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山村进入雨季。村中的老伐木工人岸克彦(役所广司 饰)为人古板,与儿子关系紧张。他在上工途中给东京来的新人导演田边幸一(小栗旬 饰)和副导演带路,由此被拉入一部丧尸电影的外景拍摄。在被迫充当临时演员后,克彦竟对电影产生了微妙的兴趣,他开始不请自来的帮助摄制组与村民沟通,开展工作,甚至忽略了本职与妻子的忌日。
突然闯入的摄制组扰乱了山村的平静和克彦的生活,也改变了导演幸一自身。幸一生性腼腆缺乏自信,在摄制组中毫无威信。偶然间他发现自己的丧尸剧本竟为克彦所欣赏,不禁大受鼓舞,两人在数次的泡澡时间里进行了奇妙的沟通。在克彦的帮助下,幸一慢慢树立了自信,电影拍摄也步入正轨。然而临关机前的一场瓢泼大雨再次令拍摄陷入危机,克彦的缺席也令幸一惶恐无措起来……
影片获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片中两位主演役所广司和小栗旬在现实中亦均担任过导演。
看过导演的另一部《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又看完本片,我初步感觉到导演喜欢表达的母题是“无聊”。“熊谷守一”,在小院中不出门30年宅居生活,把“无聊”的生活过成了史诗。通过放大镜一般的眼睛去发现无聊中的丰富、复杂、诗意。在这部《啄木鸟和雨》中,日本著名的有情色电影之称的《失乐园》中的帅气儒雅的中年男主角,在本片中老了将近20岁,身份变成了伐木工人。意外地、被动地卷入了在他的伐木林附近拍摄的一个电影剧组。起初他不情不愿,无精打采,将剧组人员一再的帮忙请求视为对自己的打扰,但逐渐地他对他所陌生的拍电影产生了兴趣,变得热情主动起来,甚至显得过于热情主动,作为吃瓜群众把瓜吃得很香。无意中认识了年轻的电影导演——一位沮丧得想要逃离的25岁年轻人。在看了导演扔给他的剧本后,他对电影燃起了更大的了解和参与热情。在他的精神鼓舞和实际参与下,剧组的拍摄也变得顺利起来。年轻的导演终于走出了沮丧情绪,拍出了感觉和水准,得到了电影前辈的认可。年轻的导演感激这位伐木大叔,然而电影竣工,剧组离去,伐木工人又回到了原先枯燥无聊的生活。当他再次举起锯子伐木时,停下来看前方,期待再次有人来打扰,然而,树木除了鸟鸣,再无其他动静。那一刻,我有种伤感。剧组的来临、他对剧组的参与,给了他生命一段难得的假期,给他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甚至让他迸发出了前所未见的潜能,他用他的热情鼓舞、拯救了另外一位年轻人的职业生命。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喧嚣终归沉寂。生命中有些东西也许已经改变,记忆会留下一些趣味和温暖,但并未改变生命这盘大棋,继续沿着原先枯燥的路子进行下去,直到终局。
我觉得,这部片子真是把人生的无聊拍出了带感的高度。就像那寂寂夜空,突然一朵焰火划过天空,让无聊的夜空,有了一丝活力,然而很快,焰火寂灭,夜空重归寂静,甚至比焰火来临之前来得更加死寂。
是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子的? 从最初的战战兢兢不敢声张到最后的有模有样信心百倍,然后从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乙丙丁到最后受别人尊重愿意伸出手认同你的才能。 是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子呢? 每天理所当然地吃饭工作,如果没有人打扰,这种日子根本引不起你的任何关注。但是如果有人用镜头将他们拍摄下来,将你和儿子对坐着,看着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吃一口饭都用手指沾一块海苔放到食物上的样子记录下来,你也许会发现,这其实挺有趣的。 一个是有一些才能却完全没有自信的年轻导演,一个是每天按部就班认真活着的大叔,大叔还有一个不怎么懂事的儿子,两个人相遇了。 大叔对想放弃的导演说,“我觉得很有意思,看到最后,我都哭了。” 导演一直追问着,“真的吗?你真的觉得有意思吗?” 大叔认真地反复给着肯定回答,“是啊,我觉得很有意思。” 也许是从这里开始的,导演开始信赖大叔,大叔开始觉得电影是一件比自己的生活要有意思多的事情。 一直隐忍含蓄的剧情,一直铺垫再铺垫的情节以致已经让人感觉到压抑的剧情到了现在,才终于让人有了明朗的感觉。 大叔成了剧组里最重要的人物。他能帮剧组找到很多的人,能帮剧组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还能在剧组里打各种杂工。而之前描述甚少,似有若无的拍摄也终于变得重要了起来。电影的拍摄变得顺利了起来,所有人开始对这部电影的投入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导演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大,当人们问他还要不要拍时,这个随时准备逃跑的导演终于开始大声说,“拍,当然要拍。”摄影师开始变得认真起来,开始为导演提出他自己的专业意见。被请来的大牌演员,拍完戏之后,对着不自信的导演伸出了手,很真诚地伸出了认同之手。 一直随时可以解散的剧组坚持了下来,一部几乎就要被放弃的电影继续了下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直被压抑着坚持到现在观众到现在大概谁都会露出一种会心的笑容。当不幸变成幸福,当放弃变成坚持,当人们变得认真而努力,任是无关者也会为他们祝福。 只是,不知道这种笑容是不是所有选择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因为这部电影的感情表达实在太过含蓄,几乎已经到了稍走神便会察觉不到的地步。 年轻导演对大叔的信赖,自始至终,电影曾来没有正面描述。只有在导演几乎就要撑不住的时候,大叔在他耳边说,“再拍一遍吧。”然后无法做决定的导演答应了。电影的拍摄,导演与大叔在温泉里交流着,明明应该是表达年轻导演与大叔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部分,但是两个人之间却没有多余的台词,电影只是告诉观众们,他们在商量着。大叔对年轻导演的支持,没有一句明显的台词,没有一句类似“加油,坚持下去”之类的鼓励的话。但是,大叔为导演做了一把不会让他感觉到不安的椅子。 大叔与儿子的感情,只有在别人对自己的儿子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儿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大叔的那一声吼,似乎才让人看到了看似一直不对盘的父子间其实外人无法理解的亲情。而妻子的三周年忌,大叔已经忘记了,而出走的儿子却会在家里准备好一切,然后才呼呼大睡。 点到即止。 那些感情,那些本该大肆渲染的亲情,友情,支持与信赖,本该用大量台词与肢体动作来表达的感情全都被一个点生生止住了。本该在那个点之后爆发的情感却被沉默地停留在了原地,那份沉默里,电影希望观众自己能够体会那份没有用语言,没有用肢体却确实存在表达的情感。 而最后,偶然相遇的年轻电影导演与大叔,在故事发生后,还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里。年轻导演继续拍着他的电影,大叔也继续回到了森林拿起了电锯。只是改变还是发生了。 导演随身带着那把专门为他做的椅子。也许日后他还会不自信,还会想逃跑,还会想放弃,但是因为身边的那把椅子,因为为他做椅子的人,他会变得比自己坚强。而大叔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偶尔会停下来望着深深的深林发呆。他会想什么呢?
认识冲田修一导演是在《横道世之介》。导演比较为人所知的电影可能是《南极料理人》、《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火花》、《我啊,走自己的路》以及最新的《孩子不想理解》。
一直在准备去森林住一晚。为了先在脑子里存一点森林感,不至于到了丛林突现恍若它世,想着看森林的电影吧。不小心点开了《啄木鸟和雨》,没想到还是冲田修一的电影。比《横道世之介》早了两年。
在人生中某个阶段会偶遇的导演,我选择的其中一位是冲田修一。他很擅长塑造一位在世界路上迷茫行走的少年。他可能有点胆怯害羞,今生第一次做自己的决定。但一旦决定,就算懵懂也会乐观做下去。即便不被其他人理解,也坦然按自己的路走下去。普通人的成长轨迹总有磕绊,但也坚定。
电影从一棵树的倒下开始。一名60岁的伐木工大叔与一名25岁的年轻导演相遇。他准备在森林中拍一部丧尸片,可是人员缺乏,资金不足,连拍摄地选择都仓促到只是因为他看了一眼地图觉得景色很美。生性敏感脆弱的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一部电影。
或许拍电影只是内心的普通幻想而已,
这样想的幸一为自己写的剧本取名为《自我》。
以普通人的人生姿态去看伐木大叔与年轻导演的互相鼓励。喜欢伐木大叔的那句:那你也得按他的意愿啊。失败不要紧,可你得看他的意愿啊。正如导演所言,看起来像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相遇时的某个温暖瞬间就令人感动。
这周我应该会将冲田修一看完的。
以及,这周的森林日志可能会献给《看不见的客人》。
建国当导演底气不足,经常被欺负,大叔当演员气势压人,爱咋咋地,大叔更有导演气象。其实,现实中,建国和大叔都当过导演,各自拍过很二的处女作。
闯入一段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竟然像是一个暑假片
一半棄~
我用全柏木做了一把椅子送你,上面写着“监督”二字,片尾时它被安静的放在海边:你开始了身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的拍摄,我则修复了和叛逆儿子的关系。你闻,这把椅子,有一种叫做“改变”的味道。
渐入佳境的电影,建国果然是各种角色都能驾驭。不断出现的笑点化解了文艺片比较沉闷的气氛。
siff@大光明;冷色调的清新治愈片,大叔萌囧起来不遑多让年轻人;何处不相逢,人际奇妙遭遇从此改变人生;细节铺设得好,如脑中幻音,如两人泡温泉的肢体语言,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别人,同时也改变着自己,于是我们就成了那样的群体,成就了那样的生活,真好。
所谓热爱,是你深更半夜不堪压力奔逃回东京,是我泡着温泉不知不觉演起了僵尸,是全村画着僵尸脸的冲锋陷阵,是老天也会被感染降下的一抹天晴。看着毛片里的自己慢慢绽放出笑颜,如同孩子第一次找到了心爱的玩具。今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拍戏时能不能吃甜食,所有迷信遵从热爱,爱得老天都会为你放晴。
简直有[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气度,电影化程度极高,调度精湛,剪辑美妙,同时又是元电影,走得是独立制片的喜剧路线。看好冲田修一。本片果断旬报十佳。这次日展除了是枝裕和之外最好的一部片。
这样温情又清新的电影似乎是日本人最擅长的,自然,不做作,又笑点不断,感情看似很淡其实是藏得深。这样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两个人碰撞的结果真是又呆又萌,很适合时下的口味。细节很棒,只是节奏依然很慢,急性子估计受不了。 @2012.6.21 大光明 99
完全不来劲。看到小栗旬那个造型就跌。谈话类温情类日系小品果然不对位。
看完就开始下雨了啊。
构图极考究,从头到尾都是淡淡的,看似恬静平淡的镜头里,却蕴含着层次分明的内容。很多日本电影都给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看似漫不经心毫不费力,但故事情境和角色性格轻轻松松地就架构起来了。全片都是演技担当,小栗旬将角色的羞赧和自卑表现得相当出色。
落寂的中年大叔爱上电影并之付出。笑料百出,调剂心情不二法门。役所广司大叔和小栗旬的化学反应太剧烈了!siff@影城一厅
脱力大叔萌是血萌。坐在树上两脚荡来荡去,在温泉里横向移动,一举一动,让人爱到血崩。全是生活,比爆裂片类型片好看多了去了。
作为一部文艺片,笑点奇特,节奏典型日本片,搞笑的是冲田修一出道作就是无聊的僵尸片。
带点冷幽默的喜剧片,又一次全场的笑声不断。很多有意思的搞笑设计,最后还略带着点温情以及父子关系的修复
喜欢役所广司第一次看样片时的表情。
#日本电影周#好的电影都会在没有对白的地方层次丰富,役所广司和儿子默默吃的那一顿饭便是如此。也许所有笑点都是为了这一顿饭的安静,包含了多么丰富的细节含义声音。儿子什么都用海苔裹着吃,穿着和父亲一样的工装,电视里的声音如往常一样播报,但生活已经向前流动了。
和南极料理人一样节奏很慢,但是人物刻画很好。不习惯慢节奏电影的人估计会睡过去。很多日式的冷梗,拍得很有耐心。不推荐给非日影迷看,睡着的可能性很大。
广司叔依旧是演什么像什么,影片一开头的伐木和爬树场面就把我给镇住了。剧中他跟小栗旬之间的互动更像是补偿自己家庭缺失的父子情,而小栗旬则在此过程中重拾做导演的自信。整场戏的平淡基调就像是山村里的啄木鸟,不见其身,但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