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骄雄粤语

香港剧香港2004

主演:张可颐  郑少秋  江华  黎耀祥  吴美珩  蒋志光  林韦辰  艾威  陈荣峻  鲁振顺  邵传勇  余子明  郑子诚  罗乐林  黄泽锋  王俊棠  江汉  

导演:李添胜

 剧照

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2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3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4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5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6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3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4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5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6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7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8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19楚汉骄雄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2-28 14:38

详细剧情

  秦朝末年,苛捐杂税重如山,民不聊生。富家千金吕雉(张可颐 饰)虽为女儿身,却胸怀大志,女扮男装外出寻找有志之士。她发现了时任泗水亭长刘邦(郑少秋 饰)宅心仁厚,对他渐渐生出好感。项羽(江华 饰)密谋起义,为了招揽黥面贼英布,单枪匹马闯入秦军军中将英布的仇人将领赵常斩杀,终于将英布收到帐下。刘邦发现了项羽的秘密。项羽本来想杀他灭口,但刘邦却对他表现得十分敬畏,哭诉了暴秦令人民生活凄苦,因此愿为他效力推翻暴君。于是项羽被感动了,决定招揽他,两人更以兄弟相称。随后,吕雉主动嫁给了刘邦,她知道自己将会辅助刘邦成就大业。
  秦始皇病逝,赵高扶立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更引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项羽时势造英雄,终于揭竿起义了!

 长篇影评

 1 ) 我的收看簿:《楚汉骄雄》

进入大学以后我是真的不怎么看港剧了,因为在那期间的TVB让我很无奈。《楚汉骄雄》难得的是因为题材超级感兴趣而在网吧包夜的时候点了出来,结果没想到一下子就看上了瘾。前后三十来集,到现在为止看了有四五遍,还特意去买了一套盗版碟,每次重看的时候都觉得感慨万千。其实要说剧本编得有多好还真不见得,故事的蓝本肯定还是司马迁的那部《史记》,然后儿女情长啥的东西往里面套了不少,狗血的情节也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被进行了美化,而一代军事天才韩信则成了剧中的最大反派,那个时候很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例如出尔反尔击其暮归,在这里都成了韩信的手笔。这种安排肯定会被大量的韩信迷骂个半死,所以《楚汉骄雄》虽然云集无数实力派演员,当年在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却是一般,当然那个时候《金枝欲孽》的横扫天下也让该剧处于极其尴尬的局面。

  不过我相信,完整看过这部剧的朋友,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作品。其实历史人物到了现今,都已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几百年前就有人有这觉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凭借一两部戏说剧就想来了解历史是很幼稚的,而人们看这种剧集也不见得就是为了学习古代史,更大的目的还是想看故事看人物,《楚汉骄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满足了不少人的那种英雄情结,在这个意义上,它是相当优秀的。

  这种英雄主义情结的一个最大体现,就是在项羽等人物的塑造上面。编剧显然是项羽的忠实粉丝,不但将项羽打造成一位智勇双全的大英雄,还刻意地为他所做下的许多暴行辩护,无论是屠城还是杀降,都成了“为救更多人”的无奈之举。项羽的首次亮相英武非凡,令人眼前一亮,所行所为全是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之行,任何人看到这副派头都要感叹风云要为之变色。随后的情节,无论是收降黥面英布还是杀殷通起兵,都是霸气非凡,与同时期令人恨铁不成钢的刘邦相比,项羽的奋斗史真是过瘾得太多。随后的巨鹿之战、睢水一战则更显其无敌。最终垓下一战的败北则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非战之罪,而是韩信吕雉等人太狡诈,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几场戏看得人心中生楚。项羽和范增之间的感情被编剧强化了,范增之死并非正史上所描述的那么悲惨,项羽自始至终都对其无比信任,范去世的时候项的表现令人动容,可打满分了。

  剧中对刘邦的美化,则表现在将其完全塑造成一个烂好人的形象。史书上的刘邦其为人有点贪婪奸诈,个人道德水平很低,睢水之战时他为了自己独自逃生甚至曾将自己的骨肉丢下车去,若非滕公夏侯婴苦苦哀求,未来的惠帝刘盈就会这样死在乱军之中了。《楚汉骄雄》对这段故事的改动就是,并非刘邦将子女推下车去,而是吕雉为了救自己的丈夫,主动带着两个孩子跳车,刘邦不愿独生,于是夏侯婴跪地恳求其不要辜负吕后的一番心意,终于劝得刘邦答应逃走。可见编剧的心思。与此类似的,史书上凡是记载刘邦的那些卑鄙无耻的行为,在剧中都成为了其他人的主张,并且这些人或是瞒骗或是威逼等等,使得各种诡计都能得逞,而刘邦最终也只能徒呼奈何。而变成好人的代价就是,秋官版汉高祖被塑造得无才能、无魄力、无智谋、无野心,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吕雉、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做的主张,那个最终做了皇帝的家伙就仿佛是一个木偶一般被命运推动着成就万世基业。而他自己所拥有的值得炫耀的优势,也就是亲和力绝佳、用人不疑以及有点自知之明吧。

  其他角色也多有精彩,除了项羽和刘邦,吕雉、韩信、张良、范增、陈平、萧何、虞姬、项庄、樊哙、夏侯婴等等都给人印象非常深,连子婴和赵高这样戏份很少的人物也有许多亮点,悉数难能。吕雉是个非常BH的女强人,与其说与项羽争天下的是刘邦倒还不说是吕雉赢了他,张可颐的表演给人的感觉就是嚣张到极点了。蒋志光饰演的张良恐怕会有相当多的观众喜欢,那种睿智的味道一般人真的拿不出来。至于黎耀祥的韩信,虽然骂声很多,但是不得不说,演得真是太好了,研究兵法时那着魔般的眼神,怀才不遇时那愤懑的眼神,落魄时那心丧若死的眼神,张良夜访赠送其元戎剑时那豁然一振的眼神,入川投汉过程中那不露表情即杀人时的冷酷眼神,被刘邦长期搁置不得重用时那先是无奈接着企盼再往后忍无可忍时的偏激眼神,被封大元帅过程中看到樊哙醉酒拦路时犹如万千话语从中闪现的复杂眼神,指挥暗渡陈仓时那高深莫测令人难以看透的自信眼神,一朝得享富贵后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小人得志的嚣张眼神,三番两次推脱出兵有意置刘邦于险境并且借以要挟的欠扁眼神,策划出尔反尔击其暮归时的狡诈眼神,与项羽进行最终决战时那歇斯底里的眼神……太精彩了,这个人之前还演过刘正风,演过老顽童,之后还演过柴九,演过余家昇,但是这五个人物给人的感觉……这真是一个人可以完美做到的任务吗?

 2 ) 女人决定成败

今天刷完《楚汉骄雄》,很老的片子了,看到演员阵容不错,便点进去看了。

    总是记得,学生时期学过项羽乌江自刎(不记得是课文还是考试题目)和樊哙闯鸿门宴,在学高中时代无数篇文言文的轰炸疲劳中,独独对项羽乌江自刎,对一句“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心有感怀动容,寥寥数字,,却将项羽的英雄气概刻画的淋漓精致。让当时的我,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刻画出项羽意气风发,挺拔英气的形象。

    所以当看到江华演项羽时,心中觉得不是很对的上,江华的形象英俊斯文,很难将西楚霸王的山河霸气演绎出来。但看到剧中的江华一亮相,刻意画黑的皮肤,狂放的大胡子,以及江华演绎出来的力能举鼎的气势,倒也与心中的项羽有几分不谋而合。郑少秋一副斯斯文文,文武不能的架势,一亮相也让我信服他是刘邦。张可颐更不用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眼看去,便知机智过人,又隐隐带着狠戾。唯一一个让我频频跳戏的演员,便是吴美珩,演技姑且不论,但她确实长了一副贤妻脸,却要演我心中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虞姬!霸王连出征都要带着的虞姬,最后又为霸王而死的虞姬,在我心中,是一个明媚又艳丽,烈火如歌般的女子,但吴美珩的长相,确实过于知性平淡,没有虞姬的精髓,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后,也与四不像的虞姬达成了妥协。

    没有吕雉,刘邦绝对不会是今日的刘邦;但没有虞姬,项羽只怕会是更好的项羽。作为一个对历史没有丝毫认知的历史小白,但从这部剧来看,我得到最大的认知是:找个好老婆是多么重要。
 
    吕雉一路为刘邦造势,为刘邦铲除万难,东奔西走,将刘邦从一个市井之流的无名小辈拉拔成一个有胸襟有仁心的君主之相。吕雉于刘邦,亦君亦臣亦师亦友 。刘邦对吕雉,亦是又敬又爱又怕。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于男人倒真是天大的好制度,让刘邦既能得到吕雉这种能妻的扶持。又亦有戚姬,薄姬等小女子来仰他鼻息,大赞他的英雄气概,满足他的虚荣。而反观项羽和虞姬,项羽舍弃吕雉此种有能有识之妻,选择了虞姬此种弱女子,天天干嘛?看虞姬歌舞助兴啊!而虞姬,在项羽不用韩信之时不劝,在项羽坑杀十万大军时不劝,偏偏项羽要杀刘邦吕雉之时就跑出来劝项羽,要有仁心。说穿了,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年与吕雉的一丁点姐妹情而不忍,以她的妇人之仁,葬送的是项羽的宏图大业。而吕雉,杀伐果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刘邦,让刘邦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相。
    
    偏偏虞姬还老喜欢搞出些幺蛾子,动不动就是被人俘虏,又是与项羽失散,项羽又要东奔西走去寻她,耽误战况,影响军心。当然落难也不是她的错,项羽一定要救她也不能怪罪与她,红颜薄命,如果以此来评判一个女人,岂不如千百年前那些大肆唾骂陈圆圆的人无甚区别。但我相信女人在何时都有一股韧性,一个家,表面是由男人在供养,但真真正正撑起一个家的大多都是女人。虞姬的韧性却没有被激发出来,当项羽意气已尽时,仿佛她的意气也尽了,她选择了死亡。项羽乌江自刎,多数人只叹项羽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但我想,项羽如此厚爱虞姬,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多多少少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假设虞姬没有死呢?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的离去?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想当年淮水大战,刘邦也几乎穷途末路,六十大军全军覆没,淮水为之不流。刘邦届时心灰意冷,呆坐于尸堆中,连求生的欲望也没有星点,吕雉没有陪着刘邦嗟叹颓废,温言软语好言相劝不奏效,便显露出严妻的一面,呵斥刘邦担起责任,更是一巴掌打醒刘邦。最后为了保全夫君,换上刘邦的衣服,带着孩儿们引开楚军。而当项羽下令威胁刘邦要烹杀他的一家老小时,吕雉既没有哀求刘邦解救,也没有在刘邦面前做出一副:“刘邦,你不要管我”的模样来撒狗血,因为她若如此行为必然引起刘邦的心软来救他们。她只是定定的望着夫君,深怕他做出错误的决定。此时此刻,仍在审时度势,希冀帮刘邦保全大业。这便是在吕雉身上展现出的女人如野兽一般的韧性。

    试问哪个男人喜欢被女人骑在头顶,受制于妻子?哪个男人不希望有美女在怀,对自己倾慕膜拜?忍人所不能忍,这正是刘邦能成就大业的原因。庸俗的男人喜欢庸俗的女人,沉溺于庸俗的情爱;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必会找一个同等聪明的女人。人生如一盘棋,妻子是丈夫一辈子的对手,要想人生有趣,当然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3 ) 一部让我爱上历史的TVB历史剧

爱了爱了 里面应该是有点戏说历史的成分,可又完全又符合史实,可能是演员演技好,好到甚至可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给予人物可爱之处,让我完全沉迷入剧中,甚至连30集的剧都嫌集数少(演员的reaction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不失得可爱,而且笑得我啊)

e.g. 刘邦睢水之战兵败逃亡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在为他牺牲,吕雉带一双儿女跳车我哭(好像美化了,不符合史实)夏侯婴劝他逃跑我哭,可到他到江边划扁舟逃跑结果被项羽扯住绳子真的笑死我了,项羽狰狞着脸,阴测测地说“贤兄,回来吧,许久没见,回来叙旧啊!”真的笑死个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项羽说他“你快死了还这么多话”,刘邦回他“对呀,我就死了也光剩一把嘴”他的reaction真的笑死人,好可爱 还有项羽,他拖着刘邦的扁舟往过拉的时候,嘴里嘀嘀咕咕念念有词,“我抓到你就把你的肉逐块割下来,先斩鼻子,后切手脚,然后再斩你的头颅”要不要这么可爱,虽然嘴里在讲残暴不仁的话,但还要嘟嘟囔囔。哈哈哈哈哈哈哈 演员这样的reaction真的比比皆是,不怪得我喜欢看。

以前我对吕雉的态度是持中立的,可这剧完全让我爱上吕雉也明白吕雉,剧里她那句“一个男人可以江山美人兼得,身为女子的亦可以同时爱权,亦可以同时爱她的男人”,完全让我明白她,这应该也是历史上吕雉想说的吧!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可以青史留名,女子也可以!

以前我对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我是偏向项羽的,毕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我永远认为项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可看完让我觉得,可能历史上刘邦确实不是这么一路傻傻的成长起来的,他确实是厚黑的,但项羽的失败确实跟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自负害人,恋爱脑也害人!

话说回来,看完好替江华的嗓子担忧啊,一部戏下来不得哑半个月,哈哈哈哈哈哈

 4 ) 又发现香港乐坛的一位词人

       最近才看.港版的历史剧总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至朴至拙之间,常常是全然的英雄气概、忠孝节义、善恶是非,和最笼统的思古幽情。比央视剧少了沉重,而多了戏说和纯粹,让人看着可以一口气直顺到底。

       印象中江华的古装从来都是书生相——前几年《聊斋》重拍,他是画皮中的负心人,仍然是演得最好的那个——而今在这剧里,“力拔山兮气盖世”,横眉怒目之处,却倒也不负西楚霸王。其实亚视当年也算人才济济,结果大厦一倾,诸多才气纵横者就不如意至今。当然话说回来,倘使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吕颂贤怕就与公认经典的令狐冲无缘了。史家不幸诗家幸;先失意而后诗意。只是用挫折失意来丰富人生与性情,未免苍凉了些。

       曲词作者名唤 郑国江,一查才发现原来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和作词家协会中创作歌曲(登记)最多的词人”,做过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涟漪》和《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分分钟需要你》、夏韶声《童年时》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曲。(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242.htm?fr=ala0_1_1

       今人不熟悉,许是因为其描写情爱的小词不多,而且多爱用抽象手法,越抽象就越无味;盖因作词人的个人情怀与小词难以契合,换作这首,就不一样。

歌是秋官所唱,韵味还算不错。
绝世雄才("楚汉骄雄"主题曲)
作曲/编曲:无量光填词:郑国江
演唱:郑少秋

雄才绝世天生有几
狂情傲态万年稀
力拔山独有吞山川豪气
天亦疑忌
凌云大志冲天飞
良才善制造时机
群雄逢变天楚汉骄雄斗
成败看捕捉先机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斗心一生霸业没法比
雄才能绝世功高可霸天
天命难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高风歌赞千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