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谦变出郭德纲
也许《大魔术师》这个太普通直白的片名会损失掉不少观众吧,如果改成《大卫高柏飞在民国》或是《大军阀的天桥风云》,会不会更奇情一点呢!就像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012》明明应该叫《圈钱2012》,《战国》应该叫《真爱》,《关云长》应该叫《三国版超级马里奥》……总之现在的电影故弄玄虚的太多浮夸的太多,就这一点来讲,《大魔术师》其实算得上一部诚恳的电影吧,没有号称宏片巨制,也没有号称特效里程碑(真是谢天谢地没有这么多号称),甚至,里面有那么多大明星大导演的客串演出,也没有成为宣传重点。
所以这部电影变出的第一个戏法就是——龙套明星!开场就能意外收获吴彦祖的制服诱惑,然后,再有林雪愈发广阔的身躯和方中信愈发上爬的发迹线在大屏幕晃荡,再然后,在人堆里,还能捡到个吴廷烨,当然,这得你是ATV的观众才能得到这偶见熟脸的乐趣,当然,天下谁人不识徐克呢,所以,你还能在这部施南生参与出品的电影里看到热爱客串的徐导断臂演出,如果你又那么爱好港片,秦沛和谷德昭你也不会陌生,总之,贺岁片的基本款——明星扎堆,这电影真是做到了。
至于人人都知道的大卡司主演——梁朝伟,刘青云,上次合作得追溯到银河时期的《暗花》吧,那时候,他们脸上的褶子还被隐藏在青春里,但现在戏妆的粉底都已经遮不住这些沧桑了。其实我都已经毕业,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演员们都不得不成为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好在,伟仔成为伟叔身边还是嘉玲,刘青云拿到影帝旁边还是那位学历最高的港姐献吻,而港片虽然爱上合拍但我怕么怀念的那些元素也在这部电影里看得到——
因此第二个戏法就是——无厘头。别以为只有刘镇伟才会玩这个,只有周星驰才会演这个,其实梁朝伟在《东成西就》里就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谐星,所以他穿着印度服装在音乐中变魔术逗孩子玩那段简直就是欧阳锋再现江湖,尔冬升恶搞的本领也是一流,让闫妮喊出“亚麻爹”的那段简直是让整个影院的男女全部心知肚明地狂笑。最无厘头的还是片尾突然变出来的坦克,令我觉得剧情如果突兀到一定级别就算是笑点了!
第三个戏法自然是——隐喻,我觉得这部电影流露出来的政治隐喻倒是明过那部电视剧, 你懂的。“自由恋爱”“抓住爱国青年只是为了保护他们”“人命比大事重要”……嗯嗯嗯,只要你上多了围脖和豆瓣,你真的懂的!!当然,除了隐喻,对电影圈的明讽激起的笑点似乎更多,在《色情男女》里早就用过一次,旧瓶装新酒的效果还蛮不错。
当然,号称以魔术为主线的电影自然也少不了流光飞舞的视觉效果,所以,那些飘散在空中的七色气味,还有被魔术师玩弄于鼓掌之中的那团火焰,你才可以得到第四个戏法——玄幻,人人都有欲望,所以才会被张贤变出的那些梦想所迷惑,这部戏你会觉得明明是喜剧,但他好像又在跟你讲人生大道理。周迅颇有哲理地说:“我没有被那些梦想困住,因为我没有欲望,我安于现状。”所以大魔术师和大军阀她谁也不要选,魔术变不到一个人的心,因为人心才是比戏法更玄幻的东西。
其实天桥戏法尽皆障眼法,但我们明知道魔术是假却愿意观赏这些骗术,其实图的就是个开心,我们进电影院也是同样的想法。其实观众好简单的,如果你买票进去是有期待,出来的时候是不后悔的,这就是一部电影最好的戏法。《大魔术师》虽然有很多bug,但也更有惊喜,因为你明明以为进去看到的讲是刘谦“这是见证奇迹的一刻”,出来的时候却开心的发现,其实这个刘谦还变出了一个郭德纲,给你讲了那么多段好玩的段子,你花掉的钱吃掉的爆米花才总算死得其所可以含笑九泉了!!
2 ) 梁朝伟的个人春晚
别说我没幽默感,我不稀罕这玩意儿
看电影的时候居然一直在想回家坐什么车,并且几次开手机看围脖.故事平淡无奇不吸引人.整部电影充满"活力"地叙述一个假字.棚景假得跟话剧舞台似的,日本人拍电影已经是假得不得了了,居然最后还以这个点做结尾,把坦克变成3D效果开进来. 情节上我以为先抑后扬,没想到越走越无厘头,挑战智商下限.
先期报道里媒体反复炒作那个斥巨资搭的魔术舞台,果然是剧情所需,梁大师在这里表演了完整版的春晚秀,服装道具一个没少,华丽地补充薄弱的故事情节. 王子文最近还是表现不错的,在赵宝刚的<家n次方>里的出挑表现我已经很看好她了,在这部电影里也是不逊于周迅的,甚至可以说唯一能看看的女主角.(除了跳舞的身段不行啊!),周大姐以后还是少同时开拍电影,再牛逼的演员也很难切换自如啊,整个表演都是龙门里的凌雁秋,非常明显,刻板. 很失望.
如果说想讲个关于魔术师的故事, 那就认真铺开故事的叙述,真是怀念诺顿的illusionist啊...
如果想认真逗人一笑,博个开春大喜,就撇开文艺腔浓的这几个人,真是又怀念真正的香港贺岁片啊,象<我爱香港><72房客>
still,我觉得这里盛赞电影的人是托.......
不要敲我,说个实话
3 ) 魔术电影的另一种破局法
无论是即兴、近景还是舞台魔术都是一流的幻术表演,但放在同属幻觉艺术的影视作品中,魔术是个较尴尬的元素,皆因两者的艺术属性存在某种程度的相斥:魔术需要观众对其原理毫不知情,越是所知甚少,越能全情投入,而电影则需要在悬念逻辑上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要是某件怪事的前因后果不给交代,观众非大骂不可——《名侦探柯南》是最好例子,不管多高明的魔术手法,最后都得让小侦探一五一十重演一遍,机关道具还是手快过眼,不交代清楚,不算结案。
同样的问题搬到大银幕上更不好处理,耗资昂贵的电影特效可以展示超乎想象的魔术效果,远胜过最华丽的舞台表演百倍,但若不作出任何解释,那跟万磁王的超能力、绝地武士的原力又有什么区别呢?观众爱看魔术,前提是他们清楚这是假的——舞台可以提供这种说服力,特效无所不能的大银幕却不能。
因此,即使是魔术挂帅的电影,精明的电影人也绝不会将之当做招徕观众的唯一噱头:诺顿主演的《魔术师》一直对幻术原理遮遮掩掩,但高潮的细节交代绝不敢偷懒,成功转换到偷盗片气氛,魔术师与神级骗徒无缝对接,诺兰导演的《魔术争锋》由浅入深,一开始的街头魔术道具展示详实,双方手法升级后直接踏足奇幻片领域,总之是宁可换风格也不敢不揭谜底,要不就如与塔蒂渊源深厚的法国那版《魔术师》,主角卖弄的都是司空见惯的街头戏法,编导才可不必费心解释原理。
这么看来,尔冬升拍《大魔术师》面临的难题更远远大于西方同行。《大》讲的是民国时代特色鲜明的故事,但其魔术元素却是东西合璧的,一方面弘扬魔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梁朝伟是留洋归来,甚至他的最大梦想是“击败胡迪尼成为魔术冠军”(胡迪尼是20世纪初超级牛逼的魔术大师,在当时的人气远不是如今科波菲尔和刘谦之辈可望其项背,如今西方人一说某人魔术厉害,都会夸他是胡迪尼在世,要找名气上的对等项,大概相当于福尔摩斯之于侦探),具体到魔术风格更是种类繁多,除了碗中变钱、水墨连环画等典型中国味,被吴刚斥为“马戏团杂耍”的标准西洋风外,最起码还有阿拉伯风情的空中飞人,赌城街头魔术般的首饰秀,酒吧魔术似的手枪掉包(相信西部牛仔时代的魔术师肯定流行这一手),外加那徒手“发导弹”的高端手法,等等。这些眼花缭乱的幻术中,哪些该解释清楚,哪些可以保留神秘,务必不能出错,才可令观众满意而归。
《大魔术师》很让我想起去年陈可辛导演的《武侠》,《武》是以科学逻辑圆武功的非逻辑,《大》则是用科学道具完成看似不科学的幻术,且两者在实施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样的抑扬顿挫:《武》先抛出个甄子丹击毙高手的谜题,然后金城武出马解谜,令人生出“武功原来也不神秘”之感,然后甄子丹再展示绝技,金城武再行解答,制造出循环往复的张力,《大》也是一样,梁朝伟每表演一段奇迹,下一场(甚至当时)就会交代相应道具和手法,碗中白鸽,轿中藏人,舞台戏法,初看每每叫观众瞠目结舌,知道原理后觉得原来如此,但那份悬念得到解决的满足心态则异曲同工。
两者共通之处还在于,逻辑解释都只点到为止,避免了教科书的枯燥,真到了与剧情休戚相关处,还是采取写意手法一笔带过:《武》中表现王羽金钟罩神功,只用几个刀砍不入的慢镜头,此时若叫金城武旁白解说无疑荒谬,至于细小银针是否能导通天雷,更是留给观众自行揣测,《大》亦是如此,观众只需知道“袖中导弹”乃一种化学制剂,完全不必了解其分子结构,至于使人“梦想成真”的神秘药剂,你说它是大麻替代品也行,说它是从《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穿越而来也罢。总之,两片都极好的把握了逻辑主义与神秘色彩的微妙平衡,不会直白的不留半点想象空间,也不会让人看完仍疑窦。
当然,仅此还不够,如果留心,可注意到《武》和《大》在结构上的类同:它们都可以截然分作前后两段。窃以为这是尔冬升比陈可辛高明的一笔。《大》前半部虽然气氛轻松,但仍维持了正剧的基调,相应的,在表现魔术上重逻辑,几乎对大小魔术都做了解释,而后半段尔冬升突然发力,进入一种昆汀式的“玩电影”心态,影片基调突然转成荒诞不经的讽刺闹剧,既然情节已无法用常理推敲,纠结于魔术原理就无任何意义。而《武》在这方面做得较差,前半段具体讲解武功的“科学道理”,影片时时处在黑色幽默笼罩的调侃气氛中,反倒是科学踪迹渐淡的后半段,气氛居然严肃正经起来,当然,观众可以将心态代入传统武侠片套路来欣赏,但由此产生的违和感仍无法抹除。
在我看来,《大魔术师》是一部优秀的娱乐片,是尔冬升对电影的“魔术困局”提供的另一种出色的解决方案。所有会引起观众好奇的,他都巨细无遗给予解释,而且将解释行云流水融在剧情中,避免了类似古典侦探剧“排排坐认凶手”的程式化套路,而到了那些一解释就要破坏娱乐性的玄奇桥段,他及时将梁朝伟由儒雅书生变作嬉皮笑脸武林高手,将刘青云由贱精军阀变作大智若愚民族英雄的刘青云,将吴刚由城府极深的阴谋家变作洋相百出的小丑,将闫妮由浅薄虚荣的少奶奶变作一片痴情的真心爱人。当观众被蜂拥而至的无厘头段子逗得前俯后仰时,谁还会去细究那坦克究竟是如何穿越幕布的呢?大魔术师的头衔,非尔冬升莫属。
文/方聿南
4 ) 二逼青年最可爱
如果用对尔冬升惯常的期待看这部电影会感觉很意外,因为这电影拍得实在是有点飞。
应该说尔冬升拿了一把好牌,让人望眼欲穿的梁朝伟,戏品极佳的刘青云,还有让人一直很放心的周迅,这是一个标配的主打爱恨情仇的大片阵容。但是《大魔术师》最后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却不是那些复仇啊暗杀啊之类的硬桥硬马,而是那些工夫在诗外在东西。其实这不是一个有喜感的故事,而影片中的一些喜剧段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独立于故事主干之外的,比如拍电影的情节。这些情节上有着很强的电影人自嘲的意味,其中的一些对白和情节对华语电影的现实处境的影射作用十分传神。最有意思的是几个军阀开会,其中客串的包括徐克、谷德昭、陆剑明、刘浩良等香港著名导演和编剧,用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隐喻了目前香港电影人北上之后的心态。而其中关于“老爷”的台词更可以作为对今年贺岁档“龙门”大战“十三钗”的调侃,当然这也属于无心插柳的结果,因为拍摄时不可能预见到这两部影片的胶着竞争态势。对电影产业敏感的观众应该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笑料,尔冬升的这种趣味可以追溯到他的《色情男女》,而且这次他玩得更嗨。
由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一再跳票,所以距离上次在《赤壁下》中见到梁朝伟已经过去了两年,距离他上一次演喜剧(《行运超人》)已经过去了9年,而他与刘青云的上一次搭档(《暗花》)则过去了14年,所以对于有港片情结的人来说,看《大魔术师》是一次圆梦。片中有一场梁朝伟以阿拉伯装束表演魔术的戏,我几乎穿越回《东成西就》中的欧阳锋了。不过张贤这个人物偏冷,梁朝伟偶有冷幽默的表现,他和周迅都是片中趋于内敛含蓄的角色,喜剧功能更落在了刘青云和闫妮的身上。影片的感情线因为刘青云所扮演的军阀所具有的多面性而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他在暴戾简单的外表下有着对爱情不顾一切的执着和虔诚,从而让本来很简单的正邪对抗中的爱情抉择具有了复杂的多向性。这其实是文艺青年梁朝伟和二逼青年刘青云之间的爱情交战,两位影帝之间有着十分精彩的对手戏。到了影片结尾,对于柳荫的选择,不同爱情观的人可能会做出各自合理的判定。作为一个男性观众,我倒是觉得二逼青年更可爱。
据说尔冬升是看了《让子弹飞》和《新少林寺》这两部民国戏之后决定将《大魔术师》改造成现在这个风格的,这个改造是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从完成的效果来看,这是在保证基本叙事和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契合贺岁档气质的合家欢电影。但由于影片喜剧风格的确立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主线情节之外做加法,从而导致了影片略显冗长,看到后来有些疲倦。
5 ) 胡炖乱炖炖出一锅馊粥
仅仅是前10几分钟,各种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桥段一一出现啊,让人不停出戏啊:
吴彦祖客串的军官表演的那个断头魔术,亲,难道没发现和《单身男女》里他演的那个魔术是一摸一样吗,以至于我一直在期待下一秒会出现高圆圆在人群里先吃惊再微笑的画面;
梁朝伟在那儿放鸽子,瞬间让我想到吴宇森《赤壁》里的亮啊,只不过他身边的基友不是金城武,换成了方中信啊;
吴刚在小黑屋里用刑具审讯秦沛,简直就是《风声》的情景再现啊,只不过《风声》里吴刚拿的是针,在这儿升级了,直接拿钻子钻牙了;
周迅那两双胞胎丫鬟就是《我知女人心》里刘德华的小跟班嘛,一样的嗲死人不偿命啊,但为啥为什么在这部戏没给主子捏腰捶背啊:
电影里唯一我觉得很有趣的刘青云大叔,还是让我想起了《阿呆拜寿》啊!!
………………
sorry,我不是故意的,但是这些确实是我在看电影时闪过脑海的画面……
情节不细说了,前半段还凑合。但是后半段就完全失控了!80头驴都拉不回来!吴刚扮SB忍者偷什么秘笈、投资拍狗屁电影磨磨唧唧演了半天……
这些我也忍了,最让我崩溃的是坦克最后竟然出现在了那个小舞台上!!脑海中瞬间飞过上万头草泥马啊!!!!!
6 ) 中国这些所谓的大牌导演,请好好珍重观众对你们积攒的好感
当片子演到刘青云和几个兄弟围坐在一起摆小兵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部骗钱的片子了,整部影片的名角儿多得不比《见过大爷》少,就知道它的水平能有多高了。
这是一部集战争片、魔法片、爱情片、励志片、教育片于一身的开年大片,总之这几年卖座的山寨式喜剧大片所具备的特质,它都还具备一点,但还不彻底,所以说连山寨式喜剧都算不上。但它一定是2012开年的第一部当之无愧的奇葩片!
整部影片的搞笑桥段好像不少,在我看来,没有一个能让我觉得是幽默的,实在笑不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喜剧电影拍到今天,还是只能靠耍活宝来博观众一乐,“橘子桃子杏子桌子椅子坛子…”这样的笑点不是在80年代香港搞笑电影老用吗?怎么现如今还翻腾出来骗钱?
当然,我觉得这不是尔冬升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冯小刚、张艺谋、姜文这些大牌导演个人的问题。整个环境就是这样,认真拍片赚钱太累太辛苦,到头儿来还不一定能落着一声好,还不如叫上一大堆明星哥们,凑在一起弄个四不象出来糊弄“SB观众”,赚个盆满钵满,比啥都强!
看完这个片子,我的感觉就是现在中国还有哪个大牌导演是真的让你能放心看他的片子的?我想想也许就只有JZK了。但愿他能坚守住,为中国电影留一个种。
7 ) 民国魔术师
20世纪初,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各路军阀连年混战,拥兵自重,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逐鹿之争。时有直隶镇守使雷大牛(刘青云 饰)凭借旁门左道的刘昆山(吴刚 饰)大肆招募兵马,不断壮大,外有重兵,内有美眷,加上居心叵测的日本人大力扶持,正是春风得意时。与此同时,京城来了神秘的魔术师张贤(梁朝伟 饰),他凭借令人拍案叫绝、神乎其神的技艺绝倒京城,自然连雷大牛也早有耳闻。殊不知张贤是大牛的七姨太柳荫(周迅 饰)的青梅竹马,当年他外出求学时爱人被大牛掳走,抱憾终身,此外他还隶属某个神秘的组织,该组织时刻图谋绑架牛司令。在这个纷争乱世,张贤将上演怎样令人叹服感慨的魔术呢……
8 ) 一点情意半份心
起初听说本片是《致命魔术》的山寨版着实很捏了把汗。其实这两年华语电影不是山寨便脑残,放别人姐大概还要取笑,但本片导演尔小宝,两位男主角,还有迅哥儿都是姐比较在意的,所谓关心则乱这样。后来听说这是个原创的二货,也就放心了。本想等粤语版的,实在熬不住,把国语版先将就了。
这个故事本意只是个两男争一女“哎呀,A君文艺青年一往情深,B君二逼青年情深一往,我该选谁好呢”的烂俗套,但功夫在诗外,尔小宝和他两位兄长全都是SB出身,对SB各位前辈导演的手法看过揣摩过学习过,时隔几十年再捡起来献宝都是有模有样。
早期的SB电影其实对故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趣味在人物及其互动,和其中营造出的氛围,因此可以往主线情节中穿插各种段子而不显得脱线。就是这些段子搅混了三角爱情的一池春水,而不知不觉拍出了一部有些冷幽默的喜剧片。
最出彩的几个段子还是尔小宝的自我吐槽。几个军阀坐一桌南腔北调的显摆自己的武力,中间互殴上来,谷德昭、陆剑明、刘浩良等香港编导客串军阀,被他们喊作“老爷”的正是徐克。这段子非香港电影的老影迷看不穿,看穿了之后却是不大笑得出来。
另有一出是三姨太拍入浴的戏,这场景在SB风月片中常见,后来演着演着就有变成11区成人无爱情纯动作片的架势,雷大牛逼导演改剧本,声称“钱是我出的,我要你改就改”,导演不从便被崩了,日方出来围场子道“导演么,有的是”。可惜尔小宝居然没亲身上阵来演这个倒霉导演
这部片不尽兴的地方就在这里,槽是吐了,但是没吐到底吐到绝(PS一记那个“桌子椅子坛子”该不是对着穷摇奶奶的脸吐的吧)
刘青云的角色自然是从《大军阀》来的原型,发型(?)胡子都是一样的。看过那片儿的人就算什么情节都忘了,应该都无法从记忆里洗掉“奸没奸进去”的那出戏。那就是个做到足的段子,什么“卑鄙下流”“装傻充愣”“粗中有细”全在里面了。而雷大牛却被萌化了,讨时下市场的喜。如此一来,先放把历史观的正确性放在一旁,单说人物本身就没那么有趣(如果我是演员就肯定更喜欢〈大军阀〉那种的撒),行事可捉摸得多,就不跳。引出“冷火”的那场戏太长了,剪一剪,还有时间可以给雷大牛排个段子。
至于梁朝伟的张贤是个非常冷的角色,冷到乏善可陈。但伟仔不想绷起来演,教雷大牛如何攻破女人心防时那一记“电眼教学”是很OOC的,颇有几分《东成西就》里“你看我性不性感”的意思。伟仔在演相关感情的戏份时有倦态(我说那个天杀的《一代宗师》到底是搞掂了没有啊,墨镜王!这样仗着过去的感情就肆意霸占并挥霍我们家梁大叔的青春是不对的吖),只有在阿拉丁神灯那个魔术的时候看得出真开心的样子(那场魔术也实在很巧思啊)
因为两个角色的个性都没泼上十足的墨,应该是由他们的互动来带气氛的戏总是欠那么点意思——比如去剪副官辫子那一出,雷大牛的淘气心软和欠思虑,张贤的狡黠果断和小调侃,应该才是重头,叫闫老板三下五除二抢了光彩去,不是太恰当吧。
唔,尔小宝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位换下角色效果会更好。观众们总有十几年没看到梁朝伟演二逼青年,刘青云演文艺青年了,既然是怀旧向SB致敬,倒不如让这两位已经被定了位置的影帝重回年青时代,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演得出来,方显港片曾经的辉煌气概啊。现在这个角色设定太套路了。要是姐,一定要逼他们换换,想想伟叔版的二缺军阀,黑叔版的儒雅海龟……唉。
迅哥儿那角色就是个推动情节发展的花瓶吧,她最后决定独走天涯前的一段台词倒是给人物的极好注解。万幸最后给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尾,还显得有点自我个性。重回张贤的怀抱显得忘性太大太好欺负,选雷大牛的话就更是伤人格了——被剥夺自由褫夺尊严屈辱意志,就因为那个软禁者对自己露点乖巧就心向往之怀送抱之,那是斯德哥尔摩病入膏肓了(当然祖国大地,网络小说上全是这种的,也算是潮流吧
一如既往的喜欢刘青云,还有,梁朝伟老了。无比怀念小学看梁演的《侠客行》与《绝代双骄》。
变戏法的、玩杂耍的、拉洋片的,再来两个数来宝的,分明是一出天桥乐嘛!本片又回复到老港片那种没心没肺的创作阶段,不考虑逻辑,怎么开心怎么来。仔细回味情节可能不严密,人物转变可能略突兀,却丝毫不影响观感。非常适合放松的娱乐片,美术、配乐等也都很有特色。甚至觉得可以玩得更疯一些,三星半
2012看的第一部电影,格局小巧精致,包袱抖的充分量又足,可见剧本扎实。节奏紧凑(开头稍显拖沓),恶搞无厘头却不招人烦。几个段子暗讽之心明显,不过也可能是观众意淫之意作祟。我承认我压力大,但是也要难得有部好喜剧让人发泄。。。。。给五星有感情分哟!!!!!!
本以为会是《致命魔术》之类的剧情片,看完发现这货不就是《东成西就》嘛!周迅一本正经的提问:“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河里,你会救谁?”,真是戳死我笑点了。值得一提的还有类似《色情男女》《青春梦工厂》在电影里拍电影的段落,又励志又嘲讽。死不正经却异常拉风的港产贺岁,2012第一惊喜。
戏谑的故事,精巧的对白,犹如《让子弹飞》的杂耍节奏,喜感并不低智,充分体现了“电影是娱乐”的功能注脚。
如果说《龙门飞甲》重回了邵氏胡金铨时代,那么《大魔术师》中鼠来宝、搭棚绝活等“民间艺术”及大军阀的姨太们、跳棋桌这些元素则彻底复辟了李翰祥杂烩喜剧。声色犬马曲苑杂谈,妙语解颐话中有话,调侃影坛真假莫辨,情节零散毫不破碎。
真棒的贺岁片,春节看倍儿来劲,值得看三遍以上。
新世纪华语电影站着把钱挣了第二部,真正反类型,12年贺岁不二之选!相比之下张国师和徐侠客都弱爆了。
也就算可以看看
结局有点点意外就是了
真正的贺岁片,全场笑翻了,惊喜多多,至少得看个两三遍!适合阖家观赏~
借古彩戏法的壳,向电影致敬,形神皆妙。三个戏精飙戏,张力十足,欢笑满堂。节奏拿捏神马的都好,就是最后的高潮部分稍微平了一点~可以给四星半~
骨子其实很老派,还是喜剧,各种花活儿玩的很热闹,没想到观影竟能如此开心,魔术背后的重点是爱情,喜剧的背后重点是情怀,还以为会像诺兰的【致命魔术】呢。电影在美术和配乐尤为精彩,在人物和剧情逻辑上有老式港片的那股癫狂气息,懒得深究了,无伤大雅,缺点也算是优良传统,也算致敬吧。★★★★
以为梁朝伟、周迅、吴彦祖不会拍烂片的。。可是TMD有闫妮!!!!没看我以为是致命魔术风格的,开头以为是风声,中间以为是被嫌弃的松子的戏谑,结尾以为是香水的群P。。结果各种拼凑起来不伦不类,毁了梁朝伟等豪华阵容,好笑不够,爱情不明不白,剧情就是放屁
这是一部看完心情会很好的电影 非常适合节后的档期 可以看到很多片子的影子 看到 梁朝伟 真的老了 周迅也不年轻了 都是满脸的故事 眼角折子了 刘青云还是演的那么的好 ~不过能把杂技魔术融合在那个奇异的年代里还是很精彩的 画面还能有格调 戏剧感十足 !
都说《大魔术师》是《东成西就》灵魂附体,我看是各种混搭、油漆未干。。。
在梁朝伟吸入七圣法之前,我一直觉得这片在太行云流水惊喜震撼了,可随后就跟换了个导演一样开始扯淡,到最后仿佛故事都凑不完整瞬间阳痿,人性揣摩半途而废,伏笔主线深入浅出,喜感铺成无疾而终,大好的题材和脚本却让人失望至极。
脑残二逼电影终于不再是贺岁电影代名词啦。一直满以为会是黑暗剧情,没想到一路诙谐喜剧到底,影院也是笑声不断,还不免让人回想起邵式。太多电影的影子,我想在这样的档期观看,一定能换回一个好心情。 ★★★☆
贺岁片终于不等于脑残片了。
搞笑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