挣扎与死亡换一个恶性循环的缺口。

34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像狗一样的活着

3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能有的沉重与荒诞都有了

40分钟前
  • 黄小米
  • 力荐

韩国这十几年来拍的朝鲜战争片大多具有强烈的反思色彩,不过窃以为,金基德的这些作品反而比那些战争大片更适合作为韩国视角来参考。和诸多韩国导演相较,金基德一直显得很另类,他拍的片子没有韩片常见的浪漫,而是严肃而沉重,带有悲观色彩,其写实仿若杨德昌。本片讲述的是六位主角扭曲的精神状态。

44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朝鲜半岛战争结束后的荒芜期,人人自保、迷惑、无所依靠。沉默失语的年代无需任何回信,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明天。电影整体把握上还不够成熟,主角较多不分轻重,悲剧分散而显得杂乱。但已集合所有的金基德元素:含蓄的情色、歇斯底里的暴力、突破常理的畸恋、粘滞的悲情以及由始至终的道德控诉等等。

4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越来越敬佩韩国的电影,特别是金基德的。没有那么精彩,也许更加荒凉,人物木讷,自闭,但刻画的都是真真切切的有温度的感情。和台湾的吴念真有点相似的感觉。。。相比起来近年的大陆港台片差距就形影自浊了·······

49分钟前
  • 南墙先生
  • 力荐

婴儿占有乳房,乳房刻有名字,虐子割掉乳房。

54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收件人不明,自我身份不明。8.2

5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压抑的年代连吼叫都难以出声,在绝望的战争之后,我们只能用最残忍的办法虐待自己和别人

60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越想就会觉得越牛逼的一部。无论从人物、种族、男女、性爱、语言、空间等任何一个角度,全片都充满了二元关系。但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相互混杂一起。所以本片也是如何提纯关系=韩国人如何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寓意电影。三位中心人物最终都选择了自我毁灭,以达到身份的回归与自我救赎。

1小时前
  • 荒也
  • 力荐

1.金基德深揭民族历史疮疤之作。2.隐喻符号用得炉火纯青,直指韩美关系,宿命与轮回。3.老金拿手的动物象征:以狗喻人,兀想及[黄海]。4."失去"右眼的三人行场景极具黑色幽默。5.又见忧伤而荒诞的重口味奇观:以狗自慰,被狗吊死的狗贩,割乳,弓箭射裆,吞拉铁丝复仇,V字倒栽葱自尽。(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把别的亚洲电影都抛一边吧

1小时前
  • 枯川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