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不留痕迹

恐怖片法国2010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德梅松朱莉·加耶蕾雅·赛杜让-马利·文灵多米尼克·拉布里埃安德烈·维尔姆斯斯特凡·德·胡特

导演:格雷古瓦·维涅隆

剧照

不留痕迹 剧照 NO.1 不留痕迹 剧照 NO.2 不留痕迹 剧照 NO.3 不留痕迹 剧照 NO.4 不留痕迹 剧照 NO.5 不留痕迹 剧照 NO.6 不留痕迹 剧照 NO.13 不留痕迹 剧照 NO.14 不留痕迹 剧照 NO.15 不留痕迹 剧照 NO.16 不留痕迹 剧照 NO.17 不留痕迹 剧照 NO.18 不留痕迹 剧照 NO.19 不留痕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9-23 16:38

详细剧情

  艾迪安(伯努瓦·马吉梅 Benoît Magimel 饰)的发迹史并不光彩,甚至可以说非常丑陋。虽然他当上了跨国企业的新任总裁,一时风光无限。但是,艾迪安过去所作所为,仍为人不齿。他是靠搭上总裁女儿(朱莉·葛耶 Julie Gayet 饰)得到了女婿的身份,期间还参与了多次肮脏的商业交易。这些罪过让艾迪安上台时内心非常纠结。或许是良心发现,让他对过去犯下的罪过不断忏悔。在好友帕特里克(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德梅松 Francois-Xavier Demaison 饰)的劝说下,艾迪安决定找到当初被自己陷害以致晚年无着落的米什莱(多米尼克·拉布里埃 Dominique Labourier 饰),希望给予他经济补偿,以消除内心的负罪感。然而,米什莱拒绝了艾迪安,两人还为此发生了冲突。情急之下,鲁莽的帕特里克失手将米什莱杀死。这使得艾迪安陷入了更深的泥潭之中……

长篇影评

1 ) 逃离城市,做一个归隐山林的野人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

深夜12点,一名小学家长在班级群里问女老师:“睡了吗?”老师回答:“睡了,有什么事?”那名家长说:“你睡觉了,我闺女却写作业写到12点还没睡。”

随后这个挑事儿的家长被老师“请”出了班级群,但是却有很多人支持家长的做法。

其实像这种不满教育体系的家长有很多,有条件的可能会请家教,让孩子在家里自学;还有的可能亲自上阵,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辅导子女;更极端的则像电影《神奇队长》一样,将孩子们完全与社会隔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当然,就目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那些敢于做出另类选择的人,往往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由黛布拉·格兰尼克执导,本·福斯特主演的影片《不留痕迹》,就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普通人对于子女教育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权。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他们像“荒野求生”类节目一样,长期生活在森林公园的帐篷里,靠采摘野菜、收集雨水为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走到镇上采购生活必需品。

父亲的身份是一名退役士兵,他不仅教会女儿野外生存的能力,还教她如何隐藏踪迹,因为他们不想被外界打破隐居避世的生活,这也正是片名“不留痕迹”的来源。

影片并没有明示这对父女隐居的原因,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推测父亲是在服役期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这导致他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并且厌恶一切现代化产品。

隐居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静谧祥和。直到有一天,这份静谧被森林里的伐木工人打破,随后警察和志愿者搜索到他们的露营点,并且把这对父女带回了救助站。

救助组织发现女儿正是上学的年纪,于是对父亲进行了心理测试,以确定他是否有虐待子女或者反社会倾向。不过这些心理测试给人的感觉非常宽泛,恐怕正常人作答也会得出心里不健康的结论,这也是对主观偏见的一种讽刺吧。

志愿者还对女儿的受教育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她的读写能力甚至强于同龄人。原来在隐居期间,父亲经常和女儿一起下棋、阅读,还会督促她做功课。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女儿还是要到正规学校上学。于是志愿者把这对父女安顿在一个愿意提供住所的农场里,并且帮他们办理入学手续,以期待他们能够回归社会。

这对父女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这些帮助虽然是善意的,却不是父亲想要的。

那个农场主对父亲说:很多人都幻想有你们这种生活方式,但是我很高兴能有现在的结果(指他们回归社会)。

本质上,农场主和志愿者们是慷慨的,他们不仅提供物质伤帮助,还带这对父女去教堂礼拜。女儿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花花世界,还和不少同龄人交上朋友,而父亲依然厌恶现代社会。

有一次女儿离家晚归,她对父亲说:“如果我们有电话,我就可以打给你了。”

父亲则回答:“永远都有方法不通过手机联系。”

在农场生活的这段时间,父亲需要帮农场干活作为回报。这个农场的主营业务是种植圣诞树,就是将杉树修剪成整齐划一的造型,然后用机器打包运往各地售卖。

这份工作对父亲来说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在森林隐居期间,他周围的树木都是形态各异的,自由生长;回到文明社会后,他就和圣诞树一样,被迫与主流保持一致。

其实对于隐居者来说,他们避世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不想工作、不想参与经济活动、不想应付社交场合,而主流社会显然无法理解和尊重这一点。

农场里的生活当然不是父亲想要的,于是在一个早上,他和女儿偷偷溜走了,逃到了更远的北方森林。

父亲的计划并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虽然继续和父亲流浪,却渐渐对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产生厌倦。

北方的森林更加寒冷,露营的条件更艰苦了,女儿差点被冻感冒,父亲也在一条小溪边扭伤脚,差点被冻死在森林里。

幸亏得到了森林附近一家好心人的帮助,于是他们就在好心人的房车里借住了一段时间。

等到父亲的脚伤痊愈后,父亲又想再一次的逃离,女儿则决定留下。

在以前的日子中,父亲从没有征求过女儿的意见,这一次,他终于明白:如果救助机构无权让自己重返社会,那么他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收留女儿的女人说,森林里有很多像父亲一样的隐居者,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挂在森林里,让那些隐居者们自行取用。

和父亲分开后,女儿接手了这项工作,这成为她与父亲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其实像父亲这样的消极避世者,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过一部《树上的男爵》,主人公因为与家人的矛盾选择在树上生活,他搭建了树屋,还学会了在树上打猎和取水,此生再也没有回到过地面。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主人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跑到阿拉斯加隐居,最终因为吃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死于食物中毒。

有人说,这种生活方式很自由,返璞归真。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断绝自身经济属性的“消极抵抗”。

其实怎样去看待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每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毕竟敢于对社会主流说“不”,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了。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2 ) 值得一看

Well, have to say it's a fairly good film. Beautiful and peaceful. We all come from somewhere, we are all different, even can be so different from the people just so close to you. 就是觉得这小姑娘是上辈子欠了她爸了吧。不过如果能没有手机电脑的长大,很难定义是好是坏诶。不过还好长大了,也正好慢慢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能够做自己的选择了,终究是件好事吧。 蜜蜂的部分好可爱,However it is not only about trust. 可能更多的部分,是怎么面对自己吧。 sigh 节奏很慢,多少需要点耐心,故事徐徐展开,稍微有一点点长,不过在承受范围里。后半部分其实还蛮桃花源的,生命进入到某个阶段,能过这样的生活应该很享受吧。

虽然最后也没说她妈哪去了,不过这些可能是影片之外的东西了,主题的探讨没有这部分也可以了。

四星。另外一星想鼓励导演+独立片

噢还有!居然没认出她爹是《赴汤蹈火》里的一兄弟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演员也太changeable了吧!

3 ) 想那些树

《叶落无痕》带我回到了13年的伦敦西的Magna Carta和18年的Tasmania,除了山海之外,也许我还爱着森林吧。第一次骑上矮脚马是在荷兰瓦格宁根附近的森林;伦敦附近森林里与嬉皮村落共同生活;巴厘岛骑摩托几十公里经过猴子成群的森林;还有去塔斯马尼亚攀岩时露营的国家森林公园。那么多自然over人类的地方,想起来,感觉自己站在树脚下抬头仰望,自觉渺小但满心欢喜。

想那些树

参天巨木和蜿蜒的公路

潮湿的森林

躺在帐篷里呼吸自己的水雾

裹紧冬衣

听雨声敲打幕布

睡于冬天的腐植物

围着火盆弹琴歌唱

走3公里的泥路

dumpster diving

满载而归食物与福享

蹬自行车得来微弱电光

就着星星看月亮

曾经的嬉皮村落,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自建公屋泥巴墙壁上开了窗户,望出去有些杂乱,但是也是一片祥和

现在不知道流浪到哪里去了的那位朋友自建帐篷的内饰

塔斯马尼亚的夕阳

在这种岩壁上哭了1天,90米的线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被parter和另外两个朋友rescue上到了山顶

露营地也是参天巨木环绕,晚上睡觉十分香甜,早上总是被鸟鸣和晨光叫醒

4 ) 《叶落无痕》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影片以矛盾的开始而开始,随着女儿的长大,父女二人在森林中与世隔绝的生活逐渐走向失衡,二人对生活的需求无法调和,最终分开。

影片开头和结尾,有关蜘蛛网的特写仿佛在象征每个人都位于自己的网的中心,彼此独立。网层层叠叠,线路复杂,由过往的经历和本能的渴求构成,人赖以生存,也受限于此。父亲是战争老兵,患上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法再融入社群。女儿却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群的温暖,也深知独自在森林里生活的危险、辛苦与寂寞,不愿意再离开人群。

就如同蜂巢的隐喻,对女儿来说一个人可以承受五百次的叮咬,以被蜜蜂蜇咬为代价来感受蜂巢的温暖和甜蜜,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她尚且年轻,未经人事,还有精力担着被伤害的风险融入社群,摘下手套和帽子,不设防地接纳社群中的人们。父亲眼见女儿赤手接触有能力伤害她的蜜蜂们,手上沾满甜蜜的蜂蜜。他将自己藏在防蜂面罩和手套的庇护下,神情复杂。

父亲很爱女儿。他曾经努力地想要融入农场生活,也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将女儿的脚贴在自己的肚皮上暖着。影片中出现了三次海马的意象,分别是书中的图片、路边捡到的项链和状似海马的橘子皮。海马就是由雄性养育子女,象征着这父女二人的生活状态。父亲在森林中独自将女儿养大,教会了她略高于同龄人的知识。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父亲半夜从噩梦中惊醒,女儿也醒来,用「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这种轻松日常的问题来分散父亲的恐惧和不安。

父亲在回答「黄色」时的状态才仿佛刚刚从窒息中得以喘口气。先望向前方思考了几秒,似乎是想起了某些美好的回忆,笑了一声,终于稍稍松开了紧紧皱起的眉头,语调上扬地答道:「黄色」。

但当两人所需要的生活已然不同时,两人都没有勉强对方,女儿说「我知道你能做到的话你会留下来的」,原谅了父亲的执意离开。父亲不舍地看着女儿,沉默地落泪,接过女儿递来的燃火铁杵,默许了她无声的留下的请求。尽管父女间有极深的羁绊,仍然尊重对方的生活,也尊重自己的生活。

于是在故事的最后,父女二人告别,一位回到人群身边,一位走进森林深处。像两只蜘蛛,在各自的网中生存。

另外,女儿汤姆似乎也与房车的女主人戴尔有诸多隐形关联,同样是女性男名、绿眼睛、卷发,戴尔仿佛是多年后的汤姆。她定期往森林里悬挂物资,留给住在森林里的某个人,取走上次留下的空袋。在影片最后,汤姆也拿着盛满物资的袋子,挂在树上,取走空袋。那位住在森林里多年未见的人,就是当年分别的父亲。

5 ) 最好的结尾

(文/杨时旸)

《不留痕迹》是一部难以名状的电影,它没什么大开大合的情节,而更多的在展现一种氛围,一种象征,像一则短小的寓言。它的故事异常简单,一对父女一直在森林公园里生活,野炊、帐篷,原始、简陋、自给自足。于他们二人而言,这是一种快乐的生活,但于旁人而言,这就是无需辩驳的流离失所。这片林地属于国家用地,在此生活违反相关法律,他们偶然被一个施工队发现,警察前来将父女二人带走,从此,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了。

如果从细部去观察,《不留痕迹》所涉的暗含议题很多,比如退伍老兵的安置与心理重建,比如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同伴教育,比如边缘群体的救助与个体自我放逐的权利等等,而显然,这个故事并非指向社会批判,而更多的在于探讨个人的心灵史。

变化发生在父女俩被重新安置之后,他们重新进入“现代文明”,电、煤气、自来水、工作、报酬,一种世俗的循环系统与交易方式,女儿很快适应甚至爱上了这一切,但父亲始终疏离,努力寻找重返原始森林的机会。黛布拉·格兰尼克 ——《冬天的骨头》的导演在自己这部新片中,用一种水滴浸染纸面的缓释方式,一丝丝呈现父女间价值观和世界观层面的分道扬镳,外部仍然维系着某种感情共同体的表征,但内在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故事在讲述有关于成长、蜕变、从“母体”中脱出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撕裂、慢慢成熟的过程,它用一个小格局的故事反射一种宏大的和普遍的寓意——个体生长与认识世界的过程。

最初,在林地里,女儿看见旁人掉落于地上的项链,本能地感到喜欢,那是一个青春期女孩对于美好、文明的本能向往,而她的父亲一把拽走了她——这成为了整个故事最具有象征意味的一个细节。是的,默不作声的细节成就了这部电影,它们不动声色但准确地指向某种精神意义,比如,父亲最热爱的是林地,但他被安置之后,得到的工作却是砍伐小松树整理打包后运往城市制作圣诞树,砍伐野地生命而运往城市中产阶级的家中沦为虚妄的装饰,这对于父亲来讲,近乎于惩处,也是对自己此前生活与信仰的抹除与否定。这个故事有一种难以言明的鬼魅力道,但仔细想想,生发出这种力道的其实就是“否定”,男人否定了城市生活与现代文明,而现代文明和法律系统否定了他的选择,彼此间的拉锯、撕扯、对抗之中氤氲出了某种难以名状的东西,而除却他与世俗世界,他与女儿之间也渐渐从一体变成分裂,继而彼此否定。但这否定不是敌对,而是阻隔。《不留痕迹》所呈现出的就是每个人都是孤岛,企图联结成大陆,但终将失败,但这失败之后,并没有灰色与颓败,只是有的人继续重整旗鼓,有的人乐于安享孤独。

从结构上分析,这是个循环再循环的故事,从逃离开始,之后是被纳入,再逃离,再纳入,这其中有被动也有主动,无非自我解构,又被体制和文化惯性结构,有人拼命破解,有人拼命融入。有的故事面对这样的彼此隔绝或许就奔着对峙的路子写下去了,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不同,继而尊重和谅解的一丝哀愁与散淡。

女儿在那个新的落脚点认识了新朋友,养蜂的老人让她见识了蜂房,“能让它们信任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老人看着落满手掌的蜜蜂说道。她在讲述什么?无非在讲述亲近,人与人的聚拢,社交,亲密与信任,女儿更热爱这一切,夕阳下的聚会,弹起吉他哼起民谣,一次拥抱和一瓶啤酒,以及人们无欲无求的笑脸,彼此间的帮助,遮风避雨的墙壁与屋顶,而父亲却仍然义无反顾地独自返回荒野。

故事的首尾,有巧妙的呼应,最初的时候,父女间联手“演习”,躲避前来寻找自己的警察,他们配合默契,女儿永远跟随在父亲身后,而最终,分别的时刻,两人只能默默对视彼此流泪,谁也无法挽留谁,但他们仍然知道让对方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尾。

6 ) 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这部电影是女主角汤玛逊麦肯锡(Thomasin McKenzie)一鸣惊人之作,改编自Peter Rock所著的小说《My Abandonment》,故事启发自真人真事。故事描述一对父女在公有森林公园裡扎营,过著与大自然共存的生活,但某天却意外被人发现,福利团体开始介入他们的生活。

这部电影在2018年与各影展曝光后获得了众多影评人盛讚,把它列为2018最爱电影第一名,烂番茄上更维持100%的成绩。片名Leave No Trace除了形容这对父女的生活方式之外,也是一种野外环境礼仪“无痕山林”。这是一套为了保护野外、建立良好环保意识的道德规范,包含7个原则: 提前计划和准备、在坚固的地面上旅行和露营、妥善处理废物、留下你找到的东西、尽量减少篝火的影响、尊重野生动植物、善待其他访客。

很喜欢这部电影很重要的原因是,真切的“用画面说故事”。电影一开始几乎没什麽对白,观众通过镜头语言慢慢拼凑这对父女的生活,包括为什麽他们会选择住在森林公园、父亲过去遭遇了什麽、女儿又有什麽想法等等。尤其最近疫情严峻,每个人在家的时间变长,“家”的意义变得更重要。究竟现在的生活,是你真的想要的,还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只好选择随波逐流了呢?

父亲Will是位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的老兵,他常做噩梦、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睡不著,更害怕文明社会,不敢与人接触。他固定会去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领取药物,再把药通通卖掉换取金钱。通过他与其他老军对话,我们知道这些药并没有效,这些经历过可怕战争的军人们,纵然一切已成历史,他们却每一天仍活在过去的梦魇。导演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诉说著爸爸沉重不已的一生。政府的弥补仅是表面作业,内心残缺的部分无人问津、亦没人愿意承担。Will是个特别温柔的人,他在女儿的成长、教育上花了极大的心思,看向对方的眼神一直都充满著爱与温暖。

搬到农场生活后,我们看到了Will更多内心深处的阴影,而这远比一开始想像得还要更严重。Will被农场主人要求伐木,原本视树木如避风港的他,此时被迫接受这一切。他在四面牆的房子中无法入睡,更拒绝所有能与现代社会产生连结的产品,包括电视、手机,他害怕被豢养,于是不停嘱咐女儿即使住别人家、吃别人食物,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这份恐惧与担忧不曾消失,所以他一而再的选择出走。虽然说Will选择住在公园裡一部分原因是想逃避现实,但另一部分猜测也是想好好保留女儿未经污染的灵魂本质。

女儿Tom是个聪明的女孩,谈到这个角色必须说到3种动物:海马、兔子、蜜蜂。儘管Tom把野外生活适应得很好,但他在接触现代社会后,陷入了一个挣扎:究竟,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麽?Tom非常喜欢海马,对于海马一生只会有一个伴侣的生活特别著迷,这个阶段的她认为和父亲相依为命是最美好的状态。后来被福利团体安排住到农场后,认识了一位养了兔子的年轻男孩,她和对方相谈甚欢,隐约还透露出了一丝情窦初开的感情,她想像自己如对方怀裡的兔子般备受呵护,或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她想像呵护兔子般呵护另一个人。

最后谈蜜蜂的意象。因为父亲受伤,Tom意外住进了林间的房车,和当地的住户们产生了深刻的连结。她第一次主动争取想要的生活。她从住户身上学会了信任,就如养蜂人所说的:“蜜蜂不会蜇你,牠蜇你的话,自己也会死亡,这是一种互相信任的练习。”Tom带著父亲来体验蜜蜂停留在身上的感觉,向他说了和养蜂人一样的话,企图说服父亲找回对人性的信任。

《游牧人生》的Fern用旅程来思念丈夫,《荒野之心》的Will则用“无痕山林”的生活方式,向过去赎罪。这部作品虽没有《游牧人生》磅礴壮观的画面,却拥有难得纯朴与写实(抛弃先知角色)的说故事方式。全片除了谈论生活,还涉猎了反战、环保、对社会的批判。最后的结局是心碎的,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女因为对生活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想法,于是从此踏上了分歧路。班佛斯特在分别那一刻的演技,相信都会让大家泪腺失守,那些不捨、难过、愧疚的複杂情绪,全写在他们的脸上。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分开,就如《时时刻刻》中Laura曾说的:“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父亲最后穿过树林慢慢消失在观众眼中,就如片名那样,不留痕迹的走了。这条路看似是离去,实际上却是归途。而Tom能做的,就是定期在林中挂上补给品,知道父亲仍安然无恙就好。

短评

导演替观众问了几次why?但他一次也没回答过

8分钟前
  • FlyDonkey
  • 推荐

也许有的人天生血液里真的没有现代文明的基因吧,血浓于水的父女二人,在自由与现世之间的挣扎,令人困惑又同情,最终二人的的选择,更是让人心痛不已。两个主演表演太赞,小姑娘有成为下一个Jennifer Lawrence的潜质。

13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以为会是一严肃版《追捕野蛮人》,结果弱化了“追”,放大了“逃”,后半段有意隐去了承载现代社会功能的追击者(不然哪会这么轻松),转而试图严肃探讨(在借助一定外力的条件下)离群索居的可能性,同时还埋了条父女关系演变的暗线(或者在某些观众眼里这条才是真正的主线),当然,如果注意力没放在这条线上,结局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冲击;拍得倒是非常认真,也不是说这样的事例不具有信服度,只是动机实在太牵强附会了,编导给父亲披上一层创伤老兵的身份就妄想糊弄过去也太低估如今观众的接受能力了,掐头去尾的拍法也够偷懒,结果企图靠只言片语建立起来的父亲形象也完全没撑住,倒是又见证了一位零零后戏咖的诞生。

15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住在公园就是无家可归,离群索居就会格格不入。关在笼里的驯马才可获得安全,修剪统一的枞树才能庆祝圣诞。用冰冷机器的提问定义什么是正确,剪有关梦想的贴纸畅想什么是未来。我们是藏在钢筋水泥后等待投喂的人,却视幕天席地的旅客为异类。我们都躲在面罩里怕被生活蛰,却从未试图获得大自然的信任。

2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片儿不错,什么《神奇队长》之类的都应该跪着看这片儿十遍。细节很丰富,靠细节而不是说教讲故事,用戏剧化的对白表现父女俩对野外生存态度的转变。Debra Granik这个导演有两下子。摄影很好,色彩很鲜艳。20190226: 今天给一个项目做健康安全计划,查到野外露宿的内容,才知道Leave No Trace是美国一个致力于野外露营者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组织的名字。所以片子有可能reference了这层含义,从父女二人对野外生存的态度入手,探索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态度与Leave No Trace的精神有怎样的艺术上的呼应等等,我们又多了一个理解这部电影涵义的角度。

24分钟前
  • 小A
  • 推荐

父女最终还是在融入社会和独善其身之间做了抉择。不论是社恐般的远离人群和普通日常,还是和人平淡地沟通接触,都没有所谓的不好的选择。影片致力于呈现边缘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也探讨了回归社群的可能。女儿打开袋中文件,从影片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那些文件并非身份证件以及别的重要文件,而是一些心理问答的暗示和报道社会问题的报纸。我们一定要感受到主流社会的情爱与归属,才能说明我们是安定幸福快乐的吗?当主流社群强制安排所谓的居所和工作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个体的感受,或者严重地说,他们直接忽略了个体存在的意义。

2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和“神奇队长”一样都是反物质文明的丛林乌托邦题材,但女性导演用包容取代了对抗,给厌世的现代人留下了逃遁的出口。父女感情刻画得温柔而深厚,更重要的是彼此都学会了放手。小女主太灵了,真人比电影里还腼腆,才满18岁!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小身材大作为,于无声处直击灵魂!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没有花哨的鸡汤,没有炫技的台词。退役军人父女远离尘嚣,选择一种自我孤立、自我边缘、自我放逐的简约生活,如此坚定,义无反顾。对于父亲的过往,以及心态,没有闪回,无从知晓,但恰恰这种提纯的手法,让影片更耐人寻味,仿佛一面谁都不忍心泛起涟漪的静水。更重要的是,每个节点都是反套路,一直到结局都如此让人唏嘘但合情合理——简约却不简单,年度佳作。

32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片子太棒了,无话可说。要吐槽的是,中文片名的翻译,此Leave非彼Leave啊,这意思是“别暴露”(信息量很大的!军人、野战、丛林生存、PTSD......),不是“叶子没有痕迹”……呃……

37分钟前
  • 王安安
  • 力荐

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救助机构无权让男主融入社会,男主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39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

这个故事有一万种变俗套的方式,但是都没有,结尾很心碎动人但同时也留下了力量。小女孩很灵,但父亲的角色更值得回味,让我想起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一个人的放逐或许根本不需要去寻找任何答案。看完Old Joy再看这部,对俄勒冈州的森林非常向往。

4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又是一个灵气十足的小女生,Ben Foster演技更是没话说。同题材作品里的翘楚

4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难得全片保持着一种无侵略的中立性。先以雄性繁殖的海马来代独居的父女关系(项链,书本,橘皮),继而又用蜂巢呈现群居的一种可能,最后再用留置食品包裹传达尊重相异的生活方式;至此,各个方面都完整了,于是,末尾父女两人各行各路也如同林间漫步一样自然。

48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 Oh and I, I know you must go, and I think I know why, but I don't know why ♪

51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Wish you every day get a beer to drink and a folk to sing

53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有的人他可能有PTSD,或者他干脆就不属于现代文明,而我们自大狂妄的人类,为什么又去给他们提供所谓的“帮助”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不用你来允许不允许,尊重同种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我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56分钟前
  • 豆瓣逼我改名
  • 推荐

2018375 二星还行

57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较差

与阿莉切·罗尔瓦赫尔相比,差太远了。

59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充满着理所当然。男主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但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照见自己的生活,得以发现我们或许不是方方面面地被给予,而是不同程度地被剥夺。深邃的森林安放着许多彷徨,男主的只是其中一种。看完片子,想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归处,竟然也获得了一些安慰。一个另类而诗意的电影。

60分钟前
  • 任原
  • 力荐

刚开始觉得只是美国独立电影那种大路货,就差半场离席了,然而小女孩演技像是显灵一般,成就了接下来一切微妙细节,就像森林里的呼吸,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