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使不会留在凡间
如果是普通人面对疾病,我们或许是同情.
他弹琴,让人有惊艳的感觉.而让一个钢琴天才与肌肉萎缩,瘫痪联系起来,就不止是同情了.会觉得伤心,心疼......
如果你知道你所爱的人将会死亡,那么,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你感觉到的会是什么?
你觉得自此他可以解脱,不再郁于轮椅的束缚,或者悲哀命运对你们的玩弄?
故事很好.感情很细腻.但似乎张力不够.
影片的最后,我宁愿相信是他们有了孩子.小小的加百列,听完祖父的故事便去练琴.
2 ) 木质的感情
尤其喜欢中间配上火鸟的协奏曲
在加百列手指覆上钢琴的那一瞬间,我就完全的被吸引
一个因微小音符的失误碰撞上的爱情
木质的小提琴给人惬意的感觉。
整部片,就像那朴质的木头,温润而不失灵魂
最震惊我的是加百列患病时,女生的暂离
虽然最后回来了,却让人很压抑
或许现实就是多苦难,但为什么在电影里,在那么美丽的邂逅后,还不能让观众继续那梦幻的剧情呢
最后亲朋的悲恸,实在能打动人
3 ) 落入凡间的音符
"我喜欢木头
你可以雕塑它,小的,大的
它的触感柔滑,干燥,有时温暖
它的味道像刚落下的树叶
它的声音……
当灯火通明时就会出现
当天旋地转时就会出现
我可以不再追寻
一股和谐的沉静
我的皮肤打颤,嘴巴干燥
我让风带着我
那声音……
我让心浸润每个音符
我离开人世看到星星
感受到真善美的气息
我不必为了爱而开口
不必为了感受而追寻
不必有光就能看见
我静静的离开我的梦
不再追寻,不再听……
4 ) 我们自己的音符
它是关于一个爱音乐的人的故事,这个人音乐上有点天才,生命有点坎坷。
导演就像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只是这个故事说的有点缓慢,又有点跳跃,他只给了我们故事梗概,许多的部分他让观众自己去填满。
可能1000个人看了这个故事,会有1000种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导演没有将道德的,理性的或者任何大情绪的内容表达出来。照道理,如此坎坷,如此可惜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有才能的人身上,情感的冲突应该很强烈。但是这部戏没有,更多的是语言冲突之外的东西,静默的。这种更为贴近生活化。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没有人能说出大段有着理性又辩证的让人信服的台词。只是这样静静的陪伴和支持,语言似乎有些木讷了,有些说不出口。
对人物的解读,哪个理解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最和自己心意。什么最和你的心意?那就是你自己去填满的故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探索。
一直觉得一个好电影,不是告诉你什么,而是给你一些东西,让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思索。在你与故事的交流中,给予你一些启发。若你又从中领悟到一点东西,那么你对自己的人生观又多了一份理解。若你想不出也无法,全当看过一个好故事,排挤一些无聊,又有什么关系呢?本身很多东西也不是非有标准答案的。标准答案只有中国的老师喜欢。
5 ) 天使在人间
加百列是上帝的首席天使,集众多信任与宠爱,但失落地狱,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加百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悲剧。
故事中的加百列象天使一样,英俊、腼腆、怕人、有着不可超越的才华,但是也就象受惩罚的天使一样,在爱情、事情、亲情都降临的幸福时刻,病魔如期而至,只会留下无尽的伤心。
PS:貌似加百列得的病跟一公升眼泪的女主角是一样的。思维一直清晰,但全身肌肉慢慢衰竭,是最残忍的病。
天才总要承受常人所不能,这是不就是上帝所说的公平?
6 ) 挺无聊的。
本以为本片是一部关于钢琴的励志电影,看完之后大为失望。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对钢琴和乐理知识的缺乏,才使得本片的各点要素都显得格外的不生动。平淡的生活是种美,但是不适合音乐。连最愚蠢的中国流行歌手都知道音乐的表现力是需要激情作为铺垫的。
7 ) 《落入凡间的音符》:化沉重为轻盈的协奏曲
“他们只需克服恐惧,到山上去,就能发现他们的命运。”
《落入凡间的音符》就像《八月迷情》给人带来的感觉,老套的剧情和惯用的叙事方式让人感不到一丝惊喜,但它却总是能以最直白的方式给人一种清新和感动。就像习惯了匆忙奔走于水泥森林之中,当停下脚步抬头仰望喧嚣中的那片一直存在的天空,总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触。然而,电影并不像天空那般自然和原始,它就像一幅被刻意涂抹成墨蓝色的画作,尽管平庸却蕴含了让人唏嘘的忧郁与沉重。
原声音乐的繁杂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静谧的电影,纵使选用的音乐悦耳,也无法在最关键的时候彰显它的魅力。这就使得影片的元素过于简单直白,庆幸的是,俗套刻意的剧情和萦绕不散的背景音乐没有使得影片丧失应有的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来自沉重生活人生中的隐喻,就像那个无面的木人,就如那个被讲述的故事。“日子一年年过去,一天天过去,一点一滴过去,最后化为点滴的希望。”
当加百列在考试弹奏肖邦的钢琴曲时,让人依稀看到托纳多雷电影中的“海上钢琴师”的影子。可惜的是,电影之中的音乐不合适宜的出现,让其失去应有的诗意。每个天才都是自闭的异类,吉百利如同“1900”一般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他没有如“1900”那般选择自己的灭亡,但命运最终给了他一幅如同木人的躯体,唯有静止的知觉在无形的空间之中跳起了轻盈之舞。
与电影《吉他》相比,《落入凡间的音符》没有过于美好的将绝望强扭成希望,但它把沉重的音符扭转成了轻盈的协奏曲。它所可以塑造起来的沉重元素,化成一个个音符,弹奏着平凡却不平淡的生活的美好。当命运为人们套上一具枷锁,人们只能在涕泗滂沱之后继续面对自己的命运。悲剧的命运就如同之前的加百列一样,不喜欢被注视。而与《她比烟花寂寞》相比,《落入凡间的音符》对人情冷暖的描绘也没有那般深邃复杂。电影更多的是用繁杂的音乐渲染相对单纯的恋情、亲情以及梦想、命运,没有过多的纠缠,只有对过去的纠结。
女主角莎拉就像所讲故事中的“外地人”,她使加百列走出了过去,然后,加百列的父亲走入现代的生活。一切的纠结就此烟消云散,电影以一种刻意的方式描述了这个过程。父亲的昔日罪过以及后面的为子不惜入狱的代价,剧情如流水般平躺,让人不忍心理性的去评议它的不合理性。就像莎拉说的“不想哭给他看”,唯有在瓢泼大雨中让自己的泪水肆意流淌。有的电影可以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这部电影告诉观众情感的宣泄无需刻意隐藏。
影片末尾,画面切回到加百列儿时的情景。一切情感在最后仿佛找到最初的归宿,无论对于情感还是音乐,“陪伴是最好的做法”。去掉刺耳的降C音,才能聆听到动听的人生之曲。
8 ) 凡间的故事,天堂的音符
在PPS上看到的这个电影,那上面的名字其实是“落入凡间的音符”,而这里,用的是“来自天堂的音符”。看完故事几天来,我开始觉得,用“来自天堂”或者“落入凡间”都无所谓了,因为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音符,而是故事;丰富故事的,不止是音乐,还有凡间无法逃脱的病痛和苦难;最终打动我的,不是天才,而是爱情亲情友情的温柔,是人间的男女面对爱情的勇气,面对病魔面对死亡面对绝望的坦然、勇敢。
第一次看西班牙语的电影……男主角中间弹的是斯坦威啊!!!斯坦威!!!是肖邦啊!!!肖邦!!!
看完此片,我拭干湿润的眼睛,抬头向伟大的西班牙人致敬。
加百列太可爱了。。
小小煽情的西班牙片
Spain,艺术的殿堂。他说“我心中有音乐。”
OST太棒了。。。。
音乐就是他的生命~
其实情节很简单,只是为音乐天才的运动神经元病感到惋惜。
用天赋或者遗传来解释这部电影比较不错,后半段有点拖沓。突然想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没有国界的:音乐、电影和食物。这部电影里就占了两项。
落入凡间的音符
另一个亚当
是钢琴成就天才还是天才成就钢琴,只有加百利才知道
落入凡间的音符,比较喜欢这样子翻译
细节丰富,耽于情绪,力求诗化。因此叙事成为难题,讲述很笨拙,破坏了整体的调性。
拍的不够有起伏
天才不是老天爷的宠儿吗?那他为什么要如此折磨Gabriel,是因为自己的作品出色到让自己嫉妒吗?
拥有他人无法超越的天生便具有的才能的人往往活不长久 电影都是这样继续的
得慢慢来。。。
太好看啦啊!男主角弹琴的样子迷死人!!!爱死这样的闷骚片!
加百列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