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无间道

动作片香港2002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郑秀文陈慧琳陈冠希余文乐杜汶泽林家栋萧亚轩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剧照

无间道 剧照 NO.1 无间道 剧照 NO.2 无间道 剧照 NO.3 无间道 剧照 NO.4 无间道 剧照 NO.5 无间道 剧照 NO.6 无间道 剧照 NO.13 无间道 剧照 NO.14 无间道 剧照 NO.15 无间道 剧照 NO.16 无间道 剧照 NO.17 无间道 剧照 NO.18 无间道 剧照 NO.19 无间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21 14:38

详细剧情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重案组从陈永仁手中获悉一批毒品交易情报,锁紧目标人物韩琛,没料情报被刘健明泄出,双方行动均告失败。但此事将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暴露,引发双方高层清除内鬼的决心。命运迥异又相似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开始在无间道的旅程中接受严峻考验。

长篇影评

1 ) 【无间道系列】留下的三句话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若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的确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回答“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如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现在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若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拉登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独自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依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任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如果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如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若可以掐着秒表精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忙碌,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具体的恐慌慢慢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还码完正文,其实内心就开始琢磨如何结尾,用干净漂亮的姿势谢幕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而今天例外,原因如下:
1。对不起,我不是作家。
2。出来码字,总是要跑题的。
3。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看到结尾了?

2 ) 《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香港无间vs.美国原罪

(纪念《无间道》上映二十周年)

当年麦兆辉和庄文强撰写的《无间道》剧本在香港数个电影公司和制片人的手里流转,大部分人看完的反应都是:这是警匪片么?怎么剧本读了一半连一枪都没开过?彼时银幕上的香港还沉浸在旧有商业娱乐电影的模式中:交织横飞的弹雨、腾空翻滚爆炸的汽车和夸张过火的连翻打斗依然是警匪黑帮片的标配。一个情节如此复杂含蓄,依靠文本对话和表意暗示而撑起来的警匪故事一时让这些电影圈人士都摸不着头脑。需要等到影片在银幕上放映,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麦庄二人意在重新书写香港电影的风格,以细腻和带着省略意味的情绪性和哲理性内涵替代让人们看了二十年的粗粝直白语言和肢体对撞。《无间道》真的做到了这点,它把一股细腻的情感趋势和冷峻的辩证思维带进了警匪电影,成为那个年代业已没落的香港电影回光返照的标志。

当马丁·斯科塞斯的团队宣布对《无间道》的翻拍计划时,我们意识到这部片的名声已经跨越了大洋,扩散到了世界电影的中心好莱坞。不过有传闻说斯科塞斯反复强调他在开拍之前并没有看过原版作品,以免受到它风格形式的趋同影响。而真正吸引他的是《无间道》剧情中正反两个人物被迫扮演与自己身份完全相反角色的设置,在其中找到了可以触动他的精神道德嗨点:牺牲与原罪。而在最后成片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到,在精神内核上,除了人物内心的负罪扭曲,《无间道》和《无间道风云》几乎没有任何相通之处。

无间地狱在佛家中为八热地狱之第八,深陷其中便受苦无间断,永世不能轮回。麦庄二人最早借用此“无间”的概念,意图暗喻的是片中两个人物陈永仁(梁朝伟饰)和刘健明(刘德华饰)所处的相同状态:无论他们二人身处怎样的阵营,警察还是黑帮,他们都因为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而遭受同样的煎熬。影片中对立双方的正邪区分并不是那样明显,他们更像是有利益冲突而互相对峙的两股势力,将两位主人公身不由己地卷进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是对手,但在精神意义上,更是同道。这是《无间道》内核中最富东方佛教辩证色彩的一面:在抹去简单的表面善恶对立的同时,将人物之间共通的内在联系呈现——在斗智斗勇的激烈较量之外,冥冥中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无间”宿命。

有意思的是,斯科塞斯同样是一个宗教狂人。但他的基督教视点却导致了他对基于同一故事剧情架构和人物的完全不同理解:片中的警察和黑帮分别代表了正义和邪恶两个界限分明的对立双方,而比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科林(马特·达蒙饰)成为了一对服务于不同阵营理念的真正死敌。

在斯科塞斯1988年的作品《基督最后的诱惑》中,他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被万众所唾弃的犹大:在影片中,这位宗教史上最大的叛徒成为了第一号正面人物,他具有远大视野和宏观使命感,为了成就老师耶稣被上帝救赎的强烈意愿,甘愿伪装成为万劫不复的叛徒向罗马当局告发耶稣。为了信仰而忍辱负重,其执着坚定的牺牲精神甚至超过了影片中意志薄弱被欲望反复诱惑的耶稣。

在《无间道风云》中,斯科塞斯将新版犹大的个性特征平移给了比利,让他成为一个为了使命而甘愿堕入地狱的牺牲者,他在打架斗殴暴力杀人的同时,又被自己不得以而为之的伤害和欺骗行为所深深折磨,精神在不断怀疑自己和对正义的渴望中左右互搏,而这一切都为他最终生命牺牲的价值做出了崇高铺垫。

反过来,科林则在习惯性的谎言和欺骗中展开了对物质和欲望的追求,他与渎神者爱尔兰黑帮老大弗兰克为伍(影片反复展现后者对基督教信仰的诋毁和对宗教人士的嘲笑调戏),并且极度缺乏对自身之外任何人和事物的忠诚——无论是对警察事业还是对自己的老大弗兰克,抑或是自己的爱人,他都丝毫不准备以诚相待,是一个精致狡猾没有任何信仰的利己主义者。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无间道风云》展开了它的矛盾冲突:它看似是两个卧底的殊死较量,但实则是在基督教宗教情怀的指引下,信仰的牺牲者和信仰缺失的罪人之间的搏杀。旧瓶装新酒,马丁·斯科塞斯借用了《无间道》的人物关系和一些具体情节设置,但却在宏观上再次回到了毕生萦绕他思绪不散的基督教原罪与救赎的母题上。

正是这样根本创作思路的相异,导致两个版本的“无间道”在具体执行上产生了本质的区别:

由于剧情的特殊设置,无论是在港版还是美版中,两位主要人物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中都没有正面冲突甚至是交集,这对于一部商业类型片来说是致命的软肋。对此,麦庄的处理办法是甩开理性逻辑思维上的局限,让二人直接在影片开始的音响店中相遇,用一首《被遗忘的时光》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他们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所产生的是一种共情思绪。远在观众们意识到这两个并排而坐欣赏音乐的人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之前,首先感到的是二者之间所面对的共同命运和他们由此而产生的相同心态。这其实是以异常感性的方式暗扣了先前提到的“无间”主题。对于斯科塞斯来说,这样的共情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对立的双方代表的是信仰和对信仰的亵渎,这两者是不可能产生任何共同点的。也因此他采用了最常规的好莱坞套路做法,让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心理医生),不但借她和两个人的相处来突显二人的不同点,同时也以她的觉醒来显示二人在善恶的道德立场之间的本质差别。

在《无间道》中,当两位主角在开场不久的毒品交易买卖中开始隔空激烈对峙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如此的相似如出一辙。而联系起他们的是同时都与二人相熟的黑帮老大韩琛(曾志伟饰)和高级督察黄志诚(黄秋生饰)。后二者则分别是对立阵营的首领,他们不断将陈永仁和刘健明二人推向冒险搏杀的前台,让他们深陷“无间地狱”而不能脱身。更为纠结的是,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陈还是刘都对对方的首领产生了某种欣赏怜惜之情,黄志诚的死更是直接导致了刘健明在立场上的微妙转变。这些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让《无间道》在情感内核上回归到了港产片最擅用的“双雄对决”(而且是陈/刘和韩/黄两组双雄的复杂模式),并将国人为之感怀伤神的“情”和“义”抬升到了一个极为复杂难辨是非的层次上。

所有这些细腻的情感交换和道义思辨在斯科塞斯的《无间道风云》中都消失了,港版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智力和情感对等较量,被美版简单粗暴的言辞、打斗和枪战所取代。黄志诚这个在《无间道》中异常重要的“情感砝码”被斯科塞斯切分成了三个几乎无足轻重的过场人物。赋予对阵双方同等的比重对斯科塞斯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受制于其基于宗教信仰而善恶分明的立场,他并不需要在主要人物之间寻找情感和精神状态上的平等共通点,他需要的仅仅是要突出“善”的忍辱负重和牺牲苦痛,以及“恶”的飞扬跋扈嚣张不可一世。

在港版中,无论是黑帮还是警察都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导演刘伟强领会了麦庄二人的用意,他特意通过服装和人物气质来传达对立双方之间的共同点。而在美版中,斯科塞斯则更多的把符号化标签贴在了人物的外表上,匪徒们穿着随意举止浮夸恶形四溢,而警察们则永远正装出场英气逼人,这同样是对两方之间的善恶反差所做的对比。

基督教对于暴力始终持一种含混的态度,一方面在教义中它谴责暴力倾向提倡隐忍,但另一方面基于其本质为扩张型的意识形态内核,它在历史上又反复以暴力的形态主动出击打压异己传播教义。这样悖论式的人物精神状态在斯科塞斯的影片中一直不间断地出现,他深深着迷于精神与肉体的反差式矛盾——人物往往暴虐无常但又保持着忏悔式的赎罪内心。这也是为什么美版《无间道风云》充满了连篇累牍的肢体接触和打斗枪战,人物无论正邪都行为鲁莽粗言秽语,永远处在一种典型的斯科塞斯式“尿憋”焦虑状态,和港版《无间道》中人物优雅轻松潇洒倜傥的言行举止大相径庭。我们甚至可以说,被港版所刻意避开的那些激烈对撞的旧有警匪片套路又被美版重新捡起来并放大到了极致。

尽管“无间”是地狱的代名词,但同样在佛学术语的涵义中,“无间道”又为四道之一,指直接断除烦恼的修行,通过它可以无间隔地进入下一阶段“解脱道”。这同样是港版《无间道》内涵的潜在主题之一。于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们强烈地感到了两位主角为摆脱身份错乱而回归正常所做的努力。港版结局中陈永仁的失败丧生和刘健明的安然度险似乎为整部影片建立了一个对正义公理善恶之争的的潜在嘲笑口吻。但是麦庄二人并未停留在这个简单易懂的道德层面上:当刘健明在被恢复身份的陈永仁墓碑前举手敬礼的时候,他的眼中并未闪烁着侥幸逃脱的洋洋得意,而是对逝者面色沉重的尊敬。因为只有他真正理解了陈永仁在“无间地狱”中所遭遇的精神身份扭曲苦痛。在生死搏杀的背后,只有他们二人是可以互相理解的同路知己。当刘健明望着梁朝伟离去的背影,画外音响起“我愿意和你换”的时候,另一层寓意油然而生:已经死去的陈永仁已经经由无间道而解脱,侥幸生还的刘健明却依然还在无间地狱中忍受煎熬。这才是麦庄两位作者借“无间道”这个概念所传达的真正核心意指所在。

这些层层精心铺设的剧作意图在斯科塞斯手中全部消失殆尽,我们在结尾看到的是一场简单粗放仅仅继承了原作情节走向的对决。比利的死成为了宗教意义上的自我牺牲献祭。更突兀的是,幸存下来的科林在家门口被从天而降的辞职警官迪南一枪射穿了脑袋。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这个警察角色在影片中除了全程像被按住播放键的复读机一样满嘴飙脏话以外没有任何存在感,但在这里斯科塞斯为他找到了位置:犹如基督教中上帝的存在是先验真理不容被质疑,对于罪人的惩罚也不需要什么戏剧性的铺垫,于是迪南代表着上帝空降到科林的家里对他执行了宗教意义上的“家法”。恶有恶报,全片在硬被拗到道德圆满状态的错愕中收场。

在斯科塞斯执导的所有警匪、黑帮和动作电影中,他总是喜欢让人物沉浸在一种荷尔蒙高强度四处喷射的极致亢奋状态中,这种掺杂着宗教狂热的直男化紧张式兴奋让观看者确实保持着肾上腺激素的持续上扬(据说姜文在剪辑《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就是靠一直反复观看《愤怒的公牛》录像带才能保持兴奋状态)。但这也导致他指导的很多黑帮动作和惊悚类型影片错失了细腻婉转的情绪和思辨性的哲理判断。港版《无间道》借一个警匪故事为我们展开的动人心理博弈求索画卷,在美版《无间道风云》中被粗放的情绪宣泄和先验预设的道德判断所彻底瓦解而抛弃。

有意思的是,这种认知和处理手法的差异同样也体现了两方创作者所依托的不同宗教理念:佛教具有更多内敛而思辨式的自我质疑和自省意识,而基督教则更习惯于在先验原则指导下不究缘由的行动和思维,以及对善恶立场判断的固守不放。《无间道风云》之所以在好莱坞大受褒扬并摘取了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桂冠,除了斯科塞斯的盛名之外,也因为这种潜在的宗教意识在美国观众和评委思想中的主导地位:暴力血腥和恶徒甚嚣尘上的横行恰恰是美国狂放开拓历史的一部分,而牺牲和对原罪的惩罚又是恶行过后人们自然产生的一种渴望获得救赎的心态。它们并不真正矛盾而其实相辅相呈。或者说期待在恶行之后总会有牺牲的高尚和赎罪的可能在命运终点等待,是一种典型的基督教受众心理轨迹:它不愿纠结或者负疚,只想通过忏悔而获得抚慰和解脱。这是《无间道风云》也是斯科塞斯绝大部分影片的内在贯通逻辑。而港版《无间道》的自我审视、内心挣扎和忍受地狱式纠缠折磨的苦痛又举重若轻的伤感人生态度,也只有深受东方文明浸淫的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奥义。

3 ) “我愿和他换”

我居然是到现在才看了《无间道》,之前也居然一直没有被剧透,然后就被虐cry了……

对于被捧到地位这么高的电影,看的时候反而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于是前半段卧底斗智虽然精彩,我也不过觉得“也就是这样呗”。一直到和黄sir上天台, 黄sir坠楼,傻强死,韩琛被背叛,一路精彩到底。电梯反转更加是最后大杀器,我林家栋小朋友果然最适合这种“我明明很行的点解你们都看不上我我证明给你看我好行的”233333333

但是一直到刘杀死所有知情人,洗白自己所有案底,我也只是觉得心有点凉。葬礼上May牵着女儿哭成泪人,心理医生梨花带雨,我也只是觉得心有点疼。最后最后,是刘敬礼,回忆起当年陈被赶出警校,那一个回眸,他心里默念:“我愿和你换。”一瞬间我就觉得心被很多很多东西堵得死死的,喘不过气。之后字幕再出“无间地狱”,随后及时响起主题歌《无间道》的前奏,冰冷缓慢的电声节奏,竟有点像垂死病人的心电声,然后牛华的声音出来:“我要为我活下去,也代你活下去”……原本是极其熟悉的一首歌,突然之间感触竟完全不同,我终于哇一声狂哭了起来。

无间地狱,活下来的那一个才是备受折磨,因此他愿与陈换。对第一部的刘,我还是颇有同情。他上天台前应该是做好遭遇不测的准备,因此留言给mary说无论怎样我都会还他一个身份。但是命运和巧合没有让他死在陈的手里,反而推动着他,诱惑着他:没有人再能威胁到你,再能阻止你去做好人了。去杀了林家栋,你的案底就干干净净。

从电梯里出来,刘看似从双面生活中解脱,其实更深地陷入他自己的无间地狱:为做一个好人而做了坏人,之后的自己还能不能算一个好人呢?答案无解,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被命运推动着继续继续,无间断,”要活下去“。

其实刘也算蛮枭雄的一个人物了,尤其是结合第二部前传来看,年轻时候就有胆色够狠辣,杀mary姐其实感情成分占得并不多吧,更多还是为了自保啊,虽然我相信他喜欢mary姐也是真的,但对刘来说恐怕从来没有什么能最终挡在他的“我要为我活下去”前面。即便他身受无间地狱之苦,甚至想“和他换”,但想想终归只是想想吧,他们两个本来就是非常不同的人。有这样结局,反过来想想也是必然。

陈相比起来可能还是更加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一点,因为坚持自己作为警察的信念,他把自己给作死了……何况他做事情的方式还是太好人了,哪里比得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刘啊,其实那句话说的不是韩琛是刘吧……

其实这两个人的对立不是什么正邪的对立,而是一个为了面前的生存可以不顾一切,另一个为了信念不顾一切。两个人的执着发生了冲突,必然有一个要出局,因为谁都不愿意妥协。

我还是要说我林家栋小朋友真是个神助攻啊啊,就是因为他,让刘最后的选择看起来几乎是非常自然而合乎人性的,让人虽然不喜欢他可是竟然无法反驳说他做得有错,这才是心塞的根本原因嗷。

最后赞一下演员的选择,陈冠希和刘德华的眼神里都有种精明和贪欲,而梁朝伟和余文乐的眼神都是干干净净水样温柔。第二部里特别喜欢余文乐听说自己不能当警察了那一行倔强不甘的眼泪。

不过这简直就是两个金牛座啊,摔。

4 ) 杰作起步,狗尾续貂――“无间道”系列观感

我还记得《无间道》上映时,各方媒体的盛赞和兴奋,当时甚至有人说这标志着香港电影走出低谷,现在看,这句话说早了,但是无论如何,《无间道》在21世纪的香港,甚至华人电影史站住了脚跟。记得当时看《无间道》时,这种剧情还让我感到新鲜和叫绝,甚至从那时开始,网络上“无间”也成为流行词汇。最近,连带着上一轮没看的该系列第二部、第三部,再看一遍,依然感觉《无间道》的出色,同时也感叹,从杰作出发,多走一步危险,多走两步就是坑,刘麦组合没能及时收手,让一步剧情充满遗憾的杰作,成为了影片品质以“遗憾”收尾的系列。

《无间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难得的全方位的出色,从那从剧情到心理双线的强烈戏剧冲突,从紧张中又给角色内心深入挖掘机会的舒缓的成熟节奏掌控,到几位演员群体性演技的出色发挥,甚至配乐都感觉恰到好处,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充满感伤的《再见警察》,以与剧情重要时刻极贴切结合的形式响起,给人的听觉也以绕梁三日之感。事实上,作为双向内鬼为剧情的电影,刘麦二人却未打“悬疑”牌,而是上来就告诉你,谁是卧底,谁是内鬼,转而将剧情转入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理的深层次挖掘,这为影片增加了制造观赏性的难度,却也因为成功的达到目的而将影片的品质往上拔高一层。《无间道》很成功的挖掘了人的身份迷失感,而这又有赖于刘德华、梁朝伟两位演员的出色发挥,而有趣的是,他们两人又是以与各自角色相匹配的风格表现的。

梁朝伟扮演的陈永仁,在黑帮打拼,自然带着一种长期在该环境下熏陶侵染的暴躁和直率,于是,他与领导黄sir的沟通也是直来直去,他的焦灼尽在他的言语和脾气中充分展现,而与心理医生的支线,又可以表现他内心渴望安宁和获得身份认同的柔弱。与之相比,刘建明是混警局的,而且是有颇高政治觉悟的,所以,他不像陈永仁那样有机会直白的表现焦虑,但是,表明的镇定,内鬼的身份与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幸福触手可得的对比下,本身就表现了他的尴尬。刘德华的表演很内敛,如黄遇害后,与韩琛对话一段,从淡淡地质问为何做这么绝,到挂断电话后,正对镜头的表情和眼神的细微变化,都表现了他的焦虑。而有趣的却也在这里,两个本应警察和黑帮的人,位置调换,导致性格和情绪的调换,两相对照,这种心理冲突感更加强烈。但是,尽管所处位置不同,两人却指向一个看似一致的路线:做个好人。然而,从陈永仁心中,我们跟能感觉到他发自内心的正直,他的伤痛,他的牺牲,他的勇敢,最终都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情好警察形象。而刘建明的“好人”抉择,影片也从多个角度,突出了其现实主义的本质,当个风光的前程无限的警察高管和受制的可能身败名裂的内鬼之间,选择什么,显而易见,他的懦弱与毒辣也充分体现。

《无间道》的结局是令人感到遗憾的,然而电影上,遗憾的艺术常常更加完美。而刘麦组合,却不准备就此终了,而是开始向系列开进。而在《无间道2》中,你会发现,这部续作是成功的,不是说它比《无间道》更好,而是它比人们预期的跌幅而言做的更加出色。作为前传定位的《无间道2》成功在于,它是对《无间道》风格和气质的向上延续。陈永仁的故事更加悲情,原来想做个好警察的他,有段不愿面对的身世,于是,他在陷入这条无间道之前,就已经承受过身份危机,想抛弃黑帮的传统,进入警界,哪里知道,又因机缘巧合,被重新扔入这场身份炼狱,其命运更令人唏嘘。而刘建明与《无间道》的性格也有了契合的演变过程,开始的任性和暴躁,到因为与老大女人的一段感情纠葛和背叛,让他的蜕变过程带给了自己和更多他人以悲剧命运。而这部续作中,最神的,最撑起影片的,还是一个角色,一个演员,那就是吴镇宇扮演的倪永孝,从一出场分分钟搞定要造反的黑道老前辈,到隐忍四年后屠杀式的复仇,那种沉着冷静和阴狠毒辣都被吴镇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的,倪永孝的性格和围绕他的剧情都很有《教父》的色彩,但是吴镇宇还是表现了他的个性,以出众的个性演绎了一个香港教父的兴起与灭亡,他的表演值的称赞!

事实上《无间道2》和《无间道3》公映间隔时间很短,拍摄也基本同期,这也令我感到有些纳闷,为什么《无间道3》的品质下降堪称滑坡级,以至于品质上很难与前面两部作品归为一个系列。刘麦组合这次搞了双线程时间交错的叙事,还有精神分裂,元素很新鲜,不过玩的很不熟练。单看不停在两段时间平行线间的闪回,就散的突兀生硬,整部影片都被闪的结构“散”了架。刘麦似乎想制造一种宿命感,所以还弄出个陈永仁的同学杨锦荣,最终,杨锦荣死于这个案子,似乎一切回到原点,但是杨锦荣和包括沈澄的线与《无间道》开始的故事主线都显得太分离,始终无法让我感到是相融合在一起的。而在《无间道3》,刘麦组合还玩起了悬念和反转,不过遗憾的是,被不停的闪回闪晕的我,实在无法感觉这“悬疑”多么精彩。

而在《无间道2》和《无间道3》中,刘麦组合也试图将一种时代大背景融入其中,如《无间道2》中的香港回归,《无间道3》中的内地势力,应该说特别《无间道2》中的时代背景和倪永孝的命运交互,还是有力烘托了气氛。而《无间道3》中最后来个“反转”倒是让人感觉崩溃了,这点上,不如后来的《黑社会》成功。说到2005到2006年陆续上映的《黑社会》,与2002到2003年陆续上映的《无间道》比较,前者重在黑社会内部本身的阴谋,风格冷峻黑暗,后者第二部也涉及这些内容,但是更有围绕警方的复杂冲突,风格充满了悲剧的美感。而演员上也很有意思,《无间道》汇聚的是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吴镇宇等明星,而《黑社会》则除林家栋外,基本不重样的汇聚了古天乐、任达华、张家辉等明星。两部影片从故事到明星上,放在一起看,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5 ) 一个演员的巅峰期

早在94年的《重庆森林》,梁朝伟已经凭借一个痴情警察拿到了金像奖影帝,但严格说来,直到97年左右梁生才完全进入自己的巅峰期。这个时期既有《春光乍泄》的苦情小gay,也有《暗花》这样阴暗狠毒的坏警察,《花样年华》更是斩获戛纳影帝,风头之劲一时无两。《无间道》里面的陈永仁,角色的复杂度和层次感虽然都很深。但对于这个时期的梁生而言也就是信手拈来罢了。 大概是拿奖拿到手软,或者是实在拍累了。《无》之后虽然也有《2046》和《色戒》这样成功的戏,但总体来说,拍片的数量和质量都下降的厉害。而且,角色基本突破不大。抛开大环境仅针对演员生涯来说,小生就几种,能演的都演完了,还能演出花来? 启蒙这个巅峰期的有两部影片:《悲情城市》和《阿飞正传》。《悲情城市》整部片子的台湾深情文艺范儿和当时香港的电视剧和商业港产片的气质很不搭。侯孝贤导演当时的评价是他表演太准确了,放在其他演员现实粗糙的环境里面,很刺眼。但这段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拓宽了他的戏路。而王家卫也用《阿飞正传》里面最后的那个长镜头启发了梁生:原来电影可以拍的这么神,经病的。 这两部影片帮助梁朝伟成功突破了小生到“中生”大叔的界限。这很不容易,演员的自身修养固然有关系,机缘巧合更是不可少。欧美太远就不说了,光说谢霆锋和陈冠希这对表兄表弟。谢霆锋舍得了形象演得了苦逼,但就是没有足够多的戏让他磨,也没有足够多的好导演来指导他,这就是缺机缘。而陈冠希就属于典型的缺乏演员的敬业精神和自身修养,多大岁数了还天天睡野模,一副纵欲过度的样子,都快长成张楚了还怎么演大叔? 如果演员也有金线的话,梁生无疑是多次蹂躏过这个标准的。但是要成为神级的演员,还需要突破“中生”到老生的界限。他还需要一部类似于,马龙白兰度的《教父》,阿尔帕西诺的《闻香识女人》这样的片子,来向大家宣告:我已经老了,无法再扮靓仔,但我仍然是个好演员。 我等着这一天。

6 ) 梁朝伟的眼神太有感觉了,忧郁王子

怀念那些年的香港警匪片!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重案组从陈永仁手中获悉一批毒品交易情报,锁紧目标人物韩琛,没料情报被刘健明泄出,双方行动均告失败。但此事将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暴露,引发双方高层清除内鬼的决心。命运迥异又相似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开始在无间道的旅程中接受严峻考验。©豆瓣

7 ) 因果轮回 悲情无间

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电影就是无间道系列 但没有认认真真写过一次影评 可能正是因为太喜欢了所以一直不敢写怕写不好,今天又看了一次无间道前传,感觉应该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这部我一生都最喜欢的电影了! 最悲的人:倪永孝倪永孝曾经说过:“以前爸爸做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也是,我希望你也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生为了这个家,你看他什么时候开心地笑过?爸爸被人杀了哥哥,姐姐,弟弟都做了正行,唯有他必须出来做这个位置。他最悲的并不是全家被杀,而是在死之前在他认为他身边最值得信任的弟弟(陈永仁)身上搜到了摩斯密码盒,然后又放回去。为什么他要放回去,他还是在保护他的弟弟,他不希望别人知道陈永仁是卧底,因为他不知道陈永仁将来的路是怎样的他怕弟弟的身份被揭穿后出事。在他望着陈永仁吐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想他已经注定了是无间旅途中最悲情的角色! 悲情冥冥已注定为何偏与天挣命似乎掌握这剧情无言目送这悲鸣 最累的人:刘建明因为一个喜欢的人加入黑社会,一去不能回头了,陈永仁,韩琛,黄志诚这三位行走在无间道的人都失去性命了,为什么刘建明就是死不了呢?这就印证了佛祖所告诉我们弟子的“受身无间者永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他们走的是尘世的无间道,他们活着就是一种苦,然而陈永仁可以解脱,他死后可以升往极乐世界,而刘建明要永受无间之苦?谁都做过错事,刘建明也努力的想成为好人,为什么他就无法解脱呢?因为他忘了,别人做错事会好好地补救,或是为了一些对的事而做了一些错事(就像杨锦荣)可刘建明他所认为补救错事的,想做好人的仍是一些错事。所以刘德华说:刘建明绝对是个坏人! 因果轮回永不止无间最苦为不死以错补错错太痴业深善悟已太迟 最苦的人:陈永仁他一生似乎都在努力的争取自己的命运,但他却从来没有掌握过自己一秒钟!无法选择的出身,被迫成为黄SIR派去的卧底,他讨厌成为倪坤的儿子,但那始终是他的亲生父亲;他一生认为是知己,朋友还是更像父亲的黄志诚却是他的杀父仇人;2002年他结束了他短短的三十六年的人生。他已经分不清谁是他应该珍惜的人,他也不想分得清,他最清楚的是他是警察!他唯一幸福的是他为他也为倪家留下了唯一的根! 善恶因果怎抉择为何偏偏又是我无间路上苦太多愿早解脱升极乐 最幸福的人:傻强傻人有傻福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虽然傻强是这里最傻的一个但他也是最幸福的一个他始终认为陈永仁是他最好的朋友,到死都是,他的幸福在于他不回去复杂考虑问题,然而他也无需受任何烦恼之苦! 因果轮回,冥冥注定:陈永仁,刘建明警号27149-陈永仁警号4927-刘建明命运似乎在和这对同走在无间道上的两个人开着玩笑,1991年陈永仁离开警校做卧底而刘建明刚刚加入警校,而就在不久前刘建明刚刚杀死了陈永仁的亲生父亲,两人的命运从此开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而此时的陈永仁不知道这个在警校训练的小子就是杀死他亲生父亲的凶手,更不会想到未来他将会死在他手上!刘建明也不知道这个他想交换的人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对于陈永仁来说一个亲生父亲,一个亦父亦兄的上司,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三人的死无不与刘建明有关,命运还在无情的开着玩笑,2002年陈永仁在音像店再一次见到了刘建明,而他还不知道在这次之前这个和他有着“渊源”的人已经4次和他擦身而过了!而刘建明也想不到这部“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的机器会放出他罪证录音的悲鸣!

8 ) 《无间道》电影镜头剪辑分析

首先从电影镜头的拍摄和剪辑人员上,是香港当时一流的。
视觉效果顾问:杜可风(HKSC)
摄影指导:刘伟强(HKSC)、黎耀辉(HKSC)
剪接:彭发、彭正熙
杜可风,被称为“亚洲第一摄影师”,也被曾为香港文艺片代表人物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更是强调画面以表现文艺为主。
刘伟强,执导拍摄过《古惑仔》等多部出色电影,而且刘伟强本人虽是导演,但他也是摄影出身。
黎耀辉,非常有名的在《春光乍现》中被导演引用名字作为电影主角的摄影师,他本人曾参与许多优秀香港电影的拍摄。
彭发更是彭氏兄弟之一,和彭正熙都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剪辑师

进入电影剧情,主角之一琛哥(曾志伟饰)的出现镜头是紧接电影开头关于无间道的佛教片头开始出现的实景佛像开始,全景镜头的转移,赫然出现的是琛哥拜佛的背影,接着是琛哥潇洒地向一众小弟讲话的内容,在开头镜头中,突出了年轻的刘建明(陈冠希饰),在不断地讲话中,在琛哥和陈冠希中间的切换,自然切入刘建明进入警校学习的镜头,而且在切镜头的时候,充分运用了背景音效,使转换更显自然,观众的思维转换也更有节奏感。

在接下来的镜头中,陈永仁(余文乐饰)和刘建明的介绍中,更是运用了经典的对比镜头,在陈永仁被警校开除中,略显静止地对比两人的态度,配合台词,更让人对这改变两人人生开始的一刻印象深刻。

到开始正式叙事之前,也就是讲两个主人公年轻事件,完全可以说是用镜头讲故事,把各种陈永仁作为古惑仔打架和刘建明作为警察在警校训练的镜头快速的转换,以表现两人的成长过程,这一段紧凑而流畅,在这紧凑的镜头中还花了时间专门为以后故事作铺垫,对反光镜下刘建明是为之后故事中撞死MARY姐做铺垫,陈永仁的手指点墙特写则是为之后陈永仁卧底用摩斯密码报信作铺垫,镜头转换虽快但没有无用的内容,可谓短而精彩。

进入正题后,故事叙事从音响店的陈刘二人对话到天台见面,故事叙事节奏变慢,镜头稳而准确,主人公始终在镜头核心,而且在陈刘二人的见面,还分别很刻意地对比面对面两人眼中的对方的镜头,很快突出了两位主人公。天台见面,黄警司(黄秋生饰)和陈永仁的见面是逐渐铺开,一开始是蓝色天空,空旷的天台和陈永仁,干净慵懒的镜头和故事正题叙事速度一致,而且使人感觉每一个情节的转换自然而使人有期待。在两人天台争吵的内容提到过去时,每当切换到过去镜头时,背景音效的配合让短暂的黑白记忆镜头显得和叙事很和谐。

在电影交易毒品的逮捕行动一部分,随着情节紧张气氛的展开,镜头在各人之间的转换加快,而且有多处明显地随着叙事在采用运动镜头,也突出了电影开篇手指点墙的特写,动静结合,把整个逮捕行动表现的扣人心弦。

在从逮捕行动到后来黄警司和陈永仁天台第二次会面之间的故事叙述,在延续前半部的完美拍摄的基础上,有一点个人觉得值得诟病的。同无间道第二三部相比,这一段没有抓住机会多使用亮的镜头,本来叙事电影情节性很重,电影主题属于警匪犯罪片,在此条件下依然大量使用暗色甚至黑色背景,电影的光线稍显偏暗。而且出于情节性强的电影的缺点,大部分镜头都是近景聚焦在人物身上,但这也更考验摄影和剪辑对于人物的把握。

再一次在天台见面,让人豁然开朗地再次重复第一次天台见面的镜头,使人被电影剧情紧紧抓住。在韩琛人手上来抓黄SIR的一幕中,对电梯层数的特写、黄SIR电梯门被缓缓打开的特写与大部分的急速运动镜头的动静强烈对比更是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越来越紧张的压抑气氛和情节展开使人也跟着激动。

在陈永仁到了大厦楼下,黄SIR坠楼这一幕,之前越来越快的镜头和故事发展,突然在观众没有料到的黄SIR堕楼静止了,配上悲伤的《再见》背景乐,虽然只有1分钟左右,但是突出了在场目睹人员的表情,切入了黄SIR生前和陈永仁友情一幕,缓慢地音乐,缓慢地镜头加上演员投入地表演,所有的观众的心都被震撼了,。而这一幕也无疑成为香港电影乃至华人电影史上最经典镜头之一,似乎整部电影的前半部分的叙事都是为了这催泪的一幕而来,这便是整部无间道一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这样的镜头,1分钟,马上又有傻强(杜汶泽)慌忙拉扯中回到之前的紧张快速镜头,可正是整个天台杀黄SIR情节的整体紧凑,突出了这一分钟的珍贵。之后傻强的死,没有使用黄SIR死亡的强烈慢镜头对比,这也是傻强这个角色重要性稍微弱而使然。

之后的部分,可以说情节虽然变化,但是拍摄手法不变,从黄SIR死后的调查,越来越紧张的情节发展,重复了前面交易毒品逮捕过程的手法,而片尾的陈刘天台对峙也是对黄SIR堕楼情节的再次使用。在这一部分中,陈刘天台见面,陈跑到刘背后的巧妙快速视角切换,镜头速度的放慢,突出了两人的矛盾。而在电梯口陈被刘同事一枪击毙,镜头是以枪声和屏幕的突然黑幕,避免的血腥场面,黑白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以黑幕枪声代替血腥出现,不仅使人惊讶,而且在那一秒中之内,观众对于是刘还是陈的死亡的猜测使电影再次进入高潮,黑幕结束后,陈永仁缓缓倒下和再次《再见》背景乐,这相当于重复之前黄SIR堕楼的震撼,但是正是黑幕的使用和情节设计的巧妙,使再一次的慢镜头背景乐的煽情不显矫情更将电影推向二次高潮。

在电影完结时,有稍显啰嗦的叙述,其实叙事电影不一定把每个故事从头到尾讲的很清楚,单从单个电影分析,是不够好的,但是考虑到《无间道》是三部系列片,这一高潮后的叙事就有其存在价值。而且电影最后,刘建明个人特写,回到电影正篇叙事,也就是陈刘人生转换点,陈永仁被赶出学校的镜头,配上“我想和他换”,与电影前半部的呼应,使整部电影一气呵成。

整部电影,虽然逃不脱叙事电影突出人物剧情的弱点,但是强大的摄制人员和与情节完美结合的拍摄和剪辑,使该片成为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也打破了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说法,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短评

五星献给黄秋生突然掉下来的那个瞬间。

4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常看常新。我认为无间道里最精彩的设计之一,就是陈永仁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丝动摇,站在巷道里冲着警司的灵车敬礼那一刻,闪耀着强大又微弱的人性光辉。

5分钟前
  • 欠揍的我
  • 力荐

牛就牛在,他让所有演员都达到了巅峰

10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一气呵成。梁朝伟的眼神令人揪心。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别说,这种港片老爸老妈们已经欣赏不了了,就连弟弟一起看都没坚持看完,哎,我说,片子都这么牛逼了,对你们来说却成不了经典,叹息。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现在看来,无间道一部电梯里挤了三个影帝,这部电梯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14分钟前
  • 小罗伯特唐寅
  • 力荐

港片新旗帜

1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卧!槽!居!然!这!么!好!看!(好后悔现在才看这部电影……所有人的演技都太棒了,甚至萧亚轩……)

23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经典港片,无间道,如人生~~

2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港片的里程碑

2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难怪高中时大家那么喜欢。片尾才发现,陈永仁的生日和我一样。

3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刘嘉玲说:当年拍无间道的时候梁朝伟每天只开工三四个点就回家,拍了二十多天就拍完了,之后就是获奖无数。演戏这种事,不得不承认是有天赋的。

3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梁朝伟已经无与伦比了,那忧郁的眼神,欧~~

35分钟前
  • 伊豆
  • 推荐

重新对香港电影刮目相看,它从哲学的角度深入质问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种窒息,感受贪婪与自私,体验善恶的痛楚纠结。剧本相当出色,梁朝伟的陈松仁直接神化,所有的角色都可圈可点,没有一出多余的地方,以至多年后看美版的时候仍然不忘旧爱。这是港片的里程碑。9.3

3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怎么形容梁朝伟的分量呢?就我个人来看,影坛少了一个梁朝伟,就等于少了一百个刘德华。

38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无间道》拍得相当好,但是再好也已经没有当年港片热气腾腾的生命力了。不知是拍的人变了,还是看的人倦了。《无间道》的前传后续也声势闹猛,它似乎可以打破港片沉沦的僵局。但是,它更像一具艳尸,妆扮得精美绝色,但终究是死物。”网上的这段评论深得我心。

43分钟前
  • 白开水
  • 推荐

看刘德华演戏好累

47分钟前
  • 意闲
  • 推荐

最后那一下爆头,刘德华和梁朝伟的眼神里都是震惊,他死在电梯里,电梯门来回的开关,我们也从震惊中恢复,觉得残酷,谁说的,好人有好报,那些为民除害的,都死了。会有人惦记着他们吗?把他们视为英雄吗?又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还不都是恶人当道。

49分钟前
  • 刘小姜
  • 力荐

看了美版的,才知道港版有多好看~55555555

53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当年我深刻的爱上了梁朝伟同学

58分钟前
  • XA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