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干柴烈火
故事其实很简单,甚至有点儿些许的无趣,就是讲述一个找房子的男孩被房地产中介激发了对男性的渴望然后和该房地产中介在屋子里发生的一切,然后还有这个男孩的前女友以及那个房地产中介商已经变性的男朋友。但是人物、光影以及对情欲不平等造成的悲剧成就了这个简单的故事。
典型的喜剧以及话痨风格,第一幕以房地产中介巧舌如簧地骗得了男孩的芳心,并一同上床结束,这一幕整体的色调以晚上为主,男孩的装扮就是初入社会的小白,在房地产中介的一步步勾引中爱了房地产中介,突然发觉做房地产中介确实要有这样的口技,这里的不对等产生于男孩并不真实的了解房地产中介,而房地产中介也仅仅只是为了欢愉一晚,然后就鼓吹让男孩去做男妓赚更多的钱,当然必须通过他。
第二幕开篇,屋子明亮了许多,男孩以活泼可爱的造型出现,不论是窗外的阳光还是男孩的阳光,都暖着观众的心,而房地产中介一进家门的冷脸以及毫不留情的指责男孩让整个故事出现了一边倒,男孩委屈且不知道如何和房地产中介相处,两个人在窗边一人一扇窗的戏份让人感到隔阂之大,当然,小绵羊始终斗不过大灰狼,房地产中介只要想上床时的好言好语一样哄得男孩又献身,第二幕结束,但是其实两个人物之间的不适合溢满了屏幕。
第三幕开篇,床戏后的第二天,房地产中介的抱怨是必然的,并又开始了无尽的出差,其实房地产中介未必是出差,只是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旅店而已,男孩心碎,想要走时,男孩的前女友来了,并要带着男孩一起走。但是当他们就要离开这个房子时,房地产中介回来了,男孩的前女友被房地产中介吸引,不愿意走了,还要拉着男孩子一起,此时又来了房地产中介变性的前男友,这可精彩了,一切的一切又开始围绕着房地产中介在转了,甚至还出现了四人面对四扇窗的歌舞时间,简直有时候要佩服一下Ozon的恶趣味。然后最后男孩 死了,而面对死亡的前女友和房地产中介只是镇静地打了几个电话就继续 狂欢去了,变性的前男友想逃离这儿却始终逃离不出这个魔障。
一对对不平等的情感关系,最后就是导致一个大大的悲剧,但是整体的色彩却用强饱和色让观众觉得色彩鲜明,人物性格鲜明,非常好的一种影像风格。特别是固定场景里美术的强烈冲突应用以及简洁的家具摆设,真的好看,都想把这种色彩用在自己家里了:)
2 ) 《干柴烈火》欲望与控制
不知片名的法文Gouttes d'eau sur pierres brûlantes 是什么意思,于是去查英文,英文是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 ,发现和中文的《干柴烈火》还是很有差距的。水滴在滚烫的岩石上,除了一开始的与岩石的灼热反应外,最后应该是水被岩石所蒸发。“干柴烈火”只反应了前一个阶段的状态,而后面的蒸发与痛苦似乎只留给了亲历亲为者。70年代的法斯宾得必已经过了干柴烈火的年纪,渴望爱与被爱虽然还是生命的主题之一,但是阅历的增长已经无可避免昭示着欲望的另一个狰狞面孔。
中年Leo无疑是欲望场上的老手,对于自己的猎物一向喜新厌旧又惯于控制,他的具有成熟男子魅力的身板和脸部线条为他的情场围猎赚分不少,影片中仅有的另外三个人物——一男、一女、一变性人,都心甘情愿地被他俘虏,四个人间的干柴烈火和爱怨情仇似乎都已经可以听到水滴于热石之上的滋滋妙响。
所以这是一部纯情欲电影,不要指望于其中发现多少道理、有无批判,它只是很纯粹地展现一个少年如何受到欲望的引诱最后不能自拔以至自杀的故事。虽然它确实批评了引诱者,同情了被引诱者,但这种批评与同情都是微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导演刻意忽略的。很明显Ozon对于法斯宾得的理解确有独到之处,因为法的电影一向便是以讲究情欲的纠葛与恩怨著称,甚或某些疯狂之处几不见容于当时的社会。Ozon这次的改编完全继承了其情欲特征,在这个封闭的公寓里上演了四幕欲望游戏。
少年franz的被引诱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已经有女朋友甚至已经到谈婚论嫁地步的男人为何会被一个中年老男人勾引?除了Franz天生或有同性种子之外,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于“陌生欲望的冒险性玩赏”,或者还要加上一点点的被控制欲。但这次冒险使他跳入了欲望的火坑。更有不可思议之处在于,赶来劝说的Franz的前女友最后居然也被Leo勾到手,再加上之后出现的为了Loe去变性的一位男子Vera,实在让人惊叹这位中年男人的魅力到底在何处?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情欲的实现与精神控制往往密不可分,唯有在精神上完全服从才能在做爱时获得最大的快感。Franz的悲剧在于,他需要的是一份爱,而不是单纯的被控制,而Leo却只会用欲望去控制他。这从Franz和其他两位猎物对于控制的反应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其他两位都是对这种控制求之不得如饥似渴的,因为她们只想要Leo的肉体,唯有使自己被控制,才能得到控制者的肉体。(当然Vera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后来3p做爱中她退出了)。Franz显然无法接受这种羞辱,他用死来证明自己的自由,这是他最漂亮的反击,只可惜Leo是一头只有阴茎的公牛,他连反击都没有感受到。
影片虽然有舞台剧的格式,在一些段落上会标明是第几幕,场景也只有一处——Leo的家,但这并不妨碍镜头的多变,这个狭小的空间似乎还增加了镜头的可能性。
博客: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3 ) 致命挑逗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 欧容在新世纪之初推出的这部《干柴烈火》在我看来翻译成“干柴烈火”是并不准确的。参照原本的法文片名,直译过来应是“滚烫岩石上的水滴”。虽然这种译法不及现在通用的“干柴烈火”这样富有美感,但是却把影片中四个主要角色的状态恰如其分的呈现出来——焦灼,恰似一水滴与炽热岩石在接触时的瞬间反应。
一
德国新浪潮导演法斯宾德十九岁时写了生平第一个剧本,一出四幕舞台剧,并从未公诸于世。四十年后,法国新锐导演欧容把这部“神秘”的作品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影片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方式,还是整体的结构,都带有强烈的戏剧色彩。舞台上以“幕”来做“段落”的划分,电影里则用“ACTⅠ”“ACTⅡ”这样的小标题来划分段落,思路是非常清楚的。
少年Franz和中年男人Leopold在影片的“ACTⅠ”登场。在这一部分,导演用平衡且居中的构图方式来呈现俩人微妙的关系。
Leopold的眼神和问话的挑逗的。他就像一直搜寻猎物狐狸,循循善诱着少年的心。Franz向Leopold讲述自己与未婚妻Anna的情感现状。Leopold也表明自己曾和“女友”同居七年。这段对白似乎是在阐释俩人此时的“异性恋身份”。
而到了下一个场景,在窗前,Leopold开始了他的“挑逗”。他问Franz是否和同性上床过。Franz坦诚,在寄宿学校里,一个叫Flaxer的男孩曾和他接吻,彼此用手抚摸对方。Franz用“恶心”一词来形容他们曾经的亲密关系。
根据金西的报告 :有50%以上的男性和30%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曾经有过同性性行为经验。Franz无疑在那50%之中。在异性恋霸权者看来,性欲表达是由社会性别身份决定的;而社会性别身份又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欠妥的。除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建构也深受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Leopold试探性的问Franz:“为什么觉得恶心?”Franz回答到:“因为我们都是男孩。”Franz还两次梦到过Flaxer和他的母亲在一起,却上了他的床。他形容梦里的他应该是女孩,他像个小姑娘一样被Flaxer压着。
尽管Franz和同性有过或实或需的“亲密关系”,但他清楚地认定这一关系是畸形的,是恶心的。Franz的性别和身份是暧昧不清的,是游离不定的。我们既不能说他是纯粹的异性恋,更不能就此认定他是同性恋,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他的“酷儿身份”。在他身上,“相恋”的对象是“多元的”,“性欲”是流动的。基于此种前提,Leopold成功的诱惑“异性恋”身份的Franz变成了“同性恋”,成为了他的“奴隶”。
在“ACTⅠ”房间内的一场长谈中,Franz明确的表现出对其母亲的迷恋,以及对继父的憎恶。佛洛依德曾用“俄狄浦斯情节”否定同性之爱。他认为所有人都有异性恋的乱伦冲动。在朱迪斯 巴特勒(Judith Butler)看来,原初的禁忌并不是异性恋的乱伦,而是禁止同性性欲望的结果。异性恋乱伦所禁止的是欲望的对象,而同性恋禁忌禁止的是欲望本身。依照巴特勒的逻辑来看,Franz对母亲流露出来的“乱伦欲望”其实是被压抑的结果。悲哀的是影片的结尾。Franz在奄奄一息之际,唯一想到的是给他的母亲拨一通电话,告之她自己即将走上黄泉。母亲的态度是冷漠的,她说完“一路平安”就挂掉了电话。
在影片进入“ACTⅡ”之初,Franz跟Leopold的关系是融洽的。Franz欣然接受并沉浸这种这场同性相恋之中。他心甘情愿的为Leopold洗衣做饭放洗澡水…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年上映的美国影片《美国美人》。《美国美人》里Frank是“同性恋恐惧症”患者,“得病”原因是他经过“纳粹”的洗脑之后,建构出一种观念:唯独异性恋是正确的,同性恋是错误的,羞耻的。这种意识导致他难以正视自己心底同性恋倾向。而在《干柴烈火》中,Franz仅被稍稍诱惑,就与同性相恋,接受心理潜藏的“同性恋情结”是快速的。
在“ACT Ⅲ”中,Leopold暂时离开了Franz,他的未婚妻Anna又来到了他的身边。此时的Franz又回归到异性恋的身份。Franz“往来”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是如此“自如”,这与“酷儿”和“酷儿理论”强调的“自由地生活 ”不谋而合。酷儿理论延续并发展自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此它不会去强调“非此即彼”,非异性恋或同性恋。在某种意义上,酷儿就意味着自由和多元。
二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西方那些在性和性别领域的“越轨分子”,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易装者、异性者、虐恋者等等,他们开始用“酷儿(Queer)”当作自己的代名词。
在《干柴烈火》中,不仅Franz具备典型的酷儿身份特征,Vera同样也是酷儿。Vera的身体里的成份太复杂了,以致于我不知道Vera的人称代词该用“他”还是“她”。暂时像片中的Franz和Anna那样用“她”吧。
上文中提到, Leopold在“ACTⅠ”中向Franz表示他有一个“同居了七年的“女朋友”,那个人就是Vera。以前Vera和Leopold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身理性别是男性。Leopold对那时的“她”说:“可惜你不是女人,否则我会跟你结婚。”因着他这一句话,Vera接受变性手术,用Leopold的话说就是“拿掉了阳具”。而手术后,俩人终究还是分开了。
在酷儿理论对各种身份分类的挑战中,超性别(Transgender)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超性别就所谓的“易性”和“易装”,还包括既不易装也不易性但是喜欢像另一个性别的人那样生活的人群。巴特勒认为 ,男女两性的界限是不清楚的。生理学统计表明,世界上有6%到10%的人天生就处于两性之间,他们的生理性别是不确定的。
就我看来,像影片《干柴烈火》里的Vera,或是影片《沙漠妖姬》里的“易装皇后们”,这样或“易性”,或“易装”的“超性别”人群是最酷儿(Queerest)的。在我阅读了一些与酷儿理论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之后,我体会到酷儿的核心观点就是:游移的身份和流动的欲望。这两点在“超性别”人群中尤为最突出。可以说他们是“雌雄同体”的(这里的“雌雄同体”绝不含贬义),各种身份、各种欲望都能在他们那集中表现出来。到了今天,不仅是在西方世界,就连相对更为保守的我国,这种“超性别”的“雌雄同体”也变成了一种时尚。那些带着男性阳刚气质的女生,例如超女冠军李宇春;还有那些带着女性阴柔气质的男生,例如著名演员陈坤等,他们成为了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偶像明星。
同时,Vera也是虐恋者。在Vera被Leopold正式介绍给Franz和Anna的那场戏中,Leopold毫不避讳且用带着羞辱的语气说了出来:“Vera特别喜欢被绑起来,尤其是手和脚,绝不介意炫耀有被虐倾向。”很明显,Vera在与Leopold的这场爱情拔河中输得一败涂地,无论是身理或心理。
到了《干柴烈火》的最后一幕,Leopold对Franz爱答不理,尽情享受着跟Anna和Vera3P之乐。在这三人的关系中,Leopold是如此的喜新厌旧,Vera感受到了自己的卑微。她选择退出。Franz在门口窥视到了这一切,愤怒的他不忍开枪杀了Leopold,而服药自杀。临死前,Franz与Vera之间似乎暗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那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悲伤,是一种怅然若失的境况。
酷儿理论中常提到“策略”一词,它的包容性把主流人群之外的其他人群都囊括了进来,团结了起来,形成一种与主流世界相抗衡的力量。这种“策略”亦体现在了Franz和Vera身上。通俗的来说,这就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影片的结局,Franz和Vera这两个为Leopold付出最多,改变最多的人是最为悲惨的。Franz死了,Vera独自徘徊在一扇大窗前暗自神伤,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绪萦绕在影片结尾。虽说此时响起的音乐并非交响乐,但低沉的女生嗓音哼唱着出的舒缓歌曲,却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三
如果说要来好好分析Leopold的性别取向,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这部电影中,在Leopold的眼里,他根本就没有把性别看得至关重要。性别不过是他厌恶一场爱情关系,或者说是他想终结一场爱情关系的借口。
Leopold的一切动作力量都源自于他的审美欲望,这种欲望是更为“肉体”的。他始终在描述自己觉得“美”的“身体”——棕色的眼睛,红色的头发,结实的大腿等等。同时,Leopold的审美也是容易疲劳的,他需要有新鲜的,美丽的东西来刺激他。Leopold所谓的“相爱多久”几乎可以等同于他“审美了多久”。所以不管是男性,女性,或者是变性的,他都可以接受。
四
如果一部电影中的主角是酷儿,或者演员是酷儿,我们就可以试着判断它是酷儿电影,或者认为这部电影具有酷儿性。我之所以选择运用酷儿理论来解读这部《干柴烈火》,除了上述条件符合之外,同时还可以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部电影可以因为剧作者、导演、制片人是酷儿,或者主演是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或者其它属于酷儿范畴的演员主演,而被视作是酷儿电影。这部《干柴烈火》的核心主创欧容和法斯宾德都能撑得上是酷儿。尽管导演欧容在拍摄它时,编剧之一的法斯宾德已去世多年,但是我相信:同样具备酷儿身份的两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能良好沟通。
法斯宾德是一名公开的双性恋者,在他一生所导演的40余部影片里,有不少是同志题材,标志鲜明,如:《十三个月亮之年》、《贝特拉.冯.康德的眼泪》、《水手奎莱尔》。他曾说:“同性爱可能是我所有影片里的一个元素,不见得通通都是这个题材,但它们都有一个同性恋者的观点在其中。”
在《French Queer Cinema》一书中,列举出欧容的多部影片为法国新酷儿电影的代表作,其中就包括了这部《干柴烈火》。欧容是一个绝对保护自己隐私的人,他从未直接了当说过自己的性向。不过就我所看过的关于他的访问 ,我觉得他的酷儿身份也是毋庸置疑的。
就我的理解,酷儿理论以及酷儿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有别于分类清楚的同性恋或异性恋,也不同于纯粹的同性恋电影或者女性主义电影,酷儿它诠释一种自由,多元和包容的思想。我觉得,酷儿理论中的这些核心特质恰恰是当今社会中最需要的。不论是在微观的个人性别、情感关系层面,还是在宏观的现代社会、国家、世界之中,自由、多元和包容都将是现在到未来的形势所趋。
— END —
参考书目:
《酷儿理论》 [美]葛尔.罗宾,译:李银河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 李恒基 杨远婴
《FRENCH QUEER CINEMA》 [法]Professor Nick Rees-Roberts
《QUEER IMAGES》 [美]Harry M. Benshoff
《当代电影》杂志(2009.5.) 《酷儿理论与电影》 李二仕
附:
2006年7月21日,美国著名同性恋媒体的女记者对Ozon的专访[部分].
记者:你的电影展现了性的狂野边缘,你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同性恋男人,对吗?
Ozon: 不,我不想定义自己................................. 也许在10年之内我会有一个家庭,我不知道,还有孩子
记者: 嘿!你不知道, 总之你可以和一个男人拥有一个孩子,你不知道?
Ozon: 是的, 不确切. 我知道在美国是可能的, 不确切在法国.
记者:噢!男人不能领养或者代理一个孩子,你不允许那样做在法国????
Ozon: 不太可能, 同性恋夫妇领养孩子在法国是不允许的,可能,以后可以吧.
记者: 你能告诉我关于你和你的哪位的关系______你怎么称呼他,你的爱人,你的另一半,或着其他什么称呼?
Ozon:我的朋友
记者: 那么你的朋友是男人还是女人?
Ozon: 我认为是男人.
记者: 你认为是男人 (笑).
Ozon: (笑) 我确信是的.
记者: 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Ozon: 5年
记者: 太棒了,你们住在一起吗?
Ozon: 不.
记者: 你是一个别人可以和你住在一起的人吗?
Ozon: 我喜爱相处的日常生活,但是有时,最好不要分享太多的隐私 .
记者: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什么电影影响了你?
Ozon: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电影迷了,因为我的父母都爱电影 .他们让我看了很多在当时小孩子禁止观看的电影.(笑) 其中影响我的重要电影之一是罗贝托.罗西里尼导演的一部<德意志零年>。
我10岁或者11岁的一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看的,当时我父母不在家出去了. 是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柏林的一个小男孩努力幸存为他的家庭挣钱,最后自杀了,非常悲剧的,和我作为小孩子以前看的电影太不同了.它是迪斯尼动画片的反面. 我理解了一部电影如何强大的感动了一个11岁的男孩. 我认为是从那一刻起,我认识到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电影导演。
* 三年前的一次作业,咕~~(╯﹏╰)b
4 ) 最爱的电影
法斯宾德早年创作但一直未公诸于世的舞台剧,Ozon将其拍成了电影。电影遵循了舞台剧的形式,把电影的种种手段藏匿起来,所以看起来平稳流畅,戏剧张力饱满,让人有看一部出色话剧的快感。剧情是关于三个人(一个小伙子、小伙子的未婚妻、还有一个变性人)陷入一个风流倜傥的中年男人的情欲陷阱而不能自拔的故事。这是一个纯粹关于情欲与控制的故事,四个演员浑身上下都是戏,导演调度不动声色却意味深长。
5 ) 爱情是出舞台剧
有很多的舞台式的表演在这部影片中可谓是一个亮点:窗台的框架作用,四人对着镜头扭动臀部,Franz横躺在俨然舞台中央(打光的用意恐怕在在于此)……
这点与性的仪式性,在我看来,很有关联。
在爱情的男男女女,(任意搭配),往往不把性作为一种单纯的欲望的体现,更是看中在这种欲望的激发和满足背后代表的一个问题:爱还有多少?
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读心术。
爱情的指标难免落到欲望的指标上。
他们紧紧拥抱着,互相缠绕,企图在呻吟中听到对方对于爱的回应,或者是对于需要的回应。
剧本的写作上,运用反复重复的相似情节制造反讽效果。不论是个Franz的那个春梦,还是Loe和Franz和Anne做爱的动作的类似,或者是Loe对Franz和Vera的那句“是你需要我”,还是Franz与Vera不谋而合的对于唱片机的喜爱——注意到在Loe诱惑Franz的夜晚他用唱片机放了音乐。
而当Franz身穿着Vera的皮衣死去时,这种讽刺的寓意更是清晰。
影片有意含糊了性别的划分,而是将爱放到了一个统一的舞台上上演:爱情总是如同戏剧经历了Act1,Act2,Act3,Act4,从最初的美好,到平淡而满足于性关系,到失去性欲而最终破碎。
没有人是圣人,也没有人是导演。
可以选择的是听不听到一句“Bon Voyage”。
6 ) 法斯宾德plus欧容
从来没有看过欧容的片子,这是第一步。
四幕室内剧,关于爱、欲、生、死,有双性、变性、NP。
当Franz踏入这间封闭的房间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不再离开,注定了他的悲剧。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爱上错误的人。或许是一般戏剧中的套路,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喜欢最后的结局,当变性人Vera重新将自己的外套在Franz身上讨好,空气中是令人窒息的死亡的味道。她用力去打开客厅的窗户,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镜头拉开,无助的双手定格在雾气朦胧的窗户上。。。。
7 ) 水滴滚石
[干柴烈火]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主演:露德温·塞尼耶/贝纳·纪欧多/马立克·兹迪
出品:法国
年代:2000年
水滴在滚烫的岩石上,这是英文片名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的真意。当澄澈水滴落在斑驳而滚烫岩石上产生灼热反应,最后水被岩石所蒸发或是渗透入岩石的纹理间,这是具有悲剧意味的,然而这并不是爱情的真意。爱情的真意是“干柴烈火”,爱情的终结是两败俱伤是你死我亡。
干柴与烈火,彼此的价值只有在相遇时才得到升华,干柴唯有点燃自己发出光与热才完成其生命的价值,而火本身就是在燃烧自己。爱情就是彼此的牺牲。爱情不是用性的方式将彼此的占有,也不是用爱的方式将彼此拥有,而是用干柴与烈火的方式成全爱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法斯宾德逝去18年后,其19岁时的舞台剧由年轻的弗朗索瓦·欧容改编成了电影,电影在四幕结构的幕起幕落间,完成了法斯宾德年轻生命的复活。弗兰茨的遭遇应和着法斯宾德的心路历程。生命正如从幕后到台前,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的。
男男篇:一入房门深似海
静止不动的城市画面连环画似的翻转,像极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老电影。音乐悠扬,鸟语花香,城市似乎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这一幕却成为惊鸿一瞥不再出现。影片封闭的空间让人想到法斯宾德的[佩特拉得苦泪]亦或是弗朗索瓦·欧容的[八美图]。
灯光闪现透过镂空的镶嵌玻璃的门,一个优雅的男士转动钥匙了门,一位年轻的男子鱼贯而入,进门上锁,一切尽在掌握。一个19岁的年轻男子弗兰茨与一个50岁的老男人欧帕能发生什么?华灯初上,尘封的留声机响起久违的乐声,沙发上两个陌生人开始交谈,19岁的弗兰茨刚刚高中毕业一年,为了与女友结婚而东奔西跑地找房子。酒成了吐真言的法宝,一个是一口干一个是小酌老狐狸开始展开了他的魔爪。两人开始谈论性。19岁与50岁,恰恰是一个父与子的关系。年幼的弗兰茨父母离异,自幼与母亲一同生活,所有对于性的经验都来自于本能和实践。世间约定俗成的男女观念同样影响着弗兰茨,弗兰茨与同学安娜相恋四年,平平淡淡毫无激情,爱与性一切只是例行公事。
为你点一支烟,听你来倾诉。窗成了房间与城市沟通的桥梁。两人站立窗前凝视远方,一人占据一个窗口,窗框将两人分隔。欧帕不动声色的诱使弗兰茨陈述了他关于继父的梦:“我躺在床上,继父穿着大衣走了进来。我不动声色的看着他褪去外衣、内衣、底裤。然后我双眼睇落去他的裸体,他的大腿内侧肌肉发达,胸上还有浓密的毛发,毛茸茸的……真奇怪,在梦里我在他面前变得越来越细,我默默地让他进入我的身体,就像男人进入女人的身体……我想在梦里,我就是一个女人。”欧帕成了弗兰茨性启蒙的导师。“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于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道尽了“我”之所以为“我”的本质。如果无法认清自己,你是白活。
梦不是偶然地、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的变相满足。欧帕在心中窃喜却依旧不动声色,他成功的促使弗兰茨意识到他需要一个家,一个完整的家,他需要父亲温暖的拥抱。或许无数次欧帕使用如此的伎俩将俊美少年诱上了床。而偏偏这次碰到了弗兰茨。“脱光衣服上床等我,我会变成你梦中的人。”弗兰茨心甘情愿地遵循了欧帕发出的指令。按照佛洛依德对于梦的解析,梦是每个人的潜意识宣泄,所有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就会在梦中得到抒发。于是弗兰茨梦想成真了。弗兰茨赤身裸体等待着“父亲”的宠幸,欧帕着一身长款风衣像一个侦探。落幕。幕起。角色开始转换,同样的风衣穿在弗兰茨身上,同样的威严耸立。“父亲”成了一个角色,风衣就是戏服。欧帕又何尝不是如今的弗兰茨,只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枉过人间若许年,心中依然有个声音在呼喊“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欧帕利用自身散发出特殊的魅力和弗兰茨度过了六个月的蜜月期。可时光却将激情慢慢消耗,不幸的是生活中无关痛痒的琐碎小事使得两人的弊端原形毕露。弗兰茨喜欢听音乐青春热血、欧帕喜欢安静。一会嫌弗兰茨弄乱房间、一会又嫌弗兰茨多愁善感。付出爱是因为想收获爱,而过程是个漫长的煎熬。激情过后留声机继续尘封。弗兰茨幡然醒悟决意离开,但真要走时却发觉心底已经离不开这个老男人了。
爱情的乌托邦破碎了。当老鼠爱上猫,悲剧就诞生了。爱是压迫,爱是折磨,这是法斯宾德一贯表达的主题,欧帕就像是[水手奎莱尔]里的奎莱尔一样,俘获了别人的爱情后用以剥削。弗兰茨的名字同样出现在法斯宾德的作品[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他成了一个受爱情剥削的符号。拥趸弗朗索瓦·欧容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法斯宾德。
嬲篇:此情可待成追忆
弗兰茨像个被抛弃的玩偶在黑暗中啜泣,窗外雨如泪下,两人站立窗前凝视远方,女友安娜不期而至。一人占据一个窗口,窗框将两人分隔。这伤感的情景下,安娜似乎替代了欧帕填补了弗兰茨心中的空洞,两人在欧帕的魔床上重燃爱火,安娜要求弗兰茨:“既然你和他过得并不开心不如留封信告诉欧帕‘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们今日即可离开,结婚生子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弗兰茨闻而不语,怅然若失……“我同意离开欧帕同你离去,但是容我在这房子里续留几日”。这是爱情吗?爱情的一意孤行如飞蛾扑火般死个痛快。简简单单地说自己只是喜欢他的房子,可复杂的情感已经教你放不下他。
安娜的娇嗲让弗兰茨回归男性的意识,当他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欧帕提前而至。偌大的房间像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俘获着年轻的肉体,安娜被征服了。这样一个涉世未深单纯的女子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欧帕有着弗兰茨无法拥有的魅力,如一件后现代的古典家具,设计前卫而富有年代感。在某种意义上说,安娜同样需要这样一所房子,一位父亲,一个家。青梅竹马的弗兰茨是过去让她在单车后座上笑的人,风度非凡的欧帕是未来让她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人,而此刻安娜被欧帕俘获了。年轻让她不顾过去与未来,只想此刻的温存。
此时欧帕的前女友薇拉又找上门来,衣着性感内衣年轻粉嫩的安娜开了门。第一次当弗兰茨开门的时候,薇拉退却了她谎称自己走错了房间,而这次再不能错过。年老色衰的薇拉内心隐痛,她坚定地以为欧帕是喜欢女人的,她坚定地以为她还能在欧帕同样的房间同样的床上找到温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就几年。爱情的保质期从七年缩短至六个月。
欧帕饿了。他真的饿了,他回来收拾陷阱里捕获的猎物。你们只是他的食物,食物的结局就是被吞噬被咀嚼被消化被排泄,只要新鲜好吃能填饱肚子结局都一样。房子只是一个陷阱,正如再华美的鸟笼终究只是鸟笼而不是家,金屋藏娇的结局只是把自己也关了进去。欧帕让人联想到武曌,这位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当功成名就之后,年来色衰不期而至,她渴望年轻的生命,渴望澎湃的情爱,在男宠簇拥下占有逝去的年华,与年轻生命的情爱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我不明了,为何我心伤如斯;一则老故事,不止息地涌上心头;风拂沁凉意,夜色暗深浓;莱茵河水悄悄一去不回头。”弗兰茨咒语般念叨海涅的诗成为了预言,人终究是无法阻止生命的轮回。当年华老去,情只可成追忆。
嫐篇:只是当时已惘然
弗兰茨望着镜中的自己出神,镜中出现了三个弗兰茨。一样的年轻与美貌。他在做艰难的抉择。未婚妻与薇拉正在与自己心爱的男人媾和,发出刺耳的呻吟。安娜曾经的信誓旦旦原来都经不起考验,“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都是激情澎湃时的谎言。薇拉的命运似乎是他的未来,但是他不愿面对。蝶变是个艰难的过程,作茧自缚然后不食不动,最后破茧而出蜕变升华。张元导演在[金星小姐]中完整纪录了在男人的世界里潜伏了二十八年的金星成功蜕变的过程。蜕变经历的不仅是伤痛,而且需要丢弃曾经人生中最重要的“命根”。男人世界里所能经历的你不再拥有,生活起居整个发生逆转。为了爱,她们做到了。当弗兰茨看到成功蜕变的薇拉,弗兰茨看到了自己。时光已经在薇拉身上留下回不去的烙印,老是一个可怕的词,人永远追不住时光,爱在时光里永远是一朵枯萎的花朵。弗兰茨可以为一个心爱的男人去变性,如果他喜欢女人的话,可惜他不是。他爱的不是人,他爱的是年轻,爱那种以统治者的姿态去奴役年轻生命的快感。薇拉就是自己的未来。他想跟安娜结婚,而安娜面对诱惑竟然如此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年轻在弗兰茨身上又体现出致命的缺陷,安娜喜欢那种成熟男人身上的魅力,弗兰茨要到那里去追寻。弗兰茨开始反思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爱,单纯的爱,一个有爱的家。他举起枪,子弹正中欧帕脑门,然而一切都是幻觉。弗兰茨是真的入戏了,不疯魔不成活,然而你是真虞姬他是假霸王,情何以堪,惟有自己成全自己。
男女篇:人间正道是沧桑
弗兰茨吞下毒药,打电话给家中母亲,家母只是冷酷无情地祝愿儿子“一路顺风”…… 薇拉想要拿回穿在弗兰茨身上的皮草外套,却感受到弗兰茨冰冷的躯体,年轻光洁的肉体却已失去生命的色彩。娜拉的双手开始迟疑,重新又帮弗兰茨穿上衣服。一切都是虚幻,性别就像是身上穿的衣服,不管是华衣还是破衫,内在是永远不会变的。如果一个人只在乎你的外在,在乎你的衣服,你是男是女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根本不爱你。为了一个男人娜拉放弃了自己的曾经拥有,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而心爱的里奥一切都没有变,一样地喜新厌旧。
安娜和欧帕交战正酣,他们的共同男友弗兰茨却已孤寒而亡。薇拉叫欧帕休战来见亡者,见惯了人情世故的欧帕却无动于衷,当初口口声声说我深爱你的安娜,看见弗兰茨往生的遗体也只是哭嚎“谁来做我孩子的父亲”,又乖乖地返回到欧帕的魔床。
人是世上最冷酷的动物,而父母、爱人这些貌似亲切可靠的依靠也不再能给予自己任何安慰,薇拉、弗兰茨、安娜、欧帕都走在一条不归路上,生的堕落死的悲凉弥散在房间内让人窒息。薇拉试图推开窗户跳楼寻死,却发现这窗户被牢牢地锁住,怎么也打不开。这像极了[屈斯特婆婆上天堂]中的结局,连死亡都没有成功是一种更加可怕地悲剧。暗夜中薇拉的双手无助的捶打在窗户的玻璃上。随着渐渐拉长的镜头,我们才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不过是一座牢狱。裴勇俊在《冬季恋歌》中对崔智友说,“彼此的心是最好的房子”。当爱已成往事,房子已成为虚有其表的摆设。滚滚红尘,似水流年,你愿意甘做房奴吗?
法斯宾德的四幕剧被Ozon改的超赞!风格独特的室内剧,只有四个人,场景也极其有限,却丝毫不觉苦闷,剧力强大。对现代人干柴烈火般的欲望而言,除非你是情欲的大买卖家(就如片中的老男人),无情无义,冷漠自私,用商品交换的逻辑把自己,继而把爱他的人变成物件和奴隶。否则你就是悲剧。
改编自法斯宾德室内剧《爱比死更冷》,用彩色片讲述这个故事终究还是太过现代。虽然是欧容的早期长片作品,其实电影中的很多元素仍旧是他之后的一贯风格,比如对这种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的偏爱,比如对同性以及爱情题材的深度执念。这个故事大概是四角恋的终极版本了。
欧容的片子总有一两个镜头的构图美的不行,还有配乐每次恰到好处。这次演员都很传神,franz的俊美,leopard的老到,anna的天真,vera的沧桑变化。男男女女,最后都变作欲望的牵绊,这就是欲罢不行的本性。
Léopold 就是我们(Franz、Véra、Anna)的国王。Ludivine Sagnier 还真是放。这抵死生动的字幕是迈克翻的吗?
偶像法斯宾德19岁写就的,带自传色彩未公开的剧本。欧容继承遗志,翻拍成电影。两男两女,分成四幕剧,群交派对,镜像关系。交换和对称是关键词(不好意思,趣味上,实在是欣赏不过来。
franz&leoplod will be the name of my 2 babies... poison bring Franz away from this horror love affair...
法斯宾德的四幕剧被Ozon改的真不错。只有四个人,场景也极其有限,却丝毫不觉苦闷,剧力强大!还有就是Franz(Malik Zidi)太养眼!小委屈的时候实在惹人怜爱。话说Leopard不帅又老,但确实气场无限啊。
后来再拍都没法超越这部了。。。。 Francois加油唉
1.情感路上的老司机必然是一个性爱老司机;2.谁在爱情里陷得越深,谁受的伤越深;3.四人共舞,恶趣味;4.结尾打不开的窗户,是想离开却逃不开的情人,是想遗忘却无法摆脱的过去,是想结束却又欲罢不能的情欲。
什么时候你从心口上的一颗痣,变成了衣服上的饭粒子?感觉风格不太像欧容,一看剧本原来是法斯宾德的,难怪。PS美少年这种濒危生物实在太有杀伤力了!看完三魂丢了七魄!
富有老男人在性关系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除了那个窗,找不到我喜欢的地方。实在不明白。
#Cannes2021 将室内空间挤压成景片,保持一种景片的正视图。尽管经由台词点出是melodrama,整体还是太剧本围读了。红黄蓝三个主色在四位主角身上更迭,颜色的相衬作关系变化的注解,侯麦电影中的常见做法。
太有戏剧的张力,表达非常有层次,蠢蠢欲动的欲望四散开来,令人欲罢不能
有一天他们会在一件琐事,无关痛痒的事上,无法取得共识,产生分歧,从此以后,他们之间再也没有了共同点,只有分歧。
爱欲里只有周而复始的不平等?“有一天他们会在一件无关痛痒的琐事上无法取得共识,产生分歧,从此以后他们之间再也没有共同点,只有分歧。”
终于认真看了头像出处的这部电影,一了一直不换的情节。美少年遇上情场高手的情欲游戏,动情则输。章节拆分段落,多次出现窗户分开角色关系,床笫上等待的裸体和玩味一笑的“主控者”,氛围变化不言而喻角色命运,被误的少年们。对话和形式似乎玩味较重,但还是欧容的规整和文学。美少年之死,爱之死。
还是往常的欧洲电影,就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去探索:情与欲。结局大概是想说,在看清的那一刻,你的一部分就此已经死亡。若不是此片,19岁少年便在某一天会成为那个50岁的大叔,把妹/把弟的逻辑便为:即使不是我,你也会遇到别人。别抱有希望了,只需回归欲望。可我还是很伤心怎么办。
07.10.28电影从五十岁的男人Léopold带着二十岁的Franz回家开始.Franz当晚本该去见他的未婚妻Anna,但他却在第一次见到Léopold的时候跟他回了家.他们从此开始了一段同居生活.但随着时光流逝,Léopold越来越强势,Franz常常感到痛苦迷茫.这时Anna来Léopold的居所找Franz,同时另外一个Léopold同居过七年的女人也到来,在这个充满依恋和迷失的房子,在这个黑色的夜晚,Franz躺卧在客厅地板吞食了毒药.这部电影很好看,饰演Franz的男演员非常俊美,眼睛清澈
I can't believe a 19-year-old could write this weird but interesting story. Anyway, it was Fassbinder. The image and music using are quite notable.